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6.50 KB
- 2022-08-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及典型题解析\n知识要点(一)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1、定义: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2、理解:(1)两种情况: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2)加速度不变:匀加速:a与v同向匀减速:a与v反向\n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a=△v△t=vt-v0tv0+atvt=vt/2=v0+vt2=vvS/2=v02+vt22t/sv/m/s0v0vtt△v=at(vS/2>vt/2)v0t/sv/m/s0vtt/2vt/2vS/2(1)加速度(2)速度\n(3)位移已知v0、a、t:已知v0、a、vt:已知v0、vt、t:已知vt、a、t:v0+vt2t=vtX=v0t+2X=1at2vtt-2X=1at2vt2-v022aX=①②③④\n(4)图象(默认v0方向为正)t/sv/m/s0v0△vt2△tt1v1v2a=△v△t=v2-v1t2-t1a>0△v△tt1t2v1v2a<0匀加速v0t/sv/m/s0匀减速\n注意:若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到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运动,而整个过程的加速度不变,则全过程也是匀变速运动。v0t/sv/m/s0t1t2v1v2v2t/sv/m/s0t1t2v1v0思考:以下两个图象反映物体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全过程是否是匀变速运动?\n例1、一篮球落地前瞬间速度大小为5m/S,着地后反弹的速度大小为4m/s。若它与地面接触的时间为0.2s,求它与地接触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解:设向下为正。v1=5m/S,v2=-4m/S,△t=0.2sa=△v△t=v2-v1△t=-4-50.2=-45(m/s2)答:平均加速度大小为45m/s2,方向向上。\n例2、将一石子以5m/S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石子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不变,若它运动的时间共为1s,求它的加速度。解:设向上为正,对全过程:由x=v0t+at2有:0=5×1+a·121212a=-10m/s2答:加速度大小为10m/s2,方向竖直向下析:因为全过程加速度不变,全过程即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对全过程直接使用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求解。画出v—t图理解\n练、小球以4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经过2s又返回出发点,整个过程加速度不变。求小球的加速度。答案:加速度大小为4m/s2,方向沿斜面向下思考:画出v—t图,找一找运动特点。\n解:v0+vt2=v=tx=0.54=8(m/s)vt=6m/sVS/2=v02+vt22=102+622=68(m/s)例3、如图,小球以10m/s的初速度冲上一长为4m的斜面并做匀减速运动,经过0.5s到达斜面顶端,求小球经过斜面中点的速度。\n例4、火车进站前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已知火车减速前速度大小为20m/s,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求减速后行驶150m所用的时间。解:已知v0、a、x,求tv0t+2X=1at220t+2150=1·(-1)t2t2-40t+300=0t1=10(s)t2=30(s)而停车时间为:t=△va=vt-v0a=0-20-1=20(s)因而所求时间为10秒思考:指什么?t2=30s理解:画出v—t图\n练、如图,小球以2m/s的初速度冲上一长为2m的光滑斜面并做匀减速运动,刚好能到达斜面的顶端,之后又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返回。求小球经过斜面中点的时间。解法1:设沿斜面向上为正。小球向上过程:由有:2=vt2-v022ax=2a0-22a=-1m/s2对小球由开始到到达斜面中点过程:v0t+2X=1at2由有:1=2t-0.5t2t1=2-2(s)t2=2+2(s)\na=vt-v0t=0-22=-1(m/s2)VS/2=v02+vt22=22+022=2(m/s)小球由开始先后两次到达斜面中点过程:法2:v0+vt2=v=txt=2s由有2+02=t2t1==2-2(s)△v1a=2-2-1t2==2+2(s)△v2a=-2-2-1画出v—t图理解\n例5、一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6m/S2,初速度为2m/s,试写出以下函数关系式:①v—t关系②x—t关系③x—v关系解:①由Vt=V0+at有:V=2+6t②由x=v0t+at2有:x=2t+3t212②由有:x=vt2-v022ax=12v2-4逆向思维:根据表达式也可以知道运动情况\n练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之间满足函数关系:X=2t2-3t。分析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在四个位移公式中,仅仅涉及位移X与变量t的关系公式只有(V0和a是常数),将X=2t2-3t化为:X=-3t+·4t2x=v0t+at21221易得V0=-3,a=4,是匀减速运动。\n练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速度V之间满足函数关系:X=4-V2。分析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在四个位移公式中,有三个涉及位移X与变量t的关系,只有公式仅涉及X和V关系(V0和a是常数),将X=4-V2化为:vt2-v022aX=v2-222·(-0.5)X=易得V0=±2,a=-0.5\nv0=0的等时间间隔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v0=0v1v2v3TTTSⅠSⅡSⅢv1:v2:v3=S1:S2:S3=SⅠ:SⅡ:SⅢ=1:2:31:4:91:3:5SⅡ-SⅠ=SⅢ-SⅡ=SN-SM=aT2(N-M)aT2S2S3S1知识要点(二)\nt/sv/m/s01357T2T3T4Tv1v2v3v42134\n注意:SⅡ-SⅠ=SⅢ-SⅡ=SⅣ-SⅢ=……=aT21、关系式:对v0≠0的情况也成立,并常常用于求打点纸带或频闪照相物体的加速度SN-SM=(N-M)aT2常用来判断打点纸带或频闪照相物体的运动是否是匀加速运动SⅡ-SⅠ=SⅢ-SⅡ=SⅣ-SⅢ=……2、关系式:\n对末速度为零的等时间间隔的匀减速运动,也可以“逆向”使用以上比值。1357t/sv/m/s0T2T3T4Tv3v2v1v02134v40\n例6、小球沿斜面由静止匀加速滑下,在第三秒内运动了10m,则在第5秒内运动多少米?加速度为多大?解法1:小球的运动可看成是v0=0的等时间间隔为1s的匀加速运动,由公式SⅠ:SⅡ:SⅢ:……=1:3:5:……可得SⅢ:SⅤ=5:9故第5秒内运动18m。又由SN-SM=(N-M)aT2有SⅤ-SⅢ=2aT2即18-10=2a·12故a=4m/s2解法2:画出v—t图求解\n解法3:小球在前2秒内位移为X1=at12/2=a·22/2=2a小球在前3秒内位移为X2=at22/2=a·32/2=4.5a小球在第3秒内的位移为X2-X1=4.5a-2a=10ma=4m/s2小球在前4秒内位移为X3=at32/2=4·42/2=32小球在前5秒内位移为X4=at42/2=4·52/2=50小球在第5秒内的位移为X5-X4=50-32=18m\n练、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某时刻开始计时,发现在第2秒内前进了2m,第3秒内前进了3m,则可知:D、开始计时的初速度刚好为零A、加速度为1m/s2B、第一秒内一定前进1mC、第六秒内一定前进6m理解:画出v—t图\n例7、小球以一定初速度沿斜面上滑,经过3.5s上升到最高点,发生的位移为4.9m。求小球第二秒内发生的位移。解法1:v0+vt2=v=tx=3.54.9=1.4(m/s)v0=2.8m/sa=vt-v0t=0-2.83.5=-0.8(m/s2)XⅡ=X2-X1=v0·t2+at22/2-(v0·t1+at12/2)=2.8×2-0.8×22/2-(2.8×1-0.8×12/2)=1.6(m)\n135791113解法2:图象法v0t/sv/m/s0画出v—t图,图象面积为4.9,1+3+……+139+7×4.9m=1.6m再以0.5s为时间间隔,可得各时间段位移之比,可见第2秒内位移为:\n*拓展提高: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它在运动第2个10m和第4个10m所用的时间之比。(用图象法)t/sv/m/s0t1t2t3t4SSSS解:分割如图S=a·t12/22S=a·t22/23S=a·t32/2t1:t2:t3:t44S=a·t42/2=1:2:3:4(t2-t1):(t4-t3)=(2-1):(4-3)\n知识要点(三)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v0=0只受重力(空气阻力等远小于重力)a=g=9.8m/s2≈10m/s23、规律:v=h=h=v2/2g或v=2gh2、性质: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gtgt2/2\nt/sv/m/s01357T2T3T4Tv1v2v3v421344、v—t图象:v=gt\n例8、小球从塔顶由静止释放,在最后一秒内下落25m,求塔高。解法1:设塔高为h米,下落时间共为t秒最后1秒之前:h-25=g(t-1)2/2全过程:h=gt2/2将g=10m/s2代入上两式并解方程组可得h=45(m)\n解法2:v—t图象tt-1t/sv/m/s0t-0.5v125v1=251=25(m/s)又v1=g(t-0.5)即25=10(t-0.5)h=gt2/2=10×32/2=45(m)t=3(s)\n例9、用长10m的细线将A、B两小球连接后,拿住A球,使B球自然下垂,从某高处由静止释放A球,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1s,求A初始高度。解:设A初始高度为hA下落过程:B下落过程:h=gt2/2h-10=g(t-1)2/2由以上两式解得:h=11.25(m)t=1.5(s)分析:两球下落过程加速度都为g,故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可分别对两球列出方程。\n练1、用长为L的细线将A、B两小球连接后,拿住A球,使B球自然下垂,从某高处由静止释放A球,A球落地的速度是B球落地速度的2倍,求A初始高度。解:设A初始高度为hA下落:B下落:由以上两式解得:h=4L/3v=2ghv/2=2g(h-L)\n练2、在P处释放小球A做自由落体运动,当A球下落20m到达Q处时,Q处释放小球B做自由落体运动,结果A球比B球提前1s着地。求P高度。解:设P高度为h,A下落时间为tA下落全过程:B下落过程:h=gt2/2h-20=g(t-2+1)2/2由以上两式解得:h=31.25(m)t=2.5(s)A下落20m过程:h1=gt12/2t1=2h/g=2×20/10=2(s)\n例10、雨滴从5m高屋檐滴下,第1滴落地时,第6滴恰离开屋檐。每两相邻雨滴滴下时间差相同。求第一滴落地瞬间,第2滴和第3滴之间距离。112132213454321123456解法1:第一滴下落:h=gt221即5=×10t221t=1(s)第二滴下落:h2=gt22=5×0.82=3.221第三滴下落:h3=gt32=5×0.62=1.821二、三滴距离:△h=h3-h2=1.4(m)\n解法2:hⅠ:hⅡ:hⅢ:hⅣ:hⅤ=1:3:5:7:9可将2—6滴雨滴的位置视为第一滴雨滴的频闪照相位置。设第5、6滴距离为hⅠ,第4、5滴距离为hⅡ,……根据公式:有:hⅣ=1+3+5+7+97×5m=1.4(m)画出v—t图理解思考:相邻两雨滴之间的距离随时间如何变化?123456hⅠhⅡhⅢhⅣhⅤ\n例11、杆长L,杆下端到窗上沿距离为h,窗户高H,杆由静止释放,求杆从窗口经过时间。HLhx1x2解:x1=h=gt12/2x2=h+H+L=gt2/2t1=2h/gt=2(h+H+L)/g△t=t-t1=2(h+H+L)/g-2h/g\n知识要点(四)追赶与相遇问题两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速度不同,则两物体间的距离随时间变化,可能会在某时刻相遇、某时刻具有最大距离或最小距离。此类问题在运动学中称为“追赶与相遇问题。”重要结论: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之间具有最大(或最小距离)。注意:明确两物体的位置关系,并能正确画出示意图对分析此类问题很重要。\n求解追赶与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1、令两物体速度相等求出时间,再分别计算两物体发生的位移,根据位移可求两物体的最大或最小距离,并判断是否能相遇。2、设时间t,分别写出两物体发生位移关于时间表达式,由位移关系可求相遇时间。还可进一步写出之间距离△x关于时间t表达式,并配方成标准二次方程,再用数学方法判断能否相遇及最大或最小距离问题。3、用v—t图象分析求解\n例12、公路上有A、B两车同向行驶,A在前,B在后,计时时刻之间距离为100m,A车此后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A=10+t,B车此后发生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B=20t。判断两车能否相遇,若能,求相遇时间,若不能,求最小距离及时间。解法1:vB=20令vA=vB即10+t=20t=10(s)xB=20×10=200(m)xA=vA0t+at2/2=10×10+1×102/2=150(m)xB<xA+100,故未追上当t=10s时,两车有最小距离,为:xA+100-xB=50(m)\n解法2:△x关于t的二次方程讨论法:解:设经过任意时间txA=vA0t+at2/2=10t+1·t2/2△x=100+xA-xB100xBxA△x=100+10t+0.5t2-20t=0.5(t-10)2+50当t=10s时,两车有最小距离,为50m.BAAB=10t+0.5t2\n解法3:v—t图象法t/sv/m/s01020ABt1分析:0—t1时间内,B速度比A快,距离减小,t1后,A速度比B快,若B在t1时还未追上A,则以后距离将变大,B不能再追上A。令vA=vB即10+t=20t1=10(s)0—10秒内B比A多走图中三角形面积50m。由于起初A在B前100m,可见最小距离为50m\n练1、A、B两车同地同时同向行驶,A车此后速度与时间关系为vA=10+t,B车此后发生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xB=t2。求:1)两车再次相遇的地点和时间。2)再次相遇前两车最大距离及时间。解法1:vB=2t令vA=vB即10+t=2tt=10(s)xA=vA0t+at2/2=10×10+1×102/2=150(m)xB=102=100(m)t=10s时有最小距离50mxA=vA0t+at2/2=10t+1·t2/2令xA=xB即10t+t2/2=t2t=20(s)xA=xB=202=400(m)1)2)\n解法2:v—t图象法令vA=vB即10+t1=2t1t1=10(s)0—10秒内A比B多走图中三角形面积50m。故t=10s时有最大距离50mt1t2t/sv/m/s01020ABt=t1时有最大距离设t=t2时再次相遇,则两车发生相同的位移图中两三角形全等t2=20(s)xA=xB=202=400(m)20s时再次相遇,两车发生的位移为:\n练2、A车以10m/s的速度从B车旁经过15s后,B车由静止开始以a=2m/s2的加速度追赶A车,设B车的速度增大到30m/s后,就只能做匀速运动。求:1)再次相遇前两车最大距离及时间。2)两车再次相遇的地点和时间。用v—t图象求解t/sv/m/s010A30Ba=215t1t2t3t1=20s有最大距离175m。175t2=30s未能追上。t3=33.75s追上,相遇点在B初位置前337.5m处。175\n知识要点(五)实验\n打点计时器的使用\n注意事项:(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以免在拉纸带时晃动它,并要轻轻试拉纸带,应无明显阻滞现象,同时复写纸应该能随纸带的移动而移动。必要时,可通过定位轴的前后移动来调节复写纸的位置。(2)纸带上出现双点或漏点现象,可通过适当调整振动片长度予以纠正,若纸带上出现拖痕和点迹不清,应调整振针长度。(3)应先接通电源打点,后释放纸带。\n能力测试: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约为,通常打点的时间间隔为s.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V。2、运动物体拉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了一系列小点,这些小点记录了A.物体运动的时间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D.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移交流10V以下0.02交流220\n3、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复写纸应套在上,并要放在纸带的面。4、根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可知,影响其打点周期的主要因素是A.振片的长度B.振针的长度C.电源的频率D.电源的电压限位孔固定轴上面\n5、一同学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A.打点计时器可能是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D.打点针压得过紧\n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n能力测试:1、以下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有:A、每隔5个间隔取一个计数点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C、舍去前面密集点,利用点迹清晰、间隔适当的一部分点进行测量计算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和光滑程度相近的木板\n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纸带,图中各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测量值单位为“cm”。ABCDE27.660.3105.67.5(1)求出各计数点对应小车速度。(2)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并求a。7.520.132.745.3\nABCDE7.520.132.745.3vB=AC0.2=27.60.2=138(cm/s)vC=BD0.2=52.80.2=264(cm/s)vD=CE0.2=78.00.2=390(cm/s)vB=vA+vC2vA=2vB-vC=2×138-264=12(cm/s)vD=vC+vE2vE=2vD-vC=2×390-264=516(cm/s)\nt/sv/m/s1.02.03.04.05.000.10.20.30.4a=△v△t=5.16-0.120.4=12.6(m/s2)\n思考1:如果不求出各点速度,如何判断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如何求加速度?SⅡ-SⅠ=SⅢ-SⅡ=SⅣ-SⅢ=……=aT2打点计时器打的点是等时间间隔,可用公式判断小车是否是匀加速运动,及求加速度\n思考2:如果知道小车做匀加速运动?但只知道|AB|=7.5cm,|DE|=45.3cm,如何求加速度?如何求各点速度?ABCDE7.545.3\n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取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