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兵马俑教案 10页

  • 27.00 KB
  • 2022-08-15 发布

高中美术兵马俑教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美术兵马俑教案篇一:高中美术学科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单元教学设计1高中美术学科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单元教学设计2345篇二:高一美术教案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清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2.学生能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赏析。3.培养学生喜爱民间美术,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讲清并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及主要种类的艺术特点。难点: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有关特点的掌握及对作品能进行正确的赏析。\n教学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制作,播放设备及幻灯机、录象机等。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民间美术内容的录象后导入本课。展示课题《中国民间美术》(课件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学生活动:通过观赏录象,感受民间美术的要是魅力。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2、新课教学(1)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通过不同类型民间美术幻灯作品数幅,让学生区别,发表见解,再作归纳,得出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在现代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美术种类。学生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比较和区别,发表见解,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2)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播放一段有关民间美术介绍的录象后(课件展示)提问: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种类?板书: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学生活动:观后思考,讨论并回答\n归纳:年画、剪纸、风筝、玩具、刺绣、编织等。(展示板书)(3)民间美术的特点:A、展示图片数幅提问:从以上图片中,是否能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学生回答归纳:1、创作具有一定自发性特点。(课件展示)B、展示图片数幅启发学生思考特点之二。学生回答归纳:2、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特点。(课件展示)C.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提问:从以上图片中高中美术教案古代人物画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画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1、着重欣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两幅典型作品。\n2、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2、师生礼仪。二、导入新课:1、教师概述中国人物画。2、教师出示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的投影。3、分析讲授其艺术特色。4、揭示课题:第八讲古代人物画三、传授新课:1、魏晋南北朝:(1)概况:(2)介绍顾恺之(教师出示投影。)。(3)赏析《女史箴图》。2、唐代:教师出示投影。介绍阎立本。赏析《历代帝王图》。\n教师出示投影。介绍周昉。赏析《簪花侍女图》。3、五代:讲述时代背景。篇三:高中美术教案--礼仪与教化白云六中实习教案高一美术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本课作为单元课,由三课时构成主要是要理解道德和社会等级秩序对美术创作的影响,(1)认知目标:通过作品欣赏认识礼仪与教化所包含的范围和基本特点。(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对礼仪与教化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以及理性评价作品和表达自己感受和观点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礼仪与教化及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1)在时间上了解从商朝到魏晋时期美术作品。(2)在空间上了解横跨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印第安的美术作品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n重点:商朝到魏晋时期的美术现象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难点:学生的社会意识与生活的局限性对主题的理解难以深入,探究作品与其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3.教学基本思路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4.教学材料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n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5.教具与学具教具:教材、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6.教学程序第一课时(1)导入采用承上启下的导入方法先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孔子说:教化人民,要靠礼乐。??2009年10月1日,上午的阅兵,庄严威武,令人敬畏,是为礼。????晚上的联欢,盛大辉煌,令人振奋,是为乐。????采用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斯芬克司的神话故事入手,由故事中的谜语作为开场导入,一步步深入设问,引出狮神人面像,从而进一步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谜底是人,简单解释)b、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斯芬克司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n的象征,埃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怪兽曾盘踞在道路上,向过路的行人问一个谜语。谜语的内容为:是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而晚上三条腿走路?谜语的答案是"人"。早斯芬克司之谜在更深层次的表现为“恐惧和诱惑”,即“现实生活”c、进一步提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埃及,距今4500年)、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头部侧面,眼睛正面,肩部正面,腿部侧面,古埃及人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清晰完整的包括在一个图形里。引出课题——礼仪与教化(一)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n礼仪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3.教化的作用礼仪具有教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礼仪的尊重和约束作用。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它对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有教化作用,都在施行教化。另一方面,礼仪的形成、礼仪的完备和凝固,会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力量不断地由老一辈传继给新一代,世代相继、世代相传。在社会进步中,礼仪的教化作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a(3)秦汉风格的对比这点将作为本课的重点,使用比较鉴赏采用表格的形式对“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雕塑的作品形式、造型手法、审美效果以及功能和意义进行研究,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的作用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尽可能多的写出学生回答的关键词,把他们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形成表格正文,把这个填表活动呈现在黑板上,根据教学经验及对教学机制的理解,为拉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避免老师先入为主,先让学生通过个人、同桌、或4人小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使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填表,使高中的静态课活跃起来(4)思考与交流\n可以结合我们本土例子,长沙马王堆帛画来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分析、并尝试、探究汉代人的宇宙观念,这是从美术文化角度进一步联系湖湘文化进行分析,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从电影神话到秦始皇兵马俑,从马王堆帛画到汉代观念,充分体现了由远及近的教学策略(5)作品比较让学生从本课中自主选出两幅不同时代、同样具有礼仪教化功能的作品比较它们的内容、表现形式、服务的异同,这是对秦汉对比的深入,也是按照鉴赏的规范程序逐步深入,更好按照感受、分析、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