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0 KB
  • 2022-08-15 发布

高中语文 24 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教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4诗经《卫风·氓》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3.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4.深刻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  5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积极的爱情观。  二导入  《说文解字》:“氓,民也。”民,郭沫若《甲骨文研究》说:“周代作一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周人初以敌囚为平民,乃盲其左目以为奴征。”由此可知,氓是奴隶,是庶民。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⒈简介《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诗》被当作儒家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补充:“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首。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作品分类:风、雅、颂  《诗经》中作品按其表现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n  “风”又称“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郑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内容生动活泼而富有生活气息,是现实主义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共105篇。“大雅”用于隆重盛大的宴会典礼,“小雅”则用于一般的宴会典礼。部分小雅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用的歌词。  表现手法:  ⑴大量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⑵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作品内容:史诗、讽刺诗、爱情诗、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等样样都有。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地位和影响:  《诗经》作为儒家教育的经典,有“不学《诗》,何以言”之说。它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古人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诗》、《书》、《礼》、《易》、《乐》、《春秋》)  ⒉学生读课文,教师指正字音。  ⒊诵读指导  诗经以四言为主,四言诗读时以“二二”为节拍,例如: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⒋学生初读课文,校准字音  ⒌考查重点字音  氓méng淇qí愆qiān筮shì咎jiù徂ú靡ǐ  隰xí蚩chī将qiāng垝guǐ垣yuán汤shāng\n  渐jiān罔wǎng靡mǐ咥xì载zài葚shèn泮pàn  ⒍归纳文中的通假字  ①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通“脱”  ②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  ③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于”通“吁”  ⒎学生精读课文并就疑难字词质疑,先由学生回答,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讨论。逐段解决,生字词较多,以落实字词为目标,改原先先通读再理解为串讲。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字词重点难点根据课堂情况)第一节:主要内容写什么?男女的个性特征是什么?要点:男子暴躁易怒,女子委曲求全,为爱情悲剧埋下伏笔。第二节:主要内容?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节第一、二句和第四节第一句起兴分别有何作用?明确:⑴第三节以“鸠食桑叶”起兴类比说明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为后文起铺垫作用。⑵第四节以桑叶的“沃若”到“黄而陨”的变化起兴,为男子由“信誓旦旦”到“士贰其行”作铺垫。第五节: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女子有没有责任呢?她是怎样表现的?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勤劳、善良、虽生活艰难,但真情不改没有任何怨言。所以没有责任导致婚姻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是怎样表述的?明确:“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第六节:思考:一、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了什么经验呢?文章是怎么体现的?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n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  8.作业  背诵巩固所学的文学常识。 第二课时  ⒈复习提问:  ①《诗经》文学常识  时间:周代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  原名:“诗”、“诗三百”  内容分类:风、雅、颂(十五国风,大雅小雅)  篇数:305篇(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创作手法:赋、比、兴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②《氓》文体知识  从内容上看————爱情诗(怨妇诗)  从叙述角度上看————第一人称角度  从表达方式上看————叙事诗(记叙)  2阅读课文,回忆情节  3.人物性格分析  结合具体诗句找出各部分中体现的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方法介绍  ①知人论诗、知世论诗。  ②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  婚前  痴情、纯真:“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n  《诗经·王风》有一首诗《采葛(gé)》,其中有一句大家应该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说的就是这种痴情之人。所以才会有那“十八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相恋中的男女有时道过几十遍“再见”还不忍离开。瞬息间的喜怒哀愁只为意中人的来去旋转不定。  谨慎“子无良媒”  温柔:“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婚后  勤劳、贤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初为人妇时怎样的辗转辛劳,只为维护曾经的梦想,为维护自己的爱情。可是多少年的辛劳和憧憬,换来的却是爱人的离弃。  “女也不爽”  决绝  刚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对爱情专一也是可以考虑到的)  人物整体形象:温柔似水,刚强如火。  结合具体诗句找出各部分中体现的氓的性格特点。  婚前  忠厚老实:“氓之蚩蚩”  心情急切热烈:“将子无怒”  婚后  用情不专、没有责任心:“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暴虐、虚伪:“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决绝  反复无常:“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人物整体形象:反复无常,虚伪薄幸。  ⒌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对比  本诗在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n  明确:对比  都有哪几处是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呢?  明确:  ①女主人公与氓对待婚姻的态度的对比(谨慎——草率)  ②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生活的鲜明对比(婚前:生活幸福——婚后:受尽屈辱)  ③氓婚前婚后对待女主人公的态度的对比(蚩蚩——至于暴矣)  ④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思想的对比  使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通过鲜明的对比,把美与丑,善与恶,诚实与虚伪更直接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使赞美同情和批判更有力度。  ⒍《诗经》创作方法——赋、比、兴  定义介绍: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多角度直接描述陈述。  比:“以彼物喻此物”,即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即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  每首诗歌中,不会只限于一种表现手法,往往三者兼而有之。比和兴是诗经首创的表现手法。  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关于赋的手法的运用,在初中时就学过,如《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以及李煜词“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以及《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都是采用赋的手法的。\n  比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就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大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借助比喻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使美好的事物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使丑恶的事物原形毕露,更给人以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由此物引起他物,即景起兴。如《关雎》“关关(鸟合鸣声)雎鸠(情意专一之鸟),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写夫妻离别往往用双鸟起兴)等等。  比兴有些时候可以同时存在,例如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比兴共用。  根据赋、比、兴手法的定义体会它们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明确:  赋:“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表现女主人公的痴情和勤劳。  比兴兼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青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绵绵;“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上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变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斑鸠贪吃桑葚为喻来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  ⒎自由讨论题  ①应如何看待诗中的爱情悲剧?(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提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的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⒏课文总结\n  每次读完这篇《氓》,总有一幅画面浮现在我眼前:一个憔悴女子伫立在曾经等待她的恋人的河畔,那作为她当年爱情的见证的汤汤淇水之滨。河水依旧,可是斯人已去,美好的青春年华和爱情也仿佛随着流水逝去了。河风吹动她的裙角翻飞,无数往事涌上心头。追忆曾经的美好时光,似水年华,心中却只哀悼,哀悼自己的痴情,哀悼自己的执迷不悟。最后留下的只是幡然悔悟后的心如止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她审视遍体的血痂而生出的一种劫后余生的宁静与从容。  我相信于情于爱女子都是付出最多的,“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的感情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却往往朝三暮四,纵其心欲而无所拘忌。所以爱,是要用真心、赤诚。但是,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一旦你围绕着另一个人全心全意地画圆时也就意味着你重心的失去。“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是一句箴言,一句所有女子都应铭记的箴言。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复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n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竟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