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指挥课教案 20页

  • 35.50 KB
  • 2022-08-13 发布

高中音乐指挥课教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音乐指挥课教案篇一: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研究——指挥与合唱训练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研究——指挥与合唱训练【课程简介】一、专题讲座:指挥与合唱训练在《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模块教学的首要位置,突出了它是重点教学内容的特性。以合唱教学为主,培养学生自觉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集体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益于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及合作交流,合唱课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并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合唱曲目的积累,在有限的18学时学会、排练3—5首合唱曲目。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学习并做到:(一)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合唱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及其艺术表现价值,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等。\n(二)在音乐艺术表现上,要恰当地表现合唱作品的音乐情感及其意境,处理好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恰当地表现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为此,要认真解决声部进行中的音准问题,也要认真解决音色上的融合问题,以及音量上的平衡问题,还要解决必需的歌唱技能技巧问题(如: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情感处理等)。(三)能够对指挥的动作以及伴奏的前奏、间奏等做出明锐的、准(本文来自:WwW.BdfqY.Com千叶帆文摘:高中音乐指挥课教案)确的反应。要做到以上要求,教师的“教”是首要问题,特别是对于指挥这项技能,绝大多数声乐教师在高等院校学习时并没有接触或学习过,因此,教师首先对这项技能的学习是必须的。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的资源。二、互动对话: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教学评价的教学过程是不完整的教学过程。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有着与其他学科教学评价同样的性质与任务,它是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与音乐教学本身同等重要。确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新理念,构建能对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出科学评价的新型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在承认差异,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倡导重实践、重发展、重整体的师生自评与互评机制,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是如何领会《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n的主要精神,更新理念,设计新的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使评价成为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新的动力。特别是具体到《歌唱》模块教学评价应该如何制定、实施。通过互动对话这个环节,以及“相关资源”内容中案例的介绍,以一个小专题的内容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学习要求】一、明确《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模块教学的首要位置的意义。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能力,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中对合唱教学的要求,以及教学活动建议的提示。二、聆听和学习专题讲座,提高教师自身的指挥技能,并在合唱教学中实践演练,在与学生同学习中,使多方面技能教学相长。三、制定出合唱教学的具体措施和计划,特别是合唱曲目排练的进度与课时安排。四、期末将师生共同学习排练的3—5首合唱作品录像,或在学校的艺术节及其他活动中进行实践展演,检验成果。五、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n的主要精神,更新理念,设计新的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以《课程标准》中的音乐教学目标为依据的,明确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落实在教学双边活动的共同发展、进步和提高上,评价不仅需要关注结果,还需关注过程;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要能够较好地发挥评价的课堂教学导向与教育作用,有效促进歌唱教学的规范化,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使评价成为促进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新的动力。六、请自行制定出一份歌唱模块教学的评价方案。七、观摩案例评析中提供的歌唱作品拓展内容,并将相关作品融合、铺垫在歌唱模块的各类课型的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专题讲座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研究——指挥与合唱训练李金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中学高级)老师们好,今天就歌唱模块教学的问题主要谈一谈合唱教学怎样进行排练。也就是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的混声合唱,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另外再谈一下“歌唱与指挥”的问题。谈到这个歌唱与指挥的问题,在歌唱教学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技术要求,为什么这样讲呢?就是说在我们进行歌唱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解决整体歌唱要做到统一、和谐,如果完成好这两个基本点,才能够进入到二声部合唱,三声部合唱,到四声部的混声合唱,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一、如何把歌曲唱好\n在歌唱教学上,应该有一个基本统一的要求,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好歌曲。初步掌握歌唱基本技能。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就直接影响到我们后面歌唱教学,以及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来解决问题呢?首先,什么叫做科学的歌唱?大家知道,在这个声乐分类上,有美声,有民族,还有流行唱法,也就是说的通俗唱法,现在又出了原生态派等等,那么在我们歌唱教学当中,尤其是学校音乐课堂上,我们既不能偏于美声,或是偏于民歌,或者是其他,所以我们歌唱教学是教给学生的基本歌唱方法。关于分辨学生的声线是否属于美声、民族,还是其他,这是学习之后的发展的问题,我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那么这个科学的歌唱方法是什么呢?它的目标和目的又是什么呢?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个科学的方法,那么科学的方法体现出来的就是用很自然的声音去歌唱,能做到字正腔圆,给人一种自然舒服的感觉。不要让学生唱完歌以后觉得嗓子疼,或者是感觉不舒服,这个基本技术掌握完了以后,他可以完整的演唱好一首歌曲,唱的要好听,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n首先,我们就要解决怎么样掌握歌唱基本方法的问题。记得我在上一讲曾经给大家简单的提示过一些小的方法,一个是让学生们把嘴巴打开,这怎么打法?不能机械的要求他使劲去张嘴,也不能让他在不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演唱。首先,指导学生自然的微笑,打开两个颧骨的笑颧肌,同时要把牙关打开,这两项是同时的,笑,张开牙关,然后进行呼吸,呼吸时,不要挺胸,自然放松,保持好歌唱状态。第二步歌唱张口的口型,应该是这样:(做示范)这作为起点,一边唱一边嘴巴边向下走,向下垂,然后歌唱的基点最后到胃这个地方,怎么可以这样做到呢?如:ma,mei,mi,mo,mu这么几个音,声音的位置要在一个点上,吐字、发音要圆润,字正腔圆,老师们可以在实践当中去试一试。第三步就是声音要有共性,要统一,所以我方才前面举的这几个例子就是告诉你,声音如何把它调到统一了,这个就是作为歌唱教学最初步的入门,在实践当中大家可以去体验体验。那么在歌唱当中,解决这个基本发声问题了,紧接着就是呼吸,呼吸我刚才讲过了,一个要求学生们不要提胸,呼吸尽量气息向下走,呼吸要自然吸进去,就是刚才我讲那个,这三步统一了,就基本上可以了。把这个基本方法掌握好了以后,经过练习,就可以达到初步入门的这个感觉。那么,在练声的时候,有这么几个要注意的地方,大家运用开口的比较多。还有一种情况,发u或者是lv这样的字母,怎样把它唱好?比如说发u,因为我们要强调一个音的位置问题,u\n字母本身就会造成嘴巴撅起来的现象,声音就自然而然的向前走了,形成了歌唱的整个状态全在嘴里,这样音发出来会发白,没有位置。很多的就是在练声歌唱发声的时候,都用的是这个练习曲,听起来这个位置上老是感觉到不对劲,老是这样直着向下的走行,如果我们变换一种方法,很简单,我提示一下,你把它笑肌抬起,再唱这两个音就有区别了,这就是属于声音的走向,我们要求歌唱要统一,要寻找声音的共性,这样是比较好的。所以老师们在教学当中可以进行一下实践。二、指挥的基本知识(一)指挥的职责、要求与条件指挥的要求:简单地讲,可用“省”、“准”、“美”三个字概括。“省”是指指挥动作要节省,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设计指挥动作,动作大小要适度,篇二:高中音乐教学设计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节音乐与人生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课题]\n学会聆听[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教学目标]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教学重点]: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n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I7[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相互认识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4、鼓励学生多参与。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二、导入谈话导入\n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起注意和思考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1、集体读导言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n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n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四、鉴赏《草原牧歌》(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提问: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4\n、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1)掌形和提、压腕。(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五、拓展(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n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第六(悲怆)交响曲》二、篇三:高二歌唱教学设计《学会歌唱》\n第一单元《学会歌唱》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聆听是学习音乐最根本的方法,无论是鉴赏音乐、或是通过任何渠道(歌唱、演奏、舞蹈)去表现音乐都要在聆听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的。本课内容是通过合唱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感受歌唱中聆听、乐句、气息、意境的重要作用,再以《我的未来不是梦》的独唱学习,引导学生进入歌唱模块的学习状态。对于高中学生,要培养他们歌唱的习惯,在每次体验学习后如能帮助他们梳理歌唱学习的要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他们一些与生活相关、与自身已有经验相关的、他们做得到的方法,对渐渐稳定他们歌唱的状态是很有好处的。本课讲的很少,重在音乐体验。(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上完这节课后重视歌唱中聆听的意识;2、了解歌唱与唱歌的区别;3、学会怎样练习才能唱好一首歌的方法。(三)教学分析:\n合唱与独唱在学生面前似乎都是唱,很多学生对此存在着诸多的误解,认为有好嗓子就能唱好歌。在更多的时候,他们愿意独唱而听到合唱就敬而远之,其实这种状况是因为学生没有体验到合唱的乐趣以及合唱歌曲本身的美感,更不知道合唱的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独唱质量。本课取合唱《回声》的片段进行集体歌唱教学,以此为例引导学生的歌唱意识,再引导学生用合唱中学习到的歌唱方法去练习独唱《我的未来不是梦》,以树立学生正确的歌唱状态。(四)教学重点:通过视听练等手段与方法进行不断地体验,使学生逐步明白——歌怎样练可以唱得好听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每次体验后对歌唱方法的梳理,鼓励学生多练习。(五)教学课时:一课时(45分钟)(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课前安排:播放合唱视频《把我的奶名儿叫》,学生翻阅教材,预习本单元知识2、组织教学:双声部旋律导入(学会聆听自己声部与同伴声部间的和谐)3、出课题《学会歌唱》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二、新课教学:1、合唱学习(设计意图:通过视、听、练引导学生“聆听、熟悉、句子、气息、意境”是唱好歌曲的必备因素)1)聆听《回声》片段\n2)旋律教唱(采用主旋律进行模唱教学,通过谱例用口传式教唱,让学生慢慢养成看谱的习惯)3)分组进行练习(熟练)4)集体练习(1)唱旋律、唱歌词(解决乐句——学会乐句的呼吸、学会坚定的起拍)(2)唱句子(音乐的句子跟说话一样,学会“叹气法”歌唱——解决气息,练气的方法:玻璃窗吹纸巾)(3)观看视频《回声》片段(明了歌曲的意境、所描绘的场景)(4)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回声”的模拟(学会关注指挥)5)与学生探讨:学习合唱对我们单独歌唱有什么帮助?(让学生梳理歌唱中“聆听、熟悉、句子、气息、意境”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2、独唱学习(设计意图:普教中没有单独学习歌唱的机会,但可以利用集体课堂引导学生练习独唱歌曲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日后歌唱的自我修炼)1)聆听录音《我的未来不是梦》,跟着录音学唱这首歌2)自学歌曲(卡拉ok自学,播放伴奏《我的未来不是梦》)3)探讨“为什么有的人声音条件很好,但他唱的歌不好听?”(因为他不是在歌唱,而是在唱歌而已)4)运用刚才合唱中所学的方法把唱歌变成歌唱(解决难点,提升)\n(1)练习第一部分(准确、坚定的乐句呼吸)(2)练习第二部分(给力的关键字“我”“别”“从”等)(3)连接练习一、二部分(说话唱歌法——表达意境,让听众明白我们的歌声想要诉说怎样的心声)(4)解决高音“着”(用关闭声带的方法:gi\ga\gua\guo\zhuo发音,引导学生不去撑喉头)(5)练习第三部分(先聆听音乐衔接处,引导学生“心跟音乐一起走”对于按耐不住的强烈节奏,身体的释放,强烈的律动可以辅助这部分的歌唱)5)完整练习(播放完整伴奏,课件出现“聆听、倾诉”字样,教师手势、肢体提示句子呼吸)三、小结1、梳理本课歌唱学习的收获,“怎样练习才能把一首歌唱的好听?”(采访式,学生回顾,教师补充)2、平时歌唱的时候,你还有哪些困惑?(跑调——引导学生多听多唱)(设计意图:梳理本课得到的歌唱方法,提出进一步的疑难问题引发大家共同思考)3、课后安排(播放《我爱你,中国》学生移步走出教室)课后反思:经过了两个班的试讲后,自我感觉本课的设计基本可以达到“学会歌唱”\n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接受中情绪还不错,没有出现厌倦、困乏的现象。值得思考的地方是:1、在给学生歌唱状态,也就是提升歌唱素质的做法中,无论在聆听、句子、气息和意境各方面,学生都无法举一反三,需要不停地引导和提示。也许这就是选修班学生的常态,需要我们把歌唱的状态当成一种习惯,随时地提出暗示的语言或者行为。2、生成问题在歌唱课上的常态。在班级歌唱基础的差异下,要随时有变通的思想准备,主要在双声部旋律导入和《回声》片段的教学取材中要备好两种谱例,即两声部和三、四声部。基础好的班级导入环节可用四声部叠进的手段进行,但要在稳定了两声部基础上;《回声》可在旋律声部选用二部,再进行轮唱方法表现回声效果。基础弱的班级导入环节只能用二声部,《回声》用单旋律,再进行轮唱。3、关注学生,再多一些关注学生!因为课堂的容量大,我总是怕讲不完,其实“讲完了”的意义远远没有“学生真的明白了”大,道理我都懂,课怎么就是沉不住气?点评:柯老师这节课听后还蛮感慨的,一个非声乐专业的教师上歌唱模块还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实在不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今高中的新课程理念,一个中学音乐教师是应该可以胜任多个模块的教学,这节课对于很多教师来说都是一种鼓舞。\n课中应用的调整学生歌唱状态的手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有联系也很有趣,包括叹气、玻璃窗吹纸巾以及改变生母和韵母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等等,学生既愿意做,做了也立即看得到效果,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课堂容量来看,这节课是否内容多了点,环节已经很紧凑了但给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似乎不够,如果课堂可以显得从容些,效果一定会更好,看看柯老师可否在容量上适当做些调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