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50 K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精品文档高中语文练习题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梳理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第一,“新”在形式方面,即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第二,“新”在内容方面,即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精神。新诗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充分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更是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和外国诗歌的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本单元选编了四首比较典型的现代诗歌,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概貌。毛泽东的《沁园春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长沙》是其中一首比较特殊的现代诗,它的形式是古典的诗词形式,内容却是现代人的情怀。整首诗通过绘湘江秋景,叙战斗岁月,抒发了革命者的壮志豪情。《雨巷》《再别康桥》可以说是新格律诗中的代表作品,诗人在格律方面有非常自觉的追求,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雨巷》充满了象征意味,表达了诗人有所追求却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彷徨的心绪。《再别康桥》描绘了康桥秀丽迷人的风光,抒写一种如烟似雾的离情别绪。《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自由诗,主要追求抒情的酣畅淋漓。整首诗通过追述大堰河勤劳悲苦的一生,赞颂了大堰河以及像大堰河一样的广大劳动人民默默奉献、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宽厚善良的崇高质量,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学习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为表达情意。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二、复习《沁园春·长沙》复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诗人用词炼字的妙处。理解诗歌即景抒情、情中显志的特点。赏析具体意象,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抓意象。课文整体感知1解说文题“沁园春”,是词牌名。据《后汉书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窦宪传》记载:“沁园”是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一座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叹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一般与词的内容无关。“长沙”是词的题目,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这表明本词的绘景叙事、抒情言志均与“长沙”这个地方有关。青年毛泽东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明了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工农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也日益高涨。随着革命随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国民党右派势力想篡夺领导权,排挤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内,当时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却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右倾错误主张。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25年深秋,军阀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离开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抒写革命豪情壮志的词。梳理结构《沁园春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长沙》上阕着重写景,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相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下阕着重抒情,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抒发革命青年的壮志豪情和远大抱负。全词以“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过渡句,使上下阕结合紧密,浑然一体。从艺术角度看,全词上下阕由景到情,由实到虚,先描绘自然美景,后抒写诗人情志。全词从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表达诗人和战友们心系祖国命运、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豪情壮志。感悟主旨整首诗通过绘湘江秋景,叙峥嵘岁月,抒发了革命者的壮志豪情。上片通过寒江、霜天,万山,湘江,飞鹰、游鱼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下片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击水中流、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艺术特点赏析1咬文嚼字,其味无穷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摹出了群山迭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层”字写出了万山的远近高低,“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峥嵘”用来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壮丽的崇高美。“粪土”一词的活用,突出了“同学少年”蔑视反动派,敢于斗争的豪迈气概。绘景抒情,与众不同“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一扫古代文人的“悲秋”情调。从选取的意象来看,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选取了独具特色的秋天景物。这些景物或宏伟绚丽,或生动活泼,或雄健豪迈。远看,有漫山火红的“层林”;近观,有碧江争渡的“百舸”;仰视,有长空奋羽的“雄鹰”;俯瞰,有澄江遨游的“翔鱼”。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寥廓万里、绚丽多姿、生机蓬勃的独特的湘江秋景图。如果诗人选取“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入诗,那肯定就是另一番景象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从立意的角度来看,作为革命者的诗人刚过而立之年,正值青春年少、斗志昂扬之时,他胸怀天下,奋发欲为,所以诗歌的立意是积极向上,乐观奋进的,选取的表“意”之象自然就是那些色彩绚丽、生机勃发的景物了。李清照的《声声慢》是要抒写词人孤寂悲怆之“意”的,选取之“象”便是“黄昏”“淡酒”“北雁”“细雨”等“灰暗”之类的景物了。从意象的表达来看,诗人笔下的意象不是纯客观的白描,而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毛泽东为了给选取的客观景物“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字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色彩更为突出,更为艳丽,更为动人。如“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在寒秋严霜下依然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也感受到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多方对比,形象鲜明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于明处对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含的对比。重点难点探究1在这首写秋景的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2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着我之色彩”,而不是写景和抒情“两张皮”。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基础知识积累1、作者作品毛泽东,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善用传统的诗词形式写时代精神,他创作的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画面,是一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英雄史诗。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评价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用“旧体诗”的形式写“现代诗歌”的内容。文体常识词,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于隋唐,盛于两宋。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故又被称为“诗余”。词还被称作“长短句”、“乐府”。词有词牌,词牌是表示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不同,其句数、字数、声律等都有不同规定,词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诗歌鉴赏方法之一:抓意象诗歌的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融合,意境就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诗人主要借助精炼意象和创设意境来表情达意。所以鉴赏诗歌时,可以通过抓意象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具体作法如下: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第一步,把握诗歌的“象”。比如看看诗歌写了什么景物,诗人又是如何写景的,景物有何特点等等。第二步,揣摩诗人的“意”。根据“景”与“情”互相交融的关系,去体会景物描写中诗人所渗透的思想感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雨霖铃》有佳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句中写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四个景物,这些景物共同营造出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细加揣摩,便可感受到诗人伤离惜别的情怀。字音①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②遏a阻止。③遒qiú强劲有力。字形①州洲“州”,与“水”无关,古代行政区划,辖境大小各个时代不同,现在这名称还保留在地名里。如:九州岛,广州。“洲”,与“水”有关,指水中的陆地。如:亚洲,橘子洲。②侯候“侯”h?u,古代爵位,秦汉以后仅次于王。如:王侯,侯门似海。“候”h?u,有“等待”“问好”“时节”等意思。如:守候,问候,气候等。近义词辨析①寥廓辽阔“寥廓”指宇宙的广阔。如:寥廓的天空。“辽阔”指辽远空阔。如:辽阔的草原。②意气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义气“意气”志趣和性情,意志和气概。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义气”形容为情谊而甘愿担当风险或自我牺牲的气概。如:义气凛然,讲义气。三、复习《诗两首》复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辨技巧课文整体感知1解说文题①《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作者因此赢得“雨巷诗人”的美誊。这里的“雨巷”是指梅雨季节中的江南小巷,诗歌以这条悠长寂寞的雨中小巷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踽踽独行的“我”渴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而不得的画面。②《再别康桥》康桥,今译“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也是英国的风景胜地。徐志摩对康桥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因为留学英国康桥的那段时间是徐志摩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再别康桥时,写下了这篇优美动人的诗歌。明了背景①《雨巷》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在第一次革命战争高潮中,戴望舒受到了革命的洗礼,他还加入了共青团,在震旦大学投入了革命的洪流。然而,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发生了,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他也遭到通缉。戴望舒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小楼、躲进“雨巷”孤寂地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②《再别康桥》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徐志摩曾在康桥留学。1922年学成回国。这一段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梳理结构这两首诗都是首尾回环的结构:全诗共七节,第1节与第7节基本相同,形成首尾照应;第2~6节则是诗人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概括。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①《雨巷》第一部分写“我”徘徊雨巷希望逢着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第二部分写“我”与丁香一样的姑娘相逢又相散的情景。第一层写丁香一样的姑娘飘然而至。第二层写丁香一样的姑娘与“我”擦肩而过。第三层写丁香一样的姑娘飘然而逝。第三部分照应开头,写“我”徘徊雨巷希望飘过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全诗以核心意象“丁香姑娘”作为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再配置以烟雨迷蒙、狭窄悠长和满是断篱残墙的雨巷,以及那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在雨巷中彷徨的神情忧郁的“我”,共同构成一个富有浓厚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以此来表现大革命失败后,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彷徨于歧路的精神状态②《再别康桥》第一部分写诗人悄悄作别康桥的情景,表达难舍难分之情。第二部分写康桥迷人的风光,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第一层分别写康河旁的金柳、康河里的青荇、榆阴下的清潭,表达欢喜眷恋之情。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第二层写诗人去寻“彩虹似的梦”,又由幻想回到现实,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第三部分照应开头,表达诗人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的情意。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感悟主旨①《雨巷》《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全诗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怀抱某种追求而不可得的悲剧感和孤独感。当然对这首诗主旨的具体把握,完全取决于对诗中重要意象“姑娘”的不同理解。如果从政治角度来理解,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大革命退潮后无法排遣的忧郁与惆怅,表达了诗人彷徨于歧路的苦闷和迷茫,那么诗中的“姑娘”便象征了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苦苦寻找而不得的出路。如果从爱情角度来理解,诗中的“姑娘”应是诗人邂逅的一位佳人,那么这首诗表达的就是诗人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如果诗中的“姑娘”象征着美好理想,那么还可以把这首诗理解为诗人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尽管这种美好的理想是那么渺茫的而难以实现的。②《再别康桥》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通过描写康河旁的金柳、康河里的青荇、榆阴下的清潭等意象,向读者展示了康桥的秀丽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精彩语段赏析1《雨巷》《再别康桥》都是格律化的新诗,请反复诵读,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①《雨巷》《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一般每行三顿,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中多处运用重迭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它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迭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②《再别康桥》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再别康桥》的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步构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全诗七节,诗行错落有致,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诗句的停顿也很有规律,一般每行二至三顿,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等。首尾呼应,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在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中,强化了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在心头。全诗每节2、4行押韵,一节一韵,音韵和谐而富于变化,第一节到第七节的韵脚依次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簘、桥;来、彩。这优美的音乐般的节奏像涟漪荡漾开来,既是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潮起潮落的感情。诗歌语言的色彩与诗人感情的关系。诗人常常借助一些富于色彩感的诗歌语言,来营造特殊的氛围,以烘托某种特殊的感情。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雨巷》用了一连串灰色的词语,如“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冷漠”“凄清”“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颓圮”等,另外意象语言“雨巷”、“丁香”也充满了灰色的情调,这些词语共同营造出了一种迷茫冷寂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的心境《再别康桥》却选用了一连串色彩绚丽的词语,如“云彩”“金柳”“夕阳”“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等,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展现了康桥一派秀丽迷人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重点难点探究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如何解读“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几行诗?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这几行诗是《再别康桥》一诗的高潮所在。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诗人在此思路急转,由梦境回到现实。“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别离的笙箫响起来了,夏虫也为我的离别而沉默不语。离情别绪越来越浓。“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做“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更是将诗人静思默想、惆怅依恋的心境推向了极致。《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步构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做是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基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戴望舒,浙江余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诗作明显地受到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除诗歌外,还写散文、论文等,研究、论述的范围不仅有大量外国文学,而且包括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等。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着《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志摩的诗歌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鉴赏诗歌方法之二:辨技巧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n精品文档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人非常讲究表情达意的技巧。其中象征就是诗歌中惯用的表达技巧之一,它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其特点是利用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某种相似性,使本体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含蓄、深沉、形象、具体,使读者产生愉悦的美感。鉴赏诗歌时,要注意诗中某种形象的象征意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如“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火炬”象征光明,“黑夜”象征黑暗。《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迷茫之景,借此营造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诗人美好的理想,表达诗人有所追求却又不知路在何方的惶惑迷惘的心12课题名称:语音课时数教学目标:1、考点分析:了解高考题型与常考语音类型及高考走势、方法与规律讲解:掌握识记语音的规律、记、练、测:识记、积累易混淆易考的字音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识记语音的规律、积累易混淆易考的字音教学方法与手段:1、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2、讲与练结合,突出规律性东西、以练与测加强语音积累和巩固教学时数:6课时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