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8.50 KB
  • 2022-08-11 发布

《高中生出国留学利弊之辩》课件1

  • 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出国留学出现低龄化趋势,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孩子到西方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存在向西方移民现象,这的确是值得国人关注的重要的社会问题。\n一方面看,它反映出改革开放确实使一部分中国人富起来了,他们的心态更为开放了,并且有着国际化视野,他们选择发达国家的优势教育资源,意在为子女赢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表现出一种深谋远虑的智慧和望子成龙的情怀;然而从另一方面看,高中毕业生忽然置身陌生的国度,文化差异和亲人远离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他们的自我童性危机,虽然这也可能促进某些青年更好更快地成长,但也不能否认会有一部分青年因为心理“断乳”而受到不利的影响。另外,民族情结与资源(包括资金)流失等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高中生出国留学利弊究竟如何呢?下面让我们走进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会复赛场,看看他们的看法。\n同学们:大家好!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些同学,他们很有理想,很有抱负,一天到晚都在设计着自己美好的未来,想象着明天的成功。可就在这想象的兴奋中,却不知不觉忘记了当前该做的事情。最终,他们在考试中一败涂地,在人际交往中举步维艰。然后,他们就开始愤愤不平地抱怨现实不公,在抱怨声中,他们不仅影响了学业,更耽误了青春。演讲题目:【参考讲稿】请做好“现在”\n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同学并不少,他们只是对未来一味空想,一心想着自己以后会怎么成功,而不付诸实际行动、做好“现在”,其结果可想而知。为什么他们不愿做好“现在”呢?有人说:“我以后要去‘扫天下’,现在用得着去‘扫一屋’吗?”还有的同学说:“要经常规划并思考以后的人生。”其实这些理由,看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可是认真分析,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试想,没有“现在”知识的积累,又怎能期望有美好的明天呢?\n其实,做好“现在”,是每一个成功人士至关重要的准则。因为过去的事情,永远不能再重来;而未来一切,必须靠今天去打拼,我们要想成功,只能在树立理想后,一步一步地做好现在的一切。做好“现在”,你才能为明天的成功奠定基础;做好“现在”,你才会把自己的能量慢慢地积累,等到以后释放出耀眼的光彩;做好“现在”,才不会给将来留下遗憾和悔恨。\n在《于丹(论语)心得》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条街上有三个裁缝。当然每个开裁缝店的人都想招揽最多的客人。第一个裁缝每天冥思苦想:怎样才能够成为本省最好的裁缝。第二个裁缝也不示弱,他思考怎样才能成为全国最好的裁缝,然而两人却门庭冷落。而第三个裁缝仅仅做了一块牌子: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他的生意却异常红火。第三个裁缝没有一味空想,而是用做好“现在”这个理念,向我们展示了其成功的秘诀。\n中国天下互联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向宁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时说道:“其实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永远要学会做好现在。”是啊,树立了理想,就请你将它付诸实际行动吧!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搞好自己的学习,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同学们,请做好“观在”,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为自己描绘出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n本课文是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会复赛中的一场比赛,辩论双方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正方)和武汉大学(反方),正方所持的立场是“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反方所持的立场是“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比赛结果是反方武汉大学胜出。就辩题本身来看,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程度还比较低,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再加上我国近现代史上众多青年出国留学终成国家栋梁的事实,应该说辩题对正方相对比较有利;但是武汉大学的攻辩策略不同寻常,结果反而出奇制胜。背景资料\n总体上说,双方都发挥出了很高的水平,只是武汉大学略胜一筹。\n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基础落实hónɡyìjībìqiónɡqíwòbìɡěnɡ\n2.辨析字形lánlánlánbìbìbìcuìcuìcuìliánqiànjiānɡěnɡɡěnɡɡěnɡhónɡɡōnɡ\n(1)勾通·沟通“勾通”,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沟通”,使双方相通,中性词。如:“只要双方多加沟通,师生间关系就会和谐起来。”(2)商榷·商量“商榷”,商讨,书面语。如:“这个问题尚待商榷。”“商量”,口语,交换意见。如:“遇事要多和群众商量。”3.辨析词义\n(3)年轻·年青“年轻”,所表达的意义范围是相对的,用于两个人年龄的比较。如:“60岁的人比70岁的年轻。”“年青”,指年龄处于青少年这个阶段,并只能用于青少年。“年青”一般作定语,“年轻”还可作谓语。(4)无可厚非·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指缺点不足,但可以原谅,不能过分指责。“无可非议”,指没有错误、缺点值得批评攻击。\n提示辩论就是立论与反驳,它由辩题、立论、反驳三个要素构成。辩题也称论题,它是辩论的焦点,是立驳双方共同争辩的话题。要领点拨1.辩论有几部分组成?\n提示辩论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①立场鲜明。辩论双方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必须鲜明,或赞成或反对,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②论辩统一。“论”指立论,“辩”指辩驳,二者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③语言机警,辩论时应努力做到应对机智,出语警策,事实清楚,道理明白,推论合理,语言精练、幽默、恰当、有力。2.辩论有哪些特征?\n提示在论辩中,不管论辩者社会地位高低,各方都应当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人格平等,辩护和反驳的平等权利,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辩论中应遵循的平等原则的含义是什么?\n先理清攻辩双方的基本观点主张,然后看他们是怎样辩驳对方的,重点是看他们辩驳对方时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论证中条理结构如何,来感受他们智慧的较量。探究指津\n辩论比赛是一种具有表演性质的比赛活动,对优胜的评判不是从辩论观点的是非曲直来定夺,而主要是以语言的逻辑和修辞、论辩的风度和智慧等方面为标准。请结合实例谈谈本文所选的辩论词在哪个方面表现得最出色。点睛之妙提示比较而言,本文所选的辩论词在论辩的风度和智慧方面表现得很出色。这是一次精心组织的比赛活动,活动中辩手都注意说话时的礼貌要求,双方辩手的立论和总结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双方的倾听和言语都表现出他们参与辩论的平等性,没有出现争吵或用强制手段来阻止对方进行质疑的现象,也没有挖苦讽刺与贬损诋毁的现象。\n辩论中双方表现出一定的智慧。双方的“论”和“辩”都是紧紧围绕己方的鲜明立场,体现出高度的和谐统一。整个辩论过程中,双方辩手在语言的精要性、攻防的流畅性和叙述的节奏性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例如正反双方一辩陈述时言简意赅,抓住要害。反方四辩在总结时从对方的基本逻辑、论证方式和对问题的回答等三方面进行引申归谬,而正方则对反方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进行整体性攻击。正反双方是你讲你的道,我说我的理,能够绕过或跳出对方预设的逻辑陷阱,从容辩论,快速反击。\n不过,比较而言,反方更注意运用举例论证与比喻论证,产生了一种较强的攻击力。如反方在辩论中指出,“1979年我国公派的一批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是“断了线的风筝一去不复返”,缺乏文化本根与独立意识的高中毕业生出国后往往会“成为黄芪白心的文化畸形人”。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说服力强。\n阅读课文中“论”和“驳”的环节,请问哪一方(正方或反方)做得更好?哪一方应该胜出?提示总体上说,辩论双方在“论”和“驳”的环节都做得比较好。就辩题本身而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出国留学青年的辉煌人生,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背景,在客观上对正方辩手较为有利。不过反方辩手能够主动避开对方有利条件,寻找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抓住高中生的自我童性危机与1979年国家公派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回国率是零的事实,给予对方一种巧妙的回击,并在总结时运用举例、诘问、比喻和比较等方法,使自己的反驳气势恢宏,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因此反方当该胜出。\n反方四辩是从哪些方面对正方的观点进行辩驳的?提示反方四辩从基本逻辑、论证方式和对问题的回答三个方面对正方进行了归谬和指摘,认为正方存在着三段式逻辑的荒谬、论证方式的粗糙和对具体问题的避而不答三大失误,并再次亮出那个具体问题;1979年国家公派高中毕业生至今回国率仍基本是零,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紧接着,指出这样一个鲜明的事实——我国因此废止了公派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以此作为重要论据。最后强调民族文化本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强有力地证明己方的观点: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n正方四辩则对反方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一一进行了反驳,包括高中毕业生心理不适应问题、外国文化同化问题、人才流失问题和教育资本外流问题,最后再次强调己方的理由,即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之所以利大于弊,是因为它有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个人成才,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n提示(1)内容充实,思考周密,表达得体,鲜明地体现了论辩的特征。从课文节选的部分可以看出,这是一次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的高水平辩论大赛,辩手经过了周密的准备,都是训练有素的,辩论过程中陈述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表达得体。正反双方围绕辩题进行周密思考,辩论过程中有破有立,破立结合。整个辩论表现为一个由一系列的证明、反驳和辩护交织而成的复杂的动态过程。辩论的有关特征如立场鲜明、论辩统一与语言机警等都清晰地表现出来了。本文的艺术特色有哪些?举例说明。\n(2)论证方法上,正反双方都注意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说理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论证等,表现出了较高的言语技能。就举例论证来说,正方一辩在论述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时,就援引了中外三个著名事例:1980年非洲某国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的开禁,1995年欧盟订立苏格拉底计划,2000年中国教育部举办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正方四辩在回答反方提出的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的心理适应问题与人才流失问题时,列举了12岁的詹天佑、17岁的邓小平和17岁的周鲠生,以及李政道、杨振宁和容闳等人的事例。反方四辩在反驳对方时指出民间教育资本的流失与民族文化本根的遗失,就列举1979年国家公派的那一批高中毕业生回国率是零这一事实。事实胜于雄辩,事实中已经包含着强大的论证力量。\n又如比喻论证,反方一辩在陈述高中毕业生的自我童性危机时,指出“他们正像杂技场上的空中飞人,已经松开了抓住童年的那双手,正要伸长手臂去紧握成年”,其中的喻意是丰富而深远的。在论述高中毕业生在异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有可能迷失自己的文化本根时用“黄芪白心的文化畸形人”来形容他们,“黄芪白心”便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喻指肤色未改而精神蜕变。\n还有综合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与比喻论证的,如正方四辩在反驳中指出:“今天一个家庭买洋烟、买洋酒,大家觉得无可厚非,那么我不买烟、不买酒,我买教育,明明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请问为什么是弊大于利呢?”这既给人一种强烈的是非感,一种联想和想象的张力,又附着一种文化色彩,大大增强了语言修辞效果,增强了论辩说服力。正是由于多种手法的运用,辩论的语言因此显得机智幽默,富有情趣,精彩动人。\n技法点击“论”“辩”统一 语言机警这是一场高水平辩论大赛,辩论过程中语言雄辩,层次清楚,表达得体。双方的“论”和“辩”都是紧紧围绕己方的鲜明立场,体现出高度的和谐统一。整个辩论过程中,双方辩手在语言的精要性、攻防的流畅性和叙述的节奏性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例如正反双方一辩陈述时言简意赅,抓住要害。正方一辩谈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中毕业生的心理适应两个问题,在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上面做文章;\n反方一辩则提到高中毕业生的自我童性危机、中国大学教育的价廉物美和不中不西的文化畸形人三个问题,在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弊大”上面做文章。反方四辩在总结时从对方的基本逻辑、论证方式和对问题的回答等三方面进行引申归谬,而正方则对反方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进行整体性攻击。正反双方是你讲你的道,我说我的理,能够绕过或跳出对方预设的逻辑陷阱,从容辩论,快速反击。语言的机警主要体现在论证方法上,正反双方都注意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说理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论证等,表现出了较高的言语技能。\n中国留学第一人的容闳先生,经过在美国二十多年的努力学习,获得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学士学位。后又带领一批仅有十二三岁的少年再次踏上美国的土地,开启了中国人近代留学的篇章,也引来了智力开启了民智,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振聋发聩\n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尤其是在我们科学文化还处在弱势的时候,这种学习和借鉴尤为重要。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放留学引进智力,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吗?品味:我的感悟:\n这篇辩词选自1988年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的决赛。本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在新加坡举行。复旦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东亚大学、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六支队伍参加了比赛。经典之窗儒家思想可以/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导读】\n本次比赛辩题为儒家思想可以/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正方:台湾大学队——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一辩:王菲菲;二辩:陈嘉林;三辩:毛仁杰;四辩:石世豪。反方:复旦大学队——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一辩:罗洁;二辩:顾刚;三辩:鲍勇健;四辩:李光斗。比赛结果:复旦大学队战胜台湾大学队夺得冠军。\n在本次决赛中相遇的复旦大学队和台湾大学队都是首次参赛,两队都是实力雄厚的劲旅。复旦大学队虽最终夺魁,但“最佳辩手”个人奖让台湾大学队选手收入囊中。辩论中的反方有一套常用的招法,叫“综合治理法”,这一方法也是本次决赛中王沪宁发明出来的,之后被各界辩林人士奉为至宝,沿用至今其生命力仍旺盛不衰,几乎成为反方立论之定式。对辩题概念的界定,实质上就是一个正名的问题。本辩论中正方正是由于没有去正名,所以辩论起来就显得底气不足,这不能不说是正方一个最重大的失误。\n■正方一辩:主席、各位女士、先生,在座的各位来宾以及对方辩友们:大家好!当社会日渐进步,物质生活水准日渐提高,我们摆脱了过去祖先们所担忧的贫穷以及困乏,人类日夜向往的幸福日子似乎就要来临了,但是,眼看着大楼越盖越高,而人情味却越来越薄,父母们为了子女一辈子任劳任怨,老来还被送进了养老院。而企业里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不但带着商业机密离开,而且还罢工、怠工,甚至和你打对台。【原文】\n我们有一天终于发现了:荷包里的钱越来越多,但是快乐却越来越少,这一切都是由于西方极度的功利和自私的歪风,使得我们的美梦全被吹散。所幸的是人类并不是短视和冷漠的动物,两千多年以前孔子承续的儒家思想就指出了个人应该修身养性,追求一个完美的人格,协调人际关系,然后达成一个温文有礼、有秩序的社会,所谓“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此,儒家思想的完全发扬正可抵挡防御西方歪风的继续蔓延扩大。我方辩友将继续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向大家阐述发扬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的观点。\n■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先生!各位:我方观点是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对方同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认为只要有儒家思想,西方歪风便可以药到病除。但是对方同学却没有举出一个西方歪风荡然无存的乐园。事实上,在儒家思想的社会中,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彩妆少年成群结队,色情暴力泛滥成灾,家庭责任感日渐淡薄的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愈演愈烈。西方歪风到底有没有被抵御呢?没有!即便在儒家思想大力提倡的社会中,西方歪风也是没有被抵御的。我们认为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是因为理论上没有这种功能,实际上不能抵御。\n第一、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本位主义的思想,要它对具体的社会行为发生直接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二、儒家思想作为文化传统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杜维明教授说:“儒家思想有庄严的一面,也有阴暗和落后的一面。”其阴暗的一面不仅不能抵御西方歪风,它还能产生东方歪风,两风结合,愈刮愈烈……\n第三、从事实上看,儒家思想并没有抵御西方歪风,我们说抵御当是指有效的抵御,就像穿一件棉袄可以御寒,当然是指以不感到冷为前提。可是,儒家思想是一件美丽的丝绸衣服,在西方歪风冰天雪地人人自危的时候,它是起不到抵御作用的。西方歪风长驱直入,这是一个现实的事实,现在哪个社会没有西方歪风的侵入呢?儒家思想有没有抵御呢?我方认为:抵御西方歪风要靠综合治理。多管齐下……\n■正方二辩:大家好!对方同学认为,抵御西方歪风就是要让所有西方歪风荡然无存,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西方歪风夹带着功利主义吹得实在太猛烈了。要看能不能够抵御西方歪风,我们要用比较的方式,也就是在有儒家思想的东方社会里面,我们看到西方歪风被有效的抵御压制了。但是在没有儒家思想的西方歪风吹起之后,西方社会却造成了一片混乱。……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对传统的文化要有信心。因为,只要大家努力,西方歪风必可在儒家思想下,强迫地被抵御。\n■反方二辩:多谢主席!多谢各位!很高兴看到对方同学已经退了他们的第一步,那就是承认并不是所有的儒家思想都可以抵御西方歪风。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另一部分,也就是精华的部分可不可抵御呢?我们说儒家思想没有抵御西方歪风的功能,并不是全盘否定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从它诞生的时候起,到今天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从来就没有抵御西方歪风的功能。\n如果对方同学一定不愿意去正视今天这个现实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稍微地反观一下历史。按照对方同学的论点,孔子,我们的先哲孔子,应该是儒家思想学派的最先创立的人了。但是,那个时候怎么样呢?第一、在孔子的时代也有歪风,所谓歪风代代都有,只是变化不同。那个时候,孔子做司寇,可谓是司法部长,齐国送来了一对舞女,鲁国的季桓子马上三日不朝,面对这种重欲主义的歪风,孔子抵御了没有呢?没有,而是带着他的学生,左右外流去啦。这能叫抵御了西方的歪风吗?第二、我们还可以看看,儒学数千年的流变过程中,有没有抵御呢?没有。\n董仲舒的“天人相应”变成了迷信,宋明理学的“灭人欲”是何其残忍,至于八股举士更是扼杀了多少像对方这样的青年才俊啊!……不知对方同学可知道台大历史系的黄俊杰先生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那就是儒学在当今的东亚社会还是一只命运未卜的凤凰,它要涅槃,首先就要完成它对自己的道德观的约束的解脱,如果不摆脱自身旧有的道德观,它就无法在现代社会立足。而我们又怎能要求一个自己没有涅槃的思想去超度西方歪风之下的芸芸众生呢?……\n■正方三辩:大家好!对方一辩同学将思想与社会环境分离,对方二辩同学则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评论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这两者都是错误的:第一、思想能与环境分离吗?当然不能。一辩同学说,思想不应该可以抵御西方歪风,而应是社会的综合治理方法。请问,社会综合治理方法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指引它们的行动?思想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如果能够将儒家思想灌进人类的脑袋里面,它就可以化为行动,来抵御这个行为上的歪风,也就是说,如果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的话,它当然也是透过一个行动。今天所谈论的儒家思想当然不仅是指存在脑袋里边的东西,同时也指那些化为行动的抵御动作。\n第二、对方二辩从历史的角度来告诉我们,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历史观及现实的角度告诉各位同学,儒家思想也有抵御西方歪风的时候。日本,实行了儒家的教育,台湾,也实行了儒家的教育,虽然西方歪风仍然存在,但是请你比较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儒家思想,如果没有儒家思想的深根,西方歪风将会更烈。抵御并不代表消灭,要西方歪风荡然无存,只有一天,也就是儒家思想深入每一个人的心灵,化为每一寸行动,才有可能消灭。抵御不代表消灭,西方歪风的存在不能证明儒家思想不能抵御西方歪风……\n反方三辩:谢谢主席先生!日本不仅没有抵御西方歪风,而且给东亚的其他地区带来了东洋歪风。我方同学一再说明: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是因为它从来没有这种功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我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实事求是,批判继承。不薄今人,也爱古人。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不是灵丹妙药,也不能包治百病。西方歪风是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综合病症,对这种综合病症只能对症下药,综合治理。我们说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是因为:\n第一、儒家思想中没有抵御西方歪风的抗体,它的价值系统和西方的价值系统是大相径庭的,如果说儒家思想的传统文化心理沉淀的一部分,是一种内在的性格,那么,受过儒家思想熏陶的华人社会应该是天然的就对西方歪风有一种免疫能力呀!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东亚儒家文化圈内,西方歪风却越刮越烈。怎么能把儒家思想当成新加坡的正红花油到处乱涂乱抹呢?这才是对儒家思想的大不恭和大不敬呀!\n第二、我们看到,儒家思想并没有提供抵御西方歪风的具体手段,由于历史的局限,儒家思想缺乏对现代西方歪风复杂原因的分析。孔孟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结构都与西方工业的社会结构大大不同,要用儒家思想来抵御西方歪风,这无异于拿春秋战国时代的矛和盾来抵御对方同学所谈论的现代艾滋病吧!这可能吗?西方歪风的产生有众多的原因:经济、文化、心理、社会等等,而光靠儒家思想这一味药是无法奏效的……\n上述辩论中,双方辩手刀来剑往,各有千秋。而正方之所以败北,主要原因是破题不够,并且是极其不够。赏析:\n一开始,正方一辩立论连辩题中的概念尤其是最基本的概念(儒家思想与西方歪风)都没有界定,人情味薄、进养老院、跳槽甚至带走机密、罢工、怠工,难道这些就是西方歪风?这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这里面还有不少合理的成分。从整场辩论来看,这些概念一直是含含糊糊的,它们指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个理又如何能说得清呢?正方泛泛而谈,毫无深度,自然也就毫无力度。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西方歪风为什么需要抵御,对社会有多大的危害?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抵御西方歪风,是不是只有儒家思想能够抵御(这就涉及“可以”一词)?这些都是正方立论必须要解决的最基本的东西,这些都没有弄清楚,辩论又如何能有取胜的把握呢?这就为后面的失败种下了祸根。\n但是,反方一辩一上来即说:“我方观点是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对方同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认为只要有儒家思想,西方歪风便可以药到病除。”有意夸大正方的论述,是想将正方逼进死胡同,这一方法很妙。到后来的冰天雪地、人人自危、长驱直入,这都是夸张的形象的说法,而非真实的现状,反方这样说是非常有利的。如是等等,不一而足。在整个程序辩论阶段,很明显,反方的攻击很有力量,反方步步逼进,一辩全面分析儒家思想由于自身的不足,不能担当抵御西方歪风的重任;二辩着重指出儒家思想自身尚有一个涅槃的任务,尚需自我完善,因此无暇抵御西方歪风;三辩则通过提出抵御的方法,来否定儒家思想的抵御作用。三位辩手稳扎稳打,层层递进,说理很充分。当然这都是在正方的帮助下实现的。\n反观正方,则显得是节节败退。首先一辩那里是用全部儒家思想抵御,到了二辩那里则用部分(即光明的一面)来抵御,三辩呢?“儒家思想也有抵御西方歪风的时候”,则变成了有时能抵御。至此可以说基本上已经承认了自己观点的错误,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只是没有明说而已。所以,正方失败是情理之中的了。\n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5.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腹有诗书\n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7.天才出自勤奋。——高尔基8.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9.虽有卓越的才能,而无一心不断的勤勉、百折不回的忍耐,亦不能立身于世间。——亚历山大10.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卢照邻\n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12.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白居易13.君子之学也,岂可一日而息乎?——欧阳修1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5.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n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那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机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说:“而我却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到小路的边上,让批评家过去。语言风采歌德——恰恰相反\n当歌德与批评家狭路相逢时,批评家意欲挑起事端,羞辱歌德,所以公然挑衅道:“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歌德看透了对方的把戏,来了一个顺水推舟,闪到一边说:“而我却恰恰相反。”意思就是说“我给傻瓜让路”。此言此举彬彬有礼,一派绅士风度,羞得批评家哑口无言,却又无从发作,既化解了批评家的攻势,又让他自取其辱。找出对方话语中的不缜密之处,顺着说下去,得出不利于对方的结果,这就是歌德顺势反击法的精妙之处。赏析:\n1939年的一个风雪交加之夜,陈毅带部队转移到了一个小山村。同志们找到了一座土地庙,想让陈毅司令员住,可是发现他不见了。大家找来找去,最后在羊圈旁边找到了他,只见他已经在那搭好了一张铺。同志们觉得过意不去,陈毅爽朗地拒绝说:“革命还没有胜利,我陈毅先住上了‘洋(羊)房’了!”同志们一听都笑了。小幽默陈毅巧借谐音说“洋房”\n陈毅利用“羊”“洋”的谐音特点,将“羊房”说成“洋房”。他的这种个性鲜明的双关话语,既显示了自己的乐观主义精神,又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