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50 KB
  • 2022-08-10 发布

高中地理课件陆地自然带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次月考复习(2)陆地自然带\n基础知识回顾植物是自然带的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植物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n考点一.世界主要自然带(1)森林自然带:自赤道到两极可划分为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n(2)草原自然带:分为自然带和自然带。(3)荒漠自然带:分为自然带和自然带。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热带荒漠温带荒漠\n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均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个自然带。\n右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沿X方向热量增加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D.沿Y方向纬度增加A\n右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A.山东丘陵B.江南丘陵C.刚果盆地D.西欧平原B\n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n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2)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n(1)从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读我国地理“四极”特征变化趋势图,回答: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n(2)从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n(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地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垂直地域\n(4)④处的天然植被应是,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特点,⑥处代表动物有特点。草原耐干旱耐高寒\n1.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基带与所在地的自然带一致,并从此带开始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带性分布呈现出与纬度地带性相似的分布规律。考点二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n\n2.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布带谱。纬度愈低、山脉海拔越高,山坡越长且又位于水热条件好的坡向,则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布带谱就越多,越完整。\n如果以热量为主导因素,则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包括雪线的海拔高度),向阳坡高于背阴坡。\n(北京文综卷)右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C\n(北京文综卷)右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B\n规律方法技巧\n规律方法技巧2.在分析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n规律方法技巧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1)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②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③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n规律方法技巧(2)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n规律方法技巧(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