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00 KB
- 2022-08-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旧体诗三首\n恬淡的智慧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到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才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地唉声叹气,苏轼却极为迅速地把面条吃完了。望着黄庭坚良久,苏轼说道:“九三郎,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苏轼大笑着起身而去。哲理故事\n自嘲鲁迅\n鲁迅诗现共存79首,其中旧体诗63首。鲁迅的旧体诗,充满了丰富的情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n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1902年1月毕业于南京矿物铁路学堂,4月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入学时,鲁迅毅然剪掉发辫,拍摄了这张照片,并赠许寿裳。许寿裳在《我所认识的鲁迅》一书中曾说“鲁迅对于民族解放事业,坚贞无比,在一九零三年留学东京时,赠我小像,后补以诗”。留学日本时赠许寿裳(1903年摄于日本东京)《鲁迅诗稿·自题小像》\n《惯于长夜过春时》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1931年作左联的柔石等七位青年作家被杀于上海龙华监狱,鲁迅听到这个消息,写了上面这首七律。我们从诗的意境中感受到鲁迅那冲天的悲愤,并且深深地被其感染。\n“俯首甘为孺子牛”,诗人愿做谁的牛?他在写于1932年的另一首《答客诮》诗中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孺子”本意首先即指海婴,以及和海婴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幸福,他自讽自喻心甘情愿做埋头耕耘的牛。\n对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来说,人们的理解是逐步深化的。在鲁迅先生逝世后,众多纪念文章中引用这一诗句时,将对“孺子”的认识引申为对年青一代的“母性”之情(萧红语),又进而许多人把“孺子”进一步理解为人民大众。因此,我们可以说这句诗既是鲁迅的“人伦之情”,又是他的“母性之情”,更是对人民大众的博爱之情,这是符合鲁迅爱憎分明的文化战士的品格的。\n《自嘲》总结鲁迅的一生,是在同旧中国专制统治势力的坚韧抗争中,不断地被迫害被诬蔑中度过的,除了必要的回击、答复外,他也曾多次自嘲,他幽默地嘲弄自己的命运,嘲弄自己的处境,无情地解剖自己,在犀利深刻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傲岸,“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情。\n瘦石画苏武牧羊图聂绀弩\n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中厩监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食品和水。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n单于看到无论软硬,对苏武都没有用,便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在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n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后来,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n苏武其人其事苏武的英雄精神集中表现有三:首先,“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两次欲以身殉国,忠贞不二。其次,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容,两次拒绝劝降,威武不屈。最后,北海牧羊,矢志不移、气节不改。最让人感动的是,苏武能在十九年的冰天雪地中,手持汉节,伴冷月,听笳声,念故土,思亲人。\n聂绀弩其人其事1903年1月28日聂绀弩出生于湖北京山。1958年7月,已年过五旬的聂绀弩,被遣送到黑龙江虎林县境内的北大荒密山农垦局850农场4分场劳改垦区劳动改造。种地,伐木,放牛,牧马,推磨,搓绳,挑水,清厕,什么活他都干过。《瘦石画苏武牧羊图》就写于这个时期。书房斋额:三红金水之斋,意思是:“三国红楼金瓶水浒之斋”。他自起别号:“散宜生”,取“‘无用(散)终天年’(庄子以某种树为散木,以不材终天年。适宜于生存)、‘无用之用,实为大用’(苟活偷生的大用)”之意。他与苏武的共通之处是,即便是在非常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他们也保持一种不屈服的人格气节!\n钟敬文在《怀聂绀弩》中的诗句:“怜君地狱都游遍,成就人间一鬼才”。有人称聂绀弩为“才子”,也有人说他是典型的“文人气质”,冯雪峰说他有“儿童似的天真,也儿童似的狡猾”。凡此种种,赞扬的乃是他的率真、他的气节、他的特立独行。\n有人说“对于许多新文学作家来说,旧体诗是他们心灵的家园”,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血脉的接续,是中国本土的文学创作手法与充满苦难和沧桑的二十世纪这一时代的遇合,是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交融。我们有幸与有着独特的美学魅力的旧体诗相遇,有幸观赏古典加现代的文学园林中的奇葩。\n贺新郎·读史毛泽东\n毛泽东的这一首《贺新郎·读史》对人类社会全部历史发展进程予以高度概括并深刻评弹。风格豪放、气象浑雄。\n早年作品《沁园春·雪》也有类似的英雄情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创作在江山满目疮痍的时候,实在是神采飞扬、鼓舞斗志的力作。\n《贺新郎·读史》写于1964年,毛泽东已经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回首往事,总结历史,仍然满怀豪情赞美起来斗争的人民才是时代的弄潮儿。通过这两首词的比较,我们能够体会一代伟人大气磅礴、当仁不让的浪漫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