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 MB
- 2022-08-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数学概念、定理、习题的理解与教学\n有效教学的关键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三个理解”的内涵:掌握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高中数学课程结构体系、教学重点的知识;学生数学学习难点的知识;关于重点知识的教学解释的知识;关于评估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的知识;等。特别强调“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决定了教学所能达到的水平和效果。\n案例一:1.2.1函数的概念(1)\n(一)复习:从变量和对应观点: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正比例函数:y=kx(k≠0)反比例函数:y=k/x(x≠0)一次函数:y=ax+b(a≠0)二次函数:y=aX2+bx+c(a≠0)\n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四个问题:(1)y=1(x∈R)是函数吗?(2)y=x与y=x2/x是同一个函数吗?1当x是有理数时,2当x是无理数时是函数吗?(4)f(x)=x2与f(t)=t2是同一个函数吗?(3)y=\n下面先看几个实例:(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2(*)这里,炮弹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0≤t≤26},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h|0≤h≤845}.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的高度h和它对应。\n(2)近几十年来,大气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面积从1979~2001年的变化情况:根据下图中的曲线可知,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1979≤t≤2001},臭氧层空洞面积S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S|0≤S≤26}.并且,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时刻t,按照图中的曲线,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臭氧层空洞面积S和它对应.\n(3)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下表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请仿照(1)、(2)描述恩格尔系数和时间(年)的关系。\n(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这三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n归纳以上三个实例,我们看到,三个实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在数集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y和它对应,记作f:A→B.\n函数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相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二)新课:是非空数集注意唯一确定值域与集合B的关系怎样?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注意事项:注意f(x)的符号意思\n练习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函数值域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定义域中的一个数与之对应B、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C、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值域也就确定D、若函数的定义域只有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有一个元素B\n函数f(x)=kx+b(k≠0)定义域值域RRf(x)=ax2+bx+c(a≠0)Ra>0a<0f(x)=(k≠0)xk{x|x≠0}{y|y≠0}初中常见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n例1: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定义域;(2)求f(-3),f(2/3)的值;(3)当a>0时,求f(a),f(a+2)的值.\n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n例3:判断下面每组的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n总结:(1)函数的概念(2)函数的三要素\n探讨与反思(1)复习与思考题是否有必要?与以往相比,教科书对函数概念的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先映射后函数的顺序,直接通过三个背景实例,在问题的引导下分析概括出运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描述的函数定义。这样,既衔接了初中阶段将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认识,又进一步提升到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n探讨与反思(2)如何分析引例?对于实例1,引导学生如何得出炮弹飞行1s,5s,10s,20s时距地面多高?其中,t的变化范围是多少?这里,炮弹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0≤t≤26},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h|0≤h≤845}.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的高度h和它对应。\n探讨与反思(2)如何分析引例?对于实例2,引导学生从表中看出哪一年臭氧空洞面积最大?那些年的臭氧空洞面积大约为1500万平方千米?其中,t的变化范围是多少?根据下图中的曲线可知,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1979≤t≤2001},臭氧层空洞面积S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S|0≤S≤26}.并且,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时刻t,按照图中的曲线,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臭氧层空洞面积S和它对应.\n探讨与反思(2)如何分析引例?对于实例3,引导学生从图中看出恩格尔系数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否和前两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似?如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关系?\n探讨与反思(3)如何归纳三个实例的共同特点?不同点实例(1)是用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实例(2)是用图象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实例(3)是用表格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共同点(1)都有两个非空数集(2)两个数集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n探讨与反思(4)如何理解函数的定义?问题1:是三要素还是两要素?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f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问题2:什么是要素?如数轴的三要素\n2、探讨与反思(4)如何理解函数的定义?问题3:函数f:N→N.x→x函数g:N→Z.x→x这两个函数一样吗?问题4:集合A={1,2,3,…,n,…}和集合B={2,4,6,…,2n,…},试比较这两个集合中元素个数的多少?\n1、探讨与反思(4)如何理解函数的定义?问题5:什么是函数?理解2三要素:从映射角度理解函数,函数是一种装置f:A→B,是一个整体,突出函数的工具性,大学阶段。理解1两要素:突出研究定义域与对应法则,高中阶段重点研究对应法则,函数相当于暗箱。如袁隆平:力争202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千斤。\n探究与思考(5)初中各类函数的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分别是什么?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这样,既衔接了初中阶段将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认识,又进一步提升到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n函数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RRRRR\n探究与思考判断正误(1)函数值域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定义域中的一个数与之对应(2)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3)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值域也就确定(4)若函数的定义域只有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有一个元素(5)对于不同的x,y的值也不同(6)f(a)表示当x=a时,函数f(x)的值,是一个常量√√√√××\n判断下列图象能表示函数图象的是()xy0(A)xy0(B)xy0(D)xy0(C)D\n(1)求函数的定义域2探究与思考【例题演示,归纳总结】已知函数【例1】注意①研究一个函数一定在其定义域内研究,所以求定义域是研究任何函数的前提②函数的定义域常常由其实际背景决定,若只给出解析式时,定义域就是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n探究结论实数集R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的集合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的集合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即各集合的交集)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如果y=f(x)是二次根式,则定义域是(4)如果y=f(x)是由几个部分的式子构成的,则定义域是(1)如果y=f(x)是整式,则定义域是(2)如果y=f(x)是分式,则定义域是(5)如果是实际问题,是\n关于函数概念的理解说文解字:函——信函,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书面形式。引申为(有顺序的)对应关系。函数的来源:函数来源于运动,是应“科学的数学化”之所需。“数学从运动的研究中引出了一个基本概念。在那以后的二百年里,这个概念在几乎所有的工作中占中心位置,这就是函数。”(M·克莱因)\n函数概念的本质函数概念的本质: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函数”不是一个数,而是一个对应关系。函数概念所反映的基本思想:运动变化的思想。\n函数概念的发展简史背景:17世纪,科学家们致力于对运动的研究。如计算天体的位置,长距离航海中对经度和纬度的测量,炮弹的速度对于高度和射程的影响等。涉及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根据这种关系对事物的变化规律作出判断,如根据炮弹的速度推测它能达到的高度和射程。\n莱布尼兹用“函数”表示随曲线的变化而改变的几何量,如坐标、切线等。1718年,贝努利强调函数要用公式表示。1755年,欧拉将函数定义为“如果某些变量,以一种方式依赖于另一些变量,我们将前面的变量称为后面变量的函数”。当时很多数学家对不用公式表示函数很不习惯,甚至抱怀疑态度。\n1837年,狄利克雷提出:“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总有一个完全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1870年代,随着集合概念的出现,函数概念用更加严谨的集合与对应语言表述。映射的语言定义函数则是更晚的事情了。\n函数概念的教学要点为学生铺设概括函数概念的通道;精选实际例子——从实例出发,在函数概念的引入、表示、性质和应用等阶段都要注意使用实际例子,为学生提供理解函数概念的“参照物”。一个好例子胜过一千次说教。不在字面含义、形式化“应用”等方面纠缠,多让学生用函数观点解释具体问题。围绕运动变化、变量、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等,以实例为载体开展教学,加强思想方法、函数建模等。\n教概念的意义李邦河院士: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的做法严重偏离了数学的正轨,必须纠正.否则,学生在数学上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结果可能是对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知之甚少,“数学育人”终将落空.\n概念教学的核心概念教学的核心是概括: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思维打开,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n概念教学的基本环节典型丰富的具体例证——属性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共同本质特征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下定义(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概念的辨析——以实例(正例、反例)为载体分析关键词的含义;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事例——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具体步骤;概念的“精致”——建立与相关概念的联系。\n数学概念学习的一般有两种形式2.揭示本质属性;讨论特例;新旧概念联系;实例确认;具体运用。如二次函数的概念。1.观察实例;分析共同属性;抽象本质属性;确认本质属性(正例、反例);概括定义;符号表示;具体运用。\n案例二、古典概型\n例1: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随机地放在编号为1,2,3的三个盒子中,试求事件A:“在1,2号盒子中个有一球”的概率.\n变式1:把编号为a,b的两个球,随机地放在编号为1,2,3的三个盒子中,试求事件A:“在1,2号盒子中个有一球”的概率.\n变式2: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随机地放在编号为1,2,3的三个盒子中,并且假定每个盒子中至多有一个球,试求事件A:“在1,2号盒子中个有一球”的概率.\n例2:(摸球问题)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个红球和3个黄球,从中一次摸出两个球.⑷求摸出的两个球一红一黄的概率。⑴问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⑵求摸出两个球都是红球的概率;⑶求摸出的两个球都是黄球的概率;\n例2:(摸球问题)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个红球和3个黄球,从中一次摸出两个球。⑴问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解:⑴分别对红球编号为1、2、3、4、5号,对黄球编号6、7、8号,从中任取两球,有如下等可能基本事件,枚举如下:(1,2)、(1,3)、(1,4)、(1,5)、(1,6)、(1,7)、(1,8)(2,3)、(2,4)、(2,5)、(2,6)、(2,7)、(2,8)(3,4)、(3,5)、(3,6)、(3,7)、(3,8)(4,5)、(4,6)、(4,7)、(4,8)(5,6)、(5,7)、(5,8)(6,7)、(6,8)(7,8)7654321共有28个等可能事件28\n变式:(摸球问题)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个红球和3个黄球,从中依次摸出两个球.⑷求摸出的两个球一红一黄的概率。⑴问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⑵求摸出两个球都是红球的概率;⑶求摸出的两个球都是黄球的概率;\n例3同时掷两个骰子,计算:(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解:(1)掷一个骰子的结果有6种,我们把两个骰子标上记号1,2以便区分,由于1号骰子的结果都可以与2号骰子的任意一个结果配对,我们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组成同时掷两个骰子的一个结果(如表),其中第一个数表示1号骰子的结果,第二个数表示2号骰子的结果。(6,6)(6,5)(6,4)(6,3)(6,2)(6,1)(5,6)(5,5)(5,4)(5,3)(5,2)(5,1)(4,6)(4,5)(4,4)(4,3)(4,2)(4,1)(3,6)(3,5)(3,4)(3,3)(3,2)(3,1)(2,6)(2,5)(2,4)(2,3)(2,2)(2,1)(1,6)(1,5)(1,4)(1,3)(1,2)(1,1)从表中可以看出同时掷两个骰子的结果共有36种。(2)在上面的结果中,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4种,分别为:(1,4),(2,3),(3,2),(4,1)(3)由于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的,其中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4种,因此,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列表法一般适用于分两步完成的结果的列举。(4,1)(3,2)(2,3)(1,4)6543216543211号骰子2号骰子\n为什么要把两个骰子标上记号?如果不标记号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如果不标上记号,类似于(1,2)和(2,1)的结果将没有区别。这时,所有可能的结果将是:(1,1)(1,2)(1,3)(1,4)(1,5)(1,6)(2,2)(2,3)(2,4)(2,5)(2,6)(3,3)(3,4)(3,5)(3,6)(4,4)(4,5)(4,6)(5,5)(5,6)(6,6)共有21种,和是5的结果有2个,它们是(1,4)(2,3),所求的概率为思考与探究左右两组骰子所呈现的结果,可以让我们很容易的感受到,这是两个不同的基本事件。\n案例三:向量\n如图,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根据图中标出的向量回答下列问题:(1)AB与DE的长度相等吗?它们是相等向量吗?(2)与向量OA相等的向量有多少个?(3)与向量OA相等的向量有哪些?(4)是否存在与向量O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5)与向量OA共线的向量有哪些?CABDEOF和我一样的人有多少个?\n案例四: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n\n相离(没有交点)相切(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种类种类:相交(二个交点)\n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mx2+nx+p=0(m≠0)Ax+By+C=0(x-a)2+(y-b)2=r2由方程组:<0方程组无解相离无交点=0方程组有一解相切一个交点>0相交方程组有两解两个交点代数方法直线方程L:Ax+By+C=0圆的方程C:(x-a)2+(y-b)2=r2=n2-4mp\n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几何方法直线与圆相离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交d>rd=rd0相切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方程组有且只有一个实根d=r△=0相离没有公共点方程组无实根d>r△<0有利于新旧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将归纳得出的结论用表格的形式给出,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完整系统的认识。\n判定直线L:3x+4y-12=0与圆C:(x-3)2+(y-2)2=4的位置关系练习:代数法:3x+4y-12=0(x-3)2+(y-2)2=4消去y得:25x2-120x+96=0=1202-100×96=4800>0所以方程组有两解,直线L与圆C相交几何法:圆心C(3,2)到直线L的距离d=因为r=2,d0所以方程组有两解,直线L与圆C相交几何法:圆心C(3,2)到直线L的距离d=因为r=2,d100?是输出S结束否直到型循环结构开始i=1S=0i≤100?是S=S+ii=i+1否输出S结束当型循环结构\n案例六:算法与程序框图\n我想尽管课型有不同的形态,但是我们在做课型分析的时候,离不开三件事,一个是数学,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学,这是思考这些问题的一个灵魂,把握住这个灵魂,就可以更好的界定我们对这些课程形式的一个理解。\n推荐:2012《百题大过关高考数学》(第一关:基础题;第二关:核心题;第三关:压轴题)(共三本)\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