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3 MB
- 2022-08-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n一、课标要求二、教材分析三、学生情况分析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五、学法指导六、教学设计\n一、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课标分解:①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②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③让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n(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课标分解:①了解地壳内部的物质——岩石的分类,②了解三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③理解三大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间及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循环的过程。\n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内力;二是对地表形态起“雕刻”作用的外力;三是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即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构。二、教材分析\n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②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判断和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②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建立内外力辨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②培养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n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②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教学难点:①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②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n三、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二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是很扎实,而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全面理解内外力作用以及二者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2、学习能力教材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需结合材料、多媒体进行展示、模拟。3、学习动力本节课的内容结合了四川大地震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亦迫切需要了解四川地震的原因,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n本节的教学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分析并结合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探究地理问题,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n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将课本与案例相结合,举一反三。讨论探究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开展调查研究.观察对比法:应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五、学法指导\n(一)理论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四段式”地理教学法》进行教学。即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目标题目化导学阶段,知识系统网络阶段,信息反馈与控制阶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作为教学理念,它不仅从教学模式有根本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与传统教学在教学理念上的区别,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原来被动(要我学)转变为主动(我要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达到地位转变成了现在的主导地位。六、教学设计\n(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1)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5分钟)视频材料:汶川大地震形成原因初探思考:导致汶川大地震的原因是什么?(位于板块跟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运用视频材料,生动、形象和直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n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2)目标题目化导学阶段一、地质作用(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2、作用方式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2、作用方式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框架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n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3)知识系统网络阶段(35分钟)(一)、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小组分组活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思考下面四个问题:1、什么是内力作用?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3、内力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哪些?4、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展示案例]“喜玛拉雅山的形成和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分析二者的差异.通过讨论与阅读,培养学生看书、看图、提取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n[模拟演示]\n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20世纪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最大,也只有5厘米。\n1960年,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熔岩流从高处奔腾而下,注入大海,迅速在海边填造了一块约2万平方千米的新陆地。\n[学生分组活动活动][探究活动1]书本P70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大理石柱的地壳运动痕迹,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活动2]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晋江深沪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探究活动3]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不断缩小。预测千万年后红海和地中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n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3)知识系统网络阶段(35分钟)[媒体播放图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土地貌的发育”、“我国西北地区的风沙扩展与土地沙漠化”、“泥沙淤积与黄河三角洲的扩展”、“山区的冲积扇”、“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等。[分组活动]展开小竞赛:要求各小组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以下四题的答案,并派代表到讲台前来表演,模拟辩论赛。(1)外力作用的概念及能量来源;(2)四种外力作用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多媒体播放)(3)它们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4)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采取分组讨论竞赛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n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n我国西北地区\n长江三角洲\n风化作用侵蚀作用(风、水、冰川)堆积作用搬运作用\n风化作用与地貌——使地表岩石形成风化壳影响因素:温度、水、氧、生物。类型:物理、化学、生物风化\n风力侵蚀作用:风蚀城堡、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洼地\n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n刃脊冰斗角峰冰川侵蚀地貌\n角峰——冰川侵蚀作用\n1324\n海浪堆积作用\n活动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P77面活动,完成下面两个问题:这些地貌主要是在什么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推测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活动探究2: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约两万米,可是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4.43米?活动探究3: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计算过用两千多年时间即可填满渤海,可是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基本未变?\n学生自我总结类型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n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3)知识系统网络阶段(35分钟)二、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了解三大类岩石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同时思考,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分别和哪些内、外力作用有关?指导学生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既加深他们的理解,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n[绘制简图,总结新课]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都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本节内容,写一篇小报告,简述我们家乡有那些地表形态,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力量塑造的,怎么进行塑造的。\n1、下列地形中,属于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是()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子C、喜马拉雅山D、四川盆地2、下列地貌与形成连线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力作用B、云南的路南石林---流水侵蚀C、华北平原----地壳下沉后流水冲刷作用D、挪威的峡湾海岸----流水侵蚀3、下面四幅图反映了沙丘构造情况,请指出哪一幅是流动沙丘构造图( )\n5、下列各种现象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北美五大湖 B.长江三角洲C.云南路南石林 D.夏威夷群岛6、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简略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出箭头,以正确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2)将字母A、B、C、D所代表的作用填在上图箭头旁。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概括为_____。\n(5)板书设计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地质作用(一)、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放射性元素衰变)2、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①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裂谷带②垂直运动-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2)岩浆活动(3)变质作用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起“雕刻”作用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作用方式①风化作用②侵蚀作用③搬运作用④堆积作用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趋于平缓二、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n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