- 121.00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核心内容】一个主线: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二个核心: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三个阶段: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发展和成熟。【知识体系】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1、产生: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前5世纪)2、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性、个性、现世幸福)(14-17世纪)3、发展:德意志宗教改革(挑战教皇权威,人文主义宗教观)(16世纪)4、成熟: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制度设计)(17-18世纪)古希腊人文主义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人文主义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人文主义侧重于政治领域。【学法指导】1、多向对比法:通过对本单元西方思想的学习,与同一时期东方中国的思想进行对比。该可将西方人文精神产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对比。2、类比同化法:因为单元主要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在背景、影响上有诸多相同。【类比分析】\n一、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相同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的主题,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不同人的力量“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性、人的价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知识和人的力量的结合。政治法律强调自由,指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重视法律建设,强调法律约束下的民主政治。社会道德追求功利,忽视道德。重视伦理道德,主张“知德合一”,强调教育与美德同样重要。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比较项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间14~16世纪16世纪上半叶17~18世纪中心意大利德国法国批判对象教会神学体系罗马天主教会中世纪的封建神权、王权与特权形式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宗教异端、挑战教皇权威抛弃宗教外衣公开批判核心人文主义因信称义理性主义领域文学、艺术、科学宗教宗教、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美术等影响出现文艺成就、思想解放,产生科学、促进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思想解放,产生新教派、民族宗教,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思想解放、为革命作动员、政治构思、促进科技进步、影响世界相同性质: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批判对象侧重:文——神学 宗——教皇权威 启——封建专制制度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区别:(1)前者肯定人,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后者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仍承认神的存在。(2)前者借助古典文化批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后者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3)前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后者还是广泛的社会政治运动。(4)前者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后者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5)前者反对封建神学,后者反对罗马天主教会,要求建立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会。联系:(1)文艺复兴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准备。(2)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实践和深化。\n(3)两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四、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比较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相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所谓的“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点背景资本主义的萌芽,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性的束缚资本主义发展,对世俗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核心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抛弃宗教外衣,利用无神论思想。内容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实的幸福。高举“理性”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影响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引发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热潮。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出现,打击世俗专制统治,引发了欧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五、文艺复兴与先秦思想比较古希腊人文主义中国先秦儒家思想背景信奉多神教,相信神;奴隶制民主政治繁荣,人地位的提高。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重大变革。条件工商业经济发达,有利于产生自由、平等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希腊的辩论则促进了人对知识的崇尚和人的才智的发挥。农业经济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管理,强调统治者实施“仁政”;春秋战国的社会巨变中,不同阶级、阶层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各自观点。内容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苏格拉底重视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因材施教柏拉图鄙视民主政体;提出“理想国”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评价树立了人的尊严,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同:1、生活时代相近,背景大体相同。2、伟大的教育家。\n3、认识到道德教化所产生的重要作用。4、他们的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5、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作用。异:孔子从君主制出发,压抑人性。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有利有民主制的发展。六、启蒙运动与明清之际批判思潮的比较:启蒙运动明清之际批判思潮相同点都对君主专制提出了批评。不同点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内容针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思想。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侧重于对君主的批判,提出了一些限制君权的设想。影响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对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时文化专制统治下没有成为主流思想,因此也没有促进明清社会的转型(即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七、怎样理解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关系近代思想的解放是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条件,二者相互促进推动。一方面,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从思想上解放人和人性,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形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潮流,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直接为打破地心说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精神基础。之后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另一方面,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新的思想解放,近代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一即地心体系,给神学以极大的冲击。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了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对启蒙运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达尔文在提出进化论的观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论证了人类的起源。因此,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人类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推动了哲学的发展,而哲学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人类的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八、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区别: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特点: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都服务与生产并为统治所用;②大多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特点:\n①可反复操作的实验性。可以用实验的方式反复再现科学发现的成果;②注重理论性、规律性的探究。【真题检测】(2012年海南历史)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A.以民意制约权力B.以道德制约权力C.以权力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2008·广东单科·17)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2014·重庆文综·11)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4·上海单科·34)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A.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的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B.人们在签订契约时让渡了属于自己的权利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参与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学科网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n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学科网原因。(10分)(1)特点:宋应星: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牛顿: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宋应星: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牛顿: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宋应星: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