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 KB
  • 2022-08-16 发布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薄弱的成因及对策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薄弱的成因及对策  自1993年秋季始,全国各地普遍使用了初中英语新教材(多种版本)。我国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较差,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英语一直是比较薄弱。加上现在又是新课改阶段,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笔者对这一现状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薄弱的成因  1、家庭因素  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农村,家长送子女上学,普遍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大学,最终达到“跳农门”的目的。然而,由于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再包分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因此,有很多家长认为读书多已没有用了。在这种新的“读书无用”的思想指导下,他们对送子女读书考大学已失去信心,一些学生在其家长的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觉得前途渺茫,从而学习无目标,不认真学习,学习成绩较差,特别是英语这一学科。有些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在生产和生活中用不上英语,学了也无用,因此不支持子女学英语。加之,学生也受传统的“英语难学”的思想影响,也不愿学英语,这直接影响了英语的教学。  另外,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不懂得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且他们的生活质素普遍较差,他们每天考虑的是生活,整天忙于赚钱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的学习。  2、教师因素  农村初中由于地点较偏僻,条件较艰苦,英语教师严重不足,而且大多数英语教师的学历达不到要求,他们缺乏英语教学理论,难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口语基础较差,不能用英语组织教学,缺乏创设英语学习情境的能力。许多教师教学水平欠缺,他们无视学生的差异,不顾英语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呆板。无论什么类型的课,一律“以讲代读”、“以讲代用”。学法片面,由于教师不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只知道一味做题、死啃语法。即使每次考试都优秀,却仍然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有资料显示,高校里英语听说困难的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  3、社会因素  (1)、社会环境  由于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国家投入的资金少,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落后,绝大多数学校缺少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上。由于信息较闭塞,教师和学生接受不到课堂以外的英语信息,英语教学只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小空间,难以与社会实践接轨。  (2)、语言学习环境。  农村学生除了学校里的英语学习以外,校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这样很容易遗忘。在农村的大部分家庭里,辅助教育也不够,绝大多父母不懂英语,学生在家里学习英语时,家长无法帮助其学习。  (3)、教材因素  在农村,小学开设英语的起始年级是五花八门。有一年级开始的,有三年级开始的,也有五年级开始的。小学生毕业后并不是以学校为单位升入同一所初中,小学英语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同一所初中,那么起点早、基础好的学生在初中起始阶段就能很快地适应,而那些起点晚、基础较薄弱的农村学生,就处于弱势。这对于刚进初中的学生来说压力很大。而且从小学到初中这个台阶很高,小学、初中教材之间的衔接跨度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因此教材问题过早地使学生产生了两极分化,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  4、学生自身的因素\n  学好英语的前提是要大胆,不怕害羞,但在农村初中有些学生性格过于内向。这些学生主要来自“村小”,他们从小生活在自己的村里,很少与外人接触,不善于与人交往,少言寡语。这些学生升入初中后,感到校园是陌生的,老师是陌生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造成他们心理上的陌生感和害羞感。上英语课时,他们为“出丑”而忧虑,教师领读时,他们不敢大声跟读,全班齐读时,他们闭口不开,教师提问时,他们低头不语。这些学生本也想把英语学好,勤动笔,常默写,但终因学的是“哑巴”英语,读不出,难记住,成为学习英语困难生。  二、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提高对学习英语的认识,调动英语学习的兴趣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英语,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后,需要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所以,英语学习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全社会都要重视它。大量的事实证明,读书并不是无用的,学习英语并不是为了出国,而读书可获得更多的知识,知识越多,人越聪明,要把学习英语与远大的社会意义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重新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  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使人带有一种积极的情绪色彩,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古人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的就是学习兴趣对学习的推动作用,要想使学困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农村学生对英语兴趣不浓,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我又不出国,学它做什么”这种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只有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力创设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运用语言。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温家宝总理在第23个教师节与首都师范大学生座谈时说道: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爱心;其次要有学问。教育是教师奉献爱心和情感的工作。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关心、热爱自己的劳动对象——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才会一切为学困生着想,为学困生的一切着想。用爱心去温暖他们的心,唤醒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找回自信,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爱心就是一种责任心,我们要正视现实,正确对待差距,以积极的教学态度去搞好农村英语教学,要不断创新、追求、奉献。其次,我们要努力提高我们的自生业务水平,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我们要具备“谦虚、好学、幽默、耐心、宽容”等优秀教师的品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努力缩小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为我们搞好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与时俱进,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争取大面积提高\n  众所周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由于智力因素,绝大部分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致。不管是哪种因素,在学生学习上存在着困难,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满怀热情地关怀爱护他们,决不能嫌弃排斥。好生是我们的学生,差生同样也是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差生具有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只要老师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差生完全可以教好的。常言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我们要主动去关心他们,去亲近他们,深入到他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朋友,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查明了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和知识的缺漏情况后,针对不同情况向他们进行辅导,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克服自卑感和压抑感,从思想上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对学习英语比较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鼓励实践,激发兴趣;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让学困生多一点成功感;扫除认知障碍,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开展合作学习;进行个别辅导,全程关怀。  学习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多样教学活动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上课不能千篇一律。教学单词、背背课文、讲讲语法,天天如此,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应该运用“精讲多练、善导自学、激发兴趣、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学习新理念苦钻研教学大纲,认真钻透课本,不惜花时间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学英语用英语”教学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认真备好课,备好学生,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善导自学是善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多听多说,多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增加课堂教学兴趣及课后自学,全面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其次,提高教学质量,要学好英语,仅仅靠45分钟的课堂学习是远不足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外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练习,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以听说读写为中心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练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 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强城乡教育教学的合作  由于历史形成的办学体制、经济、地域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大多聚集在城市,城乡教育硬件的差距仍然较大。大多数农村中学教学条件比较落后,欠缺语音室、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班班通”等现代教学设施,英语教学受到了限制。城乡教学质量的差别还取决于新的教学理念、教育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研究明显落后于城市。这就要求加强城乡教学的合作,让农村教师多学习、听课。有些地区开展了农村骨干教师走进城区中学挂职任课学习的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初中教学质量的进步。  随着教育改革和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村教育教学设施正逐年得到改善。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乐于奉献,积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我们相信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