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0 KB
- 2022-08-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论任务型教学与初中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摘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建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本文简析了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及运用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任务型教学是英语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运用任务型教学,将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中学英语;语言能力;培养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是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说明任务型教学是我国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如果说以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和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两套教材为标志的一轮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帮助外语教师接受了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教学思想,把“情景”引入英语教学课堂之中的话,那么下一轮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则应是帮助英语教师接受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大胆尝试,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途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当学习者积极地参与用有目的的语进行交际的尝试时,语言也被掌握了。当学习者所进行的任务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至极点时,习得也扩展到最佳状态。任务型教学途径在英文中是Task-based approach,所谓“途径”指的是一种教学原则或理念,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途径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而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二、设计教学任务应注意什么?任务型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活动任务化,以任务为核心,计划教学步骤。所以“任务”的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为了能设计一项有价值的任务,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做好设计教学任务的前提工作。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必须考虑语言知识的目标、语言能力的目标,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语言点,并把这些与任务活动结合起来,并且必须认真做好学生需要分析,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每位教师在实施每一项教学活动前,都有必要根据已有信息和反馈信息做出教学活动可行性评估,所获得的各种信息是任务设计的前提和基础。2、任务的“真实性”。“真实性”应涵盖以下四层意义:(1)语言输入的真实性(textualauthenticity)。(2)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的真实性(interpretationalauthenticity)。(3)对语言学习有益的练习活动的真实性(practiceauthenticity)。(4)语言课堂所须再现的社会情境的真实性(situationalauthenticity)。这就要求教师要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而且要选取专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学习的语言材料;所设计的任务型活动能激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系统,为他们提供沟通思维、拓展思路的机会;教师应意识到日常交流中必定出现一些空白区(gap),如信息空白(informationgap)和社会距离(socialdistance)等;教师能充分理解并容忍任务型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可预知性(unpredictability)。3、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链”。\n在语言课堂教学中,任务模式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和为教学需要服务的,因而它必须符合学生整体水平。若任务模式仅仅是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或是在过多角度上的标新立异,其结果只能使学生在执行任务型活动时感到厌烦或不知所措,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引入“任务链”实现任务由易到难变化的需要,让学生逐步“入境”,体现任务型活动间的连续性和层递关系,有利于学生展示各自的语言能力。如下表所示,每个单元的主题任务型活动包括三个小任务,前一个任务的完成为后一个任务的展开作好铺垫或是逐步推进,为最终开展挑战性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Unit1Where’sthePostOffice?教学目标l 学会问路及给他人指路l 通过地图指示建筑物的方位l 问他人介绍自己所居住的社区 目标语言 l Isthereabanknearhere?l Yes,there’sabankonCenterStreet.l Where’sthesupermarket?l It’snexttothelibrary.l Isthereapayphoneintheneighborhoodl Yes,it’sonBridgeStreetontheright. 主题任务型活动任务一:来我家吧!让学生邀请同学到家里玩,描述路径的同时画一张简单的路径图,标出相关标志性建筑物。任务二:地图不见了!接到邀请的同学应邀前往,但路径图不见了。让学生凭记忆问路。任务三:描述一个地点。可以组为单位,先由组里学生合作描述一个大家熟悉的地点,再让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地方。猜的人可以问问题,但回答只有“是”或“不是”。挑战性活动我当校长!学校内部的设施、布局总有让学生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给学生一个“布局”校园的机会,让学生根据具体要求设计自己满意的方案,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三、如何设计教学任务?新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如何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呢?1、做调查。依据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经验,“做调查”这一任务是最常用的任务设计之一。让学生以个人、小组为单位通过完成调查任务,汇报调查结果等形式,启发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笔头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如,在学习Food一课,可设计为“学校食堂征集午餐菜谱”的任务。通过开展调查列出同学们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并告诉学生要把调查结果反馈给食堂,以便改善大家的伙食。可设计这样一张调查表:DoasurveyAsk:Doyoulikemeat/fish…ect?FoodNames\nYes,Ido./No,Idon’t. noodlesricemeatfishmilkvegetable 这样,学生们带着较明确的具体目的,学习动机被大大激发起来了。他们运用所学语言与同学交流信息,交换意见,口语表达的技能,听力的技能等都得到了发展,同时还与同学沟通了感情,学习了人际交往,因此有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中学英语教材中,可采用“做调查”这一形式开展任务学习的例子很多。教师要挖掘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进行任务设计。2、做记录。“任务型”教学认为,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real-lifetasks)(D.Nuann,1989)。这种任务的焦点是为了解决与现实有着某种联系的交际问题。这种联系应该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的。这类任务一般都安排学生在课外完成,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并做记录,学会用英语解决问题,然后再到课堂上汇报记录结果。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这类型的任务设计也较常采用。如在学习Onthefarm一课,结合初级中学农村孩子较多的情况,让学生观察并做记录,然后到课上汇报。老师可设计这样一张记录表:ObserveandrecordWhatdopigs/sheep/dogs…like? FoodAnimals Pigslike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wslike_____________________.Chickenslike_________________.Sheeplike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rseslike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可以把一些文字转换成图画。这样,由于学生处在真实的环境中,又有画面生动活泼的记录表作凭借,学生们饶有兴致地参观、观察并用英语作好记录、整理,然后在课堂上根据记录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了生活,了解了社会,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结合起来,尝到了“学了能用”的甜头,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故事新编(扩充)。此类任务在进行语篇和短文教学时较常采用。如看下文:\n 老师可先布置任务:“这节课我们要进行故事新编大赛,要评出我们班的英语故事大王。”学生们先听故事录音,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读故事,借助字典、画面图片和上、下文意思猜出生词的含义。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Isitafinedaytoday?/WhereisMilly?/Whatishedoing?/Howdoestheapplefeel?/Isthetreetall?/WhatisElladoing?/Istheapplefalling?ect.最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把故事充实完整,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调动他们已学的词汇、语句,互相配合,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故事补充得更加生动、完整。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是惊人的。小组代表在参加“英语故事大王”比赛时,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他们新编的故事。不同的小组新编的故事有不同的出发点,教师常常会情不自禁地为他们拍案叫好,听故事的同学也为他们小组代表的精彩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4、动手做。根据教材的不同,可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任务。让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制作生日、圣诞或新年贺卡,写上英文祝词,做公园英语警示牌,编英语小报等。这些任务都可以根据教材中相关的课文内容进行设计。这种“做中学”的任务既可以使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又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在创作宠物画、做贺卡、编小报等活动中,学生们还各显身手,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动手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四、如何展示任务成果?展示任务成果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学生通过展示任务成果将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评价任务完成的好坏关键看学生任务成果的展示。但是,如果教师设计的任务成果展示形式千篇一律,就无法调动起学生参与和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任务成果展示形式,以调动学生参与任务完成的热情。如:针对“做调查”这一任务,可设计一张大的调查表贴在黑板上,通过问答的形式把学生的调查结果填写在大调查表上;针对“故事新编”这一任务,可让学生编故事,自己配插图,并在学习园地上展览出来;如制作生日、圣诞或新年贺卡,写上英文祝词,做公园英语警示牌,编英语小报等的形式,把学生作品张贴出来;所有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初步学会了从媒体获取用所学语言传播的信息,并能付之应用,还使学生学会欣赏与所学语言水平相当的作品,甚至还能尝试进行创作,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促进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五、如何科学评价任务及学生?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多元性、激励性和情感性。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自主实践、参与、感悟语言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就为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评价学生提供了可操作的条件。比如,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考查、观察和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课本剧、完成老师设计的各种任务等学习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作出过程性评价。而且,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我们可设计如下的表格对学生进行评价。任务型课堂学生活动评价表姓名: 组长: 评价因素评价备注自评 互评他评师评\n体态情感站(坐)姿端正、自然面部表情丰富用眼睛接触、示意、交流使用体态语,有激情 语音面貌高声清晰说话尽量流畅讲话用不同的语调表达情感语音、语调尽量标准、自然 知识技能能基本脱稿讲话能引起同学话题能组织同学讨论能倾听同学并作反馈 总分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由于老师设计的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可处于一种激活状态,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笔头操练的机会,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成果的展示还为他们的自我评价提供了标准,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产生了成就感,为他们进一步学好英语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