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0 K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美术建筑艺术教案篇一:对高中美术课程中建筑艺术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对高中美术课程中建筑艺术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桂一芳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中文摘要:建筑对人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但人类对其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建筑艺术教学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也不及其他艺术形式。因此提出对高中美术课程中建筑艺术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旨在加强基础美术教育中对建筑艺术教学的重视。本文从教学理念谈起,重在因此而提出的一些像建筑师那样思考、研究和理解建筑的方法。本着从学生兴趣出发,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原则,建议在高中建筑艺术教学中安排实践考察和建筑模型制作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和动手的过程中理解和感悟建筑。关键词:建筑艺术建筑师教学生活思路方法一、教学理念\n美术课程中对任何一个门类都不能孤立的安排课程内容。建筑艺术课程更是如此,如果能把创作、历史及批评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将会优化教学效果。从不同的甚至与建筑无关的方面研究和思考建筑,在教学风格上,建筑审美和建筑技术同等重要,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超越建筑本体论,延伸到对相关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多方面的深层理解的层面。1995年,尹少淳教授在《美术及其教育》中则更多从美术自身价值的角度提出“美术教育综合目的论”,即融合情感、智力、技术创造,四个价值系统于一体,注意它们之间综合效应、群体功能的美术教育综合目的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建筑艺术的特点,尝试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学生对绘画、雕塑等作品的认识,无论怎样都会有距离感,都觉得与自己的生活太遥远。我们生活的环境其实主要是建筑物的环境,而我们的美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忽视我们身边的艺术、生活的环境而只是关注和欣赏历史名作,这只能使教育变得枯燥、乏味没有血肉,尤其是艺术教育更加应该注重与生活联系。建筑具有最广阔的生活基础,它与人类的全部生活都发生联系。建筑的这种功能性,有别与其他一些艺术形式,而一直贯穿其始终。因此它与生活的密切程度位居其他艺术形式之首。1《艺术课程标准》中的特点重视艺术学科间融合的趋势,注重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改变原来艺术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的现象,制定“艺术与生活”\n的学习目标。2艺术本源于生活,并成就于生活,因而综合化的艺术教育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真实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用艺术的眼光12杨辛谢孟主编.艺术欣赏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5.程明太林桂光主编艺术综合教学探究—课程研究/课例与评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1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3注重生活既注重情感。这样的艺术教育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围绕在建筑中生活,视野里都是建筑。每个人一出生就和建筑结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建筑艺术的这种与人们生活的紧密性,尝试从身边的建筑讲起,有感而发,从而激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和热爱。2.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建筑专业的广阔性恐怕是一两篇文章难以说得清的,技术、艺术、哲学、政治、制度、历史、环境等,可以说世界上的什么事情都与建筑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外部的造型、内部的空间、物理的构建,而且也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的综合体,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特性。曾有过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案例:上海市番禺中学开设了一些样本课程,其中有“建筑艺术”\n,并成立了以美术教师任组长的教学组,定时、定点集体备课。教学组的七八个教师分别来自物理、数学、生化、心理、科技、史地、美术,面对一个同样的教育主题或教学内容,从各自的学科知识、思维方式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展开讨论,然后由各位教师设计出带有个性的教学计划,并实施教学。4这种统整的教学安排,学生可以将所习得的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加以联结统整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且能开发更宽广的学习领域及组织思考。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建筑理应了解它所涉及的诸多方面。在建筑艺术教学中如果能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对了解建筑艺术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3.注重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国家领导及教育部门一直都在强调,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005年的教师节,温总理考察乡村中小学时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做法非常好。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要成才,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思维。这就是启发式教育。”当学生们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便走上前去和同学们攀谈起来:“动手太重要了,同学们考试成绩都不错,但有一个缺陷就是动手能力比较差。要敢于动手,不要怕做错,自己想办法去完成,这就是培养创造能力。这比学书本知识更重要。”\n动手去做的课程往往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只有亲自动手尝试,才能激发兴趣,主动思考和探索。其实不论是什么学科,学生都是喜欢动手去做的。因此,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教学的设计和内容安排以及各学校和各地区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4.注重培养实践的能力柏拉图曾说:“生活应该当成游戏来过。”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建筑艺术教学当成生活来过。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实实在在的培养实践能力。让学生尝试对所在学校、家庭或城市的某个建筑进行实体研究,一定会受益匪浅。二、教学思路34程明太林桂光主编艺术综合教学探究—课程研究/课例与评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2转自尹少淳.美术学科教育学新编【M】327周兴茂.激活美术课堂的行为的研究走进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领地【C】//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全国美术教育新课程优秀论文集.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33.(一)像建筑师一样思考我们都有过小时候搭积木、过家家的经历,我女儿有一次被哥哥安排进了行李箱,急的大人找不着。人在小的时候总喜欢搭建一个小小的空间,如果这个空间能钻进去,就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了,那种感觉恐怕只有童年时才有体会。可能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这种当“建筑师”的经历。因此在分析或欣赏建筑或建造建筑时。试着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帮助。\n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不同于像许多其他职业者一样思考,因为建筑师就是一个设法创作一件艺术品的多面手,这件艺术品要满足许多人们的要求。建筑涉及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5英国的著名记者小说家查尔斯.爱德华.蒙塔古也说过:比起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建筑中会让人发现更多的东西。建筑师开始设计过程前,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人。同样小时候过家家、钻洞洞,首先考虑的是这个家家或洞洞人能否钻得进去。这个世界是人类的,这个环境是人类的,建筑是为人类服务的。作家赵鑫珊曾写了一本关于建筑美学的著作,叫《人→屋→世界》,“人”居首位。他说:建筑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这才是人本主义建筑哲学和建筑美学的灵魂。建筑师是创造空间的人,业主是消费空间的人,周围环境是社会的人。吴玉成先生在为《建筑的艺术观》作译序时也讲到:在追究建筑的美与建筑的美感经验时似乎不得不追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建筑要了解这些人们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都是围绕着建筑而发生的关系,其实就是建筑与周围生活环境的关系。只有了解了建筑周围这些人与环境的关系后,才能做出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丹麦设计师扬.盖尔在《人性化的城市中》讲到,建筑设计正确的规划流程应首先是生活和空间,其次才是建筑本身。那么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考虑了,先从和建筑有关系的人分析,是哪个建筑师设计的?其次这个建筑物是为谁设计的或是谁在使用、使用过的?他们在这里发生过什么事件?\n再试着分析地点和环境。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到实地参观、考察,只有在实地走过,并尝试对当地地形、交通、气候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后再做规划,才可有较合理预算和设计。任何建筑都存在于一定范围的空间中,在它还没建造出来前,就已经依赖或决定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了。法律规则、经济状况等都是建筑师在了解和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时考虑的因素。了解这些内容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看似太过专业和复杂。其实在分析作品时结合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考虑,更有助于了解建筑的形制的特点。“建筑属于这个世界,诉说着关于世界的种种”。6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这样一个实地考察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建筑设计前后的过程,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发生的种种关系,了解建筑与相关学科的逻辑,进而使所学多种学科、知识有效进行整合。(二)像建筑师那样研究和理解建筑学会了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再学习些建筑师研究和分析建筑物的方法,在教学中56【美】豪.鲍克斯.像建筑师那样思考【M】.姜卫平.唐伟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105.StanleyAbercrombie建筑的艺术观【M】吴玉成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29.一定会受到不一样的启发。1.设法了解人们为什么建造它,它在社会中过去和现在的功能。注意观察它和周围建筑物和环境发生的关系。\n2.走在街上把视线上移,抬起头走路。3.通过不同空间的大小和形状来感觉空间。通过说话时的回响,光线在建筑物中的跳动感受建筑。4.观察建筑物的结构,思考建筑物是如何承重的。5.思考建筑材料的作用。(材料是人工还是天然?是巨大厚重还是轻薄柔软?是受压力还是张力?材料的颜色?是温暖还是冰冷的?)6.思考建筑物是如何建造的?(是钢结构还是混凝土?是手工砖泥还是机械浇筑的?7.你正在观察的建筑物历史上是否有先例。8.分析你正在观察的建筑物的组成、比例、韵律。9.观察建筑物位置的得体性。10.分析是什么因素导致这座建筑物与众不同。(注:以上10条方法参考《像建筑师那样思考》【美】豪.鲍克斯著)比如对所在学校的某座教学楼按如上方法进行全面分析,然后画出它的平面图、侧视图并制作其模型。实践会带来一种满足感,实践中也会体会到荣誉感。学生只有受过实践的磨砺,才能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所有。(三)有感而发\n建筑不是只靠视觉来品味的。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让人的感官全部动起来,应该把至今为止经历过的场所的记忆全部动员起来品味建筑。即使你只是注视着建筑,你也肯定不断地受到其他感觉的作用。看见粗犷的混凝土墙壁,你能品味到粗糙的触感,从厚毛的地毯上体味到暖意,从金属的扶手中品味到冰冷和尖锐的声响,从木材的肌质中体会那种木材应有的柔软感和品味那个木材特有的香味儿。7在教学中力图使学生全方位的品味建筑,真正做到有感而发。建筑师查理.摩尔曾描述他的建筑学教育方法是“把学生带到建筑物所在地,并聆听人们的讲解。”通过旅行、阅读、绘图、理论分析、深入思考、交谈来观察和理解建筑非常关键——当然,最重要的学习来自视觉。8马丁.克莫斯教授曾经说:如果你从未见一座伟大的建筑,你怎么设计一座伟大的建筑呢?谁都不会想到著名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先生从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而是自学的。在他的《邂逅建筑》一文中写到:“我20多岁时,第一次来到西欧旅行,在朗香教堂里体验了强烈的空间感受。不仅是朗香教堂,从年轻时起,我不间断地到各地旅行,游历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和城市,这些经历铸造了我当建筑师的血与肉。每个建筑都召唤着我、引导着我,吸引我走进了建筑世界。”他说只要有兴趣的吸引,不受任何束缚,把自己的想法率直地投入到建筑中。可见兴趣对于了解一件事物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从兴趣出发,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只要有兴趣,就能发现建筑78【日】松山岩..建筑学的教科书【M】包慕萍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7.\n【美】豪.鲍克斯.像建筑师那样思考【M】.姜卫平.唐伟(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26.中的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到一座美丽的城市走访一座美丽的建筑时,总有一种莫名的喜悦,这就是建筑带给我们的最直接感受。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旅游时的得意照片拿来,研究照片背景中建筑的图像样式,也一定会有所启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尤为重要,或许这些建筑是学生以前听说过却又不太了解的,这样的作品学生更有一种想进一步了解它的愿望。这样条件下的教学效果才可能会是事半功倍呢。(四)制作或描述建筑模型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是通过努力创作美术作品而得以提高的。9让学生在实地考察建筑时感受其结构,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茅草小屋,建筑物和人一样都是有骨骼的,其骨骼就是结构,即使学生不太懂得有关数学和力学的知识,也会明白其中哪个部分若不合理,那个骨架就会变形以至损坏,正如小时候搭积木、在沙滩上堆沙丘的道理一样。中国自古就有“营建教育”的传统。古代营建教育重视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的训练,重视运用模型手段来表达、完善设计,更重视建筑形式和结构的完整统一。通过制作模型,学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建筑的空间结构及特征。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建筑是一些搭配起来的体块在光线下的辉煌、正确和聪明的表演”\n。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领略到自己亲手搭建起来的体块在阳光下的辉煌与正确、聪明的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恐怕是学生时代永远忘不了的记忆。三、教学方法与策略在美术教育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不论采取什么方法,从总体原则上看,首先是要重视直观,如学生能有心灵上的触动,才会有所感悟。感性观察是思维探索10和理解世界的首要途径。只有在感悟的基础上才能体味出些科学道理。最后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实证。简单的说其实就是先感性观察,再做理性总结。阿恩海姆在《对美术教学的意见》中也曾说过理性与感性观察的相互依赖的意义,而且在每一课教学中都应使理性与感性相互作用。建筑艺术教学同样也遵循这样的原则,从某种情况上看更应注重直观性、科学性。在教学中根据以上规则尝试运用以下方法:(一)激发学生学习建筑艺术的兴趣1.主动选择\n激发学生兴趣的办法很多,主要目的是使他们有主动感。每个人都不愿被命令做一些事情,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学生较多的学习内容,或者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提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尝试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然后提出要求。虽然这种作法可能会给教师带来麻烦,可是只要学生有了自主感,后面的学习就会变的主动了。2.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只有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只有经过实践的体验,才能切实领略那种无语言状的成就感。通过实践的经历,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加强910【美】布朗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马壮寰(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17.【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郭小平翟灿熊蕾译湖南美术出版社篇二:对高中美术课程中建筑艺术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对高中美术课程中建筑艺术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桂一芳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中文摘要:建筑对人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但人类对其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建筑艺术教学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也不及其他艺术形式。因此提出对高中美术课程中建筑艺术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旨在加强基础美术教育中对建筑艺术教学的重视。本文从教学理念谈起,重在因此而提出的一些像建筑师那样思考、研究和理解建筑的方法。本着从学生兴趣出发,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原则,建议在高中建筑艺术教学中安排实践考察和建筑模型制作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和动手的过程中理解和感悟建筑。关键词:建筑艺术建筑师教学生活思路方法\n一、教学理念美术课程中对任何一个门类都不能孤立的安排课程内容。建筑艺术课程更是如此,如果能把创作、历史及批评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将会优化教学效果。从不同的甚至与建筑无关的方面研究和思考建筑,在教学风格上,建筑审美和建筑技术同等重要,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超越建筑本体论,延伸到对相关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多方面的深层理解的层面。1995年,尹少淳教授在《美术及其教育》中则更多从美术自身价值的角度提出“美术教育综合目的论”,即融合情感、智力、技术创造,四个价值系统于一体,注意它们之间综合效应、群体功能的美术教育综合目的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建筑艺术的特点,尝试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学生对绘画、雕塑等作品的认识,无论怎样都会有距离感,都觉得与自己的生活太遥远。我们生活的环境其实主要是建筑物的环境,而我们的美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忽视我们身边的艺术、生活的环境而只是关注和欣赏历史名作,这只能使教育变得枯燥、乏味没有血肉,尤其是艺术教育更加应该注重与生活联系。建筑具有最广阔的生活基础,它与人类的全部生活都发生联系。建筑的这种功能性,有别与其他一些艺术形式,而一直贯穿其始终。因此它与生活的密切程度位居其他艺术形式之首。1\n《艺术课程标准》中的特点重视艺术学科间融合的趋势,注重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改变原来艺术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的现象,制定“艺术与生活”的学习目标。2艺术本源于生活,并成就于生活,因而综合化的艺术教育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真实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3注重生活既注重情感。这样的艺术教育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围绕在建筑中生活,视野里都是建筑。每个人一出生就和建筑结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建筑艺术的这种与人们生活的紧密性,尝试从身边的建筑讲起,有感而发,从而激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和热爱。2.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建筑专业的广阔性恐怕是一两篇文章难以说得清的,技术、艺术、哲学、政治、制度、历史、环境等,可以说世界上的什么事情都与建筑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外部的造型、内部的空间、物理的构建,而且也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的综合体,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特性。曾有过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案例:上海市番禺中学开设了一些样本课程,其中有“建筑艺术”,并成立了以美术教师任组长的教学组,定时、定点集体备课。教学组的七八个教师分别来自物理、数学、生化、心理、科技、史地、美术,面对一个同样的教育主题或教学内容,从各自的学科知12杨辛谢孟主编.艺术欣赏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n2008,25.程明太林桂光主编艺术综合教学探究—课程研究/课例与评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1识、思维方式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展开讨论,然后由各位教师设计出带有个性的教学计划,并实施教学。4这种统整的教学安排,学生可以将所习得的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加以联结统整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且能开发更宽广的学习领域及组织思考。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建筑理应了解它所涉及的诸多方面。在建筑艺术教学中如果能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对了解建筑艺术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3.注重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国家领导及教育部门一直都在强调,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005年的教师节,温总理考察乡村中小学时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做法非常好。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人要成才,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造思维。这就是启发式教育。”当学生们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便走上前去和同学们攀谈起来:“动手太重要了,同学们考试成绩都不错,但有一个缺陷就是动手能力比较差。要敢于动手,不要怕做错,自己想办法去完成,这就是培养创造能力。这比学书本知识更重要。”\n动手去做的课程往往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只有亲自动手尝试,才能激发兴趣,主动思考和探索。其实不论是什么学科,学生都是喜欢动手去做的。因此,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教学的设计和内容安排以及各学校和各地区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4.注重培养实践的能力柏拉图曾说:“生活应该当成游戏来过。”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建筑艺术教学当成生活来过。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实实在在的培养实践能力。让学生尝试对所在学校、家庭或城市的某个建筑进行实体研究,一定会受益匪浅。二、教学思路(一)像建筑师一样思考我们都有过小时候搭积木、过家家的经历,我女儿有一次被哥哥安排进了行李箱,急的大人找不着。人在小的时候总喜欢搭建一个小小的空间,如果这个空间能钻进去,就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了,那种感觉恐怕只有童年时才有体会。可能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这种当“建筑师”的经历。因此在分析或欣赏建筑或建造建筑时。试着像建筑师那样思考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帮助。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不同于像许多其他职业者一样思考,因为建筑师就是一个设法创作一件艺术品的多面手,这件艺术品要满足许多人们的要求。建筑涉及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5英国的著名记者小说家查尔斯.爱德华.蒙塔古也说过:比起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建筑中会让人发现更多的东西。\n建筑师开始设计过程前,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人。同样小时候过家家、钻洞洞,首先考虑的是这个家家或洞洞人能否钻得进去。这个世界是人类的,这个环境是人类的,建筑是为人类服务的。作家赵鑫珊曾写了一本关于建筑美学的著作,叫《人→屋→世界》,“人”居首位。他说:建筑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这才是人本主义建筑哲学和建筑美学的灵魂。建筑师是创造空间的人,业主是消费空间的人,周围环境是社会的人。吴玉成先生在为《建筑的艺术观》作译序时也讲到:在追究建筑的美与建筑的美感经验时似乎不得不追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建筑要了解这些人们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都是围绕着建筑而发生的关系,其实就是建筑与周围生活环境的关系。只有了解了建筑周围这些人与环境的关系后,才能做出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丹麦设计师扬.盖尔在《人性化的城市中》讲到,建筑设计正确的规划流程应首先是生活和空间,其次才是建筑本身。那么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考虑了,先从和建筑有关系的人分析,是哪个建筑师设计的?其次这个建筑物是为谁设计的或是谁在使用、使用过的?他们在这里发生过什么事件?再试着分析地点和环境。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到实地参观、考察,只有在实地走过,并尝试对当地地形、交通、气候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后再做规划,才可有较合理预算和设计。任何建筑都存在于一定范围的空间中,在它还没建造出来前,就已经依赖或决定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了。法律规则、经济状况4\n转自尹少淳.美术学科教育学新编【M】327周兴茂.激活美术课堂的行为的研究走进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领地【C】//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全国美术教育新课程优秀论文集.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33.等都是建筑师在了解和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时考虑的因素。了解这些内容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看似太过专业和复杂。其实在分析作品时结合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考虑,更有助于了解建筑的形制的特点。“建筑属于这个世界,诉说着关于世界的种种”。6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这样一个实地考察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建筑设计前后的过程,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发生的种种关系,了解建筑与相关学科的逻辑,进而使所学多种学科、知识有效进行整合。(二)像建筑师那样研究和理解建筑学会了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再学习些建筑师研究和分析建筑物的方法,在教学中一定会受到不一样的启发。1.设法了解人们为什么建造它,它在社会中过去和现在的功能。注意观察它和周围建筑物和环境发生的关系。2.走在街上把视线上移,抬起头走路。3.通过不同空间的大小和形状来感觉空间。通过说话时的回响,光线在建筑物中的跳动感受建筑。4.观察建筑物的结构,思考建筑物是如何承重的。\n5.思考建筑材料的作用。(材料是人工还是天然?是巨大厚重还是轻薄柔软?是受压力还是张力?材料的颜色?是温暖还是冰冷的?)6.思考建筑物是如何建造的?(是钢结构还是混凝土?是手工砖泥还是机械浇筑的?7.你正在观察的建筑物历史上是否有先例。8.分析你正在观察的建筑物的组成、比例、韵律。9.观察建筑物位置的得体性。10.分析是什么因素导致这座建筑物与众不同。(注:以上10条方法参考《像建筑师那样思考》【美】豪.鲍克斯著)比如对所在学校的某座教学楼按如上方法进行全面分析,然后画出它的平面图、侧视图并制作其模型。实践会带来一种满足感,实践中也会体会到荣誉感。学生只有受过实践的磨砺,才能真正把知识变为自己所有。(三)有感而发\n建筑不是只靠视觉来品味的。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让人的感官全部动起来,应该把至今为止经历过的场所的记忆全部动员起来品味建筑。即使你只是注视着建筑,你也肯定不断地受到其他感觉的作用。看见粗犷的混凝土墙壁,你能品味到粗糙的触感,从厚毛的地毯上体味到暖意,从金属的扶手中品味到冰冷和尖锐的声响,从木材的肌质中体会那种木材应有的柔软感和品味那个木材特有的香味儿。7在教学中力图使学生全方位的品味建筑,真正做到有感而发。建筑师查理.摩尔曾描述他的建筑学教育方法是“把学生带到建筑物所在地,并聆听人们的讲解。”通过旅行、阅读、绘图、理论分析、深入思考、交谈来观察和理解建筑非常关键——当然,最重要的学习来自视觉。马丁.克莫斯教授曾经说:如果你从未见一座伟大的建筑,你怎么设计一座伟大的建筑呢?谁都不会想到著名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先生从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而是自学的。在他的《邂逅建筑》一文中写到:“我20多岁时,第一次来到西欧旅行,在朗香教堂里体验了强烈的空间感受。不仅是朗香教堂,从年轻时起,我不间断地到各地旅行,游历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和城市,这些经历铸造了我当建筑师的血与肉。每个建筑都召唤着我、引导着我,吸引我走进了建筑世界。”他说只要有兴趣的吸引,不受任何束缚,把自己的想法率直地投入到建筑中。可见兴趣对于了解一件事物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从兴趣出发,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只要有兴趣,就能发现建筑中的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到一座美丽的城市走访一座美丽的建筑时,总有一种莫名的喜悦,这就是建筑带给我们的最直接感受。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旅游时的得意照片拿来,研究照片背景中建筑的图像样式,也一定会有所启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取678StanleyAbercrombie建筑的艺术观【M】吴玉成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29.\n【日】松山岩..建筑学的教科书【M】包慕萍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7.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尤为重要,或许这些建筑是学生以前听说过却又不太了解的,这样的作品学生更有一种想进一步了解它的愿望。这样条件下的教学效果才可能会是事半功倍呢。(四)制作或描述建筑模型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是通过努力创作美术作品而得以提高的。9让学生在实地考察建筑时感受其结构,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茅草小屋,建筑物和人一样都是有骨骼的,其骨骼就是结构,即使学生不太懂得有关数学和力学的知识,也会明白其中哪个部分若不合理,那个骨架就会变形以至损坏,正如小时候搭积木、在沙滩上堆沙丘的道理一样。中国自古就有“营建教育”的传统。古代营建教育重视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的训练,重视运用模型手段来表达、完善设计,更重视建筑形式和结构的完整统一。通过制作模型,学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建筑的空间结构及特征。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建筑是一些搭配起来的体块在光线下的辉煌、正确和聪明的表演”。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领略到自己亲手搭建起来的体块在阳光下的辉煌与正确、聪明的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恐怕是学生时代永远忘不了的记忆。三、教学方法与策略\n在美术教育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不论采取什么方法,从总体原则上看,首先是要重视直观,如学生能有心灵上的触动,才会有所感悟。感性观察是思维探索和理解世界的首要途径。10只有在感悟的基础上才能体味出些科学道理。最后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实证。简单的说其实就是先感性观察,再做理性总结。阿恩海姆在《对美术教学的意见》中也曾说过理性与感性观察的相互依赖的意义,而且在每一课教学中都应使理性与感性相互作用。建筑艺术教学同样也遵循这样的原则,从某种情况上看更应注重直观性、科学性。在教学中根据以上规则尝试运用以下方法:(一)激发学生学习建筑艺术的兴趣1.主动选择激发学生兴趣的办法很多,主要目的是使他们有主动感。每个人都不愿被命令做一些事情,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学生较多的学习内容,或者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提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尝试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然后提出要求。虽然这种作法可能会给教师带来麻烦,可是只要学生有了自主感,后面的学习就会变的主动了。2.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只有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只有经过实践的体验,才能切实领略那种无语言状的成就感。通过实践的经历,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加强对建筑艺术兴趣,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n(二)引导学生研究和理解建筑观察建筑物的比例、结构、韵律,观察它的材质,观察它与周围环境、建筑物的关系等。体验建筑物空间的大小、形状,感受其材质的冷暖、软硬与松紧。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分析建筑。如:建筑本身就是个大系统,从这个大系统分成若干小系统如:环境、功能、形式、技术等,以下逐一分析。鼓励学生大胆地幻想。平时人们常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每个人都爱幻想,中学生更是如此,其实幻想就是创造性的想象,幻想是创造的基础。幻想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新的事物,激发学生做出新的努力。(三)进行建筑模型的训练建筑是表现空间的艺术,建筑模型是表现建筑的艺术品。每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创造性的设计建筑。儿童小时候搭建积木、垒筑沙堆恐怕就是最早的制作建筑模型的活动,而这些游戏活动是无师自通的,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制作建筑模型的天赋。9【美】布朗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马壮寰(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17.1.语言描述\n如果教学过程受到材料和场地限制,可以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随意想象自己的设计。这种方法想象的空间更大,有些可能无法通过实践来控制,可能不切实际,但可以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2.纸质模型纸质材料是建筑模型简便易行的理想材料。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比较容易操作实行。纸质模型制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市场上买来的各种建筑模型套材,一种就是自己设计画线、制图后在进行制作的模型。这两种模型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酌情安排。3.媒体制作建筑模型利用媒体创建模型时最常用的是3dsMax软件,其次还有AutoCAD软件等。3dsMax软件提供了强大的三维建筑模型、动画设计、渲染等功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使用3dsMax软件,也只是使用到整个软件功能的一小部分。因此我们只要熟练运用其中的一些命令技巧,就可以创造出精美的模型。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媒体制作建筑模型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结语:\n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建筑艺术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建筑内容本身在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小,加上各地区各学校实际情况的不同,让学生实地体验建筑及制作建筑模型,具体操作起来非常困难。资金的投入暂且不谈,首先在课时上就可能无法实现,甚至有些天方夜谭。这就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方法,力图尽最大可能使美术创造适合学校的教学状况。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为了学生高质量的全面发展,也希望能得到学校及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在美国开设美术的地方,学校为之付出了??美术创作要么适合学校而存在要么被淘汰。11因此在高中美术课程中进行建筑艺术课程教学需要得到学校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才有可能实施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理应尽其所能。衷心希望我们的美术教育事业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布朗.科赞尼克[美].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马壮寰.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17.2葛介康,杨雍国,姜招银.少年建筑模型制作[M].2006.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程明太,林桂光.主编.艺术综合教学探究—课程研究/课例与评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23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吕廷和,译.湖南美术出版社4豪.鲍克斯[美].像建筑师那样思考[M].姜卫平,唐伟.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105.5StanleyAbercrombie,建筑的艺术观[M].吴玉成.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29.6松山岩[日].建筑学的教科书[M].包慕萍,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7.7杨辛,谢孟.主编.艺术欣赏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5.8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9玉珮珩.城与园[M].天津大学出版社\n10周兴茂.激活美术课堂的行为的研究,走进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领地[C]//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全国美术教育新课程优秀论文集.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33.篇三: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第八课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第十三课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第十六课时代风采----中国油画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n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美术和艺术的关系?板书:造型艺术美术二、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小组讨论:⑴历史上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⑵\n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放牧》古代岩石画《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美术鉴赏的方法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小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三、布置作业书一次函数图像后练习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n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二、新授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课件制作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三、总结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本文来自:Www.bdfqY.cOm千叶帆文摘:高中美术建筑艺术教案)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四、作业\n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2、了解中国ppt课件背景图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教学重点: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教学难点: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二、新授板书:陶瓷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2、结合教材,提问: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赏析: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鹳新概念英语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n薄胎高柄陶杯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官窑:冰裂纹开片均窑:蓝色乳浊釉定窑:乳白釉景德镇:青花三、小结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师总结。四、布置课外思考: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光辉成就。2、理解青铜器是如何以其造型纹饰和铭文体现其重大的社会flash课件模板下载作用。教学重点:青铜器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教学难点: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教学个过程:一、\n导入:引言: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就成为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板书:夏商周青铜器二、新授1、什么是青铜器?以铜为主加入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青铜器具。2、青铜器的工艺三峡学案答案的产生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历史知识简单阐述。3、青铜器的功能结合作品赏析:礼器:司母戊鼎乐器:钟兵器:越王勾践其他生活工具:4、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商代前期多以日用品为主,大多薄胎纹饰简单主要为饕餮纹。商代晚期胎壁加厚,纹饰逐渐丰富,构图完整。欣赏《龙虎尊》《妇好角瓜》。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议论文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变得奇巧富丽。欣赏《\n立鹤方壶》战国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开端,处于开创新风格的变革时期,新工艺广泛流行,出现了《曾侯尊盘》2件合一的器物引导赏析。三、小结:古代青铜器艺术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紧密结合的,大家要了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四、布置课后作业。熟读书后“小辞典”。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高二数学试卷分析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3、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教学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n教学过程:导入: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9999.5间)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PIN妃)为什么?一、讲授新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毕业论文大纲格式术(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初中英语学案(板书)(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n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板书)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提示:请同学们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图示)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问?)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生回答:体现了等级制度严格和皇权威严(板书),封建时代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思想。)(师总结):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2)、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初三物理电学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欣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午门、太和门、等,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n(教师讲解):同学英语论文格式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3)、故宫中建筑彩画的等级体现(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建筑彩画用山市ppt青绿色略加点金,在白色石台基的衬托下,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在封建社会中,色彩的使用也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绿色次之。所以,主要宫廷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建筑彩画的分类:(板书)A、和玺彩画:用在主要宫殿,以龙为主要题材,其中又分为金龙和玺、龙风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使用大量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层次感的手法)贴金,最为富丽。B、旋子彩中泰化学股吧画:以旋子花为题材,按照叠晕(用同一颜色调出二至四种色阶,依次排列绘制装饰色带的手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nC、苏式彩画: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福寿字等为题材,比较灵活,多用在园林建筑中。二、赏析天坛和其他建筑: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1894年—1929年)字仲宜,又字古愚,天津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13年公费派赴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深造五年。1921年回国,先在上海中南建筑公司任职,后自设彦记建筑事务所。1925年5月,国民政府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向海内外征集中山小班教案陵设计图案,吕彦直的设计获头奖,被聘为中山陵建筑师。中山陵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建成贝聿铭和香港中银大厦贝聿铭,华裔美籍建筑师。1917年生于广州,1935年赴美国留学,194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58年在纽约成立个人的建筑师事务所,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会金奖、日本帝赏奖。1983年获代表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建筑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自由奖。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特色是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他的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英语词典下载心、台湾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新加坡中国银行办公楼、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北京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入口玻璃金字塔大厅、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82年—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