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5 MB
  • 2022-08-10 发布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复习课件

  • 60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化学\n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三维目标\n一、避免实验事故,进行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遵守实验室规则。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了解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着火、烫伤和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电闸、报警电话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n二、基本实验操作及应注意的问题1.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原则取用化学药品,要遵循确保药品洁净、保证安全的基本原则。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严禁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②不要让瓶口对着面部,也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毒气)的气味。③节药用药。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用量说明,一般应按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2_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④不许用不洁器具取用试剂。⑤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中。\n(2)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纸槽,镊子是用来夹取块状固体的。②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一般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③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n(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取用液体药品时,可用试管、移液管等器具,也可用倾注法。使用倾注法取用试剂时,应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把试剂瓶口紧靠另一只手所持的试管口,让药品缓缓地注入试管内,注意不要让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倒完液体,应立即盖好原瓶塞。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可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体积数。③用胶头滴管取液时,胶头滴管应在试管口稍上部悬空,不能插入欲加液试管内。\n2.连接仪器应注意的安全问题(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应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其插入,可用布包裹玻璃管,以防其折断刺破手掌。(2)在容器口塞橡皮塞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3.酒精灯的使用(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加酒精,以免失火。(3)绝对禁止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4)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去吹。\n4.物质加热(1)给固体加热可用试管、蒸发皿,给液体加热可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有些仪器如烧杯、烧瓶等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n三、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1.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n2.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名师解惑一、实验安全及防护1.防爆炸(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要检验气体的纯度。(2)在用H2或CO还原CuO时,应先通入H2或CO,在装置尾部收集气体并检验纯度,若尾部气体已纯,说明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这时才可对装置加热。说明:可燃性气体主要有H2、CO、CH4等。\n2.防暴沸浓硫酸与水、浓硝酸、乙醇等液体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另一种液体中,并不断搅拌,否则易引起暴沸。3.防失火使用易挥发可燃物如乙醇、汽油等时,应防止蒸气逸散,添加易燃品一定要远离火源。4.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易引起倒吸。有加热的实验结束时一般操作为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在有多个加热装置的复杂实验中要注意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必要时要加防倒吸装置。\n5.防污染实验中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必须进行处理。下图所示为常见的三种处理方法:说明: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SO2、H2S、氮氧化物等。\n二、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1.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钠、磷等失火用细沙扑盖,重大火情拨打电话119。2.玻璃割伤,应先除去伤口玻璃碎片,用医用双氧水擦洗,用纱布包扎,不要用手触摸伤口或用水洗涤伤口。3.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若为碱灼伤,则用2%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4.浓酸溶液洒在实验台上,应先用碱液中和,然后用水洗净擦干;浓酸溶液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抹3%~5%的NaHCO3溶液。5.浓碱洒在桌面上,应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擦干;浓碱沾在皮肤上,应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6.汞洒落后,应立即撒上硫粉,并打开墙下部的排气扇。\n\n典例导析实验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1.下列做法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B.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配制浓硫酸与酒精的混合液时,将所需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倒入盛有一定体积的酒精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投入几片碎瓷片A\n2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将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口应向上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D.用CO还原Fe2O3时,应先通一会儿CO,再加热Fe2O3A\n知识点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过滤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高于滤纸边缘C.胶头滴管的管口直接伸入试管里滴加液体,以免外溅D.实验室取用液体药品做实验时,如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D\n4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往试管里装固体粉末时,最好借助于纸槽B.将锌粒放入试管时,应先将试管横放,把锌粒放入试管口后缓缓竖起试管C.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应朝外D.取用块状药品时,可使用药匙或镊子5.某些装有化学物质的试剂瓶上常贴有“危险警告”标签。装有浓H2SO4的瓶上应贴(  )CB\n6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难挥发,可以敞口放置B.铜片放在细口瓶中C.浓硝酸保存在无色广口瓶中D.酒精可以密封在无色试剂瓶中D\n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一)三维目标\n过滤和蒸发比较\n一、蒸馏、萃取、分液的比较\n\n\n\n\n典例导析知识点1: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下列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属于化学分离提纯法的是(  )A.分离沙子和食盐水溶液B.分离溶于水中的氯化钠C.从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D.将O2和CO2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除去CO2气体答案D\n2下列各组固体混合物中,适宜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分离的是(  )A.NaCl和NaNO3B.CaCO3和MnO2C.NaOH和NaNO3D.CaCO3和Na2CO3D\n3下列混合物能用过滤方法分离的是(  )A.汽油和水 B.食盐和蔗糖C.泥沙和食盐 D.BaSO4固体和AgCl固体知识点3:蒸发操作和注意事项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B.开始析出晶体后才用玻璃棒搅拌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CD\n5向某工厂排放出的澄清废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废液中一定含有Ag+B.废液中一定含有CO32-C.废液中一定含有SO42-D.废液中一定含有H2SO4答案B\n6在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自来水中C.冷凝水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D.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应放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n知识点2:萃取原理及萃取、分液操作A.蒸馏法        B.水洗分液法C.升华法       D.有机溶剂萃取法解析蒸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A项错误。液态混合物不具备升华性质,C项错误。D项不是最佳方法。B项利用HCl极易溶于水得盐酸,而有机物一般难溶于水,采用水洗分液法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答案B8\n8下列萃取与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CCl4作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  )A.饱和碘水和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后,塞上上口玻璃塞,用一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B.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层液体全部沿盛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用另一容器盛接并保存上层液体D\n化学方法粗盐提纯(除杂)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将可溶的杂质离子转变为沉淀、气体或者水,再通过过滤的方法去除。对于粗盐中要除去可溶杂质离子是:Ca2+Mg2+SO42-选择要加入的除杂试剂:变成不溶性杂质、气体或水;尽量不引入新杂质Na2CO3NaOHBaCl2化学试剂选择的原则(除阳离子除杂试剂的阳离子要尽量与被提纯物质的阳离子相同,除阴离子除杂试剂阴离子要尽量与被提纯物质阴离子相同﹚、试剂加入量(过)及加入的顺序.\n1.SO42-的检验先滴加HCl酸化,再加入BaCl2离子的检验2.Cl-的检验先滴加HNO3酸化,再加入AgNO3。SO42-+Ba2+=BaSO4Cl-+Ag+=AgCl\n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n÷NA×NA×M÷M÷Vm×VmNnmVC×V(aq)÷V(aq)三、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标况下:Vm=22.4L/mol只针对于气体的体积计算C=—————1000ρω%M\n一、物质的量1.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2.描述对象: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3.单位:mol。\n二、摩尔1.标准:含有约6.02×1023个任何粒子的集体计量为1摩尔。2.符号:mol。三、阿伏加德罗常数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6.02×1023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并作为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A。四、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的关系五、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__M__,常用的单位为g·mol-1。\n3.摩尔质量的特点当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如:Mg的摩尔质量为24g·mol-1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g·mol-1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1CO32-的摩尔质量为60g·mol-1六、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的关系\n名师解惑一、对物质的量的理解1.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与时间、长度等物理量一样,在使用时不能进行任何增减。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单位不同:质量常用的单位是g,而摩尔质量常用的单位是g·mol-1。2.物质的量只适用于表示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离子、分子等,不能表示宏观的概念。例如可以说1molO2,不能说1mol乒乓球。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12g碳-12所含的碳原子数相等。3.物质的量不能用摩尔代替,因为前者是物理量,后者是物理量的单位。4.在使用物质的量时,要指明粒子的种类。例如不能说1mol氢,因为分不清是氢原子还是氢分子。5.对于任何物质来说,只要物质的量相同,所含的粒子数目就必然相同。\n二、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用0.012kg12C中所含原子个数来定义,但阿伏加德罗常数不是一个纯数,它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mol-1,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将宏观可以称量的物质与微观不能计数的粒子联系起来的桥梁。三、对摩尔质量的理解1.正确理解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1或kg·mol-1等,常用的单位为g·mol-1。(1) 原子、简单离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如M(Na)=23g·mol-1,M(Na+)=23g·mol-1。(2) 多原子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如M(N2)=28g·mol-1,M(H2SO4)=98g·mol-1。\n(3)原子团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式量。如M(NH)=18g·mol-1,M(MnO)=119g·mol-1。说明:对于给定的某一物质来说,摩尔质量是一个常量,不随物质的质量多少、物质的量多少而变,也不随物质的聚集状态改变而改变。\n3.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n典例导析知识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氧原子的质量就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B.一个碳原子的质量大约是1.66×10-24gC.He的摩尔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D\n知识点2:阿伏加德罗常数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6.02×1023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氧含有6.02×1023个粒子B.1molCO2中所含原子总数是6.02×1023C.1molNH3中所含分子总数是6.02×1023D.1molN2含有6.02×1023个粒子C\n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32gO2所含的分子数目为NAB.1mol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C.1molH2O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D.0.5NA个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C\n知识点3:摩尔质量及其单位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O的质量是16g·mol-1B.Na+的摩尔质量是22g·mol-1C.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1D.氢的摩尔质量是2g·mol-1C\n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H2SO4的质量为98g·mol-1B.SO3的摩尔质量为80g·mol-1C.1molO就是1mol氧气D.SO2的摩尔质量与SO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综合计算6已知1gH2O中所含氢原子数为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____________。B9mmol-1\n7若50滴水正好为mmL,则1滴水所含的分子数为()B\nCA\nB\n二、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Vm,常用单位有L/mol(或L·mol-1)3.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例如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_L·mol-1(较常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4.8L·mol-1。\n名师解惑一、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及有关计算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1)标准状况是指0℃、1.01×105Pa的状况。例如:1mol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是错误的。(2)气体摩尔体积Vm的常用单位是L·mol-1。(3)适用于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4)并不一定只有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才是22.4L,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也有可能是22.4L。\n判断题。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约为22.4L。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标准状况下,1molO2和N2的任意混合气的体积约为22.4L。(4)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分子数。(5)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mol。(6)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L/mol。√×××××\n2.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计算(1)体积(V)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二、阿伏加德罗定律1.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当温度、压强一定时,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2.使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注意事项(1)阿伏加德罗定律适用的对象是气体,不适用于固体和液体。(2)本定律又称为“四同定律”。即同温、同压、同体积和同粒子数,只要有三个“同”成立,第四个“同”必定成立。\nBCC\n典例导析知识点1: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273K、1.01×105Pa的条件下,某气体的体积为2.24×10-2m3,该气体的物质的量约为1molB.1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该气体所处的状况必定为标准状况C.1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该气体的压强一定为101kPaD.固态CO2又叫干冰,含CO21mol的干冰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必定小于22.4LA\n2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单位质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就是气体摩尔体积B.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C.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D.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一定相同C\n知识点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3.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体积X2气体与3体积Y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气体化合物Z,则Z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3B.XY  C.X3Y  D.X2Y3D\n4标准状况下,mgA气体与ngB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A气体与B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为m∶nB.A气体与B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为m∶nC.同温同压下,A气体与B气体的密度之比为m∶n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的质量之比为m∶nA\nABC和D中气体P,T不一定相同,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阿伏伽德罗定律B\n51.4g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A.14   B.21   C.28   D.35C\n第3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cB,常用的单位为mol/L(或mol·L-1)。\n2.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n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将1gNaCl溶于水制成1L溶液,则c=1mol/L;()(2)将1molNaCl溶于1L水中,则c=1mol/L;()(3)若从1L1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20mL,则取出的NaOH溶液c=1mol/L;()(4)如果1L溶液中含有1mol溶质,则这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注意: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自主探究√C与v的多少无关,C是衡量溶液组成的量\n\n\nCBD,\n\n【课堂检测】取1.43g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求:(1)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2)Na+的物质的量浓度。(3)CO32-的物质的量浓度。\n【规范解答】(1)M(Na2CO3·10H2O)=286g/mol,n(Na2CO3·10H2O)=c(Na2CO3)=(2)Na2CO3====2Na++CO32-,所以c(Na+)=2c(Na2CO3)=2×0.0500mol/L=0.100mol/Lc(CO32-)=c(Na2CO3)=0.0500mol/L\n5、要配置0.5mol/L的NaOH溶液100ml,需要固体NaOH的质量是多少?6、市售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其密度为1.84g/cm3,(1)计算市售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2)配制1mol/L的稀硫酸100ml,则需要这样的浓硫酸的多少毫升?\n7、标准状况下,将VL气体A(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0.1L水中,说的溶液的密度为d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n实验仪器:托盘天平、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为例线100\n容量瓶2.特点:①容量瓶上有刻度线而无刻度②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3.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构造:细颈、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n1.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2.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注意事项:3.容量瓶使用前要检漏检漏: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一会,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再塞紧,再倒立,再检验是否漏水。\n1.计算2.称量实验步骤:3.溶解4.转移洗涤5.定容6.摇匀7.装瓶贴签\n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主要仪器:托盘天平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2.配制步骤根据下列实验步骤配制100mL0.100mol·L-1NaOH溶液。(1)计算:配制100mL0.100mol·L-1NaOH溶液所需碳酸钠固体的质量为0.4g。(2)称量: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氢氧化钠固体(0.4g)。(3)溶解: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100mL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冷却至室温。(4)移液: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100mL容量瓶中(注意:不要让溶液洒到容量瓶外),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转移到容量瓶。(5)定容: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瓶颈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n实验再现\n\n\n3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a.天平的砝码上占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   )b.试剂与砝码的左右位置搞错(   )c.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读数()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所配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即转入容量瓶定容(   )偏高偏低偏高偏高偏低下列操作对溶液浓度造成的误差是\nf.转移溶液时不洗涤烧杯与玻璃棒或未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g.溶解、转移、洗涤时有溶液流出容器外,使溶质减小(     )h.容量瓶在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在瓶内有少量水残留(   )i.定容摇匀后,静止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到刻度线(   )j.定容时加水过量越过刻度线,又取出部分溶液,使液面降至刻度线(  )偏低偏低偏低偏低无影响\n1如图是某溶液稀释过程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得出a值等于()A.2B.3C.4D.5【解析】选C。由题意知:2mol/L×1L=aL×0.5mol/L则a=4,故选C。\n本章小结知识整合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n二、离子的检验\n物质的量\n章末练习1、可用于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过滤B.加热分解C.蒸发D.萃取E.分液法F.蒸馏G.结晶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最好选用上述哪种方法?(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2)除去食盐中混有的乙醇。(3)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4)分离水和汽油。(5)分离CCl4(沸点76oC)和甲苯(110.6oC)。(6)从碘水里提取碘。(7)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获得硝酸钾。\n2、用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有的性质是()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于碘发生化学反应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3、(1)1.7g氨气所含有的分子数与g氮气所含有的分子数相同,所含有原子数与g氮气所含有原子数相同。(2)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A.H2OB.HClC.H3PO4D.H2(3)9.8gH2SO4与gH3PO4所含的分子数相同,他们所含的氢原子数之比是,他们的摩尔质量分别是、。\nA\nCC\nBC\nDD\n\nAD提示硫酸和磷酸M相同为98,以任意比混合含氧量相同\n将给出的量先转换为物质的量,进而求其他量属于基本公式应用\nXX\nBCA\nBB\nCA\nAB\nA电荷守恒\nDCDDB\n高考体验1.(2017全国2卷)用石灰水、小苏打、淀粉和食醋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碘盐中碘的检验B.暖瓶中水垢的除去C.食盐和纯碱的鉴别D.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检验解析水垢中含有CaCO3、Mg(OH)2等物质,可以用醋酸除去;食盐和纯碱可以用石灰水鉴别;蛋壳中含有CaCO3,可以用醋酸检验。答案A\n2.(2017河北)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解析两种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的,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说明甲的分子数及物质的量比乙少。答案B\n3.(2017北京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B.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C.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D.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A项中48gO3气体,其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6.02×1023个O3分子,故A正确。B项中4.6gNO2气体,其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6.02×1022个NO2分子,故B项错误。C项中不知道CuCl2溶液的体积,Cu2+的物质的量和个数无法确定,故C错误。D项中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33.6LH2O的物质的量也不是1.5mol,故D错误。答案A\n4.(2017石家庄二模)设计学生实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如图)。若关闭K,不能使反应停止,可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会有部分气体逸散)。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  )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C.用硫化亚铁(块状)与盐酸制硫化氢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n解析因MnO2为粉末状固体,易散落到烧杯中,使反应失去控制,不能停止,A项错误;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若装置从烧杯中取出会导致H2逸散在空气中,但不会造成污染,B项正确;若装置从烧杯中取出会导致H2S气体逸散在空气中而造成污染,C项错误;制取CO2气体不能用稀硫酸,D项错误。答案B\n1.[高考集萃]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2015·课标全国卷Ⅰ]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2)[2015·课标全国卷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3)[2015·课标全国卷Ⅰ]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4)[2015·课标全国卷Ⅱ]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  )\n(5)[2015·课标全国卷Ⅱ]235g核素92(235)U发生裂变反应:92(235)U+0(1)n裂变(――→)38(90)Sr+54(136)Xe+100(1)n,净产生的中子(0(1)n)数为10NA。()(6)[2015·四川高考]2.0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7)[2015·四川高考]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8)[2015·四川高考]50mL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9)[2015·江苏高考]若H2O2分解产生1molO2,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答案(1)×(2)√(3)×(4)×(5)×(6)√(7)×(8)×(9)×\n1.[高考集萃]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2015·课标全国卷Ⅰ]2L0.5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2)[2015·课标全国卷Ⅱ]1L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3)[2015·浙江高考]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4)[2013·天津高考]用容量瓶配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5)[2013·福建高考]配制0.1000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要用玻璃棒引流。()(6)[2013·山东高考]用固体NaCl配制0.5mol·L-1的溶液,所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7)[2012·安徽高考]用pH=1的盐酸配制100mLpH=2的盐酸用到的玻璃仪器: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答案(1)×(2)×(3)×(4)×(5)√(6)×(7)×\n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三维目标\n自学导引把大量的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社会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初中化学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1.交叉分类法人们认识事物时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例如,对碳酸钠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钠盐、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对同种事物进行再分类,例如,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3.分类作为科学方法的意义: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n名师解惑一、化学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因此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例如:\n\n\n2.树状分类法:像一棵树,有主干、支干、次支干和小枝丫。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n二、化学反应的分类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曾学习过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一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二是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高中阶段,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的分类方法,如:说明: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Fe3O4+4CO3Fe+4CO2)。\n典例导析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例1.采取交叉分类法,用线条把下列物质与其所属类别连接起来。(NH4)2CO3铵盐(NH4)2SO4钠盐Na2CO3碳酸盐Na2SO4硫酸盐解析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同种物质可以归属于不同的类别,这是人们在认识和研究物质时经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根据组成盐的阴、阳离子的不同,(NH4)2CO3因其组成中含有NH4+,故属于铵盐,其组成中还含有CO32-,故其又属于碳酸盐。同理,(NH4)2SO4既是铵盐,又是硫酸盐;Na2CO3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Na2SO4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n答案跟踪练习1从H、O、S、K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和表中第一栏物质类别相同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内。答案H2SO4(或H2SO3等);KOH;K2SO4(或K2SO3等);SO2(或SO3等)\n知识点2:化学反应的分类例2有以下五个反应:①硫在氧气中燃烧 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③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氢气还原氧化铜 ⑤生石灰与水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____,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____________。解析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分:①、⑤属化合反应,②属分解反应,③属复分解反应,④属置换反应。在五个反应中,①、②、④有化合价变化,③、⑤无化合价变化。答案①⑤;①②④\n跟踪练习2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答案D\n\n\n\n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三维目标\n\n\n\n\n一、分散系的分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n3.分类(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状态的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__9__类。(2)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0-9m。胶体:分散质粒子在10-9~10-7m之间。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10-7m。\n二、胶体的制备和性质1.概念: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1)制备原理氯化铁在沸水中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步骤取一只烧杯,加入5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待溶液变成红褐色后,停止加热。(3)实验现象烧杯中液体呈红褐色。\n3.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平行光线通过完全透明的胶体,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的结果。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2)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质点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热运动,称为“布朗运动”。(3)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注意:电泳只是胶粒定向地向电极运动,并没有凝聚而沉淀。并不是所有胶体均有此性质。(4)凝聚——当外在条件改变时,破坏了胶体的介稳性,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而形成沉淀,这种现象称为“凝聚”。能促使溶胶凝聚的物理或化学因素有加热;加入电解质;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途径。\n名师解惑一、三种分散系的比较\n二、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应用1.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此现象叫“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无此现象。(1)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2)丁达尔效应是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是丁达尔效应。2.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在胶体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使胶体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这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之一。3.电泳现象: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是因为胶体粒子可以选择性地吸附某一种电性的离子而带有电荷,胶体粒子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荷,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n同种胶体粒子所带电性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它们不易聚集。这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之二。注意:淀粉胶体不带电荷。4.胶体的聚沉:胶体的介稳性是相对的,当条件发生改变时,胶体就会发生聚沉。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热法,如蛋白质胶体,加热时蛋白质胶体发生聚沉。②加入电解质,电解质中的阴、阳离子可以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使之沉降。③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也相当于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使胶体聚沉。④应用电泳原理。如使用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以及微细的固体颗粒物;用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用明矾净水等。5.利用胶体知识解释的问题①沙洲的形成;②不同牌号的墨水不能混用;③不同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输血;④卤水点豆腐;⑤明矾净水;⑥土壤的保肥性;⑦工业制肥皂的盐析;⑧冶金工业电泳除尘;⑨工业选矿等。\n典例导析知识点1:分散系的分类例1日常生活里我们见到的雾、食醋、豆浆、泥浆水等,它们都是分散系。(1)其中以气态物质作分散剂的是__________。(2)其中属于胶体的是______________。解析在以上分散系中,雾的分散剂为气体;食醋、豆浆、泥浆水的分散剂为液体;雾、豆浆中分散质的直径都在1~100nm之间,均属于胶体。答案雾;雾、豆浆跟踪练习1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    B.乳浊液C.胶体D.溶液答案D\n知识点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例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胶体带电荷,溶液不带电荷B.一束光线通过溶液时没有明显现象,而通过胶体时会出现明显的光路C.溶液中分散质可通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D.溶液长时间静置易产生浑浊,胶体长时间静置不产生浑浊解析A项,胶体粒子可带电荷,但胶体、溶液整个分散系是呈电中性的;B项,丁达尔现象是区别溶液和胶体最常用的方法;C项,溶液、胶体中的分散质均能通过滤纸;D项,溶液很稳定,胶体也较稳定。故只有B项正确。答案B\n跟踪练习2不能用胶体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A.明矾净水B.由豆浆制成豆腐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D.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答案D\n\n\n\n\n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1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三维目标\n思维激活食盐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钠离子与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按一定规律紧密排列而成,这种静电作用很强烈,故不能自由移动,食盐晶体不导电。当食盐晶体熔化或溶于水时,这种静电作用被破坏,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阳离子移向负极,阴离子移向正极,即有了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食盐晶体在熔化或溶于水时导电。由此可以看出,物质的导电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导电的实质是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你知道还有哪些物质熔化或溶于水能导电吗?自学导引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n二、电离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2.电离方程式KCl=K++Cl-H2SO4=2H++SONaOH=Na++OH-三、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1.原因: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2.影响因素: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溶液导电性越强。四、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3.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n名师解惑一、正确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若是在以上两种情况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则称为非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对于单质(如Fe、Cl2等),无论能否导电,都不能称为电解质或非电解质。对于混合物(如NaCl溶液、盐酸等),即使能导电,也不是电解质。2.电解质所要求的导电条件,只要满足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中的任一情况即可。如HCl在液态时不导电,其水溶液可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3.有些化合物溶于水所得的溶液能够导电,但这些化合物不一定就是电解质。如CO2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H2CO3,而CO2在水溶液中并未电离,是非电解质。\n4.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如Na2O、Al2O3等,其水溶液能导电,虽然溶液中的离子不是它们电离出来的,但它们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因此是电解质。例:Na2O(熔融)=2Na++O2-Al2O3(熔融)=2Al3++3O2-5.化合物是否为电解质,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如BaSO4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发生了电离,所以是电解质。6.一般来说,酸(不分强弱)、碱(不分强弱)、盐(不论溶解性如何)、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都是电解质,而非金属的氧化物都不是电解质。7.酒精、蔗糖等绝大多数有机物都不是电解质。\n二、书写电离方程式要注意的问题1.要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两大定律。2.在熔化状态下酸不电离,不写电离方程式。3.在熔化状态下的酸式酸根不能电离出H+,如NaHSO4在熔化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熔融)=Na++HSO4-。4.在水溶液中,强酸组成的酸式盐的酸式酸根能电离出H+。如:NaHSO4=Na++H++SO42-。\n典例导析知识点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C.液态氯化氢D.熔融的KOH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CO2B.稀盐酸C.BaSO4D.C2H5OH\n\nD\n离子反应\n三、离子反应\n1,基本概念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2.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1)写: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拆:将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余的用化学式表示。(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4)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原子个数,离子带的电荷数是否相等。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4、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难溶性),放出气体(易挥发),生成水(难电离)。\n注意一、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区别1.化学方程式只能描述一个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则可以描述一类化学反应。2.化学方程式不能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离子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3.离子反应可以检验某种离子(或某些离子)是否存在。如,向某溶液中加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解,证明该溶液中含有Cl-:Ag++Cl-=AgCl↓。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前提在溶液中)离子反应总是伴随着离子的种类、浓度的变化,离子反应的本质是离子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离子或旧离子减少或消失。有难溶性物质(如BaSO4、AgCl等)生成或有难电离物质(如CH3COOH、H2O等)生成或有挥发性物质即气体(如CO2、NH3等)生成。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这类离子反应就能发生。\n1.掌握常见的沉淀溶解性表。例如,钾盐、钠盐、硝酸盐和铵盐易溶于水;银和铅的氯化物难溶;钡和铅的硫酸盐难溶等。2.掌握常见的气体:CO2、SO2、NH3等。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强酸、强碱和易溶性的盐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易挥发性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均不能拆,要写化学式。2.微溶性物质如作为生成物,一律视为沉淀,写化学式,标“↓”符号;如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应改写成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应写化学式。3.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如,HCO3-不能拆成H+和CO32-。4.电解质参加的化学反应,如果不符合电离条件,不能电离,也不能改写成离子形式。如NaCl固体与浓H2SO4混合加热等。\n四、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化学方程式的一种,首先要符合化学反应事实;其次必须符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即要配平;最后离子方程式中要反映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如Cu+2H+=Cu2++H2↑显然是错误的。2.必须符合拆写原则。如CaCO3与盐酸的反应:CO32-+2H+=H2O+CO2↑就是错误的。正确的为CaCO3+2H+=Ca2++H2O+CO2↑。看各物质的化学式、离子式是否正确,原则是可溶性的强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其余都以分子式表示,如单质、氧化物、弱酸、弱碱、难溶性盐、非电解质等。看反应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浓硫酸和铜共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加热等。\n3.必须弄清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如稀H2SO4和Ba(OH)2溶液反应,写成SO+Ba2+=BaSO4↓或H++OH-=H2O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反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4.必须遵守电荷守恒原理。如铝与稀硫酸反应,写成Al+2H+=Al3++H2↑是错误的。正确的为2Al+6H+=2Al3++3H2↑。五、溶液中离子共存的判断溶液中的离子能共存,其实就是没有发生离子反应,反过来说,离子不能共存就是发生了离子反应。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主要有两大类:一大类是复分解反应,但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产生气体、沉淀及难电离物质如水等。另一大类则是氧化还原反应。\n1.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1)生成挥发性物质(如生成气体CO2)。(2)生成难溶物质(如Ba2+与SO42-反应生成沉淀)。(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生成H2O)。2.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氧化性离子(如NO3-)和还原性离子(如Fe2+)不能共存。3.隐含条件(1)溶液无色透明时,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如Fe2+)。(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与H+反应的弱酸根离子(如CO32-)。(3)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与OH-反应的弱碱离子(如NH4+)及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n\n理解记忆\n\n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金属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实验室制取CO2;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铜溶于稀盐酸。CO2+Ca2++2OH-=CaCO3↓+H2OCu+2Ag+=2Ag+Cu2+CaCO3+2H+=Ca2++CO2↑+H2OBa2++2OH-+2H++SO42-=BaSO4↓+2H2OCu(OH)2+2H+=Cu2++2H2O\n\n\n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盐酸与碳酸钡反应:CO32-+2H+=CO2↑+H2O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2OH-+Cu2++SO=BaSO4↓+Cu(OH)2↓C.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Cu=Cu2++Ag↓D.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B\n\n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3HCl+Fe(OH)3=FeCl3+3H2OB.HNO3+KOH=KNO3+H2OC.H2CO3+2NaOH=Na2CO3+2H2OD.2HCl+Cu(OH)2=CuCl2+2H2OB\n6\nD\nC提示氢氧化钡和硫酸(1:1)或者和硫酸氢钠(1:2)均可用B来表示4.\n6\n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中关于量的问题\n\n离子共存问题-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就不能共存一色二性三注意〔无色透明/强酸或强碱/氢离子与硝酸根〕A.K+、Na+、OH-、Cl-B.Ba2+、Na+、CO32-、Cl-C.Fe3+、Na+、I-、Cl-D.K+、Na+、NO3-、Cl-2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是()A.Ca2+、NH4+、OH-、Cl-B.K+、Na+、CO32-、Cl-C.K+、Na+、S2-、NO3-D.K+、Na+、NO3-、Cl-1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DD\n5\n3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Ag+、H+、Cl-B.Ba2+、Na+、CO32-、OH-C.H+、K+、CO32-、SOD.Al3+、Fe3+、SO42-、Cl-D\n4、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K+、Cu2+、NO3-、SO42-B.K+、Na+、Cl-、CO32-C.NH4+、Zn2+、NO3-、Cl-D.K+、Cu2+、NO3-、SO42-5、某溶液中主要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Na+、Al3+、Cl-、SO42-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与SO42-的个数比为()A.1:2B.1:4C.3:4D.3:2BA\n6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Cu2+、NO3-、SO42-B.K+、Na+、Cl-、CO32-C.Zn2+、NH4+、NO3-、Cl-D.K+、Na+、MnO4-、SO42-知识点3:离子的检验7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NO3-、SO42-、Cl-、CO32-中的某一种。(1)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的溶液呈蓝色。(2)若向(1)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溶液有沉淀产生,D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根据(1)、(2)中的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C\n解析有关离子的推断问题是离子反应较高层次的题目。答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好典型离子的性质。首先,因A、B、C、D都是可溶性盐,故Ba2+不能与SO42-、CO32-组合;Ag+只能与NO组合;Cu2+不能与CO组合。由(1)可知,C为铜盐。由(2)可知,B为AgNO3;D含有CO32-,而CO与Ba2+、Ag+、Cu2+均不能共存,故D只可能是Na2CO3。剩余阳离子为Ba2+,故A含之;剩余阴离子为SO42-、Cl-,而Ba2+与SO42-会反应,故A为BaCl2。答案BaCl2;AgNO3;CuSO4;Na2CO3\n\n\n\n\n12某溶液中可能有SO42-、HCO3-、Cl―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做如下实验来确定溶液的成分:(1)取少量该溶液,滴入过量盐酸,有大量气体放出,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离子,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1)的剩余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离子,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上述实验还无法确定的是______离子。答案(1)HCO3-;HCO3-+H+=H2O+CO2↑(2)SO42-;Ba2++SO=BaSO4↓(3)Cl―\n\n4.[2015·天津高考]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B.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答案 B\n\n(2)[2015·四川高考]H2SO4与Fe2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三维目标\n\n四、氧化还原反应\n自学导引一、氧化还原反应以CuO+H2Cu+H2O为例:1.从反应中物质得氧失氧的角度(1)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如H2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2)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如CuO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2.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1)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如H2中的氢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2)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如CuO中的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n3.从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角度(1)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如H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应。如CuO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1.本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2.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的升降总数相等,且化合价升降的总数等于电子的转移总数。\n名师解惑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历程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根据反应物到生成物的变化过程中物质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2Cu+CO2↑的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发生了还原反应。如果进一步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在这个反应中碳得到了氧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n2.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反应中某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反应中某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铜元素(失氧):由+2价降低为0价,发生还原反应;碳元素(得氧):由0价升高为+4价,发生氧化反应。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密切相关,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又是由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移)所决定的,所以,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移)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n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1)Na和Cl2的反应(2)H2与Cl2的反应由以上分析可知: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元素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有着密切的关系。\n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据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可以进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判断是否准确的关键是正确把握元素化合价及其升降情况。1.氧化反应判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2.还原反应判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有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n\n典例导析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例1下列反应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D\n2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B\n3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H2O2=2H2O+O2↑B.CuCl2+2NaOH=Cu(OH)2↓+2NaClC.2Na+2H2O=2NaOH+H2↑D.3CO+Fe2O3=2Fe+3CO2答案B\n4.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被还原,作还原剂B.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作氧化剂C.失电子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被氧化,作还原剂D.得电子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被氧化,作氧化剂B\n5下列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D\n6、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D.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7、在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A.SO3+H2O=H2SO4B.2Na+2H2O=2NaOH+H2↑C.2H2+O22H2OD.2F2+2H2O=4HF+O28、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A.1:1B.2:1C.1:2D.3:2ADC\n9.根据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回答下列问题:①还原剂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②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___.③当有2molHNO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__g.\nD10.\n11.(8分)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4)如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_____.\n1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例4在反应:2H2S+SO2=3S↓+2H2O中,当有4×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时,得到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和为(  )A.2mol  B.3mol  C.4mol  D.5mol解析氧化产物:S,还原产物:S由上可知,当转移电子数为4时,氧化产物为2个S,还原产物为1个S,其和为3个S。因此,当有4×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时,应有3×6.02×1023个S生成,即3molS生成。答案B13在反应: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A.1∶1B.5∶1  C.1∶5D.3∶1答案B\n14若已知氧化性顺序:C2>A3+>B2,还原性顺序:B->A2+>C-,则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  )A.2A3++2B-=2A2++B2B.C2+2B-=2C-+B2C.2A2++C2=2A3++2C-D.B2+2C-=C2+2B-D\n15.(8分)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1)2FeCl3+2KI===2FeCl2+2KCl+I2(2)2FeCl2+Cl2===2FeCl3(3)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nA16\nMnO2+4HCl(浓)=MnCl2+Cl2↑+2H2O+4+2-10得2e-失2e-2e-17.转移4mole-,生成的Cl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多少?122mol4molV(Cl2)=n(Cl2)·Vm=2×22.4L/mol=44.8L\nA2\nA\n知识点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的关系例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化学反应类型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nB\nD\n\n3\n自学导引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1.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本身被氧化。\n2.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生成的物质。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生成的物质。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1)非金属单质(如O2、Cl2等)。(2)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浓H2SO4、HNO3、KMnO4、FeCl3等)。2.常见的还原剂(1)活泼或较活泼金属单质(如Al、Zn、Fe等)。(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H2等)。\n名师解惑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概念的相互关系可以简单记作:记忆方法:失~升~氧,得~降~还。\n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表示电子得失结果要点:(1)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2)箭号起、止指向同一种元素。(3)标出得与失电子及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2.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n要点:(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的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的元素。(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1.根据反应方向判断若下列反应能向右进行,则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n例如:2FeCl3+Cu=2FeCl2+CuCl2氧化性:Fe3+>Cu2+还原性:Cu>Fe2+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但其对应阳离子(注意:Fe—Fe2+)的氧化性逐渐增强。例如:还原性:Mg>Zn>Cu氧化性:Cu2+>Zn2+>Mg2+\n\n3.根据与同种物质反应生成价态不同的生成物的情况判断可知氧化性:Cl2>S。4.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时,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进行判断。条件越简单,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一般从反应是否需加热、温度高低、有无催化剂等方面判断。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可知氧化性:KMnO4>MnO2。5.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判断例如:Cu与浓HNO3反应较剧烈,Cu与稀HNO3反应较微弱。故氧化性:HNO3(浓)>HNO3(稀)。\n解析用数学上的数轴来表示:(1)(2)同种元素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则化合价应归中,而不能发生交叉,所以(2)中“双线桥”法的表示方法是正确的。答案(2)\n跟踪练习2下列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D\n\n\n\nB\nB2\nA\nC\n5.在某体系内有反应物和生成物5种物质:H2S、S、FeCl3、FeCl2、HCl.已知H2S为反应物,则另一反应物是(  )A.FeCl3B.FeCl2C.SD.HClA\nB6\n1.[2015·四川高考]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D\n2.[2015·海南高考]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D\n3.[2015·福建漳州质检]ClO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ClO3发生还原反应B.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C.H2C2O4的氧化性强于ClO2的氧化性D.每生成1molClO2,转移的电子数约为6.02×1023答案C\n4.[2014·山东高考]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答案B\n5.如图为二氧化锰的有关转化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⑥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⑤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C.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D.反应①生成的Cl2经干燥后,可用钢瓶贮运答案C\n\n本章小结知识整合一、物质的分类\n二、分散系\n三、离子反应\n四、氧化还原反应\n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三维目标\n思维激活自五千年前青铜器进入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以来,铁、铝等各种金属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普通的铁制品一般要定期涂油漆,而铝制品一般不需要,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自学导引一、金属的存在地球上绝大多数金属元素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n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铁、镁与氧气的反应2.钠与氧气的反应钠呈光亮的银白色,暴露在空气中则会变暗,生成白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n钠在空气或纯氧中加热,则会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铝与氧气的反应铝的表面容易生成一层很稳定的致密氧化膜:4Al+3O2=2Al2O3。\n三、金属与Cl2、S等非金属的反应\n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1)钠与O2的反应①常温下,钠就易与氧气发生反应:4Na+O2=2Na2O这说明钠比铁、铝、镁等金属活泼得多。②钠受热后,可以与氧气剧烈反应: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2)钠还能与氯气、硫、氢气等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反应。如:2.镁、铝、铁与非金属的反应(1)与O2的反应①铁在空气中反应,表面生成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而镁、铝表面生成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n2.镁、铝、铁与非金属的反应(1)与O2的反应①铁在空气中反应,表面生成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而镁、铝表面生成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②在其他条件下的反应\n(2)与氯气、硫等非金属的反应3.氧化膜对金属的保护作用金属表面的氧化膜有的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这样的金属制品需外加保护膜,如铁等。钠的氧化膜也比较疏松,且能跟H2O、CO2等发生反应,因此不能保护内部的金属钠,这也是金属钠需保存在煤油中的一个原因。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等。例如,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容易些。\n二、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1)4Na+O2=2Na2O(2)Na2O+H2O=2NaOH(3)2NaOH+CO2+9H2O=Na2CO3·10H2O\n三、钠的保存钠应在隔绝水和空气的条件下保存。通常情况下,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说明:钠不能保存在CCl4中,因为CCl4的密度比钠大,钠仍然会接触到空气。\n典例导析知识点1:Na与O2的反应例12.3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产物是(  )A.只有Na2O B.只有Na2O2C.Na2O和Na2O2D.无法确定3.1g<3.5g<3.9g,因此产物既有Na2O又有Na2O2。答案C\nA.都是还原剂,表现还原性B.都失去电子,作氧化剂C.都是氧化剂,表现氧化性D.都得到电子,被还原\n解析分析三个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知,Mg的化合价都从0→+2,故反应中Mg作还原剂,在反应中表现还原性,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故A项正确。答案A跟踪练习2下列物质间发生反应时,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A.Na与O2B.Mg与O2C.Al与O2D.NaOH与HCl答案A\n第2课时 金属与酸、碱和水的反应三维目标思维激活厨房中金属器皿随处可见,人们常用金属器皿盛水、装汤,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是不反应的。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热水反应呢?\n自学导引一、钠与水的反应\n二、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三、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n名师解惑一、将一小块钠投入CuSO4溶液中,请预测会出现的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钠投入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钠浮在CuSO4溶液的表面上,四处游动,熔成闪亮的小球,放出气体并发出咝咝的响声,小球的体积逐渐变小,至最后消失,生成的NaOH能和CuSO4反应生成难溶的Cu(OH)2,蓝色溶液则变为蓝色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n二、有位同学用一小块铝箔包住一块金属钠并在铝箔上刺上许多小孔,然后把它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小烧杯中,讨论有什么现象发生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金属铝和生成的NaOH水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n三、铝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比较\n四、Al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为: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前者为置换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铝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后者为复分解反应,Na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2+4H2O+3H2↑。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为:\n反应中Al为还原剂,H2O为氧化剂,Na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在反应中为介质。当不标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时,方程式可简化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其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n典例导析知识点1:钠与水的反应例1 钠的下列性质中和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C.钠的硬度小D.钠有强还原性解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之一是“钠熔成小球”,这是钠的熔点低导致的;密度小导致钠可以“浮在水面上”;钠的强还原性是钠与水反应的实质。钠的硬度小与实验现象是无关的。答案C\n跟踪练习1将钠投入滴有石蕊的水中,下列有关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浮在水面B.Na熔化成小球并在水面上四处游动C.有气体产生D.水溶液变为红色答案D\n知识点2:铁与水的反应例2如下图,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近火焰点火。(1)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干燥管内可装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__________。\n解析常温下Fe与H2O不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H2O(g)反应生成Fe3O4和H2,故Fe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反应开始前,玻璃管中有空气,若点燃酒精喷灯,铁粉将被氧化,故先点燃酒精灯,通过水蒸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反应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喷灯,防止生成的Fe3O4继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无水CaCl2(或碱石灰、硅胶等);吸收水蒸气,使收集的氢气易点燃(3)酒精灯;酒精喷灯\n跟踪练习2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烧瓶B的作用是__________;烧瓶C的作用是__________;用点燃的木条靠近水槽中的肥皂泡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普通铁粉(或铁粉);作为水蒸气发生器(或用来产生水蒸气);防止倒吸(或用做安全瓶);肥皂泡燃烧(或有轻微的爆鸣声)\n知识点3:铝与酸、碱反应的计算例3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3∶1  D.1∶3解析本题只要写出Al与HCl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消耗的HCl(或NaOH)与产生的气体的计量数的关系,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答案C\n跟踪练习3用铝箔包装0.1mol金属钠,并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下)(  )A.O2与H2的混合气体B.1.12LH2C.大于1.12L的H2D.小于1.12L的H2答案C\n第3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三维目标\n思维激活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但这种量的关系不能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粒子数量的关系,而与物质粒子数量的关系有关的概念有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那么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物质的量来进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有什么优点?\n自学导引一、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n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即ν1∶ν2∶ν3=N1∶N2∶N3=n1∶n2∶n3。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气体的体积之比,即ν1∶ν2∶ν3=V1∶V2∶V3。\n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求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已知物质的其他物理量可换算成物质的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列比例式。2.各物理量及单位、物质的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各物理量要注明所表示的物质(或粒子)的符号,如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V[NaOH(aq)]。3.设未知数直接用各物理量符号表示,如设参加反应的MnO2的物质的量为n(MnO2),并且不能带单位。4.把已知量代入算式中计算时都要代入单位。\n名师解惑一、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1.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求出已知物和未知物的摩尔质量(或物质的量、体积等)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中有关的化学式下面,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有关的化学式前面有化学计量数,则用化学计量数去乘有关的摩尔质量(或物质的量、体积等)。3.把已知和要求的量[用m(B)、n(B)、V(B)或设未知数x、y等表示]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化学式下面。4.将有关的四个量列出比例式,求出要求的量。\n例:H2+Cl2=2HCl1mol71g2×22.4Ln(H2)m(Cl2)V(HCl)5.写出简明答案。\n二、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1.书写格式的规范化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表达格式的规范化:各物理量、物质的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且数据的运算要公式化并带单位。各物理量的符号要注明物质(或粒子)的种类。如已知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求NaOH的质量,可表示为m(NaOH)=n(NaOH)×M(NaOH)=c(NaOH)×V[NaOH(aq)]×M(NaOH)。\n常用的物理量符号:M——摩尔质量,m——质量,n——物质的量,N——粒子数,V——体积,ρ——溶液密度,w——质量分数,c——物质的量浓度,Vm——气体摩尔体积,NA——阿伏加德罗常数,——化学计量数。若表示水溶液的物理量应注明aq,如NaOH溶液的体积表示为V[NaOH(aq)],密度为ρ[NaOH(aq)]。2.单位运用的对应性单位问题:一般来说,在一个题目里如果都用统一的单位,不会出现错误,但如果题内所给的两个量单位不一致,若要换算成同一个单位,有时显得很烦琐,这时只要做到两个量的单位“上下一致,左右对应”即可。例如:\n①Zn + H2SO4=ZnSO4+H2↑65g 1molm(Zn)amol②Zn+H2SO4=ZnSO4+H2↑1mol    22.4Ln(H2SO4)bL③Zn+H2SO4=H2SO4+H2↑65g    22.4LcgV(H2)上述三种表示方法均正确,解题时具体选用哪种格式,要根据题目所给的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n3.方程式运用的灵活性除一般的化学方程式外,如果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利用电子转移关系进行有关计算。\n典例导析知识点1: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加热12.25gKClO3使其完全分解可制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多少升?答案可制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3.36L。\n跟踪练习1100mL气体A2跟50mL气体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0mL气体C(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则在此反应中,A2、B2、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用A、B表示)。答案2∶1∶2;A2B(或BA2)知识点2:过量计算例2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n解析生成氢气的体积比即物质的量之比为n(甲)∶n(乙)=5∶6,设甲中产生H25mol,则乙中产生H26mol。甲:2Al+3H2SO4=Al2(SO4)3+3H2↑2 3 3乙:2Al+2NaOH+2H2O=2NaAlO2+3H2↑2 2  34mol4mol  6mol答案B\n跟踪练习2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1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比V(甲)∶V(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5.4g  B.3.6g  C.2.7g  D.1.8g解析n(HCl)=n(NaOH)=3mol·L-1×0.1L=0.3mol,由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物质的量相等的HCl和NaOH相比,NaOH可溶解的Al更多,故甲中Al过量。\n2Al+6HCl=2AlCl3+3H2↑6      30.3moln(H2)则乙中产生的n(H2)=0.15mol×2=0.3mol2Al+2NaOH+2H2O=2NaAlO2+3H2↑54g 2mol         3molm(Al)n(NaOH)        0.3molm(Al)=5.4g,n(NaOH)=0.2mol故乙中NaOH过量,Al完全反应,加入Al的质量为5.4g。答案A\n知识点3:差量法计算例3120℃时,4LH2和O2的混合气体爆炸后恢复到原状态,其体积变为3L。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体积比可能为(  )A.1∶2   B.1∶3   C.3∶1  D.2∶1解析本题采用体积差量法求解。2H2(g)+O2(g)=2H2O(g)  ΔV(减)212   12L1L     4L-3L=1L即实际参加反应的H2、O2的体积分别为2L、1L①若O2过量,则V(H2)=2L,V(O2)=2L,V(H2)∶V(O2)=1∶1。②若H2过量,则V(O2)=1L,V(H2)=3L,V(H2)∶V(O2)=3∶1。故C项正确。答案C\n跟踪练习3将一定质量的钠投入24.6g水中,反应完成后,得到NaOH溶液31.2g,则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解析设生成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x,由2Na+2H2O=2NaOH+H2↑   Δm2mol      44gx31.2g-24.6g=6.6g答案0.3mol\n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 钠的重要化合物三维目标\n思维激活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会灼烧皮肤。它可以用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常用它来产生氧气供给高空或海底作业人员使用。你知道过氧化钠为什么有这些用途吗?做馒头时常用到苏打和小苏打,你知道它们是什么物质吗?在做馒头时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吗?自学导引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物理性质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2.化学性质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n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Na2CO3俗名纯碱,也叫苏打,NaHCO3俗名小苏打。1.Na2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Na2CO3、NaHCO3均能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水溶液显碱性。2.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Na2CO3受热稳定,不会分解;NaHCO3受热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3.Na2CO3和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n三、焰色反应1.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2.操作(1)将铂丝(或光泽无锈的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火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2)蘸取试样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3)用盐酸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检验下一个试样。3.焰色反应的颜色钠:黄色,钾:紫色,钙:砖红色,锶:红色,钡:绿色,铜:黄绿色。\n名师解惑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n2.Na2O和Na2O2的转化Na2O不如Na2O2稳定,加热时会转化为Na2O2,化学方程式为3.Na2O2与H2O和CO2的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1)物质的量的关系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2)气体体积关系若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时,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或原混合气体体积的1/2即为生成氧气的量。\n(3)电子转移关系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每产生1molO2转移2mole-。(4)固体质量关系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可以看做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CO=Na2CO3、Na2O2+H2=2NaOH(实际上两反应不能发生)。(5)先后顺序关系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全后,Na2O2再与H2O发生反应。\n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n2.Na2CO3和NaHCO3性质差异的应用(1)溶解度差异的应用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则会有NaHCO3晶体析出。Na2CO3+CO2+H2O=2NaHCO3可用于除去NaHCO3中的杂质Na2CO3。(2)热稳定性差异的应用可用于除去Na2CO3中的杂质NaHCO3。(3)同温同浓度时Na2CO3溶液的碱性强,NaHCO3溶液的碱性弱。可利用NaHCO3作为医用胃酸的中和剂。\n(4)与酸反应的快慢差异同浓度同体积的NaHCO3和Na2CO3溶液,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NaHCO3产生气体的速率快,但生成气体的总体积相同,据此可进行Na2CO3、NaHCO3的鉴别。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1)固体采取加热法2NaHCO3Na2CO3+CO2↑+H2O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溶液采取加入氯化钙稀溶液法Na2CO3+CaCl2===CaCO3↓+2NaClNaHCO3无沉淀生成。\n三、焰色反应在进行焰色反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铂丝或铁、铬、镍、钨丝等,它们必须在火焰上灼烧时无颜色,并且熔点应高。2.金属丝使用前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焰色,以除去能起焰色反应的少量杂质。3.操作步骤:可归纳为六个字,即洗→烧→蘸→烧→洗→烧。4.作用:鉴别钠、钾等金属或其他离子,只能判断是某种元素,而不能进一步确定是单质原子、分子还是离子。钠的焰色为黄色;钾的焰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为紫色,蓝色钴玻璃的作用是滤去黄色的光,避免样品中钠的杂质造成干扰。5.焰色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它是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而不是单质或某种化合物的性质。\n典例导析知识点1:Na2O2与H2O、CO2反应的计算例1在甲、乙两个烧杯内分别放入均含4.6g钠元素的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有关甲、乙两烧杯内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较,正确的是(  )A.w(甲)>w(乙)B.w(甲)=w(乙)C.w(甲)r(Mg)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C\n3.诺贝尔物理学奖曾授予“光纤之父”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因此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B.用二氧化硅制取单质硅时,当生成2.24L气体(标准状况)时,得到2.8g硅C.二氧化硅制成的光导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光缆D.二氧化硅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但能与碳酸钠固体在高温时发生反应D\n3.[2015·西安模拟]下列有关硅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上通常以SiO2为原料,用氧化剂与其反应制备单质硅B.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元素中居第一位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D.硅在电子工业中,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D\n4.[2015·聊城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②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③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④Mg2+、H+、SiO3(2-)、SO4(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⑤向含K+、Na+、Br-、SiO3(2-)的溶液中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⑥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⑦SiO2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⑧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⑨Si→SiO2→H2SiO3均能一步转化⑩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A.①②⑥⑦⑩B.①⑧⑩C.②③⑧⑨D.①④⑤⑧B\n5.[2015·兰州测试]下列关于碳和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其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B.其单质在加热时都能跟O2反应C.其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D.碳和硅两种元素共有两种单质答案B\n6.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硅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所以硅酸钠可以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B.反应①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反应②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两反应是相互矛盾的,不可能都能发生C.普通玻璃、石英玻璃、水泥等均属于硅酸盐材料D.祖母绿的主要成分为Be3Al2Si6O18,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3BeO·Al2O3·6SiO2答案D\n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水玻璃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2Na++CO3(2-)+H2SiO3B.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OH)2+2CO2===Ca2++2HCO3(-)C.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4F-===SiF4↑+2H2OD.二氧化硅溶于烧碱溶液中:SiO2+2OH-===SiO3(2-)+H2O答案D\n8.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A.SiO2中含Al2O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溶液然后过滤除去B.CO2中含有CO杂质,可以通入盛有CuO的玻璃管且加热C.CO2中含有HCl杂质,可以通过盛有Na2CO3溶液的洗气瓶D.Na2CO3溶液中含有Na2SiO3杂质,可以通入足量的CO2,然后过滤答案B\n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性1.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石墨能导电),硅的晶体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2.Si的还原性大于C,但C却能在高温下还原出Si:SiO2+2CSi+2CO↑。3.非金属单质跟碱作用一般无H2放出,但Si能跟强碱溶液作用放出H2:Si+2NaOH+H2O=Na2SiO3+2H2↑。4.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作用,但Si能跟HF作用:Si+4HF=SiF4↑+2H2↑。5.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2能与HF作用。6.SiO2是H2SiO3的酸酐,但它不溶于水,不能直接与水作用制备H2SiO3。7.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但H2SiO3难溶于水。8.硅酸钠的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9.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所以有反应: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但高温下,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也能发生。\n\n第2课时 硅酸盐和硅单质三维目标\n思维激活2002年中科院计算所的科研人员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首枚高性能通用微处理器芯片——龙芯Ⅰ号CPU(中央处理器);装载这颗“龙芯”的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服务器——“龙腾”也应运诞生。这颗CPU之所以被称为“龙芯”,是因为龙是中国的象征。“龙芯”和“龙腾”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初步掌握当代CPU的关键设计技术,从此改变了中国信息产业的无“芯”历史。在所用的材料中,“硅”这种物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你知道硅有哪些性质吗?\n自学导引一、硅酸盐1.硅酸盐的概念和性质(1)概念: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2)性质:是一类结构复杂的固态物质,大多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很稳定。2.硅酸钠(1)溶解性:可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呈碱性。(2)用途: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3.常见硅酸盐产品陶瓷、玻璃、水泥是使用量最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n二、硅单质1.硅单质的分类单质硅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2.晶体硅的物理性质和结构(1)物理性质: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有脆性,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2)结构:与金刚石相似。3.硅的用途(1)半导体材料,如硅芯片等。(2)新型电池,如光电池等。\n名师解惑一、为什么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要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玻璃中含有SiO2)?当玻璃瓶配玻璃塞时,瓶口内壁和瓶塞外壁都进行了磨砂处理。玻璃中含SiO2,磨砂玻璃遇到强碱(NaOH)溶液时,SiO2会与强碱(NaOH)反应生成硅酸盐(Na2SiO3),使试剂瓶受到腐蚀。硅酸盐(Na2SiO3)溶液有良好的黏结性,它易使瓶口与瓶塞黏在一起而难以开启。SiO2+2NaOH=Na2SiO3+H2O二、硅酸盐氧化物的表达式的书写规则1.保持原有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按顺序写出各元素的氧化物。\n表示的顺序是: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化合价低的金属氧化物放在前面,如普通玻璃:Na2O·CaO·6SiO2。2.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符合原来的组成,配置出现分数时应化为整数。如正长石KAlSi3O8先写成K2O·Al2O3·3SiO2,再改写为K2O·Al2O3·6SiO2。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生产玻璃的基本知识\n四、硅单质的性质1.常温时,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硫酸、硝酸等反应,但能跟F2反应:Si+2F2=SiF4;在加热条件下,硅能与O2反应生成Si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SiO2。2.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SiO2的方法制得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经过提纯后可以得到高纯硅,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SiO22CO↑+Si。五、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性1.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石墨能导电),硅的晶体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2.Si的还原性大于C,但C却能在高温下还原出Si:SiO2+2CSi+2CO↑。\n3.非金属单质跟碱作用一般无H2放出,但Si能跟强碱溶液作用放出H2:Si+2NaOH+H2O=Na2SiO3+2H2↑。4.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作用,但Si能跟HF作用:Si+4HF=SiF4↑+2H2↑。5.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2能与HF作用。6.SiO2是H2SiO3的酸酐,但它不溶于水,不能直接与水作用制备H2SiO3。7.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但H2SiO3难溶于水。8.硅酸钠的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9.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所以有反应: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但高温下,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也能发生。\n典例导析知识点1:硅酸盐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例1假设原子晶体SiO2中Si原子被Al原子取代,不足的价数由K原子补充,当有25%的Si原子被Al原子取代时可形成正长石,则正长石的化学组成为(  )A.KAlSi2O6B.KAlSiO4C.KAlSi4O10D.KAlSi3O8解析由于铝为Al3+,硅为Si4+,当一个Al3+取代一个Si4+时,必须引入一个K+,SiO2中有25%的Si原子被取代,可设SiO2为Si4O8,即有一个硅原子被一个铝和一个钾代替,为KAlSi3O8,即正长石的化学组成。答案D\n跟踪练习1下列有关陶瓷和光导纤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高温结构陶瓷弥补了金属材料的弱点,但硬度却远远低于金属材料B.压电陶瓷可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C.光导纤维是一种能高质量传导光的玻璃纤维D.光导纤维的抗干扰性能好,不发生电辐射,通讯质量高,能防窃听答案A知识点2:硅酸盐氧化物形式的表示例2已知某硅酸盐可表示为MgaSi4O10(OH)b(其中a、b为正整数),试回答:(1)a与b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写表达式)。\n(2)a能否等于2?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a=3的硅酸盐的表示式为__________(以氧化物的形式表示)。(4)三硅酸镁(Mg2Si3O8·nH2O)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和胃溃疡,它中和胃酸(HCl)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得到2a+4×4+10×(-2)+b×(-1)=0即2a=4+b(2)显见若a=2时,b=0,不符合题意。(3)当a=3时,b=2,则化学式为Mg3Si4O10(OH)2,改写为3MgO·4SiO2·H2O。(4)写化学方程式时,结合氧化物的形式,只需考虑MgO与HCl反应即可。\n答案(1)2a=4+b(2)不能;若a=2,则b=0,与题意不符(3)3MgO·4SiO2·H2O(4)Mg2Si3O8·nH2O+4HCl=2MgCl2+3SiO2+(n+2)H2O跟踪练习2将下列硅酸盐的化学式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1)钙长石(CaAl2Si2O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透闪石[Ca2Mg5Si8O22(OH)2]____________________。(3)许多含氧酸也可以类似地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请继续改写下列物质:HNO3________;H3PO4____________。答案(1)CaO·Al2O3·2SiO2(2)2CaO·5MgO·8SiO2·H2O(3)N2O5·H2O;P2O5·3H2O\n知识点3:单质硅的性质及应用例32002年9月16日,中国北京曙光公司研制出第一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CPU芯片——“龙芯”1号。(1)“龙芯”芯片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2)计算机长距离联网使用信息传输很快的线路,其使用的材料叫____________,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3)如果这种埋在地下的材料被裸露在碱性土壤中,则会造成断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解析这是一道性质与用途结合的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要求同学们对当前科技的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CPU芯片由高纯度的单晶硅制成,当前传输信息容量大、保密性好的材料是光导纤维,其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答案(1)硅(2)光导纤维;SiO2(3)SiO2+2OH-=SiO32-+H2O跟踪练习3常温下不跟单质硅起反应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硝酸溶液C.氢氟酸D.氟气答案B\n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 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三维目标\n思维激活2005年3月29日,在京沪高速公路江苏省内发生了一起运输液氯汽车相撞事故,发生氯气泄漏,造成巨大危害。其中死亡人数28名,中毒人数350名,受灾地区涉及3个乡镇11个村庄,受灾农作物面积20020亩,畜禽死亡1500头(只)。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窒息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氯气被吸入后,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高浓度吸入后刺激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污染区居民应向高处还是低处地区转移?\n自学导引一、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1.原子结构: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存在:氯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主要形式为NaCl。二、发现和确认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通过化学反应:4HCl(浓)+MnO2MnCl2+Cl2↑+2H2O,发现了氯气。1810年,由英国化学家戴维确认。\n三、物理性质1.Cl2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25℃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2.在实验室中闻气体的方法: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四、化学性质氯原子很容易得一个电子而形成氯离子,表现为典型的非金属性。1.和金属单质反应2Na+Cl22NaCl2Fe+3Cl22FeCl3Cu+Cl2CuCl2\n2.和非金属单质反应如与H2反应: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产生。化学方程式:。3.和水反应(1)氯水氯气的水溶液叫做氯水。溶于水中的Cl2部分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2)次氯酸①弱酸性:比碳酸酸性弱;Ca(ClO)2+CO2+H2O=CaCO3↓+2HClO\n②不稳定性: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下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③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具有漂白作用。\n4.与碱反应(1)与NaOH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是漂白液的制取原理,其有效成分为NaClO。(2)与Ca(OH)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是漂白粉和漂粉精的制取原理,其有效成分为Ca(ClO)2。五、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自来水消毒,但因与水中的有机物产生有害物质,已试用新的消毒剂,如二氧化氯(ClO2)、臭氧(O3)等。\n名师解惑一、关于燃烧初中我们学过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a.可燃物;b.有氧气存在;c.达到着火点。而我们现在观察到的燃烧(金属钠、铜、铁,非金属氢气、磷在氯气中燃烧)都没有氧气存在,这就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存在,因此化学药品存放地发生火灾,用隔绝空气的方法不一定能灭火。由此可见,燃烧的定义可扩展为“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燃烧”。二、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通常情况下,2体积氯气溶于1体积水中可制得饱和氯水。溶解的氯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nCl2+H2O=HCl+HClO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只有约39%的氯气和水反应,其余仍以氯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因此,新制的氯水中主要含有Cl2、HClO、H2O、Cl-、H+、ClO-等。通常说的氯水就是新制氯水,它必须随用随配并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久置的氯水由于次氯酸见光分解而变成很稀的盐酸,其中主要含有H+、Cl-、H2O等。它不再具有漂白、杀菌、消毒作用和强氧化性。氯水在使用过程中究竟利用哪种成分的性质,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1.利用氯水中H+、HClO的性质。如新制的氯水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变红是因为氯水中的盐酸电离产生H+表现酸性,而后褪色则是因为氯水中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它氧化色素而使有色物质褪色。\n2.由氯水提供Cl2分子。例如,在Fe2+―→Fe3+的转化反应中或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等反应中,则是氯水中的Cl2分子起作用。3.由氯水提供HClO。例如,用氯水杀菌、消毒、漂白物质时,就是利用氯水中HClO的强氧化性,杀死水中的细菌或氧化有机色素。4.由氯水提供Cl-。例如,氯水加入AgNO3溶液中,将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这是因为Cl2溶于水后发生反应,生成的HCl电离出的Cl-与AgNO3溶液中的Ag+结合而成AgCl白色沉淀。5.由氯水提供H+。例如,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水,有大量气体产生,即是氯水中的H+与溶液中的CO作用的缘故。说明:液氯与氯水的区别:液氯是纯净物,只具备氯单质的性质;氯水是混合物,具备上述各种性质。\n三、液氯和氯水、氯化氢和盐酸的比较1.液氯和氯水\n2.氯化氢和盐酸\n\n1、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分子B、新制氯水能杀菌消毒是因为Cl2有毒,能毒杀细菌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D、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2、下列物质能使红墨水褪色的是A、活性炭B、二氧化碳C、NaCl溶液D、酸化的NaClO溶液E.新制氯水F.氯气课堂练习:DADEF\n3.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尽管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干燥的液氯能用钢瓶贮存B.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C.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D.氯气有毒,它曾在战争中被用于制造毒气弹B\n4、氯气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A、褪色B、变成红色C、先褪色后变红D、先变红后褪色5、下列物质既能由两种单质化合而生成,又能由单质与酸反应而生成的是:A、FeCl2B、CuCl2C、AlCl3D、FeCl3E.HCl6、当有大量Cl2逸出在周围空间时,可以用含有一定浓度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该物质最好是A、NaOHB、NaClC、KBrD、Na2CO3CDD\n7.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C\n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气无漂白作用,液氯有漂白作用B.氯气与铁反应生成FeCl2C.氯气是一种可以和绝大多数金属反应的非金属单质D.氯气跟水反应生成两种强酸C\n9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分子B.新制氯水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D.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答案D\n10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D.加入NaOH溶液,氯水的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答案B\n11.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B\n1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能证明次氯酸是一种弱酸的是(  )A.Cl2+H2O=HCl+HClOB.2HClO=2HCl+O2↑C.Ca(ClO)2+4HCl=CaCl2+2Cl2↑+2H2OD.Ca(ClO)2+CO2+H2O=CaCO3↓+2HClO解析依据“相对强酸制取相对弱酸”的原理,可以通过D选项知道次氯酸是一种酸性比碳酸还弱的酸。答案D\n13:Cl-的检验如何检验Na2CO3固体中是否混入了少量的NaCl杂质?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解析此题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有的同学可能很快就能写出答案: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若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说明混入了NaCl杂质;若白色沉淀消失,则说明没有混入NaCl杂质。其实这样的答案错了,因为题给的是Na2CO3固体而不是Na2CO3溶液。所以应先将Na2CO3固体配制成溶液,再做后续实验。\n答案取少量Na2CO3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除去沉淀。在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Na2CO3固体中混有NaCl;若沉淀消失,则说明原Na2CO3固体中没有NaCl。CO32-+Ba2+=BaCO3↓,Ag++Cl-=AgCl↓(或者取少量Na2CO3固体,加水溶解,制成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至没有气泡冒出为止,再加入AgNO3溶液。)\n14现有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水四种溶液,可用来区别它们的一种试剂是(  )A.AgNO3溶液B.酚酞试液C.紫色石蕊试液D.饱和食盐水答案C\n15.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来制取氯气,主要操作有: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②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高度,固定好铁圈,放好石棉网;③用药匙向蒸馏烧瓶中加入MnO2,再向分液漏斗中加浓盐酸,并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中;④检查气密性;⑤在蒸馏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导管.最好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A.②③④①⑤B.②①③⑤④C.②①⑤④③D.②①③④⑤C\n16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了教学.试回答下列问题:(1)乙中的现象是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丁中的现象是____分离丁中液体的方法______(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的气体压强p1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___(填“>”“<”或“=”),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___(3)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17.如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C为O2,D为Cl2,E为Fe单质,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B_____F_______H_____(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__剂,反应②中是________剂.(3)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则A是________;若反应①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则A是________.(4)写出B与MnO2共热获得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18.某同学应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与研究目的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存在着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___________,请在图中D框中以图的形式表明克服事故隐患的措施.\n19将0.2molMnO2和50mL12mol·L-1盐酸混合后加热,反应完全后,向剩余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  )A.等于0.3molB.小于0.3molC.大于0.3mol,小于0.6molD.等于0.6mol解析盐酸中n(HCl)=12mol·L-1×50×10-3L=0.6mol,由实验室制Cl2的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0.2molMnO2需要0.8molHCl才能完全反应,所以MnO2过量,但0.6molHCl全部参加反应,最多只有0.3mol被氧化成Cl2。实际上随反应的进行,一方面HCl的消耗,另一方面水的生成都使盐酸的浓度下降,当成为稀盐酸时,由于还原性很弱,不能产生Cl2,造成被氧化的HCl小于0.3mol,即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大于0.3mol,小于0.6mol。产生的AgCl的物质的量也应大于0.3mol,小于0.6mol。答案C\n\n\n1.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向氯水中加入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B.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氯气能和Fe反应C.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雾状;光照H2和Cl2的混合气体时,迅速化合而爆炸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B\n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MnO2、浓盐酸反应来制取干燥的氯气并验证其有无漂白性,所用装置(数量可满足需要,不含制气装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dacbeB.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dabCeC.装置e的主要用途是制备NaClOD.若实验中使用到装置c且布条褪色,则说明湿润的氯气有漂白性答案B\n3.[2014·江苏高考]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答案C\n4.用经Cl2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①Na2SO3;②KI;③AlCl3;④FeCl2;⑤AgNO3;⑥稀盐酸。发现部分药品变质,它们是()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⑥A\n5.[2015·衡水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氯水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③氯水中含有7种微粒,其可以与AgNO3、FeBr2等多种物质反应④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⑤向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能提高溶液中HClO的浓度⑥氯气可置换出碘化钾溶液中的碘,氟气也可置换出碘化钾溶液中的碘⑦HClO的电子式:H·(·)···(·)···(·)⑧“84”消毒液与洁厕灵(含盐酸)不能混用,是因为二者反应生成的HClO易分解,降低清洁效果A.①③B.③④C.③⑤D.⑤⑥C\n6.[2015·淄博模拟]下列对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B.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4C.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橙红色D.由Ca(ClO)2+CO2+H2O===CaCO3↓+2HClO可推出Ca(ClO)2+SO2+H2O===CaSO3↓+2HClOC\n第2课时 氯离子的检验 成盐元素——卤素三维目标思维激活向某品牌的纯净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了白色沉淀,你知道产生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吗?该纯净水合格吗?\n自学导引一、氯离子(Cl-)的检验1.试剂:AgNO3溶液、稀HNO3。2.步骤:先将待检液用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有Cl-存在。二、成盐元素——卤素卤素包括F、Cl、Br、I、At,它们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得(填“得”或“失”)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都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具有氧化性,并随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弱。氧化性:F2>Cl2>Br2>I2。三、实验室制取Cl2的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实验室通常用该法制Cl2。\n名师解惑一、卤素离子的检验\n说明:AgCl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滴加AgNO3溶液后再加稀硝酸,可以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例如CO可以结合Ag+而生成不溶于水的Ag2CO3,但Ag2CO3溶于稀硝酸。二、卤素单质的性质1.卤素单质和H2的反应卤素单质(X2)和H2的反应可表示为X2+H2===2HX,且从F2到I2,反应越来越难。2.卤素单质和H2O的反应2F2+2H2O=4HF+O2X2+H2O=HX+HXO(X为Cl、Br、I)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因氧化性:F2>Cl2>Br2>I2,所以可以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Br2+2KI=2KBr+I2。4.卤素单质的特性(1)溴是常温下唯一易挥发的液态非金属单质。(2)淀粉遇碘变蓝——常用于鉴别I2或淀粉的存在。\n三、Cl2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取决于该反应的特点:固+液气体,一般使用酒精灯、铁架台、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2)净化装置:制得的气体一般混有杂质,杂质成分的判断要从化学药品的成分、性质、副反应和反应条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该实验中的杂质为HCl和H2O。(3)收集装置:收集氯气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4)尾气吸收装置:化学实验中,凡有毒的或易燃易爆的尾气,都要进行收集或转化处理,使之无害化,切不可随意向空气中排放。Cl2有毒,故应进行尾气吸收,其吸收方法为:将Cl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n典例导析知识点1:Cl-的检验例1如何检验Na2CO3固体中是否混入了少量的NaCl杂质?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解析此题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有的同学可能很快就能写出答案: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若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说明混入了NaCl杂质;若白色沉淀消失,则说明没有混入NaCl杂质。其实这样的答案错了,因为题给的是Na2CO3固体而不是Na2CO3溶液。所以应先将Na2CO3固体配制成溶液,再做后续实验。\n答案取少量Na2CO3固体,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除去沉淀。在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Na2CO3固体中混有NaCl;若沉淀消失,则说明原Na2CO3固体中没有NaCl。CO32-+Ba2+=BaCO3↓,Ag++Cl-=AgCl↓(或者取少量Na2CO3固体,加水溶解,制成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至没有气泡冒出为止,再加入AgNO3溶液。)\n跟踪练习1现有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水四种溶液,可用来区别它们的一种试剂是(  )A.AgNO3溶液B.酚酞试液C.紫色石蕊试液D.饱和食盐水答案C知识点2:卤素的性质例2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溴水作试剂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汽油、酒精、四氯化碳B.汽油、四氯化碳、水C.汽油、酒精、NaOH溶液D.汽油、苯、NaOH溶液\n解析汽油、四氯化碳、苯等都可以将Br2从溴水中萃取出来,油层均显橙红色,分别在水层的上层、下层、上层;溴水在酒精中溶解扩散,使溶液呈橙黄色;溴水加入NaOH溶液中,因发生反应生成NaBr、NaBrO而使溶液呈无色。答案D跟踪练习2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很像卤素单质,它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化合生成卤化物,还能与水发生以下反应: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B.IBr与水反应时,IBr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IBr与AgNO3溶液反应会生成AgBr沉淀D.IBr与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NaBr和NaIO答案B\n知识点3:Cl2的实验室制法例3将0.2molMnO2和50mL12mol·L-1盐酸混合后加热,反应完全后,向剩余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的物质的量(  )A.等于0.3molB.小于0.3molC.大于0.3mol,小于0.6molD.等于0.6mol解析盐酸中n(HCl)=12mol·L-1×50×10-3L=0.6mol,由实验室制Cl2的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0.2molMnO2需要0.8molHCl才能完全反应,所以MnO2过量,但0.6molHCl全部参加反应,最多只有0.3mol被氧化成Cl2。实际上随反应的进行,一方面HCl\n的消耗,另一方面水的生成都使盐酸的浓度下降,当成为稀盐酸时,由于还原性很弱,不能产生Cl2,造成被氧化的HCl小于0.3mol,即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大于0.3mol,小于0.6mol。产生的AgCl的物质的量也应大于0.3mol,小于0.6mol。答案C跟踪练习3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当有4molHCl被氧化时,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22.4LB.11.2LC.44.8LD.89.6L答案C\n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三维目标\n思维激活市场上出售了一批“雪白”的馒头,这批馒头有一股刺鼻的气味,不能食用,否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你知道不法商贩是用什么方法将馒头变得“雪白”的吗?自学导引一、硫(俗称硫黄)1.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岩层里。(2)化合态的硫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2.性质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淡蓝色火焰)。\n二、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O2+H2OH2SO3(亚硫酸,酸性强于碳酸)(2)漂白性SO2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3)还原性SO2中硫元素为+4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表现为还原性,可被多种氧化剂(如O2、Cl2、KMnO4等)氧化,使氯水、KMnO4溶液褪色;表现氧化性时可被H2S还原。\n如:SO2+Cl2+2H2O=2HCl+H2SO42SO2+O22SO3(4)弱氧化性2H2S+SO2=3S↓+2H2O三、三氧化硫1.与水反应SO3+H2O=H2SO4(硫酸的生产原理)2.与碱性氧化物或碱反应生成硫酸盐SO3+CaO=CaSO4SO3+Ca(OH)2=CaSO4+H2O\n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的区别\n二、SO2与CO2性质的比较\n说明:①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SO2。②CO2、SO2通入BaCl2溶液中均无沉淀产生。③除去CO2中的SO2可选用酸性KMnO4溶液、溴水、饱和NaHCO3等试剂。\n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的区别\n说明:①SO2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②检验或肯定一种气体是不是SO2,不仅要看该气体是否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更要看这种褪色后的溶液在加热甚至煮沸的条件下是不是能再显品红的颜色,这才是SO2气体最特征的性质。\n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C.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D.硫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三氧化硫ad\n2.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O2不能用来漂白食品B.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C.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4D.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c\nB\n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定是SO2B.SO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只有H2SO3分子存在C.SO2在O2中燃烧生成SO3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若将溶液加热煮沸,溶液又变红色5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紫红色消失B.滴入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红色消失C.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红色消失D.溴水中通入SO2气体后橙色消失答案C答案D\n6.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B\n7Cl2和SO2遇水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足量水中,向其中加入品红和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溶液很快褪色 ②溶液不褪色 ③出现沉淀④不出现沉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c\n8.SO2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褪色或变浅,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的组合是(  )①KMnO4(H+,aq) ②溴水 ③碘水 ④氯水⑤Fe3+(aq)A.①⑤B.②③C.全部D.都不是D\n知识点3:SO2与CO2的鉴别与净化9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澄清石灰水B.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品红溶液,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答案D\n10.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  )A.饱和食盐水B.NaOH溶液C.足量澄清石灰水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n11已知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现有含少量SO2的CO2气体,欲得到干燥纯净的CO2,将气体通过如右图所示的洗气瓶。则①、②两瓶中所装的试剂分别是(  )A.NaOH、浓H2SO4B.浓H2SO4、NaOHC.NaHCO3、浓H2SO4D.浓H2SO4、Na2CO3C\n12.A、B两种气体都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定严禁未经处理就把它们排放到空气中.A是一种单质,其水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B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1)A用于工业上制取漂白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的水溶液露置在空气中酸性增强:(3)A、B都能分别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两者水溶液混合后却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溶液酸性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解析:由题给信息可推知:A为Cl2,B为SO2.答案:(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2H2SO3+O2===2H2SO4(3)SO2+Cl2+2H2O===H2SO4+2HCl\n13在实验室中把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A.a挥发,b吸水B.a升华,b冷凝C.a蒸发,b潮解D.a冷凝,b吸水答案A\n知识点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13下列物质的转化中,浓H2SO4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  )A.Cu→CuSO4B.C→CO2CCuO→CuSO4D.Fe2O3→Fe2(SO4)3答案A\n14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各表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1)加热时与Cu反应:__________________。(2)与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3)铝制容器可盛放浓硫酸:______________。(4)干燥H2、SO2、Cl2等气体:______________。(5)浓硫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强氧化性、酸性(2)酸性(3)强氧化性(4)吸水性(5)酸性、脱水性\n知识点3:浓硫酸与稀硫酸的鉴别15鉴别稀硫酸和浓硫酸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酚酞试液B.与铜片反应C.加BaCl2溶液和硝酸D.用玻璃棒各蘸一点滴在纸上答案D\n知识点4:浓H2SO4与金属反应的判断及计算16将过量的金属锌投入含0.2000molH2SO4的热浓硫酸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因为发生“钝化”而不能反应B.产生的SO2为0.1000molC.产生的SO2小于0.1000molD.除SO2外不会有其他气体产生解析开始时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后来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0.2000molH2SO4若完全生成SO2,SO2的物质的量是0.1000mol;若完全生成H2,H2的物质的量是0.2000mol,所以实际得到气体SO2、H2的物质的量应该分别小于0.1000mol、0.2000mol。答案C\n17质量为mg的铜与浓H2SO4充分反应后无铜片剩余,得到标准状况下的SO2气体VL,则被还原的硫酸有(  )解析注意审题,铜已完全反应。答案A\n知识点5:SO42-的检验18两个学生设计了下述两个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硫酸根离子。试评价上述甲、乙两个方案是否严密?答案方案乙是严密的。\n19.利用下列试剂,选用合适方法鉴别Na2SO4、Na2SO3、Na2CO3、NaCl四种溶液,最佳试剂组是(  )A.BaCl2、HCl、品红溶液B.BaCl2、HCl、石蕊试液C.AgNO3和HNO3溶液D.AgNO3和BaCl2溶液A\n20若向一种酸性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这种溶液中(  )A.一定含有SO42-B.一定含有Ag+C.一定同时含有Ag+和SO42-D.一定含有Ag+或SO42-,或同时含有Ag+和SO42-D\n21.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n(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和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4)尾气可采用________溶液吸收\n\n22.亚硫酸钠中有+4价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有试剂:溴水、Na2S溶液、Na2SO3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氨水.(1)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2)要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n解析:(1)+4价硫元素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剂氧化,在指定的试剂中只有溴水具有强氧化性,由此可知应选溴水.(2)+4价的硫元素具有氧化性,与其还原性相比,氧化性较弱,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表现出氧化性,如在酸性条件下,+4价的硫才较易还原成单质硫,因此要证明其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是H2SO4和Na2S溶液.答案:(1)溴水、Na2SO3溶液 溴水褪色Br2+H2O+Na2SO3===Na2SO4+2HBr(2)稀硫酸、Na2SO3溶液、Na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2S2-+SO\n第2课时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三维目标思维激活1998年Murad等三位教授提出,有一种气体在人体内有独特的功能,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昔日这种有毒的气体,今天成了“明星分子”,你知道这种气体是什么吗?\n自学导引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氮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4/5左右。在一定条件下,N2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常温下NO与空气中的O2化合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3.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溶于水时生成HNO3和NO,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硝酸:3NO2+H2O=2HNO3+NO。\n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煤、石油和某些金属矿物中含硫或硫的化合物,因此燃烧煤或冶炼金属矿物时,往往会生成二氧化硫。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也参与反应,这是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1.酸雨大气中的SO2和NO2溶于水后形成酸性溶液,随雨水流下,就有可能成为酸雨。酸雨的pH<5.6。2.酸雨的形成:排放到空气中的SO2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落就成为酸雨:2SO2+O22SO3,SO3+H2O=H2SO4。3.酸雨的危害: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湖泊、土壤酸化,加快建筑物的腐蚀等。4.酸雨的控制措施:(1)调整能源结构;(2)原煤脱硫技术;(3)改进燃烧技术;(4)对煤燃烧后的烟气脱硫;(5)开发氢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6)严格控制SO2的排放。\n名师解惑一、NO与NO2的比较说明:①氮的氧化物均为大气污染物,其中NO与CO类似,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吸收氮的氧化物可选用NaOH溶液。②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有关计算问题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几种情况:(1)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根据3NO2+H2O=2HNO3+NO ①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2)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根据4NO2+O2+2H2O=4HNO3②可知:当体积比V(NO2)∶V(O2)\n(3)NO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根据4NO+3O2+2H2O=4HNO3③可知:当体积比V(NO)∶V(O2)(4)NO、NO2、O2三种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可先按①式求出NO2和H2O反应后生成的NO的体积,再加上原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即为NO的总体积,再按③式进行计算。\n三、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1.常见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SO2和氮氧化物;能酸化土壤,腐蚀建筑物等。(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造成的;将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3)臭氧空洞——主要是由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的排放引起的;将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会使全球气候变暖。(5)白色污染——聚乙烯塑料的大量排放;会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6)赤潮——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及其废水的任意排放;会使藻类大量繁殖,鱼类死亡,水质恶化。\n2.SO2和NO2的回收利用SO2和NO2都是有用的化工原料,但当它们分散到大气中时,就形成了难以处理的污染物。因此,工业废气在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净化处理,防止NO2和SO2等污染大气,并充分利用原料。(1)SO2的回收利用①2SO2+O22SO3SO3+H2O=H2SO4用来生产硫酸。②氨水吸收法SO2+2NH3·H2O=(NH4)2SO3+H2O或SO2+NH3+H2O=NH4HSO3,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浓H2SO4将它们转化为(NH4)2SO4,并可得到浓度较高的SO2,可用于生产H2SO4。(NH4)2SO3+H2SO4(浓)=(NH4)2SO4+SO2↑+H2O2NH4HSO3+H2SO4(浓)=(NH4)2SO4+2SO2↑+2H2O(2)NO2、NO的吸收(用碱液)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n三、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1.常见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SO2和氮氧化物;能酸化土壤,腐蚀建筑物等。(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造成的;将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3)臭氧空洞——主要是由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的排放引起的;将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会使全球气候变暖。(5)白色污染——聚乙烯塑料的大量排放;会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6)赤潮——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及其废水的任意排放;会使藻类大量繁殖,鱼类死亡,水质恶化。\n典例导析知识点1:NO及NO2的性质例1最新研究表明,NO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NO对SARS病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下列关于NO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O是一种红棕色气体B.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含等质量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D.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解析这是一个“高起点,低落点”的题,NO在治疗SARS上的应用是最新技术成果,本题考查的是NO的性质。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常温常压下NO可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2。答案C\n跟踪练习1下列气体无色但有毒的是(  )A.Cl2B.NO   C.NO2D.CO2答案B知识点2:NO及NO2的有关计算例2将12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mL气体,计算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各为多少毫升?解析混合气体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4NO2+O2+2H2O=4HNO3。反应后剩余2mL气体,气体可能为O2或NO,则:\n(1)若O2过量,即剩余2mLO2,故有10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按上述反应恰好进行了反应,所以V(NO2)=10mL×=8mL,V(O2)=12mL-8mL=4mL。(2)若剩余2mLNO,即NO2过量。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过量的NO2应为2mL×3=6mL,则有12mL-6mL=6mL的混合气体按总反应恰好进行了反应。所以V(O2)=6mL×=1.2mL,V(NO2)=12mL-1.2mL=10.8mL。答案NO2为8mL、O2为4mL,或O2为1.2mL、NO2为10.8mL。\n跟踪练习2将一支装有10mLNO的大试管倒立于水槽中,然后慢慢通入8mLO2,下列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B.试管内气体无色,为NOC.试管内气体无色,体积为1mLD.试管内液面上升解析根据反应:4NO+3O2+2H2O=4HNO3,10mLNO须消耗7.5mLO2方能全部溶于水,故通入的8mLO2过量,过量的O2为0.5mL。答案D\n知识点3:环境保护常识例3氮氧化物和氟氯烷烃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其反应原理部分如下:①O3+NO=NO2+O2、NO2+O=NO+O2;②CF2Cl2→CF2Cl+Cl、O3+Cl=ClO+O2、ClO+O=Cl+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时起氧化剂的作用B.氟氯烷烃在破坏臭氧层时起反应物的作用C.氟氯烷烃在破坏臭氧层时起催化剂的作用D.氟氯烷烃分解产生的Cl原子是破坏臭氧层反应的催化剂\n解析分析氮氧化物破坏臭氧层的各步反应,得出总反应为O3+O2O2,可以看出氮氧化物起催化剂的作用;同样分析氟氯烷烃破坏臭氧层的各步反应,得出总反应为O3+O2O2,即Cl原子是破坏臭氧层时反应的催化剂。答案D跟踪练习3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上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对燃煤进行脱硫 ②对含SO2、NO2的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 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 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n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 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三维目标\n思维激活德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化学家——哈伯,有人称他为天使,因为他合成了氨,进而合成了化肥,从而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又有人称他为魔鬼,因为氨也能合成硝酸,进而合成了炸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哈伯已为德国建成了无数个合成氨工厂,为侵略者制造了数百万吨炸药TNT,从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氨有哪些性质呢?实验室中又是怎样制取氨气的呢?\n自学导引一、氨的性质1.氨的物理性质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气。2.氨的化学性质(1)与H2O反应\n(3)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它是工业生产硝酸的反应原理。二、铵盐铵盐都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放出氨气。\n三、氨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实验室中常用NH4Cl与Ca(OH)2共热的方法制取氨。如:2NH4Cl+Ca(OH)2CaCl2+2H2O+2NH3↑。2.装置:固体与固体反应,加热。图见教材。为了防止NH3与空气发生对流而难以收集,以及防止外逸的NH3污染空气,经常在收集NH3的试管口塞上一团浸有稀硫酸的棉花。3.收集:向上排空气法。4.检验:检验NH3时,常使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n名师解惑一、氨的喷泉实验1.实验原理由于氨极易溶于水(1∶700),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从而形成美丽的喷泉。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产生喷泉。2.实验现象产生红色喷泉(氨溶于水后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色)。3.实验关键①氨应充满;②氨或烧瓶应干燥;③装置不得漏气。\n4.实验拓展CO2、H2S、Cl2等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不能形成喷泉,但若将水改成NaOH溶液,这些气体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大,从而形成喷泉;此外,若改变喷泉实验装置,也可使某些本来不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形成喷泉,因此要从产生喷泉的条件认识形成喷泉的本质。二、氨水的组成和性质氨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就是氨水。1.氨水的性质(1)氨水的密度小于1g·mL-1,且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密度就越小。(2)在氨水中,除水分子外,含量最多的为NH3·H2O。但在求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时,视溶质为NH3。\n(3)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存在着下列可逆反应:NH3+H2ONH3·H2ONH+OH-2.NH3·H2O的性质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有易溶于水、易分解、易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电离出的阳离子(NH)为非金属元素原子团四个不同于其他弱碱的特点。一水合氨有碱的通性,包括使酚酞试液显红色,使红色石蕊试纸显蓝色。氨气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3.氨水中的粒子有:H2O、NH3、NH3·H2O、NH4+、OH-,除水分子外,含量最多的为NH3·H2O。\n三、NH4+的检验1.若试样为固体,可用两种方法来检验:(1)取少量样品放入坩埚中,加入固态碱进行研磨。若闻到氨味,则说明样品中含有NH4+。(2)取少量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然后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样品中含有NH;也可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说明样品中含有NH4+。2.若试样为溶液,可取少量溶液注入试管中,再加入碱液,微热,然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n典例导析知识点1:氨的性质例1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B.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氨气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蓝C.氨本身没有毒,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也不必采取任何防范措施D.用水吸收NH3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可防止倒吸\n解析氨属于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固体)干燥,也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因为无水CaCl2与氨气反应生成CaCl2·8NH3,故只能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等)干燥;湿润的酚酞试纸遇NH3会变红;虽然氨气并不能称之为有毒气体,但由于氨气的溶解度极高,且极易挥发,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黏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必须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例如根据氨的密度小的特征,可以向地势低、逆风的方向跑离事故区,故A、B、C三项都错误。四氯化碳是一种油状液体,氨气不溶解于其中,这样就防止了倒吸,D项正确。答案D\n跟踪练习1下列关于氨与氨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水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密度也随之增大B.氨水和液氨的成分相同C.氨水中共有5种粒子,其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OH-D.氨易液化,因此可用做制冷剂答案D知识点2:氨的实验室制取例2实验室里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氨。\n(1)用试管中的药品制取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试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图中装置的错误之处,并用文字简要说明应如何改正。答案(1)(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2)\n跟踪练习2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与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相同的是(  )A.H2B.O2C.Cl2D.CO2答案B知识点3:铵盐的性质例3能把Na2SO4、NH4NO3、KCl和(NH4)2SO4四瓶无色溶液加以区别(必要时可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A.BaCl2B.Ba(NO3)2C.Ba(OH)2D.NaOH解析鉴别NH的试剂为OH-,加入碱加热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鉴别SO使用含Ba2+的试剂,把Ba2+与OH-组合,应选用Ba(OH)2作试剂。在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Ba(OH)2试剂,有两支试管中有沉淀,另外两支试管中没有。将有沉淀的两支试管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为(NH4)2SO4,另一种为Na2SO4。没有沉淀的两支试管也分别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另一种为KCl。答案C\n跟踪练习3下列有关铵根离子(NH)或铵盐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NH和OH-在加热时可生成NH3B.铵盐受热分解均有NH3放出C.铵盐均易溶于水D.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答案B知识点4:氨及铵盐的有关计算例4现有100g5%的氨水(密度为0.98g·cm-3),欲使其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用的正确方法是(  )A.再往溶液中通入5g氨气B.加入等质量的15%的氨水C.加入等体积的15%的氨水D.加热蒸发掉50g水\n解析通入5g氨气后的质量分数A项错误;加入等质量的15%的氨水后的质量分数B项正确;氨水的浓度不同,密度不同,等体积时质量不等,故C项错误;加热蒸发掉水的同时氨气也随之挥发,D项错误。答案B\n跟踪练习4碳酸铵(NH4)2CO3·H2O是一种白色晶体,在空气中能逐渐变化并生成碳酸氢铵,在58℃时会分解为氨、二氧化碳和水。现有一包碳酸铵样品,为确定它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取27.2g样品,加热,样品全部分解成气体A;②将气体A通过盛有100mL浓H2SO4(足量)的洗气瓶中,由洗气瓶导出的气体再通过装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从干燥管导出的气体为3.36L(标准状况下);③取洗气瓶中1/10的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并加热,产生的气体经干燥后体积为0.896L(标准状况)。试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计算并推断该样品的成分是什么?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样品中含(NH4)2CO3·H2O和NH4HCO3;w(N)=20.6%\n典例导析知识点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例1如右图所示,小试管内盛有约3mL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锥形瓶连通的U形细管内盛有少量水(为便于观察,预先染成了红色)。沿小试管的内壁小心地慢慢倒入约3mL浓硫酸,静置片刻后,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A.小试管内液体分成两层,上层蓝色,下层无色B.U形细管内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升高C.有少量的白色固体析出D.小试管内有气泡产生解析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必然导致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析出CuSO4固体。答案D\n跟踪练习1在实验室中把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A.a挥发,b吸水B.a升华,b冷凝C.a蒸发,b潮解D.a冷凝,b吸水答案A\n知识点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例2下列物质的转化中,浓H2SO4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  )A.Cu→CuSO4B.C→CO2C.CuO→CuSO4D.Fe2O3→Fe2(SO4)3解析浓H2SO4在反应中表现出酸性时硫元素化合价不变,硫元素仍以SO形式存在;表现出氧化性时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由以上反应知,C+2H2SO4(浓)  CO2↑+2SO2↑+2H2O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Fe2O3+3H2SO4=Fe2(SO4)3+3H2O及反应CuO+H2SO4=CuSO4+H2O中硫元素化合价均不变;而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所以浓H2SO4在A项反应中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答案AC\n跟踪练习2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各表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1)加热时与Cu反应:__________________。(2)与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3)铝制容器可盛放浓硫酸:______________。(4)干燥H2、SO2、Cl2等气体:______________。(5)浓硫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强氧化性、酸性(2)酸性(3)强氧化性(4)吸水性(5)酸性、脱水性\n知识点3:浓硫酸与稀硫酸的鉴别例3鉴别稀硫酸和浓硫酸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酚酞试液B.与铜片反应C.加BaCl2溶液和硝酸D.用玻璃棒各蘸一点滴在纸上解析稀硫酸和浓硫酸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与BaCl2溶液和硝酸反应都能生成白色沉淀,故A、C两选项不正确;稀硫酸与铜片不反应,浓硫酸与铜片加热时可反应,但不符合“简单”的要求,故B选项也不正确;用玻璃棒各蘸一点滴在纸上,稀硫酸无明显变化,浓硫酸很快使纸变黑,该法最简单,故D选项正确。答案D\n跟踪练习3某研究小组成员在讨论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案时,设计了如下方案:(1)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2)其中一个只要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的是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完全错误的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n(4)请给出另外一种鉴别方案:答案(1)甲、丙、戊(2)乙;加热(3)丁;硫酸是高沸点酸,没有挥发性(4)\n知识点4:浓H2SO4与金属反应的判断及计算例4将过量的金属锌投入含0.2000molH2SO4的热浓硫酸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因为发生“钝化”而不能反应B.产生的SO2为0.1000molC.产生的SO2小于0.1000molD.除SO2外不会有其他气体产生解析开始时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后来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0.2000molH2SO4若完全生成SO2,SO2的物质的量是0.1000mol;若完全生成H2,H2的物质的量是0.2000mol,所以实际得到气体SO2、H2的物质的量应该分别小于0.1000mol、0.2000mol。答案C\n跟踪练习4质量为mg的铜与浓H2SO4充分反应后无铜片剩余,得到标准状况下的SO2气体VL,则被还原的硫酸有(  )解析注意审题,铜已完全反应。答案A知识点5:SO42-的检验例5两个学生设计了下述两个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硫酸根离子。\n试评价上述甲、乙两个方案是否严密?解析对于方案甲,可以用反证法来论证,即假定溶液中不存在SO,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我们知道,当试液中有Ag+时,由于加入的BaCl2提供了Cl-,也会出现方案甲所述的现象,故方案甲不严密。方案乙是先加入足量盐酸,没有沉淀,就排除了Ag+存在的可能;当加入BaCl2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就只能是Ba2+与试液中的SO结合成BaSO4的缘故。也就是说,只有当试液中有SO时,才会出现方案乙所述的现象,所以方案乙是严密的。答案方案乙是严密的。\n跟踪练习5若向一种酸性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这种溶液中(  )A.一定含有SO42-B.一定含有Ag+C.一定同时含有Ag+和SO42-D.一定含有Ag+或SO42-,或同时含有Ag+和SO42-答案D\n第2课时 硫  酸三维目标\n思维激活2006年8月3日早晨,京杭运河余杭段中一艘运硫酸的船发生浓硫酸泄漏事件,产生了十多米高的白雾,船体附近的河面像沸腾了一样冒着水泡,船里还发出砰砰的爆炸声,硫酸泄漏的河段有不少死鱼浮起。你知道为什么浓硫酸遇水会产生大量白雾吗?自学导引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浓H2SO4是无色黏稠状液体,难挥发,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常用98%的浓H2SO4的密度为1.98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n二、浓硫酸的化学性质1.浓硫酸是二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2.浓硫酸的特性(1)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H、O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脱去,留下黑色炭。例如,浓硫酸能使蔗糖炭化。(2)吸水性浓硫酸能够吸收游离态的水或结晶水,可用做干燥剂。\n(3)强氧化性①与Cu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②与铁、铝反应常温下,浓硫酸可以使铁、铝钝化,即铁、铝表面被浓硫酸氧化为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所以可以用铁、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硫酸。③与非金属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名师解惑一、浓H2SO4的物理性质1.色、态:纯净的硫酸及浓硫酸(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是无色、黏稠、油状液体。2.沸点: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的沸点338℃,硫酸是典型的难挥发性酸(高沸点酸)。3.密度:质量分数为98.3%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硫酸也是典型的高密度酸。硫酸溶液的密度随H2SO4的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4.溶解性:硫酸易溶于水,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这又是硫酸物理性质中的一个特点。二、浓硫酸与稀硫酸1.浓硫酸、稀硫酸的比较\n\n2.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稀硫酸的氧化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其氧化性是由硫酸分子中处于最高价态的硫(+6价)产生的,加热时能氧化许多金属、非金属及某些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二氧化硫。如:2H2SO4(浓)+CCO2↑+2H2O+2SO2↑。稀硫酸中不存在硫酸分子,因而无强氧化性,但电离产生的H+具有较弱的氧化性,只能氧化比较活泼的金属(如Zn等)而发生置换反应,稀硫酸的还原产物为氢气。如:Zn+H2SO4=ZnSO4+H2↑。“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的区别。\n所谓氧化性酸是指酸根部分易于获得电子的酸,如浓H2SO4、HNO3等。由于其中   易获得电子,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而盐酸、稀硫酸、碳酸、磷酸等,酸根部分不能或不易获得电子,所以它们是非氧化性酸,其中盐酸、氢硫酸酸根部分易失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作还原剂,故又可叫还原性酸。在水溶液中任何酸都不同程度地电离出H+,H+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电子形成H2,从这一点看,酸都具有氧化性,这是H+的氧化性,它和氧化性酸中中心元素处于高价态易获得电子具有氧化性是不同的。区别上述两个概念的关键在于,酸根部分易得电子→有氧化性→氧化性酸;酸电离出H+→有氧化性→酸的氧化性。\n3.浓、稀硫酸的判断方法(1)取少量蒸馏水,向其中加入少量硫酸试样,如能放出大量的热则为浓硫酸,反之为稀硫酸。(2)称量,因浓硫酸密度大,则等体积时,重者为浓硫酸,轻者为稀硫酸。(3)观察状态,略微摇动,若为油状黏稠液体则是浓硫酸,另一种为稀硫酸。(4)取少量试液,向其中投入铁片,若产生大量气泡则为稀硫酸,另一种为浓硫酸(钝化)。(5)用玻璃棒蘸取试样在纸上写字,变黑者为浓硫酸,另一种为稀硫酸。(6)取少量试液,分别投入小块铜片,稍加热,发生反应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为浓硫酸,无现象的为稀硫酸。(7)在锯末或蔗糖上滴入少量试液,变黑的为浓硫酸,另一种为稀硫酸。(8)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滴1~2滴试液,变红色的为稀硫酸,先变红后变黑的为浓硫酸。(9)取等质量的试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称量,质量增大的为浓硫酸,另一种为稀硫酸。\n三、浓硫酸的吸水作用与脱水作用的比较说明:①区别浓H2SO4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关键是看水的来源。若水来源于物质中的水蒸气或结晶水,则体现了吸水性;若被脱水的物质本身并没有水分,只有H、O元素,则体现了脱水性。如制CO:反应HCOOH   CO↑+H2O中浓H2SO4在作催化剂的同时又作了脱水剂。②浓H2SO4用做干燥剂时,一般不能干燥碱性(如NH3)和部分还原性气体(如H2S、HI、HBr),可干燥O2、H2、Cl2、N2、CO、CO2、SO2等气体。\n四、SO42-的检验1.Ag+、SiO32-的干扰:用盐酸酸化以防止Ag+、SiO的干扰,因为Ag++Cl-=AgCl↓,SiO32-+2H+=H2SiO3↓。2.CO32-、SO42-、PO43-的干扰:因为BaCO3、BaSO3、Ba3(PO4)2也是白色沉淀。与BaSO4白色沉淀所不同的是,这些沉淀溶于强酸中,如BaCO3+2H+=H2O+CO2↑+Ba2+。因此检验SO42-时,必须用酸酸化。但不能用HNO3酸化,同理所用钡盐也不能用Ba(NO3)2溶液,因为在酸性条件下,NO具有强氧化性,SO32-、HSO3-、SO2等会被溶液中的NO氧化成SO,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检验SO42-的合理操作为:被检液取清液有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n典例导析知识点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例1如右图所示,小试管内盛有约3mL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锥形瓶连通的U形细管内盛有少量水(为便于观察,预先染成了红色)。沿小试管的内壁小心地慢慢倒入约3mL浓硫酸,静置片刻后,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A.小试管内液体分成两层,上层蓝色,下层无色B.U形细管内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升高C.有少量的白色固体析出D.小试管内有气泡产生解析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必然导致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析出CuSO4固体。答案D\n跟踪练习1在实验室中把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A.a挥发,b吸水B.a升华,b冷凝C.a蒸发,b潮解D.a冷凝,b吸水答案A\n知识点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例2下列物质的转化中,浓H2SO4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  )A.Cu→CuSO4B.C→CO2C.CuO→CuSO4D.Fe2O3→Fe2(SO4)3解析浓H2SO4在反应中表现出酸性时硫元素化合价不变,硫元素仍以SO形式存在;表现出氧化性时硫元素化合价降低。由以上反应知,C+2H2SO4(浓)  CO2↑+2SO2↑+2H2O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Fe2O3+3H2SO4=Fe2(SO4)3+3H2O及反应CuO+H2SO4=CuSO4+H2O中硫元素化合价均不变;而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所以浓H2SO4在A项反应中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答案AC\n跟踪练习2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各表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1)加热时与Cu反应:__________________。(2)与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3)铝制容器可盛放浓硫酸:______________。(4)干燥H2、SO2、Cl2等气体:______________。(5)浓硫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强氧化性、酸性(2)酸性(3)强氧化性(4)吸水性(5)酸性、脱水性\n知识点3:浓硫酸与稀硫酸的鉴别例3鉴别稀硫酸和浓硫酸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酚酞试液B.与铜片反应C.加BaCl2溶液和硝酸D.用玻璃棒各蘸一点滴在纸上解析稀硫酸和浓硫酸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与BaCl2溶液和硝酸反应都能生成白色沉淀,故A、C两选项不正确;稀硫酸与铜片不反应,浓硫酸与铜片加热时可反应,但不符合“简单”的要求,故B选项也不正确;用玻璃棒各蘸一点滴在纸上,稀硫酸无明显变化,浓硫酸很快使纸变黑,该法最简单,故D选项正确。答案D\n跟踪练习3某研究小组成员在讨论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案时,设计了如下方案:(1)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2)其中一个只要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的是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完全错误的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n(4)请给出另外一种鉴别方案:答案(1)甲、丙、戊(2)乙;加热(3)丁;硫酸是高沸点酸,没有挥发性(4)\n知识点4:浓H2SO4与金属反应的判断及计算例4将过量的金属锌投入含0.2000molH2SO4的热浓硫酸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因为发生“钝化”而不能反应B.产生的SO2为0.1000molC.产生的SO2小于0.1000molD.除SO2外不会有其他气体产生解析开始时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后来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0.2000molH2SO4若完全生成SO2,SO2的物质的量是0.1000mol;若完全生成H2,H2的物质的量是0.2000mol,所以实际得到气体SO2、H2的物质的量应该分别小于0.1000mol、0.2000mol。答案C\n跟踪练习4质量为mg的铜与浓H2SO4充分反应后无铜片剩余,得到标准状况下的SO2气体VL,则被还原的硫酸有(  )解析注意审题,铜已完全反应。答案A知识点5:SO42-的检验例5两个学生设计了下述两个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硫酸根离子。\n试评价上述甲、乙两个方案是否严密?解析对于方案甲,可以用反证法来论证,即假定溶液中不存在SO,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我们知道,当试液中有Ag+时,由于加入的BaCl2提供了Cl-,也会出现方案甲所述的现象,故方案甲不严密。方案乙是先加入足量盐酸,没有沉淀,就排除了Ag+存在的可能;当加入BaCl2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就只能是Ba2+与试液中的SO结合成BaSO4的缘故。也就是说,只有当试液中有SO时,才会出现方案乙所述的现象,所以方案乙是严密的。答案方案乙是严密的。\n跟踪练习5若向一种酸性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这种溶液中(  )A.一定含有SO42-B.一定含有Ag+C.一定同时含有Ag+和SO42-D.一定含有Ag+或SO42-,或同时含有Ag+和SO42-答案D\n第3课时 硝  酸三维目标\n思维激活著名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将他钟爱的金质诺贝尔奖章用“王水”溶解掉,纳粹分子愚笨得“视而不见”。战后,玻尔又从该溶液中提取出金,铸成了更加灿烂夺目的奖章,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非凡的智慧。“王水”的成分是什么呢?硝酸起了什么作用?自学导引一、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7g·cm-3,沸点低(83℃),易(填“难”或“易”)挥发,能与水互溶,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n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硝酸是一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2.强氧化性(1)与金属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与非金属反应硝酸能与某些非金属起氧化还原反应。如:C+4HNO3(浓)CO2↑+4NO2↑+2H2O\n(3)钝化常温下,冷的浓硝酸能使铝、铁钝化。3.不稳定性4HNO34NO2↑+O2↑+2H2O久置的硝酸常呈黄色,是分解产生的NO2又溶于硝酸的缘故。所以硝酸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三、用途硫酸和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炸药、染料、盐类等。\n名师解惑一、硝酸的性质硝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与碳酸相似;硝酸又是一种易挥发的酸,与浓HCl相似;硝酸还是一种强氧化性酸,与浓硫酸相似。但稀硝酸不同于稀硫酸,稀硝酸仍具有强氧化性。硝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H以后的金属(如Ag、Cu)反应,且不必加热。(2)与任何金属反应均不生成H2,说明呈现氧化性的不是H+,而是HNO3。(3)冷、浓硝酸遇铁、铝发生钝化,其原因是在铁、铝表面氧化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4)硝酸与变价金属反应,均能将金属氧化成最高价。\n(5)硝酸能氧化很多低价态的化合物,如SO2、SO32-、S2-、I-、Fe2+,所以,在酸性溶液中,NO3-与S2-、I-、SO32-、Fe2+均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另外,由于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本质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3Cu+8H++2NO3-=3Cu2++2NO↑+4H2O,所以硝酸盐提供的NO3-与其他酸(如HCl、H2SO4)提供的H+一起,仍能构成如同稀硝酸一样的氧化环境。二、有关HNO3的计算金属与HNO3反应的计算中的常用方法:1.原子守恒法\n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HNO3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2.电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3.离子方程式计算法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进行相关计算。\n三、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1.常见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1)酸雨——形成原因主要是SO2和氮氧化物;能酸化土壤,腐蚀建筑物等。(2)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造成的;将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3)臭氧空洞——主要是由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的排放引起的;将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加剧。(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会使全球气候变暖。(5)白色污染——聚乙烯塑料的大量排放;会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6)赤潮——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及其废水的任意排放;会使藻类大量繁殖,鱼类死亡,水质恶化。\n知识点1:NO及NO2的性质1最新研究表明,NO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NO对SARS病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下列关于NO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O是一种红棕色气体B.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含等质量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D.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解析这是一个“高起点,低落点”的题,NO在治疗SARS上的应用是最新技术成果,本题考查的是NO的性质。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常温常压下NO可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2。答案C\n2下列气体无色但有毒的是(  )A.Cl2B.NO   C.NO2D.CO2答案B知识点2:NO及NO2的有关计算3将12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mL气体,计算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各为多少毫升?解析混合气体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4NO2+O2+2H2O=4HNO3。反应后剩余2mL气体,气体可能为O2或NO,则:\n(1)若O2过量,即剩余2mLO2,故有10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按上述反应恰好进行了反应,所以V(NO2)=10mL×=8mL,V(O2)=12mL-8mL=4mL。(2)若剩余2mLNO,即NO2过量。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过量的NO2应为2mL×3=6mL,则有12mL-6mL=6mL的混合气体按总反应恰好进行了反应。所以V(O2)=6mL×=1.2mL,V(NO2)=12mL-1.2mL=10.8mL。答案NO2为8mL、O2为4mL,或O2为1.2mL、NO2为10.8mL。\n3将一支装有10mLNO的大试管倒立于水槽中,然后慢慢通入8mLO2,下列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B.试管内气体无色,为NOC.试管内气体无色,体积为1mLD.试管内液面上升解析根据反应:4NO+3O2+2H2O=4HNO3,10mLNO须消耗7.5mLO2方能全部溶于水,故通入的8mLO2过量,过量的O2为0.5mL。答案D\n4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上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对燃煤进行脱硫 ②对含SO2、NO2的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 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 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n5.汽车尾气(含CO、SO2和NO等)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放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能使一氧化碳跟一氧化氮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进二氧化硫的转化.(1)汽车尾气中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是__(2)写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O跟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3)使用“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排放废气的酸度,有可能促进了酸雨的形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各项措施中,有利于缓解城市空气污染的有A.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能源消耗B.使用电动车辆,减少汽油消耗C.植树种草,绿化环境D.取缔燃煤炉和木炭烧烤,改用天然气\n\n知识点氨的性质6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B.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氨气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蓝C.氨本身没有毒,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也不必采取任何防范措施D.用水吸收NH3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可防止倒吸\n解析氨属于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固体)干燥,也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因为无水CaCl2与氨气反应生成CaCl2·8NH3,故只能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等)干燥;湿润的酚酞试纸遇NH3会变红;虽然氨气并不能称之为有毒气体,但由于氨气的溶解度极高,且极易挥发,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黏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必须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例如根据氨的密度小的特征,可以向地势低、逆风的方向跑离事故区,故A、B、C三项都错误。四氯化碳是一种油状液体,氨气不溶解于其中,这样就防止了倒吸,D项正确。答案D\n7下列关于氨与氨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水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密度也随之增大B.氨水和液氨的成分相同C.氨水中共有5种粒子,其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OH-D.氨易液化,因此可用做制冷剂答案D\n知识点2:氨的实验室制取8实验室里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氨。(1)用试管中的药品制取氨的化学方程式为(2)试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图中装置的错误之处,并用文字简要说明应如何改正。\n答案(1)(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2)\n9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与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相同的是(  )A.H2B.O2C.Cl2D.CO2B\n\n知识点3:铵盐的性质10能把Na2SO4、NH4NO3、KCl和(NH4)2SO4四瓶无色溶液加以区别(必要时可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A.BaCl2B.Ba(NO3)2C.Ba(OH)2D.NaOH解析鉴别NH的试剂为OH-,加入碱加热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鉴别SO使用含Ba2+的试剂,把Ba2+与OH-组合,应选用Ba(OH)2作试剂。在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Ba(OH)2试剂,有两支试管中有沉淀,另外两支试管中没有。将有沉淀的两支试管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为(NH4)2SO4,另一种为Na2SO4。没有沉淀的两支试管也分别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另一种为KCl。答案C\n11下列有关铵根离子(NH)或铵盐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NH和OH-在加热时可生成NH3B.铵盐受热分解均有NH3放出C.铵盐均易溶于水D.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答案B\n知识点:硝酸的性质12将铜粉放入稀H2SO4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物质是(  )A.Fe2(SO4)3B.Na2SO4C.KNO3D.FeSO4解析“溶液呈蓝色”说明铜被氧化,在原稀H2SO4溶液中已含有H+,当加入Fe3+时,也可以氧化Cu,但此时并不能放出气体。只有加入C选项的KNO3,提供了NO,相当于Cu片在稀硝酸的环境中,会被氧化并放出NO气体。答案C\n13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能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  )A.使石蕊试液变红B.与Cu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C.与Na2CO3溶液反应:Na2CO3+2HNO3=2NaNO3+CO2↑+H2OD.与C单质共热:C+4HNO3(浓)   CO2↑+4NO2↑+2H2O答案B\n知识点: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14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1)开始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12.8g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气体5.6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解析(1)开始时Cu与浓HNO3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NO3逐渐变为稀HNO3,反应将要结束时,Cu与稀HNO3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方法一:设反应生成的NO2、N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n答案(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0.65mol\n1.[2015·课标全国卷Ⅰ]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B\nD\n3.[2015·上海高考]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A.HClOB.NH4ClC.HNO3D.AgNO3B\n4.[2015·宁波期末]下列关于氮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N2分子的结构较稳定,因而氮气不能支持任何物质燃烧B.尽管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某气体只含N、H两种元素,且质量比为14∶3,则该气体一定为纯净物D.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瓶内是因为浓硝酸易挥发答案B\n5.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经过如图所示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A.NH3、NO2、N2B.NH3、NO、CO2C.NH3、NO2、CO2D.NO、CO2、N2B\n6.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态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表中的()D\n7.氮及其化合物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N2―→NH3①(――→)NⅠO②NO2③HNO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D\n8.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A\n\n本章小结知识整合一、硅及其化合物\n二、氯及其化合物\n三、硫及其化合物\n四、氮及其化合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