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8.00 KB
- 2022-08-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区别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n溃脓巷战挺括勾当估衣铺女红熬白菜经纱靓妆拮据埋怨迫击炮亲家稍息似的刷白顺遂体己症结秘鲁稽首炮烙踏实胡同生肖流水浅浅流水汤汤流水脉脉心广体胖暴虎冯河亟来闻讯早读检测\n第6练1.A创chuāng犒kào薄bó畔pàn,说shuì2.D[A.败一拜,义一意。B.牒一谍。C.缅一湎,慨一概。]3.D[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B.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C.明日黄花:比喻已经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n5.(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4)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5)西风紧晓来谁染霜林醉\n6.①画面上两人用力争夺一根井绳;井绳断成两段,两人各执一半;两人因绳太短都没打到水。②这幅漫画讽刺了为私利拼命竞争、结果双方受损的社会现象。(解析:这幅漫画是由三部分组成,形象地展示了打水的过程。因此概括说明漫画内容的时候要体现这个过程。而漫画的寓意很明显,分析争夺井绳的原因以及最后打水的结果就可以得出来。但是有些学生从漫画折射现象的反面揭示寓意,概括出“做事情要学会合作互助”,致使答案错误。)\n7.(1)我国个税起征点分别经过了800元、1600元、2000元、3500元四次调整。(2)个税起征点逐渐提高;工薪阶层及低收入阶层受益多。(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抓住个税的四次调整,总结出个税起征点数额与工薪阶层受益的关系。)\n9.(1)①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②营造了悲凉(惆怅)的氛围。(2)自古以来,“肉食者”很少有人为国家富强出谋划策,却让红颜女子遭受远嫁厄运,成为朝廷对外妥协政策的牺牲品8.(1)①点,点染;叠,重叠。②点染清溪的荷叶片片青绿,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铜钱。③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2)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流连欣赏的心情。\n小说阅读\n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关于小说\n小说阅读命题类型(一)、按小说要素分1、人物形象题2、情节概括题3、环境作用题4、主题分析题(二)、按命题方向分1、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2、人物形象题3、人称题4、情节分析题5、行文结构题6、环境题7、主题分析题8、语言理解题9、艺术技巧题10、赏析题11、探究题\n●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1、标题作用题2、词语作用题3、句子作用题4、段落作用题5、场景(环境)作用题6、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7、情节作用题8、艺术技巧作用题9、结构作用题\n祖父的表11、为什么说“这是我年轻时代最伤心的时刻”?(2分)12、请说说小说以“祖父的表”为标题的作用。(3分)13、概括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为何要写“富有的男孩”?(3分)14、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15、读完这篇小说,请阐述你的两点成长感悟。(6分)\n《祖父的表》15、读完这篇小说,请阐述你的两点成长感悟。(6分)①人生的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坚持不懈。②人生的成长需要忍耐,沉得住气。立足文本,体现主题,带入自我\n小说标题的作用12、请说说小说以“祖父的表”为标题的作用。(3分)参考答案:①结构上:“祖父的表”是小说的线索,起贯穿全文的作用。②内容上:暗示小说的主题,“祖父的表”承载着祖父对“我”的期望、嘱托和爱,寄托了我的渴望和梦想,让我懂得了坚持和忍耐。规范答题,分点阐述突出关键词\n标题的作用1、表明写作对象2、概括情节内容3、贯穿全文线索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5、揭示主题、情感(具有象征意味,暗示小说主题)6、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言简意丰)参考答案:①结构上:“祖父的表”是小说的线索,起贯穿全文的作用。②内容上:暗示小说的主题,“祖父的表”承载着祖父对“我”的期望、嘱托和爱,寄托了我的渴望和梦想,让我懂得了坚持和忍耐。\n早晨的电话11、概括第一段场景的特点并简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12、分析文中画线语句分别表现了主人公约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3分)13、文中不断出现“电话铃声”,结合全文,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14、本文的结尾意蕴深长,请分析它的妙处。(5分)15、结合文中主人公的生活状态,请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6分)\n环境类考题思维模型环境情节主题人物1交代时间\地点\背景,增加真实性2渲染…气氛;为下文奠定…情感基调3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呼应、对比等4衬托人物…的形象,突出…性格、心理,暗示人物命运等。5深化主题,揭示…主旨\n场景的作用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引导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揭示主题6、与下文场景的对比、铺垫下文外国小说欣赏·场景\n《早晨的电话》11、特点:静谧、温馨、祥和。作用:①营造温暖、幸福的家庭生活氛围;②与下文主人公的紧张工作与烦人生活形成对照。场景作用(环境作用)\n2011年最牛的个人年终总结存在问题:好吃饭、好打牌、好喝酒分析原因:饭好吃、牌好打、酒好喝总结经验:吃饭好、打牌好、喝酒好整改措施:饭吃好、牌打好、酒喝好努力方向:吃好饭、打好牌、喝好酒魅力十足的汉语\n1.A“柏”“bǎi”“鲜”“xiǎn”“庶”“shù”2.D濒一频,爆一暴。蜇~蛰。急一亟。3.B(亲身体验,努力实行)听风就是雨: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贬义)喜结金兰:义结为兄弟姐妹,不能指夫妻。万人空巷:从巷里出来到广场庆祝、欢迎。4.C5.(1)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2)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3)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4)举匏尊以相属沧渺海之一粟(5)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第7练\n在下列横线上分别填上适当的词语(A暴发 B爆发)1、他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就______出了雷鸣般的掌声。2、他很善于走上层路线,果然没几年就_______起来。3、1927年秋,______了一场农民革命。4、大水退走后,又_____了一场传染病。5、这一带的火山正处在活跃期,随时都有_____的危险。6、1927年秋,______了一场农民革命。7、人们的愤怒不可遏止地_____了。8、前几年,他靠投机倒把成了_____户,没想到这几年摇身一变,成了农民企业家。9、“河上本来有一座小桥,山洪______时,被冲毁了。10、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2004年高考题)\n6上:春风舞墨青瓷碗上画活西湖柳下:细雨裁枝竹立方间争芳世博园7、如果汽笛的声响,拉开了我们的距离,波涛模糊了你的身影,请你相信未来,高山远水阻挡不了风的思念。(解析:尽量保持仿句和例句的字数一致。)\n8.①在一堆昂贵高档的礼品粽子上面,坐着一个官员模样的人,他正把一个千元粽朝嘴里送,屈原在下面无奈地看着他。②屈原说:你吃那上千元一盒的粽子也是为了纪念我吗?(第一问只说明画面内容,不要对寓意进行扩展。第二问情景补写:一句话并且是反问句。考生要注意抓住高档粽子与纪念屈原的初衷之间的反差。)\n1难道你们就是这样继承传统文化的?2千元粽好吃吗?这跟纪念我还有关系吗?3难道我的死成全了你的虚荣?4你的粽子还有意义吗?5这些天价粽难道也是用来纪念我吗?6这些千元粽跟纪念我有什么关系吗?7你们卖的还是粽子吗?8唉,难道这样的粽子我还吃得起吗?9难道我当年忠义投江竟只为成全这千元粽?10难道现代人追念我竟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n大哥,粽子是用来纪念我的传统习俗,你现在卖霸王粽,不是抹黑我吗?子非我,固不懂我,但利用我,甚是可恶。欺骗大众,你还不认罪?\n9.(1)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因病不能多饮酒,无心赏菊。(2)①凄凉的景象: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描述)②运用了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亦可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nlO.(1)①窥,窥探。②写出了诗人不愿打破宁静的环境,俯身悄悄观水的情态。③表现了诗人对绿水的喜爱与怜惜。(2)由叙及情,揭示主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意思对即可)\n环境的作用?场景的作用?标题的作用?\n小说某一物象的作用13、文中不断出现“电话铃声”,结合全文,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参考答案:①作为小说线索,照应题目,贯穿全文。②实现小说在“现实—梦境—现实”中交错转换,推动情节发展。③表现主人公欲安静而不得的烦躁心理,体现现实生活的紧张。规范答题,分点阐述突出关键词\n某一物象的作用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贯穿全文、过渡、照应、伏笔、);B充实内容,推动情节;C表现人物形象、心理D深化、升华主旨;E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①作为小说线索,照应题目,贯穿全文。②实现小说在“现实—梦境—现实”中交错转换,推动情节发展。③表现主人公欲安静而不得的烦躁心理,体现现实生活的紧张。\n情节类考题思维模型情节结构主题人物①情节本身(交代了…内容)→②结构(对比、伏笔、照应、铺垫、摇摆等)→③人物(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④主题(深化、突显某种主题)。⑤妙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曲折摇曳、波澜起伏…情节作用答题样式:情节本身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n《早晨的电话》14、本文的结尾意蕴深长,请分析它的妙处。(5分)参考答案:①在作品最后,又出现了在开头时的那个电话,神秘诡异,又使结构上首尾照应,梦境与现实互相交错,起转流利。②作品结尾的情节陡转,揭示出原来一切都是梦境,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③深刻揭示了现代人在生活重压之下无法突围的主题。规范答题,分点阐述突出关键词\n14、作者为什么不写冉娜在丈夫刚进屋时就告知带回邻居家的孩子?试作简要分析。(5分)《穷人》参考答案:①符合冉娜的性格:善良,又有点怕丈夫。②创造情节摇摆:一波三折,一个片段被写得曲折有致。规范答题,分点阐述突出关键词《穷人》\n结构作用【知识储备】1、过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2、照应(照应前文、后文)3、设置悬念,引人入胜4、伏笔,为下文埋作铺垫。5、揭示主题、深化主题。6、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7、开头:统领全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8、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领起下文。9、结尾:照应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华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n人物类试题思维模型情节形象人物人物①自身的形象、性格特点,②与另一个人物对比、映衬、反衬→情节③(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④(突显某种主题)主题作用\n揣摩人物形象特点的五个方面: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2、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3、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人物。4、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5、重视小说中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人物形象\n《距离》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苏珊的形象特点。(5分)(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苏珊”这一人物形象)①(先用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总):苏珊是一个虚荣、自私、爱耍小聪明的人。②(结合文中内容具体分析)(分)苏珊在给女儿生活费时与处长攀比的情节,表现了她的虚荣;她以当前经济形势为理由拒绝增加公婆的生活补贴,表现了她的自私和爱耍小聪明。概括要简明,分析要具体\n09年浙江《魔盒》16.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5分)贝格斯太太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形象(总)。她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将一个母亲给的空盒子珍藏多年;②淳朴善良,热情爽直:对“我”这个初次离家的旅客关心、照顾;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对“我”观察细致入微,并委婉开导。(分)正是这样的人,才使沮丧的我,在孤寂中唤起生活的希望和热情,贝格斯太太是魔盒的亮色。(总)规范答题,分点阐述突出关键词\n●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品格,要选用形容词,最好是成语。从答题思路上看,宜采用总----分-----总式的句群结构,而其要分点阐述,突出关键词。\n二字词语宽容 真诚 诚实 谨慎 无私 正直 慷慨 公正严明 俭朴 厚道 老练仁慈 开朗 乐观 热情善良自尊 果断 镇静 憨厚 诚恳 谦卑 活泼机智 坚强 刚毅 ……四字词语坚忍不拔 善解人意风趣幽默 淡泊名利循规蹈矩 豪放不羁 勇敢正义沉着冷静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 和蔼可亲 心灵手巧谨小慎微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正直无私一丝不苟 自强不息 大义凛然 超然物外特立独行不屈不挠 爱憎分明 安分守己\n人物类试题思维模型情节形象人物人物①自身的形象、性格特点,②与另一个人物对比、映衬、反衬→情节③(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主题④(突显某种主题)主题作用\n13、文章为何要写“富有的男孩”?(《祖父的表》)情节:人物:主题:“富有的男孩”的炫耀引出“我”冲动地回家拿表的行为,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和丰满“我”的形象。(反衬、对比“我”的形象)“富有的男孩”是成功的象征,见证了“我”的冲动,能更好地揭示小说的主题。人物作用题\n2008浙江: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我”的作用\n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乌米》1、有限视角,能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2、“我”是故事见证人,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具有真实感;3、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心理感受。4、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见闻、感想,推动情节发展。5、借“我”的感触揭示主题6、通过“我”对ⅹⅹ的情感态度突出ⅹⅹ的形象或突出…的情感。\n14、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①“我”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②“我”作为有限视角,能带动读者参与到小说中,发挥读者主动性;③通过叙述“我”的经历,小说能更好地揭示主题。1、有限视角,能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2、“我”是故事见证人,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3、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心理感受。4、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见闻感想,推动情节发展。5、借“我”的感触揭示主题6、通过“我”对ⅹⅹ的情感态度突出ⅹⅹ的形象或突出…的情感。祖父的表\n“我”的作用1、有限视角,能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2、“我”是故事见证人,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3、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心理感受。4、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见闻、感想,推动情节发展。5、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题6、通过“我”对ⅹⅹ的情感态度突出ⅹⅹ的形象或突出…的情感。(第一人称)(情节结构)(主题)(其他人物)\n2011浙江《第9车厢》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n不同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①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增加叙述的真实性,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③亲切自然,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第二人称:①增加亲切感,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②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第三人称:①以冷静的旁观者身份来进行叙述,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显得比较客观公正。②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2011浙江《第9车厢》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n\n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1)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时代特征从而达到来把握小说的主题。(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3)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4)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依据文本),不能随意拔高或作主观臆断。基本格式:小说通过……塑造了……形象,表达了(揭示了)……\n《早晨的电话》15、结合文中主人公的生活状态,请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6分)小说通过反映现代社会中一个男人遇到的家庭和事业发生矛盾时的心力交瘁的生活状态,暗示在现实里的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生活的围困,体现出在现代紧张生活中各题与家庭的无奈与挣扎。\n《祖父的表》15、读完这篇小说,请阐述你的两点成长感悟。(6分)①人生的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坚持不懈。②人生的成长需要忍耐,沉得住气。立足文本,结合主旨,带入自我\n2011浙江:1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堆。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n\n小说阅读基本题型(一)要点概括题1、概括小说故事情节2、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3、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二)作用分析题1、情节的作用(含情节的安排)2、人物形象的作用3、环境描写的作用4、小说标题的作用5、表现手法的作用①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②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③插叙、倒叙的作用④线索的作用⑤悬念的作用⑥语言的含义、作用分析⑦叙述人称的作用(三)探究题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n人物类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要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舞台,性格产生的土壤)2.要了解小说描写的情节(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3.应重视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4.注意分析人物的动作(思想支配行动)\n5.要分析好人物的肖像(能反映人物性格,如孔乙已的外貌衣着)6.要分析好人物的心理(展示内心世界)7.要注意细节描写(能以小见大)8.要分清哪些性格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从属的.选出最本质的作主线把其它的统帅起来.\n人物类试题思维模型情节主题人物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n设题三种题型:1.分析塑造手法;2.概括人物思想性格;3.人物塑造的作用;4.通过社会环境,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鉴赏人物形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n人物分析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项链》)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失街亭》)3、从人物的历史背景,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人物。(《药》《阿Q正传》)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对人物作面面观。(《阿Q正传》)\n人物概括人物际遇、特征、性格(概括时要扣住作者倾向)﹢身份(多余人、小市民、知识分子、军人、劳动妇女等)要看清题目“分析性格”还是“概括性格”\n小说中人物形象作用:1、人称本身的作用2、线索作用3、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4、形成对比(对照)5、揭示主题作用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人称作用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