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 K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一音乐与人生学会聆听教案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1.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2.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形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鉴赏方法及提高音乐审美能力。2.聆听《草原放牧》,初步感受音乐感情:聆听《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牧歌》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3.通过鉴赏,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作品认识音乐要素的艺术作用。2.通过鉴赏作品,使学生初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教学难点:分析及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学用具:PPT课件、黑板等教学方法:引导法、欣赏法、示范法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采用模拟谈话类电视节目现场的方式创设音乐课和谐、轻松的大环境,以及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环境。)师:各位同学好。今天是第一堂音乐课,也是《音乐与人生》谈话类节目的第一期,我是你们的音乐老师也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雷森。我很高兴能够给你们上课。在这里我欢迎高一(X)班的全体同学来到音乐教室以及这个节目中来。我希望高一(X)班全体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也希望今后的音乐课能够和谐、不要高声喧哗,有问题请举手,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谢谢各位同学。首先,我想问全体同学们:①平常都听歌吗?②透过音乐,生活充满了什么?③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生畅所欲言,师积极肯定。二、导入1.互动\n师: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素质。每个同学有很多的丰富的知识积累,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够添加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成为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并且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每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问:培养成一位能听动音乐的人需要哪些音乐素质?鼓励学生回答并积极肯定和小结。2.学习音乐要素及内容⑴学生阅读教材P8第一、第二自然段⑵师生共同回忆所学知识: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⑶根据教材运用教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节奏: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若,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三、欣赏1.互动师:用音乐来表达对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在许多作品中经常见到。现在让我们共同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思考问题:①音乐情绪怎样?是否变化着?②联想、想象到了什么?③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2.师播放曲子,欣赏及师生讨论师肯定学生回答,并小结。(《草原放牧》是《草原小姐妹》协奏曲的显示性部分,这部分音乐由两个对X性主题组成。每一个主题是整曲的主要主题,主要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的少年形象以及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情绪上明朗、富有生机。第二主题是草原人民的现实生活,对辽阔草原进行赞美,抒发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曲子通过了节奏、力度、速度、配器等要素来表现,力度、速度等其他要素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草原放牧》的音乐是在幽静、安谧的意境中结束,应来意犹未尽。)3.演唱主题,深化节奏、粒度对曲子的艺术作用4.过渡师简述《草原小姐妹》的历史背景,讲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阐述运用这些要素的艺术作用,同时引入欣赏另一曲子《悲怆交响曲》。四、对比欣赏1.互动师让学生自由回答了解悲怆交响曲有哪些?并给予肯定,并告诉学生今天欣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并简介作者及本曲目的历史背景\n师:柴可夫斯基是俄国作曲家,代表作有《悲怆交响曲》,、《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12序曲》。舞剧《天鹅湖》《睡美人》,钢琴套曲《四季》,歌剧《》《黑桃皇后》等。这首《悲怆》是老柴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做钟爱的作品。老柴生活的晚年,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社会黑暗,动荡不安。这作品就真实反映了老柴的世界观。2.欣赏师播放曲子前,引导学生思考: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⑵让你联想到了什么?⑶哪些音乐要素起了作用?师生欣赏与讨论,让学生积极自由发言,教师对其回答肯定并小结。师:这是一首缓慢的哀歌,透射出“安魂曲”一样的情绪,整首显得悲壮、沉重。乐曲主题的基本内容是悲剧性的体验和不可幸免的死亡,含有抗议的激情。音符下行、乐曲收尾处的渡音词、不稳定和声、弦乐器深沉音色,透出悲壮而富有激情。让人感觉到困倦的心灵带着不可磨灭的创伤,在无法抚慰的恸哭和悲哀绝望中,投入了死神的回扳。本曲子通过力度、节奏、调、和声的音乐要素来表现。3.演唱主题4.引导性对比讨论与思考⑴两首曲子、作品力度和度有何不同?⑵唱《草原放牧》主题,画旋律线条,与《悲怆交响曲》的主题比较旋律特点不同进行感受。⑶拍击《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第二主题节奏,与《草原放牧》做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师引导学生,并积极肯定学生的所思所想,阐述不同音乐要素的艺术作用。五、总结1.音乐鉴赏课秩序的养成。2.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复习和巩固。3.不止作业及准备下课礼仪。六教学评价:评价内容评价等级(A\B\C)评价目标 我能认真欣赏,听老师讲解 能否认真专注我能够认真上网阅读专题内容 能否主动参与我能够积极发言 能否自由表达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能否善于合作\n我能够大胆进行创作 能否独立思考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是否敢于否七教学反思:音乐欣赏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两周的音乐欣赏课内容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不感兴趣,当我一播放欣赏歌曲的时候,这帮孩子听都没听就叫着:“老师,能不能不要听啊,好难听啊,能不能听流行音乐啊。。。”等等。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让孩子懂得欣赏音乐,到学会听音乐欣赏,这一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值得思考,也是值得挑战的任务。 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内容大部分跟我们的生活及我们一些历史挂钩的,并且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表达的内在涵意,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知道这个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历史,懂得每首歌曲的故事背景和表达的意义,不能只让学生唱会歌曲就算交任务了。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音乐欣赏的兴趣,其中最有效的放飞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最简单、通俗、艺术化的语言叙述是我们在音乐欣赏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欣赏课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引导法,把学生引入我们创设的情境中,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图片的引导、讲述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海洋里,跟着旋律作画,还可以让学带着问题去听音乐,这样也可以引起他们的主意力。 我想,这样的话应该就能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