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 M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n胡适曾经说:“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爱,自由,美”。\n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诗哲等,新月诗派代表诗人。曾留学美、英。“唯爱而生,为爱而死”是他一生的写照。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n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n徐志摩的情感历程——爱熟识徐志摩的人都说他天真挚诚、热情无私、活泼风趣。他一生追逐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n新月派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新诗流派,以《晨报副刊》为阵地的诗人群。代表诗人是闻一多、徐志摩。其理论主张为“理性节制情感”和新诗形式上的格律化。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派。\n新诗的格律化音乐美:要有节奏,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要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匀称绘画美:要有传统的诗画相通\n康桥,是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徐志摩远涉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在这里,他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贮满诗意的新生活。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最自由美好的留学时光。他可以随意地选科听课,也可以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看书、赏景,或者下河划船,尽情陶醉在大自然中年轻的徐志摩是在1921年春天走进康桥的。这一个特定的春光明媚的季节,成了志摩和康桥永恒的春天;那些不能释怀的日子,成了志摩一生的感动。志摩也算是个见过真山远水的人,但他却毫不迟疑的断言:“我感说,康河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我在康河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n1928年作者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当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n朗读本诗,体会作者情感。荡漾青荇浮藻长篙满载mànsùbānlányàngxìngzǎogāozài漫溯斑斓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愁别绪。\n再读本诗,注意韵脚和句式排列,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n<<再别康桥>>的音乐美A,押韵.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n<<再别康桥>>的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n<<再别康桥>>的绘画美.诗中描写了哪些极具美感的意象?你最喜欢哪一意象,请把这一意象所在的诗节描述一下。云彩金柳青荇(拜伦)潭星辉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色彩绚丽多为动态,给人流动的感觉(荡漾招摇揉碎)意象:简单说来,包括“意”和“象”两部分。“意”指主观意识(一般理解为主观情感);“象”指“客观物象”,合起来,即是指:在诗歌中,打上了人的主观意识烙印的客观物象。\n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n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n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n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n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n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n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n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n本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即指具体的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轻盈飘逸(轻轻沉默悄悄云彩)\n艺术技巧形式——语言——意象——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n读下列历代离别名句,想想本诗构思特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慷慨悲壮洒脱豪迈情深意长构思别致,不落俗套。排除了离别的沉重感,增添了几分飘逸。建筑美:要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匀称绘画美:要有传统的诗画相通\n感情体味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山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古人送别诗——\n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同?答案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n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n理论节制情感针对郭沫若关于新诗要“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主张,批判郭沫若在《女神》中的“滥情”,恢复传统诗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正、平和、静穆的抒情模式。\n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场娜拉!\n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