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9.00 KB
- 2022-08-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阅读训练答案\n《沁园春·长沙》(一)1、D(拟人;ABC夸张)2、“独立”表达了作者不屈的斗志。“寒秋”象征了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3、管到“万类霜天竞自由”为止。面对生气勃勃的大千世界,作者触景生情,心中也充满了“竞自由”的激情。4、“击”准确形容了雄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翔”描写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形象而生动。5、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以及对祖国命运的思考。\n(二)1、景人2、B(比喻义A临时义C引申义D基本义)3、表达了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精神和一定要摧毁旧世界的胆魄。4、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n《获得教养的途径》1、作者倡导的是一种重阅读质量的读书观。因为阅读的本质不在于积累某些知识,提高某种技能,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一个人没有个性或人格,一切努力也是白费。2、因为个性或人格是一个人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前提。一个有个性或人格的人,把阅读看成是帮助我们获得教养获得生命意义的途径。3、一,不愿埋头读书,只图生活享受;二,只看报纸和流行文字,不读经典杰作。4、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读书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不能成为生活的目的。但现实是:不是读得太多,而是太少。读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应该倾心于书。\n5、杰作是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杰作是人类文化的思想结晶,是我们获得教育的途径。6、前提是个性或对人格的追求。7、指对阅读的热爱,对知识的敬重。\n(二)1、将是的世界比喻成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和国家、原始森林等美好的事物。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形象,活泼传神,能唤起读者美好的感受。2、第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特点:*把阅读看得无足轻重*将自己获得的肤浅的阅读能力用来读新闻或商业版等浅显的文字,不再继续深入书的世界。第二种“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人”,特点:*始终被新的魔力吸引,*阅读过程就是心智的成长过程*眼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3、第一层:只有少数人成为读书家。第二层:读书能将人带入美妙的境地。\n《想北平》1、(1)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2)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3)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或:处处有空儿可自由喘气);(4)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或:花多菜多果子多)(写出两点即可,后两点合起来答为“接近自然”也可)2、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意思对即可)(写出两点即可)3、C(注意语言连贯的技巧。)4、(1)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事物的状态(2)真实地表现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3)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北平的情感。5、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6、点明题意;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n《前方》1、1)祖先为生存不断迁徙,奋进的习性与语文成为人们的无意识沉淀。2)外界的诱惑,闯荡世界的生命快感或虚荣心使人克制不住离家的语文。3)身或心受不住家的束缚,要远行。2、1)它不是目的地,而是一个驿站,一个港湾;2)是奋斗的轨迹;3)永存不灭的希望。3、《乡土情结》中的“家”是精神的归宿,而这里人要离家远行的“家”则是身或心的束缚。\n《劝学》(一)1、C2、1)跪:(古)脚和腿(今)跪下2)用心:(古)思想意识活动(今)读书或对事物肯动脑筋3)金:(古)金属制品(今)黄金3、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尘土,(向下)喝地下泉水,(这是)心思专一的缘故啊!4、积累恒心5、比喻(正反)对比6、B\n(二)1、zhòngxĭngqìpù2、有通又暴通曝知通智生通性3、1)深2)声音宏大4、B(B项表顺接,另三项表转折)5、1)才德高的人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就智慧明达,行为也不会有错误了。2)修养高的人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区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6、改变人的本性使人进步\n(三)1、1)起2)深水3)古代的半步4)成功5)没有用来……的办法6)专一2、没有蛇和鳝的洞穴就没有地方可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3、1)积少成多2)锲而不舍3)专心致志4、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n《师说》(一)1、B(用来……的;ACD……的原因)2、A3、B4、B\n(二)1、C2、D(A小的方面学到B妻子儿女C指给……看)3、C4、D(却,转折;ABC就、就是)5、三组对比: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2)“于其子”为自择师与“于其身”耻于从师(对从师态度)的对比;3)“士大夫之族”耻于相师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的对比。作用;在批判反面现象中阐发“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点。\n(三)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②以……为师③“师襄”,人名,师有乐师的意思。2、B(A不一定;C指秦汉文章;D学习古文句读)3、郯子这些人,他们的才能比不上孔子。4、C(通“否”;A道理;习惯风尚。B懂得;听说。D解释经书的书;传授。5、D(与中心关系密切)\n(四)1、三组对比: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2)“于其子”为自择师与“于其身”耻于从师(对从师态度)的对比;3)“士大夫之族”耻于相师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的对比。2、甲文指“曰师曰弟子云者”。乙文指“为人师表”。3、今之师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4、天下人果真聚集拢来,又是惊怪,又是叫骂,用眼睛盯住他,动手拉扯他,甚至与他长时间的辩论不休。5、A6、D\n(五)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相对比。(纵向)2)一个人对孩子对自己在从师学习上的矛盾做法相对比。(个人)3)社会上的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比。(横向)3、“不耻”在文中的意思是不以为耻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不单用。“不齿”在古今汉语中都是不屑一提的意思。4、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与古代的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仍然以从师学习为耻。\n(六)1、辱:敬辞,有劳大驾笃:深厚吾子:你见取:为你所取抗颜:举首仰面,态度严正挈挈:孤单地2、近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3、世俗之人果然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惊异责骂,人们都以目示意,牵扯指点,并且肆无忌惮地污蔑毁谤。4、两人的看法是一样的。只是柳宗元是从侧面说反话表达对当时风气的不满。\n《赤壁赋》(一)1、B(属zhǔ棹zhào)2、C(循、依)3、秋气之爽秋意之浓秋水之旺怡然之乐触景生情,由眼前景激发胸中情。4、划线的句子用了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n5、“美人”在此可以看作是君主或理想的象征,“望美人兮天一方”,暗示的是一种失落的心情。可看作是被朝廷冷落的伤感,也可看作是事业无望的悲叹。6、1)任凭小舟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2)那声音使深谷中的潜龙飞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7、乐悲\n(二)1、C(骤得:数得,即多有所得)2、A(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3、有关文句:1)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江而东也……而今安在哉?”而“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只是等闲之辈,更不在话下。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无穷的宇宙之中,人生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现实与愿望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n4、这一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见自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5、客人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流露。《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也说“人生如梦”,与客人消极的人生观是一致的。\n(三)1、承上启下,仍然扣住“水”和“月”,以回答“客”的名义,展开富有哲理的议论。2、江水这样不停地流去,但从整个大江来看,却未曾流去,所以说“未尝往也”;月亮这样有圆有缺,可是月亮本身始终没有增减,所以说“卒莫消长也”。3、意思:从变的一面看,天地不到一转眼的工夫就完了;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和我都是没个穷尽的。也就是说,变与不变,无论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对人来说,不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非但不必羡其无穷,反倒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也就是说,人们应该从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这些话使客“喜而笑”,使全文所表露的感情由乐而悲,再由悲而乐。5、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在政治失意时,陷入苦闷与迷惘,有消极悲观的一面。但他身处逆境依然那么开朗、自信,其思想的主导方面还是豁达、乐观的。\n《始得西山宴游记》1、A(A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B古因此认为/今认为。C古随从/今徒弟。D古从此/今表示承接的连词)2、1)自从我被贬官,就住在永州,常常感到恐惧不安。2)每天和随从登上高山,走入丛林深处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水。3)到了(目的地),就用手分开草坐在草地上,倒尽壶中的酒喝完它,直到大醉。3、写未得西山前的漫漫而游,看似与西山武官,实则是为引出下文的西山之景作铺垫,也是为了反衬始得西山的惊喜。4、B(作者并未摆脱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