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 3页

  • 684.50 KB
  • 2022-08-15 发布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教学难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地球的内部圈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纵波(P):速度快,可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中传播(2)横波(S):速度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习题]①比较S与P起始速度的大小?②S与P的变化情况?③S与P哪个先发生速度的变化?④地球内部哪个圈层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读图思考]P213\n2.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限(1)莫霍界面:地下33千米,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均明显增加(2)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纵波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3.圈层划分:(1)地壳:莫霍界面以上,由岩石构成,厚薄不一,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km,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5~8km,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地壳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①上地壳(硅铝层):密度较小,不连续分布(洋壳中缺失)②下地壳(硅镁层):密度较大,连续分布(2)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①上地幔:地面下80~400千米处有一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②下地幔:温度和密度均明显增加(3)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①外核:因横波不能通过外核,所以外核部分呈液态,主要成分是铁镍等重金属元素,而液态铁的运动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②内核:因地震波速度在内核处加快,随着深度增加,压力和密度都增大,其熔点升高得比温度升得快,所以内核呈固态。4.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称为岩石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3.生物圈: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其核心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的范围内。●课堂小结本节课以宇宙环境为题导入,由天说到地,再提到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震波为线索,引出地球内部的各个圈层,从而讲到圈层划分,最后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外部圈层。●作业布置完成本课相对应的课后练习,预习下节课的知识。3\n●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掌握了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及运用圈层结构来分析地震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价值观。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充分调动起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加锻炼。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