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8.85 KB
  • 2022-08-11 发布

高中必修化学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ppt课件

  • 9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必修化学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王云生fwys048@126.com化学新课程\n一、怎样研究和使用新课程教科书用课程标准的精神解读教科书以教科书为教学范例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n1。以课程标准的要求解读教材:把握整体结构与学习要求的层次、进度;认识各专题中各单元学习内容的地位作用;体会教材确定学习主题与学习材料、处理教学深广度的指导思想,把握教学主要内容。把握必修教材中怎样落实实验技能、化学计算技能的学习要求、学习时序。(思考:教科书建立了怎样的内容体系与结构,为什么这么处理?教科书的内容,与传统教材相比,保留了什么?多了什么,少了什么?了解各学习要点与初中、选修模块相应学习内容的衔接与分工;知道教科书如何落实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关注社会与科技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化学科学的价值教育。)\n2。以教科书为范例设计教学方案:参照教科书的教学活动安排,结合本校教学条件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特长、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设计包括,学习情景设置、学习活动设计、考虑活动组织方案、教师启发讲解与学习指导要点、学习反馈信息的获取与教学活动调整准备、依据学习目标进度选编复习与练习的作业。3。从实际出发,在自备基础上吸取、借鉴同伴的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n二、理解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下列核心知识与重要技能:了解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基本内容;了解化学学习研究的方法与价值;学习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知识;学习常见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n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化学研究对象(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认识化学变化本质、合成新物质),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认识摩尔,能用于简单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初步学会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技能;树立安全意识,识别安全使用标识,形成良好实验习惯;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记录现象和数据,完成报告,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设计、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的应用。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能根据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道胶体;根据生产、生活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合金的应用;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知道酸、碱、盐的电离,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检验;。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必修1\n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知道元素、核素涵义;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题3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转化中、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必修2\n必修1认识化学研究什么----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反应类型,物质的化学计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物质由微粒构成;原子结构及其研究的历程。)了解化学研究的方法---实验方法(分离、提纯、检验、溶液配制)学习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其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化学研究的价值(氯、钠、镁、铝、硅、铁、铜、硫、氮等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与应用)\n必修2了解原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学习元素周期律----认识微粒的客观存在,了解元素间内在的联系与变化规律,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了解研究化学反应的价值。了解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某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主要性质与应用----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组成、结构与性质、转化与合成的知识。感悟化学科学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了解化学科学在认识物质世界、创造新物质、促进科技发展、保护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n各主题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地位认识化学科学(化学的观念、方法和价值)(必修1专题1、必修2专题1-4)学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必修1专题1;必修2专题1)学习常见物质知识(必修1专题2-4,必修2专题3)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必修1专题1、2;必修2专题2)了解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必修1各专题;必修2专题4)\n三、教材内容体系与特点简介内容章节结构、呈现方式特点\n《化学1》目标主题与教科书目录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钠、镁及其化合物)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含硅物质与信息材料)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n教材教学内容体系(化学2)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太阳能、生物质能与氢能的利用)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人工合成有机物)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n两条并行线索线1: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化学知识技能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基本常识线2:化学核心知识与技能----关于物质组成、结构与变化的最基本概念;最常见的元素化合物性质与转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五个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重点形成化学观念、掌握学习研究方法、把握核心的化学知识技能、了解化学的价值、提高化学学习兴趣。课程宗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对化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基本了解;对化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对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三维课程目标学习、把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历、体会化学知识学习研究的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化学科学的价值,崇尚科学与创造。认识高中化学各模块内容组织线索\n教材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特点注意与初中和选修教材的衔接与分工;讲究原理知识学习的深广度与层次性;化学原理知识内容(结构常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知识)学习,注重螺旋上升不要求一步到位精选最核心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追求系统(存在、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的完整,兼顾基础与STS教育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打破传统教材编写体例,体现教科书的工具性;运用简要的论述简述教学核心内容,运用丰富的图表、数据提供学习素材和信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感知、获取信息能力。用各种学习栏目(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问题解决、练习与实践、归纳与整理等)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突出学习方法指导;重视提供教学设计范例、指导学生学习。\n四、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各专题各单元的知识结构、学习内容与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建议\n化学11单元丰富多样的化学物质----研究物质的存在与转化。认识物质分类与转化、聚集状态、分散系与计量方法等基本概念。2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研究化学的实验方法。认识进行物质分离、提纯、检验的实验方法,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用于测定物质组成。3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探究物质的构成。了解探究物质结构的历程、方法,目前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认识化学科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n教材选择与处理的思路:以化学家研究化学的基本观点、方法为切入点,学习物质存在状态、化学实验与化学计量方法、物质微观结构的基本常识,帮助学生粗略了解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手段和基本观点。初步认识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物质间的转化及规律(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规律:物质的量);从聚集状态分类(1mol不同状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分散情况(胶体)。物质的分离提纯(过滤、结晶、萃取、蒸馏、层析); 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组成分析(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物质的量的浓度)。对宏观物质的基本认识化学研究研究基本方法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n第1单元主要学习内容: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在总结初中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物质的分类、物质的转化类型、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如:通过实例归纳各类物质转化的基本规律;学习和应用物质的化学计量方法: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了解物质的聚集状态。学习物质的量浓度,学会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认识化学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讨论)。\n物质的量的教学把摩尔做为化学计量单位来学习和运用。通过比喻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人们用“打”做为羽毛球、乒乓球数量的计量单位,化学家用摩尔作为物质的计量单位。)---介绍1molC-12质量是12g,含有的C-12原子数是NA;---1mol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都是NA,其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也等于它的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通过尝试应用认识、接受、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单位,认识1mol物质含有的微粒数、与质量大小。---抽象归纳出“摩尔质量”的概念、物质的量、含有的微粒数、质量(克)间的换算关系。----练习应用物质的量说明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中物质间的数量关系。\n第2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分离方法的学习要求:1。了解物质分离的目的2。了解物质分离方法的依据根据物质的溶解度的差异:过滤、结晶(过滤)根据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萃取(分液)根据液体物质的沸点的差异:蒸馏、分馏根据物质的吸附性能的差异:层析3。知道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实验方法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的结合溶解过滤法、蒸发结晶、萃取分液、蒸馏、层析4。知道物质分离方法的应用:从食盐提纯氯化钠,分离KCl、KNO3,渗蒸馏水制取,石油分馏,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氯化镁、溴、碘,从铝土矿提取氧化铝\n第3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习要求1。认识物质由微粒构成,了解科学家探究物质构成(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和方法。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学习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进行科学探究:1897年,汤姆生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其中散布着若干个电子的实圆球。1911年卢瑟福依据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这一模型,提出了新的原子模型。请分析粒子散射实验,为什么能否定汤姆生的模型,提出了怎样的新模型?2。认识现代人对物质构成认识的层次、对原子、原子构成的基本认识。知道原子核组成和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知道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得到或失去一定数目电子。3。进一步认识元素:了解核素、同位素概念。\n专题2—4元素化合物知识教材选择与处理的思路围绕元素化合物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选择需要学习的有关卤素、金属、硫、氮元素化合物的最基础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与探究活动来掌握这些知识。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海水资源利用角度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Cl、Br、I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概念,认识氧化性、还原性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知道电子转移方向、数目表示方法);学习活动的金属元素Na、Mg的单质化合物知识,初步掌握离子反应的知识(认识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形成离子反应概念,学习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从Al、Fe、Cu、Si的获取与应用来讲它们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从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角度选择学习硫氮化合物的知识、技能。\n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材编写思路以工业生产实际创设学习情景,提出学习问题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氧化还原与、离子反应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食盐水电解得到氯气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从海水可以提取镁氯气与次氯酸的性质从食盐制纯碱金属钠的性质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比较从海洋资源制溴碘氯的氧化性、了解溴和碘氯气与次氯酸的漂白消毒作用;钠、过氧化钠的应用;了解离子反应知识、氧化还原反应在实现物质转化与资源利用中的作用;物质组成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离子检验、物质的鉴别。\n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观察电解食盐水实验,从产物的检验得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氯气检验的原理?)认识食盐是氯碱工业的基础从社勒的发现介绍实验室制法---(了解反应与装置的特点)进行铁燃烧、漂白实验、水与碱溶液吸收实验---归纳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应用(液化、与NaOH的反应)实验氯水性质(酸性、漂白、与Ag+反应),探究氯与水的作用、认识HClO的性质---介绍氯气用途实验氯、溴、碘的置换反应与溴、碘提取流程---补充氯气的氧化性与活动性---介绍溴碘性质特点、卤化银(样品展示、升华实验、卤离子检验?)从相关反应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与分析方法。\n课例通过实验和分析,认识氯气和水的作用1。通过实验了解氯水中含有什么微粒(1)观察氯水的颜色、闻气味(与氯气比较)(2)pH试纸测氯水的pH; 试验氯水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3)试验氯水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4)试验氯水与紫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有色纸条的作用;并与氯气分别与干燥、潮湿有色布条作用的现象做比较2。通过归纳分析和推理认识:氯水中含有氯分子、氢离子、氯离子;推测氯水中还含有可以使有机色质褪色的新物质微粒;推测氢离子、氯离子的来源,推测氯气和水可能发生的反应:Cl2+H2O====HCl+?介绍新物质---HClO,分析氯气和水发生的反应探究、分析氯气与水的作用\n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思路离子反应的教学:认识离子(初中: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电荷)→离子的存在(必修1、p13物质的分散系: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电离的两种情况(必修1、p53: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必修1、p53: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知识应用(必修1:理解与表达CO32-、Mg2+、Al3+、Fe3+、Fe2+、NH4+等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实例(初中:从与氧反应的角度认识氧化反应,知道氧化铁还原为铁的反应)→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必修1、p6物质的转化)→认识次氯酸的、氯气的氧化性(必修1、p42、p44)→从电子得失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必修1、p45-46)→认识氧化性、还原性强弱\n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的内涵与外延:H++OH-=H2O,Ba2++SO42-=BaSO4↓(溶液中离子间的反应)Cl2+2OH-=Cl-+ClO-+H2OCu+2Fe3+=Cu2++2Fe2+(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反应)CH3COOH+NH3·H2O=NH4++CH3COO-+H2O2Na+2H2O=Na++2OH-+H2↑(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H++OH-=H2OBa2++SO42-=BaSO4↓2H++CO32-=CO2↑+H2O(生成沉淀、弱电解质、气体,离子浓度减少的反应);Cl2+2OH-=Cl-+ClO-+H2OCu+2Fe3+=Cu2++2Fe2+CH3COOH+NH3·H2O=NH4++CH3COO-+H2O2Na+2H2O=Na++2OH-+H2↑(△G<0反应能自发进行)\n课例通过实验和设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建立离子反应的真实图象,形成离子反应概念,通过练习,掌握如何利用离子符号、分子式描述离子反应,理解、把握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正确方法。避免机械套用4步书写法可能发生的弊病。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1。观察与思考:在含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滴加含等物质量的硫酸溶液,实验过程中溶液的导电性、颜色、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从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分析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探究该反应是怎样发生的?2。要怎样表示上述反应才能够反映变化的实质?3。下列各组两个反应出现的现象完全相同,从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分析其原因。能否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两个反应?盐酸或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盐酸或硫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铵或硝酸铵溶液混合加热。\n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离子反应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课例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阳离子Na+Mg2+Al3+Ba2+阴离子OHˉClˉCO32-SO42-HSO4-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据此推断它们是A;B______;C_____;D_____;E______。题设4种阳离子、5种阴离子,它们组成5种可溶性固体,哪种组合可以确定是唯一的答案?它的确定可以推断什么组合?题设无氢离子,溶解沉淀的酸,是什么?某白色沉淀加过量D,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说明什么?\n从矿物到基础材料教材编写思路以工业生产实际创设学习情景,提出学习问题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氧化还原与、离子反应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电解铝工艺流程简介铁、铜的存在与冶炼氧化铝与氢氧化铝的两性、铝的性质硅与光导纤维制备铁的性质、铁和亚铁离子的性质、检验与转化,铜、铁的活动性差异硅、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性质特点铝制品的合理使用、明矾的净水作用,铝热反应应用;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应用;铁离子氧化性的应用与检验;硅晶体与光导纤维制造。\n从铝土矿提取铝的教学从铝土矿提取铝反应了解Al2O3、Al(OH)3的两性反应---通过实验认识进一步认识Al(OH)3的两性反应----通过实验认识金属铝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应用。[学习情景创设]应用动画和录象资料,介绍铝的冶炼工艺流程:铝土矿提纯(溶于碱溶液---过滤去氧化铁、泥砂得到NaAlO2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析出和Al(OH)3沉淀----煅烧Al(OH)3得到Al2O3-----电解Al2O3得到铝。[交流、讨论]织学生讨论、分析铝的冶炼工艺流程中发生的反应。用碱溶液溶解铝土矿中的Al2O3,得到NaAlO2说明Al2O3具有什么性质?从NaAlO2的名称和组成分析它是哪类物质?CO2和NaAlO2溶液反应能析出Al(OH)3,说明什么?[实验活动]通过实验、观察活动进一步认识氢氧化铝的两性,认识铝盐、偏铝酸盐溶液转化为氢氧化铝的变化、铝的还原性。\nAl(OH)3溶于强碱生成AlO2—离子还是Al(OH)4—离子?Al(OH)3两性电离:Al(OH)3(S)+H2O===Al3+(ag)+3OH—(aq)ksp(b)=3.0x10-33Al(OH)3(S)+H2O===Al(OH)4—(ag)+H+(aq)ksp(a)=2.0x10-11Al3+比Al(OH)4—水解程度小,pH小于3,Al3+水解微弱,在CO32—、HCO3—离子存在下,可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铝酸盐晶体中含有Al(OH)63—离子,如Ca3[(Al(OH)6]2。Al2O3有各种变体。Al(OH)3在450-5000C脱水生成的两种变体可溶于酸或碱。在9000C脱水生成的变体难溶与酸或碱,可用焦硫酸钾转化为硫酸盐。备课参考\n氮硫和可持续发展编写思路以社会生产活实际问题创设学习情景,提出学习问题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氧化还原与、离子反应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硫酸型酸雨,硫酸、硫酸盐生产氮氧化物污染、含氮化合物在生产上的应用硫化物、硫、二氧化硫、亚硫酸、硫酸的转化,浓硫酸性质、几种硫酸盐性质特点氮氧化物、氨硝酸、铵盐的重要性质与相互转化硫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方法;硫酸、硝酸、氨、铵盐、硫酸盐的生产、在生产中的应用;自然界中氮的循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n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注意在学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的同时,从不同层次揭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微粒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物质的微观结构物质性质微粒间的作用: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微粒的结合与排列:同素异形、同分异构、晶体类型微粒间的作用差异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多样性小大化学2教学内容分析\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常识与元素周期律的内容结构观察1-18号元素和稀有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般规律通过练习和具体事例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与应用观察、讨论、归纳1-18号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变化,认识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通过1-18号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归纳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初步认识元素周期律认识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关系;了解如何借助元素周期表认识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特点了解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发现过程,理解科学发现的艰难、过程与意义观察分析元素周期表,结合已学元素的性质知识,从个别到周期、族,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和纵行的结构;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表中的分布;认识元素在表中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间的关系。\n课例学习基础:1。认识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道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绘出原子结构示意图;2。知道元素周期表;3。认识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学习要求:1。阅读、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把握元素周期表的整体结构;2。通过元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比较、分析,认识元素周期律;3。通过典型分析认识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的分布;4。认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的关系,认识元素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体会元素性质与变化的规律性与美妙。教学方式:提出问题---比较、分析、思考---抽象归纳---形成观念。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n教学基本过程1。唤起探究欲望:简单介绍门捷列夫依据自己探索的元素间内在联系规律预测未发现的元素、纠正某些元素性质实验数据错误的故事,介绍拉瓦西对元素分类的尝试,唤起学生探究元素间内在联系的热情与欲望;2。探索周期表中隐藏的规律:建议、引导学生依下列顺序“探索、发现”依据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间内在联系规律所绘制的元素周期表中隐藏的规律:(1)研究、分析周期表是怎样排列已发现的109种元素?每个元素方格给我们什么信息?排列顺序怎样?从表的横向、纵向结构结构中寻找规律、我们熟悉的活动金属、非金属、稀有元素排在哪个区域?这种排列给我们什么启示?激发兴趣—探索规律---尝试应用\n(2)依据1-18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数据,描绘元素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曲线,尝试分析、描述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感悟元素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变化的周期性。(3)尝试说明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间内在联系是什么?他依据什么来预测未发现的元素、并能大胆纠正某些元素性质实验数据的错误?(4)结合化学实验考察11-18号元素单质的金属活动性、非金属活动性的差异,描述其变化趋势;(5)联系已学知识,阅读资料、结合实验考察3、11、19、37、55号元素单质的金属活动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性质差异与变化趋势;\n(6)联系已学知识,阅读资料、结合化学实验考察9、17、35、54号元素单质的非金属活动性、与氢形成气态氢化物能力、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差异及变化趋势;(7)综合(3)、(4)、(5)各点,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据,归纳第3周期、第1、7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整个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的规律;(8)综合上述研究、考察,分析元素周期表中隐藏的规律。3。尝试运用周期律、周期表:猜测元素排列的位置、从位置判断元素的原子结构、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寻找具有某些特性的元素。\n微粒间相互作用力、物质的多样性的内容结构认识离子的形成与离子间的作用力,认识离子化合物、离子晶体、离子的表示(电子式)原子间共价键的形成、键能与共价分子的热稳定性,认识共价化合物、共价键的类型、碳碳键类型认识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了解水分子间的氢键联系已学实例认识同素异形现象,从微观结构简单了解其原因简单了解同分异构现象,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结构式和球棍模型)初步认识常见的晶体类型在构成微粒和物理性质上的差异(了解液晶)认识元素原子怎样构成物质;认识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多样性进一步从微观结构了解物质的多样性\n初中: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认识氢、碳、氧、氮等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注意与初中、《化学1》、选修模块的衔接与分工必修: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原子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层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最外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选修: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玻尔结构模型),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原子轨道、量子数、电子云图)、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电子跃迁的简单应用。“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要求\n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教学设计学习基础:1。认识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电子得失或形成共用电子对,释放能量,形成化合物或分子);2。体会物质中的微粒存在着存在作用力---离子间存在强烈的静电作用—离子键;共价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间由于各原子核共同吸引共用电子对,也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3。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学习要求:1。认识共价分子中原子间有一定的连接方式、连接顺序;2。知道共价分子中各原子有一定的空间相对位置;3。可以用比例模型、球棍模型、结构式表示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4。通过模型和结构式了解简单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空间结构。学习方式:提出问题---思考、观察----抽象归纳----初步形成观念课例\n1。问题:分子是什么样子的?组成分子的各个原子间是怎样结合的?各原子连接顺序是怎样的?各原子在分子中的“方位”是一定的吗?2。观察、HCl、Cl2、H2O、CO2、NH3、CH4等分子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你知道问题1的答案了吗?共价分子是否有一定的空间结构?3。你能说明HCl、H2O、CO2、NH3、CH4分子结构和它们分子中直接相邻原子间存在的共用电子对(共价键)的关系吗?4。你认为H2O、CO2、NH3、CH4分子中原子间的连接可以有其他方式和连接顺序吗?5。怎样简洁地描述、表示上述共价分子的结构?教学基本过程:6。观察C2H6、C2H4、C2H2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能说明各分子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原子间的连接顺序和相对空间位置吗?试以其它连接方式连接顺序搭建上述分子结构模型,能出现其他合理的分子空间结构吗?7。观察和描述C4H10、C6H12、C6H6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能说明各分子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原子间的连接顺序和相对空间位置吗?8。从6、7所述的例子看,你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几个共价键?碳原子间的连接方式有哪几种类型?分子中的氢原子是怎样和碳原子连接的?\n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编写思路化学实验:钠分别与水、乙醇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结论: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慢化学实验: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反应结论:温度、浓度、催化剂对速率影响化学实验: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结论:可逆反应、化学平衡通过生产、生活现象与实验事实的概括、抽象形成结论\n课例学习基础:1。知道化学反应的根本特征;2。知道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决定与反应物本性,受外界条件的影响;3。具有观察、描述和比较化学反应现象的能力;4。知道利用函数图象描述变量间的关系学习要求:1。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认识反应速率的含义、单位;2。知道怎样测定、描述、计算在一定条件进行的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3。认识外界条件(催化剂、温度、反应物浓度)怎样影响化学反应速率;4。能应用反应速率的基本原理解释说明有关的简单问题,认识控制反应条件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性。学习方式:观察、比较---抽象归纳----初步形成理性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n教学基本过程观察实验,比较反应的快慢----感悟判断反应快慢结论的依据,理解反应速率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实例计算归纳速率的计算式、单位,理解用不同反应物、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数据间的关系。测定并用函数曲线研究同一反应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认识反应瞬间速率与平均速率。(实验:粗略计算一小粒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CO2析出气泡的数目---的变化)\n通过实验粗略比较同一反应在不同反应物浓度、不同温度、是否使用催化剂、使用催化剂种类不同时的速率----通过分析认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使用、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小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KIO3、Na2SO3、淀粉的显色反应---粗略计算显色时间与浓度、温度的关系;比较不同浓度双氧水加或不加MnO2,用MnO2或FeCl3溶液时单位时间内析出氧气气泡的剧烈程度;一小粒大小相近的石灰石与不同浓度稀盐酸反应速率---观察析出的CO2使相同浓度澄清石灰水浑浊所需的时间)。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控制反应条件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性(实例:怎样控制黄铁矿的煅烧条件?用锌粉代替锌粒制造氢气是否妥当?怎样防止点燃可燃性气体发生意外爆炸?)。\n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生活:燃料燃烧放热实际应用:提高燃料利用率、合理使用化石燃料问题:不同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热的表示:热化学方程式结构解释:反应中化学键的破旧立新认识放热和吸热反应从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引出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获得知识,再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n认识化学反应中有热量的吸收与释放。知道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生成与断裂。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通过生产、生活实例了解什么是能源?怎样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热能;了解怎样合理利用与开发新能源?怎样防止燃料消耗对社会发展与环境的负面影响?(能源危机、酸雨、温室气体、悬浮颗粒物)。了解如何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在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要求的层次\n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实验:铜-锌电池分析:铜-锌电池中电流产生的原因从电镀、电解应用了解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得到结论: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验:自制简易电池应用:化学电源从生活经验引出课题,通过实验分析了解基本原理和原理的实际应用。\n运用教科书中的栏目组织教学活动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分析原电池工作原理:观察锌在硫酸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伴随热的放出);观察锌、铜变化不用导线连接时在硫酸溶液中发生的变化(只有锌板和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观察锌、铜用导线连接时在硫酸溶液中两个极板上分别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同时在外电路上有电流产生。总结原电池反应的特征与本质。活动与探究:通过水果电池、简易燃料电池的制作实验,让学生体会原电池反应的存在与应用。拓展视野:介绍常见化学电源,认识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认识化学电源的价值,化学在开发高效清洁能源中的作用。课例“化学转化为电能”\n从社会热点问题---能源紧缺与洁净能源开发----引出课题,综合已有知识,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了解氢能的获得与利用途径。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的利用当代面临的化石燃料与能源问题自然界、人类怎样利用太阳能氢能的获得与利用途径生物质能利用的途径认识化学科学在能源开发中的作用\n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编写思路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天然气甲烷烷烃燃烧、取代反应裂解石油乙烯 不饱和烃燃烧加成反应煤苯芳香烃燃烧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从化石燃料获得的简单的烃入手,学习其组成、性质、结构特点,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n认识从食品中获得的几种简单的烃的含氧衍生物与蛋白质,认识其组成、结构特点与主要性质,认识各种有机化合物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食品中的有机物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氨基酸常见食品乙醛乙酸乙酯葡萄糖\n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结合生产生活事例认识人们利用有机反应可以合成、创造有机化合物,简单了解合成路线的设计思想与合成反应。简单有机物的合成乙烯乙酸乙酯合成路线与方法的设计有机高分子的结构与合成反应加聚缩聚有机合成\n初步了解有机合成的思路学习讨论下面的例子,了解怎样利用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和某些无机物进行有机合成的。例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是CH3COOCH2CH3。对比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分子结构,推测怎样才能从乙酸、乙醇合成乙酸乙酯?CH3COOCH2CH3CH3COOHCH3CH2OH可以设想,把乙酸分子中–COOH原子团(羧基)中的氢氧原子团用乙醇分子中的-OCH2CH3原子团取代,就可以把乙酸转化为乙酸乙酯: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我们已经知道,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能得到乙醇,如果从乙醇能制得乙酸,并能实现乙酸转化为乙酸乙酯的变化,就可以从石油化工产品---乙烯合成成乙酸乙酯。实验活动(乙醇的氧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n讨论酸碱认识的发展了解物质结构探索成就讨论金属冶炼应用与其活动性关系化学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大门的钥匙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化学实验:制作印刷电路板讨论:信息、航天、能源开发需要化学科学了解物质合成技术的成就讨论:大气、水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化学科学了解二氧化碳回收、绿色化学的意义认识化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课例合成氨、化学农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光合作用研究前景了解化学药物合成及其意义食盐水、融融氯化钠的电解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编写思路\n五、把握学习目标与要求,提高教学有效性保护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落实三维学习目标提升科学素养提高学习与探究能力、体会化学科学的价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创造性享受教学创造与成功的乐趣\n落实三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化学观念、价值的教育;强调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目标指向学生学习最终达到的最低水平;一项学习目标的达成,不要求一步到位,倡导通过多次的学习,螺旋上升,逐步实现。学习要求以学生化学观念、化学方法和化学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达到的水平为准。对知识技能点的深广度、学习的时序、学习的阶段等要求富有弹性,有较大的灵活度。\n正确看待物质(物质由微粒构成的观念、物质多样性与同一性、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正确看待化学变化(变化的内外因、变化的条件、变化的程度与限度、质变与量变、能量转化、变化的途径与结果的关系);正确看待和使用化学品;正确看待化学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重在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n(2)注意化学基本概念学习要求的层次。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分类的角度、方法、分类的层次?各类代表物?怎样判断具体物质所属的类别?这些要求都在不断扩充、加深。)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要求: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氧的得或失—初中,化合价变化—第1专题,电子得或失—第2专题:认识化合价升降数目与电子得失数目的关系,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决定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因素,学习电子转移方向、数目表示方法。后续专题---补充实例、巩固加深。)\n关于“化学反应”的学习要求1。什么是化学反应?(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感悟化学反应的特征、现象、本质、类型、反应中的量变、质变与能量变化、反应的描述方法、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的,认识两类反应发生的本质:核外电子的运动—转移与得失;离子互换。外界条件对物质存在状态与物质间相互关系的影响。)(3)帮助学生学习完整的化学核心知识3。怎样引起、控制、利用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及其控制---反应速率与控制---反应程度及其控制,化学反应利用及其对社会的意义—获得新物质、实现能量转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4。怎样学习、研究化学反应?(观察、实验、探究反应规律、逻辑推理、数学方法,定性、定量研究。)\n(4)重视知识形成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以自然科学方法的熏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归纳在教学中注意应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和新知识的生长,从中体会研究学习化学的方法。例如:通过实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通过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教材怎样体现和落实过程和方法的学习要求?\n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以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然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探索、揭示、掌握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性质与规律;把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解决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研究把理论转化为生产里的途径和方法。为完成这个任务,必须有一定的方法、手段和工作步骤。这些方法、手段和工作步骤就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获取感性材料的方法(观察、实验、模拟、调查等)加工研究资料取得结论的方法(科学抽象、逻辑方法、归纳、类比、想像、科学假说、数学方法等)掌握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作用:克服研究工作中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增强科研的自觉性,提高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科学方法、进行方法训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教学方法建议\n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良好学习方法的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外在的学习活动方法(阅读、听课、观察、笔记、发问、表达、练习、实验、复习、总结)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内在的思维方法。如抽象思维:科学抽象--概念和判断;逻辑推理--分析、综合、分类、比较、类比、归纳、演绎、转换、证明、反驳;数学方法。形象思维:联想、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符号思维:运用专用名词、术语、符号、图示作为思维工具、表达思维结果。在化学教学中,分类、类比、转换的方法是经常用到的方法,它可以使问题的思考、解答变得简洁、明了,富有创造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事\n19世纪,一系列实验提供的科学事实为原子认识的深入提供了分析推理和判断的感性材料。例如,1897年汤姆生通过试验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898年居里夫人在试验中发现Ra、Po具有放射性;1899年卢瑟福通过试验发现Ra的放射线是由α、β、γ射线组成;后来又发现α射线是氦原子核组成的高速粒子流,β射线是高速的电子流,γ射线是不带电的高速光子流;1903年卢瑟福又用实验方法证明α、β粒子分别是氦原子核、接近光速的电子;1911年卢瑟福又根据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不变的旧观念的打破和原子结构研究的进展通过化学史料的介绍、分析,让学生感悟科学家们如何依据实验事实,经假设、推理、论证,不断探索原子的结构,打破了原子不变的错误观念,正确认识原子的结构。课例\n运用逻辑归纳、逻辑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新事物反应1.NaOH+HCl=NaCl+H2O反应2.2H2+O2=2H2O运用科学归纳法理解反应限度课例反应3.500℃,6.0×107Pa,在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N2+3H2=2NH3起始:1mol3mol0mol期望:0mol0mol2mol最终:0.65mol1.95mol0.70mol反应4.Fe3++3SCN-=Fe(SCN)3运用对比实验证明反应未进行完全反应5.CO2+H2O=H2CO3常温常压下,将足量CO2通入一定量的水中.最终:溶液中C(H2CO3)<1.32×10-3mol·L-1,反应不完全。浓度C(mol·L-1)0t1时间t0t1C1(H2)≈7.0C1(N2)≈2.3C1(NH3)=0C2(H2)≈5.5C2(NH3)≈1.0C2(N2)≈1.8V正V逆速率v时间tV正=V逆500℃、6.0×107Pa、铁触媒下的合成氨反应\n结合教学内容说明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局限性正确:葡萄糖是多羟基醛;果糖是多羟基酮;麦牙糖可以水解为葡萄糖;蔗糖可以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淀粉、纤维素也可以可以水解为葡萄糖;……;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可以水解生成多羟基醛、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错误:葡萄糖的组成可以表示为C6(H2O)6;蔗糖的的组成可以表示为C12(H2O)11;淀粉的组成可以表示为[C6(H2O)5]n;……;糖类的组成都可以表示为Cm(H2O)n。正确: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Sn是氢前金属,能置换盐酸中的氢。错误: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中的氢,银是氢后的金属不能和硫化氢的水溶液反应。课例\n课例为什么下列问题的解答容易发生错误?CH4、SiH4、GeH4的沸点(K)依次是90、161、184.5;HCl、HBr、HI的沸点(K)依次是188.1、206、237.6,HF的沸点范围可能是多少?1A族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而7A族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升高,你能推测6A族、2A族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的变化趋势吗?不能完全依据事物的某些相似,就进行类比;类比的结论有真有伪,要通过试验或实践来检验。类比要多方面掌握进行比较研究的事物的知识,充分利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提高类比结论的可靠性。结合教学内容说明类比范围、类比方法的限制性\n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相邻;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请填空:(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_______,理由是____;(2)Y是________,Z是__________,W是__________;(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重最基本的核心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学习与分析能力的提高应用元素周期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知识要求简单,但要求准确;思维要严密、有发散性,统摄能力、推理能力要强。分析:可能情况:YZW3Y+3=17Y3Y+1=17ZWYZ3Y+2=17WY=5Y3Y=17ZW答案:Y—N,Z—O,W—S(NH4)2SO4课例\n(5)把元素化合物的核心知识与STS教育融合起来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如何把握下列学习要求?性质、变化、用途的理解、记忆;性质递变规律的掌握;元素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实验—性质---反应---用途,组成结构—性质间的关系。\n必修化学的实验内容:胶体实验物质的分离、提纯离子的鉴别实验观察氯气的电解制备氯气的性质氯水的性质卤素的置换反应钠的性质碳酸钠的性质镁的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铝的性质铁的性质Fe2+、Fe3+的转化铁的腐蚀二氧化硫的性质浓硫酸的性质氮气的性质氨的性质铵盐的性质(6)落实实验教学的学习目标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n把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习与探究的工具。案例:观察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收集并检验电极气体产物、用酚酞检验极区溶液),填写观察到的现象和思考的结论;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提出Fe2+与Fe3+转条件化的假设,设计实验,记录现象,加以归纳;用KSCN检验过量KI溶液与FeCl3的反应液是否含Fe3+;用KI溶液检验AgNO3溶液与过量铜粉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含Ag+,试验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化学2)。“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陶行知全集,第2卷,p42\n科学探究的学习要求在做中学,通过实验或调查研究,获得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事实,运用已学知识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体验知识产生、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习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探究乐趣,提高探究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学习获取证据、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是探究学习的目的。\n1。设计化学与电能转化的实验用大铜片、镁带和加有重铬酸钾的稀硫酸溶液演示原电池实验,用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和实验室提供的灵敏电流计制作水果电池,检查电压和电流大小;用经过简单处理的石墨电极电解KOH溶液,进行燃料电池的实验。2。设计演示或学生实验,说明一定条件下许多化学反应具有可逆性。检验氯水的成分少量酸碱溶液对溴水颜色的影响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程度的实验\n(7)把握化学计算的学习要求应用化学基础知识、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加深对物质组成与变化的理解,学习获取、分析、应用和处理数据以获得探究结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注意培养学生从问题情景中了解问题的关键,已知、未知条件(题设条件),运用化学知识寻找从已知推断未知的桥梁,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例现有水杨酸和苯酚的混合物nmol,完全燃烧消耗氧气aL,并生成bgH2O和cLCO2(标准状况下体积)。分别写出水杨酸和苯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设混合物中水杨酸为xmol,列出x的计算式。应用燃烧反应,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测定混合物的组成。题目给出测定的多个数据,并提示先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学生能否敏感地抓住特点,从获得处理数据的信息,是快速解题的关键:观察分析两个化学方程式,考虑利用那些数据进行计算?n—a?n—b?n—c?c—b?c—a?C7H6O3+7O2====3H2O+7CO2xmol7xmol3xmol6xmolC6H4O+7O2====3H2O+6CO2\n课例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等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p(Ne)>p(H2)>p(O2)B.p(O2)>p(Ne)>p(H2)C.p(H2)>p(O2)>p(Ne)D.p(H2)>p(Ne)>p(O2)运用数学表达式,帮助推理判断:p∞n/V,即p∞m/MV,得:p∞d/M,d相同,p∞1/M。答项为D。重视数学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反应速率A.4B.5C.6D.7估算法:含氧原子数不超过4(m(O)<75,N(O)<4),最大是4,则M=128,碳氢原子相对原子量总和=64,设分子式是CxHyO4,x应不大于5。若为5,分子式是C5H4O4,与烷烃比较,缺氢原子8个,分子中若有3个双键、一个碳环,即可满足。该结构合理。可以确定是符合题意的答项。\n溶质质量分数36.5%的浓盐酸,密度是1.19g·mL-1。(1)多少升HCl(标况)通入1.00L水中,才能得到上述浓盐酸?(2)求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启发讲解方法1:依据计算公式,一步步演绎求解:依据:依题意,设用VLHCl(标况)通入1.00L水中,能得到题设浓盐酸,依下式即可求出V:课例溶液浓度计算机的解题指导\n注意运用启发式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计算的方法设问:(1)要配制36.5%浓盐酸,溶液、溶质和溶剂的量应该符合什么关系?(2)题设提供的溶剂数量,要求解答的溶质数量是用什么单位计量的?它们间的关系要符合题设解答要求,要如何处理?引导学生用下图表示题意,找出要求配制的溶液与题设36.5%浓盐酸的关系。依上述分析,可以从哪些角度表述它们间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能否求出要用的HCl气体的质量或体积(标况)?\n(8)努力提高学生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提高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8)努力提高学生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提高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的栏目?信息提示、资料卡、拓展视野、化学史料、回顾与总结等栏目的功能---适时提供学习资料,辅助学习;你知道吗?观察与思考、实验、科学探究(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思考与交流)栏目的实施---组织学生回顾、思考、讨论、实验(观察、操作、分析、设计);实践活动、问题解决(学与问)、练习与实践等栏目的运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练习,应用所学知识。\n活动方式活动示例化学实验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某些性质差异;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设计制作结合本主题的学习,制作一期相关内容的展板,或举办一期专题报告会;设计实验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模型;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调查研究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调查当地水污染及治理的情况。查阅资料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讨论交流合成氨、药物合成、合成材料、环境保护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从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线;如何选择合适的洗涤剂。重视多样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n1。讨论:讨论的问题要让每个学生有话说,有自己感受或看法。问题要避免过于学术化、直奔主题,不能是只需重述教材内容就可以回答的问题。物质分离提纯的目的是什么?你学过哪些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说明使用的条件和注意事项。你知道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涉及物质分离、提纯的问题?试举出例子分析事例中分离提纯的目的、所选择方法的依据与原理。要分离下列混合物中的组分,要求方法简易、分离效果好,你认为可以使用什么方法?碳粉和铁粉氮气和氧气植物油和水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注意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课例\n2。合作学习:给予的任务是确实需要也适宜进行合作的。任务解决过程需要分工,也需要整合个人成果才能得到结果。在小组里合作完成下列实验:检验一小块矿石样品是否碳酸盐。依据下列提示的方法和装置(略),每个小组5位同学分工测定KNO3在20℃、40℃、60℃、80℃、100℃时的溶解度,利用测得的数据绘制成KNO3的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KNO3在25℃、65℃时的溶解度。3。角色扮演:从消费者、环卫工人、环保人员、塑料制品厂经理、化学家中选择一个你要扮演的角色,从这一角色的立场阐述对白色污染及其治理方法的意见或看法,开展辩论。注意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课例\n(9)用生动、丰富的素材处理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把知识、思想方法和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把化学学习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联系起来。如,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联系能源合理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化石燃料综合利用、氢能、燃料电池、生物质能)联系起来;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与化学反应的控制、利用紧密联系。认真对待“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专题的教学。把必修化学核心知识的学习回顾与揭示化学在认识物质世界、创造新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选修模块的介绍三者联系起来。\n10。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化学知识放到真实的物质及其变化的情境中学习,把学习兴趣、核心观念、基本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严格控制必修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广度与进度,不盲目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变学习的一步到位、一竿子到底、统一要求为逐步推进、螺旋上升、在统一的基础要求上允许个体的差异;注意教学中知识的储备、铺垫和伏笔,减轻学生学习困难,保护学习积极性;把听课、发问、质疑和多样的学习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等结合起来,选择最核心的内容组织实验与探究学习,寻找最适合于学生讨论的话题组织交流讨论;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注意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n课例教法1围绕SO2是酸性氧化物,有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结合重点问题进行复习。1。酸性氧化物有什么化学性质特点?写出SO2是与水、NaOH、石灰水、Na2CO3、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2。从SO2中硫的价态看,SO2是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举出反应实例。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复习SO2与O2、氯水、溴水、硫化氢的反应条件、现象和实质)3。SO2还有什么特殊的化学性质?(比较氯气、SO2、过氧化钠、活性炭的漂白性),如何检验SO2?4。如何检验一份H2SO3、Na2SO3样品是否变质?是否完全变质?一.SO2的性质1.物理性质---气态、密度、气味、溶解性2.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和澄清石灰水的作用)还原性与氧化性(和O2、溴水、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3.漂白性(和氯水、活性碳、过氧化钠比较)二.SO2的检验(可以有几种方法?怎样除去CO2中的SO2)三.亚硫酸和亚硫酸盐(怎样区别亚硫酸、硫酸,亚硫酸钠、硫酸钠)SO2(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n1。SO2和人类关系密切,在这方面你知道一些什么?2。大气中的SO2来自何处?为什么说排入大气的SO2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因素?为什么硫酸型酸雨样品的pH随测定时间会有所变化?3。要减少燃煤排放SO2,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举出你了解的一些方法?4。SO2中是许多工业部门的原料,请举出几项它的实际应用,这些应用和它的性质有什么关系?我省某县曾应用SO2加工实用菌,不久之后却导致生产、销售的萎缩,你能推测其原因吗?教法2组织学生讨论、总结SO2的性质与应用5。实验室中的Na2SO3样品容易变质,为什么?怎样检验一瓶Na2SO3试剂是否变质?是否完全变质?6。从以上的讨论,你对SO2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有什么新的认识?从这些事实你能否就SO2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SO2和硫的单质、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做一个小结?请结合实例利用文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做简要说明。7。SO2气体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为什么?能用什么简单实验证明你的解释是符合事实的?\nNaHSO4SSO2SO3H2SO4Na2SO4BaSO4FeS2H2SO3Na2SO3BaSO3NaHSO31.SO2是酸性氧化物,易溶于水,水化物是不稳定、易分解、易氧化的二元弱酸。(能形成硫酸型酸雨,可以用石灰处理燃煤脱硫,与碱作用可生成正盐或酸式盐)2.SO2中硫是+4价,具有还原性,可被O2是、氯、溴单质等氧化剂氧化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硫。SO2是硫酸制造的重要中间产物。3.SO2有漂白性,可与品红等有机色质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可用品红溶液检验SO2,用碱溶液、KMnO4溶液吸收SO2。可用氯化钡溶液和盐酸为试剂区别硫酸盐和亚硫酸盐溶液。小结:\n提高习题练习选编能力,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以应试、升学为目的的教育理念,使中小学教学中习题作业严重异化,练习和试题的多种教育功能被忽视。平时作业的书面练习题求全求多,往各级统考、升学试题靠拢。习题变为试题的翻版,取代了形成性练习;作业变成了应试的演练;错题、怪题、偏题多,练习超前、超标。强化训练成为习题教学的经验模式,写作业、改作业、评讲作业成为学生和教师的最主要的最大量的教学活动。学生、教师围着作业转,教辅指挥教与学,教学偏离学习目标、学业负担重、效果差,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n叶澜教授指出:“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一位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的教师成长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要经常拷问自己:“我的教学设计学生能接受多少?我的教学预期目标实现了多少?”“我这节课存在哪些无效、低效的教学行为?能不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来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其他教师有那些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为学生留下的课外学习任务,有没有可有可无,浪费学生时间、精力而没有效果,甚至误导学生的作业?”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勇于检查无效、低效的教学行为\n和学生一起体验探究乐趣,善于进行选择;调整竞争心态,学会与人合作;乐于与人分享,培养创造意识。跳出题海克服惯性,享受教学的乐趣;认识化学的价值,发展化学的兴趣;掌握核心知识技能,了解化学观念、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学自己的化学。与老师们共勉\n谢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