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 63页

  • 1.50 MB
  • 2022-08-15 发布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

  • 6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最新资料推荐⋯⋯⋯⋯⋯⋯⋯⋯⋯⋯⋯⋯⋯⋯⋯⋯⋯⋯⋯第一章三角函数1.1.1任意角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二)过程与能力目标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教学过程一、引入:1.回顾角的定义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二、新课:1.角的有关概念:①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②角的名称:始边B终边③角的分类:OA顶点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④注意: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或“∠α”可以简化成“α”;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0°;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2.象限角的概念: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yyB145°30°xoxO60OB2B3⑴⑵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⑴60°;⑵120°;⑶240°;⑷300°;⑸420°;⑹480°;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1\n⋯⋯⋯⋯⋯⋯⋯⋯⋯⋯⋯⋯⋯⋯⋯⋯⋯⋯⋯⋯⋯⋯⋯最新资料推荐⋯⋯⋯⋯⋯⋯⋯⋯⋯⋯⋯⋯⋯⋯⋯⋯⋯⋯⋯3.探究:教材P3面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β|β=α+k·360°,k∈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注意:⑴k∈Z⑵α是任一角;⑶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⑷角α+k·720°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⑴-120°;⑵640°;⑶-950°12'.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例4.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解:{α|α=90°+n·180°,n∈Z}.例5.写出终边在yx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4.课堂小结①角的定义;②角的分类: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③象限角;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5.课后作业:①阅读教材P2-P5;②教材P5练习第1-5题;③教材P.9习题1.1第1、2、3题思考题:已知α角是第三象限角,则2α,各是第几象限角?2解:角属于第三象限,k·360°+180°<α<k·360°+270°(k∈Z)因此,2k·360°+360°<2α<2k·360°+540°(k∈Z)即(2k+1)360°<2α<(2k+1)360°+180°(k∈Z)故2α是第一、二象限或终边在y轴的非负半轴上的角.又k·180°+90°<<k·180°+135°(k∈Z).2当k为偶数时,令k=2n(n∈Z),则n·360°+90°<<n·360°+135°(n∈Z),2此时,属于第二象限角2当k为奇数时,令k=2n+1(n∈Z),则n·360°+270°<<n·360°+315°(n∈Z),2此时,属于第四象限角2因此属于第二或第四象限角.22\n⋯⋯⋯⋯⋯⋯⋯⋯⋯⋯⋯⋯⋯⋯⋯⋯⋯⋯⋯⋯⋯⋯⋯最新资料推荐⋯⋯⋯⋯⋯⋯⋯⋯⋯⋯⋯⋯⋯⋯⋯⋯⋯⋯⋯1.1.2弧度制教学目标(四)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弧度的意义;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可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五)过程与能力目标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能推导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六)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新的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的引进,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通过对弧度制与角度制下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在弧度制下的简洁美.教学重点弧度的概念.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证明.教学难点“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角度制:初中所学的角度制是怎样规定角的度量的?1规定把周角的作为1度的角,用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360二、新课:1.引入:由角度制的定义我们知道,角度是用来度量角的,角度制的度量是60进制的,运用起来不太方便.在数学和其他许多科学研究中还要经常用到另一种度量角的制度—弧度制,它是如何定义呢?2.定义我们规定,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弧度制.在弧度制下,1弧度记做1rad.在实际运算中,常常将rad单位省略.3.思考:(1)一定大小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是否是确定的?与圆的半径大小有关吗?(2)引导学生完成P6的探究并归纳:弧度制的性质:r2r①半圆所对的圆心角为;②整圆所对的圆心角为2.rr③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④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l⑤零角的弧度数是零.⑥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α|=.r4.角度与弧度之间的转换:①将角度化为弧度:n3602;180;10.01745rad;nrad.180180②将弧度化为角度:180180n2360;180;1rad()57.305718;n().5.常规写法:①用弧度数表示角时,常常把弧度数写成多少π的形式,不必写成小数.②弧度与角度不能混用.6.特殊角的弧度3\n⋯⋯⋯⋯⋯⋯⋯⋯⋯⋯⋯⋯⋯⋯⋯⋯⋯⋯⋯⋯⋯⋯⋯最新资料推荐⋯⋯⋯⋯⋯⋯⋯⋯⋯⋯⋯⋯⋯⋯⋯⋯⋯⋯⋯角0°30°45°60°90°120°135°150°180°270°360°度弧235302度643234627.弧长公式llrr弧长等于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与半径的积.例1.把67°30'化成弧度.3例2.把rad化成度.5例3.计算:(1)sin;(2)tan1.5.4例4.将下列各角化成0到2π的角加上2kπ(k∈Z)的形式:19(1);(2)315.3例5.将下列各角化成2kπ+α(k∈Z,0≤α<2π)的形式,并确定其所在的象限.1931(1);(2).36197Rl解:(1)2,36719O而是第三象限的角,是第三象限角.6331531(2)6,是第二象限角.6661例6.利用弧度制证明扇形面积公式SlR,其中l是扇形弧长,R是圆的半径.2212证法一:∵圆的面积为R,∴圆心角为1rad的扇形面积为R,又扇形弧长为l,半径为R,2ll121∴扇形的圆心角大小为rad,∴扇形面积SRlR.RR222nRnR证法二:设圆心角的度数为n,则在角度制下的扇形面积公式为S,又此时弧长l,∴3601801nR1SRlR.21802可看出弧度制与角度制下的扇形面积公式可以互化,而弧度制下的扇形面积公式显然要简洁得多.112扇形面积公式:SlRR227.课堂小结①什么叫1弧度角?②任意角的弧度的定义③“角度制”与“弧度制”的联系与区别.8.课后作业:①阅读教材P6–P8;②教材P9练习第1、2、3、6题;③教材P10面7、8题及B2、3题.4\n⋯⋯⋯⋯⋯⋯⋯⋯⋯⋯⋯⋯⋯⋯⋯⋯⋯⋯⋯⋯⋯⋯⋯最新资料推荐⋯⋯⋯⋯⋯⋯⋯⋯⋯⋯⋯⋯⋯⋯⋯⋯⋯⋯⋯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会求角α的各三角函数值;3.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诱导公式(一)。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3)通过对定义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诱导公式一的推导,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角函数就是角度(自变量)与比值(函数值)的一种联系方式;(2)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这三种函数的第一组诱导公式。公式一是本小节的另一个重点。教学难点: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他们的集合形式表示出来.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在Rt△ABC中,设A对边为a,B对边为b,C对边为c,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依次为abasinA,cosA,tanA.ccb角推广后,这样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不再适用,我们必须对三角函数重新定义。二、讲解新课:1.三角函数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除了原点)的坐标为(x,y),它与原点的距2222离为r(r|x||y|xy0),那么yy(1)比值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即sin;rrxx(2)比值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即cos;rryy(3)比值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即tan;xxxx(4)比值叫做α的余切,记作cot,即cot;yy说明:①α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α的终边没有表明α一定是正角或负角,以及α的大小,只表明与α的终边相同的角所在的位置;②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于确定的角α,四个比值不以点P(x,y)在α的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大小;③当k(kZ)时,α的终边在y轴上,终边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x都等于0,2yx所以tan无意义;同理当k(kZ)时,cot无意义;xyyxyx④除以上两种情况外,对于确定的值α,比值、、、分别是一个确定的实数,rrxy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是以角为自变量,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以上四种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5\n⋯⋯⋯⋯⋯⋯⋯⋯⋯⋯⋯⋯⋯⋯⋯⋯⋯⋯⋯⋯⋯⋯⋯最新资料推荐⋯⋯⋯⋯⋯⋯⋯⋯⋯⋯⋯⋯⋯⋯⋯⋯⋯⋯⋯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函数定义域值域ysinR[1,1]ycosR[1,1]ytan{|k,kZ}R2注意:(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研究角的问题,其顶点都在原点,始边都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2)α是任意角,射线OP是角α的终边,α的各三角函数值(或是否有意义)与ox转了几圈,按什么方向旋转到OP的位置无关.(3)sin是个整体符号,不能认为是“sin”与“α”的积.其余五个符号也是这样.(4)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联系与区别:锐角三角函数是任意角三角函数的一种特例,它们的基础共建立于相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r”同为正值.所不同的是,锐角三角函数是以边的比来定义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以坐标与距离、坐标与坐标、距离与坐标的比来定义的,它也适合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实质上,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和研究过程.(5)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利用两种三角函数定义的一致性,将直角三角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使一锐角顶点与原点重合,一直角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利用我们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类比记忆.3.例题分析例1.求下列各角的四个三角函数值:(通过本例总结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1)0;(2);(3).2解:(1)因为当0时,xr,y0,所以sin00,cos01,tan00,cot0不存在。(2)因为当时,xr,y0,所以sin0,cos1,tan0,cot不存在,3(3)因为当时,x0,yr,所以23333sin1,cos0,tan不存在,cot0,2222例2.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2,3),求α的四个函数值。22解:因为x2,y3,所以r2(3)13,于是y3313x2213sin;cos;r1313r1313y3x2tan;cot.x2y3例3.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a,2a)(a0),求α的四个三角函数值。解:因为过点(a,2a)(a0),所以r5|a|,xa,y2ay2a2a25xa5a1当a0时,sincos;tan2;cot;sec;5;cscr5|a|5a5r5a52y2a2a25当a0时,sin;r5|a|5a5xa5a15cos;tan2;cot;sec.5;cscr5a5224.三角函数的符号6\n⋯⋯⋯⋯⋯⋯⋯⋯⋯⋯⋯⋯⋯⋯⋯⋯⋯⋯⋯⋯⋯⋯⋯最新资料推荐⋯⋯⋯⋯⋯⋯⋯⋯⋯⋯⋯⋯⋯⋯⋯⋯⋯⋯⋯由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我们可以得知:y①正弦值对于第一、二象限为正(y0,r0),对于第三、四象限为负(y0,r0);rx②余弦值对于第一、四象限为正(x0,r0),对于第二、三象限为负(x0,r0);ry③正切值对于第一、三象限为正(x,y同号),对于第二、四象限为负(x,y异号).x说明:若终边落在轴线上,则可用定义求出三角函数值。练习: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11(1)cos250;(2)sin();(3)tan(672);(4)tan.43例4.求证:若sin0且tan0,则角是第三象限角,反之也成立。5.诱导公式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就可知道:终边相同的角三角函数值相同。即有:sin(2k)sin,cos(2k)cos,其中kZ.tan(2k)tan,这组公式的作用是可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0~2π间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911例5.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1)cos,(2)tan(),46cosxtanx例6.求函数y的值域cosxtanx解:定义域:cosx0∴x的终边不在x轴上又∵tanx0∴x的终边不在y轴上∴当x是第Ⅰ象限角时,x0,y0cosx=|cosx|tanx=|tanx|∴y=2⋯⋯⋯⋯Ⅱ⋯⋯⋯⋯,x0,y0|cosx|=cosx|tanx|=tanx∴y=2x0,y0⋯⋯⋯⋯ⅢⅣ⋯⋯⋯,|cosx|=cosx|tanx|=tanx∴y=0x0,y0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3.三角函数的符号及诱导公式。五、巩固与练习1、教材P15面练习;2、作业P20面习题1.2A组第1、2、3(1)(2)(3)题及P21面第9题的(1)、(3)题。7\n⋯⋯⋯⋯⋯⋯⋯⋯⋯⋯⋯⋯⋯⋯⋯⋯⋯⋯⋯⋯⋯⋯⋯最新资料推荐⋯⋯⋯⋯⋯⋯⋯⋯⋯⋯⋯⋯⋯⋯⋯⋯⋯⋯⋯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复习三角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与值域、符号、及诱导公式;2.利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的三角函数值;3.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两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及表示角的范围。能力目标:掌握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有更深的理解。德育目标:学习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概念。教学难点:正弦、余弦、正切线的利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三角函数的定义2.诱导公式sin(2k)sin(kZ)cos(2k)cos(kZ)tan(2k)tan(kZ)o练习1.tan600的值是____________.D33A.B.C.3D.333练习2.若sinθcosθ0,则θ在________.B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一、四象限D.第二、四象限练习3.若cosθ0,且sin20则θ的终边在____CA.第一象限B.第三象限C.第四象限D.第二象限二、讲解新课:22当角的终边上一点P(x,y)的坐标满足xy1时,有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几何表示——三角函数线。1.有向线段:坐标轴是规定了方向的直线,那么与之平行的线段亦可规定方向。规定:与坐标轴方向一致时为正,与坐标方向相反时为负。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2.三角函数线的定义:设任意角的顶点在原点O,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与点P(x,y),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过点A(1,0)作单位圆的切线,它与角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交与点T.yyTPPAAMoxoMx8T\n⋯⋯⋯⋯⋯⋯⋯⋯⋯⋯⋯⋯⋯⋯⋯⋯⋯⋯⋯⋯⋯⋯⋯最新资料推荐⋯⋯⋯⋯⋯⋯⋯⋯⋯⋯⋯⋯⋯⋯⋯⋯⋯⋯⋯y(Ⅱ)y(Ⅰ)TMAMAoxoxPPT(Ⅲ)(Ⅳ)由四个图看出:当角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有向线段OMx,MPy,于是有yyxxyMPATsinyMP,cosxOM,tanATr1r1xOMOA我们就分别称有向线段MP,OM,AT为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说明:(1)三条有向线段的位置:正弦线为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到x轴的垂直线段;余弦线在x轴上;正切线在过单位圆与x轴正方向的交点的切线上,三条有向线段中两条在单位圆内,一条在单位圆外。(2)三条有向线段的方向:正弦线由垂足指向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余弦线由原点指向垂足;正切线由切点指向与的终边的交点。yy(3)三条有向线段的正负:三条有向线段凡与x轴或轴同向的为正值,与x轴或轴反向的为负值。(4)三条有向线段的书写:有向线段的起点字母在前,终点字母在后面。4.例题分析:例1.作出下列各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5213(1);(2);(3);(4).3636解:图略。例2.若0,证明sincos1.2例3.比较大小:2424(1)sin与sin(2)cos与cos353524(3)tan与tan351例4.在[0,2]上满足sinx的x的取值范围是()2525A.0,B.,C.,D.,6666369\n⋯⋯⋯⋯⋯⋯⋯⋯⋯⋯⋯⋯⋯⋯⋯⋯⋯⋯⋯⋯⋯⋯⋯最新资料推荐⋯⋯⋯⋯⋯⋯⋯⋯⋯⋯⋯⋯⋯⋯⋯⋯⋯⋯⋯例5.利用单位圆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角x的范围.11(1)sinx;(2)cosx.22711答案:(1)2kx2k,kZ;(2)2kx2k,kZ;6666三、巩固与练习:P17面练习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三角函数线的定义;2.会画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线;3.利用单位圆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求角的范围。五、课后作业:作业4参考资料例1.利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24241sin与sin2tan与tan3535解:如图可知:2424sinsintantan3535例2.利用单位圆寻找适合下列条件的0到360的角131sin≥2tan23y解:12y30TP2P1oxoxA30≤≤1502103090或210270补充:1.利用余弦线比较cos64,cos285的大小;2.若,则比较sin、cos、tan的大小;42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写出角的取值范围:33(1)cos;(2)tan1;(3)sin22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0\n⋯⋯⋯⋯⋯⋯⋯⋯⋯⋯⋯⋯⋯⋯⋯⋯⋯⋯⋯⋯⋯⋯⋯最新资料推荐⋯⋯⋯⋯⋯⋯⋯⋯⋯⋯⋯⋯⋯⋯⋯⋯⋯⋯⋯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能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2.熟练掌握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的方法。能力目标: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三角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教学难点: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确定,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变式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设角是一个任意角,终边上任意一点P(x,y),它与原点的距离为2222yxyr(r|x||y|xy0),那么:sin,cos,tan,rrx2.当角α分别在不同的象限时,sinα、cosα、tgα的符号分别是怎样的?33.背景:如果sinA,A为第一象限的角,如何求角A的其它三角函数值;54.问题:由于α的三角函数都是由x、y、r表示的,则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二、讲解新课:(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板书课题: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sin22(1)商数关系:tan(2)平方关系:sincon1con说明:22①注意“同角”,至于角的形式无关重要,如sin4cos41等;k②注意这些关系式都是对于使它们有意义的角而言的,如tancot1(,kZ);2③对这些关系式不仅要牢固掌握,还要能灵活运用(正用、反用、变形用),如:222sincos1sin,sin1cos,cos等。tan2.例题分析:一、求值问题12例1.(1)已知sin,并且是第二象限角,求cos,tan,cot.134(2)已知cos,求sin,tan.5222212252解:(1)∵sincos1,∴cos1sin1()()13135又∵是第二象限角,∴cos0,即有cos,从而13sin1215tancotcos5,tan1222224232(2)∵sincos1,∴sin1cos1()(),554又∵cos0,∴在第二或三象限角。511\n⋯⋯⋯⋯⋯⋯⋯⋯⋯⋯⋯⋯⋯⋯⋯⋯⋯⋯⋯⋯⋯⋯⋯最新资料推荐⋯⋯⋯⋯⋯⋯⋯⋯⋯⋯⋯⋯⋯⋯⋯⋯⋯⋯⋯3sin3当在第二象限时,即有sin0,从而sin,tan;5cos43sin3当在第四象限时,即有sin0,从而sin,tan.5cos4总结:1.已知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便可运用基本关系式求出其它三角函数值。在求值中,确定角的终边位置是关键和必要的。有时,由于角的终边位置的不确定,因此解的情况不止一种。2.解题时产生遗漏的主要原因是:①没有确定好或不去确定角的终边位置;②利用平方关系开平方时,漏掉了负的平方根。例2.已知tan为非零实数,用tan表示sin,cos.22sin解:∵sincos1,tan,cos222221∴(costan)coscos(1tan)1,即有cos,21tan又∵tan为非零实数,∴为象限角。211tan当在第一、四象限时,即有cos0,从而cos,221tan1tan2tan1tansintancos;21tan211tan当在第二、三象限时,即有cos0,从而cos,221tan1tan2tan1tansintancos.21tansin4cos例3、已知sin2cos,求22⑵2sin2sincoscos.5sin2cos解:sin2costan2sin4costan4215sin2cos5tan2126强调(指出)技巧:1分子、分母是正余弦的一次(或二次)齐次式注意所求值式的分子、分母均为一次齐次式,把分子、分母同除以cos,将分子、分母转化为tan的代数式;2“化1法”22可利用平方关系sincos1,将分子、分母都变为二次齐次式,再利用商数关系化归为tan的分式求值;小结:化简三角函数式,化简的一般要求是:(1)尽量使函数种类最少,项数最少,次数最低;(2)尽量使分母不含三角函数式;(3)根式内的三角函数式尽量开出来;(4)能求得数值的应计算出来,其次要注意在三角函数式变形时,常将式子中的“1”作巧妙的变形,二、化简2练习1.化简1sin440.221sin(36080)1sin802解:原式cos80cos80.12\n⋯⋯⋯⋯⋯⋯⋯⋯⋯⋯⋯⋯⋯⋯⋯⋯⋯⋯⋯⋯⋯⋯⋯最新资料推荐⋯⋯⋯⋯⋯⋯⋯⋯⋯⋯⋯⋯⋯⋯⋯⋯⋯⋯⋯1cos1cos3练习2.化简()1cos1cos2三、证明恒等式cosx1sinx例4.求证:.1sinxcosx证法一:由题义知cosx0,所以1sinx0,1sinx0.cosx(1sinx)cosx(1sinx)1sinx∴左边=右边.2(1sinx)(1sinx)cosxcosx∴原式成立.证法二:由题义知cosx0,所以1sinx0,1sinx0.22又∵(1sinx)(1sinx)1sinxcosxcosxcosx,cosx1sinx∴.1sinxcosx证法三:由题义知cosx0,所以1sinx0,1sinx0.22cosx1sinxcosxcosx(1sinx)(1sinx)cosx1sinx0,1sinxcosx(1sinx)cosx(1sinx)cosxcosx1sinx∴.1sinxcosx总结:证明恒等式的过程就是分析、转化、消去等式两边差异来促成统一的过程,证明时常用的方法有:(1)从一边开始,证明它等于另一边;(2)证明左右两边同等于同一个式子;(3)证明与原式等价的另一个式子成立,从而推出原式成立。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成立的条件;2.根据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五、课后作业:参考资料化简12sin40cos40.22解:原式sin40cos402sin40cos402(sin40cos40)|cos40sin40|cos40sin40.1.3诱导公式(二)教学目标13\n⋯⋯⋯⋯⋯⋯⋯⋯⋯⋯⋯⋯⋯⋯⋯⋯⋯⋯⋯⋯⋯⋯⋯最新资料推荐⋯⋯⋯⋯⋯⋯⋯⋯⋯⋯⋯⋯⋯⋯⋯⋯⋯⋯⋯(一)知识与技能目标⑴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⑵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二)过程与能力目标(1)能运用公式一、二、三的推导公式四、五.(2)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之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三)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公式四、五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重点掌握诱导公式四、五的推导,能观察分析公式的特点,明确公式用途,熟练驾驭公式.教学难点运用诱导公式对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教学过程一、复习:诱导公式(一)sin(360k)sincos(360k)costan(360k)tan诱导公式(二)sin(180)sincos(180)costan(180)tan诱导公式(三)sin()sincos()costan()tan诱导公式(四)sin(180)sincos(180)costan(180)tan对于五组诱导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可以是任意角;②这四组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2k(kZ),,,,的三角函数值,等于它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总结为一句话: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练习1:P27面作业1、2、3、4。2:P25面的例2:化简二、新课讲授:1、诱导公式(五)sin()coscos()sin222、诱导公式(六)sin()coscos()sin22总结为一句话:函数正变余,符号看象限例1.将下列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33117(1)tan,(2)sin,(3)cos519,(4)sin().5363练习3:求下列函数值:6531(1)cos,(2)sin(),(3)sin670,(4)tan580).643例2.证明:(1)sin()cos214\n⋯⋯⋯⋯⋯⋯⋯⋯⋯⋯⋯⋯⋯⋯⋯⋯⋯⋯⋯⋯⋯⋯⋯最新资料推荐⋯⋯⋯⋯⋯⋯⋯⋯⋯⋯⋯⋯⋯⋯⋯⋯⋯⋯⋯3(2)cos()sin211sin(2)cos()cos()cos()例3.化简:22.9cos()sin(3)sin()sin()2例4.已知tan()3,2cos()3sin()求:的值。4cos()sin(2)解:tan()3,tan3.2cos3sin23tan233原式7.4cossin4tan43小结:①三角函数的简化过程图:0000任意负角的公式一或三任意正角的0~360间角0~90间角查表公式一或二或四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三角函数的三角函数求值②三角函数的简化过程口诀:负化正,正化小,化到锐角就行了.练习4:教材P28页7.三.课堂小结①熟记诱导公式五、六;②公式一至四记忆口诀:函数名不变,正负看象限;③运用诱导公式可以将任意角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四.课后作业:①阅读教材;1.3诱导公式(三)教学目标15\n⋯⋯⋯⋯⋯⋯⋯⋯⋯⋯⋯⋯⋯⋯⋯⋯⋯⋯⋯⋯⋯⋯⋯最新资料推荐⋯⋯⋯⋯⋯⋯⋯⋯⋯⋯⋯⋯⋯⋯⋯⋯⋯⋯⋯(一)知识与技能目标⑴理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⑵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二)过程与能力目标(1)能运用公式一、二、三的推导公式四、五.(2)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之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三)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公式四、五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等思维品质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重点掌握诱导公式四、五的推导,能观察分析公式的特点,明确公式用途,熟练驾驭公式.教学难点运用诱导公式对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教学过程一、复习:诱导公式(一)sin(360k)sincos(360k)costan(360k)tan诱导公式(二)sin(180)sincos(180)costan(180)tan诱导公式(三)sin()sincos()costan()tan诱导公式(四)sin(-)=sincos(-)=-costan(-)=-tan诱导公式(五)sin()coscos()sin22诱导公式(六)sin()coscos()sin22二、新课讲授:练习1.将下列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33117(1)tan,(2)sin,(3)cos519,(4)sin().5363练习2:求下列函数值:6531(1)cos,(2)sin(),(3)sin670,(4)tan580).643例1.证明:(1)sin()cos23(2)cos()sin211sin(2)cos()cos()cos()22例2.化简:.9cos()sin(3)sin()sin()22cos()3sin()例3.已知tan()3,求:的值。4cos()sin(2)16\n⋯⋯⋯⋯⋯⋯⋯⋯⋯⋯⋯⋯⋯⋯⋯⋯⋯⋯⋯⋯⋯⋯⋯最新资料推荐⋯⋯⋯⋯⋯⋯⋯⋯⋯⋯⋯⋯⋯⋯⋯⋯⋯⋯⋯解:tan()3,tan3.2cos3sin23tan233原式7.4cossin4tan4342sin()3tan(3)例4.已知sin(),且sincos0,求的值.54cos(3)小结:①三角函数的简化过程图:0000任意负角的公式一或三任意正角的0~360间角0~90间角查表公式一或二或四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三角函数的三角函数求值②三角函数的简化过程口诀:负化正,正化小,化到锐角就行了.练习3:教材P28页7.化简:cos2(1)sin(2)cos(2);5sin2o2tan(360)(2)cos().sin()217例5.已知sin,cos是关于x的方程xax0的两根,且3.22tan(6)sin(2)cos(6)求的值.cos(180)sin(900)三.课堂小结①熟记诱导公式五、六;②公式一至四记忆口诀:函数名不变,正负看象限;③运用诱导公式可以将任意角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四.课后作业:①阅读教材的双基训练.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17\n⋯⋯⋯⋯⋯⋯⋯⋯⋯⋯⋯⋯⋯⋯⋯⋯⋯⋯⋯⋯⋯⋯⋯最新资料推荐⋯⋯⋯⋯⋯⋯⋯⋯⋯⋯⋯⋯⋯⋯⋯⋯⋯⋯⋯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出ysinx,xR的图象,明确图象的形状;(2)根据关系cosxsin(x),作出ycosx,xR的图象;2(3)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并利用图象解决一些有关问题;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用单位圆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方法;(2)理解并掌握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方法;德育目标:通过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工作精神;教学重点: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作正弦函数的图象;教学难点:作余弦函数的图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弧度定义: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的角。2.正、余弦函数定义:设是一个任意角,在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x,y)2222P与原点的距离r(rxyxy0)P(x,y)yyr则比值叫做的正弦记作:sinrrxx比值叫做的余弦记作:cosrr3.正弦线、余弦线: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x,y),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则有yxsinMP,cosOMrr向线段MP叫做角α的正弦线,有向线段OM叫做角α的余弦线.二、讲解新课:1、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余弦线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几何法):为了作三角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自变量要用弧度制来度量,使自变量与函数值都为实数.在一般情况下,两个坐标轴上所取的单位长度应该相同,否则所作曲线的形状各不相同,从而影响初学者对曲线形状的正确认识.(1)函数y=sinx的图象第一步: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任取一点O1,以O1为圆心作单位圆,从这个圆与x轴的交点A起把圆分成n(这里n=12)等份.把x轴上从0到2π这一段分成n(这里n=12)等份.(预备:取自变量x值—弧度制下角与实数的对应).第二步:在单位圆中画出对应于角0,,,,⋯,2π的正弦线正弦线(等价于“列表”).把角632x的正弦线向右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轴上相应的点x重合,则正弦线的终点就是正弦函数图象上的点(等价于“描点”).第三步:连线.用光滑曲线把这些正弦线的终点连结起来,就得到正弦函数y=sinx,x∈[0,2π]的图象.18\n⋯⋯⋯⋯⋯⋯⋯⋯⋯⋯⋯⋯⋯⋯⋯⋯⋯⋯⋯⋯⋯⋯⋯最新资料推荐⋯⋯⋯⋯⋯⋯⋯⋯⋯⋯⋯⋯⋯⋯⋯⋯⋯⋯⋯根据终边相同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把上述图象沿着x轴向右和向左连续地平行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为2π,就得到y=sinx,x∈R的图象.把角x(xR)的正弦线平行移动,使得正弦线的起点与x轴上相应的点x重合,则正弦线的终点的轨迹就是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2)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探究1:你能根据诱导公式,以正弦函数图象为基础,通过适当的图形变换得到余弦函数的图象?根据诱导公式cosxsin(x),可以把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向左平移单位即得余弦函数y=cosx22的图象.(课件第三页“平移曲线”)yy=sinx1-6-5-4-3-2-o23456x-1yy=cosx1-6-5-4-3-2-23456x-1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和余弦函数y=cosx的图象分别叫做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思考:在作正弦函数的图象时,应抓住哪些关键点?2.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描点法):3正弦函数y=sinx,x∈[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0)(,1)(,0)(,-1)(2,0)223余弦函数y=cosxx[0,2]的五个点关键是哪几个?(0,1)(,0)(,-1)(,0)(2,1)22只要这五个点描出后,图象的形状就基本确定了.因此在精确度不太高时,常采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要求熟练掌握.优点是方便,缺点是精确度不高,熟练后尚可以3、讲解范例:例1作下列函数的简图(1)y=1+sinx,x∈[0,2π],(2)y=-COSx●探究2.如何利用y=sinx,x∈〔0,2π〕的图象,通过图形变换(平移、翻转等)来得到(1)y=1+sinx,x∈〔0,2π〕的图象;(2)y=sin(x-π/3)的图象?19\n⋯⋯⋯⋯⋯⋯⋯⋯⋯⋯⋯⋯⋯⋯⋯⋯⋯⋯⋯⋯⋯⋯⋯最新资料推荐⋯⋯⋯⋯⋯⋯⋯⋯⋯⋯⋯⋯⋯⋯⋯⋯⋯⋯⋯小结:函数值加减,图像上下移动;自变量加减,图像左右移动。●探究3.如何利用y=cosx,x∈〔0,2π〕的图象,通过图形变换(平移、翻转等)来得到y=-cosx,x∈〔0,2π〕的图象?小结:这两个图像关于X轴对称。●探究4.如何利用y=cosx,x∈〔0,2π〕的图象,通过图形变换(平移、翻转等)来得到y=2-cosx,x∈〔0,2π〕的图象?小结:先作y=cosx图象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得到y=-cosx的图象,再将y=-cosx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y=2-cosx的图象。●探究5.不用作图,你能判断函数y=sin(x-3π/2)和y=cosx的图象有何关系吗?请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简图,以验证你的猜想。小结:sin(x-3π/2)=sin[(x-3π/2)+2π]=sin(x+π/2)=cosx这两个函数相等,图象重合。例2分别利用函数的图象和三角函数线两种方法,求满足下列条件的x的集合:115(1)sinx;(2)cosx,(0x).222三、巩固与练习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正弦、余弦曲线几何画法和五点法2.注意与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线的知识的联系五、课后作业:八1.4.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理解周期函数,周期函数的周期和最小正周期的定义;能力目标:掌握正、余弦函数的周期和最小正周期,并能求出正、余弦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德育目标:让学生自己根据函数图像而导出周期性,领会从特殊推广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会三角函数20\n⋯⋯⋯⋯⋯⋯⋯⋯⋯⋯⋯⋯⋯⋯⋯⋯⋯⋯⋯⋯⋯⋯⋯最新资料推荐⋯⋯⋯⋯⋯⋯⋯⋯⋯⋯⋯⋯⋯⋯⋯⋯⋯⋯⋯图像所蕴涵的和谐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教学难点:正、余弦函数周期性的理解与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问题:(1)今天是星期一,则过了七天是星期几?过了十四天呢?⋯⋯(2)物理中的单摆振动、圆周运动,质点运动的规律如何呢?2.观察正(余)弦函数的图象总结规律:自变量33202x2222函数值010101010sinxy1–x52O25221–正弦函数f(x)sinx性质如下:(观察图象)1正弦函数的图象是有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2规律是:每隔2重复出现一次(或者说每隔2k,kZ重复出现)3这个规律由诱导公式sin(2k+x)=sinx可以说明结论:象这样一种函数叫做周期函数。文字语言:正弦函数值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取得;符号语言:当x增加2k(kZ)时,总有f(x2k)sin(x2k)sinxf(x).也即:(1)当自变量x增加2k时,正弦函数的值又重复出现;(2)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sin(x2k)sinx恒成立。余弦函数也具有同样的性质,这种性质我们就称之为周期性。二、讲解新课:1.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x+T)=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22问题:(1)对于函数ysinx,xR有sin()sin,能否说是它的周期?6363(2)正弦函数ysinx,xR是不是周期函数,如果是,周期是多少?(2k,kZ且k0)*(3)若函数f(x)的周期为T,则kT,kZ也是f(x)的周期吗?为什么?(是,其原因为:f(x)f(xT)f(x2T)f(xkT))2、说明:1周期函数x定义域M,则必有x+TM,且若T>0则定义域无上界;T<0则定义域无下界;2“每一个值”只要有一个反例,则f(x)就不为周期函数(如f(x0+t)f(x0))3T往往是多值的(如y=sinx2,4,⋯,-2,-4,⋯都是周期)周期T中最小的正数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有些周期函数没有最小正周期)y=sinx,y=cosx的最小正周期为2(一般称为周期)从图象上可以看出ysinx,xR;ycosx,xR的最小正周期为2;判断:是不是所有的周期函数都有最小正周期?(f(x)c没有最小正周期)3、例题讲解21\n⋯⋯⋯⋯⋯⋯⋯⋯⋯⋯⋯⋯⋯⋯⋯⋯⋯⋯⋯⋯⋯⋯⋯最新资料推荐⋯⋯⋯⋯⋯⋯⋯⋯⋯⋯⋯⋯⋯⋯⋯⋯⋯⋯⋯1例1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周期:①y3cosx②ysin2x(3)y2sin(x),xR.26解:(1)∵3cos(x2)3cosx,∴自变量x只要并且至少要增加到x2,函数y3cosx,xR的值才能重复出现,所以,函数y3cosx,xR的周期是2.(2)∵sin(2x2)sin2(x)sin2x,∴自变量x只要并且至少要增加到x,函数ysin2x,xR的值才能重复出现,所以,函数ysin2x,xR的周期是.111(3)∵2sin(x2)2sin[(x)]2sin(x),262626∴自变量x只要并且至少要增加到x,函数ysin2x,xR的值才能重复出现,所以,函数ysin2x,xR的周期是.练习1。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周期:x1y=sin(x+)2y=cos2x3y=3sin(+)325解:1令z=x+而sin(2+z)=sinz即:f(2+z)=f(z)3f[(x+2)+]=f(x+)∴周期T=2332令z=2x∴f(x)=cos2x=cosz=cos(z+2)=cos(2x+2)=cos[2(x+)]即:f(x+)=f(x)∴T=xx3令z=+则:f(x)=3sinz=3sin(z+2)=3sin(++2)2525x4=3sin()=f(x+4)∴T=425思考:从上例的解答过程中归纳一下这些函数的周期与解析式中的哪些量有关?说明:(1)一般结论:函数yAsin(x)及函数yAcos(x),xR(其中A,,为常数,2且A0,0)的周期T;1(2)若0,如:①y3cos(x);②ysin(2x);③y2sin(x),xR.26则这三个函数的周期又是什么?2一般结论:函数yAsin(x)及函数yAcos(x),xR的周期T||思考:求下列函数的周期:1y=sin(2x+)+2cos(3x-)2y=|sinx|462解:1y1=sin(2x+)最小正周期T1=y2=2cos(3x-)最小正周期T2=463∴T为T1,T2的最小公倍数2∴T=22T=作图三、巩固与练习P36面-23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周期函数的定义,周期,最小正周期五、课后作业:习题1.222\n⋯⋯⋯⋯⋯⋯⋯⋯⋯⋯⋯⋯⋯⋯⋯⋯⋯⋯⋯⋯⋯⋯⋯最新资料推荐⋯⋯⋯⋯⋯⋯⋯⋯⋯⋯⋯⋯⋯⋯⋯⋯⋯⋯⋯1.4.2(2)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二)教学目的: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理解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能力目标:掌握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并能求出正、余弦函数的单调区间。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教学难点:正、余弦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理解与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偶函数、奇函数的定义,反映在图象上,说明函数的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呢?二、讲解新课:1.奇偶性请同学们观察正、余弦函数的图形,说出函数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其特点是什么?(1)余弦函数的图形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函数y取同一值。11例如:f(-)=,f()=,即f(-)=f();⋯⋯由于cos(-x)=cosx∴f(-x)=f(x).323233以上情况反映在图象上就是:如果点(x,y)是函数y=cosx的图象上的任一点,那么,与它关于y轴的对称点(-x,y)也在函数y=cosx的图象上,这时,我们说函数y=cosx是偶函数。(2)正弦函数的图形观察函数y=sinx的图象,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有什么关系?这个事实反映在图象上,说明函数的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呢?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也就是说,如果点(x,y)是函数y=sinx的图象上任一点,那么与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x,-y)也在函数y=sinx的图象上,这时,我们说函数y=sinx是奇函数。2.单调性3从y=sinx,x∈[-,]的图象上可看出:22当x∈[-,]时,曲线逐渐上升,sinx的值由-1增大到1.223当x∈[,]时,曲线逐渐下降,sinx的值由1减小到-1.22结合上述周期性可知:正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2kπ,+2kπ](k∈Z)上都是增函数,其值从-1增大到1;在每223一个闭区间[+2kπ,+2kπ](k∈Z)上都是减函数,其值从1减小到-1.22余弦函数在每一个闭区间[(2k-1)π,2kπ](k∈Z)上都是增函数,其值从-1增加到1;在每一个闭区间[2kπ,(2k+1)π](k∈Z)上都是减函数,其值从1减小到-1.3.有关对称轴观察正、余弦函数的图形,可知23\n⋯⋯⋯⋯⋯⋯⋯⋯⋯⋯⋯⋯⋯⋯⋯⋯⋯⋯⋯⋯⋯⋯⋯最新资料推荐⋯⋯⋯⋯⋯⋯⋯⋯⋯⋯⋯⋯⋯⋯⋯⋯⋯⋯⋯y=sinx的对称轴为x=kk∈Zy=cosx的对称轴为x=kk∈Z2练习1。(1)写出函数y3sin2x的对称轴;(2)ysin(x)的一条对称轴是(C)4(A)x轴,(B)y轴,(C)直线x,(D)直线x44思考:P46面11题。4.例题讲解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sinxcosx2(1)f(x);(2)f(x)lg(sinx1sinx);1sinxcosx例2函数f(x)=sinx图象的对称轴是;对称中心是.例3.P38面例3例4不通过求值,指出下列各式大于0还是小于0;2317①sin()sin()②cos()cos()1810541例5求函数y2sin(x)的单调递增区间;231思考:你能求ysin(x)x[2,2]的单调递增区间吗?32练习2:P40面的练习三、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1.单调性2.奇偶性3.周期性五、课后作业:习题2.324\n⋯⋯⋯⋯⋯⋯⋯⋯⋯⋯⋯⋯⋯⋯⋯⋯⋯⋯⋯⋯⋯⋯⋯最新资料推荐⋯⋯⋯⋯⋯⋯⋯⋯⋯⋯⋯⋯⋯⋯⋯⋯⋯⋯⋯1.4.3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用单位圆中的正切线作正切函数的图象;2.用正切函数图象解决函数有关的性质;能力目标:1.理解并掌握作正切函数图象的方法;2.理解用函数图象解决有关性质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用单位圆中的正切线作正切函数图象;教学难点:正切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1、正弦曲线是怎样画的?2、练习:画出下列各角的正切线:.下面我们来作正切函数的图象.二、讲解新课:1.正切函数ytanx的定义域是什么?x|xk,kz22.正切函数是不是周期函数?tanxtaxnxR且,xk,k,z2∴是ytanxxR,且xk,kz的一个周期。2是不是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下面作出正切函数图象来判断。3.作ytanx,x,的图象22说明:(1)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不能比小,正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2)根据正切函数的周期性,把上述图象向左、右扩展,得到正切函数25\n⋯⋯⋯⋯⋯⋯⋯⋯⋯⋯⋯⋯⋯⋯⋯⋯⋯⋯⋯⋯⋯⋯⋯最新资料推荐⋯⋯⋯⋯⋯⋯⋯⋯⋯⋯⋯⋯⋯⋯⋯⋯⋯⋯⋯ytanxxR,且xkkz的图象,称“正切曲线”。2yy3Ox320x222(3)正切曲线是由被相互平行的直线xkkZ所隔开的无穷多支曲线组成的。24.正切函数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共同获得:(1)定义域:x|xk,kz;2(2)值域:R观察:当x从小于kkz,xk时,tanx22当x从大于kkz,xk时,tanx。22(3)周期性:T;(4)奇偶性:由tanxtanx知,正切函数是奇函数;(5)单调性:在开区间k,kkz内,函数单调递增。225.讲解范例:1317例1比较tan与tan的大小45131722解:tantan,tantan,0,ytanx在0,内单调递增,4455452221317tantan,tantan,即tantan454545例2:求下列函数的周期:(1)y3tanx答:T。(2)ytan3x答:T。563yAtanxA0,0说明:函数的周期T.26\n⋯⋯⋯⋯⋯⋯⋯⋯⋯⋯⋯⋯⋯⋯⋯⋯⋯⋯⋯⋯⋯⋯⋯最新资料推荐⋯⋯⋯⋯⋯⋯⋯⋯⋯⋯⋯⋯⋯⋯⋯⋯⋯⋯⋯例3:求函数ytan3x的定义域、值域,指出它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3k5k5解:1、由3xk得x,所求定义域为x|xR,且x,kz323183182、值域为R,周期T,3kk53、在区间,kz上是增函数。318318思考1:你能判断它的奇偶性吗?(是非奇非偶函数),练习1:求函数ytanx的定义域、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23略解:定义域:x|xR且xk,kz4值域:R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3单调性:在(k,k)上是增函数44练习2:教材P45面2、3、4、5、6题解:画出y=tanx在(-,)上的图象,在此区间上满足tanx>0的x的范围为:0<x<222结合周期性,可知在x∈R,且x≠kπ+上满足的x的取值范围为(kπ,kπ+)(k∈Z)22思考2:你能用图象求函数ytanx3的定义域吗?解:由tanx30得tanx3,利用图象知,所求定义域为k,kkZ,32y亦可利用单位圆求解。yT330Ax0x32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因为正切函数ytaxn的定义域是{x|xR,xk,kZ},所以它的图象被23x,,......等相互平行的直线所隔开,而在相邻平行线间的图象是连续的。222.作出正切函数的图象,也是先作出长度为一个周期(-π/2,π/2)的区间内的函数的图象,然后再将它沿x轴向左或向右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是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整个正切函数的图象。五、作业:习题27\n⋯⋯⋯⋯⋯⋯⋯⋯⋯⋯⋯⋯⋯⋯⋯⋯⋯⋯⋯⋯⋯⋯⋯最新资料推荐⋯⋯⋯⋯⋯⋯⋯⋯⋯⋯⋯⋯⋯⋯⋯⋯⋯⋯⋯1.5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教学目标(七)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三种变换的有关概念;(2)能进行三种变换综合应用;(3)掌握y=Asin(ωx+φ)+h的图像信息.(八)过程与能力目标能运用多种变换综合应用时的图象信息解题.(九)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函数应抓住事物的本质的哲学观点.教学重点处理三种变换的综合应用时的图象信息.教学难点处理三种变换的综合应用时的图象信息.教学过程一、复习1.如何由y=sinx的图象得到函数yAsin(x)的图象.2.A、、对函数yAsin(x)图象的影响.二、函数yAsin(x),x[0,)(其中A0,0)的物理意义:函数表示一个振动量时:A:这个量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2T:T往复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1f:f单位时间内往返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T2x:称为“相位”.:x=0时的相位,称为“初相”.三、应用y例1、教材P54面的例2。2例2.由右图所示函数图象,求371yAsin(x)(||)的表达式.88ox2882\n⋯⋯⋯⋯⋯⋯⋯⋯⋯⋯⋯⋯⋯⋯⋯⋯⋯⋯⋯⋯⋯⋯⋯最新资料推荐⋯⋯⋯⋯⋯⋯⋯⋯⋯⋯⋯⋯⋯⋯⋯⋯⋯⋯⋯解析:由图象可知A=2,7T(),882即,2.又(,0)为五点作图的第一个点,8因此2()0,.84因此所求函数的表达式为y2sin(2x).4例3.右图所示的曲线是yAsin(x)(A0,0)的图象的一部分,y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解:由函数图象可知5452A2,T(),即,63612ox2512又(,0)是“五点法”作图的第五个点,625即22,.63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y2sin(2x).3思考:下图为yAsin(x)的图象的一段,求其解析式.y解1:以点N为第一个零点,则A3,35NMT2(),63ox52,此时解析式为y3sin(2x).336点N(,0)620.所求解析式为y3sin(2x)6332解2:以点M(,0)为第一个零点,则A3,2,3T2解析式为y3sin(2x),将点M的坐标代入得20,332所求解析式为y3sin(2x).3例4.函数yAsin(x)k(A0,0)在同一周期内,57112当x时,y有最大值为;当x时,y有最小值为,3333求此函数的解析式.29\n⋯⋯⋯⋯⋯⋯⋯⋯⋯⋯⋯⋯⋯⋯⋯⋯⋯⋯⋯⋯⋯⋯⋯最新资料推荐⋯⋯⋯⋯⋯⋯⋯⋯⋯⋯⋯⋯⋯⋯⋯⋯⋯⋯⋯73Ak,A,解由已知3解得225Ak,k.361152又T2()4,即4,331.25715又(,)为“五点法”作图得第二个点,则有(),.332323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315ysin(x).2236四、课堂小结:求函数yAsin(x)的表达式:1.A由图像中的振幅确定;2.由图像的周期确定;3.求常用的两种方法:(1)平移法(2)代点法五、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第53~55页;2.教材第56页第3、4题.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2.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过程与方法】一、练习讲解:《习案》作业十三的第3、4题30\n⋯⋯⋯⋯⋯⋯⋯⋯⋯⋯⋯⋯⋯⋯⋯⋯⋯⋯⋯⋯⋯⋯⋯最新资料推荐⋯⋯⋯⋯⋯⋯⋯⋯⋯⋯⋯⋯⋯⋯⋯⋯⋯⋯⋯3、一根为Lcm的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个小球,组成一个单摆,小球摆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s(单位:cm)与时间t(单位:s)的函数关系是s3singt,t[0,),(1)求小球摆动的周期和频率;l62(2)已知g=980cm/s,要使小球摆动的周期恰好是1秒,线的长度l应当是多少?解:(1)g2l1g;(2)gcmT2,f若T1,即l224.8.lg2l44、略(学生看书)二、应用举例:例1如图,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Asin(x+)+b(1)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oT/C(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302010O68101214t/h本题是研究温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的问题.问题给出了某个时间段的温度变化曲线,要求这一天的最大温差,并写出曲线的函数解析式.也就是利用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变化范围.例2画出函数y=|sinx|的图象并观察其周期.yy=|sinx|22x22本题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通过观察图象而获得对函数性质的认识,这是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显然,函数ysinx与正弦函数有紧密的联系.练习:教材P65面1题例3如图,设地球表面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为此时太阳直射纬度,为该地的纬度值,那么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90o-|-|.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如果在北京地区(纬度数约为北纬40o)的一幢高为h0的楼房北面盖一新楼,要使新楼一层正午的太阳全年不被前面的楼房遮挡,两楼的距离不应小于多少?-太阳光B-|?-|?北回归线C太阳光南回归线本题是研究楼高与楼在地面的投影长的关系问题,是将实际问题直接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31\n⋯⋯⋯⋯⋯⋯⋯⋯⋯⋯⋯⋯⋯⋯⋯⋯⋯⋯⋯⋯⋯⋯⋯最新资料推荐⋯⋯⋯⋯⋯⋯⋯⋯⋯⋯⋯⋯⋯⋯⋯⋯⋯⋯⋯型,然后根据所得的模型解决问题。应当注意在复杂的背景中抽取基本的数学关系,还要调动相关学科知识来帮助理解问题。例4海水受日月的引力,在一定的时候发生涨落的现象叫潮,一般地,早潮叫潮,晚潮叫汐.在通常情况下,船在涨潮时驶进航道,靠近码头;卸货后,在落潮时返回海洋.下面是某港口在某季节每天的时间与水深的关系表:时刻水深/米时刻水深/米时刻水深/米0:005.09:002.518:005.03:007.512:005.021:002.56:005.015:007.524:005.0(1)选用一个函数来近似描述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整点时的水深的近似数值(精确到0.001).(2)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洋底的距离),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3)若某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本题的解答中,给出货船的进、出港时间,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周期性以及问题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考虑实际意义。关于课本第64页的“思考”问题,实际上,在货船的安全水深正好与港口水深相等时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保证船有足够的时间发动螺旋桨。练习:教材P65面3题三、小结:1、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2、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四、作业习题3.4补充例题:一半径为3m的水轮如右图所示,水轮圆心O距离水面2m,已知水轮每分钟转动4圈,如果当水轮上P点从水中浮现时(图中P0)点开始计算时间.y(1)求P点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m)与时间t(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P(2)P点第一次达到最高点约要多长时间?Ox-2P032\n⋯⋯⋯⋯⋯⋯⋯⋯⋯⋯⋯⋯⋯⋯⋯⋯⋯⋯⋯⋯⋯⋯⋯最新资料推荐⋯⋯⋯⋯⋯⋯⋯⋯⋯⋯⋯⋯⋯⋯⋯⋯⋯⋯⋯第二章平面向量2.1.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及向量的几何表示教学目标: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2.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3.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教学难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学法:本节是本章的入门课,概念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可根据在原有的位移、力等物理概念来学习向量的概念,结合图形实物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教学思路:(一)一、情景设置:如图,老鼠由A向西北逃窜,猫在B处向东追去,设问:猫能否追到老鼠?(画图)结论:猫的速度再快也没用,因为方向错了.C分析:老鼠逃窜的路线AC、猫追逐的路线BD实际上ADB都是有方向、有长短的量.引言:请同学指出哪些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哪些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二、新课学习:(一)向量的概念: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二)(教材P74面的四个图制作成幻灯片)请同学阅读课本后回答:(7个问题一次出现)1、数量与向量有何区别?(数量没有方向而向量有方向)2、如何表示向量?3、有向线段和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分别可以表示向量的什么?4、长度为零的向量叫什么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什么向量?5、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单位向量是相等向量吗?6、有一组向量,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这组向量有什么关系?7、如果把一组平行向量的起点全部移到一点O,这是它们是不是平行向量?这时各向量的终点之间有什么关系?(三)探究学习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aB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终点)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A(起点)2.向量的表示方法:①用有向线段表示;②用字母a、b(黑体,印刷用)等表示;33\n⋯⋯⋯⋯⋯⋯⋯⋯⋯⋯⋯⋯⋯⋯⋯⋯⋯⋯⋯⋯⋯⋯⋯最新资料推荐⋯⋯⋯⋯⋯⋯⋯⋯⋯⋯⋯⋯⋯⋯⋯⋯⋯⋯⋯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AB;④向量AB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B|.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0的方向是任意的.注意0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5、平行向量定义: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四)理解和巩固:例1书本75页例1.例2判断:(1)平行向量是否一定方向相同?(不一定)(2)与任意向量都平行的向量是什么向量?(零向量)(3)若两个向量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向量一定是什么向量?(平行向量)课堂练习:书本77页练习1、2、3题三、小结:1、描述向量的两个指标:模和方向.2、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3、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四、课后作业:习题2.11,2,334\n⋯⋯⋯⋯⋯⋯⋯⋯⋯⋯⋯⋯⋯⋯⋯⋯⋯⋯⋯⋯⋯⋯⋯最新资料推荐⋯⋯⋯⋯⋯⋯⋯⋯⋯⋯⋯⋯⋯⋯⋯⋯⋯⋯⋯2.2.1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目标: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教学重点: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教学难点: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教学思路:一、设置情景:1、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强调: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2、情景设置:(1)某人从A到B,再从B按原方向到C,则两次的位移和:ABBCAC(2)若上题改为从A到B,再从B按反方向到C,则两次的位移和:ABBCAC(3)某车从A到B,再从B改变方向到C,则两次的位移和:ABBCAC(4)船速为AB,水速为BC,则两速度和:ABBCACCABCCCAB二、探索研究:ABAB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如图,已知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C=b,则向量AC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a+bABBCAC,规定:a+0-=0+aaaaCbbaa+ba+bbAbaB35\n⋯⋯⋯⋯⋯⋯⋯⋯⋯⋯⋯⋯⋯⋯⋯⋯⋯⋯⋯⋯⋯⋯⋯最新资料推荐⋯⋯⋯⋯⋯⋯⋯⋯⋯⋯⋯⋯⋯⋯⋯⋯⋯⋯⋯探究:(1)两向量的和与两个数的和有什么关系?两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2)当向量a与b不共线时,|a+b|<|a|+|b|;什么时候|a+b|=|a|+|b|,什么时候|a+b|=|a|-|b|,当向量a与b不共线时,a+b的方向不同向,且|a+b|<|a|+|b|;当a与b同向时,则a+b、a、b同向,且|a+b|=|a|+|b|,当a与b反向时,若|a|>|b|,则a+b的方向与a相同,且|a+b|=|a|-|b|;若|a|<|b|,则a+b的方向与b相同,且|a+b|=|b|-|a|.(3)“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广到n个向量连加3.例一、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OaAbbb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作OAaABb,则OBab.a4.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aB问题:上题中b+a的结果与a+b是否相同?验证结果相同从而得到: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b=b+a5.你能证明: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b)+c=a+(b+c)吗?6.由以上证明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三、应用举例:例二(P83—84)略变式1、一艘船从A点出发以23km/h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船的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为4km/h,求水流的速度.变式2、一艘船从A点出发以v1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v2,船的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4km/h,方向与水流间的夹角是60,求v1和v2.练习:P84面1、2、3、4题四、小结1、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2、交换律和结合律;3、|a+b|≤|a|+|b|,当且仅当方向相同时取等号.五、课后作业:习题2.213536\n⋯⋯⋯⋯⋯⋯⋯⋯⋯⋯⋯⋯⋯⋯⋯⋯⋯⋯⋯⋯⋯⋯⋯最新资料推荐⋯⋯⋯⋯⋯⋯⋯⋯⋯⋯⋯⋯⋯⋯⋯⋯⋯⋯⋯六、备用习题思考:你能用向量加法证明: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2.2.2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相反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减法,会作两个向量的减向量,并理解其几何意义;3.通过阐述向量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向量的加法运算,使学生理解事物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向量减法的概念和向量减法的作图法.教学难点:减法运算时方向的确定.教学思路:一、复习:向量加法的法则: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的运算定律:例:在四边形中,CBBAAD.解:CBBAADCAADCD二、提出课题:向量的减法1.用“相反向量”定义向量的减法(1)“相反向量”的定义:与a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a(2)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a)=a.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a)=0如果a、b互为相反向量,则a=b,b=a,a+b=0(3)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a加上的b相反向量,叫做a与b的差.即:ab=a+(b)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2.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若b+x=a,则x叫做a与b的差,记作ab3.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ab)+b=a+(b)+b=a+0=aaOa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bb作OA=a,AB=b则BA=ababB即ab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注意:1AB表示ab.强调:差向量“箭头”指向被减数2用“相反向量”定义法作差向量,ab=a+(b)B’Baba+(b)bOaAbbB37\n⋯⋯⋯⋯⋯⋯⋯⋯⋯⋯⋯⋯⋯⋯⋯⋯⋯⋯⋯⋯⋯⋯⋯最新资料推荐⋯⋯⋯⋯⋯⋯⋯⋯⋯⋯⋯⋯⋯⋯⋯⋯⋯⋯⋯4.探究:1)如果从向量a的终点指向向量b的终点作向量,那么所得向量是ba.2)若a∥b,如何作出ab?aababOBAB’OBAbaababbOAbBBOA三、例题:例一、(P86例三)已知向量a、b、c、d,求作向量ab、cd.解:在平面上取一点O,作OA=a,OB=b,OC=c,OD=d,作BA,DC,则BA=ab,DC=cdABDDCdbacABCO例二、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ADb,用a、b表示向量AC、DB.解: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AC=a+b,DB=ABAD=ab变式一: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a+b与ab垂直?(|a|=|b|)变式二: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a+b|=|ab|?(a,b互相垂直)变式三:a+b与ab可能是相等向量吗?(不可能,∵对角线方向不同)例3.如图,已知一点O到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C的向量分别为a、b、c,试用向量a、b、c表示OD.练习:1。P87面1、2题2.在△ABC中,BC=a,CA=b,则AB等于A.a+bB.-a+(-ba-bb-a四:小结:向量减法的定义、作图法|五:作业:习题2.267838\n⋯⋯⋯⋯⋯⋯⋯⋯⋯⋯⋯⋯⋯⋯⋯⋯⋯⋯⋯⋯⋯⋯⋯最新资料推荐⋯⋯⋯⋯⋯⋯⋯⋯⋯⋯⋯⋯⋯⋯⋯⋯⋯⋯⋯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和坐标表示及运算教学目的:(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2)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初步掌握应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3)能够在具体问题中适当地选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够用基底来表达.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及运算的准确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1)|λa|=|λ||a|;(2)λ>0时λa与a方向相同;λ<0时λa与a方向相反;λ=0时λa=02.运算定律结合律:λ(μa)=(λμ)a;分配律:(λ+μ)a=λa+μa,λ(a+b)=λa+λb3.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与非零向量a共线则: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λa.二、讲解新课:1.思考:(1)给定平面内两个向量e,e,请你作出向量3e+2e,e-2e,121212(2)同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是否都可以用形如λ1e1+λ2e2的向量表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2.探究:(1)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λ1,λ2是被a,e1,e2唯一确定的数量3.讲解范例:例1已知向量e1,e2求作向量2.5e1+3e2P39BOA\n⋯⋯⋯⋯⋯⋯⋯⋯⋯⋯⋯⋯⋯⋯⋯⋯⋯⋯⋯⋯⋯⋯⋯最新资料推荐⋯⋯⋯⋯⋯⋯⋯⋯⋯⋯⋯⋯⋯⋯⋯⋯⋯⋯⋯例2如图,OA、OB不共线,且APtAB(tR),用OA,OB表示OP.本题实质是已知O、A、B三点不共线,若点P在直线AB上,则OPmOAnOB,且mn1.4.练习1:1.设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向量,则有(D)A.e1、e2一定平行B.e1、e2的模相等C.同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都有a=λe1+μe2(λ、μ∈R)D.若e1、e2不共线,则同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都有a=λe1+ue2(λ、u∈R)2.已知向量a=e1-2e2,b=2e1+e2,其中e1、e2不共线,则a+b与c=6e1-2e2的关系(B)A.不共线B.共线C.相等D.无法确定3.已知λ1>0,λ2>0,e1、e2是一组基底,且a=λ1e1+λ2e2,则a与e1不共线,a与e2不共线.(填共线或不共线).5.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作OAa,OBb,则∠AOB=,叫向量a、b的夹角,当=0°,a、b同向,当=180°,a、b反向,当=90°,a与b垂直,记作a⊥b。6.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正交分解:把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2)思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点都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表示,平面内的每一个向量,如何表示呢?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我们分别取与x轴、y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得axiyj⋯⋯⋯⋯○1我们把(x,y)叫做向量a的(直角)坐标,记作a(x,y)⋯⋯⋯⋯○2其中x叫做a在x轴上的坐标,y叫做a在y轴上的坐标,○2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与.a相等的向量的坐.......标也为...(x,y).特别地,i(1,0),j(0,1),0(0,0).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原点O为起点作OAa,则点A的位置由a唯一确定.40\n⋯⋯⋯⋯⋯⋯⋯⋯⋯⋯⋯⋯⋯⋯⋯⋯⋯⋯⋯⋯⋯⋯⋯最新资料推荐⋯⋯⋯⋯⋯⋯⋯⋯⋯⋯⋯⋯⋯⋯⋯⋯⋯⋯⋯设OAxiyj,则向量OA的坐标(x,y)就是点A的坐标;反过来,点A的坐标(x,y)也就是向量OA的坐标.因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是可以用一对实数唯一表示.7.讲解范例:例2.教材P96面的例2。8.课堂练习:P100面第3题。三、小结:(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四、课后作业:习题2.3122.4.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教学目的: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垂直的问题;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OA=a,OB=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说明:(1)当θ=0时,a与b同向;(2)当θ=π时,a与b反向;(3)当θ=时,a与b垂直,记a⊥b;2(4)注意在两向量的夹角定义,两向量必须是同起点的.范围0≤≤180(2)两向量共线的判定(3)练习1.若a=(2,3),b=(4,-1+y),且a∥b,则y=(C)A.6B.5C.7D.82.若A(x,-1),B(1,3),C(2,5)三点共线,则x的值为(B)A.-3B.-1C.1D.341\n⋯⋯⋯⋯⋯⋯⋯⋯⋯⋯⋯⋯⋯⋯⋯⋯⋯⋯⋯⋯⋯⋯⋯最新资料推荐⋯⋯⋯⋯⋯⋯⋯⋯⋯⋯⋯⋯⋯⋯⋯⋯⋯⋯⋯(4)力做的功:W=|F||s|cos,是F与s的夹角.二、讲解新课:1.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a||b|cos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有ab=|a||b|cos,(0≤θ≤π).并规定0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探究:1、向量数量积是一个向量还是一个数量?它的符号什么时候为正?什么时候为负?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实数乘向量的积有什么区别?(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是向量,符号由cos的符号所决定.(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b;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的外积a×b,而ab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的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在向量运算中不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3)在实数中,若a0,且ab=0,则b=0;但是在数量积中,若a0,且ab=0,不能推出b=0.因为其中cos有可能为0.(4)已知实数a、b、c(b0),则ab=bca=c.但是ab=bca=c如右图:ab=|a||b|cos=|b||OA|,bc=|b||c|cos=|b||OA|ab=bc但ac(5)在实数中,有(ab)c=a(bc),但是(ab)ca(bc)显然,这是因为左端是与c共线的向量,而右端是与a共线的向量,而一般a与c不共线.2.“投影”的概念:作图定义:|b|cos叫做向量b在a方向上的投影.投影也是一个数量,不是向量;当为锐角时投影为正值;当为钝角时投影为负值;当为直角时投影为0;当=0时投影为|b|;当=180时投影为|b|.3.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与b在a方向上投影|b|cos的乘积.探究: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b为两个非零向量,1、abab=02、当a与b同向时,ab=|a||b|;当a与b反向时,ab=|a||b|.2ab特别的aa=|a|或|a|aa|ab|≤a|||b|cos=|a||b|探究: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1.交换律:ab=ba证:设a,b夹角为,则ab=|a||b|cos,ba=|b||a|cos∴ab=ba2.数乘结合律:(a)b=(ab)=a(b)42\n⋯⋯⋯⋯⋯⋯⋯⋯⋯⋯⋯⋯⋯⋯⋯⋯⋯⋯⋯⋯⋯⋯⋯最新资料推荐⋯⋯⋯⋯⋯⋯⋯⋯⋯⋯⋯⋯⋯⋯⋯⋯⋯⋯⋯证:若>0,(a)b=|a||b|cos,(ab)=|a||b|cos,a(b)=|a||b|cos,若<0,(a)b=|a||b|cos()=|a||b|(cos)=|a||b|cos,(ab)=|a||b|cos,a(b)=|a||b|cos()=|a||b|(cos)=|a||b|cos.3.分配律:(a+b)c=ac+bc在平面内取一点O,作OA=a,AB=b,OC=c,∵a+b(即OB)在c方向上的投影等于a、b在c方向上的投影和,即|a+b|cos=|a|cos1+|b|cos2∴|c||a+b|cos=|c||a|cos1+|c||b|cos2,∴c(a+b)=ca+cb即:(a+b)c=ac+bc说明:(1)一般地,(a·b)с≠a(b·с)(2)a·с=b·с,с≠0a=b22(3)有如下常用性质:a=|a|,(a+b)(с+d)=a·с+a·d+b·с+b·d三、讲解范例:222例1.证明:(a+b)=a+2a·b+b例2.已知|a|=12,|b|=9,ab542,求a与b的夹角。o例3.已知|a|=6,|b|=4,a与b的夹角为60求:(1)(a+2b)·(a-3b).(2)|a+b|与|a-b|.|a|aa(利用)例4.已知|a|=3,|b|=4,且a与b不共线,k为何值时,向量a+kb与a-kb互相垂直.四、课堂练习:1.P106面1、2、3题。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向量的数量积满足交换律B.向量的数量积满足分配律C.向量的数量积满足结合律D.a·b是一个实数333.|a|=3,|b|=4,向量a+b与a-b的位置关系为()44A.平行B.垂直C.夹角为D.不平行也不垂直34.已知|a|=8,|b|=10,|a+b|=16,求a与b的夹角.五、小结: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3.向量垂直的条件.六、作业:习题2.42343\n⋯⋯⋯⋯⋯⋯⋯⋯⋯⋯⋯⋯⋯⋯⋯⋯⋯⋯⋯⋯⋯⋯⋯最新资料推荐⋯⋯⋯⋯⋯⋯⋯⋯⋯⋯⋯⋯⋯⋯⋯⋯⋯⋯⋯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教学目的:1.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规律;2.能利用数量积的5个重要性质及数量积运算规律解决有关问题;3.掌握两个向量共线、垂直的几何判断,会证明两向量垂直,以及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及运算规律.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设a、b为两个非零向量,e是与b同向的单位向量.1ea=ae=|a|cos;2abab=023当a与b同向时,ab=|a||b|;当a与b反向时,ab=|a||b|.特别的aa=|a|或|a|aaab4cos=;5|ab|≤a|||b||a||b|3.练习:(1)已知|a|=1,|b|=2,且(a-b)与a垂直,则a与b的夹角是()A.60°B.30°C.135°D.45°(2)已知|a|=2,|b|=1,a与b之间的夹角为,那么向量m=a-4b的模为()3A.2B.23C.6D.12二、讲解新课:探究: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x1,y1),b(x2,y2),怎样用a和b的坐标表示ab?.1、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即abx1x2y1y22.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2222(1)设a(x,y),则|a|xy或|a|xy.(2)如果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22那么|a|(x1x2)(y1y2)(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44\n⋯⋯⋯⋯⋯⋯⋯⋯⋯⋯⋯⋯⋯⋯⋯⋯⋯⋯⋯⋯⋯⋯⋯最新资料推荐⋯⋯⋯⋯⋯⋯⋯⋯⋯⋯⋯⋯⋯⋯⋯⋯⋯⋯⋯3.向量垂直的判定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04.两向量夹角的余弦(0)abx1x2y1y2cos=2222|a||b|x1y1x2y2二、讲解范例:例1已知A(1,2),B(2,3),C(2,5),试判断△ABC的形状,并给出证明.o例2设a=(5,7),b=(6,4),求a·b及a、b间的夹角θ(精确到1)分析:为求a与b夹角,需先求a·b及|a|·|b|,再结合夹角θ的范围确定其值.例3已知a=(1,3),b=(3+1,3-1),则a与b的夹角是多少?分析:为求a与b夹角,需先求a·b及|a|·|b|,再结合夹角θ的范围确定其值.解:由a=(1,3),b=(3+1,3-1)有a·b=3+1+3(3-1)=4,|a|=2,|b|=22.ab2记a与b的夹角为θ,则cosθ=又∵0≤θ≤π,∴θ=ab24评述:已知三角形函数值求角时,应注重角的范围的确定.三、课堂练习:1、P107面1、2、3题12、已知A(3,2),B(-1,-1),若点P(x,-)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则x=.2四、小结:1、abx1x2y1y2222、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x1x2)(y1y2)3、向量垂直的判定:设a(x1,y1),b(x2,y2),则abx1x2y1y20五、课后作业:习题2.456思考:1、如图,以原点和A(5,2)为顶点作等腰直角△OAB,使B=90,求点B和向量AB的坐标.解:设B点坐标(x,y),则OB=(x,y),AB=(x5,y2)45\n⋯⋯⋯⋯⋯⋯⋯⋯⋯⋯⋯⋯⋯⋯⋯⋯⋯⋯⋯⋯⋯⋯⋯最新资料推荐⋯⋯⋯⋯⋯⋯⋯⋯⋯⋯⋯⋯⋯⋯⋯⋯⋯⋯⋯22∵OBAB∴x(x5)+y(y2)=0即:x+y5x2y=02222又∵|OB|=|AB|∴x+y=(x5)+(y2)即:10x+4y=297322x1x2xy5x2y022由或10x4y2937y1y22273373773∴B点坐标(,)或(,);AB=(,)或(,)222222222在△ABC中,AB=(2,3),AC=(1,k),且△ABC的一个内角为直角,求k值.3解:当A=90时,ABAC=0,∴2×1+3×k=0∴k=2当B=90时,ABBC=0,BC=ACAB=(12,k3)=(1,k3)11∴2×(1)+3×(k3)=0∴k=3313当C=90时,ACBC=0,∴1+k(k3)=0∴k=2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学目的:46\n⋯⋯⋯⋯⋯⋯⋯⋯⋯⋯⋯⋯⋯⋯⋯⋯⋯⋯⋯⋯⋯⋯⋯最新资料推荐⋯⋯⋯⋯⋯⋯⋯⋯⋯⋯⋯⋯⋯⋯⋯⋯⋯⋯⋯1.通过平行四边形这个几何模型,归纳总结出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的问题的”三步曲”;2.明确平面几何图形中的有关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可以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3.让学生深刻理解向量在处理平面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教学重点: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教学难点:如何将几何等实际问题化归为向量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ab|a||b|cos.2.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abx1x2y1y2.3.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判定:a//bx1y2x2y10.abx1x2y1y20.224.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x1x2)(y1y2)5.求模:2222aaaaxya(x1x2)(y1y2)练习教材P.106练习第1、2、3题.;教材P.107练习第1、2题.二、讲解新课:o例1.已知AC为⊙O的一条直径,∠ABC为圆周角.求证:∠ABC=90.证明:设AOaOC,OBb,ab,BABAOOBab,BCab,AC22OABBC(ab)(ab)ab0,oABBC,ABC90例2.如图,AD,BE,CF是△ABC的三条高.求证:AD,BE,CF相交于一点.AFEH47BCD\n⋯⋯⋯⋯⋯⋯⋯⋯⋯⋯⋯⋯⋯⋯⋯⋯⋯⋯⋯⋯⋯⋯⋯最新资料推荐⋯⋯⋯⋯⋯⋯⋯⋯⋯⋯⋯⋯⋯⋯⋯⋯⋯⋯⋯例3.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模型.如图,ACABAD,DBABAD,你能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度与两条邻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DC思考1:如果不用向量方法,你能证明上述结论吗?AB思考2:运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可以分哪几个步骤?运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可以分哪几个步骤?“三步曲”:(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例4.如图,□ABCD中,点E、F分别是AD、DC边的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T两点,你能发现AR、RT、TC之间的关系吗?FDCERTAB课堂小结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的“三步曲”:(1)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课后作业习题2.5122.5.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教学目的:1.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模型、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模型,掌握利用向量方法研究物理中相关问题48\n⋯⋯⋯⋯⋯⋯⋯⋯⋯⋯⋯⋯⋯⋯⋯⋯⋯⋯⋯⋯⋯⋯⋯最新资料推荐⋯⋯⋯⋯⋯⋯⋯⋯⋯⋯⋯⋯⋯⋯⋯⋯⋯⋯⋯的步骤,明了向量在物理中应用的基本题型,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向量的概念和向量运算的认识;2.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究解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运用向量的有关知识对物理中的力的作用、速度分解进行相关分析来计算.教学难点:将物理中有关矢量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向量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讲解《习案》作业二十五的第4题.已知A(1,0),直线l:y2x6,点R是直线l上的一点,若RA2AP,求点P的轨迹方程.2.你能掌握物理中的哪些矢量?向量运算的三角形法则与四边形法则是什么?二、讲解新课:例1.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两个人共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两臂的夹角越小越省力.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种形象吗?探究1:(1)为何值时,|F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2)|F1|能等于|G|吗?为什么?探究2:你能总结用向量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吗?(1)问题的转化: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模型的建立: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3)参数的获得:求出数学模型的有关解——理论参数值;(4)问题的答案: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解决相关物理现象.例2.如图,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的宽度d=500m,一艘船从A处出发到河对岸.已知船的速度|v1|=10km/h,水流速度|v2|=2km/h,问行驶航程最短时,所用时间是多少(精确到0.1min)?49\n⋯⋯⋯⋯⋯⋯⋯⋯⋯⋯⋯⋯⋯⋯⋯⋯⋯⋯⋯⋯⋯⋯⋯最新资料推荐⋯⋯⋯⋯⋯⋯⋯⋯⋯⋯⋯⋯⋯⋯⋯⋯⋯⋯⋯思考:1.行驶最短航程“”是什么意思?2.怎样才能使航程最短?例3.有两个向量e1(1,0),e2(0,1),今有动点P从P0(1,2)开始沿着与向量e1e2相同的方向做匀速运动,速度为|e1e2|,另有一动点Q,从Q0(2,1)开始沿着与3e12e2相同的方向做匀速运动,速度为|3e12e2|,设P、Q在时刻t0秒时分别在P0、Q0处,则当PQP0Q0时,求t的值.三、课堂小结向量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1)问题的转化: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模型的建立:建立以向量为主体的数学模型;(3)参数的获得:求出数学模型的有关解——理论参数值;(4)问题的答案: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解决相关物理现象.四、课后作业习题2.53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50\n⋯⋯⋯⋯⋯⋯⋯⋯⋯⋯⋯⋯⋯⋯⋯⋯⋯⋯⋯⋯⋯⋯⋯最新资料推荐⋯⋯⋯⋯⋯⋯⋯⋯⋯⋯⋯⋯⋯⋯⋯⋯⋯⋯⋯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教学目标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仅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等等.三、教学设想:(一)导入:问题1:23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cos45,cos30,由此我们能否得到cos15cos4530?大家22可以猜想,是不是等于cos45cos30呢?根据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可知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二)探讨过程: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cos等于角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用角的余弦线来表示。思考1:怎样构造角和角?(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思考2:我们在第二章学习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两角差余弦公式我们能否用向量的知识来证明?(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coscossinsin(三)例题讲解例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cos75、cos15的值.解:分析:把75、15构造成两个特殊角的和、差.232162cos75cos4530cos45cos30sin45sin302222451\n⋯⋯⋯⋯⋯⋯⋯⋯⋯⋯⋯⋯⋯⋯⋯⋯⋯⋯⋯⋯⋯⋯⋯最新资料推荐⋯⋯⋯⋯⋯⋯⋯⋯⋯⋯⋯⋯⋯⋯⋯⋯⋯⋯⋯232162cos15cos4530cos45cos30sin45sin3022224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cos15cos6045,要学会灵活运用.45例2、已知sin,,,cos,是第三象限角,求cos的值.521324243解:因为,,sin由此得cos1sin12555252512又因为cos,是第三象限角,所以sin1cos11313133541233所以cos()coscossinsin51351365点评: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思考:本题中没有,),呢?2(四)练习:1.不查表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cos80cos20sin80sin2013(2)cos15sin15221解:(1)cos80cos20sin80sin20cos(8020)cos6022.教材P127面1、2、3、4题(五)小结: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首先要认识公式结构的特征,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知由此衍变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运用.(1)牢记公式CCCSS.()(2)在“给值求值”题型中,要能灵活处理已、未知关系.(六)作业习题3.112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52\n⋯⋯⋯⋯⋯⋯⋯⋯⋯⋯⋯⋯⋯⋯⋯⋯⋯⋯⋯⋯⋯⋯⋯最新资料推荐⋯⋯⋯⋯⋯⋯⋯⋯⋯⋯⋯⋯⋯⋯⋯⋯⋯⋯⋯一、教学目标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2.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1)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coscossinsin.(2)sincos?(二)新课讲授问题: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怎样得到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呢?探究1、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sincoscoscoscossinsin2222sincoscossin.sinsinsincoscossinsincoscossin探究2、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学生动手)sinsincoscossintan.coscoscossinsin探究3、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tantantantantantan1tantan1tantan探究4、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tan、tan的形式呢?tantan(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cos,得到tan.1tantan注意:k,k,k(kz)2225、将S()、C()、T()称为和角公式,S()、C()、T()称为差角公式。(三)例题讲解53\n⋯⋯⋯⋯⋯⋯⋯⋯⋯⋯⋯⋯⋯⋯⋯⋯⋯⋯⋯⋯⋯⋯⋯最新资料推荐⋯⋯⋯⋯⋯⋯⋯⋯⋯⋯⋯⋯⋯⋯⋯⋯⋯⋯⋯3例1、已知sin,是第四象限角,求sin,cos,tan的值.544423234解:因为sin,是第四象限角,得cos1sin1,555242372于是有:sinsincoscossin444252510242372coscoscossinsin4442525103tantan144tan7431tantan144思考:在本题中,sin()cos(),那么对任意角,此等式成立吗?若成立你能否证明?44练习:教材P131面1、2、3、4题213例2、已知tan,tan,求tan的值.()544422例3、利用和(差)角公式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an1t5(1)、nis72cos42cos72nis42;(2)、cos20cos70nis20nis70;(3)、.1an1t51解:(1)、nis72cos42cos72nsi42n7is242nis30;2(2)、cos20cos70nis20nsi70cos2070cos900;1ant15ant45ant15(3)、ant4515ant603.1an1t51ant45an1t5练习:教材P131面5题(四)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学会灵活运用.(五)作业:习题3.134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54\n⋯⋯⋯⋯⋯⋯⋯⋯⋯⋯⋯⋯⋯⋯⋯⋯⋯⋯⋯⋯⋯⋯⋯最新资料推荐⋯⋯⋯⋯⋯⋯⋯⋯⋯⋯⋯⋯⋯⋯⋯⋯⋯⋯⋯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2、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的应用及asinbcos类型的变换。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运用;2.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1)基本公式sin()sincoscossinsin()sincoscossincos()coscossinsincos()coscossinsintantantantantan()tan()1tantan1tantan(2)练习:教材P132面第6题。思考:怎样求asinbcos类型?(二)新课讲授例1、化简2cosx6sinx解:此题与我们所学的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不相象,但我们能否发现规律呢?132cosx6sinx22cosxsinx22sin30cosxcos30sinx22sin30x22思考:22是怎么得到的?22312226,我们是构造一个叫使它的正、余弦分别等于和的.2222a归纳:asinbcosabsin()tanb例2、已知:函数f(x)2sinx23cosx,xR(1)求f(x)的最值。(2)求f(x)的周期、单调性。例3.已知A、B、C为△ABC的三內角,向量m(1,3),n(cosA,sinA),且mn1,12sinBcosB(1)求角A。(2)若3,求tanC的值。22cosBsinB练习:(1)教材P132面7题55\n⋯⋯⋯⋯⋯⋯⋯⋯⋯⋯⋯⋯⋯⋯⋯⋯⋯⋯⋯⋯⋯⋯⋯最新资料推荐⋯⋯⋯⋯⋯⋯⋯⋯⋯⋯⋯⋯⋯⋯⋯⋯⋯⋯⋯(2)在△ABC中,sinAsinBcosAcosB,则△ABC为()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2)3cossin的值为()1212A.0B.2C.2D.23123思考:已知,cos(),sin(),求sin224135三、小结: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公式的应用及asinbcos类型的变换四、作业:习题3.156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一、教学目标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三、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sincoscossinsin()sincoscossincos()coscossinsincos()coscossinsintantantantantan()tan()1tantan1tantan练习:(1)在△ABC中,sinAsinBcosAcosB,则△ABC为()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56\n⋯⋯⋯⋯⋯⋯⋯⋯⋯⋯⋯⋯⋯⋯⋯⋯⋯⋯⋯⋯⋯⋯⋯最新资料推荐⋯⋯⋯⋯⋯⋯⋯⋯⋯⋯⋯⋯⋯⋯⋯⋯⋯⋯⋯(2)3cossin的值为()1212A.0B.2C.2D.23123思考:已知,cos(),sin(),求sin224135我们由此能否得到sin2,cos2,tan2的公式呢?(学生自己动手,把上述公式中看成即可),(二)公式推导:sin2sinsincoscossin2sincos;22cos2coscoscossinsincossin;思考:把上述关于cos2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sin或cos形式的式子呢?22222cos2cossin1sinsin12sin;22222cos2cossincos(1cos)2cos1.tantan2tantan2tan.21tantan1tan注意:2k,kkz22(三)例题讲解5例1、已知sin2,,求sin4,cos4,tan4的值.1342解:由,得2.422252512又因为sin2,cos21sin21.131313512120于是sin42sin2cos22;1313169120225119sin4169120cos412sin212;tan4.13169cos41191191694例2.在△ABC中,cosA,tanB2,求tan(2A2B)的值。557\n⋯⋯⋯⋯⋯⋯⋯⋯⋯⋯⋯⋯⋯⋯⋯⋯⋯⋯⋯⋯⋯⋯⋯最新资料推荐⋯⋯⋯⋯⋯⋯⋯⋯⋯⋯⋯⋯⋯⋯⋯⋯⋯⋯⋯1例3.已知tan2,求tan的值.32tan12解:tan2,由此得tan6tan1021tan3解得tan25或tan25.11例4.已知tan,tan,求tan(2)的值73(四)练习:教材P135面1、2、3、4、5题(五)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学会灵活运用.(六)作业:习题3.18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二倍角的变形公式推导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体会化归、换元、方程、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理解并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形,体会三角恒等变形在数学中的应用。58\n⋯⋯⋯⋯⋯⋯⋯⋯⋯⋯⋯⋯⋯⋯⋯⋯⋯⋯⋯⋯⋯⋯⋯最新资料推荐⋯⋯⋯⋯⋯⋯⋯⋯⋯⋯⋯⋯⋯⋯⋯⋯⋯⋯⋯3、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对变换对象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形成对解题过程中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以及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已有的十一个公式为依据,以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的推导作为基本训练,学习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在与代数变换相比较中,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提高推理、运算能力.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三、教学设想:(一)复习: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倍角公式(二)新课讲授:1、由二倍角公式引导学生思考:与有什么样的关系?2学习和(差)公式,倍角公式以后,我们就有了进行变换的性工具,从而使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更加丰富,这为我们的推理、运算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222例1、试以cos表示sin,cos,tan.22222解:我们可以通过二倍角cos2cos1和cos12sin来做此题.22221cos因为cos12sin,可以得到sin;222221cos因为cos2cos1,可以得到cos.2222sin221cos又因为tan.221coscos2思考:代数式变换与三角变换有什么不同?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对于三角变换,由于不同的三角函数式不仅会有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而且还会有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因此三角恒等变换常常首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5例2.已知sin,且在第三象限,求tan的值。132例3、求证:1(1)、sincossinsin;2(2)、sinsin2sincos.2259\n⋯⋯⋯⋯⋯⋯⋯⋯⋯⋯⋯⋯⋯⋯⋯⋯⋯⋯⋯⋯⋯⋯⋯最新资料推荐⋯⋯⋯⋯⋯⋯⋯⋯⋯⋯⋯⋯⋯⋯⋯⋯⋯⋯⋯证明:(1)因为sin和sin是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因此我们从等式右边着手.sinsincoscossin;sinsincoscossin.两式相加得2sincossinsin;1即sincossinsin;2(2)由(1)得sinsin2sincos①;设,,那么,.22把,的值代入①式中得sinsin2sincos.22思考:在例3证明中用到哪些数学思想?例3证明中用到换元思想,(1)式是积化和差的形式,(2)式是和差化积的形式,在后面的练习当中还有六个关于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公式.三.练习:P142面1、2、3题。四.小结:要对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加深认识,学会灵活运用.五.作业:习题3.11(1)(3)(5)(7)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形如asinxbcosx的函数转化为yAsin(x)的函数;2、灵活利用公式,通过三角恒等变形,解决函数的最值、周期、单调性等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恒等变形的应用。60\n⋯⋯⋯⋯⋯⋯⋯⋯⋯⋯⋯⋯⋯⋯⋯⋯⋯⋯⋯⋯⋯⋯⋯最新资料推荐⋯⋯⋯⋯⋯⋯⋯⋯⋯⋯⋯⋯⋯⋯⋯⋯⋯⋯⋯难点:三角恒等变形。三、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倍角公式。(二)典型例题分析24sinsin25例1:已知0,sin.(1)求的值;(2)求tan()的值.225coscos2443解:(1)由0,sin,得cos,25522sinsin2sin2sincos2220.coscos23cos1sin45tan11(2)tan,tan().cos341tan7例2.利用三角公式化简sin50(13tan10).132(cos10sin10)解:3sin1022原式sin50(1)sin50cos10cos10sin30cos10cos30sin10sin402sin502cos40cos10cos10sin80cos101.cos10cos1044例3.已知函数f(x)cosx2sinxcosxsinx(1)求f(x)的最小正周期,(2)当x[0,]时,求f(x)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x的集合.2点评:例3是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应用的举例,它使三角函数中对函数yAsinx的性质研究得到延伸,体现了三角变换在化简三角函数式中的作用.2例4.若函数f(x)3sin2x2cosxm在区间[0,]上的最大值为6,求常数m的值及此函数当xR2时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x的集合。(三)练习:教材P142面第4题。(四)小结:(1)二倍角公式:sin22sincos,2222cos2cossin2cos11sin,2tantan2.21tan(2)二倍角变式:222cos12cos2,2sin1cos2(3)三角变形技巧和代数变形技巧61\n⋯⋯⋯⋯⋯⋯⋯⋯⋯⋯⋯⋯⋯⋯⋯⋯⋯⋯⋯⋯⋯⋯⋯最新资料推荐⋯⋯⋯⋯⋯⋯⋯⋯⋯⋯⋯⋯⋯⋯⋯⋯⋯⋯⋯常见的三角变形技巧有①切割化弦;②“1”的变用;③统一角度,统一函数,统一形式等等.(五)作业:习题3.223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三)教学目标(十)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三角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十一)过程与能力目标抓住角、函数式得特点,灵活运用三角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十二)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差、倍角公式的灵活应用.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的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教学过程例1:教材P141面例4例1.如图,已知OPQ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的扇形,C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是扇形的内接3矩形.记∠COP=,求当角取何值时,矩形AB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QDC62OPAB\n⋯⋯⋯⋯⋯⋯⋯⋯⋯⋯⋯⋯⋯⋯⋯⋯⋯⋯⋯⋯⋯⋯⋯最新资料推荐⋯⋯⋯⋯⋯⋯⋯⋯⋯⋯⋯⋯⋯⋯⋯⋯⋯⋯⋯例2:把一段半径为R的圆木锯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木料,怎样锯法能使横截面的面积最大?(分别设边与角为自变量)22解:(1)如图,设矩形长为l,则面积Sl4Rl,22222222224R2θ所以Sl(4Rl)(l)4Rl,当且仅当l2R,2242即l2R时,S取得最大值4R,此时S取得最大值2R,矩形的宽为22R2R即长、宽相等,矩形为圆内接正方形.2R(2)设角为自变量,设对角线与一条边的夹角为,矩形长与宽分别为22Rsin、2Rcos,所以面积S2Rcos2Rsin2Rsin2.22而sin21,所以S2R,当且仅当sin21时,S取最大值2R,所以当且仅当290即45时,S取最大值,此时矩形为内接正方形.变式:已知半径为1的半圆,PQRS是半圆的内接矩形如图,问P点在什么位置时,矩形的面积最大,并求最大面积时的值.QP解:设SOP,则SPsin,OScos,故S四边形PQRSsin2cossin2ROS故为45时,Smax1课堂小结建立函数模型利用三角恒等变换解决实际问题.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P.139到P.142;2.2.习题3.2456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