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2 MB
  • 2022-08-11 发布

高中历史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n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奠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破坏:“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实践:“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n一、新中国成立背景——历史条件材料一:《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材料二:以上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1、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2、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3、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政府\n一、新中国成立背景——筹备工作时间:1949、9地点:北平代表特点(看下图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民族海外华侨各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进步性内容决定——首都、国旗、国歌选举——毛泽东当选为主席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为什么?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n一、新中国成立与意义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选举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施政方针——《共同纲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成员(主席、副主席)中,中共成员4名,民主党派3人。这三人及当时的身份分别是:宋庆龄(民革成员)、李济深(民革成员)、张澜(民盟成员)。材料二类别副总理政务院领导成员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总人数421109民主人士21149(15个正职)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组成人员特点,并据此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的性质。特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占有近一半比例,代表了中国除反动阶级以外的一切阶级、阶层。性质:第一届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由各党各派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n一、新中国成立与意义——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数十万群众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新中国成立意义观察上图,结合新中国成立意义,说明:数十万群众为什么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新中国政权与旧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有着哪些本质的差异?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第一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第二问:(1)新中国是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长期压迫、剥削,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新中国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人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国家。\n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①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④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详解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n借题复习(2017.广东高考)《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A.确定了国家性质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n二、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n区别:“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概念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n1、条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代表产生方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1954年一届人大《宪法》确立。1)1954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度、政府组织形式、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1954年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它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n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权利确立C.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形成\n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和发展:3、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4、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5、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n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1、原因2、确立过程(1)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设置意义\n基本内容省级自治区的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时间地区1947年5月1日1955年10月1日1958年3月15日1958年10月251965年9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n《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A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原则B公平公正原则、社会主义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原则、民主集中原则D社会主义原则、民主集中原则考点详解2\n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监督③参政议政④维护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考点详解1\n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1结构基石:新中国的成立《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确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建国初期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n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红色代表革命黄色代表和平\n中国国徽图案的组成: 国徽中心为红地上的金色天安门城楼,城楼正上方的4颗金色小五角星呈半弧形状,环拱一颗大五星。国徽四周由金色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环,麦稻秆的交叉处为圆形齿轮;齿轮中心交结着红色绶带,分向左右结住麦秆下垂,并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分。国徽的涵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国徽是主权国家的标志和国家威严的象征。天安门象征民族精神,齿轮象征工人阶级,谷穗象征农民阶级,五颗五角星,大的一颗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象征人民大众。四颗小星各有一角对着大五星的中心,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大团结,象征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掌握了国家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   整个国徽图案鲜明地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n文革中红卫兵批斗国家主席刘少奇历史小故事:1966年。刘少奇从批斗会上回来,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人民选举出来的国家主席,我还没有被罢免,你们有什么权力、按什么程序批斗我?历史名言:刘少奇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临死前说:好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图识历史1\n奠基:新中国成立:《共同纲领》(宪法性质,定国体政体)、成立意义?创立政治制度?①1954年,一届人大,确立人大制度②1949年,一届政协,担当人大职责1954年,政协变性:参政议政,1956年,政协方针:?(人民统一战线)③1949年,《?》规定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该制度。破坏:文革十年怎么破坏?为什么会破坏?(政治体制中的人治、集权因素)建设:新时期①构想:1980年,邓讲话《?》②修宪:1982年,总章程③加快:1997年,总任务?1999年,“依法治国”予以法定?④成果:特色法律体系框架\n1980年,一位著名的意大利记者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革那样的悲剧”。邓小平的回答是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B加强现代化建设C加强国防建设D发展科技事业考题搜索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建设的最大贡献是A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确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针C实现党在组织问题上的拨乱反正D作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n奠基:新中国成立:《共同纲领》(宪法性质,定国体政体)、成立意义?创立政治制度?①1954年,一届人大,确立人大制度②1949年,一届政协,担当人大职责1954年,政协变性:参政议政,1956年,政协方针:?(人民统一战线)③1949年,《?》规定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该制度。破坏:文革十年怎么破坏?为什么会破坏?(政治体制中的人治、集权因素)建设:新时期①构想:1980年,邓讲话《?》②修宪:1982年,总章程③加快:1997年,总任务?1999年,“依法治国”予以法定?④成果:特色法律体系框架\n内容: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政治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组织路线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意义: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n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知识梳理①1980年,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n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图识历史2思考1:图片反映了什么战略构想的成功实践?该构想首先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n下面这些词汇,与台湾问题的由来有关。你能据此讲一下台湾问题的由来吗?1949年,大陆解放,国民政府败守台湾,1950-1953年,朝鲜战争,第七舰队\n思考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什么是“一国两制”?\n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图识历史2思考3:香港回归的背景有哪些?回归的国际法依据是什么?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建和施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该依据有哪些基本原则?其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n香港、澳门的回归是20世纪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B香港澳门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C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D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列强的占领考题搜索5\n澳门香港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登上长城两岸关系新发展: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台胞搭乘“同安”号直航厦门\n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结构政治建设基石:新中国的成立《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国初期曲折历程严重挫折:十年文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新阶段发展完善:依法治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民主政治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理论构想:四步走、含义、意义实践:港、澳回归:历程及意义、原因台湾问题:交流频繁、共同心愿\n感谢参与,敬请指导再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