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9 KB
- 2022-08-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历史说课课件明清对外贸易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中历史说课课件明清对外贸易,欢迎阅读。 1.知道明朝从海禁、朝贡贸易到开放海禁;清朝从海禁到开禁再到闭关;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势力东来并建立起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航线、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太平洋丝绸之路等重要史实。 2.完成“文献选读”、“读图学史”等栏目,初步掌握从历史文献、图片中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讨论分析“明清对外政策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和后果”,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意识。 3.认识到对外开放交流促进国家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反之,闭关锁国只能导致闭塞与落后,进一步拉开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 重点——明清海外贸易的走向及原因和后果 难点——朝贡贸易的概念、特点 说明: 1.\n本课内容呈现了明朝的海禁、朝贡贸易到开放海禁;清朝从海禁到开禁再到闭关;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势力东来并建立起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航线、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太平洋丝绸之路等重要史实。在这些重大史实的背后,其实从对外关系上折射出了明清这一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阶段的又一社会特征:即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发展到闭关自守。因此本课的教学一者要帮助同学梳理和了解明清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二者是要引导学生把明清对外政策放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以及世界大背景去定位,理解明清对外关系的时代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因此,明清海外贸易的走向及原因和后果应列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2.在具体教学设计过程中,本课的相关史实对学生而言是比较生辟难懂的,尤其是朝贡贸易,因此朝贡贸易的概念、特点应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1.导入新课。 以XX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线路图导入新课。 说明:从圣火境外传递的路线以古代水陆两条“丝绸之路”为主线这一特点切入,复习古代水陆两条“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概况,突显出汉至宋元,中国各朝政府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一史实。 本环节以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导入新课,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较好地从对外关系这条线导入到明清的对外关系。2.讲授明朝从海禁、朝贡贸易到开禁,清朝从海禁到开禁再到闭关的政策演变过程。\n 说明:本环节通过教师讲述,并结合学生看书,根据史料提供相关信息等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明朝从海禁、朝贡贸易到开禁,清朝从海禁到开禁再到闭关的政策演变过程。着重突出以下几点:朝贡贸易的概念:朝贡贸易是指海外诸国与明政府间进行的以朝贡为名的有限制的贸易。朝贡贸易的特点:薄来厚往;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有限制的贸易。以郑和下西洋为例说明朝贡贸易的特点以及海禁政策、朝贡贸易给中国海外贸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材料一】 所谓朝贡贸易,即入贡国家表明臣属于中国,将本国或其他国家的奇珍异物以贡品的名义进献给中国皇帝,中国再将丝绸、金银、瓷器等以“赏赐”的名义回赠给“入贡国”。……明政府规定外商“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 【材料二】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材料三】 禁止500石以上,双桅船出洋……出洋商人三年内必须回籍,否则永远不准回籍……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3.组织讨论“明清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势”\n 说明:在上一环节讲述的基础上,学生能较自然地得出明清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势,即:由开放逐渐发展到闭关自守。4.组织讨论“明清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发展到闭关自守的原因”。 说明: 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整理或补充指出:15、16世纪,在郑和下西洋半个世纪之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经过百余年的探索,开辟了几条新航路。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贸易范围空前扩大。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选择中国澳门作为贸易中转的据点,将中国市场纳入世界性贸易的网络之中。西班牙人以菲律宾的马尼拉为中转站,开辟了一条东向的新航路。这构成了明清对外政策保守性的世界背景。结合文献选读引导学生得出明清对外退缩、保守直至闭关政策的出台与几千年来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之下产生的妄自尊大的“天朝大国”的意识有关。 【材料一】 乾隆22年春,清廷颁布谕旨:“近来奸牙勾串渔利,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于海疆重地,民风土俗均有关系,是以更定章程,视粤省稍重,则洋船无所利而不来,以示限制。” ——《清实录·高宗实录》卷533,中华书局,1987年 【材料二】\n 大皇帝君临万国,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 ——《海国四说》卷六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卷二十三5.组织讨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发展到闭关自守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说明: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史料和读图学史栏目讨论得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发展到闭关自守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阻碍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潮流,并进而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材料】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6.组织学生结合汉唐宋元明清的对外关系的概况,谈谈课后感悟。\n 说明:对外开放交流促进国家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反之,闭关锁国只能导致闭塞与落后。世界上每一种文明都有它自己的长处,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关注世界潮流的变动,紧紧瞄住世界生产力、文化等等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不断吸取其他国家、民族和文明的经验,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 【材料】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7.结合现实、首尾呼应结束本课。 说明:以新中国30年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并结合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室主任徐志新的一段话结束这一节课:“如果说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中国与世界分享了精美的丝绸,那么此次的奥运圣火传递则是要向世界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当代中国将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结,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 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永乐实录》\n 材料二:顺治末年,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在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无赦。——《台湾外记》 材料三: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卷二十三 材料四:汉唐……魄力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毫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鲁迅全集》第一卷《看镜有感》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明清对海外贸易的政策有什么相似之处? 2.明朝采取这种政策出于什么考虑?从明朝的实际情况看,这种考虑是否奏效? 3.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些政策造成的影响?从中你有何启示? 答案: 1.实行海禁政策。都不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对外贸易。 2.\n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外国人联系,形成海盗。并没有奏效。因为明中期,仍有一些海盗与倭寇勾结,骚扰东南沿海,酿成倭患。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天朝大国的观念。防范自卫的需要(如对外来事物心存恐惧,逃避退缩)。 4.影响:阻碍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潮流,并进而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认识:闭关锁国必然导致盲目自大、落后挨打,对外开放是富国强兵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