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8.00 KB
- 2022-08-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赤壁赋说课教师:衡水市第十四中学刘颖\n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评价\n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赤壁赋》(苏轼)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第一部分,本篇是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文质兼美,情理并茂。作者将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阐述道理。我把本篇确立为本单元的重点讲读课文之一,通过多种诵读方式,准确把握文言词句、疏通文意进而感悟情感、探讨理趣。本篇共二课时,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2)情感目标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n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品读,完成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积累。(2)教学难点诵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4、教学的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预习: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能大致读懂全文字面意思。\n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我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和交流互动法来完成“诵读—研读”的教学内容。三、说学法(1)听、读训练:利用多媒体播放范读,然后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把握文章所抒发的情理。(2)合作探究教师抛出“导”学内容,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文言实、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探讨文章的情感发展脉络。\n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披情入文教师活动由初中学过的课文《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导入: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震烁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后来在这里,他还写下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赤壁,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介绍苏轼与乌台诗案、苏轼与黄州:学生活动了解苏轼坎坷人生,认知苏轼复杂的内心世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时恰当地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n(二)范读美读,读中求识(一)教师活动1、播放范读录音,注意词语的正确读音,整体体味文章抒发的情感。2、抛出“导”学内容:需正确识记的词语壬戌(rénxū) 桂棹(zhào)袅袅(niǎo) 幽壑(hè)嫠妇(lí) 愀然(qiǎo) 相缪(liáo)舳舻(zhúlú)旌旗(jīng) 酾酒(shī)横槊(shuò) 渔樵(qiáo)扁舟(piān) 匏尊(páo)蜉蝣(fúyóu)无尽藏(zàng) 狼藉 (jí) 枕藉 (jiè)3、指出“以文(散文)为赋”的特点,画出韵脚,注意整散句式的读法。以第一段为例解说:韵脚:间、天、然、仙句式:多为整句,整整两两结合读,加强整体印象,做到背起上句就能自然带出下句。另外,注意散落在整句与整句之间的散句,注意它们的位置。学生活动听录音,识记词语读音,然后了解文赋的特点,进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设计意图此读意在“求识”:识字音、识韵脚、识句式、识文赋。\n(三)范读美读,读中求识(二)教师活动4、分组、分段诵读,抛出字词及句式的“导”学内容,然后用讨论法、合作交流法解决问题。(1)一词多义:实词歌:扣舷而歌之。(动词,歌唱。)歌曰:(名词,歌词。)倚歌而和之。(名词,歌曲。)望: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克,打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上”相对。)如: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动。)纵一苇之所如。(往,到,动。)\n(三)范读美读,读中求识(二)教师活动4、分组、分段诵读,抛出字词及句式的“导”学内容,然后用讨论法、合作交流法解决问题。(1)一词多义:虚词之: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惟江上之清风。(结构动词,的。)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不译。)乎:浩浩乎如凭虚御风(助词,形容词词尾。)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助词,表被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n(三)范读美读,读中求识(二)教师活动4、分组、分段诵读,抛出字词及句式的“导”学内容,然后用讨论法、合作交流法解决问题。(2)词类活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 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使……哭泣。)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3)特殊句式:①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②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③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学生活动诵读、探讨词句设计意图此读意在“求识”:识词汇、识特殊句式\n(四)品词悟句,质疑释疑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诵读重点语段,品词悟句。由学生质疑再由教师补充,进而把重要词句都聚在一起,各个突破。问题设计示例:动词使用的精妙——泛舟、横空、接天……修辞手法的运用——“徘徊”(拟人)……(2)感悟重点句子:①让学生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理清作者“乐—悲—乐”的情感线索。②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并作分析理解。学生活动诵读、质疑,把握词句,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泛:小船漂浮在江面上,自由自在的样子。横、接:雾横水面,是近处看;光接天边,是远处看。(远近结合写景)徘徊:拟人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缓缓升起的动态,还透露出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眷恋之情。设计意图品词悟句:品语言美、意蕴美、悟作者情感。\n(五)教学效果,课堂即查教师活动概述文章第一段内容和句子特点,要求学生当堂巩固性地再记忆,开口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课堂速背。学生活动说一说,背—背设计意图课堂验收,检查教学效果。(六)课后作业,巩固深化教师活动(1)将文中第一段改写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300字左右。(2)思考:作者的悲具体从何而来?学生活动学生写作、深入体会作者情感。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课文内容,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情感。\n五、说教学评价《赤壁赋》为文赋之千古名文,对于如此上佳的文学作品,我用诵读导析法进行教学,通过“诵读—研读”的教学环节,达到了通其文意、识其情思的教学目的,又高效地完成了课后练习中背诵的要求,并以此诵读理解形式,带动其他段落的理解,在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要求的同时,还为下一课时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n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