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3.50 KB
  • 2022-08-15 发布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理念:1、以实验为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物理实验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不能代替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能力。2、充分利用自己的一双手,让学生用手感知物理现象的同时,去探究、发现物理规律,揭示现象的本质。充分利用学生的书做实验器材,有效地解决了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本教案特别适合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和西部地区中学组织教学。3、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学生个人实验和小团体合作的方式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时空的开放性、参与的过程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的主导权交给老师,达到十分和谐的教学境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3、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向学生渗透抓主要矛盾和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解决具体问题。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教学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2、静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教学方法:\n实验法、探究法、启发式教学用具:书、细绳、毛巾(学生每人备一条)、弹簧秤(学生用,两人一个。没有该实验器材的学校,在组织教学时,可将定量分析问题改为定性分析问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做游戏,全班参与,两人一组。老师:请一同学抓住另一同学的手指,或用双手掌压住另一同学的手,看对方能否挣脱。采访没有挣脱一组的得胜方。老师:你没有让他(她)挣脱掉,除了你自己的力量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力帮了你的忙?学生:摩擦力。老师: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二、新课教学(一)滑动摩擦1、滑动摩擦力学生实验:①让学生搓动自己的双手,感觉滑动摩擦力的作用。②用一手指按在另一手掌上推行,感觉滑动摩擦力的作用。③用手拖书在桌面上滑行,感觉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总结得到: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老师:那么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实验并思考:①\n将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不动,且在水平方向不给它施加力,书和桌面之间是否会产生摩擦力?②用一个大小等于书重力的力向上提着书,使书沿水平桌面运动,书和桌面之间是否会有摩擦力?③让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行,书和水平面间是否会有摩擦力?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引导。总结得到: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接触,且接触面都粗糙。②两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③两物体接触面间有相对滑动。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学生实验:用一手指按在桌面上向前推行。师生共同分析实验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画出示意图。总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引导学生分析“相对运动”的含义是指相对接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于别的物体。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演示:用弹簧秤通过细绳水平拉着书在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则书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秤对书的拉力,即通过弹簧秤的示数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老师: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假说!学生讨论,提出假说。板书课题:①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②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③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面积的关系。老师:每一个课题研究的是滑动摩擦力与一个因素的关系,那么其它两个因素怎样处理呢?在研究时应采取什么方法呢?学生讨论回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老师:对!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提问一部分同学:以上各个课题,分别应该控制哪些因素不变。学生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回答错误或不完善的要及时更正。\n将全班分成三组,让每组领取一个课题做实验进行研究。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填写实验报告。友情提示:用弹簧秤测出每本书的重力,就可以知道压力的大小。老师巡回指导,审查他们的方案、记录表格。请做完的小组上台展示实验数据和结论。其他小组评估,老师点评。结论:①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且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是一常数。②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归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表达式为其中是比例常数,叫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是F与FN的比值,没有单位。(二)静摩擦1、静摩擦力演示:用弹簧秤通过细绳水平拉水平桌面上的一摞书,书没有被拉动。分析:由于书未动,所以它所受的合力等于零,而重力与支持力已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必有一个力与拉力平衡。我们把这个力叫静摩擦力。请学生做同样的实验,并分析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的方向。总结得到: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接触,且接触面都粗糙。②\n两物体间有相互作用的压力。③两物体接触面有相对运动趋势。静摩镲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静摩擦力的大小学生实验:用弹簧秤通过细绳水平拉水平桌面上的一摞书,开始用较小的力拉,书未动,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并读出此时的读数。再用稍大的力拉,书仍未动,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并读出此时的读数。得到结论: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老师:那么静摩擦力能无限增大吗?学生实验:继续增大水平拉力,直到书开始运动,读出此时弹簧称的读数。结论:静摩擦力不可能无限增大,我们把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板书课题: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全班同学做实验研究这一课题。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填写实验报告。友情提示:通过增减书的数量改变那摞书对桌面的压力。老师巡回指导。请部分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老师点评。结论: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总结:①静摩擦力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即F静②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学生思考、讨论静摩擦力的作用。三、小结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是常见的两种力:1、它们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接触,接触面都粗糙。②两物体间有相互作用的压力。③\n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用计算,当物体匀速运动时,也可由平衡条件计算。4、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可用平衡条件来计算。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四、作业课本P11练习三(1)、(2)五、板书设计滑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另一物体滑动时产生的动摩擦力。摩2、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3、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即,与接触面的材料及接擦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力静1、静摩擦力: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摩2、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擦3、大小:①F静②由二力平衡条件求得。六、教学总结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引导他们自己思考、分析、计算,得出所要的结论。这样既收到了好的学习效果,又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