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0 KB
- 2022-08-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高中衔接——初中复习备课资料1、微观与宏观世界的建立及联系微观粒子宏观物质物质的变化原子阳离子阴离子分子以一定方式破坏作用力相同类别的物质具有相似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离子金属原子H、C、N、O、Si、S、Cl、He、Ne、Ar金属单质:Na、Mg、Al、Fe、非金属单质:He、Ne、H2、O2、酸性氧化物:CO2、SO2、不成盐氧化物:CO非金属氢化物:NH3、HCl、酸:HCl、H2SO4、HNO3非金属氢化物:NH3、H2O、HF、H2S碱性氧化物:Na2O、MgO、Al2O3、酸:HCl、H2SO4、HNO3、H2CO3碱:NaOH、Mg(OH)2、Al(OH)3、NH3·H2O盐:Na2S、NaCl、CaCO3、CuSO4、AgNO3H2O非金属原子Li、Na、Mg、Al、K、Ca、Fe、Cu、Zn、AgH+、Na+、Mg2+、Al3+、K+、Ca2+、Fe2+、Fe3+、Cu2+、Zn2+、Ag+、NH4+N3-、O2-、F-、S2-、Cl-、CO32-、NO3-、SO42-、MnO4-、OH-、He、Ne、H2、O2、H2O、CO2、SO2、CO、NH3、HCl、以一定作用力结合并聚集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也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类别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不同类别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1.1基本概念(分类)请老师们参考从以下五个方面准备: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二、物质的性质三、化学反应类型和分类四、化学用语:表示组成、结构、变化的专用术语和符号五、化学实验1.1.1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就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具体点讲就是:①能够由人的感觉器官或简单仪器测得的性质;②它一般指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溶解性、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具体点讲就是:①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即转变成其它物质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②它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可燃性、络合性等;6\n③影响化学性质的因素主要有: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特征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微观:化学键没有破坏宏观: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微观: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生成实质物质的组成、结构没有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物质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伴随现象通常为状态、大小或形状的改变常伴随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联系物理变化的过程里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示例蒸发、凝聚、扩散、吸附、分馏、萃取、分液、过滤、升华、渗析、焰色反应等燃烧、分解、化合、裂化、干馏、风化、同素异形体互变等1.1.2化合价定义:定义:把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本质:在离子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本质表现为电子的得失,而在共价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本质则表现为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化合价规律:在确定元素的化合价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总结为如下几点: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2、主族元素的负价(ⅣA—ⅦA的主族元素有负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减8。(3、金属元素只显正价。4、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应用:化合价在题目中的应用主要有:1、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2、根据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3、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求出电子转移的数目。6\n1.2.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2.1.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概述:分子单质(游离态)原子(构成)物质(宏观)离子化合物(化合态)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有质量和体积,其质量的数量级约为10Kg。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若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分子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等;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CO等;多原子分子,如:H2O、P4、H2CO3等;高分子,如:[CH2CH2]n。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原子有质量和体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有关原子的具体内容,我们将在“原子的组成与结构”一节中做详细地讲解。离子:定义: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种类: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如:Na、Mg、NH4都属于阳离子;O、F、SO4都属于阴离子。离子的生成途径:离子一般有两种产生的途径:其一,它是由原子、分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其二,是由电解质电离而形成的。离子的存在形式:离子通常存在于三类物质中:一、离子化合物中,如:MgCl2、CaC2、Ba(OH)2等;二、电解质溶液中,如:盐酸、稀硫酸、氨水等;三、金属晶体中,如:钠、镁、铜等。元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它与原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而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同一元素可以是不同的原子,该情况一般指同位素原子,如O和O,它们属于不同的原子,但是同为氧元素;同一元素,可以是不同的离子,如Fe和Fe,它们属于不同的离子,但都属于铁元素;原子与离子可以是同一元素,如Na和Na都属于钠元素;不同的单质,也可以是同一元素,如:白磷和红磷,它们各自原子间成键方式即结构不同,属于不同的单质,但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属于相同的元素。1.2.2.物质的分类物质: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无固定的组成、熔点、性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它有固定的组成、熔点和性质。纯净物: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包括金属、非金属、惰性气体。6\n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包括氢化物、氧化物、酸、碱和盐。其中氢化物包括气态氢化物,主要指非金属氢化物;还有固态氢化物,主要指金属氢化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氧化物按性质分,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如SO2、CO2、Mn2O7;碱性氧化物,如Na2O、BaO;两性氧化物,如:Al2O3、ZnO;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过氧化物,如H2O2、Na2O2。酸: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酸可以分为不同种类的酸:1、按电离程度分,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如H2SO4、HNO3等;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如HClO、H2S等。2、按酸根分,可以分为无氧酸和含氧酸。如HF、HCl、H2S是无氧酸;H2SO4、HClO4是含氧酸。3、按沸点高低分,可以分为高沸点酸和低沸点酸。如浓硫酸、磷酸是高沸点酸;盐酸、硝酸是低沸点酸。4、按氧化性分,可以分为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次氯酸是氧化性酸;盐酸、醋酸是非氧化性酸。5、按最多能电离出H+的个数分,可以分为一元酸:HF、HCl、HNO3、HClO等,二元酸:H2SO4、H2S等,多元酸:H3PO4等。碱: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碱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1、按电离程度分,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属于强碱;氨水、氢氧化铁属于弱碱。2、按溶解性分,可以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属于可溶性碱;氢氧化铁、氢氧化镁属于难溶性碱。3、按最多能电离出OH-的个数分,可以分为一元碱:NaOH、KOH、NH3·H2O等,二元酸:Ca(OH)2、Ba(OH)2等,多元酸:Al(OH)3等。盐:盐的种类也很多,它包括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和络盐。正盐不含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如硫酸钠;酸式盐含有氢离子,如碳酸氢钠、硫酸氢钠、磷酸二氢钙;碱式盐含有氢氧根离子,如碱式碳酸铜;复盐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阳离子,如硫酸铝钾;而Na3AlF6、Ag(NH3)2NO3属于络盐。1.3.化学反应类型1.3.1.化学反应的分类6\n1.3.4.无机反应的基本规律1.3.4.1.金属反应的规律1、金属与非金属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可以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氢化物、金属含氧酸盐、金属无氧酸盐等。2、金属与水反应(以金属活动顺序表为序)K、Ca、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Al、Zn与沸水反应缓慢;Fe、Sn、Pb与水蒸气高温下发生反应;Cu以后的金属与水不发生反应。3、金属与酸反应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不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金属与氧化性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这部分反应的规律性很强:其中浓硫酸,浓、稀硝酸均起氧化性和酸性两种作用。通常浓硫酸被还原的产物为二氧化硫,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二氧化氮,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一氧化氮,铝、铁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金、铂可溶于王水中。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特活泼金属(K、Ca、Na、Ba等)与强酸强碱盐溶液反应,发生的是金属与水的置换反应,如钠与硫酸钾的反应。特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的反应,发生的是金属与水的置换反应以及生成的碱与盐又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如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较活泼的金属(Mg、Al、Zn)与易水解的强酸弱碱盐溶液反应,水解与置换同时发生,如镁与氯化铵溶液的反应。较活泼金属与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是按金属活动顺序表上的顺序发生置换反应。5、金属与强碱溶液反应主要是铝、锌与强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的反应,它们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同时进行。6、金属与氧化物反应高温高温金属与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均可发生反应,常见的有Al与金属氧化物、Mg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均是置换反应。2Al+Fe2O3====Al2O3+2Fe2Mg+CO2====2MgO+C1.3.4.2.非金属反应的规律1、非金属与金属反应(同前)。2、非金属与非金属反应,常见的是与H2反应生成氢化物、与O2反应生成氧化物。3、非金属与水蒸气反应,常见的有X2与H2O、焦炭与H2O的反应。4、非金属与氧化物反应,主要是置换反应,非金属单质作还原剂。如H2还原CuO、Fe2O3,C还原SiO2等。5、非金属与酸反应,主要是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与氧化性酸反应。如C、S、P等与浓硫酸、浓硝酸的反应,特殊的有Si与HF酸的反应。6、非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主要是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7、非金属与碱溶液反应,如X2(卤素),S,P等与NaOH溶液的反应,但是Si+2NaOH+H2O=Na2SiO3+2H2↑属特殊情况。1.3.4.3.氧化物反应的规律1、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与H2O作用生成相应的酸或碱。6\n2、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作用生成含氧酸盐。3、酸性氧化物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4、碱性氧化物与酸作用生成盐和水。5、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强酸作用又能和强碱作用。6、过氧化物与H2O或C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7、不成盐氧化物发生的反应多为氧化还原反应。1.3.4.4.酸反应规律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2、与金属反应(分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4、与两性氧化物反应。5、与两性氢氧化物反应。6、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强酸与强碱弱酸盐作用7、与盐溶液反应高沸点酸与低沸点酸盐反应稳定性酸与不稳定性酸盐反应8、不稳定性酸易分解。如硝酸、次氯酸等。1.3.4.5.碱反应规律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与非金属反应,如卤素。3、碱溶液与金属单质反应(如Al、Zn等)。4、与酸性氧化物反应。5、与两性氧化物反应。6、与两性氢氧化物反应。发生沉淀反应7、与盐溶液反应与酸式盐反应与铵盐反应8、难溶碱受热分解。1.3.4.6.盐反应规律1、两种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2、氧化性盐与还原性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两种盐发生双水解反应。酸式碳酸盐和难溶碳酸盐受热分解硝酸盐受热均分解4、盐的热分解铵盐受热均分解硫酸盐受热一般不分解磷酸盐受热一般不分解1.4.化学用语1.4.1.物质的表示方法1、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NaOH、NaCl、H2、HCl、H2O等,如果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该化学式也表示分子式。如:H2、HCl、H2O8、离子符号,如:Na、Cl1.4.2.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第一种表示方法为,化学方程式: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OH+HCl=NaCl+H2O第二种表示方法为,电离方程式:如乙酸电离生成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CH3COOHH+CH3CO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