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13 KB
- 2022-08-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环境教育教案1.知识方面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生物圈的保护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态度观念方面生物科学作为新世纪的领先科学,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密切相关。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因此进行环境教育是国策教育也是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环境意识要成为学生的基本素质。要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养成爱惜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和环境道德观念。本节以酸雨为例,真切地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关系,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增强学生的使命感,热爱环境热爱地球,提高拯救、优化环境的意识。3.能力方面:自主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n理论和联系实际、联系热点的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1.重点: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理解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了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2.难点:硫循环:1课时1、学生查阅各种媒体资料,了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形成的原因、危害、防治措施,各组综合所收集的资料,各选一代表课堂发言。2、查阅各种媒体资料,研究并探讨生物圈的稳态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提示: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你对这种说法是怎样认识的?什么是“人与生物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能源的清洁生产?你知道的新能源有哪些?你如何认识教材中提到的“原料一一产品一一原\n料一一产品”这一生产模式,能举例说明吗?各组综合所收集的资料,各选一代表课堂发言。新课导入通过复习生物圈的形成及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引入问题:人类能够依靠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来控制人口增长吗?经过师生的讨论导出全球性环境问题。新课学习:一、酸雨及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1、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和同学共享,谈全球性的环境问题。2、在同学讨论交流后完成中下列内容、生物圈稳态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生物圈索取资源的数量和速度急剧增加,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也也远远超过了生物的自动净化能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温上升、臭氧层损耗、酸雨。酸雨\n1、定义:2、成因:3、大气中S02的来源:4、硫循环: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碳循环的过程,结合物质循环的有关知识在《学案》中画出硫循环简图,并比较其异同。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硫是如何竟如生物群落的,硫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途径,硫是如何从生物群落进入环境的。1、酸雨的危害: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讨论酸雨的危害,针对对动物、植物、人以及环境的影响来讨论,酸雨对植物、动物以及人的危害:2、防治措施:结合硫循环,引导学生从增加硫进入生物群落的量和减少硫的排放量方面讨论,明白酸雨的防范措施。二、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和同学共享,交流并探讨生物圈的稳态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提示: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你对这种说法是怎样认识的?什么是“人与生物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能源的清洁\n生产?你知道的新能源有哪些?你如何认识教材中提到的“原料一一产品一一原料一一产品”这一生产模式,能举例说明吗?2、在同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生物圈稳态意义,并从能源方面、物质方面以及野生动物资源方面讨论维持生物圈稳定的措施总结:地球不是属于人类的,但人类是属于地球的。维护地球生态稳定的主动权掌握在人类手中。附:学习资源卡资料一: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态,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存环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森林的砍伐,湿地被排干、草原的翻垦、珊瑚遭破坏??亚洲尤为严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兰卡\n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复存在。俗话说:树倒糊狮散,如森林没有了,林栖的猴子与许多动物当然“无家可归”了,“生态”一词原本就是希腊文ECO即“家”“住所”之意。灭绝物种中,迁徙能力差的两栖爬行类及无处迁徙的岛屿种类更为明显,马达加斯加上的物种有85%为特有种,狐猴类就有60多种,1500年前人类登岛后,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类动物仅剩下28种。大陆生境的片断化、岛屿化是近百年来日趋严重的事件,这不仅限制了动物的扩散、采食、繁殖,还增加了生存的威胁,当某动物从甲地向乙地迁移时,被发现、被消灭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目前我国计划为大熊猫建的绿色走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过度开发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n蛋、海豹的油、藏羚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北美旅鸽曾有几十亿只,是随处可见的鸟类,大群飞来时多得遮云蔽日,殖民者开发美洲100多年,就将这种鸟捕尽杀绝了。当1914年9月最后一只旅鸽死去,许多美国人感到震惊,眼瞧着这种曾多得不可胜数的动物竟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下灭绝,他们为旅鸽树起纪念碑,碑文充满自责与忏悔:“旅鸽,做为一个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灭绝了。”盲目引种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n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灭绝了。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15世纪欧洲人相继来到毛里求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兰人把这里做为航海的中转站,同时随意引入了猴和猪,使8种爬行动物,19种本地鸟先后灭绝了,特别是渡渡鸟。在新西兰斯蒂芬岛,有一种该岛特有的异鹤,由于灯塔看守人带来1只猫,这位捕食者竟将岛上的全部异鹤消灭了,1894年,斯蒂芬异鹤灭绝,是1只动物灭绝了1个物种。环境污染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n和取食能力。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大范围的消逝。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强化,栖息地的分割、化学物质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与其他因素不同,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软刀子”,危害程度与生境丧失不相上下。灭绝的恶果由于作为地球上绝对优势种群的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蛮横干涉,在生境破坏,过度开发、盲目引种、环境污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野生物种大量走向灭绝,1600年以来共计720种动物丧失了。而未被记录的灭绝物种,特别是无脊椎动物,则要多得多。无齿海牛是在被发现27年后便遭灭绝。更多的物种尚未被我们认识,便默默逝去了。自然界的芸芸众生历经千万年的演变、进化,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在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同作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任何一个物种的非正常灭绝,对我们来说,都是无可\n挽回的损失。一个物种的消失,至少意味着一座复杂的、独特的基因库的毁灭,相当于我们的子孙又少了一种可供选用的种子。一个物种的存亡,同时还影响着与之相关的多个物种的消长。据研究,每消灭1种植物,就会有10〜30种依附于它的其他植物、昆虫及高等动物随后覆灭。17世纪毛里求斯渡渡鸟被杀绝后,不出数年,该岛的大扶榄树也渐渐消失了,因为这种乔木的种籽必须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才能发芽、萌生。生命的织锦、环环相扣,丝丝相联,无论是捕食与被捕食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乃至分解者,都是互惠互利、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正如哥德所言:“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当一个物种的局部灭绝大大改变和影响其他物种的种群大小时,就会连锁性、累加性、潜在性地导致其他物种接二连三地灭绝。资料二:生态入侵者一一水葫芦水葫芦的生物学特性和由来水葫芦学名凤眼莲,雨久花科、凤眼莲属植物,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又分别称为洋水仙、凤眼\n莲、水凤仙、水荷花、水风信子、大水萍、布袋葵、水浮莲、洋雨久花等,是一种水生飘浮植物,高约30cm,由于在每个叶柄中部都有一个膨大似葫芦的球状体而得名。水葫芦也正是因为这个充有空气的海绵体才使得整个植株能漂浮在水面上。水葫芦个头虽大,却“骨头轻”,风一吹,它就跑。水葫芦喜欢高温湿润,在25°C^35°C下生长最快,而且速度惊人,通常情况下在8个月内就能从10棵增至60万棵,是公认的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水葫芦的生命力太强!它具有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以无性繁殖为主。每到生育佳季,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株“小水葫芦”,再过10多天,“葫芦娃”就能发育成熟。水葫芦也能开花结子进行有性繁殖,一支花序能结300粒种子,种子成熟后,下水“独立生活”,短命的活5年,长寿的可以活到20岁!一颗种子“长大成人”,又能结出300颗新种子??水葫芦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在高密度的一公顷水面上水葫芦约为200万株,合300t〜400to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20世纪五六十年代,粮食极度短缺的中国从南美引进水葫芦,广泛\n放养于南方乡村河塘,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也用于喂鸭、喂鹅、养鱼等,但因营养价值低,逐渐失去其利用价值而被人们放弃,后逸为野生。但它依然不停地繁衍生息。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往往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短短数年,便数量庞大,与浮萍、喜旱莲子草一起跻身于水生植物“三大部族”。水葫芦泛滥的危害封盖水面、阻塞河道、破坏水景近年来水葫芦在四川、云南、湖北、湖南、上海、江苏、福建、浙江及河南南部等17个省市自治区迅速扩展蔓延,已大面积覆盖很多河道和湖泊水面,其中包括许多用于交通、商业、电力、灌溉和娱乐等方面的水体,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危害。水葫芦堵塞河道,影响航运,阻碍排灌,降低水产品产量,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甚至威胁周围居民和牲畜生活用水。污染水体、减少物种位于云南昆明市内的滇池,连绵1000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由于水葫芦覆盖水面,形成优势物种,阻碍了光线对水体的穿透,压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剥夺了其他水生物种的“生存权”。滇池内很多水\n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以前滇池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但到80年代,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余种。水葫芦的防治打捞水葫芦虽然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费财,但它是目前解决水葫芦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化学防治俗称“农药法”,即对水葫芦“投毒”。在北京的室外小区试验表明,有些除草剂对水葫芦的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如克芜踪具有十分明显的杀草作用,药后20〜35天所有供试植株死亡;草甘磷的杀草作用缓慢,处理的植株无新分枝、无开花,根长和叶片数也明显降低,药后35天所有植株死亡。此法虽然能一举将水葫芦斩尽杀绝,但往往矫枉过正,极易伤及无辜和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引进天敌”一物降一物,只要把水葫芦的天敌请来,看它还敢嚣张?目前国内已有科研机构开发“剿灭”水葫芦的研究。按照生态学原理,从美国和阿根廷引进的水葫芦象甲是目前世界上广为利用的控制水葫芦的天敌昆虫。象甲成\n虫取食表皮层和表皮下层,形成斑痕,喜食嫩叶。据对23个科46种植物分别利用幼虫和成虫进行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食性测定表明水葫芦象甲只能在水葫芦上完成发育,只取食水葫芦,不取食其他任何植物。资料三: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治理我国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富营养化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水体中营养成分增加,引起植物过量生长和整个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因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目前,我国的天然表面水体的富营养化率已高达30%,江河的富营养化甚至已与沿海的赤潮连在一起。可以说,富营养化是我国水体尤其是城市水体最严重的污染之一。废水的生物营养去除有几个益处,即环境益处,经济益处和运行益处。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益处。在美国,生活废水中化学耗氧量一般为400mg/L,而磷含量为6~10mg/L,氮含量为30〜40mg/Lo如果1kg磷完全由藻类同化并利用光合作用和无机元素产生新生物量,假如藻类的化学组成为C106H2630110N16P,则将新产生11kg生物量COD,即13kgCODo所以排放mg/L的磷就产生82mg/L的COD,此COD浓度是原来生活废水COD的两倍多。大多数藻类生物量降解很慢,沉淀于底部进行长期的生物降解。最终氧被耗尽,从而又促\n进了藻类生物量积累。因此在富营养化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努力在于从废水中去除磷。1kg氮可形成lkg藻类生物量,即最终生成20kgCODo所以废水中30mg/L氮形成600mg/L的COD。这虽然比磷形成的藻类生物量少,但还是比未处理的废水COD高得多。不论是氮还是磷都是控制富营养化的限制营养物,因为生物量生长所需要的氮和磷的量与其他营养物如硫、钾、钙和镁相比要大得多。实际上,生物量的产生比上面叙述的要复杂得多,因为在大多数湖、水库和入海口处的生长条件被底部污泥和季节变化所优化。底部污泥中的高浓度有机物造成高的污泥需氧量,此高数值的污泥需氧量使水体的较深处的溶解氧快速耗尽,特别是当污泥分层和温度高的季节更是如此。如此产生的厌氧条件使磷分解,随着水体的流动,分解释放的磷为藻类和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营养。氮在温暖季节首先被生物进行同化作用,然后在溶解氧耗尽时进行反硝化作用,造成的厌氧条件使磷大量释放,所以任何氮进入水体一般都会造成藻类几乎是按化学计量生长。目前限制营养物的动态学在大多数水体中还不清楚,因而最好的富营养化控制策略是要将氮和磷同时减少。生物营养去除工艺提供了从废水中去除氮和磷的一种方法,此生物学法在环境和经济方面都优于其他方法。资料四: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n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包括超量砍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等。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滥捕乱杀、滥采乱伐、偷猎等。3、环境污染。包括废水、废气、烟尘、粉尘、固体排放物、酸雨等。4、外来物种的入侵资料五:盲目引进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例子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140年前,好事者引进了24只兔子,在没有天敌的国度里,它们竟然繁衍了6亿只后代。这些兔子常常把数万平方千米内的植物吃得精光,导致其他动物面临饥饿的威胁。流入台湾省宜兰县冬山河并大量繁殖的一种名为“清道夫”的鱼,已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它们在河川中几乎没有天敌,而且繁殖力很强,在成长的过程中,它们吃掉其他鱼类的卵,终于造成“一族独大”,使得台湾原有鱼种逐渐衰微没落。XXX初级中学校环保教育教案\n年期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关于动植物的录像带。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引入1.放映关于动物和植物幻灯或录像。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有什么想法和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学习新课1•人类的朋友一一植物。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XJs•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人类的好朋友一一动物。\n教师过渡: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师生共同谈论交流。3.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这些朋友。教师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这样的破坏:沙暴,洪水,污染……所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好朋友一动物和植物引起的。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巩固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一些好朋友,也懂得了要好好保护它们。•提问:你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作用?我国为野生动植物采取了哪些措施?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乱砍树木或捕杀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办?布置作业出一份”保护环境报”。些一个星期的环保日记。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参加一次植树劳动。小实验:取两只同样大小的水槽放入同样多的水,再分别放养几条鱼,其中一只水槽里再放入水草,水槽里的水不要换掉。几天内观察鱼的生活情况,并做好纪录。根据纪录写出实验\n报告。大家一起做环保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学生对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活动准备: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活动过程:一、引入主题。二、具体事例,初步认识。师:其实,在我们周围,破坏我们生存环境的远远不止是工厂的黑烟与汽车的尾气,还有很多。活动前叫大家去调查过。下面请同学们说说。生:工厂向江河排放废水。生:人们向江河投放垃圾。生:三、分析事实,深化认识。请同学们针对上面的现象,说说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1、先说水源是怎样被污染的。生:小时候我们能在门前的河里游泳,后来被建工厂的人堵塞了。村里的生活污水流进河里,有很多的小虫子在游来游去,不能游泳了,而且还有一股臭味,非常难闻。生:我们以前常在家门前的小河钓鱼,现在鱼少了,而且还会钓到一些头小尾大的怪鱼。生:今年初在粤东一带海面出现的赤潮,科学家也说是海水受污染所造成的。师:这都是水源被污染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喝水\n中毒的事。可见水源污染不是小事。2、随意砍伐树木、开垦土地,也会危害我们人类,请举例说明砍伐树木造成的危害。生:我们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中所讲的就是黄河决堤,使得两岸人们叫苦不迭,这除了自然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为的砍伐树木,开垦草地造成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使河床升高,黄河成悬河,洪水来时易决口。生:还有今年长江、松花江的水灾,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上游大量砍伐树木,使雨水得不到积蓄,大量流入江中,使得洪水泛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生:还有森林里的动物越来越少,比如大熊猫和老虎,有些动物甚至绝迹了。师:由此看来,间接的环境破坏,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我们的生存。四、联系身边事实,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请同学们汇报自己所了解的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五、师:同学们了解了很多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害处,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十分关心的。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怎样保护环境?你能想出一些建议吗?要求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六、以后我们怎样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呢?要求学生讨论后汇报。七、教师总结。保护我们的家园教学目标:\n1、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2、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3、思考我们小学生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让的关系2、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3、让每位学生的环保概念落到实处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事实中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2、如何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如何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教学步骤:一、课前的一些观察:看看身边的环境和几年前有什么不同。二、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n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三、播放录像。四、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五、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六、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七、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八、小记者的调查学生汇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一些破坏,谈谈认识。九、制定环保措施1、学生讨论。2、制定环保措施并实行。3、教师小结。十、总结延伸1、设计环保广告语,宣传环境保护。2、\n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城市的固体废弃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废弃物的概念、来源、类别,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废弃物的同时,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情操。教学重点:了解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途径。对环境造成的几种不同的危害。如何解决和处理这些城市废弃物。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城市的固体废弃物的了解,来具体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主动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一、阐述城市废弃物的概念,并联系实际举例。二、城市废弃物的五大危害:1、污染水体,使生命之源趋于枯竭;2、污染空气,使生命要素受到损害;3、污染土壤,使人类母亲的呼吸受到摧残;4、侵占土地,是生活空间受到损失;5、传播疾病,使人类健康受到侵犯。三、解决和处理城市废弃物的具体方法途径:1、堆积法;2、填埋法;3、焚烧法;4、沼气发酵法。\n四、总结:复习本课所学,使学生再度认识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使学生争做热爱环境的良好小公民。中学环境教育教案教务处抗击“非典”与环境保护二课时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抗击“非典”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1、“非典”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过程中的必然产物;2、保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是抗击“非典”的根本措施;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牢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哲理。讨论归纳法、类比研究法录像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抗击“非典"》\n《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放映录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抗击“非典”》导入新课:"非典”是非典型肺炎的简称。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传播很强,危害很大的病疫。我国目前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抗击“非典”。那么,抗击“非典”与环境保护究竟有什么关系,这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抗击“非典”与环境保护问:"非典”病疫为前所未有,它是怎样产生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有报道猜测,“非典”病毒是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类的。问:野生动物过去比现在多,为什么过去那么长的历史时期没有产生“非典”病毒,而在现在产生呢?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板书:这与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非典”的产生与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密切相关\n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的生物学家卡尔逊女士发表了一份震惊整个美国的报告,同时还写了一本《寂静的春天》的书,她以此向美国总统和美国国民提出警告,杀虫剂和有毒化学品的滥用,会引发生态和健康的灾难。由于杀虫剂和有毒化学品的滥用,连雀鸟也被毒害了,鸟的歌声听不到了,从而使春天变得寂静。卡尔逊女士的警告提出至今已有30多年了,遗憾的是还没有引起人类的广泛而高度的重视。结果呢,2003现了“非典”传播,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可以这样直言不讳:“寂静的春天”变成了“恐惧的春天”。我们在积极努力抗击“非典”的同时,人类应该很好地反思一下三十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中的严重问题,从而更有效地从根源上去抗击“非典”,预防其他新的病疫的产生。问:你们知道在60年代后期广东省发生的二号病吗?学生讨论??教师介绍:60年代后期,广东农村有些人突然双脚痛不可言,地方医院也说不清这是什么病,没有什么特效药可治。患病者到广州市的权威医院就诊,医院的医生们也从未遇见过这种病例,无法确定这种病的名称,从而用代号命名,称为“二号病”O此病产生的原因,经科研人员调查研究后认为,由于农业上滥用了杀虫剂,导致有些昆虫为了抵御杀虫剂的毒性,从而产生了变异,在昆虫体内产生了一种新的生物毒素,昆虫通过排泄,把这种毒素撒布在草丛上,当人们割草\n时,皮肤碰上了这种毒素,结果就出现了“二号病”。问:请同学们用类比研究法思考,说说“非典”病毒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板书。1、温室效应使气温上升,为病毒的繁殖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的高消费,能源耗量大幅度递增,从全球排放二氧化碳数量与日俱增,从而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世界气温不断上升,为病毒的繁殖和传播造成了必要的条件。2、杀虫剂、除草剂等有毒化学品的滥用,是病毒发生变种的主要原因。“万物霜天竞自由”,任何动物、细菌都有使自身发生变异去适应新的环境,从而达到求生的本能。当人类滥用杀虫剂、除草剂等有毒化学品后,人类确实暂时的直接的明显的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某种预期的目的。然而人类没有想到,当取得“胜利”的时候,某些病毒为了适应这种新的环境,为了生存和发展于是就发生了“变异”,形成了新的病毒,从而就产生了新的病疫,其所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更大。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是客观存在的。变异可分两类:第一类叫自然变异。如生物进化就是典型的自然变异,这类变异对人类的危害并不十分明显。第二类叫适应变异。如滥用杀虫剂、除草剂等有毒化学品后,病毒为了适应新环境而发生变异,从而产生了新的病毒,形成新的病疫,使人类遭到前所未有\n的灾难,对人类的危害更加严重。我国有句哲理性很强的名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面对大自然处理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其一,就是怎样采取直接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更要考虑其二、其三??这就是在采取某种直接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尽可能深层次地思考,以后可能会发生哪些新的问题,从长远的根本的方面去思考解决,把新问题解决在其萌发之前。历史上的“降猫行动”就是最好的例证。在二十世纪50年代,婆罗洲的达克雅人流行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开始采用了直接而简单的解决方法,大量喷洒DDT消灭蚊虫。结果:同时大量杀死小黄蜂,许多茅草屋屋顶倒塌,疟疾病得到控制,以壁虎为食猫死亡,以虫为食壁虎死亡,毛虫在茅草屋顶大增,同时大量杀死虫子,大量喷洒DDT蚊虫多数被消灭。斑疹伤寒森林鼠疫新病疫发生老鼠剧增从这里可见,当时在解决疟疾病传染中,由于滥用了DDT,结果出现了更可怕的隐患,危害更大的斑疹伤寒和森林鼠疫在当地传染。为此,世界卫生组织被迫向婆罗洲空降T14000只活猫去消灭老鼠,由英国皇家空军去执行了这次\n奇特的行动。问:“非典”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野生动物体内的“非典”病毒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板书。3、食物链使野生动物体内的“非典”病毒进入人体的最早途径。我国“非典”最早发生在广东省。广东人爱吃野生动物,吃东西又喜欢带生,从而通过食物链的途径,使“非典”病毒进入人体,迅速形成了“非典”病疫。后来人际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人体接触和空气传染,因此“非典”病疫快速传染漫延开来。吃野生动物危害很大。吃野生动物不仅能使野生动物体内的各种病毒进入人体,使人产生许多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更重要的是破坏了生态平衡。生态的失衡对人类的危害更大。因此我们都要深刻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紧迫性。同学们一定不能打鸟,更要劝阻家长不买不吃蛙和蛇等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见到市场,餐馆等有卖野生动物时,一要耐心相劝,二要及时报告市场管委会和环保部门妥然处理。问:我们当前怎样才能有效地抗击“非典”?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板书。\n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抗击“非典”。1、防治结合,预防为主,讲究科学,战胜“非典”。在抗击“非典”过程中认真做到“一保持”、“二及时”、“五个勤”、“六个不”。・一保持面对“非典”病疫,我们要保护良好的精神状态,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坚信“非典”是可以战胜的。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自古至今人类曾遇到过许多病疫,如开花、霍乱、伤寒、鼠疫、脑膜炎??通过人类对医学科学的研究,都研制出了针对各种病疫的特效药,有效地治愈了各种疾病。同时人类弄清了发病的机理,有效地控制了各种病疫的再次发生和传播。对于“非典”,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医学科学家们一定既能尽快地研制出治疗“非典”的特效药物,又能弄清“非典”病疫产生和传播的机理,制订出一套有效预防“非典”传播的办法。面对“非典”病疫,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人类。・二及时:发现“非典”可疑病人和从“非典”重疫区来的人要及时向组织报告;一旦自己出现高热和干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医。・五个勤:勤开窗通风、勤打扫卫生和适当消毒、勤洗手和脸、\n勤注重营养和休息,适当参加健身活动、勤增减衣服防止发生感冒。•六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