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6.60 KB
- 2022-08-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开始结束\n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三、高中物理常见课型的评价举要四、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注意事项结束\n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返回\n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一)关注学生发展(二)促进教师成长(三)重视以学论教返回\n(一)关注学生发展1.体现在教学目标评价上,注重双重目标的达成。2.体现在教学过程评价上,关注主体作用的发挥。3.体现在教学效果评价上,倡导以学习效果为重。返回\n1.体现在教学目标评价上,注重双重目标的达成。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的形成。返回\n2.体现在教学过程评价上,关注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目标。返回\n3.体现在教学效果评价上,倡导以学习效果为重。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以评学为重点,“以学论教”,并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返回\n(二)促进教师成长1.评价的方向是面向未来的2.评价的重点是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3.评价的方式是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返回\n1.评价的方向是面向未来的。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返回\n2.评价的重点是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返回\n3.评价的方式是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是一种建立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方式。返回\n(三)重视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它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六个方面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返回\n1.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返回\n2.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返回\n3.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返回\n4.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返回\n5.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返回\n6.生成状态即目标达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返回\n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结束\n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二)教学方式的选用(三)教辅手段的选用(四)课堂教学的引入(五)教学情景的创设(六)课堂教学的用语(七)课程资源的利用(八)课堂教学的结构(九)课堂教学的板书(十)课堂教学的效果返回\n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的设计\n(一)教学目标的设计1.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否正确2.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符合五项原则3.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4.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突出重点5.与相关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否协调返回\n1.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1)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分解成单元目标,并要进一步分解和制定章节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把它们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2)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目标太高,学生经过努力而达不到,会使学生产生畏学心理,丧失信心;目标过低,学生的学习毫无压力,目标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激励作用。(3)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的分析,对社会的需求和后续课程的需要的分析,按需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返回\n2.教学目标设计的五项原则(1)整体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动态性原则(5)操作性原则返回\n(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基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思考,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实质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返回\n(2)主体性原则教学目标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描述,严格把握分类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体现出教学过程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由理念到实践的真正实施的开始;体现出教师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的真正转变。返回\n(3)层次性原则不同班级或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面向全体学生来设计教学目标,就应设计不同层次的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是某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明确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返回\n(4)动态性原则教学目标是通过综合考虑各因素在上课之前设计的。课堂上,在师生双边活动中,若出现偏离原来教学目标的情形,可把课时目标作适当微调。关注学生即时表现,加以适当影响、引导,既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又保护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自主精神,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返回\n(5)操作性原则设计的教学目标应力求简明、精确、标准、具体、规范、易操作、易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学习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任何课堂教学目标都要适合自己的学生,能够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学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教学进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技术和社会实际,使教学目标便于操作,又具有实效性。返回\n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新课程理念(1)以学生为行为主体。根据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无论是一般的行为目标或是具体的行为目标,在描写时都应写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一般不用来描述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的安排。如“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等描述,而用“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作出评价”或“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2)行为动词意义明确。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物理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有:(3)明确规定行为条件。有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4)明确描述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评价检测。返回\n4.教学目标设计应突出重点通常每一节课中可以设计多个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目标都代表着一定的学习结果。在进行设计时,教师要对各种目标进行权衡,确定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尽可能围绕主要目标设计。返回\n5.各章节教学目标是否互相协调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都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各章节目标应相互协调。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将各章节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设计,对教学目标进行综合安排。在针对具体的一节课设计教学目标时,还要结合实际做适当的微调,以保证三维目标的实现和分布的均衡。返回\n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二)教学方式的选用\n(二)教学方式的选用一堂课的教学究竟选取哪几种方法比较适宜,不是由教师的主观意向决定。除要有正确科学的教学思想作指导外,还有其客观依据。1.选用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课堂教学目的2.选用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教材内容特点3.选用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4.选用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教学的基本条件5.选用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教师特长与风格6.选用的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时间是否匹配7.课堂教学方式组合使用是否做到科学合理返回\n1.选用的教学方式应符合课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归根到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课堂教学目的。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总的目的与任务,其次对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是什么,要具体完成哪些任务,达到什么目的,重点是什么,造成难点的原因何在,教学的关键在哪里,都必须作出深思熟虑的分析,以便做到有针对地选取教法。返回\n2.选用的教学方式应符合教材内容特点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具体的教法。按照教学活动和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对本源性知识一般采用观察、实验、探索的方法比较适合,对派生性知识则比较适宜采取论证、推理、分析的方法。所谓本源性知识,就是从观察生活、生产实例和物理实验中总结概括出来的知识,如力的概念、功的原理等。所谓派生性知识是由已知的物理知识,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出来的知识,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返回\n3.选用的教学方式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与心理特点、智能水平与潜力、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物理学习中的障碍与困难因素,并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表现、学习风气即时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规律是合理设计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恰当选择教法、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返回\n4.选用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教学的基本条件物理教学仪器设备条件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法选择的物质基础,选择的教法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譬如没有足够套数的仪器就不能选用“学生实验探索法”来教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实际需要出发,就地取材,自制教具仪器,勤俭做实验。返回\n5.选用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教师特长与风格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教学方法的编导与执行者。教师自身的特长与教学艺术风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发挥。因此,选择的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师的特长和风格。从教学艺术水平的发挥与实际教学效果考虑,教师在方法选择与实施中要尽可能扬长避短。值得指出的是,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特点作为唯一依据去选择和实施教法,以致造成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模式。应努力苦练教学基本功,研究和掌握各种教法与教学技能技巧,以便在教学中全面发挥带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能力。返回\n6.选用的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时间是否匹配完成同一任务,采用不同方法,所花时间一般不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一个常量,要求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应考虑选择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时间相匹配。例如,采用学生实验探索法较之讲授法就需要更多时间。当受到教学时间限制时,就不得不放弃某种方法而去选用别的方法。返回\n7.课堂教学方式组合使用应做到科学合理一般说来,一堂优秀的物理课不可能是从头到尾只采取一种教学方式,而往往是几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组合。教师对所筛选出来的教学方式,应根据实际教学过程的需要,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组合和实施。返回\n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三)教辅手段的选用\n(三)教辅手段的选用1.演示实验是否做到“七忌”2.多媒体的使用是否做到“三适”3.多媒体与实验的组合使用是否合理返回\n1.演示实验应做到“七忌”一忌实验目的不明确二忌课前准备不充分三忌实验操作不规范四忌实验用语不准确五忌一个人唱独角戏六忌实验现象不明显七忌用模型代替实验返回\n一忌实验目的不明确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演示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过程与表面现象,不能深层次地理解实验,更谈不上去发现规律了。\n二忌课前准备不充分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认真研究和准备。如果课前准备充分,可能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五,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n三忌实验操作不规范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n四忌实验用语不准确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n五忌一个人唱独角戏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并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比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n六忌实验不明显直观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容易观察清楚实验现象。首先,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使用尺寸大、刻度线条粗、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其次,仪器要简单,过程明显。第三,要多种感官并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可能比单纯的视觉更为直接。\n七忌用模型代替实验除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物理现象如一些机器的内部结构、大型机械装置和设备的工作过程,用模型演示来进行讲解外,教师应尽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模型与演示实验一样,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毕竟实验模型演示远不真实演示实验具有说服力。演示实验才能够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模型无法替代演示实验。\n2.多媒体的使用是否符合应做到“三适”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并非多多益善, 多媒体什么时候使用、在什么地方使用应当认真研究。多媒体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具体使用时要做到“五个避免”:(1)避免喧宾夺主(2)避免用多媒体代替学生实验(3)避免屏幕显示替代教师板书(4)避免生硬照搬他人教学课件(5)避免走入多媒体教学的三个误区返回\n(1)避免喧宾夺主多媒体的介入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形象性、可视性,能扩展教学容量,但它只应起辅助作用。它应该是使教学的过程锦上添花,而不是去喧宾夺主。许多老师制作的课件中画面设计精美绝伦,文字色彩各不相同,图象显示动静有致,文字出现翻转飞动,而整个教学就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一显示中次第展开,课堂容量确实很大。但是,在这种“繁忙”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究竟能接受多少,知识积累沉淀多少,都是个未知数!因为学生难有阅读、思考、反馈的时间,更谈不上有自探、自悟、自得的时间。返回\n(2)避免用多媒体代替学生实验能够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不要人为地去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演示,不能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验。适宜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物理现象。二是,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理解有困难的物理现象。三是,一些不易观察,如太快或太慢的过程。四是,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返回\n(3)避免屏幕显示替代教师板书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整堂课“手抓鼠标,眼盯屏幕”,黑板上一个字也不写,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倾向。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有一些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优点。例如: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保留时间长;教师通过板书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使教师所要表达的效果得到强化;在教师写板书时时间,也是学生思考的时间,因此,适当的板书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返回\n(4)避免生硬照搬他人教学课件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来完成。教学课件应符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和教师自己的风格和特长,不能生硬照搬他人教学课件。不能什么课型,什么教学内容都使用课件,多媒体教学应视学生情况、学习内容而定,现成的教学课件不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即时调整,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此,不能照搬他人的教学课件。对于一些用传统教学手段能解决的简单问题更没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返回\n(5)避免走入多媒体教学的三个误区误区一:为多媒体教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有的老师事先明知道采用课件后教学质量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却有意无意地把它作为一种门面来装饰,认为有了几堂多媒体公开课就代表自己已经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证明了自己的水平。这实际上是对多媒体教学乃至现代教育技术的生硬理解。有时所谓的多媒体课的效果反而不如普通的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好。误区二:用课件代替学生的思维与操作。物理课件应当符合启发性原则,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充分顾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目前一些物理课件无非是把教材内容中抽象的化为形象的,理性的化为感性的,主要呈现那些原本需要教师讲解、学生思考的东西。这样越俎代庖,会使学生养成“思维懒惰”现象。误区三:片面追求“花俏的技术含量”。课件的制作需要追求外观精美,但不能不顾经济适用原则和实际效果片面追求“技术含量”。画面背景繁杂,按钮众多,令人目不暇接,不便教师操作,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能用实物演示的,何必煞费苦心制成三维动画?返回\n3.多媒体与演示实验的组合使用是否合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与演示实验的组合使用有以下几种组合使用方式:(1)合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度(2)利用成功实验演示录像,让学生观察到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3)利用多媒体模拟难以用实验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物理概念返回\n(1)合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只有前排学生才能看清楚,利用多媒体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让后排学生也能看清楚,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例如,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放大实验器材,增强实验效果。再如,观察电能表的实验,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若把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节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返回\n(2)利用成功实验演示录像,让学生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实验演示的录像,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雾、雾淞、霜、雪、冰雹、云、雨、露珠在课堂中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用录像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成几分钟的录象,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返回\n(3)利用多媒体模拟难以用实验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物理概念在中学物理中有一些物理现象、物理过程难以用实验直观演示,学生也难以想象,仅仅用语言的描述很难让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这些知识点往往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若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例如,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现象、磁体的磁化过程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把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返回\n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四)课堂教学的引入\n(四)课堂教学的引入课堂教学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恰当的教学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引入应遵循四条原则。1.课堂教学的引入是否符合统一性原则2.课堂教学的引入是否符合启发性原则3.课堂教学的引入是否符合科学性原则4.课堂教学的引入是否符合简明性原则返回\n1.课堂教学的引入是否符合统一性原则从教学内容方面讲,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教学主题,课堂教学的引入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引入的内容和方式要与当堂课的主题和谐统一。从教学对象方面讲,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对象——学生,课堂教学引入的内容和方式要与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如果用学生不知道的知识或采用超过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来引入新课,就会陷于“对个弹琴”的局面,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达不到课堂教学引入的目的。返回\n2.课堂教学的引入是否符合启发性原则课堂教学引入要有启发性,以便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需要学习的愿望。在进行课堂教学引入设计时,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思维活动的情境,设置便于思考的阶梯。在引入新课时,要引导学生沿着教师设定的思维去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对新课内容产生想学习的愿望。返回\n3.课堂教学的引入是否符合科学性原则课堂教学引入所选用的资料要真实可靠,并无知识性错误。特别是在用“史料导入法”时,不要乱编故事糊弄学生。引入新课的语言要准确,课堂教学引入的推理分析要合理。返回\n4.课堂教学的引入是否符合简明性原则课堂教学引入的选材要短小精干,思路要简捷清晰,语言要通俗流畅。总之,引入新课要力求简单明了,用一句话就能达到“新课引入”目的的,绝不用两句话,更不能漫无边际地兜圈子。返回\n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五)教学情景的创设\n(五)教学情景的创设1.情景创设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2.情景创设是否做到尽可能直观真实3.情景创设是否体现了趣味性4.创设的情景是否具有探索性5.创设的情景是否注意安全性返回\n1.情景创设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在物理教学中,情景创设是在教学中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情景,使学生自身能从情景中发现、探索并解决问题。因此,情景创设不仅要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还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使情景能真正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真正“适合认知结构的情境”并非指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内的情景,而是指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的、富于思考性的情景。这种情景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感觉到与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又是新奇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又使其感觉到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返回\n2.情景创设是否做到尽可能直观真实创设情景时,要强调情景的直观与真实性。直观、真实的物理情景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发现、探讨问题。例如,汽车刹车时,人会向前倾倒;运动员弯腿跳得更高;这一系列现实性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极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物理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返回\n3.情景创设是否体现了趣味性兴趣是学生学习与研究问题的直接动力,情景创设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首先让学生思考用均匀细棉线提重物,用一根棉线易段,还是两根易段?这时学生大都认为用一根棉线提重物时易断。教师可以演示:一根线能提起重物,而用两根夹角较大的线提重物时,线却断了。这种出乎意料的结果立即提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因利势导,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返回\n4.创设的情景是否具有探索性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创设的物理情景要能给学生一种悬念,激发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返回\n5.创设的情景是否注意安全性安全是第一位的,创设物理情景时要考虑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不能创设对师生有安全威胁的物理情景。返回\n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六)课堂教学的用语\n(六)课堂教学的用语1.课堂用语是否具有科学性2.课堂用语是否具有节奏感3.课堂用语是否具有生动性4.课堂用语是否具有趣味性5.课堂用语是否具有启发性6.课堂用语是否体现平等性返回\n1.课堂用语是否具有科学性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严密准确,符合逻辑,具有科学性。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返回\n2.课堂用语是否具有节奏感课堂用语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返回\n3.课堂用语是否具有生动性生动形象的课堂用语,既活泼、有趣、逼直,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语言要生动形象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返回\n4.课堂用语是否具有趣味性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调控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返回\n5.课堂用语是否具有启发性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其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返回\n6.课堂用语是否体现平等性平等民主的语言环境,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物理老师而喜欢学习物理,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中,老师起主导调节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用语礼貌能体现师生平等,可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例如,抽学生回答问题时,用“请”字和不用“请”字,学生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返回\n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七)课程资源的利用\n(七)课程资源的利用1.教材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2.课堂动态资源是否及时合理利用3.社会资源的利用是否恰当返回\n1.教材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时应充分用好教材资源。(1)根据学生实际处理教材主体内容。(2)充分发挥教材拓展内容的智育功能(3)充分发挥教材拓展内容的德育功能(4)充分发挥教材插图化解难点的作用返回\n(1)根据学生实际处理教材主体内容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由此可见,"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教学内容则是动态的、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材内容,或改进或补充,或化难为易,或化繁为简等,使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水平一致。例如,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改进。返回\n(2)充分发挥教材拓展内容的智育功能在高中物理教材的拓展内容中,一些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趣味性的实验,一些是在原基础上延伸,让学生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的内容。这些都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和社会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它的作用。返回\n(3)充分发挥教材拓展内容的德育功能在高中物理教材的拓展内容中,一些是描述物理学史上科学家刻苦攻关历程的内容,一些是反映当代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对现代物理前沿问题的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些内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祖国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返回\n(4)充分发挥教材插图化解难点的作用教材中配有很多彩色“插图”,这些图中,有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有科学家的照片,有现代高科技产品的展示,有生动活泼的漫画,有解题过程的图景展示。这些图片的设置,使教材内容在表达形式上图文并茂、新颖活泼,既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又降低了学生自学的难度。返回\n2.课堂动态资源是否及时合理利用(1)捕捉学生的疑惑加以疏导,使学生在互动中成长。(2)利用学生的错误加以引申,使学生在反思中发展。(3)冷静处理课堂突发性事件,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返回\n(1)捕捉学生的疑惑加以疏导,使学生在互动中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疑问,学生在提出一些疑问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疑问。若教师及时“疏导”,可激活学生积极而主动的思考,能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非预设性地生成了教学资源,返回\n(2)利用学生的错误加以引引申,使学生在反思中发展。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教师如能善待学生的错误,并敏锐地发现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挖掘学生错误的价值,能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找错、改错。让“错误”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发展,同时也丰富着教师本身的教学智慧。返回\n(3)冷静处理课堂突发性事件,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突发性事件处理得当也能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如果教师能冷静处理,也能让其服务于课堂教学,这样突发事件也就变成了教学资源。返回\n3.社会资源的利用是否恰当举例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社会资源一种常用的方法。以存在的现象和过程为例称为事例,以题为例称为例题。教师举例恰当,能帮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若举例不当,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困难混乱或形成错误的认识。要合理举例应当注意五性:一是要有目的性二是具有科学性三是要有形象性四是具有亲合性五是具有典型性返回\n一是要有目的性目的性明确就是要求做到所举例子与教学的内容有紧密直接的联系,例子能说明的观点与教学需要说明的观点有很好的一致性。“目的”就是指按不同的教学需要而求取的效果。教学当中何处需要举例,通过举例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初识力的概念,就是通过列举“人推墙、马拉车、人提桶”等这样一些例子来揭示力的本质属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理课堂举例的作用还不仅如此,还可以在开讲前通过举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亦可在讲授规律后通过举例介绍知识应用。返回\n二是具有科学性这包括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举例时,使用概念、术语要正确,设置数据要合理;另一层含义是:实事求是,合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新课教学中涉及的例题,若侧重于巩固知识、说明方法,则物理过程就不能搞得太复杂,这样会导致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了。返回\n三是要有形象性举例的形象性除了与例子所用材料有关,还与举例时采用的表现形式有关。除了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外,还可配上示意图、动画或者小实验,以便增加举例的形象性。物理教学要真正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基本理念,是离不开实例的。物理教学正是因为有了实例才将知识和生活、社会联系了起来,才显得生动活泼。返回\n四是具有亲合性中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很多物理现象和过程。教学中所举例子涉及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应是学生曾经见到过的,是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如,在《牛顿第三定律》一节教学中,可用“鼓掌”这个例子来引入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发问:“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吗?相互作用力存在什么关系?”像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具有统领全篇、亲切自然的感觉。同样是这节课,在学习力的“相互性”时,可列举学生在生活亲历的一些例子:人游泳要向后划水、滑旱冰的人推墙后会后退、人提水桶时身体侧向倾斜、渡船离岸时船工用竹篙推岸,对这些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归纳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返回\n五是具有典型性举例的典型性是指在同一类现象中应举出有代表性的例子。例如,要说明重力“竖下向下”时,若举“斜抛、平抛物体会落向地面、水往低处流”为例,斜抛、平抛物体并非竖直下落,水也并不是总竖直下流,则学生从所举例子中可能很难领悟出重力方向是“竖下向下”的。返回\n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八)课堂教学的结构\n(八)课堂教学的结构1.课堂教学的思路是否清晰2.课堂教学的结构是否严密3.课堂教学的结构是否合理4.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否科学返回\n1.课堂教学的思路是否清晰课堂教学结构要从整节课考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形成有先有后、由低到高的训练程序,具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特点。返回\n2.课堂教学的结构是否严密每一个教学环节之间安排要紧凑周密、环环相扣、上下环节过度自然,并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习习惯。返回\n3.课堂教学的结构是否合理教学的结构要完整,有教学引入,有师生互动,有课堂小结。各个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合理,教学重点突出。学生活动动和教师活动安排符合课型特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返回\n4.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否科学设计物理新课程后作业应在以往坚持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基础上,还应强调四性。(1)课后作业应具有多样性(2)课后作业应具有针对性(3)课后作业应具有时代性(4)课后作业应具有可行性返回\n(1)课后作业应具有多样性物理教育的目标是多元的,物理课后作业的训练目标也应是多元的。由于题目的训练功能与题目类型的相关度较高,只有由多种类型的题目构成的课后作业,才能较好实现多元的训练目标。还要考虑题目难易层次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发展学生个体特长,让不同学生的科学素质都能得到提高。返回\n(2)课后作业应具有针对性物理课后作业是为物理课堂教学直接服务的,因此,物理课后作业的训练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具体说是“四个针对”:一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课后作业。如针对科学探究设计相应的课后探究性活动。二要针对课堂教学的不足设计作业,以完善课堂教学环节。课后作业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强化,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课堂上难以实施的教学环节,如在探究活动中需要到图书馆或在社会生活中收集信息资料等,可以安排为课后作业。三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易错点和课堂教学的盲点选择题目,以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弥补课堂教学盲区。四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课后作业,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强化重要技能的训练。返回\n(3)课后作业应具有时代性物理新课程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要求学生“关心科技发展。”物理课后作业应设计一些既与教学内容相关,又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系或涉及科技发展前沿的物理知识的题目。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物理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通过探索身边的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随着“科学探究”作为物理课程内容引入课堂,科学探究性题目和以检测学生经历某些探究环节情况的题目开始出现,在物理课后作业中应包含这些最新题型。返回\n(4)课后作业应具有可行性一是课后作业的选题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如在设计科学探究性课后作业时,如果安排需要学生收集资料的探究活动,就应考虑在学生所处的条件上是否可能收集到必要的资料,如果安排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就应考虑在学生的实际条件下是否可能找到必要的器材。二是所选题目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应选取学生通过努力可能完成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三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要恰当,应给学生留够完成作业的时间。四是课后作业量要适度。应知道学生除了完成物理作业外,还要完成其它学科的作业。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精选典型题目,控制题目总量,以便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提高课后作业效益。返回\n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九)课堂教学的板书\n(九)课堂教学的板书严谨美观的板书、板画,能给学生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享受。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书写和绘画的能力和技巧是大有益处的。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板画,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使学生的精神得到陶冶和美学的享受,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1.板书是否具有计划性2.板书是否具有条理性3.板书是否具有层次性4.板书是否具有规范性5.板书是否具有完整性返回\n1.板书是否具有计划性板书切忌课前无认真考虑,课堂上随心所欲地乱画乱改,编排零乱无章。板书要有计划性。课前既要考虑哪些板书内容是必要的?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临时性的?哪些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也要考虑板书时黑板板面的设计和使用。如果在说明一个问题或解一个题目时,板书的排版分布在黑板的几个地方,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听课效果。根据物理教学的特点,黑板的使用一般分为主次两区,主区设在从黑板左侧开始的位置,且为了利于书写的方便和整体的美观,宜于分段使用。主区一般主要书写课题、概念和规律的内容、公式、例题等,它是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网。次区设在黑板右侧,一般用于书写讲解主区内容时所作的必要说明和解释的内容,目的是补充主区板书的不足。一般主区比次区的书写要求规范程度高,且主区内容应尽量一课一板,贯穿始终,而次区的内容可随用随写,用过可擦掉。返回\n2.板书是否具有条理性在物理教学中,一堂课所讲授的几点主要内容,一定要有明确的板书,做到纲目清楚,条理性强。对于每一个主要内容,它所包含的几个问题、几方面的实验、几部分的知识,它所得出的结论、定律等的板书,都要有标号并对齐,做到循序渐进,条理清楚。这样,大纲小目一清二楚,便于学生课堂上笔记和脑记,有利于课后的回顾和复习。返回\n3.板书是否具有层次性板书要层次分明,要重点突出。综观板面,应干净清晰,一目了然。根据教材的内容,按知识之间的联系,提纲挈领地逐条排列出来,并注意突出重点,利于学生抓住学习重点。书写的内容要言简意切,既能表达出实质性内容,又能尽量缩短板书时间。有人总结出:一节课的板书内容,大标题最好不超过四个。板书主区的书写内容应尽量使之一课一板,便于保持知识的系统性。一个完整的板书,能概括全课,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课堂小结时看出知识的系统和逻辑关系,使学生在整体性的体会中,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返回\n4.板书是否具有规范性字迹应工整。字体应大小适中。词语要通顺。标点要适当。画图要规范、形象逼真。板书的内容要正确无误。特别注意不能写错字、别字、连笔字及不规范的简化字,要时刻意识到板书对学生的示范作用。返回\n5.板书是否具有完整性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板书的内容和组成形式。一般来讲,板书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课题和各段教学内容的标题及内容提要。(2)带有文字和讲解的略图。如有关实物简图或示意图,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示意图及图表、图象等。(3)公式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表述。(4)例题的解答或证明的过程及布置作业的有关内容。(5)实验所用的数据和所测得的数据,以及引用的例证等。返回\n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十)课堂教的学效果\n(十)课堂教的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这两个大方面进行,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行为2.学生的学习意识3.课堂教学的秩序4.学生对知识的理解5.学生学习能力的表现6.对思想教育的效果。返回\n1.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返回\n2.学生的学习意识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是否对自己的学习前景充满信心。返回\n3.课堂教学的秩序课堂纪律是否井井有条,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返回\n4.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提问反应是否积极,回答是否正确,如果回答不够全面、规范,在教师的启发下是否能及时领悟。返回\n5.学生学习能力的表现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敏捷,是否善于提出问题,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返回\n6.对思想教育的效果。学生是否领悟了教材中所隐含的思想教育因素,是否能用正确的哲学观点来分析、理解物理问题。返回\n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三、高中物理常见课型的评价举要\n三、高中物理常见课型的评价举要(一)概念课(二)规律课(三)习题课(四)实验课返回\n三、高中物理常见课型的评价举要(一)概念课\n(一)概念课1.引入物理概念的方式是否恰当2.是否讲明了概念的内涵3.是否讲明了概念的外延4.是否讲清了概念的性质5.是否分析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返回\n1.引入物理概念的方式是否恰当(1)联系实际生活,创情景引入物理概念。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概念之前要善于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一个感知活动的场景,把新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2)用实验引入物理概念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演示相关实验现象,让学生觉得这个现象太不可思议,因而很自然地形成问题,就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趁机引入新课:等到我们学了本节就能解决这个问题。(3)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物理问题场景引入物理概念。例如:超重和失重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先用相机拍摄出一学生站在直升电梯内的体重计上随电梯上升的过程。然后用计算机展示给全班学生观看,让学生读出电梯静止、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四个阶段体重计的读数:G1、G2、G3、G4,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人一会变“胖”,一会又变“瘦”。还可以进一步展示,“神七”上天,宇航员(翟志刚)出舱活动的画面,同学们肯定会对宇航员及绳索都飘浮在空中感到十分好奇。而要解释这些现象,也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超重”和“失重”的概念。返回\n2.是否讲明了概念的内涵要明确概念所反映的物理对象的本质属性和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我们平时所说的概念的物理意义,就是指物理概念的内涵,它是对物理概念的规定。例如,对一个定量的概念(即物理量)其内涵包括: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是否是矢量?如是矢量则它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样定义的?如是标量则它的数值是如何定义的?单位是什么?再如,对于交流电的有效值这个概念的内涵,包含有:(1)有效值是等效替代交流电的直流电的数值;(2)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定义的;(3)等效的前提是“同样的电阻”和“相同的时间”;(4)观察时间应足够长,对周期性的交流电应取其周期的整数倍。返回\n3.是否讲明了概念的外延所谓明确概念的外延,就是要明确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包含有哪些。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理概念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就是指物理概念的外延,它是对物理概念在量上的规定。例如,电势概念只适用于静电场,而不适用于涡旋电场,这就是电势概念的外延。在这里特别要告诫学生的是切忌不自觉地缩小或无条件的外推概念而制造错误。例如,对竖直方向的运动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不能只考虑其向下加速的情况而忽视其向上减速的情况来缩小外延;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不能将其看作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以滑动摩擦力代替了摩擦力的概念,从而无条件地外推概念的外延而出错。返回\n4.是否讲清概念的性质一个物理量的性质包含三个方面:(1)标矢性——是矢量还是标量;(2)瞬时性——是过程量还是状态量;(3)相对性——与参考系的关系。例如,功的性质为: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表示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功是描述力对空间的累积作用,是一个过程量,谈到做功就必须分清哪个力在哪个过程中做的功;因为位移与具体的参考系有关,具有相对性,所以功的大小也与参考系有关,功也具有相对性。返回\n5.是否分析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所谓相关概念是指由同一类物理现象而引入的,反映不同本质属性的不同概念。如速度和加速度、动量和动能、位移和路程、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等,他们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以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为例,他们的联系体现为都是根据电流发生变化的现象而引入的,反映的都是电流的平均效果,但他们又有本质区别,有效值反映的是电流热效应的平均效果;而平均值反映的却是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快慢的平均效果。返回\n三、高中物理常见课型的评价举要(二)规律课\n(二)规律课1.是否介绍了物理规律发现背景2.是否介绍了物理规律发现过程3.是否揭示了物理规律与相关概念的关系4.是否讲清了规律的物理意义5.是否阐明了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6.是否分析了物理规律表达式的含义7.是否介绍了同一规律的不同表述形式8.是否说明了物理规律的常用推论9.是否分析了相似物理规律的异同10.是否示范了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返回\n1.是否介绍了物理规律发现背景让学生了解物理规律发现的背景,有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例如,在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中介绍法拉第。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善于思考的法拉第就想,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经历了多次失败,他并没有退缩,坚信“电与磁是一对和谐的对称现象,磁一定能生电”。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终于在1831年8月实验获得成功,实现了“磁生电”的夙愿,宣告了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样,沃拉斯顿在英国皇家学院实验室也做了类似的实验,“仅仅是因为仪器出了点故障,实验失败了,他没有继续探索。否则沃拉斯顿将成为电磁感应现象的最早发现者”。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规律发现的背景,对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的态度是很有帮助的。返回\n2.是否介绍了物理规律发现过程通过物理规律发现过程的介绍,使学生对物理规律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规律包括实验规律、理想规律、理论规律。(1)实验规律: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的关系,归纳出牛顿第二定律。(2)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而总结出的物理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合理推理”。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不同斜面上做小车下滑的实验,发现平面越光滑,小车滑行越远,推理至理想情况下,如果平面光滑(即小车和平面之间无摩擦),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且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3)理论规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物理规律。如在“动能定理”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推导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返回\n3.是否揭示了物理规律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物理概念是建立物理规律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好与物理规律对应的概念,才能正确地理解并掌握物理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只有在弄清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定律。返回\n4.是否讲清了规律的物理意义在规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背,为此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1)从理论上和实验上充分认识、理解物理规律。如玻意尔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既是实验定律,也可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做到理论和实验的统一。(2)从物理意义上理解物理规律图象。如在“波的图象”的教学中,让学生清楚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x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波在此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y轴表示各质点在某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各质点以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谐运动。(3)理解规律表达式的物理意义。如E=F/q,对电场中同一点而言,不能说场强E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因为场强E由电场和电场中该点的位置决定。返回\n5.是否阐明了物理规律适用条件物理规律适用条件的教学是重中之重,因为物理规律都有其适用条件。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等,只有满足适用条件该规律才是正确的,超出适用范围,就是错误的。返回\n6.是否分析了物理规律表达式的含义物理规律是“内容”,表达式是“表达”,二者是完美的统一。在理解规律内容的基础上,重视物理表达式的教学,正确理解和书写表达式。返回\n7.是否介绍了同一规律的不同表述形式同一规律有不同的表达语言和表达式。介绍同一规律的不同语言表达形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规律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返回\n8.是否说明了物理规律的常用推论对某些重要规律,教材只介绍了其最基本的应用,通过对某些重要物理规律的推论,学生对其认识得更深刻、更全面,可更清楚地认识到,物理规律来自物理现象,反过来能解释更多的物理现象。如楞次定律是用来判定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加以推广“感应电流阻碍相对运动”、“感应电流阻碍磁通量变化”、“电感电流阻碍电流变化”等,总之一句话,“只要是引起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感应电流都要阻碍它”。又如牛顿第二定律,教材只介绍了对某物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加以推广,把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看做一个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返回\n9.是否分析了相似物理规律的异同通过分析比较相似规律的异同,学生能更清楚相似规律的异同,对规律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学中,要重视相似规律的比较。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比较法学习物理的好处,自觉地运用它进行学习。如玻尔理论中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与天体运动的卫星相比较。返回\n10.是否示范了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物理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规律来源于物理现象,反过来应用于实际问题。返回\n三、高中物理常见课型的评价举要(三)习题课\n(三)习题课习题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注意以下问题:1.是否明确了当堂习题课的教学目标2.是否做到精心选择习题课所用题目3.是否注意体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示范性4.对解题方法与技巧是否进行归类总结5.是否做到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使用返回\n1.是否明确了当堂习题课的教学目标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务必做到选取习题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明确的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返回\n2.是否做到精心选择习题课所用题目习题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选习题。精选的习题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1)所选择题目要具有典型性。(2)所选择题目要难易适度。(3)所选择题目要具有启发性。(4)选择题目要注重层次性。(5)选择题目要注重拓展性。返回\n(1)所选择题目要具有典型性。所选的例题,应该具有典型性,选择的例题能代表一类题目,要能通过对例题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产生举一反三效果。选题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例题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和规律,题中涉及的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的复杂程度以及涉及的条件如何(例如是否有隐含条件、多余条件),解题时所涉及的方法和技巧,例题在物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及生活的联系方面的价值,题目的求解是否能反映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返回\n(2)所选择题目要难易适度。所选的习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度。太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太难,不利于示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返回\n(3)所选择题目要具有启发性。所选的习题要具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阐述物理概念的定义、物理规律的涵义等,防止学生死背公式的偏向。返回\n(4)选择题目要注重层次性。题目的深广度和难易水平要准确地反映课程标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形成难度阶梯,使所有学生感到有所收获,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返回\n(5)选择题目要注重拓展性。题目本身不宜过于繁杂,繁杂的例题不利于示范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具有可拓展空间,划分出多层次的教学问题,让大多数学生在同一问题中找到不同的收获。返回\n3.是否注意体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示范性教学时,教师要示范分析物理过程、解答物理问题和规范表达物理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些有用特殊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基本程序,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品质。返回\n4.对解题方法与技巧是否进行归类总结在高中物理中,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很多,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注意逐类举例示范,让学生逐类进行演练,并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演练才能逐步掌握。如:比较和鉴别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以、极限思维法、图象法、假设法、隔离法、整体法、临界条件法和矢量三角形法等。返回\n5.是否做到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使用习题课教学不能一味地讲解,毕竟习题课中的知识点都是学过的,应以启发为主的讨论法和师生的互动应该是整节课的主旋律。具体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习题课常见的方法主要有四种:(1)“讲练结合法”(2)“分析讨论法”(3)“讨论归纳法”(4)“板演评议法”返回\n(1)“讲练结合法”“讲练结合法”是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练习,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这种方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返回\n(2)分析讨论法“分析讨论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某一具体的物理问题,边分析,边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返回\n(3)讨论归纳法“讨论归纳法”就是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典型问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暴露出各种错误思路、结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返回\n(4)板演评议法。这种方法就是选择典型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板演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评议时,要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返回\n三、高中物理常见课型的评价举要(四)实验课\n(四)实验课1.实验小组的分组是否合理2.对学生实验的指导是否规范3.是否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4.是否教给学生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5.是否对实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返回\n1.实验小组的分组是否合理(1)实验小组的成员应尽量注意男生与女生合作。(2)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合作。(3)性格开朗的学生与性格内向的学生合作返回\n2.对学生实验的指导是否规范(1)指导写实验目的、原理、装置、方法和步骤。(2)给出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要求。(3)提出做完实验后值得思考的问题或对实验的一些扩展。(4)说明使用过的仪器的结构和用途。(5)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6)实验安全要求的说明。返回\n3.是否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教师应选取一些灵活性、变通性大的问题,积极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索、想象,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从而激活创造思维。返回\n4.是否教给学生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1)明确目的,广泛联系。(2)选择方案,简便精确。(3)依据方案,选定器材。(4)拟定步骤,合理有序。(5)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返回\n(1)明确目的,广泛联系。题目或课题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或要求验证、探索什么规律,这是实验的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实验目的明确后,应用所学知识,广泛联系,看看该物理量或物理规律在哪些内容中出现过,与哪些物理现象有关,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联系。如,对于测量型实验,被测量通过什么规律需用哪些物理量来定量地表示;对于验证型实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怎样的定量关系成立,才能达到验证规律的目的;对于探索型实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涉及哪些物理量……这些都是应首先分析的。返回\n(2)选择方案,简便精确。对于每一个实验目标,都可能存在多条思路、多种方案。教材中关于某个实验目标的实验方案,也只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而且不一定是最好的一种,而只是可行的一种。应从众多实验方案中,尽量选择最优方案。一般来说,选择实验方案主要有三条原则:一是简便性原则。即要求所选方案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各量易测。应尽量避免实施那些原理复杂、操作繁琐和被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实验方案。二是可行性原则。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所需装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出现有条件。三是精确性原则。不同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所用仪器以及实验重复性等方面所引入的误差是不同的.在选择方案时,应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实验方案。返回\n(3)依据方案,选定器材。实验方案选定之后,考虑该方案需要哪些装置,被测量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定量关系,这些物理量分别需用什么仪器来测定,从而确定整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返回\n(4)拟定步骤,合理有序。实验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何组装器材,哪些量先测,哪些量后测,应从正确操作和提高效率的角度拟定一个合理而有序的实验步骤。对一些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先行测量;对需通过实验装置才能测定的物理量,须先组装器材,再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返回\n(5)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常用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应该掌握,在设计实验时也应予考虑。返回\n5.是否对实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系统的归纳使学生就本次的实验目的及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有更深一层次的认识,以为以后的实验做更好的准备。返回\n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四、课堂教学评价的注意事项结束\n四、课堂教学评价的注意事项(一)注意突出诊断功能(二)注意体现激励功能(三)注意体现导向功能(四)注意体现交流功能(五)注意体现人文关怀返回\n(一)注意突出诊断功能评价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指出不足之处。评课是一个“诊、断、治”的诊疗过程。评课有“临床指导”性质,它可以及时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教师分析教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教学程序的设计等诸方面进行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指出具体改进的意见。返回\n(二)注意体现激励功能评价课堂教学时,要注意表彰成功之处。评课是一个激励教师专业发展过程。通过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分析,不仅促进了被评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并为教学改革提供可供借鉴的第一手信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评课教师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得失,同样可以促进自己的进一步提高。返回\n(三)注意体现导向功能评价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提出改进建议。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导航系统,是课堂教学的指向目标。课堂教学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性;二是当前物理教学发展的趋势;三是现代物理教学观。有层次的评课活动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返回\n(四)注意体现交流功能教师之间开展评课活动,能达到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艺的目的。评课着眼点应落在“议”上,即通过双方的探讨、交流,以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实现群体效益。1.自我评价。应当由授课教师对授课过程作认真的反思,主要就教学方法的适当性、实践与设计要求的吻合程度和效果谈感受,并作出较为系统的成因分析。让授课教师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不足,从而更科学地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解释,分析特定的环境。2.共同讨论。听课者和授课教师双方共同围绕听课重点展开讨论,重在评价教学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3.及时交换。听课者对授课老师进行评价反馈要及时,最好听课结束后立即进行。返回\n(五)注意体现人文关怀1.优点谈足,唤醒“胜任内驱力”“评出特色”、“点出创新”,评出优点,可以对教师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点出特色,可以培养他的成就动机,还可唤起其他听课人对特色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2.缺点抓准,尽量让人心悦诚服评与被评双方就会实现较为理想的沟通。遇到优点极少缺点多的课,评价时可以将优点拆大为小分开评,连同表扬其认真的态度和做出的努力,先让其得到适当程度的认可。缺点多,可归类抓主要的说,或点出缺点的根源,或进行鼓励式的探讨,使讲课人感觉到评在点子上,谈在情理中。3.语气和善,做到“就课论课”与授课人交换评课意见时要注意技巧。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和语气,要充分考虑授课者的心理和接受能力,针对他们的教龄、教学条件等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返回\n物理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知识与技能——切合课标要求,具有科学性、适切性;知识水平等级分为四级:了解、认识、理解、应用。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了解、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出;认识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认识、认识;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区别、说明、分析、解释、估计、分类、计算。技能的行为动词是会测量、初步学会、会、学会、设计。过程与方法——经历物理学习过程,领悟科学方法;行为动词是:感受、认识、运用;含义是通过亲自感受或探究,经历物理概念、规律建立的过程。通常涉及的物理方法有:观察、实验、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类比、理想化、对称、数学、公理化、假设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热情,形成思想情感、具有科学态度,懂得知识的应用价值。行为动词是:体验、感悟、形成。出现的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n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