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1.00 KB
  • 2022-08-11 发布

【优品课件】---《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专刊

  • 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专刊目录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附表一 普通高中课程内容一览表92011年甘肃省高中课改工作计划要点112011年甘肃省高中课改工作计划日程13\n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意见(试行)14附表一 普通高中课程内容一览表17附表二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参照)19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参照)(续)21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跟踪研究及专业指导工作方案(试行)23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选修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26一、选修I课程开设与实施原则26二、选修Ⅰ课程的开设要求26三、选修Ⅰ课程的实施要求26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30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34金昌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47附件1:49金昌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素及主要观测点49附件2   金昌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52\n\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落实省政府《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提出的目标与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原则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其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立足我省实际,努力构建具有我省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体系。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一)整体性原则。全面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整体构建普通高中阶段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层次的课程,整体设置和安排必修、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毕业和进一步学习的基本需求。(二)规范性原则。严格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省政府《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规范课程设置及教学行为,遵循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高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三)多样性原则。努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的课程,保证学生的课程选择权。努力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在达到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有所长,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办出特色。(四)实效性原则。鼓励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有效开发学校课程,努力提高课程建设、管理和实施水平。充分考虑甘肃省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从甘肃省普通高中的整体水平和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实际出发,保证所有普通高中(含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普通高中)均能够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工作并取得实效。二、课程结构与设置(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1.学习领域: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2.科目:每一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14个科目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其中通用技术是新增设的科目。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3.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二)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两部分组成,选修分为选修I和选修II,选修I又可分为限定选修(简称限选)和任意选修(简称任选)两部分。其中必修和选修I为国家课程,选修II为学校课程。具体课程的设置及学分要求见下表。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表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共计116学分)选修Ⅰ学分(至少22学分)选修Ⅱ学分(至少6学分)语言与文学语文10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选修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学科开设若干选修模块(或专题)供学生选择。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由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外语10数学数学10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8历史6地理6科学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术音乐3美术3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三)学制、学时及修习要求。1.学制与学时\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2)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分两个学段安排课程,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3)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原则上每周安排的课程修习时间不超过35学时,每学时教学时间一般为45分钟。2.修习要求(1)普通高中课程以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学校通过学分反映学生的模块修习过程和成绩。学生模块修习的学分由学校根据《甘肃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意见》进行认定,学生修习一个模块并达到规定的学时和质量要求,即可获得相应学分。省教育厅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监测学生学业修习水平。(2)学生必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44以上方可达到毕业的学分要求。其中必修课程获得116学分、选修I至少获得22学分、选修II至少获得6学分。学校应当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模块,获得更多的学分。(3)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科目的每个模块的修习时间为36学时,获得2学分;物理、化学在完成2个必修模块后,所有学生还必须各选1个选修模块,获得2学分,才能达到必修学分的基本要求;数学科目选修系列中还包含有专题,一个专题的教学时间为18学时,获得1学分。(4)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每个模块修习时间为18学时,获得1学分。体育与健康共11必修学分,其中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获得1学分,在健康教育专题系列中至少获得1学分;音乐学科共6个模块,在高中三年中必须修习“音乐鉴赏”模块,获得2学分,在其余的5个模块中至少选修1个模块,共获得3学分;美术学科共5个系列,在高中三年中必须修习“美术鉴赏”模块,获得1学分,在其余的4个系列中至少选修2个模块,共获得3学分。(5)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共23学分,各地要严格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落实课程计划。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学年共15学分,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更多的课题研究;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共获得6学分;学生三年内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6)选修Ⅱ\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课程是学校课程,各市(州)、县(市、区)和学校要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发掘本校的课程资源,丰富学校课程内涵,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和风格。选修Ⅱ课程可以按照专题或模块设置,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获得6学分。(7)为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每周安排4学时,在1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每周安排2学时,在2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8)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将必修课程表和选修课程表编排好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学习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探索跨年级(或跨学校)实施选修课程。(9)高三学年在安排好总复习工作的同时,应保证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模块,获得一定的学分。三、课程内容与安排(一)课程内容。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内容见《普通高中课程内容一览表》(附表一)。(二)课程安排。为保证普通高中新课程顺利实施,帮助各校制定合理的“新课程实施方案”,特拟定《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参照)》(见附表二)。四、课程实施(一)制定科学的“新课程实施方案”。学校要成立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教务和教研部门负责人、各学科负责人组成,负责组建学校各学科课程小组,制定学校课程方案,进行学生选课指导、认定学生学分等工作。1.要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所有普通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尊重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2.高一年级主要开设必修课程,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应开设并逐步增加选修课程。高二年级至高三上学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妥善安排好选修课程。高三下学期主要安排总复习。3.各校必须确保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周至少1学时的班团活动时间。4.学校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创造条件认真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教学需要,主动帮助学校解决课程开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教学基本条件、实训和实习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5.鼓励跨校、跨区协作,提倡学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对于师资、教学条件暂时未能达到课程实施要求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和学校共同制订改进计划,采取措施,积极予以完善。\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二)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意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切实加强对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三)加强教学管理。各学校要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行政班和教学班管理指导意见》,在高中三年中,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多数必修课应按照行政班安排课程,行政班的班主任要保持相对稳定。选修课要根据学生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班。班主任对行政班管理负责,任课教师对教学班管理负责。1.各学科要严格落实学科《课程标准》和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精神,组织好教学工作。要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要求,保障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校内各种场所的作用。通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学习活动场所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3.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形式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可每学年安排一到两周。在开展社区服务时,建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小组,学校要认真组织、检查,并争取社区和家长的配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应尽量考虑教师的专业与特长。4.学校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发挥教师的特长,调动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合作开设同一选修课,也可以外聘教师开设富有特色的选修课。(四)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当探索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意识与方法;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1.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确实发生积极的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避免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忽略效果的不良倾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学校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考查与考试、教学评价等各个常规环节,引导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与指导,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3.要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化建设方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有效的学习工具。\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 (五)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保障新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各校要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指导意见》,把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着力构建学习、教学和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建设民主、互动、合作、探究的新型教研文化。通过校本教研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六)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整合与利用,建立和完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撑。(七)科学安排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除民族语文课程之外的其他各学科课程均参照普通地区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要求,并结合实施“双语”教学普通高中教学实际,科学安排课程设置。普通高中民族语文课程,藏语文课程按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藏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课程设置方案执行;蒙古语文课程按全国蒙古语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发《蒙古族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课程设置方案执行。(八)认真落实国家法规政策新规定的专项教育内容。各普通高中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领域课程(主要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课程)的实施、选修Ⅱ学校课程以及班团会主题活动等途径,认真落实国家法规政策新规定的环境教育、禁毒教育、健康教育、人口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影视教育等12个专项教育内容。五、课程管理与评价(一)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督促学校依法实施新课程和提供课程资源与条件保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情况,加强对学校实施课程过程的监督和检查,总结、推广新课程实验的成功经验。1.建立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定期(每年一次)上报、审批、备案制度。各普通高中的“新课程实施方案”必须经县(市、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并于每学年开学前,由各市(州)教育局统一报送省教育厅备案。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学校实施新课程提供必要的指导,在合理利用本地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各校学生的社区服务活动等方面发挥好协调作用。\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特色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发挥办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办出自己的特色。(二)教研部门的管理。各级教研部门要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甘肃省普通高中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大力开展高中新课程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研究工作。要进一步增强为当地学校和教师服务的意识,努力改进教研方式,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组织开展教学研究、信息交流、专业咨询、师资培训等各项活动,并对当地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进行检查指导。1.要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各学科实施指导意见,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的指导,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在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引导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2.要促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各科目的均衡开设,切实研究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和美术等课程的实施现状与难点问题,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决策提供参考。3.要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为依托,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专题研究,以专题研究的成果推动课改工作,以样本校的成功经验推动课改的全面实施,为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供必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三)学校的管理。校长要全面负责和领导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监督和评估课程实验过程,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应制订选修课程和学校课程计划、指导学生选课、认定学生学分、自主开发课程、联系社区共同实施课程等工作。1.建立学生电子学籍和档案管理制度。所有高中学生要使用全省统一的学籍管理号,便于学籍管理、学生学习成绩记录和查询。普通高中在校生不得留级。2.学校要探索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途径,大力培养创新人才。鼓励普通高中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学校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要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3.教师要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负责,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学习结果评定承担相应责任。学校与社会应尊重教师的劳动,组织学生及其家长及时了解、评价学校课程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积极配合学校执行好国家课程方案。4.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要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工作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样本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四)课程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发展性评价制度。学校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1.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改变以高考成绩作为教师评价唯一依据的片面做法,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2.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工作。3.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各学校必须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要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建立新课程监控体系,建立健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确保新课程目标的落实。5.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资格认定。普通高中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三年内总学分达到144以上,参加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且在高中三年内综合素质评定合格以上,由省教育厅颁发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附表一 普通高中课程内容一览表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必 修选修Ⅰ选修Ⅱ语言与文学语文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由以下五个系列组成: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   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学校依据《甘肃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自主开发的课程外语(以英语为例)英语1英语2英语3英语4英语5(七级)系列1:提高系列(英语6-英语8,达八级目标;英语9-英语11,达九级目标系列2:拓展系列(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欣赏类)数 学数学 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选修课程由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四个系列课程组成。◆选修1系列课程:由两个模块组成。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选修2系列课程:由三个模块组成。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选修3系列课程:由六个专题组成。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选修3-4:对称与群;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选修4系列课程:由十个专题组成。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3:数列与差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选修4-9:风险与决策;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思想政治1思想政治2思想政治3思想政治4由以下六个模块组成: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历史历史1历史2历史3由以下六个模块组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地理地理1地理2地理3由以下七个模块组成:宇宙与地球         海洋地理旅游地理           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     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科 学物理物理1物理2系列1(侧重于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包括:1-1,1-2两个模块;系列2(侧重于物理学的应用和实践)包括: 2-1,2-2,2-3三个模块;系列3(侧重于物理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包括:3-1,3-2,3-3,3-4,3-5五个模块化学化学1化学2由以下六个模块组成: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生物生物1生物2生物3由以下三个模块组成: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技 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由以下五个模块组成: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由以下七个模块组成:电子控制技术     建筑及其设计制作简易机器人制作   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   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艺 术音乐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六个模块组成美术由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五个模块组成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由系列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水上或冰雪运动、新兴运动和健康教育六个系列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完成规定的15学分。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2学分。社会实践每年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完成规定学分。共6学分\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2011年甘肃省高中课改工作计划要点2011年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要全面贯彻第四次全教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以“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中提出的目标,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课改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抓好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与指导,力求体现甘肃特色,通过全方位、系统的富有特色的计划与行动,力求做到甘肃高中课改推进策略科学化、力量整合化、资源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确保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保障。协调省政府召开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进行专题研究,协调落实有关保障。将课改联席会议制度化,定期对高中课改专题问题进行研究与指导。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相关制度,尽快协调研制出台选课指导意见、学业水平考试与新高考改革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建立和完善课改工作通报制度,对于重大活动进展情况进行省市县逐级通报。建立课改工作逐级总结报告制、样本校工作总结报告制等。进一步加强省市两级课改办工作力度,切实提高新课程实验的组织管理水平。组织省市课改办负责人到外省考察学习,提升管理者的新课程领导力。3.加强师资培训,促进专业成长。组织实施2011年约2.5万名学科教师(教研员、教学管理者)进行学科课标和教材教学网络远程培训,切实提升管理者和学科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力,促进专业发展。组织实施通用技术课程任课教师全员培训和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校长专题研讨交流和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4.加强专业支持,实施跟进调研。建立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长效跟进调研机制,全面开展跟进调研和分析指导活动。每年上半年(2011年计划4月份)组织有关人员分组对市州、县区和学校新课程实验进行全面的跟进调研和分析指导活动。加强专业指导引领,整合全省各有关方面的专业力量,组建学科名师团队,分学科开展“走进课堂”分析指导研究与现场观摩研讨活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实施课程标准,创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5.加强样本校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在充分发挥挂职校长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省级课改样本校工作机制建设,年内组织有关专家分区域开展样本校专项课题研究结题工作,加强样本校工作经验的总结与交流,推进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以样本校为核心的区域推进格局。   6.现场观摩推进,突破重点难点。围绕课改重点、难点工作,进行专题现场观摩研讨推进活动。分别在5月和10月份围绕课改重点、难点工作,组织两次专题现场观摩研讨推进活动(主题为综合素质评价、学分管理制的实施)。鼓励各地积极开展校际联合、区域协作式现场观摩推进,促进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7.加强专项研究,凸显甘肃特色。整合全省各方面的专业力量,加强对新课程实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的研究和指导。组织实施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十大专项课题研究与实践,省课改办牵头实施“经济欠发达地区(甘肃)低成本高效益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委托省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研究”项目,以专项课题研究来驱动课改向健康方向发展,逐步创建甘肃特色。完成《甘肃省高中新课程研修100问》等系列课改研究文集的编辑与出版配发工作。8.加强课改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定期编发《甘肃高中课改通讯》等多种课改研究文集资料。定期邀请新闻媒体,进行课改专项汇报,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社会宣传,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中课改的关注、了解、支持和参与。9.加强资源建设,推进网络教研。加强新课程网络管理平台、网络资源平台和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大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基于“甘肃教研网”平台尝试开展网络教研名师团队学科教学支持活动,通过专业引领,不断深化我省高中课改,提高教师的新课程教学水平。10.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省课改办自身的建设力度,增强课改办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2011年甘肃省高中课改工作计划日程时间(月)主要工作内容11.总结2010年全年高中课改工作;2.征集、编印各市州课改跟进调研报告;3.征集、编印各市州课改年度工作总结;4.征集、编印各省级样本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21.编发《甘肃高中课改通讯》2011年第1期;2.落实高中课改社会宣传工作;3.研制并下发《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跟踪研究及专业指导方案》。31.向省政府专题汇报2010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情况;2.协调研制出台选课指导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3.召开全省高中课改工作会议;4.召开全省高中课改样本校工作会;5.召开高中课改专家指导组工作会议,布置落实跟进调研有关专业指导工作;6.组织实施“经济欠发达地区(甘肃)低成本高效益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41.开展全省高中课改跟进调研和分析指导活动;2.编印《甘肃高中课改通讯》2011年第1期;3.完成《甘肃省高中新课程研修100问》等系列课改研究文集的编辑、配发工作;4.组织省市课改办负责人到外省考察学习;51.组织开展样本校专项课题研究结题工作;2.组织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现场观摩研讨推进活动;3.组织实施“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研究”项目;5.开展全省高一年级数学、英语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研讨活动;6.2011年高中课改网络远程学科培训准备工作。61.编印《甘肃高中课改通讯》2011年第3期;2.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校长专题研讨交流和培训活动;3.组织全省学科教师(包括教研员、教学管理者)进行网络远程培训。71.全省学科教师(包括教研员、教学管理者)进行网络远程培训、督查、总结工作;2.实施通用技术课程和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81.编印《甘肃高中课改通讯》2011年第4期;2.启动实施《甘肃教研网》——高中学科网络教研活动。91.组织专家分区域继续督查样本校专项课题研究结题工作;\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2.落实高中课改社会宣传工作;3.组织省市课改办负责人到外省考察学习。101.编印《甘肃高中课改通讯》2011年第5期;2.组织开展学分管理制的实施观摩现场研讨交流推进活动。111.组织实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研讨活动;2.组织实施区域课改推进活动。121.编印《甘肃高中课改通讯》2011年第6期;2.全省市州、样本校课改工作总结;3.举办全省高中校长论坛。\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意见(试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及《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等文件的相关要求,为了规范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和管理行为,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一、学分认定的机构和职责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校。校长是学分认定的第一负责人。普通高中学校要成立学分管理工作委员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制订相应的学分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管理工作细则,负责学生学分的审核、认定、监督、检查、公示和裁定等具体工作。二、学分认定的条件学分认定是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的判定。学分认定的意见分“同意认定”和“不予认定”两种。(一)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的学分认定:1.修习课时的要求。本项目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评价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设置所规定的课时开设课程,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课程修习,课程修习的时间记录由授课教师登记,教务处核准建档。原则上规定每获得1学分修习时间为18学时。未经学校批准,课程模块实际修习时间低于该模块规定学时数5/6的,评价为不合格。2.修习过程综合表现。本项目主要包括学生修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从事与修习内容相关的实验及阶段性测试成绩等,具体由学科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任课教师评价组成,各部分权重由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3.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考查)。本项目指模块修习结束后举行的全面、系统的考试(考查)。应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进行测试。本项目评价结果评价为合格和不合格。以上三项每方面评价均评为合格者,并通过公示,方能获得相应的模块学分。(二)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学分认定:1.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中阶段必须修完15学分,活动时间不少于270学时,完成课题不少于3个。学分认定须提供完整的学习活动材料:⑴开题报告或活动方案;⑵过程记录;⑶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记录;⑷活动成果。满足学时、材料条件,并经课题审核后方能评定相应学分。\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2、社区服务三年内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计2学分。学分认定须提供完整的活动材料:⑴学生的活动计划、记录、总结;⑵社区提供的证明材料。满足工作日、材料条件,并经审核后方能评定学分。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时间每学年不少于1周,计2学分,高中三年共计6学分。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包括军训、考察、参观访问、生产劳动等。学分认定须提供完整的材料:⑴学生的活动计划、过程记录、总结;⑵相关单位(或学校)提供的证明材料。满足学时、材料条件,并经审核后方能评定相应学分。以上领域的学分,应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分阶段及时予以认定,并记录存档。(三)选修Ⅱ(学校课程)的学分认定:选修Ⅱ课程不少于6学分。学分认定须提供完整的材料:⑴学生的修习时间(原则上每获得1学分修习时间为18学时);⑵过程表现;⑶学习成绩(成果)。三、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一)学生按要求学完一个模块的课程,并通过学校组织的考试(考查),或完成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后,由学生或任课教师向学校学分认定机构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学科任课教师或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根据学分认定条件进行对照,提出对学生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学校学分认定机构对学生的申请和任课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进行审核,做出认定结论,并由学分认定机构负责人签署意见。(二)学分认定结果应在学校范围内公示。未予认定学分的,要书面通知学生并告知原因。(三)学生对学校做出的学分认定意见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或接到通知之日起两周(14日)内向学校学分认定机构提出复议要求。学分认定机构自接到学生复议要求之日起两周以内进行复议,及时给予书面回复,并做好相应工作。学校对未予认定学分的学生,应及时指导学生补足学时、重考、重修或改修其他课程。(四)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可以申请补考1次,补考时间由学校安排,补考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补考仍不合格者,允许重修或另选修其他模块。(必修课程和有必修学分要求的选修课程除外)重修要在接到学分不被认定通知后1年内完成。(高三年级要在本学年第一学期内完成)(五)学分认定工作结束,学校要及时将学分认定结果存入学生档案。四、学分认定的管理和监督\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一)学生学分认定档案应包括学生在该课程(模块)修习的课时、修习过程评价、考试(考查)成绩、学分认定时间等。学生学分认定档案应分别记入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和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发展手册)。学校按照招生计划和招生办法录取入学的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使用统一编制的学籍号,便于学籍管理以及学分查询。(二)学校不得以学分奖励学生。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或在某一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可在学生成长记录和学籍管理卡的相应栏目内予以记录。由于休学等原因造成学习过程间断的,其学分及有关材料可连续计算或使用。(三)学生的学分档案必须是原始而真实的,任何人不得随意修改。(四)在省内学校之间转学的,学分互认。由外省(市、自治区)转入的,必须提供必要的学分证明材料,转入学校应当认定学生在原学校所获得的学分。我省学生转外省(市、自治区)就读的,应将该生学分认定情况随学籍档案一并转出。(五)学校要建立和逐步完善学分认定管理工作制度,妥善保管学生的各种学分认定材料。特别要建立学分管理诚信制度。学校要为授课教师、学科学分认定工作小组成员建立诚信档案,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对在学分管理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者,要严肃查处。(六)学校应定期将认定结果上报其直属学籍管理部门。各市、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分学期(或学年)及时将学分认定档案登记,并结合学籍管理备案。(七)市县级学籍主管部门要定期公告学校学分管理质量情况,将学分管理质量的检查评估结果作为评价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分管理工作要适时进行检查和指导,进行有效监督,并对学校学分管理质量情况做出评估。对学分管理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应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附表一 普通高中课程内容一览表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必 修选修Ⅰ选修Ⅱ语言与文学语文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由以下五个系列组成: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   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学校依据《甘肃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自主开发的课程外语(以英语为例)英语1英语2英语3英语4英语5(七级)系列1:提高系列(英语6-英语8,达八级目标;英语9-英语11,达九级目标系列2:拓展系列(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欣赏类)数 学数学 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选修课程由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四个系列课程组成。◆选修1系列课程:由两个模块组成。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选修2系列课程:由三个模块组成。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选修3系列课程:由六个专题组成。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选修3-4:对称与群;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选修4系列课程:由十个专题组成。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3:数列与差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选修4-9:风险与决策;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思想政治1思想政治2思想政治3思想政治4由以下六个模块组成: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历史历史1历史2历史3由以下六个模块组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地理地理1地理2地理3由以下七个模块组成:宇宙与地球         海洋地理旅游地理           城乡规划\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自然灾害与防治     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科 学物理物理1物理2系列1(侧重于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包括:1-1,1-2两个模块;系列2(侧重于物理学的应用和实践)包括: 2-1,2-2,2-3三个模块;系列3(侧重于物理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包括:3-1,3-2,3-3,3-4,3-5五个模块化学化学1化学2由以下六个模块组成: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生物生物1生物2生物3由以下三个模块组成: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技 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由以下五个模块组成: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由以下七个模块组成:电子控制技术     建筑及其设计制作简易机器人制作   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   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艺 术音乐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六个模块组成美术由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五个模块组成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由系列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水上或冰雪运动、新兴运动和健康教育六个系列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完成规定的15学分。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2学分。社会实践每年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完成规定学分。共6学分注:1.表中每个模块教学的周课时数,基本上按照语文、数学、外语4课时/周,其他学科2课时/周进行安排,文理分科后,相应方向的学科课时有的增加为4课时/周。每学科实际周课时数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安排。2.表中“学校自主安排的选修模块”是指在必修模块结束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的供学生选择的各种修习模块。\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 附表二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参照)学习领域科目学生发展倾向高一学年高二学年高三学年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学段1学段2学段1学段2学段1学段2学段1学段2语言与文学语文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英语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数学数学人文方向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理工方向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人文方向必修1必修1必修2必修2必修4必修4必修3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理工方向必修3选修模块总复习历史人文方向必修1必修1必修2必修2必修3必修3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理工方向学校自主安排的选修模块总复习地理人文方向必修1必修1必修2必修2必修3必修3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理工方向学校自主安排的选修模块总复习科学物理理工方向必修1必修1必修2必修2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人文方向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学校自主安排的选修模块总复习化学理工方向必修1必修1必修2必修2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人文方向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学校自主安排的选修模块总复习生物理工方向 必修1必修2必修3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人文方向学校自主安排的选修模块总复习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学习领域科目学生发展倾向高一学年高二学年高三学年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学段1学段2学段1学段2学段1学段2学段1学段2语言与文学语文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英语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数学数学人文方向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理工方向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人文方向必修1必修1必修2必修2必修4必修4必修3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理工方向必修3选修模块总复习历史人文方向必修1必修1必修2必修2必修3必修3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理工方向学校自主安排的选修模块总复习地理人文方向必修1必修1必修2必修2必修3必修3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理工方向学校自主安排的选修模块总复习科学物理理工方向必修1必修1必修2必修2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人文方向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学校自主安排的选修模块总复习化学理工方向必修1必修1必修2必修2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人文方向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学校自主安排的选修模块总复习生物理工方向 必修1必修2必修3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总复习人文方向学校自主安排的选修模块总复习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参照)(续)学习领域科目高一学年高二学年高三学年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学段1学段2学段2学段2学段1学段2学段1学段2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5个模块中必选1个其余选修模块,学校根据情况自行安排总复习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I技术与设计II选修模块艺术音乐音乐鉴赏音乐鉴赏在其余模块中至少选修1个模块美术美术鉴赏在其余模块中至少选修2个模块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田径运动、健康教育2个系列中各选一个模块,在其余系列中选择9个模块,保证2课时/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各校根据情况自行安排课程,确保修够15学分社会实践参加1周社会实践参加1周社会实践参加1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选修II各校根据情况自行安排课程,确保修够6学分班团会每周一课时注:学习领域科目高一学年高二学年高三学年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学段1学段2学段2学段2学段1学段2学段1学段2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5个模块中必选1个其余选修模块,学校根据情况自行安排总复习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I技术与设计II选修模块艺术音乐音乐鉴赏音乐鉴赏在其余模块中至少选修1个模块美术美术鉴赏在其余模块中至少选修2个模块\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田径运动、健康教育2个系列中各选一个模块,在其余系列中选择9个模块,保证2课时/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各校根据情况自行安排课程,确保修够15学分社会实践参加1周社会实践参加1周社会实践参加1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选修II各校根据情况自行安排课程,确保修够6学分班团会每周一课时1.表中每个模块教学的周课时数,基本上按照语文、数学、外语4课时/周,其他学科2课时/周进行安排,文理分科后,相应方向的学科课时有的增加为4课时/周。每学科实际周课时数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安排。2.表中“学校自主安排的选修模块”是指在必修模块结束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的供学生选择的各种修习模块。\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跟踪研究及专业指导工作方案(试行)为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落实《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工作方案(试行)》提出的目标与任务,保证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组建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跟踪研究和专业指导专家团队,对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进行跟踪研究和专业指导,为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提供业务指导和专业支持。组建多种研究力量参与的跟踪研究专家团队。专家团队应由高校教师、教研人员、高中骨干教师等构成。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密切结合。在跟踪研究过程中,专家团队应将新课程相关理论与我省教育教学实际密切结合,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注重跟踪研究的科学性、指导性、实效性。专家团队要学习借鉴先期课改省份的成功经验,针对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论证,提出解决对策和政策建议。二、工作目标(一)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项目研究组和学科指导组的基础上,吸收省、市、县三级教科所(教研室)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评估督查和跟踪研究专家团队,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估督查和跟踪研究。(二)对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进行评估督查。在省课改办指导下,组建评估督查项目组,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成功经验,引导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健康发展。(三)对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进行跟踪研究和专业指导。在省课改办指导下,组建各学科专业指导项目组,深入实验学校进行跟踪研究和专业指导,及时发现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政策建议。三、主要任务在2010年8月—2013年7月我省第一轮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期间,完成以下工作任务。\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一)在省课改办组织下,评估督查项目组每学年对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进行一次评估督查,采用查看学校课程制度文件、举行座谈会、问卷调查、进入课堂听课、访问教师和学生等方式,从课程方案的执行、学校课程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校本教研组织与实施、教师培训组织与实施等方面了解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专业指导,提出政策建议。每次评估督查结束后,向省政府课改领导小组和教育厅提交评估报告。(二)在省课改办组织下,各学科专业指导项目组组织专家团队,对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课程实验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和专业指导。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等方式,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收集典型案例,为我省后续课程实验积累经验,为国家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提供依据。在跟踪研究和专业指导过程中,学术力量要参与实验,要对实验过程施加影响,使其向有利于新课程实施和学生发展的方向发展。(三)每年举行一次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讨会,交流各地、各学校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成功经验,研讨存在的共性问题。研讨会期间,邀请先期进入课改的学校和课改研究专家作辅导讲座,解答学校和教师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疑难和困惑,为各学校高中新课程实验提供交流平台和学术支持。(四)建立学科专业指导组联系省级课改样本校工作机制,指导各省级样本校落实专项课题研究和学科教学改革,及时总结经验,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实施以样本校为依托的区域推进策略,提升新课程实验水平。    四、基本内容和形式(一)对课改实验情况定期进行评估督查。省教育厅、省课改办组建专家团队,对全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情况进行评估督查。评估督查于每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在各市(州)随机抽取两个县(市、区)的4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作为调研对象进行调研和评估督查。2010—2011学年,重点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执行情况和学校课程制度建设方面的调研和评估督查;2011—2012学年,重点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专题调研和评估督查;2012—2013学年,重点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学分认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等方面的调研和评估督查。调研形式主要为听取学校汇报、查看资料、发放问卷、组织访谈、现场听课等。各市(州)教育局、课改办每学年第一学期组织专家团队对所辖高中学校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督查。年底向省课改办上报评估督查报告。\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二)对新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和专业指导。以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8个项目组和15个学科组成员为核心,组建专家指导团队,每年不定期地深入学校,进入课堂,对学校新课程管理和课堂教学进行至少两次专业层面的跟踪调研。专家指导团队要在不同地区建立联系区(县)、联系校,将跟踪调研和指导常态化。各市州也要组建专家团队,形成调研指导机制。专家指导团队每年完成相关专业调研指导工作后,年底提交调研指导工作报告。(三)开展专题研讨、现场观摩等活动。省课改办每年将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关,组织省级层面的现场观摩和专题研讨活动。鼓励各市(州)与专家指导团队联合开展区域现场观摩研讨推进活动。(四)面向全省实施十大课题研究。省课改办在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设立高中课改专项研究课题,组织实施甘肃高中新课程实验十大课题研究。由省课改办牵头实施“低成本高效益推进甘肃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由省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牵头实施“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五)建立名师工作室,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学科教学研究与指导。利用“甘肃教研网”建立学科名师工作室,集中全省的教师优质资源,组织全省的名师团队,对全省各学科教师进行网络远程培训和指导,推动各学科教师开展网络研讨交流、教学设计与成果共建共享,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六)建立学科专业指导组联系省级课改样本校工作机制。各学科专业指导组分别联系省级课改样本校,负责指导落实样本校专项课题研究和学科教学改革等工作,协调各市州实施以样本校为依托的区域推进策略,促进新课程实验区域协调发展。四、保障措施(一)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督导评估列为专项内容,给以专项督导支持。(二)省教育厅和各有关单位对评估督查和跟踪研究提供专家支持。(三)跟踪研究及开展专业指导的费用由省课改办从课改专项经费中列支。(四)各项目负责人跟踪调研和专业指导需要的交通工具由各项目负责人联系,所产生的费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报销。(五)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管理和使用。项目负责人应保证项目任务按期完成。(六)加强目标责任管理,提高责任意识。凡不履行工作职责,不按要求开展工作,致使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受到不良影响,将追究责任。\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选修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教基[2003]6号)以及《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教基[2010]41号)等文件精神,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的指导与管理,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一、选修I课程开设与实施原则1.学生自主选课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学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课自主权,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意愿;同时,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和学习能力,确保学生既能选修全省统一的限定选修模块,又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选修模块。2.学校自主开设与全省统筹相结合的原则学校要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在保证开足、开齐全省限定选修课程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学校潜力,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彰显办学特色。二、选修Ⅰ课程的开设要求1.选修I课程开设的总体要求我省选修I课程模块分为限定选修模块(以下简称限选模块)和任意选修模块(以下简称任选模块)两种。限选模块的内容既包括《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选修I课程开设指导表》中指定开设的具体课程模块,也包括其中所列出的选择开设的模块(专题)范围,供各学校自主选择开设。对于限选模块中具体指定开设的课程模块,各校必须全部开设;限选模块中只给出模块开设范围的,各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开设。对于任选模块,各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2.选修I课程分学科开设指导表(见附表)三、选修Ⅰ课程的实施要求1.《选修Ⅰ课程模块开设指导表》中限选模块中所列课程模块为最低限度要求,学校要尽可能地多开设选修课程,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凸显办学特色。2.各校要根据本《指导意见》,在保证学生完成144个毕业学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潜能和发展需求,在选修Ⅰ课程中选修更多的模块,以实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对学校选修I课程开设的指导,制订专项考核管理办法,定期检查和指导所属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教研部门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研究、培训活动,加强监督,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质量。4.各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趋向和实际需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理解和领会课程标准精神,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在选修I课程教学中处理好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选拔考试之间的关系。5.各科选修I课程原则上应在本学科必修课程修习完之后开设,具体时段参照《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四、实施选修I课程的保障措施1.学校要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制订本校的“选修I课程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在经费投入、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制订相关政策,为所辖各高中学校提供保障。在学校课程建设、教师培训、资源开发、研讨交流等方面,大力扶持,逐步完善各项保障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的研究与指导,妥善安排好高二年级的各类课程及教材订购工作。在选修Ⅰ课程的选择和开设上,既要考虑高考升学的要求,又要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健康发展。  附件2: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选修I课程开设指导表 学习领域科目选修I课程模块开设要求限选模块(专题)任选模块(专题)语言与文学语文在下列选修模块中至少选择4个开设。诗歌与散文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小说与戏剧系列: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学校自主选择\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新闻与传记系列: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系列: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文化论著研读系列:先秦诸子论著选读。条件较好的学校及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建议在此范围内再任意选修其他模块。英语指定开设模块6、7、8。系列I中模块9、10、11或系列Ⅱ中一类。数学数 学人文方向1.指定开设模块1-1、1-2;2.在系列4选修专题4-1、4-4、4-5中至少选择1个开设。选修专题3-1、3-3、3-4或其他未选专题。理工方向1.指定开设模块2-1、2-2、2-3;2.在系列4选修专题4-1、4-4、4-5中至少选择2个开设。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人文方向   在《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2个选修模块中应当选择1个开设。学校自主选择理工方向学校自主选择历史人文方向在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4个模块中至少选择1个开设。学校自主选择理工方向学校自主选择地理人文方向在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3个模块中至少选择2个开设。学校自主选择科学理工方向学校自主选择物理人文方向指定开设模块1-1。\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选修模块1-2、2-1、2-2、2-3或其他未选模块。理工方向1.指定开设模块3-1、3-2;2.在模块3-3、3-4、3-5中至少选择1个开设。化学人文方向指定开设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或其他未选模块。理工方向1.指定开设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2.在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及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3个模块中至少选择1个开设。选修1《化学与生活》或选修6《实验化学》或其他未选模块。生物人文方向学校自主选择理工方向在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个模块中至少选择1个开设。学校自主选择技 术信息技术在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和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3个模块中至少选择1个开设。学校自主选择通用技术当地教育部门指导,学校自主选择艺术音乐1.指定开设模块《音乐鉴赏》;2.在其余专题中至少选择1个开设。学校自主选择美术1.指定开设专题《美术鉴赏》;2.在其余专题中至少选择2个开设。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指定开设系列《健康教育专题》和《田径》中各1个模块;2.在球类项目系列、体操项目系列、水上或冰雪项目系列、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系列、新兴运动项目系列中,选择3~5个模块开设。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落实《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改变普通高中学校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传授的倾向,促进学校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实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均衡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实践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开放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一)研究性学习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通过开展自主探究的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探索、创新的欲望。2.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锻炼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会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方法,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4.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和研究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5.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6.学会分享与合作。通过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发展团队精神。(二)社会实践\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1.具有关心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2.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3.获得直接感受,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具有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人际交往、组织协调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三)社区服务1.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培养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2.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本领,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团结协作意识。3.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4.增强服务社会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社会的积极情感。三、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是与其他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其它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各地州市在开好、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同时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不允许其他学科挤占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一)课程结构学习领域构成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 15社会实践 6社区服务 2(二)课程内容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和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主要内容有:(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培育与改良、动植物保护、天文地理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社会关系研究、企业文化、社区管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人口研究、城市建设、政策法规、经济发展、民族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甘肃古代文明、历史遗迹、杰出人物研究、社会文化热点、传统道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东西方文化比较、民间文学、影视艺术、时尚研究、校园文化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发展、家庭教育与学生成长、流行音乐、时尚文化、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5)科学技术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科技小发明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研究课题。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指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应参加的各类社会活动或公益活动。通过融入社会、接触社会、接触生活,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的内容一般以主题形式呈现,主要内容有:(1)体验性活动。如校外军营军训活动,参加农业劳动或企业的生产劳动,赴商场超市体验售货员活动,交通警察体验活动,其他行业实践活动等。(2)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如“红色之旅”活动,参观教育基地活动,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3)参观考察与访问活动。如夏令营”活动,参观主题公园及春游活动,考察社区人文、环境、传统、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情况活动,与国内外友好学校互访活动,访问知名学者、校友活动,其他游学活动等。(4)社区建设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卫宣传,科普宣传,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环保行动,绿地养护,文化辅导,设计板报橱窗,维持交通秩序等。(5)社会调查。如对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人物、热点事件等进行调查、访谈,对人口素质、经济收人、文化需求、治安状况进行调查等。(6)志愿者活动。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志愿者活动。3.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为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提供的公益性的义务劳动。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主要内容有:(1)公益活动。如拥军优属,敬老服务,领养绿地,社区卫生保洁,扫盲辅导,电脑培训等。(2)宣传活动。交通法规宣传(也可以是其他领域的法规宣传),保健知识宣传,环保知识宣传(如废品分类回收),科普宣传,时政宣传等。(3)帮贫助困活动:孤寡老人爱心服务,贫困学生救助活动等。\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以上活动内容只作为学校组织此类活动的参考,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开发新的活动内容。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上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四、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安排及组织方式上都有差异,不能相互替代。学校在具体实施时必须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规定设置课程,按照规定的学分开足课时。(一)课程实施方案1.研究性学习活动。每周三课时,实施五个学期,共约270课时,高中3年共3个课题(项目设计),获得15学分。其中,高一、高二各1个课题(项目设计),每个课题3学分,高三上学期一个课题(项目设计)3学分。时间安排一般采用“12”的形式,即一节课单独排,用于集体指导、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任务的分工等活动,另两节课连排,用于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实践、交流与展示等活动。此外,还可以采用半天连排,或者一学期中某些周次分散安排、其他周次利用几天时间集中安排等方式。对于有些课题研究无法在学校教学时间里统一安排,而必须利用课余或节假日在校外进行的活动,学校课程管理部门和课题组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并做好相关的管理、保障工作。高中一年级用—定的学时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通识培训,让学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学习选题论证和资料综述的方法。高一、高二年级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个大主题、长周期的项目研究。高中三年级可从建构思维模型、改进学习策略等方面选题,并安排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价,同时为部分学生补修学分提供机会。2.社会实践。每年一周,实施三年,每学年总的活动时间不少于1周,约为36学时,获2学分。高中三年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时总数不得少于3周,共6学分。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一般情况下,比较可行的方式是每学年集中1周时间一次完成,或分两次在两个学期中完成。3.社区服务。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以五小时计,获得2学分。高一、高二每学年总的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周(按5个工作日计算),约为34课时,获1学分。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活动的内容和主题应有所不同。高三不再安排社区服务活动。\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时间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活动要求学分要求学分要求学分高一上1个课题31周/年25个工作日1高二下3高二上1个课题31周/年25个工作日1高二下3高三上1个课题31周/年2 合计3个15三年共3周6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2(二)课程实施建议1.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反思阶段。在学习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①培训教育,提升课程素养。对于高一学生,学年初可通过讲座、学校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对于高二、高三学生,通过对上一学年度研究课题的总结反思,优秀案例的展示,典型问题的剖析,帮助学生提升课程理念,提高研究能力。②确定研究主题。由学校课程开发小组和教师提出若干宏观的活动主题供学生参考,或由学生自主提出若干活动主题,经学校课程开发小组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进行初评和筛选,选出学生能够承担的系列活动主题,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后确定。研究性学习所确定的研究主题必须具有实际研究价值,符合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在学生研究能力范围之内。③确定学习的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合作研究。\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根据我国高中班额较大的特点,每个研究小组一般由6-10名学生组成,每位教师可指导2-3个小组。学生分组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选题后建组;另一种是先建组后选题。无论何种方式分组,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每个小组应设组长1名,组内成员人人参与,分工负责。原则上,在同一时间内,1位学生只参加一项主题活动。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独立的展开研究活动。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合作研究也是研究性学习可以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时空范围,为学生进行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区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班级、跨学校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提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水平。④制定活动方案。研究性学习课题确定后,研究小组或个人要着手制定具体、可行、有效的实施方案,填写《课题研究方案表》,内容包括:课题名称、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条件、研究小组成员分工、研究阶段预期进展、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班级举行开题论证,评价小组填写《课题论证交流评价表》。教师在本阶段的指导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协助学生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课题并审定活动的计划或方案。(2)实践体验阶段①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获取文献资料的方式;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判断信息的价值的方法。②开展实地考察、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适当的时机、地点和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实践获取研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通过文字、音像资料如实记录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观察、实验、调研结果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3)交流反思阶段①课题成果总结整理。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材料或其它恰当表达形式。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②交流研讨。学生通过研究论文、模型作品、研究日记、主题演讲、小品表演、展板、墙报、文字(电子)刊物或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的研究供大家讨论评议,或通过指导教师主持的小组答辩会进行答辩。③评价反思。学生应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展开评价,在评价中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通过客观分析和辩证思考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与愿望。\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本阶段教师的指导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和研讨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学会欣赏、学会反思。2.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实施(1)课程实施的流程①确定活动内容。学校应有效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综合考虑学生人数、经费、学生意愿以及能够提供实践或服务的支持系统等多种因素,以便制定可行的实践和服务方案。为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连续性、有序性和完整性,建议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活动。如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考察某一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状况、地理、建筑、人文景观、商业设施,文化古迹以及文化遗产等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生产劳动、以及参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等。学校可以把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以融合的方式实施。②拟定活动计划。由教师、学生、社区机构相关人士共同拟定。计划的基本架构包括:实践主题与服务项目、实践与服务目标、实践与服务的时间、地点及对象、执行步骤与进度、分工情况、经费预算、预期成果、评估方式、组织协调人员的责任等。如有必要,学校还可制定书面的实践与服务指南。③开展相关培训。学校与相关机构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之前还应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让学生熟悉实践与服务内容、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建立正确的实践与服务观念,懂得如何处理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④实施实践活动。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日志及时记录实践与服务经验,形成关注社会、反思社会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还要注意与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取得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⑤总结交流反思。学生把自己或小组在活动中的收获汇集、整理成各种形式的成果,并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交流和反思。反思是学生将实践与服务经验转化为学习心得的关键。学生在参加服务活动之后,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思,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发展批判思考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反思活动可邀请家长、社区机构相关人员以及服务对象等共同参加。(2)组织方式与时间安排①社会实践应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人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一般不少于8人。②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应相对集中,建议每年集中1周进行。如集中安排有困难,也可分散安排,但总课时数不得少于1周。③社区服务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3人以上,自愿建组,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自由安排。\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五、课程评价评价要遵循的原则具体包括:①激励性原则。指导者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完成活动任务;②差异性原则。活动评价要做到因人、因题而异,注意个体的纵向发展,不要用同一尺度对不同学生进行评价;③全面性原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参与的热情、对他人与社会的态度、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都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④过程性原则。评价活动要贯穿在活动的全过程当中,要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⑤多元化原则。学生个人、小组以及教师个人和教师集体都要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一)评价的主要内容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与他人积极合作的态度,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的情况等。2.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如感想、体会、收获、总结等。3.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与发展情况,如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技能或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4.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情况,如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持之以恒、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善于合作共事、共同分享成果的团队精神。5.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如善于用新的视角看问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勤于动手并尝试解决问题等。(二)评价的基本形式1.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描述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等。对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2.每个学生(小组)都要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将自己的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情况及感想、体会、收获等记录在电子档案之中。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把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纳入学校网络平台,由广大浏览者鉴赏、品评。3.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应营造一种相互学习的氛围,为学生之间开展评价互动奠定基础。教师还要精心观察并留意每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记载下来,使评价更准确、更全面,令人信服。\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4.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5.学校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与学校整体评价体系整合在一起。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素质,应在学生学年评语、品德等第或荣誉称号等评优活动中予以体现。(三)评价基本要素1.研究性学习(1)研究性学习评价应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重点要关注三个环节的评价,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结题评价。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研究资料的积累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的体会、资料分析整理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的评价。 (2)研究性学习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一般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要使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数优秀学生脱颖而出。(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作用及进步的幅度等。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1)关注评价的核心内容。评价应关注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的态度等方面内容,不强调记住了多少系统知识与具体技能。(2)评价要贯穿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的成果可以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但主要依据应来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策划、参与、组织、体验、表现、感悟等情况。(3)强调学生参与评价。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应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活动经历做出评价,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使评价过程本身也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4)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生存体验。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个性和才能。(四)学分的认定1.学分认定程序(1)由学生(小组)上报相关材料给班主任或指导教师。\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2)由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核实并签名。(3)由班主任以班为单位统一送学校课程管理机构审核并对合格者予以学分认定。(4)最后由相关人员将学分登记在学生学分报告单中。2.学分认定标准。综合实践活动采取档案袋评价,课题研究终结评价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1)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认定应提供以下材料:①课题研究方案;②体现研究过程的记录或佐证材料;③研究结果的实物或书面报告;④研究性学习的学时记录。(2)社会实践的学分认定每学年进行一次,应以参加活动的时间、内容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证明作为依据。没有参与或参与时间不足或没有相应证明的不能认定学分。(3)社区服务的学分认定应以学生提交的证明材料为依据。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机构或个人)的名称、活动日期、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或内容、学生自己签名、服务对象的签名、盖章及联系方式、学生自己的体会。 3.学分认定要求(1)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公益性的。任何获得经济效益的活动都不能计入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的范畴,也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学生假期的打工等。(2)学生从事的校内社团活动不能获得社会实践的相应学分,但成果可以记录在学生的学习报告单中,供评优或大专院校录取时参考。(3)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不设置奖励学分,但可以在档案袋中注明他们的修习过程,如方法、情感、态度及特长等差异,也可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报告单中登记原始评价结果,以备参考。(4)综合实践活动允许学生重修。如学生因特殊原因未修习或未能完成规定额度的课时数,在征得学校课程管理机构同意后,可以安排重修。重修合格,经认定后取得相应学分。六、保障措施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必须从组织、条件和制度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课程管理,落实课程的育人功能。(一)组织保障1.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指导、师资培训、教学研究,要组织力量,深入学校,与学校共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总结经验,分析并解决问题。\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2.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机构,校长是第一负责人。课程管理机构负责制订实施计划、过程落实、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实施指导、安全保障、检查监督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条件保障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校内外(实践)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断发掘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资源。2.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有关社会力量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学校要鼓励教师发挥业务专长,积极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时要纳入教师评价中或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三)制度保障1.学校要建立健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细则。指导教师的任务与职责、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课程档案管理办法、教育教学成果认定办法、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管理办法、进修培训制度、课程实施评价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2.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对学校综合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并将其列入校长责任目标考核范围。3.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发展状况纳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四)课程资源开发1.课程资源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着学校、家庭、社会的各个角落,它来自于自然界、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有条件的地方可充分利用地区图书馆、现代网络资源;条件较差的地方,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充分考虑与其他学校共享课程资源,同时应注意开发社区资源与家长资源。农村和山区学校可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和自然资源。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注重本校与外校、本校与社会等资源的合作、共享和互补。学校应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同时,学校还可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活动基地,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应加强课程交流,互通信息,注重资源共享和开发中的分工协作。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参考表附表1:xx中学研究学习课题设计登记表填表时间:课题名称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小组负责人 小组成员 导师建议 实施步骤 拟定成果及其反映形式 说明: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89分为B等,60~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凡等级在C级以上者便可获得6个学分,凡在考评中获得D等者要求重修或补修,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监督执行。学生对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考评持不同意见,可报学校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审。过程评价要保证学生参与的课时量充足,缺1课时扣权重的4%,缺5课时则该学生必须重修。 附表2:xx中学研究性学习评分表课题名称 姓  名 教 师 立题时间 本人分工 缺 课 结题时间 评 估 内 容权  重自评(A)班级评定(B)教师评定(C)立题问 题 意 识5   思 路 方 法5   可 行 合 理5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过程信 息 集 取15   思 维 创 新5   操 作 技 能15   探 究 习 惯5   实 践 能 力10   协 助 精 神5   结题凝 炼 观 点10   论 证 能 力10   表 达 交 流10   合计100   总分P=(AB)�20%C�60% 等级 学分  附表3:xx中学社会实践记录卡班级:             姓名:               学号:               填表时间:             实践项目 实践目标 实践单位 实践方案 家长意见 小组意见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教师意见 成果反映 附表4:     xx中学主题活动评价表项目分值(分)评价情况总评自评(30%)班级评定(30%)教师评定(40%)出勤情况10     实践活动态度15    活动选择与活动设计20    活动体验和心志发展20    活动效果和社会效益15    活动创新性和实践性20    最后得分  等 级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最终定性评价 学生签名 班级评定小组组长签 名 指导教师签 名  附表5:xx中学社区服务评分表小   组: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服务地点:  服务内容:                      服务时间: 指导教师:                        小组负责人:学生姓名 班 级 组织形式 活 动主 题 分工 活 动目的 自己完成任务情况 评 估 内 容权重自评(A)班级评定(B)教师评定(C)准备工作分析学校与社区资源及需求5   活动过程安全措施5   拟定方案活动主题目的5   具体步骤5    实施活动亲历性、自主性、协同性15   认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步与发展15   反思日记、材料整理和积累10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完成分工工作情况10   基本课时保证10   交流总结表达、交流10   有关单位评价意见10   合计100   总分P=(AB)�30%C�40% 等级 学 分 学生签名 班级评定小组长签名 教师签名 (4)评价程序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教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成果交流与分享、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性评价——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89分为B等,60~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附表6: xx中学社区服务记录卡 班级:             姓名:               学号:               填表时间:             服务对象名 称 地 址 电 话 服务项目 活动目标 实践方案 家长意见 小组意见 教师意见 接受单位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意见  附表7:xx中学社会实践评分表 小   组:                        实践地:  实践内容:                        实践时间:  指导教师:                        小组负责人:学生姓名 班 级组织形式 活 动主 题分工 活动目的 自己完成任务情况 评 估 内 容权重自评(A)班级评定(B)教师评定(C)准备工作分析学校与社区资源及需求5   活动过程安全措施5   拟定方案活动主题目的5   具体步骤5   实施活动亲历性、自主性、协同性15   认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步与发展15   反思日记、材料整理和积累10   完成分工工作情况10   基本课时保证10   交流总结表达、交流10   有关单位评价意见10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合计100   总分P=(AB)�30%C�40% 等级 学分 学生签名 班级评定小组长签名 教师签名  学生上交《xx中学社区服务记录卡》后,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核实,并利用以上的表格进行考评,凡得分超过60分者便可获得2个学分,最后送交学校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审核并登记学分。凡在考评中不合格均要求重修或补修,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监督执行。学生对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考评持不同意见,可报学校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审。\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金昌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建立健全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强化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及其评价,使之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全面并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一)导向性原则。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二)全面性原则。力求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机衔接,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的、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潜能。(三)公正性原则。健全评价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方法,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客观、真实。(四)发展性原则。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三、评价内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与纪律、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艺术6个维度,涉及16个要素。各评价要素的指标体系见《金昌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素及主要观测点》(附件1)。四、评价方法(一)制定实施细则。根据本方案,各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使评价符合本校实际。\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二)实施多元评价。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与班主任评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评主要应用于形成性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三)建立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包括学生的人生规划、自我评价、个性介绍,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记录、体育和艺术活动及科技活动等成长历程的记录、考试及竞赛成绩,课堂学习过程记录、作业记录、教师与同学的评价等,倡导建立电子成长记录。(四)以实证为依据。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注重过程记录,不能主观臆断,不能以偏概全。(五)结果认定。各校根据甘肃省《评价指导意见》,针对综合素质6项要素,制订评等细则。其中,最终评定结果为“优秀”或“尚待改进”的,必须提供充分的实证性材料。(六)建立档案。《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附件2)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附件3)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档案材料。其中,《学期评价表》是对学生学期内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全面记录,含课程修习模块与学分、基础素质评价等级、获奖情况记录和班主任评语等;《总评表》是对学生高中三年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汇总,包含学生高中阶段课程修习及学分获得情况和基础素质评价结果记录等,此结果是是否准予学生毕业的依据,也是高考录取的依据。五、评价结果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优秀(A)、良好(B)、合格(C)、尚待改进(D)四个等级呈现。各校依据学生构成和学校教育质量等实际状况,严格控制各等级比例。六、评价管理(一)各学校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及班级评价小组。学校领导小组由管理层干部、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的制定、组织实施、监督指导等工作。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对班级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及评价小组的人数不得少于5人。(二)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评价管理。要建立诚信保障制度和公示制度,评价结果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学生要进行公示。要严格档案管理,不得擅自更改评价结果。学校要采用计算机管理,建立电子档案,使评价操作简便易行,评价结果易于查询。\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三)建立教育行政部门检查督导制度和学生申诉、举报、监督制度,以保证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和科学公正性。无原始佐证材料和过程记录的评价,一律视为无效。学生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时,可向学校评价领导小组提出申诉或举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对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和质量评估,要及时纠正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价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与反馈。(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要素等级均为合格或合格以上者,方可准予高中毕业。 附件:1.金昌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素及主要观测点2.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3.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 附件1:金昌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素及主要观测点 评价维度评价要素 主要观测点实证材料评价结果 A B C D道德品质是非观念1.崇尚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反对邪教;2.明辨善恶,有正义感;3.对事物的判断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盲从他人观点,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身正确的观点;4.有节约意识,合理消费,不攀比,不浪费。1.班主任期末评语。2.遵守校纪校规情况记录。3.参加公益活动及各类社会捐助等的记录。4.担任班级、社团、学校等社会工作或参加社区服务等活动记录。5.在班级值日、环境保洁等方面的表现记录。6.参加环境教育、环保活动等情况的记录。7.★校级以上德育方面的获奖证明。8.★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参加集体活动为集体争得各类荣誉的证明。9.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特殊表现记录。10.校级以上违纪处分或违法等记录。……集体观念1.乐于参加集体活动;2.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3.服从集体决定。    诚实守信1.没有欺骗他人的言行,勇于践行自己的诺言;2.无考试舞弊、抄袭作业等现象;3.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4.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5.有毅力,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公民素养与纪律社会责任1.维护公共利益,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具有环保意识;2.能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能够以合适的方式予以劝阻;3.礼貌待人,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富有爱心,能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捐助。     热爱祖国1.关心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大事;2.尊敬国旗、国徽,热爱国歌,积极参加升旗仪式,维护国家利益;3.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祖国为荣;关心家乡的建设。    自尊自律1.遵守校纪校规,不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校不缺勤,无违纪记录;2.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按规则办事,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不传播不良信息;3.举止端庄,仪表整洁,语言、行为文明。    学习态度与能力学习态度1.学习目标明确,自觉主动,不需要别人督促;2.学习专注,课前认真预习;3.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4.认真完成作业,讲时效、不抄袭;3.学习勤奋,知难而进,认真完成学习任务。11.作业记录。12.课堂表现记录。13.★阶段性学业考试考查成绩。14.★校级以上学科获奖记录。15.★研究性学习或代表性成果。如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课外阅读笔记等。16.★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及作品。17.★小发明小制作等证明材料。18.★校级以上科技创新作品获奖证明。19.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记录。20.综合实践活动考查成绩。21.参加科技创新、科技制作等活动的记录。22.有创新思维的代表性作业及作品。……    学习兴趣1.以学习为乐,无厌学情绪;2.求知欲强,爱提问,善于交流学习信息;3.善于通过多种途径强化自己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1.讲究学习策略,善于使用工具书;2.有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3.学习时善于反思与自我调整;4.合理安排学习时间;5.善于观察、探究、质疑。    交流与合作团队精神1.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2.有健康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3.能与他人共同分享,不妒忌他人。    交际习惯1.尊重他人,有良好的倾听习惯;2.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在听取别人意见时注意提取有益的信息;3.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虚心接受他人的忠告和建议;4.办事公平公正;5.能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体育与健康生活习惯1.有健康意识,合理安排课余生活,有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2.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3.讲究卫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23.平时锻炼身体与生活习惯特征性记录。24.★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查成绩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25.★校级以上运动竞赛获奖证明。26.★健康体检记录。27.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记录。28.心理健康状况特征性记录。……    体质健康1.身体素质良好,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有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成绩合格;3.两操出勤率高,效果好;4.善于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1.热爱生活,坦荡、开朗,充满自信;2.富有朝气,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不消极、不悲观;3.能自我调控情绪,遇事冷静,不偏激;4.能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并能自我调整。    审美与艺术审美情趣1.有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具有美的鉴赏能力;2.积极体验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美,能自主自觉地美化环境;3.对于艺术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敏锐的感受能力。29.参加班级、学校等组织的文艺活动的记录。30.音乐、美术等学科考查成绩。31.★校级以上艺术类获奖的证明。32.★在县(区)级以上刊物演出、发表、展示的艺术作品。……    艺术素质1.积极参加艺术活动,认真学习艺术课程;2.兴趣广泛,特长突出。     注:1.不同类别学校在制定评价细则时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评价要素及主要观测点进行调整、增删、细化。2.表中带★的实证材料必须加以审核,并附在最终评价报告单后。\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 附件2   金昌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学校:              班级:           姓名:               学籍号:科目(   )年级第(     )学期 修习模块与学分学分合计模块/专题名称学分模块/专题名称学分语文     外语     数学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艺术(音美)     体育与健康     选修Ⅱ     研究性学习主题:评价:指导教师: 社区服务内容:评价:指导教师: 社会实践内容:评价:指导教师:  基础素质评价结果项    目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 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评价等级自评      互 评      教师评      总评      突出表现记录 班主任评 语                                                         班主任:                            年   月   日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附件3     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学校:              班级:           姓名:               学籍号:科目高一上学分高一下学分高二上学分高二下学分高三上学分高三下学分必修选修Ⅰ必修选修Ⅰ必修选修Ⅰ必修选修Ⅰ必修选修Ⅰ必修选修Ⅰ语文            外语            数学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艺术(音美)            体育与健康            选修Ⅱ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学分合计:必修共      学分选修Ⅰ共     学分选修Ⅱ共      学分基础素质评价结果项   目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评价等级      突出表现记   录 综 合评 语  班主任:              年   月   日学校意见     校 长: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n--高中新课程资料汇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