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93 K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篇: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33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离子反应1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 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电解质的概念 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导入新课〗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通过观察与思考,我们可以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第二节离子反应\n 一、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推进新课〗 老师提问:“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学生思考、讨论。 〖小结〗 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导电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电子,而电解质溶液导电则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而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就叫做电离。 〖板书〗 1、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例题剖析〗 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h2o⑤盐酸溶液⑥小苏打⑦fe⑧ca2 〖学生回答〗略 〖教师精讲〗 电解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判断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定义来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首先,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所以⑦错误;电解质也不是混合物,所以⑤也是错\n 误的,小苏打是俗名,是纯净物,小苏打是电解质,因此,最后的正确答案为:①②③④⑥⑧。 〖小结〗我们接触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电解质? 〖结论〗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 〖板书〗 2、类型:酸、碱、盐和水 〖推进新课〗 我们还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板书〗 3、电离方程式 〖老师提问〗 请同学写出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书写〗 h+2- 2so4=2h+so4 naoh=na++oh- na2so4=2na++so2-4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p27第一段。 〖学生回答〗\n 课本介绍了酸的定义,即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讨论得出碱和盐的定义。 〖答案〗 碱: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板书〗 4、酸、碱、盐的定义 p291、2、3、6做在书上。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1、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类型:酸、碱、盐和水 3、电离方程式 4、酸、碱、盐的定义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2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n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在学习离子反应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 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cuso4溶液、bacl2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 〖导入新课〗 〖复习〗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过渡〗 有上述知识作基础,下面我们学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n 必定有离子的参加,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就叫做离子反应。离子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反应的本质又是什么? 〖板书〗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课堂实验〗 1、5mlcuso4+5mlnacl现象:无明显现象 2、5mlcuso4+5mlbacl2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 cuso4+bacl2=cucl2+baso4↓ cuso4和bacl2在溶液中分别发生了电离: cuso4=cu2++so42- bacl2=ba2++2cl- 当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时,cu2+和cl-之间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ba2+和 2-so4之间则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该反应的实质是: ba+so4=baso4↓ 〖板书〗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推进新课〗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为:写——改——删——查\n 32+2- 〖举例〗ba2+h2so4— 〖答案〗略 〖板书〗 、书写的步骤:写——改——删——查 〖小结〗 从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中可以得出:我们要对初中学习过的溶解性表熟记。〖黑板演练〗按步骤书写离子方程式 1、hcl+naoh—— 2、hcl+koh—— 3、h2so4+naoh—— 4、h2so4+koh—— 〖分析〗 分析上述四个反应,得出离子反应的意义:不仅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板书〗 、意义:可以表示某一类型的反应。 〖过渡〗 初中学习过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其实质也就是离子反应,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n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难溶物 生成难电离物 生成挥发性物质 p294、5做在书上。 第二节离子反应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书写的步骤:写——改——删——查 、意义:可以表示某一类型的反应。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难溶物 生成难电离物 生成挥发性物质 第二篇: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中化学《3.4常见的营养物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中化学必修2《3.4常见的营养 物质》教案 三维目标\n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2.探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典型化学性质,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共同性质与特征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分子结构的解析、比较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 逻辑思维能力;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代表物的典型结构,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2.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典型性质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组成的特点。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教学难点:1.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2.油脂的水解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 教具准备:agno3溶液、氨水、naoh溶液、cuso4溶液、葡萄糖溶液。洁净的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要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定时补充营养物质。那么,大家知道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是什么吗?\n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们不仅是人体的重要供能物质,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性质。 [板书]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分别属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吗?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图片 师:一提到糖,恐怕好些同学已经感觉到了甜味;讲到油脂,大家多和肉类物质联系;说到蛋 白质,大家也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呢?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如何呢? 71:展示思考讨论的问题 1、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上比较它们的异同? 2、从单糖、双糖、多糖的名称对应的分子式,总结出其命名的依据并解析其分子组成上分别有何特点? 用心爱心专心1 展示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结构图片思考讨论题3 3、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有相同的分子式,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那淀粉与纤维素又是如何? 生3: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是不同的物质。\n 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展示思考讨论的问题 4、油和脂两者在外观上有何去别?从微观上解析,又有何区别? 5、汽油、石油和花生油都是油,它们属于同一类物质吗? 6、何谓高分子? [板书]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演示]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agno3溶液,边摇动试管边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 生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然后向银氨溶液中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振荡、水浴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cuso4+2naoh====cu2↓+na2so4 △ ch2oh4cho+2cu22oh4cooh+cu2o↓+2h2o [板书]生理氧化:c6h12o6+6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co2+6h2o怎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淀粉可以遇碘变蓝色呢? 生: 1.把碘酒滴到土豆片上; 2.把碘酒滴到面包片上; 3.用淀粉水溶液在白纸写字,然后晾干,制成化学密信等\n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那么,蛋白质有什么特征反应呢? [演示]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这个反应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 视频材料:李奶奶上街买毛线,无法区分晴纶线和纯毛线,你能帮助她吗? 纯毛毛线的灼烧 师: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常用来鉴别蛋白质。刚才认识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它们还有什么共同的性质呢?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师: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够发生水解反应。下面先以糖类中的二糖代表物蔗糖为例,观察 现象。 用心爱心专心2实验3-6,如图连接实验装置,验证蔗糖的水解反应。 1.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后取少量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加热3-5分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n 2.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少量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加热3-5分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c12h22o11+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生:淀粉和纤维素等多糖能否水解呢? 师:可以,不过它们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肥皂工业制法生产流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肥皂就是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称为皂化反应。师:请大家回忆以前初中生物上学习的蛋白质消化过程,在酶等作用下,蛋白质最终水解的产 物是什么呢? 生:氨基酸。师: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我们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可见其重要性。 例1、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产生白色泡沫,溶解氧渐渐耗尽。随后,酵母菌繁殖速度迅速下降,糖度加速降低,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浓度下降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鲜啤酒。\n 根据以上过程,回答下述问题: 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菌异化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发酵产物,其余1.5%则是用于________。 请写出由麦芽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葡萄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酒精的反应方程式。 如果酵母菌消耗的糖有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设有500t麦芽汁,其中麦芽糖的质量分数为8.00%,发酵后最多能生产酒精浓度3.20%的啤酒多少吨? 师: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物联系的理科综合试题,前三问是生物问题,后两问涉及化学知识,如何解决呢? 生:前三问是生物问题,考查了呼吸作用和生殖方式知识。后两问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 和简单计算,容易得到结论。 例2.现有五种有机物:①甲苯②乙酸③葡萄糖④淀粉⑤蛋白质。其中除甲苯外其余均为水溶液。可分别用五种试剂加以检验。试将选用的试剂、对应现象的代号和结论填入表格 用心爱心专心\n 课堂小结:由于课时有限,内容较多,设计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 特点,知道他们共同的性质,并能简单地加以鉴别即可。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活动和讨论为主。布置作业:p76t5 1.探究实验:如何证明淀粉已开始水解?如何证明淀粉已水解完全?注意检测时溶液酸碱性的调节。 2.有关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小论文评选和专题演讲。 3.可放油脂水解的录像,或实验室中制取肥皂的录像;也可以将制取肥皂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课外进行。 用心爱心专心4 第三篇:高中化学必修小结 高中化学必修 专题一: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元素化合价 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n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n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0族 所以,总的说来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三,晶体分类 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 1,离子化合物 2,nacl分子 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 1,共价化合物 2,共价单质 3,稀有气体 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n 1,石英、金刚石、晶体硅 金属晶体:一切金属 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专题二:第一单元 一、反应速率 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浓度、温度、压强、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 二、反应限度 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 专题二:第二单元 一、热量变化 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 2,所有燃烧反应 3,金属和酸反应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5,浓硫酸等溶解 常见吸热反应:1,co2+c====2co 2,h2o+c====co+h2 3,ba2晶体与nh4cl反应 4,大多数分解反应 5,硝酸铵的溶解\n 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 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 专题二:第三单元 一、化学能→电能 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 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 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 4,吸氧腐蚀 a中性溶液 b有氧气 fe和c→正极:2h2o+o2+4e—====4oh— 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 1,有自发的氧化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 4,形成闭合回路 二、化学电源 1,氢氧燃料电池 阴极:2h++2e—===h2 阳极:4oh——4e—===o2+2h2o\n 2,常见化学电源 银锌纽扣电池 负极: 正极: 铅蓄电池 负极: 正极: 三、电能→化学能 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负极对阴极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 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 1,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直流电源4,构成闭合电路 第四篇:高中化学必修1 内容详尽,知识准确。共98页。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n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钠说课稿 金属钠一节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n 《钠》是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节,包括钠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能为后面金属元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为“物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率”的学习提供丰富的金属的感知性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本节是金属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钠单质的性质。 2、教材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本节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金属钠的重要性质和保存方法,了解钠的主要用途。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和相互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钠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学法分析\n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敏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又具备了一定实验操作能力的具体情况,将教材中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的教学法施教。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取一些化学事实,通过思考、讨论、归纳出性质,这样的教学法能够把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把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求知的快乐,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而采用实验的方法对难点突破,能加深学生印象,记忆更加深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是大纲要求的四大能力之一。让学生做实验,目的是强化实验基本操作,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能见度。学生亲自用小刀切开一块金属钠,观察表面情况,然后将一块用于燃烧;另一块投入水中,并且滴入酚酞试液。钠燃烧的火焰是黄色的,非常美丽;钠与水反应非常剧烈,滴入酚酞试液后呈玫瑰色也非常美丽,这是可以提醒学生“美”无处不在,在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这时学生非常高兴和激动,此时提醒学生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学会正确观察事物的方法,深刻意识到实事求是、严禁治学才是科学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把思考题和实验中的观察要点制成幻灯片。 2、准备好学生实验用品:烧杯、na、小刀、酚酞、镊子、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滤纸。这节课在实验中进行。\n 、教学过程 1、从复习引入新课,让学生回忆初中学的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原子结构特点引入教学。导出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是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使学生对钠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大体、初步的印象。明确这节课用实验验证上述推断。 2、检查学生实验操作的预习情况,钠的取用,镊子夹取,用小刀切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剩下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明确这节课要做的实验钠在氧气中燃烧,钠和水反应。 3、实验前再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强调由钠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熄灭,要用细沙。 4、实验阶段 具体做法是:将幻灯片上的思考题和实验观察要点给学生展示出来。 a、钠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观察要点:颜色、光泽、沉在水底还是浮在上面?是否熔化?硬还是软? b、钠具有那些化学性质 观察要点:在空气中,na有何变化,受热后,又有怎样的变化,从火焰的颜色、生成物 的颜色进行观察。\n 与水反应时,钠静止不动吗?有声音吗?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现什么颜色。 点燃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在学生明确了观察角度和要点后,让学生开始做实验,然后请同学回答观察到的现象,但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器官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些化学事实,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某些方面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对实验中自己没有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无法解释的问题,他们期待老师的讲解。 3、分析总结:最后按钠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钠的保存和用途进行总结。 ①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熔点、密度、硬度 ②钠的化学性质 4na+o2=2na2o2na+o2=na2o22na+2h2o=2naoh+h2 ③钠的保存、用途 总结钠的保存方法,应紧密结合其性质,并提醒学生钠的保存方法及理由,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结合钠的性质来理解记忆,逐步克服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方法。在总结na的用途时,指出强调na、k合金在原子反应堆里作导热剂,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作用于社会的情感。 4、作业:教材49页1、2题,巩固教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n 四、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简洁明了。 整个版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中两部分用于书写教学提纲,右边部分用于举例子。 五、教学反思与讨论 认知心理学家帕伯特比喻说,传统的指导式教学也可能会以游戏的方法教九九乘法表,但是构建式的教学需要将创造和发明“游戏规则”的挑战交给学生的勇气。这节课我努力将学生推到“舞台”前,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在实验中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