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 M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都有A。例1.判断下列集合的关系.(1)N_____Z;(2)N_____Q;(3)R_____Z;(4)R_____Q;(5)A={x|(x-1)2=0},B={y|y2-3y+2=0};(6)A={1,3},B={x|x2-3x+2=0};(7)A={-1,1},B={x|x2-1=0};(8)A={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问题3:观察(7)和(8),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有何关系?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完全相同,从而有:2.集合相等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即AB),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即BA),则称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如:A={x|x=2m+1,mZ},B={x|x=2n-1,nZ},此时有A=B。问题4:(1)集合A是否是其本身的子集?(由定义可知,是)(2)除去与A本身外,集合A的其它子集与集合A的关系如何?(包含于A,但不等于A)3.真子集:由“包含”与“相等”的关系,可有如下结论:(1)AA(任何集合都是其自身的子集);(2)若AB,而且AB(即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A中),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subset),记作A⊂≠B。(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对于集合A,B,C,若A⊆B,B⊆C,即可得出A⊆C;对A⊂≠B,B⊂≠C,同样有A⊂≠C,即:包含关系具有“传递性”。4.证明集合相等的方法:(1)证明集合A,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具体数据)(2)分别证明AB和BA即可。(抽象情况)对于集合A,B,若AB而且BA,则A=B。(III)例题分析:例2.判断下列两组集合是否相等?(1)A={x|y=x+1}与B={y|y=x+1};(2)A={自然数}与B={正整数}例3.(教材P8例3)写出{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例4.解不等式x-3>2,并把结果用集合表示。结论:一般地,一个集合元素若为n个,则其子集数为2n个,其真子集数为2n-1个,特别地,空集的子集个数为1,真子集个数为0。(IV)课堂练习1.课本P8,练习1、2、3;2.设A={0,1},B={x|xA},问A与B什么关系?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NZQR;(2)AA;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3){圆内接梯形}{等腰梯形};(4)NZ;(5){};(6){}4.有三个元素的集合A,B,已知A={2,x,y},B={2x,2,2y},且A=B,求x,y的值。(V)课时小结1.能判断存在子集关系的两个集合,谁是谁的子集,进一步确定其是否为真子集;注意:子集并不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因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空集中不含任何元素;“A是A的子集”,但A中含有A的全部元素,而不是部分元素)。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注意区别“包含于”,“包含”,“真包含”,“不包含”;4.注意区别“”与“”的不同涵义。(与{}的关系)(VI)课后作业1.书面作业(1)课本P13,习题1.1A组题第5、6题。(2)用图示法表示(1)AB(2)A⊈B(I)复习回顾问题1:(1)分别说明A与A=B的意义;(2)说出集合{1,2,3}的子集、真子集个数及表示;(II)讲授新课问题2:观察下面五个图(投影1),它们与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图1—5(1)给出了两个集合A、B;图(2)阴影部分是A与B公共部分;图(3)阴影部分是由A、B组成;图(4)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图(5)集合B是集合A的真子集;指出:图(2)阴影部分叫集合A与B的交集;图(3)阴影部分叫集合A与B的并集.由此可有: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unionset),即A与B的所有部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如上述图(3)中的阴影部分。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2.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set),即A与B的公共部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如上述图(2)中的阴影部分。3.一些特殊结论由图1—5(4)有:若A,则A∩B=A;由图1—5(5)有:若B,则AB=A;特别地,若A,B两集合中,B=,,则A∩=,A=A。4.例题解析(师生共同活动)例1.设A={x|x>-2},B={x|x<3},求A∩B。[涉及不等式有关问题,利用数形结合即运用数轴是最佳方案](图1—6)解:在数轴上作出A、B对应部分如图A∩B={x|x>-2}∩{x|x<3}={x|-20);y=1与y=x0②若未加以特别说明,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所有实数x的集合;在实际中,还必须考虑x所代表的具体量的允许值范围;如:一个矩形的宽为xm,长是宽的2倍,其面积为y=2x2,此函数的定义域为x>0,而不是。(3)值域是全体函数值所组成的集合,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旦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确定,函数的值域也随之确定。(V)区间的概念设a、b是两个实数,且aa,xb,x0时,求的值。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分析: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前述的三个实例。如果只给出解析式,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解略)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3)分析:给定函数时,要指明函数的定义域,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如果没有给出定义域,那么就认为函数的定义域是指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集合。从上例可以看出,当确定用解析式y=f(x)表示的函数的定义域时,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3)如果f(x)是偶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不小于零的实数的集合;(4)如果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即使每个部分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的交集);(5)如果f(x)是由实际问题列出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本身有意义且符合实际意义的实数的集合。由以上分析可知:函数的定义域由数学式子本身的意义和问题的实际意义决定。例3.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x是同一函数?(书P21例2)(1)y=()2;(2)y=;(3)y=;(4)y=.分析: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要看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完全相同。只有完全一致时,这两个函数才算相同。(解略)课堂练习:课本P22练习1、2、3。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及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函数定义中注意的问题及求定义域时的各种情形应该予以重视。课后作业1、书面作业:课本P28习题1.2A组题第1,2,3,4题;B组第1、2题。2、预习作业:(1)预习内容:课本P22—P23;(2)预习提纲:a.函数的表示方法分别有哪几种?c.回顾初中学过的做函数图象的方法步骤;教学后记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1.2.2函数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04年9月4日星期六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教学重点:函数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自学法和尝试指导法教学过程:(Ⅰ)引入问题1.回忆函数的两种定义;2.函数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3.设函数,则,若,则=。(II)讲授新课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1)解析法(将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表示):如等。优点:(2)列表法(列出表格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如:平方表,三角函数表,利息表,列车时刻表,国民生产总值表等。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3)图象法(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如:优点:直观形象地表示自变量的变化。(III)例题分析:例1(书P22).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用解析法可以将函数表示为,。用列表法可以将函数表示为笔记本数x12345钱数y510152025图象法略。说明:函数的图象通常是一段或几段光滑的曲线,但有时也可以由一些孤立点或几段线段组成。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名同学在高一年度六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王伟988791928895张城907688758680赵磊686573727582班级平均分88.278.385.480.375.782.6请你对这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分析:画出“成绩”与“测试时间”的函数图象,可以直观地看出:王伟同学的数学学习成绩始终高于班级平均水平,学习情况比较稳定而且成绩优秀。张城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稳定,总是在班级平均水平上下波动,而且波动幅度较大。赵磊同学的数学学习成绩低于班级平均水平,但他的成绩曲线呈上升趋势,表明他的数学成绩在稳步提高。(IV)课堂练习:课本P27练习1、2。(V)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的表示方法。(VI)课后作业1、书面作业:课本P28习题1.2第5、6、7、8、9题。2、预习作业:(1)预习内容:课本P24-P25;(1)预习提纲:a.什么叫分段函数?分段函数是否为一个函数?b.如何画分段函数的图象?教学后记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1.2.2函数的表示方法(第二课时)教学时间:2004年9月6日星期一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重点:分段函数的理解教学难点:分段函数的图象及简单应用教学方法:自学法和尝试指导法教学过程:(Ⅰ)引入问题1.函数有几种常用的表示方法?它们分别是哪几种?2.如何作出函数的图象?(II)讲授新课例1.作出函数的图象和的图象,并分别求出函数的值域。注: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各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并集。例2.国内投寄信函(外埠),假设每封信函不超过20g时付邮资80分;超过20g不超过40g时付邮资160分;依次类推,每封xg()的信函付邮资为:,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说明:表示函数的式子也可以不止一个(如例1与例2),对于这类分几个式子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注意它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例3.(教材例6)例4.作出下列各函数的图象:(1);(2)对第(2)小题的函数,试根据的取值讨论方程的根的个数问题。练习: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1.在函数中,若,则的值为。2.已知,则=。作业:课本P28习题1.2第10、11、12、13题。1.2.2函数的表示方法(第三课时)教学时间:2004年9月7日星期二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映射的概念、表示方法;2.使学生了解象、原象的概念;3.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对应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4.使学生认识到事物间是有联系的,对应、映射是一种联系方式。教学重点:映射、一一映射的概念教学难点:映射、一一映射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1:前面学习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2:在初中学过一些对应的例子(投影1);(1)对于任何一个实数,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和它对应;(2)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个点,都有唯一有序实数对(x,y)和它对应;(3)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4)对于任意一个二次函数,相应坐标平面内都有唯一的抛物线和它对应。(II)讲授新课1.映射的概念a.观察下列对应(投影2):(为简明起见,这里的A、B都是有限集合)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对每个对应都要强调对应法则,集合顺序)问题1:这四个对应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按照某种对应法则ƒ,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问题2:观察图(2)、(3)、(4),想一想这三个对应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三个对应的共同特点是:对于左边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按照某种对应法则ƒ,在右边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b.映射的定义一般地,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ƒ,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由此定义:(2),(3),(4)三个对应都是A到B的映射,(1)的对应不是A到B的映射。(2)f:x;(3)f:xx2;(4)f:x2xc.象,原象的概念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a∈A,b∈B。如果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元素a和元素b对应,则元素b叫做元素a(在f下)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在f下)的原象。注意:(1)映射有三个要素:两个集合,一种对应法则,缺一不可;(2)A,B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它集合。这两个集合具有先后顺序:符号“f:A→B”表示A到B的映射,符号“f:B→A”表示B到A的映射,两者是不同的;(3)集合A中的元素一定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因此(1)不可以构成映射),但两个(或两个以上)元素可以允许有相同的象(如图(3));例:“A={0,1,2},B={0,1,1/2},f:取倒数”就不可以构成映射,因为A中元素0在B中无象(4)集合B中的元素在A中可以没有原象(如图(4)),即使有也可以不唯一(如图(3));(5)A={原象},B{象}。d.例题分析:例:判断下面的对应是否为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并说明理由(投影3)。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1)设A={1,2,3,4},B={3,4,5,6,7,8,9}。f:;(2)设A=N*,B={0,1},f:;(3)设A={1,2,3,4},B={1,,},f:;(4)设A={},B={0,1,2},f:(;2.一一映射的概念问题3:观察图(2)、(3)、(4),想一想这三个对应有什么不同特点?分析:(3)是多对一(即多个元素有同一个象);(4)是一对一(但B中有的元素在A中没有原象);(2)是一对一(且B中所有元素在A中都有原象);再观察下图:(投影4)由此有:“一一映射”的定义:一般地,一个映射f:A→B,若满足:a.对于集合A的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有不同的象;(单射)b.集合B中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满射)那么这个映射叫做A到B上的一一映射。例:分析上面图中或上面例题中对应是否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一映射?为什么?注意:(1)一一映射是一种特殊的映射(A到B是映射,B到A也是映射,或从一一映射定义解释);(2)若在映射f:A→B中,象的集合C≠B,则映射不是一一映射,即C=B是一一映射的必要条件。(想一想为什么不充分?)(因为映射f:A→B未指出对于集合A中的不同元素的集合B中有不同的象。即f:A→B可能是多对一的情形。)(III)课堂练习:课本P27练习4。(IV)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映射的定义、表示方法、象与原象的概念、一一映射的定义。强调注意的问题(前面所述)指出: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多对一、一对一;一一映射是一种特殊的映射:A到B是映射,B到A也是映射。(V)课后作业:1、书面作业:课本P29,习题1.2A组题第14题及第二教材相关题目。2、预习作业: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1)预习内容:课本P32—P35;(2)预习提纲:a.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是什么?b.怎样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教学后记§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04年9月9日星期四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判断某些函数增减性的方法;3.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辩证思维的能力;5.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和证明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1.函数有哪几个要素?2.函数的定义域怎样确定?怎样表示?3.函数的表示方法常见的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点?4.区间的表示方法.前面我们学习了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区间的概念,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函数的性质(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II)讲授新课1.引例:观察y=x2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投影1)问题1:函数y=x2的图象在y轴右侧的部分是上升的,说明什么?随着x的增加,y值在增加。问题2:怎样用数学语言表示呢?设x1、x2∈[0,+∞],得y1=f(x1),y2=f(x2).当x1f(x2).那么就是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decreasingfunction)。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说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y=f(x)的单调区间,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是下降的。注意:(1)函数的单调性也叫函数的增减性;(2)注意区间上所取两点x1,x2的任意性;(3)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它是一个局部概念。(III)例题分析例1.下图是定义在闭区间上的函数y=f(x)的图象,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个区间上的单调性(课本P34例1)。问题3:y=f(x)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那么在两个区间的公共端点处,如:x=-2,x=-1,x=3处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分析: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对于单独的一点,由于它的函数值是唯一确定的常数,因此没有增减变化,所以不存在单调性问题;另一方面,中学阶段研究的是连续函数或分段连续函数,对于闭区间的连续函数而言,只要在开区间单调,则它在闭区间也单调。因此在考虑它的单调区间时,包括不包括端点都可以(要注意端点是否在定义域范围内)。说明:要了解函数在某一区间上是否具有单调性,从图上进行观察是一种常用而又粗略的方法。严格地说,它需要根据单调函数的定义进行证明。例2.证明函数f(x)=3x+2在R上是增函数。证明:设任意x1、x2∈R,且x1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③从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可以看出,具有奇偶性的函数,首先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其次f(-x)=f(x)或f(-x)=-f(x)必有一成立。因此,判断某一函数的奇偶性时:首先看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对称,再计算f(-x),看是等于f(x)还是等于-f(x),然后下结论;若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则函数没有奇偶性。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例2.已知函数y=f(x)在R上是奇函数,而且在是增函数。证明y=f(x)在上也是增函数。证明:设x1-x2>0.∵f(x)在(0,+∞)上是增函数。∴f(-x1)>f(-x2),又f(x)在R上是奇函数。∴-f(x1)>-f(x2),即f(x1)b)注意:根指数n为奇数的题目较易处理,要侧重于根指数n为偶数的运算。(III)课堂练习:求下列各式的值(1)(2)(3)(4)(IV)课时小结通过本节学习,大家要能在理解根式概念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根式的运算性质解题。(V)课后作业1、书面作业:a.求下列各式的值b.书P69习题2.1A组题第1题。2、预习作业:a.预习内容:课本P59—P62。b.预习提纲:(1)根式与分数指数幂有何关系?(2)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推广后有何变化?第二课时:9月21日星期二(I)复习回顾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1.填空(1)(2);(3)(4)(5);(6)(II)讲授新课分析:对于“填空”中的第四题,既可根据n次方根的概念来解:;也可根据n次方根的性质来解:。问题1:观察,结果的指数与被开方数的指数,根指数有什么关系?,即:当根指数的被开方数的指数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问题2: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不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是否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如:是否可行?分析:假设幂的运算性质对于分数指数幂也适用,那么,这说明也是的3次方根,而也是a2的3次方根(由于这里n=3,a2的3次方根唯一),于是。这说明可行。由此可有:1.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板书>)注意两点:一是分数指数幂是根式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二是要注意被开方数an的幂指数n与根式的根指数n的一致性。根式与分数指数幂可以进行互化。问题3:在上述定义中,若没有“a>0”这个限制,行不行?分析:正例:等等;反例:;又如:。这样就产生了混乱,因此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a>0”这个限制不可少。至于,这是正确的,但此时不能理解为分数指数幂,不能代表有理数(因为不能改写为),这只表示一种上标。而,那是因为,负号内部消化了。问题4:如何定义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和0的分数指数幂?分析: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定义与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相仿;0的分数指数幂与0的非0整数幂的意义相仿。2.负分数指数幂:<板书>3.0的分数指数幂:(板书)0的正分数指数幂为0,0的负分数指数幂无意义(为什么?)。说明:(1)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只是一种规定,前面所举的例子只表示这种规定的合理性;(2)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以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3)可以验证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有理数幂也同样适用,即(板书);(4)根式与分数指数幂可以进行互化:分式指数幂可以直接化成根式计算,也可利用来计算;反过来,根式也可化成分数指数幂来计算。(5)同样可规定①a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②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有关念和证明从略;③指数概念可以扩充到实数指数(为下一小节学习指数函数作铺垫)。(III)例题讲解(投影2)例2.求值:分析:此题主要运用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解: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例3.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表示下列各式:分析:此题应结合分数指数幂意义与有理指数幂运算性质。解:(IV)课堂练习课本P63练习:1、2、3、4(V)课时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熟练运用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V)课后作业1、书面作业:课本P69习题2.1A组题第2,3,4.2、预习作业(1)预习内容:课本P61例题5。(2)预习提纲:a.根式的运算如何进行?b.利用理指数幂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有哪些常用技巧?教学后记第三课时:9月22日星期三教学目标1.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2.熟练运用有理指数幂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有理指数幂运算性质运用。教学难点:化简、求值的技巧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1.分数指数幂的概念,以及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分数指数幂概念有理指数幂运算性质;2.用分数指数幂表示下列各式(a>0,x>0)(II)讲授新课例1.计算下列各式(式中字母都是正数)分析:(1)题可以仿照单项式乘除法进行,首先是系数相乘除,然后是同底数幂相乘除,并且要注意符号。(2)题先按积的乘方计算,后按幂的乘方计算,等熟练后可简化计算步骤。对于计算的结果不强求统一用什么形式来表示,没有特别要求,就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表示。如果有特殊要求,可根据要求给出结果,但:①结果不能同时含有根式和分数指数;②不能同时含有分母和负指数;③根式需化成最简根式。解:例2.计算下列各式:分析:(1)题把根式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再计算。(2)题先把根式化成分数指数幂的最简形式,然后计算。解:例3.求值: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分析:(1)题需把各项被开方数变为完全平方形式,然后再利用根式运算性质;解:要求:例3学生先练习,后讲评,讲评时需向学生强调求值过程中的变形技巧。(III)课堂练习计算下列各式:要求:学生板演练习,做完后老师讲评。(IV)课时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幂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凑完全平方、寻求同底幂等方法。(V)课后作业第二教材有关题目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04年9月23日星期四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2、根据图象分析指数函数的性质3、应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幂的大小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底数a对函数值变化的影响教学方法:学导式(一)复习:(提问)引例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与的函数关系式是:.这个函数便是我们将要研究的指数函数,其中自变量作为指数,而底数2是一个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量。(二)新课讲解:1.指数函数定义:一般地,函数(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定义域是.练习: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①②③(且)④⑤⑥⑦⑧.2.指数函数(且)的图象:例1.画的图象(图(1)).解:列出的对应表,用描点法画出图象…-3-2-1.5-1-0.500.511.523……0.130.250.350.50.7111.422.848…图(1)例2.画的图象(图(1)).…-3-2-1.5-1-0.500.511.523……842.821.410.710.50.350.250.13…指出函数与图象间的关系?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说明:一般地,函数与的图象关于轴对称。3.指数函数在底数及这两种情况下的图象和性质:图象性质(1)定义域:(2)值域:(3)过点,即时(4)在上是增函数(4)在上是减函数例3.已知指数函数的图象经过点,求的值(教材第66页例6)。例4.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教材第66页例7)小结: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图象和性质;练习:教材第68页练习1、3题。作业:教材第69页习题2。1A组题第6、7、8题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二课时)教学时间:2004年9月24日星期五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指数函数概念、图象、性质;2.能求由指数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定义域、值域;3.掌握比较同底数幂大小的方法;4.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指数函数性质的运用教学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运用教学方法:学导式(一)复习:(提问)1.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2.练习:(1)说明函数图象与函数图象的关系;(2)将函数图象的左移2个单位,再下移1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是;(3)画出函数的草图。(二)新课讲解:例1.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1年剩留的这种物质是原来的84%,画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并从图象上求出经过多少年,剩量留是原来的一半(结果保留1个有效数字)。分析:通过恰当假设,将剩留量表示成经过年数的函数,并可列表、描点、作图,进而求得所求。解:设这种物质量初的质量是1,经过年,剩留量是.经过1年,剩留量=1×84%=0.841;经过2年,剩留量=1×84%=0.842;……一般地,经过x年,剩留量,根据这个函数关系式可以列表如下:012345610.840.710.590.500.420.35用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从图上看出,只需.答:约经过4年,剩留量是原来的一半。例2.说明下列函数的图象与指数函数的图象的关系,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1);(2).解:(1)比较函数与的关系:与相等,与相等,与相等,……由此可以知道,将指数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就得到函数的图象。(2)比较函数与的关系:与相等,与相等,与相等,……由此可以知道,将指数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就得到函数的图象。说明:一般地,当时,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图象;当时,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练习:说出下列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1)与;(2)与;(3)与.例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1)(2)(3)(4).解:(1)∴原函数的定义域是,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令则∴得,所以,原函数的值域是.(2)∴原函数的定义域是,令则,在是增函数∴,所以,原函数的值域是.(3)原函数的定义域是,令则,在是增函数,∴,所以,原函数的值域是.(4)原函数的定义域是,由得,∴,∴,所以,原函数的值域是.说明:求复合函数的值域通过换元可转换为求简单函数的值域。小结:1.学会怎样将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及利用图象求方程的解;2.学会灵活地应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幂的大小及求复合函数的值域。3.了解函数与及函数与图象间的关系。作业:习题2.1第3,5,6题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三课时)教学时间:2004年9月29日星期二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掌握指数形式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方法;2.掌握指数形式的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的证明方法;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证明通法教学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运用教学方法:学导式(一)复习:(提问)1.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2.判断及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基本步骤:假设→作差→变形→判断3.判断及证明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步骤:(1)考查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比较与或者的关系;(3)根据函数奇偶性定义得出结论。(二)新课讲解:例1.当时,证明函数是奇函数。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证明:由得,,故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函数是奇函数。评析:此题证明的结构仍是函数奇偶性的证明,但在证明过程中的恒等变形用到推广的实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例2.设是实数,,(1)试证明:对于任意在为增函数;(2)试确定的值,使为奇函数。分析:此题虽形式较为复杂,但应严格按照单调性、奇偶性的定义进行证明。还应要求学生注意不同题型的解答方法。(1)证明:设,则,由于指数函数在上是增函数,且,所以即,又由,得,,所以,即.因为此结论与取值无关,所以对于取任意实数,在为增函数。评述:上述证明过程中,在对差式正负判断时,利用了指数函数的值域及单调性。(2)解:若为奇函数,则,即,变形得:,解得:,所以,当时,为奇函数。评述:此题并非直接确定值,而是由已知条件逐步推导值。应要求学生适应这种题型。练习:(1)已知函数为偶函数,当时,,求当时,的解析式。(2)判断的单调区间。小结:灵活运用指数函数的性质,并掌握函数单调性,奇偶性证明的通法。作业:(补充)1.已知函数,(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2)求证函数在上是增函数。2.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3.已知函数定义域为,当时有,求的解析式。§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三课时)教学时间:2004年10月8日——10月10日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理解并记忆对数的定义,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对数恒等式及对数的性质.2.理解并掌握对数运算法则的内容及推导过程.3.熟练运用对数的性质和对数运算法则解题.4.对数的初步应用.教学重点:对数定义、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教学难点:对数定义中涉及较多的难以记忆的名称,以及运算法则的推导教学方法:学导式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师:(板书)已知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7.2%,求2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多少倍?生:设原来国民生产总值为1,则2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y=(1+7.2%)20=1.07220,所以2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1.07220倍.师:这是个实际应用问题,我们把它转化为数学中知道底数和指数,求幂值的问题.也就是上面学习的指数问题.师:(板书)已知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7.2%,问经过多年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4倍?师:(分析)仿照上例,设原来国民生产总值为1,需经x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4倍.列方程得:1.072x=4.我们把这个应用问题转化为知道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问题,这是上述问题的逆问题,即本节的对数问题.师:(板书)一般地,如果a(a>0,a≠1)的x次幂等于N,就是,那么数x就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logarithm),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式子logaN叫做对数式.对数这个定义的认识及相关例子:(1)对数式logaN实际上就是指数式中的指数x的一种新的记法.(2)对数是一种新的运算.是知道底和幂值求指数的运算.实际上这个式子涉及到了三个量a,x,N,由方程的观点可得“知二求一”.知道a,x可求N,即前面学过的指数运算;知道x(为自然数时)、N可求a,即初中学过的开根号运算,记作;知道a,N可以求x,即今天要学习的对数运算,记作logaN=x.因此,对数是一种新的运算,一种知道底和幂值求指数的运算.而每学一种新的运算,首先要学习它的记法,对数运算的记法为logaN,读作:以a为底N的对数.请同学注意这种运算的写法和读法.师:下面我来介绍两个在对数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的对数.师:(板书)对数logaN(a>0且a≠1)在底数a=10时,叫做常用对数(commonlogarithm),简记lgN;底数a=e时,叫做自然对数(naturallogarithm),记作lnN,其中e是个无理数,即e≈2.71828…….师:实际上指数与对数只是数量间的同一关系的两种不同形式.为了更深入认识并记忆对数这个概念,请同学们填写下列表格. 式子名称 axN 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指数式对数式ax=NlogaN=x 练习1 把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形式:练习2 把下列对数形式写成指数形式:练习3 求下列各式的值:(两名学生板演练习1,2题(过程略),一生板演练习三.)因为22=4,所以以2为底4的对数等于2.因为53=125,所以以5为底125的对数等于3.(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读法和写法.)例题(教材第73页例题2)师:由定义,我们还应注意到对数式logaN=b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生:a>0且a≠1;x∈R;N∈R.师:N∈R?(这是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应一开始让学生牢牢记住真数大于零.)生:由于在实数范围内,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因而ax=N中N总是正数.师:要特别强调的是:零和负数没有对数.师:定义中为什么规定a>0,a≠1?(根据本班情况决定是否设置此问.)生:因为若a<0,则N取某些值时,x可能不存在,如x=log(-2)8不存在;若a=0,则当N不为0时,x不存在,如log02不存在;当N为0时,x可以为任何正数,是不唯一的,即log00有无数个值;若a=1,N不为1时,x不存在,如log13不存在,N为1时,x可以为任何数,是不唯一的,即log11有无数多个值.因此,我们规定:a>0,a≠1.(此回答能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这个问题从ax=N出发回答较为简单.)练习4 计算下列对数:lg10000,lg0.01,,,,.师:请同学说出结果,并发现规律,大胆猜想.生:=4.这是因为log24=2,而22=4.生:=27.这是因为log327=3,而33=27.生:=105.生:我猜想,所以=1125.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对数恒等式.师:(板书)(a>0,a≠1,N>0).(用红笔在字母取值范围下画上曲线)(再次鼓励学生,并提出更高要求,给出严格证明.)(学生讨论,并口答.)生:(板书)证明:设指数等式ab=N,则相应的对数等式为logaN=b,所以ab=师:你是根据什么证明对数恒等式的?生:根据对数定义.师:(分析小结)证明的关键是设指数等式ab=N.因为要证明这个对数恒等式,而现在我们有关对数的知识只有定义,所以显然要利用定义加以证明.而对数定义是建立在指数基础之上的,所以必须先设出指数等式,从而转化成对数等式,再进行证明.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师:掌握了对数恒等式的推导之后,我们要特别注意此等式的适用条件.生:a>0,a≠1,N>0.师:接下来观察式子结构特点并加以记忆.(给学生一分钟时间.)师:(板书)2log28=?2log42=?生:2log28=8;2log42=2.师:第2题对吗?错在哪儿?师:(继续追问)在运用对数恒等式时应注意什么?(经历上面的错误,使学生更牢固地记住对数恒等式.)生:当幂的底数和对数的底数相同时,才可以用公式.(师用红笔在两处a上重重地描写.)师:最后说说对数恒等式的作用是什么?生:化简!师:请打开书74页,做练习4.(生口答.略)师:对对数的定义我们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现在,我们根据定义来进一步研究对数的性质.师:负数和零有没有对数?并说明理由.生:负数和零没有对数.因为定义中规定a>0,所以不论x是什么数,都有ax>0,这就是说,不论x是什么数,N=ax永远是正数.因此,由等式x=logaN可以看到,负数和零没有对数.师:非常好.由于对数定义是建立在指数定义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指数的知识来研究对数.师:(板书)性质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师:1的对数是多少?生:因为a0=1(a>0,a≠1),所以根据对数定义可得1的对数是零.师:(板书)1的对数是零.师;底数的对数等于多少?生:因为a1=a,所以根据对数的定义可得底数的对数等于1.师:(板书)底数的对数等于1.师:给一分钟时间,请牢记这三条性质.练习:课本第74页练习1、2、3、4题。作业:课本第86页习题2.2A组题第1、2题。第二课时师: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法则,请大家回忆一下.生:(m,n∈Z);(m,n∈Z);(n∈Z),师:下面我们利用指数的运算法则,证明对数的运算法则.(板书)(1)正因数积的对数等于同一底数各个因数的对数的和,即loga(MN)=logaM+logaN.(请两个同学读法则(1),并给时间让学生讨论证明.)师:我们要证明这个运算法则,用眼睛一瞪无从下手,这时我们该想到,关于对数我们只学了定义和性质,显然性质不能证明此式,所以只有用定义证明.而对数是由指数加以定义的,显然要利用指数的运算法则加以证明,因此,我们首先要把对数等式转化为指数等式.师:(板书)设logaM=p,logaN=q,由对数的定义可以写成M=ap,N=aq.所以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M·N=ap·aq=ap+q,所以loga(M·N)=p+q=logaM+logaN.即loga(MN)=logaM+logaN.师:这个法则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生:每个对数都有意义,即M>0,N>0;a>0且a≠1.师:观察法则(1)的结构特点并加以记忆.生:等号左端是乘积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和,从左往右看是一个降级运算.师:非常好.例如,(板书)log2(32×64)=?生:log2(32×64)=log232+log264=5+6=11.师:通过此例,同学应体会到此法则的重要作用——降级运算.它使计算简化.师:(板书)log62+log63=?生:log62+log63=log6(2×3)=1.师:正确.由此例我们又得到什么启示?生:这是法则从右往左的使用.是升级运算.师:对.对于运算法则(公式),我们不仅要会从左往右使用,还要会从右往左使用.真正领会法则的作用!师:(板书)(2)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被除数的对数减去除数的对数.师:仿照研究法则(1)的四个步骤,自己学习.(给学生三分钟讨论时间.)生:(板书)设logaM=p,logaN=q.根据对数的定义可以写成M=ap,N=aq.所以师:非常好.他是利用指数的运算法则和对数的定义加以证明的.大家再想一想,在证明法则(2)时,我们不仅有对数的定义和性质,还有法则(1)这个结论.那么,我们是否还有其它证明方法?生:(板书)师:非常漂亮.他是运用转化归结的思想,借助于刚刚证明的法则(1)去证明法则(2).他的证法要比书上的更简单.这说明,转化归结的思想,在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上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这种思想不但在学习新概念、新公式时常常用到,而且在解题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师:法则(2)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生:M>0,N>0;a>0且a≠1.师:观察法则(2)的结构特点并加以记忆.生:等号左端是商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差,从左往右是一个降级运算,从右往左是一个升级运算.师:(板书)lg20-lg2=?师:可见法则(2)的作用仍然是加快计算速度,也简化了计算的方法.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师:(板书)例1 计算:(学生上黑板解,由学生判对错,并说明理由.):(1)log93+log927=log93×27=log981=2;(3)log2(4+4)=log24+log24=4;生:第(2)题错!在同底的情况下才能运用对数运算法则.(板书)生:第(3)题错!法则(1)的内容是:生:第(4)题错!法则(2)的内容是:师:通过前面同学出现的错误,我们在运用对数运算法则时要特别注意什么?生:首先,在同底的情况下才能从右往左运用法则(1)、(2);其次,只有在正因数的积或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的情况下,才能从左往右运用运算法则(1)、(2).师:(板书)(3)正数的幂的对数等于幂的底数的对数乘以幂指数.即loga(N)n=n·logaN.师:请同学们自己证明(给几分钟时间)师:法则(3)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生:a>0,a≠1;N>0.师:观察式子结构特点并加以记忆.生:从左往右仍然是降级运算.师:例如,(板书)log332=log525=5log52.练习计算(log232)3.(找一好一差两名学生板书.)错解:(log232)3=log2(25)3=log2215=15.正确解:(log232)3=(log225)3=(5log22)3=53=125.(师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要准确记忆公式.)师:(板书)(4)正数的正的方根的对数等于被开方数的对数除以根指数.即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师:法则(4)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生:a>0,a≠1;N>0.师:法则(3)和法则(4)可以合在一起加以记忆.即logaNα=αlogaN(α∈R).(师板书)例2 用logax,logay,logaz表示下列各式:解:(注意(3)的第二步不要丢掉小括号.)例3 计算:解:(生板书)(1)log2(47×25)=log247+log225=7log24+5log22=7×2+5×1=19.2.2.1对数函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04年10月12日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任务:(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知识方法准备)学习指数函数时,对其性质研究了哪些内容,采取怎样的方法?设计意图: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结合指数函数,让学生熟知对于函数性质的研究内容,熟练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借助图象研究性质.对数的定义及其对底数的限制.设计意图:为讲解对数函数时对底数的限制做准备.2.(引例)教材P81引例处理建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填写下表:碳14的含量P0.50.30.10.010.001生物死亡年数t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体会“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生物死亡年数t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是P的函数”.(进而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一、新课教学(一)对数函数的概念1.定义: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function)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注意: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且.巩固练习:(教材P68例2、3)(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问题: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研究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探索研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可用描点法,也可借助科学计算器或计算机)(1)(2)(3)(4)类比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填写如下表格:图象特征函数性质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函数的定义域为(0,+∞)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非奇非偶函数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函数的值域为R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1)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上升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下降增函数减函数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思考底数是如何影响函数的.(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在第一象限内,自左向右,图象对应的对数函数的底数逐渐变大.(三)典型例题例1.(教材P83例7).解:(略)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对对数函数定义中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制,加深对对数函数的理解.巩固练习:(教材P85练习2).例2.(教材P83例8)解:(略)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熟悉对数函数的性质,渗透应用函数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注意:本例应着重强调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对数值的大小的方法,规范解题格式.巩固练习:(教材P85练习3).例2.(教材P83例9)解:(略)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题意的理解,把具体的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I)复习回顾师:上一节,大家学习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明确了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当时,在(0,+∞)上是增函数;当时,在(0,+∞)是减函数。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Ⅱ)讲授新课1.例题讲解: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1);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2);(3)分析:此题主要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同底数的对数值大小。解:(1)考查对数函数,因为它的底数2>1,所以它在(0,+∞)上是增函数,于是。(2)考查对数函数,因为它的底数0<0.3<1,所以它在(0,+∞)上是减函数,于是。师:通过例2(1)、(2)的解答,大家可以试着总结两个同底数的对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步骤:(1)确定所要考查的对数函数;(2)根据对数底数判断对数函数增减性;(3)比较真数大小,然后利用对数函数的增减性判断两对数值的大小解:(3)当时,在(0,+∞)上是增函数,于是当时,在(0,+∞)上是减函数,于是评述:对数函数的增减性决定于对数的底数是大于是还是小于是。而已知条件并未指明,因此需要对底数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要求学生逐步掌握。例3.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1);(2)分析:由于两个对数值不同底,故不能直接比较大小,可在两对数值中间插入一个已知数,间接比较两对数的大小。解:(1),(2);;评述:例3仍是利用对数函数的增减性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当不能直接比较时,经常在两个对数中间插入1或0等,间接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例3(2)题也可与1比较。假设—作差—变形—判断说明:变形目的是为了易于判断;判断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差式正负的判断;二是对增减函数定义的判断。2.判断及证明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步骤:①考查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①比较与或者的关系;②根据函数奇偶性定义得出结论。说明:考查函数定义域容易被学生忽视,应强调学生注意。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例题(Ⅱ)讲授新课例4.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2)分析:首先要注意定义域的考查,然后严格按照奇偶性证明基本步骤进行解:(1)由可得,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关于原点对称,又,即,所以函数奇函数。评述:此题确定定义域即解简单分式不等式,函数解析式恒等变形需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说明判断对数形式的复合函数的奇偶性,不能轻易直接下结论,而应注意对数式的恒等变形。解:(2)由可得,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R关于原点对称,又即,所以函数是奇函数。评述:此题定义域的确定可能稍有困难,可以讲解此点,而函数解析式的变形用到了分子有理化的技巧,应要求学生掌握。例5.(1)证明函数在上是增函数。(2)问:函数在上是减函数还是增函数?分析: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函数单调性证明通法,同时熟悉上一节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数对数大小的方法。证明:设,且,则,又在上是增函数,∴,即∴函数在上是增函数(2)题证明可以依照上述证明过程给出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评述:此题可引导学生总结函数的增减性与函数的增减性的关系,并可在课堂练习之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Ⅲ)课堂练习(1)证明函数在上是减函数;(2)判断函数在上的增减性。(Ⅳ)课时小结师:通过本节学习,大家能进一步熟悉对数函数的性质应用,并掌握证明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通法,提高数学应用的能力。(V)课后作业1.求的单调递减区间;2.求的单调递增区间;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环节教学内容设计师生双边互动创设情境阅读教材P90的具体实例(1)~(5),思考下列问题:1.它们的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2.以上问题中的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答案)1.(1)乘以1;(2)求平方;(3)求立方;(4)开方;(5)取倒数(或求-1次方).2.上述问题中涉及到的函数,都是形如的函数,其中是自变量,是常数.生:独立思考完成引例.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师生:共同辨析这种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异同.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组织探究材料一:幂函数定义及其图象.一般地,形如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为常数.下面我们举例学习这类函数的一些性质.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3);(4);(5).[解]列表(略)图象师:说明:幂函数的定义来自于实践,它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样,也是基本初等函数,同样也是一种“形式定义”的函数,引导学生注意辨析.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作出五个具体幂函数的图象,观察所图象,体会幂函数的变化规律.师:引导学生应用画函数的性质画图象,如:定义域、奇偶性.师生共同分析,强调画图象易犯的错误.环节教学内容设计师生双边互动组织探究材料二:幂函数性质归纳.(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2)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3)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轴右方无限地逼近轴正半轴,当趋于时,图象在轴上方无限地逼近轴正半轴.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归纳概括幂函数的的性质及图象变化规律.生:观察图象,分组讨论,探究幂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的变化规律,并展示各自的结论进行交流评析,并填表.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材料三:观察与思考观察图象,总结填写下表: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定点材料五:例题[例1](教材P92例题)[例2]比较下列两个代数值的大小:(1),(2),[例3]讨论函数的定义域、奇偶性,作出它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明函数的单调性.师:引导学生回顾讨论函数性质的方法,规范解题格式与步骤.并指出函数单调性是判别大小的重要工具,幂函数的图象可以在单调性、奇偶性基础上较快描出.生:独立思考,给出解答,共同讨论、评析.环节呈现教学材料师生互动设计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尝试练习1.利用幂函数的性质,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幂的值的大小:(1),;(2),;(3),;(4),.2.作出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讨论这个函数有哪些性质,并给出证明.3.作出函数和函数的图象,求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单调区间.4.用图象法解方程:(1);(2).探究与发现1.如图所示,曲线是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已知分别取四个值,则相应图象依次为:.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和;(2)和.规律1:在第一象限,作直线,它同各幂函数图象相交,按交点从下到上的顺序,幂指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规律2:幂指数互为倒数的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作业回馈1.在函数中,幂函数的个数为: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A.0B.1C.2D.3环节呈现教学材料师生互动设计2.已知幂函数的图象过点,试求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3.在固定压力差(压力差为常数)下,当气体通过圆形管道时,其流量速率R与管道半径r的四次方成正比.(1)写出函数解析式;(2)若气体在半径为3cm的管道中,流量速率为400cm3/s,求该气体通过半径为r的管道时,其流量速率R的表达式;(3)已知(2)中的气体通过的管道半径为5cm,计算该气体的流量速率.4.1992年底世界人口达到54.8亿,若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x%,2008年底世界人口数为y(亿),写出:(1)1993年底、1994年底、2000年底的世界人口数;(2)2008年底的世界人口数y与x的函数解析式.课外活动利用图形计算器探索一般幂函数的图象随的变化规律.收获与体会1.谈谈五个基本幂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幂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之间的关系?2.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时间:2004年10月21日星期四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并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2.让学生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3.让学生认识到函数的图象及基本性质(特别是单调性)在确定函数零点中的作用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确定方程实数根的个数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器或计算机做出函数的图象教学方法:探讨法教学过程:引入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关系?通过复习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出新课(板书课题):1.函数零点的定义:对于函数,我们把使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zeropoint).这样,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故有2.一般结论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3.函数变号零点具有的性质对于任意函数,只要它的图象是连续不间断的,则有(1)当它通过零点时(不是二重零点),函数值变号。如函数的图象在零点的左边时,函数值取正号,当它通过第一个零点时,函数值由正变为负,再通过第二个零点3时,函数值又由负变成正(见教材第102页“探究”题)。(2)在相邻两个零点之间所有的函数值保持同号。4.注意点(1)函数是否有零点是针对方程是否有实数根而言的,若方程没有实数根,则函数没有零点。(2)如方程有二重实数根,可以称函数有二阶零点。5.勘根定理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间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使得,这个也就是方程的实数根。例1.求函数的零点个数。分析:求函数的零点个数实际上是判断方程有没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的方法,其步骤是:(1)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作的对应值表;(2)作出函数的图象;(3)确定的单调性;(4)若在区间上连续,并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一个实数根;(5)结合单调性确定其定义域内零点个数,即实数根个数。结合计算机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函数的图象观察。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例2.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A.(1,2)B.(2,3)C.和(3,4)D.分析:从已知的区间,求和,判断是否有。解:因为,故在(1,2)内没有零点,非A。又,所以,所以在(2,3)内有一个零点,选B。例3.若方程在(0,1)内恰有一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分析:令在(0,1)内恰有一解,则,解出。解:令,因为方程在(0,1)内恰有一解,所以,即,解得。例4.二次函数中,,则函数的零点个数是()A.1个B.2个C.0个D.无法确定分析:分析条件,是二次项系数,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所以,由此得解。解:因为,所以,即与异号,即或所以函数必有两个零点,故选B。一、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解答总结:在给定精确度,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的步骤是:1.确定区间,验证,给定精确度;2.求区间的中点;3.计算:(1)若=0,则就是函数的零点,计算终止;(2)若,则令(此时零点;(3)若,则令(此时零点。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即若,则得到零点近似值;否则重复2~4。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由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二分法来求方程的近似解。由于计算量较大,而且是重复相同的步骤,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定的计算程序,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完成计算。二、二分法的评注1.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的方法仅对函数的变号零点适合,对函数的不变号零点不使用;2.从引入函数零点的概念到函数零点的研究和求解,应用到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思想,通过学习提高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的能力。三、例题讲解例1.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精确到0.1)。解:原方程即,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函数的对应值表与图象:01234567-6-2310214075142观察右图和表格,可知,说明在区间(1,2)内有零点。y取区间(1,2)的中点,用计算器可的得。ox因为,所以,再取的中点,用计算器求得,因此,所以。同理可得,由,此时区间的两个端点,精确到0.1的近似值都是1.4,所以原方程精确到0.1的近似解为1.4。例2.求函数的零点,并画出它的图象。略解:,所以零点为,3个零点把横轴分成4个区间,然后列表描点画图。y例3.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B.C.D.012x略解:选A。例4.已知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原点右侧,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B.C.D.略解:选D.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n数学Ⅰ(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田彦武 2021-9-9版 权 所 有 第52页 违 者 不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