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50 KB
  • 2022-08-10 发布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全课件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三文言句式复习\n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是一个代表,还有其他倒装句式高考考纲要求\n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第一判断句\n一、用“者”、“也”表判断。1、“……者,……也”式。(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者”和“也”不必译出。)(1)、陈涉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蔺列传》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n2、“……者,……”式。(有的判断句,也可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1)、粟者,民之所种。《论积贮疏》(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n3、“……,……也”式。(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n4、“……者也”式。(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n二、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3、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4、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5、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判断句第二种类型\n无标志判断句,主谓直接表判断。(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1、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2、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3、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判断句第三种情况\n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被动句\n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②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被动句类型\n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蔺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蔺列传》“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望见谅③请勿见笑④诚请见教(诚挚地请求教导我)\n4、用介词“被”表被动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北固亭怀古》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动词本身表被动)①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③城陷而虏《张中丞传后叙》\n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定)“宾”,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倒装句\n宾语前置(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沛公安在?《鸿门宴》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它们分别作“操”“在”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宾语前置句\n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①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之”,它们分别作“信”“有”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n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无乃尔是过矣?《季氏将伐颛臾》\n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①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n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定语后置\n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蔺列传》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荆何刺秦王》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n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4、数量词作定语,有时放在中心词后面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n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结构后置,介宾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标志性介词有“以”、“于”、“乎”等。)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2、具告以事。《鸿门宴》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状语后置句\n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美哉,我少年中国。”《少年中国说》不仁哉!梁惠王也。《孟子•尽心下》主谓倒装句\n省略句:句子成分省略在古文中经常出现。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判断。翻译时,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的成分补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省略句\n一、省略主语。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蔺列传》2、(扁鹊)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二、省略谓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省略句类型\n三、省略宾语。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蔺列传》2、以相如功大,拜(相如)为上卿。《廉蔺列传》四、省略介词。1、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2、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n随堂练习:1、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是:()A、刘豫州,王室之胄B、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2、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是:()A、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B、纵一纬之所如C、非我也,岁也D、亚父者,范增也随堂练习:\n1、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是:()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D、帝感其诚\n2、翻译句子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广东高考)1、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2008广东高考)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n2、翻译下面的句子(2008广东高考)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n1、请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⑴、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⑷、身死人手⑸、威震四海之⑵、便可白公姥⑶、使快弹数曲⑹、欲呼张良与俱去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n1、B2、平常人有一些小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1、请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1、D2、B1、B2、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都被人弹劾⑴、(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⑵、(汝)便可白公姥⑶、使(之)快弹数曲⑷、身死(于)人手⑸、威震(于)四海⑹、欲呼张良与(之)俱去⑺、(阿房宫)五步(有)一(座)楼,十步(有)一(座)阁课堂练习答案\n作业:1、请就“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这四种文言特殊句式,各举出两个例子。2、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被动句:被兵势所逼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作业(含答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