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0 KB
- 2022-08-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二)新课讲授:1.欣赏歌曲《祖国颂》播放:领唱、合唱《祖国颂》思考:(1)同学们听后有什么感受?(2)它在声乐作品中属于那种演唱形式?(3)歌曲中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4)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同音连续重复?(5)你能听辨出歌曲中的节拍、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吗?2.音乐知识:音乐崇高美的一般表现形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歌颂。3.内容介绍《祖国颂》是词曲作者于1957年冬为彩色宽银幕文献记录片《祖国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插曲之一。影片于1958年元旦放映后,此曲便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祖国颂》是一部单乐章的混声合唱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亮的音色,徐缓而舒展地唱出“太阳跳出了东海,大地一片光彩……”的歌词,合唱队则用相同的、紧凑的节奏加以呼应和衬托,生动地描(过渡语:音乐的崇高美不仅可以用来表现辉煌宏伟的磅礴气势旋律,同时也能表现人们对歌颂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1950年中国历史上记载着一件重大的事件,那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儿女们,为了朝鲜战争的胜利和祖国的安全,他们不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英雄王成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人民永远记住他。)4.请欣赏电影《英雄儿女》中插曲《英雄赞歌》思考:歌曲怎样表现对英雄的赞美之情的?(通过旋律宽广的音域,中等的速度,明亮的大调抒发了对英雄的赞美之情。)(过渡语:刚刚我们欣赏了音乐崇高美的一般表现形式,那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音乐崇高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虔敬、真诚的赞美与由衷的倾诉。)5.《圣母颂》,1825年舒伯特采用英国历史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所作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是舒伯特的代表作。歌曲在分解和弦的伴奏下以平稳的旋律为起点,通过浪漫主义音乐常用的种种手法,描绘了一个纯洁的少女真诚地祈求圣母玛利亚赐予心灵抚慰的情景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首小曲里,感受到作者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所体验到的痛苦和哀怨、幸福和希望。(过渡语:同学们感受到了《祖国颂》和《英雄赞歌》的气势,体会了《圣母颂》由衷的倾诉,对“音乐崇高美”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体会一下音乐美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它的旋律欢乐流畅、活泼跌宕,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歌曲)6.欣赏歌曲:《祝酒歌》(1)内容介绍:《祝酒歌》作于1977年初,正值中国人民刚刚摆脱十年浩劫的年代。歌词选取了1976年胜利的十月举杯欢庆的场面,曲调吸收了维吾尔族手鼓和汉族锣鼓点的节奏,热烈奔放,它有机地融合了新疆、西藏及江南民歌等风格各异的音调,生动地表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十年动乱结束时的欢乐喜悦心情。这首歌采用bB大调,2/4拍子,为复二部曲式结构。(2)完整地欣赏李光曦演唱的歌曲,体会歌曲的风格。(过渡语: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人们为祖国的腾飞而感到自豪,朋友举杯相邀,共祝祖国繁荣昌盛,共祝朋友天长地久。)7.欣赏歌曲《举杯吧朋友》由教师演唱《举杯吧朋友》。让同学感受音乐的风格,以及旋律和节奏的特点。(教师自己演唱,给学生一种亲近感,易于接受)\n8.音乐知识:音乐欢乐美:欢快流畅的旋律,活泼跌宕的节奏,明亮的大调性,轻盈的和声。(通过以上两首歌曲的欣赏,同学们已对“欢乐美”有所了解,这时总结欢乐美的概念比较合适)(三)讨论分析:1.播放两组图片请同学讨论,根据这样的素材,如果你是作曲家,你将选择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优美、壮美,以及本节课所了解的崇高美、欢乐美中的哪一种美,来创作这部作品?2.欣赏作曲家创作的弦乐合奏曲《龙华祭》和乐曲《赛龙夺锦》体会作品的风格。思考题:(1)作曲家为何用崇高美来谱写《龙华祭》?(2)《龙华祭》乐曲开始由什么乐器演奏?(3)《赛龙夺锦》为何采用明快、清新、热烈的旋律?描写了怎样场面?(4)《赛龙夺锦》乐曲开始由什么乐器演奏?(5)唢呐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乐器? (刚才你作为作曲家时,并没有考虑到用民族乐器吧!作为一个作曲家,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因此,希望同学们平时要多听音乐,这样才能分析音乐、理解音乐、去创作音乐。)(四)对比概括复习巩固对崇高美、欢乐美以及优美、壮美的了解概括曲 名美的范畴形态、特点意 境《祖国颂》崇高美旋律形态:气势磅礴、宽广宏伟速度:中速、稍慢讴歌祖国山河的壮丽,展现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和人民豪迈的气概《祝酒歌》欢乐美旋律形态:欢快流畅的旋律、活泼跌宕的节奏速度:较快生动地表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十年动乱结束时的欢乐心情。《牧 歌》优 美旋律形态:优美、柔和、平稳速度:缓慢表现草原人民幸福,安宁的生活。《国际歌》壮 美旋律形态:庄严凝重、刚劲果敢速度:进行速度召唤千百万觉醒的奴隶奔赴战场,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斗争。(五)补充教材:1、《哈利路亚》合唱哈利路亚歌词:“哈利路亚,我主我神全知全能大权。世上万国万邦必成为我主基督之国,他掌大权从永远到永远。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哈利路亚!”这首著名的大合唱是第二部分的终曲,也是全剧的高潮。该曲以主调和声为主,中间穿插一些复调段落。 《哈利路亚》是一首非常出色的合唱曲。海顿第一次听到这个曲子时,禁不住含泪高呼:“亨德尔是我们大家的大师!”我们从这波澜壮阔的合唱中听到宏伟的群众的声音。它象潮水一样涌来,势不可挡。这种人民群众的潮流,正是潜伏在《弥赛亚》中真正伟大的力量。《弥赛亚》清唱曲。亨德尔作。1742年初演于柏林。希伯来语“弥赛亚”原以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在受封为王者额上涂敷膏油),指上帝所派遣者。后被基督教用为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剧词根据《圣经》写成。为最受后世欢迎的清唱剧之一。共分三部分,分别叙述耶稣诞生,受难和复活的故事。其中第一部分《田园交响曲》与咏叹调《他必象牧人喂养其羊群》,第二部分的《哈利路亚合唱》,第三部分的咏叹调《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和《阿门颂》尤为著名。2、《红旗颂》\n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3、《饮酒歌》《饮酒歌》出现在第一幕,女主人公薇奥列塔久病初愈,在家里举行宴会。席间,阿尔弗莱德应大家的要求,唱了这所《饮酒歌》,他为青春、为美好爱情干杯,在歌声中,向薇奥列塔表示了爱慕之心,薇奥列塔也在祝酒中作了巧妙的回答,客人们伴唱,增添了歌曲的热烈气氛。歌曲是由单二部曲式的分节歌,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轻快而活跃,贯穿于全曲的大六度跳进,表现了一种热情而充满着活力的情绪,这些,都表达了阿尔弗莱德借酒抒发他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4、《北京喜讯到边寨》 《北京喜讯到边寨》郑路、马洪业曲。乐曲表现了“四人帮”被粉碎的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山寨人们欣喜若狂,热烈庆祝的情景。音乐一开始,在小提琴轻柔的震音背景上,两支圆号悠缓地奏出号角之音;先为开放奏法,尔后奏阴塞音,形象地表现了号声在群山间震荡、回响的辽阔气势。突然,乐队欢腾起来,随着欢快的旋律,强烈的节奏,人们纵情地跳起舞来。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以及第一个主题的反复再现所构成: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气势浩大的群舞,粗犷奔放的小伙子及轻快优美的姑娘们的舞蹈。为了强调喜悦的气氛持久不散,音乐的各主题间不断地作强烈的对比,整个乐曲由明快生动的节奏贯穿始终,具有浓烈的狂欢色彩。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第一主题外,其它几个主题的主旋律基本上都建立在大调主三和弦的分解音型之上,使这些主题具有某种质朴明快的特点,亦保持了乐曲的内在统一。作者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他们善于吸取当地群众所流传的对歌、对舞、载歌载舞、一领众和的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民间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乐曲中用音色的变化表现时而全体欢歌,时而独舞或对舞,在欣赏时可感受到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崇高美与欢乐美。崇高美通常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理想、信仰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欢乐美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形态之一,它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充分感受美、欣赏美、拥抱美吧!《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分辨并说出本课4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出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特色。2能从音乐中了解到背后的民族文化。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从音乐中发掘背后的民族文化\n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聆听下面四段音乐,你能分辩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说出理由。苗——飞歌藏——北京的金山上蒙——辽阔的草原维——掀起了你的盖头请学生举手回答二新课同学们回答的都很不错,我们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民歌也因此各具韵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中国少数民族民歌。(一)酒歌,一杯酒酒歌是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一种,演唱于传统节日,婚丧,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宴饮时刻,在这个场合演唱的各具,会有一些什么特点呢?请学生回答。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两首歌曲片段,边听边思考,它们分别属于哪两个民族。1藏族\n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化背景、劳动条件、年代等而各有差异。提问: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类?藏族民歌的演唱中会使用到一种很特殊的演唱技巧,有没有同学发现过?很有特色的一种颤音。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跃热烈、朴实和抒情优美。声音要求首先要自然流畅,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声音的情况。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意是说嗓子的拐弯处,是特殊的声乐装饰技巧。这样一点点的小颤动,会不会影响到藏族的舞蹈呢?提问:藏族民间舞蹈中中的这些典型的舞蹈动作和它的历史有联系吗?它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及习俗有密切关系,他们跳舞时,这些动作会自然地体现在舞蹈中,使动态形象带有明显的宗教心理因素。然而,这些动作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协调,从舞蹈角度来看,具有另外的一种劳动形成的身体各部分协调的美,带有艺术性的创造。藏族民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起音都会起在比较高的音上,但是结尾又会落到低音,同学们再联系历史,想想这又是为什么呢?1新疆又被称作“歌舞之乡”。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印度等国家交界。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新疆的音乐深受阿拉伯音乐的影响,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是乌兹别克族的民歌。\n各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大多采用七声自然调式,也有用五声调式,b7、#1、#2、#4、#5等变化音的使用丰富而有变化,色彩鲜明独特,乡土气息较浓。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阿瓦日古里》、《阿拉木汗》提问:新疆地区的音乐旋律有很浓厚的异域风情,为什么?说到新疆音乐,不能不提到的就是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是木卡姆中的一种,是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她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欣赏片段我们再看看几种典型的维族乐器。新疆被称作是“歌舞之乡”,被称作是“马背上的民族”是哪个民族?3蒙古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豪爽大气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它属于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歌曲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接下来我们辨别一下这两首哪一首是长调哪一首是短调,为什么?听赏根据长调歌曲的特点,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短调歌曲的特点: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在藏族民歌中有枕固这种演唱技巧,蒙古民歌中也有一种独特的演唱技巧,那就是“呼麦”,\n欣赏最后,我们来欣赏一首苗族的飞歌,这首歌曲里面有一个特性音大家仔细听听然后看谱子告诉我这个特性音在歌曲的那一个地方。学唱《歌唱美丽的家乡》,体会特性音降3.思考:为什么被称作“飞歌”,为什么出现快慢对比,为什么会有拖音?巩固再次辩听四首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