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1 K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篇1】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一、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数学的家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绚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很多生动的素材,教学中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祖冲之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果要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并叙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念。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时,结合我国的世界遗产情境图,让学生体会秀丽风光中所含蓄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到世界遗产的恢弘浩大、精致华丽和奇妙梦幻,并从中熟悉到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从而真心喜爱我们生存的环境和不朽的文化。二、基于数学学科特点,找准德育渗透点11\n数学学问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学问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老师简明扼要的介绍,学生能把所学新学问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学问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小学数学报、电脑、电视等供应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开阔学生眼界,产生学好新学问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动力。三、数学德育重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育习惯是一个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不易转变的行为或倾向。数学学问本身具有严密的规律性和精确的数学语言。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专心负责的态度,独立思索,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专心审题,边审边思索:“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准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需写清晰、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培育学生独立思索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四、遵循学生心理特征,恰当运用方法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理动身,找到合适的方法,做到真正激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实现育人的本质。11\n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的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如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加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可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冠军赛、速算赛或抢答赛等活动;为让学生养成独立思索、说话完整、书写清晰等习惯,可定期组织“比谁听课最专心”、“比谁回答问题最完整”、“比谁的作业最清晰”的三比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感,增加自信念,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抓好德育渗透点,明确内容,依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好方法,就能在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篇2】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一)情景引入1、今日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慧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熟悉他?11\n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慧的人,他喜爱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爱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假如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知阿凡提。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异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假如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日,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假如阿凡提告知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玩。(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2)同桌交流。(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预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玩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11\n(3)汇报(留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4.游玩(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安排好角色,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三巩固新知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念吗?(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相互说说他们各拍几下?(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四小结同学们,今日学习的学问,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洁推理学问,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这些问题,阿凡提期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推断,找出解决的方法。五下课游玩:(全班分3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组跟在第三组的后面。哪组同学先走出教室?[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培育学生能用清楚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很多学生遇到问题大部分懂得怎样解决,但要他们有条理表达是较困难的。这教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看、思索,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一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11\n《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过程较多关注“好玩.新颖”的事物,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伙伴它是伴着儿童成长。它能集中学生的留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在这教时中,我采用与教学内容有些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新课,从故事中不仅初步感知推理学问,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对机灵人物的喜爱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在游玩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好玩的游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把例题转变成让学生参与演示,小组游玩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把一节比较单调的推理学问变成生气勃勃,很多学生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推理方法。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推理表达。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练习“说”的能力,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篇3】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11\n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白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需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老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学问,培育规律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美丽的品质。”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听到一些学校优秀老师公开课时有时会发觉,有些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性不强,有喧宾夺主之嫌。案例一:[分西瓜]:一位老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熟悉”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预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生1:“母亲节到了,我预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你为什么这样分呢?”老师问。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老师未作任何评价。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你为什么这样分呢?”老师微笑地问。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当多给她一些。”“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老师热忱地表扬了她。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当多给妈妈一些,老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11\n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这位老师一楞,赶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我一点儿都不喜爱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此时,这位老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惊讶地说:“你怎么把不喜爱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案例二:[祖冲之你真伟大]:另一位老师在教圆周长的计算时,在学生探究出圆周率后,这位老师认为此时应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是在介绍了圆周率研究的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这样提问:“大家想对数学家祖冲之老爷爷说些什么呢?”学生们群情激奋。生1:我想说:祖冲之爷爷你真伟大!生2:祖冲之爷爷有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祖冲之我佩服你。生3:……学生们本以为至此就结束了,谁知这位老师连续借题发挥:“那么,我们以后应当怎么作呢?”孩子们很聪慧,在老师的“指引鼓舞”下,个个说出一番“豪言壮志”。不过,非常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案例三:[最终一题错了]: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板演。3×9=274×9=365×9=456×9=547×9=6211\n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终一题错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她的最终一题算错了。满以为那位老师会立刻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终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道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简单发觉别人的短处而忽视了别人的特长,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假如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超。11\n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熟悉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当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思索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定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详细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学问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老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需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详细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学问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假如我们静下心来再来端详上面的三个教学案例,问题来了。案例1中,学生把自己不喜爱吃的西瓜给妈妈,莫非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假如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当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恳的品质。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士气。相反,成人可能会用虚伪、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不仅如此,有时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学会说假话,鼓舞他们说假话。他们渐渐知道了:说真话有时不和时宜,会受到训斥,而随声附和老师的意思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多么可怕的教育!没有真诚的教育怎能培育出健康人的品行。案例2中,老师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莫非非得让孩子们说出来吗?另人质疑的是这位老师上的毕竟是数学课呢?还是思想品德教育课?那种在教学环节上追求简洁的“嵌入”式或“贴标签”式的教学方式;那种牵强附会地把思想教育硬“扯”到教学内容中去的方法,我认为都是不可取的。那样只会助长了学生说空话,说违心话的坏习惯,最终使得数学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落得两败俱伤的境地。我认为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重在培育学生专心严肃、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的习惯。11\n综观前两个案例,与案例3中的老师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最终这位老师做的恰到好处。使得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做到顺其自然,不做作,不把品德教育强塞给学生,留意适时适度,学生乐于接受,达到了即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