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7.50 KB
  • 2022-08-13 发布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课件4新人教版必修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兰亭集序王羲之\n关于序的体裁知识序的体裁,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后代有的还很像是抒情散文。例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和对所记叙的人和事的态度。《战国策序》则历述从春秋到战国的转变,通过叙事表现作者的道德礼义观和对战国至秦之间君臣兴诈伪任刑法的看法,以及对纵横游说之士作品的评价。后来的“史序”便都是继承了汉代这类序文的传统。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这种序的抒情,也都离不开议论和叙事。\n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是“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n一、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世居会稽山阴。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期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与之相比者,故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n王羲之爱好自然山水,喜爱服食养性,因会稽山水秀丽,便和一些名士筑室住在那里,他’关心政事和民生疾苦,当时“东土饥荒,羲之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书争之,事多见从”。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n二、背景简介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人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n关于《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日,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谢万之遁、许询及王羲之子侄献之、凝之、涣之、元之等41位文人墨客在兰亭修禊雅集。王羲之、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共得37篇。王羲之将这些诗句汇集起来,编辑成一本《兰亭集》,并为此集作了一篇序,共324字。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原来无题目,今题《兰亭集序》是后人所加。\n\n\n\n兰亭集序(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永和九年,岁月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昔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我们引溪水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其侧\n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然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情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n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n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n1、阅读课文,归纳作者是如何入题的先交代修禊的时间、地点和与会者描写当地的自然风光,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然后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思考:\n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写景状物的,具体用了那些词语?此时心境如何?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快乐心境\n3、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的思绪和心境有了怎样的变迁?思绪:(联想)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相聚的欢乐心境:感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提出:“死生亦大矣”\n3、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认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n[思考与练习]一、结合本文,说说书序的一般特点。本文第一段极写景色之美、聚会之乐,第二段则借此发表议论。分析作者的议论,归结出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这篇序就介绍了作诗缘由(由修楔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前文写“乐”,后文写“悲”,两者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兰亭聚饮,自是乐事,然“聚散两依依”,聚会难而短,分散易而长。这种欢聚难长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而由聚散再想到人生之短促,死生之悬隔,更令人悲从中来。一乐一悲,乐而生悲,表达作者对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感慨,并在深沉的感叹中流露出对人生的眷恋、珍惜之情,这体现了魏晋文人自觉的生命意识。\n二、本文写景自然质朴,叙事极有层次,请加以说明。首段集中写景、叙事。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并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用“此地有”三字引出对周围环境及聚会活动的铺叙。其间,又先写景,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近低处“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后叙事,名士们临流赋诗,“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最后用“是日也”三字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其间,又先写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怡人的天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为“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后写此良辰美景,使人“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n三、阅读《<兰亭诗>(其三)》,与本文作比较。看看两篇作品在写景叙事方面有哪些一致的地方,并找出诗与序相对应的词句;再谈谈两篇作品在抒发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兰亭诗(其三)王羲之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朗无压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造我无非亲。\n语言上的相同处:1.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无厘观,万殊,群籁——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4.寓目理自陈——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所抒发的情感上,诗通篇洋溢着欢乐和喜悦,而序除了喜悦,还有感慨和悲叹,交织着多种情感;诗也是对人生的感悟,但未像《序》那样抒发复杂的思绪。\n王羲之《兰亭集序》\n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列坐其次丝竹管弦之盛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足以极视听之娱夫人之相与重点实、虚词古代的一种风俗高长旁边,水边热闹繁多用来……的原因动词,穷尽交往\n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曾不知老之将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有的人;会面乃,竟动词,至,及面对;明白,懂得本来;动词,看作一样动词,等同原因同“犹”,如同,好像对;这\n1、下列句子中,有的写景,有的叙事,有的抒情,请分别指出。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B、引以为流山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殇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E、临文嗟悼()写景叙议写景抒情抒情\n2.下列句子中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顶是: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我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借代D\n3.与“信可乐也”中的“信”相同的一句是: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B.言必信,行必果C.文信美矣D.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C言语真实讲信用实在,的确相信\n4.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面对着欢乐的事,顷刻之间就成为过去的事。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一样也是虚妄的。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译:人与人相交往,很快就度过一生。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译:后人看待我们今天的人,也要根据我们今天的人看待前人的情况。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