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美术艺术摄影教案篇一: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全12345篇二:高中美术教案(1--6)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难点:\n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n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n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设计理由:1、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的美好情感)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目标: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n教学过程探究导入课题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设置情景: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符号,同时伴随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2)学生活动:A、感受名句及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3、新知探究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学生活动:一同朗读(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n语言表现手段: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n教师活动: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赋彩的语言表现方式。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赫拉斯兄弟宣誓》,篇三:高中美术走进抽象艺术教案《走进抽象艺术》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由于受传统审美的习惯的影响我们常用“栩栩如生”这样词汇来称赞我们认为好的作品。通过提问由同学们再补充几个“栩栩如生”的近义词。学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老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几幅作品,看看它们能不能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呢?学生:不能。老师:那这些画的不像的,让人看不懂的,没有具体形象的作品就不是优秀的艺术品吗,她们应该怎样欣赏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了解美术的第三大类型——抽象艺术。老师: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同学们回顾;\n老师总结。2、体验A.老师:出示康德斯基的《第十三号即兴曲》和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请学生说说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学生:讨论。老师:绘画特征极为明确,它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等绘画元素,独立表达某种纯粹的感情或精神。1.作品粗野、放荡,色彩狂乱,红黑蓝黄白交融,热情奔放地宣泄着画家的情感。2.将绘画语言限制在最基本的三原色、黑白灰之内以及和竖线、横线,表现出秩序与冷静。B.老师:抽象主义绘画,可能是世界上最难懂的绘画形式,但也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绘画形式。很多人看不明白抽象主义作品。问题可能不再于作品本身,而是在于欣赏者的欣赏方式出了问题。他们总是尝试像欣赏传统绘画那样,去分辩画面,企图找出一些熟悉的物象,以便帮助自己了解这幅画到底画的是什么?问题在于,这些作品根本什么也没有画。画家们对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没有一点兴趣,所以,画中的圆形不是苹果或者太阳,长方形也不是楼房和柜子。如果一定要说出画面上画了什么,那只有线条、点以及色块。恰恰,这一次,正是由这些点、线、面、色负责向我们说故事。\n引导:其实,说这些点、线、面、色在向我们说故事,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如果说它们在向我们歌唱,可能更贴切一点。音乐和美术本身是相通的,特别是欣赏抽象画的时候。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主义的作品。C、老师:播放一首舞曲和一首爵士乐,要求学生尝试把这两首音乐与上述两幅画配对,并说明原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配对。舞曲热烈狂野,与《第十三号即兴曲》一画表现出来的强烈动感相对应。而节奏鲜明轻松休闲的爵士乐则与《百老汇的爵士乐》的画面刚好匹配。这说明,音乐和美术之间是有着共同点的,而且这些共同点是可以被我们感受到的。)教师:再次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你在画面中的形式感和色彩使你感受到了百老汇的什么特征?学生:讨论。教师:①用纵横交错的水平与竖直线的构图传达了,百老汇街道纵横交错的感觉。②用点状的密集色块,表现了爵士乐的欢快轻松节奏。③用鲜明的色彩对比传达了百老汇灯红酒绿的感觉。D、通过比较抽象主义绘画与传统绘画,归纳抽象主义绘画的特点。E、设问:但是,音乐中的声音、节奏,是怎样与我们绘画中的点、线、面、色发生联系的呢?\nF、听一段音乐(挪威舞曲片断),尝试模仿指挥家,根据音乐中的节奏变化挥动手臂,感受不同节奏类型与线条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G、表现:这一次,在“指挥家”们的手上加一支指挥棒(画笔),尝试在画纸上用线条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H、观察自己和别人的线条,尝试寻找一下规律。通常情况下,我们会用哪些类型的线条与哪些节奏类型相对应?(归纳)I、思考:我们除了用线条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现对音乐的感觉。(点、面、色)聆听乐曲,体验不同乐器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以及思考它们能使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表现。体验用不同色彩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会用哪些色彩与哪些节奏类型相对应?老师:请大家给这几幅图片配上语言。3、欣赏教师:请同学们欣赏蒙特里安的作品《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说说抽象艺术是不是画家凭空做出来的?(以一个画家的艺术历程进一步揭示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变化,说明抽象艺术也来源于生活但决不是任意的涂抹。)同学们讨论回答:它来源于现实世界,却又不直接表现现实世界中的可视物。4、感悟教师播放自然届中浑然天成的抽象艺术,如斑马身上美丽的斑纹;抽象艺术在设计领域的运用,如:包装设计、室内设计、等。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教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抽象艺术的美有哪些表现?学生:艺术美内容1形式与色彩2构图与笔触3材料与肌理\n4空间与透视5光影与运动。5、实践教师:谁都能创作抽象艺术吗?学生:能;不能。教师:到底能不能,我们实践得真知。背景音乐《欢乐颂》响起,老师请同学们即兴创作抽象画一幅,用抽象画面形式表达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教师总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和学生实践,亲身体验抽象艺术的美。我们说能,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世界独立的感觉和意识,都有表达自己情感和观念的欲望,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艺术的语言把我们的这种情感和观念表现出来呢?我们说不能,是因为抽象艺术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织规范和语言方式,而不是任意的涂抹都可称之为抽象艺术。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主要内容。结束语:抽象绘画是西方艺术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璀璨的瑰宝,对现代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工艺设计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代给我们丰富的情感联想,欣赏抽象画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