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育精品资料第二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备课时间:13、5、7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5、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2.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3.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平行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难点: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自主学习】1.向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量的表示:(1)图形表示:(2)字母表示:3.向量的相关概念:(1)向量的长度(向量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2)零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3)单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平行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共线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相等向量与相反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起点是原点的单位向量,它们的终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____(2)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向量“共线”与几何中“共线”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例1.判断下例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1)零向量是唯一没有方向的向量;(2)平面内的向量单位只有一个;(3)方向相反的向量是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不一定是相反向量;(4)向量和是共线向量,,则和是方向相同的向量;(5)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例2.已知是正六边形的中心,在图中标出的向量中:(1)试找出与共线的向量;(2)确定与相等的向量;(3)与相等吗?例3.如图所示的为的方格纸(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试问:起点和终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处且与向量相等的向量共有几个?与向量平行且模为的向量共有几个?与向量的方向相同且模为的向量共有多少个?\n【达标训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1)向量和是共线向量,则四点必在一直线上;(2)单位向量都相等;(3)任意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都不想等;(4)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5)共线向量,若起点不同,则终点一定不同;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则点构成的图形是__________3.四边形中,,则四边形的形状是_________4.设,则与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是______________5.若分别是四边形的边的中点。求证:【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2.2.1向量的加法\n备课时间:13、5、7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向量加法的定义;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法则和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3.掌握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学习重难点】重点:向量加法的三角法则、平行四边形则和加法运算律;难点:向量加法的三角法则、平行四边形则和加法运算律;【自主学习】1.向量的和、向量的加法:已知向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向量叫做与的和,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向量的加法注意:两个向量的和向量还是一个向量;2.向量加法的几何作法:(1)三角形法则的步骤:①②③就是所做的(2)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步骤:①②③就是所做的注意: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对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相加,而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对于任何两个向量都适用。3.向量加法的运算律:(1)向量加法的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量加法的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如果平面内有个向量依次首尾相接组成一条封闭折线,那么这条向量的和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例1.如图,已知为正六边形的中心,作出下列向量:(1)(2)(3)例2.化简下列各式(1)(2)\n(3)(4)例3.在长江南岸某处,江水以的速度向东流,渡船的速度为,渡船要垂直地渡过长江,其航向应如何确定?【达标训练】1.已知,求作:(1)(2)2.已知是平行四边形的交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_(1)(2)(3)(4)3.设点是内一点,若,则点为的______心;4.对于任意的,不等式成立吗?请说明理由。【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2.2.2向量的减法备课时间:13、5、7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向量减法的概念;\n2.会做两个向量的差;3.会进行向量加、减得混合运算4.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三角形法则难点:三角形法则,向量加、减混合运算【自主学习】1.向量的减法:①与的差:若__________________,则向量叫做与的差,记为__________②向量与的减法: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注意: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2.向量的减法的作图方法:作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3.减去一个向量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4.关于向量减法需要注意一下几点:①在用三角形法则做向量减法时,只要记住连接两向量的终点,箭头指向被减向量即可.②以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两条对角线的向量为,这一结论在以后应用还是非常广泛,应加强理解;③对于任意一点,,简记“终减起”,在解题中经常用到,必须记住.【合作探究】例1.已知向量,求作向量:;思考:如果,怎么做出?例2.已知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若试证明:本题还可以考虑如下方法:1.(1)(2)2.任意一个非零向量都可以表示为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和。例3.化简下列各式(1)(2)(3)\n【达标训练】1.在中,,,下列等式成立的有_____________(1)(2)(3)(4)2.已知四边形的对角线与相交与点,且,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是一个梯形,,分别是的中点,已知试用表示和【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编者:尹欣)2.2.3向量的数乘(1)备课时间:13、5、8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向量数乘的定义,会确定向量数乘后的方向和模;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律,并会用它进行计算;3.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类比思想和化归思想【学习重难点】重点:向量的数乘及运算律;\n难点:向量的数乘及运算律;【自主学习】1.向量的数乘的定义:一般地,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_______;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1)(2)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向量的数乘2.向量的线性运算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3.向量的数乘的作图:已知作当时,把按原来的方向变为原来的倍;当时,把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变为原来的倍;4.向量的数乘满足的运算律:设为任意实数,为任意向量,则(1)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1)向量本身具有“形”和“数”的双重特点,而在实数与向量的积得运算过程中,既要考虑模的大小,又要考虑方向,因此它是数形结合的具体应用,这一点提示我们研究向量不能脱离它的几何意义;(2)向量的数乘及运算性质可类比整式的乘法来理解和记忆。【合作探究】例1.已知向量,求作:(1)向量(2)例2.计算(1)(2)(3)注意:(1)向量的数乘与实数的数乘的区别:相同点:这两种运算都满足结合律和分配律。不同点:实数的数乘的结果(积)是一个实数,而向量的数乘的结果是一个向量。(2)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向量,运算法则与多项式运算类似。例3.已知是不共线的向量,,试用表示例4.已知:中,为的中点,为的中点,\n相交于点,求证:(1)(2)(3)【达标训练】1.计算:(1)(2)2.已知向量且求3.在平行四边形中,为的中点,用来表示【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2.2.3向量的数乘(2)备课时间:13、5、8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向量的共线定理;2.能运用向量共线定理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向量的共线定理;难点:向量的共线定理;【自主学习】1.向量的线性表示:若果,则称向量可以用非零向量线性表示;2.向量共线定理:\n思考:向量共线定理中有这个限制条件,若无此条件,会有什么结果?【合作探究】例1.如图,分别是的边的中点,(1)将用线性表示;(2)求证:与共线;例2.设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若三点共线,求的值。变式:设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求证:三点共线。(选做)例3.如图,中,为直线上一点,求证:思考:(1)当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上面所证的结论:表明:起点为,终点为直线上一点的向量可以用表示,那么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可以表示平面上任意一个向量吗?例4.已知向量其中不共线,向量,是否存在实数,使得与共线例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若点满足其中三点共线,求的值;\n【达标训练】1.已知向量求证:为共线向量;2.设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是共线向量,求的值。【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2.3.1平面向量基本原理备课时间:13、5、8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三点(或三点以上)的共线的证明方法: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向量的基本定理;难点:向量的基本定理;【预习指导】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2.、基底:思考:(1)向量作为基底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一个平面的基底唯一吗?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向量的分解、向量的正交分解:一个平面向量用一组基底,表示成=+的形式,我们称它为\n向量的分解,当,互相垂直时,就称为向量的正交分解。4、点共线的证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选讲】例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交于一点M,=,=试用,,表示,,和。DCMAB例2:设,是平面的一组基底,如果=3—2,=4+,=8—9,求证:A、B、D三点共线。例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M在AB的延长线上,且BM=AB,点N在BC上,且BN=BC,用向量法证明:M、N、D三点共线。DCNABM【达标训练】1、若,是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则下面的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一组基底的()A、—2和+2B、与3C、2+3和-4—6D、+与2、若,是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若实数,使+=0,则==0B、空间任意向量都可以表示为=+,,RC、+,,R不一定表示平面内一个向量D、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使=+的实数对,有无数对3、若=-+3,=4+2,=-3+12,写出用+的形式表示\n【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2.3.2向量的坐标表示(1)备课时间:13、5、9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正确的用坐标来表示向量;2、能区分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的不同;3、掌握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4、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向量的坐标表示;难点:向量的坐标表示;【自主学习】1、一般地,对于向量,当它的起点移至_______时,其终点的坐标称为向量的(直角)坐标,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向线段AB的端点坐标为,则向量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例1:如图,已知O是坐标原点,点A在第一象限,\n,求向量的坐标。例2:已知A(-1,3),B(1,-3),C(4,1),D(3,4),求向量的坐标。例3:平面上三点A(-2,1),B(-1,3),C(3,4),求D点坐标,使A,B,C,D这四个点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选讲)例4:已知P1(),P2(),P是直线P1P2上一点,且,求P的坐标。【课堂练习】1、与向量平行的单位向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O(0,0),B(-1,3)且=3,则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O是坐标原点,点A在第二象限,=2,求向量的坐标。1、已知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顶点A在坐标原点,AB边在x轴上,点C在第一象限,D为AC的中点,分别求的坐标。【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2.3.2向量的坐标表示(2)备课时间:13、5、9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2、理解向量平行坐标表示的推导过程;3、提高运用向量的坐标表示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1、向量平行的线性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是:设,,如果∥,那么_________________,反之也成立。3、已知A,B,C,O四点满足条件:,当,则能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例1:已知(,,,并且,求证:∥。例2:已知,当实数为何值时,向量与平行?并确定此时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n【达标训练】1.已知且∥,求实数的值。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1),B(-1,3),C(3,4),求第四个顶点的D坐标。3.已知A(0,-2),B(2,2),C(3,4),求证:A,B,C三点共线。4.已知向量,求与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5.若两个向量方向相同,求。【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2.4.1向量的数量积(1)备课时间:13、5、10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掌握数量积的运算法则3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与投影的关系【学习重难点】重点: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及集合意义;难点: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预习指导】1.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它们的夹角为,则把数量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向量与的数量积(或内积)。规定:零向量与任何一向量的数量积为_____________2.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作,,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向量与的夹角。当时,与___________,当时,与_________;当时,则称与__________。3.对于,其中_____________叫做在方向上的投影。4.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若与是非零向量,是与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是与的夹角,则:①;②;③;\n④若与同向,则;若与反向,则;或⑤设是与的夹角,则。5.数量积的运算律①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数乘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①、要区分两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性质与数乘向量,实数与实数之积之间的差异。②、数量积得运算只适合交换律,加乘分配律及数乘结合律,但不适合乘法结合律。即不一定等于,也不适合消去律。【合作探究】例1:已知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2,=3,分别在下列条件下求:(1)=135;(2)∥;(3)例2:已知=4,=8,且与的夹角为120。计算:(1);(2)。例3:已知=4,=6,与的夹角为60,求:(1)、(2)、(3)、例4:已知向量,=1,对任意tR,恒有,则()A、B、(C、(D、(【达标训练】1、已知=10,=12,且,则与的夹角为__________2、已知、、是三个非零向量,试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1)、若,则∥()(2)、若,则()(3)、若,则()3、已知,则__________4、四边形ABCD满足A=D,则四边形ABCD是()\n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5、正边长为a,则__________【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2.4.1向量的数量积(2)备课时间:13、5、10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和熟练运用模长公式,两点距离公式及夹角公式;2、理解并掌握两个向量垂直的条件。【学习重难点】重点:向量的数量积的应用;难点:向量的数量级的应用;【预习指导】1、若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量的模长公式:设则=cos=__________3、两点间距离公式设A(B则__________4、向量的夹角公式:设=(,,与的夹角为,则有__________5、两个向量垂直:设=(,,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对零向量只定义了平行,而不定义垂直。【典例选讲】例1:已知=(2,,,求。例2:在中,设且为直角三角形,求的值。\n例3:设向量,其中=(1,0),=(0,1)(1)、试计算及的值。(2)、求向量与的夹角大小。【达标训练】1、已知,求:2、已知向量,若与垂直,则实数=__________3、已知若与平行,则__________4、已知A、B、C是平面上的三个点,其坐标分别为.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状为__________5、已知,且与的夹角为钝角,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课堂小结】\n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备课时间:13、5、15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向量法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并能初步运用解决具体问题;2、应用公C式,求三角函数值.3、培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和意见.【学习重点难点】向量法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自主学习】(一)预习指导探究cos(α+β)≠cosα+cosβ反例:cos=cos(+)≠cos+cos问题:cos(α+β),cosα,cosβ的关系(二)基本概念1.解决思路:探讨三角函数问题的最基本的工具是直角坐标系中的单位圆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2.探究:在坐标系中α、β角构造α+β角3.探究:作单位圆,构造全等三角形探究:写出4个点的坐标P1(1,0),P(cosα,sinα)P3(cos(α+β),sin(α+β)),P4(cos(-β),sin(-β)),5.计算,==\n6.探究:由=导出公式[cos(α+β)-1]2+sin2(α+β)=[cos(-β)-cosα]2+[sin(-β)-sinα]2展开并整理得所以可记为C7.探究:特征①熟悉公式的结构和特点;②此公式对任意α、β都适用③公式记号C8.探究:cos(α+β)的公式以-β代β得:公式记号C【合作探究】例1不查表,求下列各式的值.(1)cos105°(2)cos15°(3)cos(4)cos80°cos20°+sin80°sin20°(5)cos215°-sin215°(6)cos80°cos35°+cos10°cos55°例2已知sinα=,α,cosβ=-,β是第三象限角,求cos(α-β)的值.例3:已知cos(2α-β)=-,sin(α-2β)=,且,求cos(α+β)的值.例4:cos(α-)=-,sin(-β)=,且<α<π,0<β<,求cos的值.【达标训练】1.求cos75°的值2.计算:cos65°cos115°-cos25°sin115°3.计算:-cos70°cos20°+sin110°sin20°4.sinα-sinβ=-,cosα-cosβ=,α(0,),β(0,),求cos(α-β\n)的值.5.已知锐角α,β满足cosα=,cos(α-β)=-,求cosβ.6.已知cos(α-β)=,求(sinα+sinβ)2+(cosα+cosβ)2的值.【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n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备课时间:13、5、16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2、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并运用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变形。 3、掌握诱导公式 sin=cosα,sin=cosα, sin=-cosα,sin=-cosα,【学习重点难点】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及其应用【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二)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两角和的正弦公式的推导sin(α+β)=sin(α-β)=sinαcosβ-sinαcosβ【合作探究】例1求值sin(+60°)+2sin(-60°)-cos(120°-)例2:已知sin(2α+β)=3sinβ,tanα=1,求tan(α-β)的值.例3:已知sin(α+β)=,sin(α-β)=求的值.例4:(1)已知sin(α-β)=,sin(α+β)=,求tanα:tanβ)的值.【达标训练】1.在△ABC中,已知cosA=,cosB=,则cosC的值为\n2.已知<α<,0<β<α,cos(+α)=-,sin(+β)=,求sin(α+β)的值.3.已知sinα+sinβ=,求cosα+cosβ的范围.4.已知sin(α+β)=,sin(α-β)=,求的值.5.已知sinα+sinβ=cosα+cosβ=求cos(α-β)6.化简cos-sin解:我们得到一组有用的公式:(1)sinα±sinα=sin=cos.(3)sinαcosα=2sin=2cos(4)αsinα+bcosα=sin(α+)=cos(α-)7.化解cos8.求证:cos+sin=cos(-)9.求证:cosα+sinα=2sin().10.已知,求函数у=cos()-cos的值域.11.求的值.【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n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备课时间:13、5、17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及其推导方法。2.通过正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变形。【学习重点难点】 能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变形【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导:1.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cos(α+β)=cos(α-β)=sin(α+β)=sin(α-β)=2.新知tan(α+β)的公式的推导(α+β)≠0tan(α+β)注意:1°必须在定义域范围内使用上述公式tanα,tanβ,tan(α+β)只要有一个不存在就不能使用这个公式,只能用诱导公式。2°注意公式的结构,尤其是符号。【合作探究】例1:已知tanα=,tanβ=-2求tan(α+β),tan(α-β),α+β的值,其中0°<α<90°,90°<β<180°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1)(2)tan17°+tan28°+tan17°tan28°(3)tan20°tan30°+tan30°tan40°+tan40°tan20°例3:已知sin(2α+β)+2sinβ=0求证tanα=3tan(α+β)\n【达标训练】1.若tantan=tan+tab+1,则cos(+)的值为.2.在△ABC中,若0<tanA·tabB<1则△ABC一定是.3.在△ABC中,tanA+tanB+tanC=3,tan2B=tanAtanC,则∠B等于.4.=.5.已知sin(α+β)=,sin(α-β)=,求的值.【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n3.2.1二倍角的三角函数(1)备课时间:13、5、20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能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二倍角公式的推导;2.二倍角公式的简单应用。难点:理解倍角公式,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导:1.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方式:sin(α+β)=(S)cos(α+β)=(C)tan(α+β)=(T)(α,β,α+β≠κπ+,)(二)基本概念2.二倍角公式的推导在公式(S),(C),(T)中,当α=β时,得到相应的一组公式:sin2α=(S)cos2α=(C)tan2α=(T)注意:1°在(T)中2α≠+,α≠+()2°在因为sin2α+cos2α=1,所以公式(C)可以变形为cos2α=或cos2α=(C′)公式(S),(C),(C′),(T)统称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简称二倍角公式。【合作探究】一、倍角公式的简单运用例1不查表,求下列各式的值(1)()(2)(3)(4)1+2例2求tan=3,求sin2-cos2的值例3已知sin(0<<),求cos2,cos(+)的值。\n二、考虑sinα,cosα,sinα±cosα,sinα·cosα之间的关系例4已知sin+cos=,,求cos,cos·cos,sin2,cos2,sin,cos的值。三、倍角公式的进一步运用例5求证:例6求的值。【合作探究】1.若270°<α<360°,则等于2.求值:(1)sin22°30’cos22°30’=(2)2=(3)=\n(4)=3.求值(1)cos20°cos40°cos60°cos80°(2)sin10°sin30°sin50°sin70°4.已知sin,,求sin2α,cos2α,tan2α的值。5.已知cos,sin,且<α<π,0<β<,求cos(α+β)的值。6.已知sin2α=<α<,求sin4α,cos4α,tan4α的值。7.已知tan2α=,求tanα的值。【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3.2.1二倍角的三角函数(2)备课时间:13、5、20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熟悉“倍角”与“二次”的关系(升角——降次,降角——升次)2.特别注意公式的三角表达形式,且要善于变形:\n,这两个形式今后常用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增强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倍角公式,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欠的三角函数难点: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式【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导1.有关公式:(1)=;(2)=;(3)=;(二)典型例题选讲:例1化简:例2求证:[sin(1+sin)+cos(1+cos)]×[sin(1-sin)+cos(1-cos)]=sin2例3求函数的值域。例4求证:的值是与α无关的定值。例6求证:例7利用三角公式化简:sin50°(1+)【课堂练习】1.若≤α≤,则等于.\n2.的值等于.3.sin6°cos24°sin78°cos48°的值为.4.的值等于.5.已知,则的值等于.6.已知(0<α<)的值等于.1.求值tan70°cos10°(tan20°-1).8.求的值。9.已知,,求sin4α的值。【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点?还有什么疑惑?遵守交通,文明出行!§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备课时间:13、5、20主备人:肖崇祎审核:高一数学组上课时间:13、、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能用二倍角公式导出半角公式,体会其中的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进行简单的应用2.了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的基本方法。理解方程思想、换元思想在整个变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3了解三角恒等变换的技巧、特点等。【学习重点难点】灵活应用和、差、倍角等公式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式\n【学习过程】知识梳理1.半角公式(1)S:sin=__________;(2)C:cos=________;(3)T:t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形式).2.辅助角公式:asinx+bcosx=sin(x+φ),cosφ=__________,sinφ=______________其中φ称为辅助角,它的终边所在象限由________决定.自主探究1.试用cosα表示sin2、cos2、tan2.2.证明:tan==.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半角公式的应用例1 已知sinθ=,且<θ<3π,求cos和tan的值.回顾归纳 在运用半角公式时,要注意根号前符号的选取,不能确定时,根号前应保持正、负两个符号.变式训练1 已知α为钝角,β为锐角,且sinα=,sinβ=,求cos.知识点二 利用辅助角公式研究函数性质例2 已知函数f(x)=sin+2sin2(x∈R).(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2)求使函数f(x)取得最大值的x的集合.回顾归纳 研究形如f(x)=asin2ωx+bsinωxcosωx+ccos2ωx的性质时,先化成f(x)=Asin(ω′x+φ)+B的形式后,再解答.这是一个基本题型,许多题目化简后都化归为该题型.变式训练2 已知函数f(x)=sin(x+)+sin+cosx+a(a∈R).(1)求函数y=f(x)的单调增区间;(2)若函数f(x)在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求实数a的值.知识点三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3 如图所示,已知OPQ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的扇形,C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是扇形的内接矩形.记∠COP=α,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回顾归纳 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目标函数的构建,自变量常常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范围.\n变式训练3 某工人要从一块圆心角为45°的扇形木板中割出一块一边在半径上的内接长方形桌面,若扇形的半径长为1m,求割出的长方形桌面的最大面积(如图所示).1.学习三角恒等变换,不要只顾死记硬背公式,而忽视对思想方法的理解,要立足于在推导过程中记忆和运用公式.2.形如f(x)=asinx+bcosx,运用辅助角公式熟练化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即f(x)=sin(x+φ)(φ由sinφ=,cosφ=确定)进而研究函数f(x)性质.如f(x)=sinx±cosx=sin,f(x)=sinx±cosx=2sin等.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已知180°<α<360°,则cos的值等于( )A.-B.C.-D.2.如果|cosθ|=,<θ<3π,那么sin的值为( )A.-B.C.-D.3.设a=cos6°-sin6°,b=2sin13°cos13°,c=,则有( )A.a>b>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