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0 KB
  • 2022-08-16 发布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论述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态度目标的有效途径,分析了教学中情感态度目标难以实践的原因,感悟对情感态度的再认识。提出了英语课堂由“教”堂变成“学”堂、回归生活,实施渗透情感态度目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情感态度目标,长期渗透,课堂教学,反思。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它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和教学法教授Krashen曾指出,学习外语要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输入问题,二是解除心理障碍问题。他认为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强第二语言的习得。由此可见,情感因素与语言学习的效果密切相关,《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明确地定位于五个部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此,新课程倡导要优化师生关系,建立温馨、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为教学活动提供动力源泉。  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要道路,英语教学应根据情感因素的内涵与目标,设计、制定和实施情感策略。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增进学生的学习进取心,通过成功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善于让学生享受成功,获得愉悦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注意并调整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情绪,激励学生勇于接受并完成挑战性的任务。  一、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教育实践  情感态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目标可以通过教学中长期渗透和课堂教学得以贯彻和实践。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1. 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此即为“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英语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我们知道音乐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还能加深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的理解。如教GoforitⅢUnit6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时,教师可播放gentlemusic、rockmusic、folkmusic等,让学生体验优美的旋律后,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对音乐的喜爱及评价,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What'syourfavoritemusic?2、Whatarethedifferencesbetweenthesongsyouhaveheard?3、Canyouguesswhatthesongsareabout?使学生明白世界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差异性,能辨析各民族音乐上存在的差异并会用英语对一些艺术节目作出评价。  再例如教学GoforitI第九单元Doyouwanttogotoamovie?这一单元的话题是电影。随着电视、网络的推广,学生们对电影越来越陌生,于是在教学本单元每节课的前10分钟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电影片段,让他们了解影片的种类(本单元提到的actionmovie,comedy,documentary、thriller,BeijingOpera,还补充cartoon,warmovie,sciencefiction等)展开对电影喜好的讨论,并学会准确表达自己对某种事物的喜好并说明原因,学会向人们推荐影片,并为影院制作海报,(学会并使用一些描述性单词scary,funny,sad,exciting,famous,successful)What'syourfavoritemovie?Why?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电影类型以及一些电影隐含的历史性含义。\n  再如教学Goforit I第十单元Canyouplaytheguitar?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展示自己在某方面的所具有的才能。通过自身才能的展示,发现自身的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增加对英语的兴趣。  2. 以知育情  情感与知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根据这一规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  如:在教学JEFCIII“Makeourworldmorebeautiful”时,让学生观看两段有关环境的对比录像后,可以设置自由讨论这一环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话题,可以自由讨论或参与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的话题如下:Whatkindofenvironmentdoyouenjoy?Why?DoyouthinktheenvironmentinWenlingisgoodenough?Whatabouttheenvironmentinourschool?Doyouthinkitisourdutytoprotecttheenvironment?Wouldyouliketodoyourbest?Whatshallwedotoprotecttheenvironmentandmakeitmorebeautiful?话题刚出现,学生就激动不已,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在十分钟的交流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列举了校园及温岭这个城市存在的种种污染现象以及其危害。当回答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时,答案可谓五花八门,但都是学生的真实想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主动积极地参与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进行了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再如在教学GoforitIIIU15We'retryingtosavethemanatees?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一周时间收集manatees,Chimpanzees,kangaroos,cheetahs等图片及材料。然后用英语向同学介绍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由此要求每个同学用英语写一篇报告,叙述所见、所闻和自己的观点,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Didyoufindmoreanimalsinonespot?Whatkindofanimalsdidyoufindwasthemostintheneighborhood?Doestheanimals'habitathaveenoughfood,waterandshelterforthem?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唤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良好品德。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同时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同学之间存在不同看法引发争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例如:在教学whereisyourpenpalfrom?这一单元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一般疑问句:Doyouhaveapenpal?Doyouneedfriends?等,接下来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包括姓名、年龄、爱好等,能说多少是多少。然后稍难一点,可让学生讨论:Whatqualitiesshouldagoodfriendhave?Why?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被关注到,而且都能解决问题,并重点进行“珍爱自我”和“珍惜友谊”的教育,把爱的教育和美的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用美的规律来塑造美的心灵和美的形象,使真挚友情升华为深厚的道德体验,成为鼓舞学生一生的动力。  3. 以理育情\n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成功人士的优良品质。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成功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教学这些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作品和生活环境等各方面的信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开展呈现活动,再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讨论这些人物所具有的令人钦佩的品质,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以及学习他们是如何面对困难、面对成功的。比如,Goforit2Unit9Wherewasheborn?,学习了几位著名运动员之后,教师可就以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Whatdothesefamousplayershaveincommon?Whatmakesthemsuccessful?Whatcanwelearnfromthem?学生自由地谈论,Theyareintelligentanddiligent.Theyarecreative.Theyarebrave.Theymustbepatient.Theymustbecuriousandcareful.Theymustbepersistent.Theynevergiveup.等等,同时补充介绍姚明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范例;在课堂上教师切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主发表见解,甚至可以让学生相互评论对方的观点,并陈述理由。通过讨论可以给学生提供用英语阐述观点和交流思想的机会。再如在教学GoforitⅢUnit9Whenwasitinvented?介绍部分生活用品的发明史及作用。课前,教师提出Whenwastheinventioninvented?Whoinventedthem?补充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发明家。并在IntegratingSkills中补充介绍了中国近几年来四个重大科技成就:探索太空(Exploringspace)、探索生命之迷(Solvingthemysteries)、计算机及网络发展(E-volution)、战胜癌症(Fightingcancer)等;所有的这些例子无不使同学们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神州七号飞船飞行成功后,让学生收集有关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的事迹,并引导学生用英语对这一重要事件进行简单描述。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既学习了英语,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祖国意识。  4. 以需育情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一定要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比如在教学GoforitIII第十二单元You'resupposedtoshakehands介绍了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提到Differentcountrieshavedifferentmanners并在这方面进行中西方对比,另外SectionA3a中介绍了各国在礼貌守时方面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为今后可能的国际交往作准备。  再例如教学Goforit!III第八单元I'llhelpcleanupthecityparks?这一单元的话题是你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吧?你向他人提供过帮助吗?Doyouwanttobeavolunteer?Whatkindofworkdoyouwanttobe?学生展开讨论,更多学生都把话题集中在2008OlympicGames、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WhatcanyoudofortheOlympicGames?WhatshouldwedotobeanOlympicvolunteer?Whatcanwedotohelpthepeopleintheearthquake?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志愿者,鼓励学生能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适时地为社会及他人提供帮助,传递爱心和关怀。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由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升华。  二、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教育的反思  1.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目标难以实践的原因  (1)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情感态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或途径。诚然,恰当地使用情感态度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和生动,还可以促进师生感情的交流;但是,如果教师认为情感态度只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存在,那么新课标设立情感态度目标的意义何在?  (2)情感态度目标不同于语言知识等其他几个课程目标,教师不可能像讲解知识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n  (3)情感态度目标的内容不像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那样明确,不同人对于情感态度目标的理解不尽相同,理解上的差异导致了实践过程的不同。  2.对情感态度的再认识  (1)态度因体验而异  单纯以好与坏的标准来看待学习态度是不科学的,因为态度与人的心理因素相关,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对某些事物的消极态度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扭转。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形成的,它会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也可能由于不同的经历而有所变化。比如,有些学生之所以不愿记忆单词或语法规则,可能是由于屡遭记忆或学习失败的经历而不愿在记忆或学习活动中再次投入精力;有些学生对语言学习毫无热情,或许是由于从未体验过学习的乐趣和从未感受过学习成功的喜悦。  由此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消极转化为积极,教师不仅要明察学生的态度,而且应探究学生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态度。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注意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外语极其文化的好奇心与新鲜感,以提高其学习的原因,循序渐进地增加学习的难度,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情感体验。  (2)讲究反馈方法  Caffyn(1984)曾就奖惩办法的有效程度作过对比调查,结论是奖赏的有效性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公开表扬就不如私下表扬受欢迎;太多的表扬反而不受学习者欢迎,因为学生更希望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他们的学习行为而非学习成绩上,希望教师在表示赞同或反对时都给出理由(转引自Williams&Bueden,2000:124)。  教师表扬学生时应注意场合和把握分寸。单纯的表扬易使学生为了再次获取表扬而刻意取悦老师;而且表扬只是教师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主观判定,这种奖赏或许使学生认为自己行为受他人控制,而会削弱其内在动力(转引自Williams&Bueden,2000:136)。基于事实的信息反馈既客观又有具体的指导意义,能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动机。  (3)注重个性因素  不同个性的学生完成相同学习任务时的情感倾向性有所差异。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更好的表现,教师应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并依据学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为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自尊是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学习任务和勇于克服学习困难至关重要。  ②要减轻自我意识型学生的焦虑感。此类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适当给予提示,并容忍语言错误和适时给予鼓励,帮助其完成学习任务。话题刚出现,学生就激动不已,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在十分钟的交流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列举了校园及温岭这个城市存在的种种污染现象以及其危害。当回答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时,答案可谓五花八门,但都是学生的真实想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主动积极地参与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进行了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再如在教学GoforitIIIU15We'retryingtosavethemanatees?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一周时间收集manatees,Chimpanzees,kangaroos,cheetahs等图片及材料。然后用英语向同学介绍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由此要求每个同学用英语写一篇报告,叙述所见、所闻和自己的观点,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Didyoufindmoreanimalsinonespot?Whatkindofanimalsdidyoufindwasthemostintheneighborhood?Doestheanimals'habitathaveenoughfood,waterandshelterfor\nthem?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唤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良好品德。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同时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同学之间存在不同看法引发争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例如:在教学whereisyourpenpalfrom?这一单元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一般疑问句:Doyouhaveapenpal?Doyouneedfriends?等,接下来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包括姓名、年龄、爱好等,能说多少是多少。然后稍难一点,可让学生讨论:Whatqualitiesshouldagoodfriendhave?Why?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被关注到,而且都能解决问题,并重点进行“珍爱自我”和“珍惜友谊”的教育,把爱的教育和美的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用美的规律来塑造美的心灵和美的形象,使真挚友情升华为深厚的道德体验,成为鼓舞学生一生的动力。  3. 以理育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成功人士的优良品质。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成功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教学这些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作品和生活环境等各方面的信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开展呈现活动,再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讨论这些人物所具有的令人钦佩的品质,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以及学习他们是如何面对困难、面对成功的。比如,Goforit2Unit9Wherewasheborn?,学习了几位著名运动员之后,教师可就以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Whatdothesefamousplayershaveincommon?Whatmakesthemsuccessful?Whatcanwelearnfromthem?学生自由地谈论,Theyareintelligentanddiligent.Theyarecreative.Theyarebrave.Theymustbepatient.Theymustbecuriousandcareful.Theymustbepersistent.Theynevergiveup.等等,同时补充介绍姚明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范例;在课堂上教师切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主发表见解,甚至可以让学生相互评论对方的观点,并陈述理由。通过讨论可以给学生提供用英语阐述观点和交流思想的机会。再如在教学GoforitⅢUnit9Whenwasitinvented?介绍部分生活用品的发明史及作用。课前,教师提出Whenwastheinventioninvented?Whoinventedthem?补充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发明家。并在IntegratingSkills中补充介绍了中国近几年来四个重大科技成就:探索太空(Exploringspace)、探索生命之迷(Solvingthemysteries)、计算机及网络发展(E-volution)、战胜癌症(Fightingcancer)等;所有的这些例子无不使同学们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神州七号飞船飞行成功后,让学生收集有关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的事迹,并引导学生用英语对这一重要事件进行简单描述。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既学习了英语,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祖国意识。  4. 以需育情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一定要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比如在教学GoforitIII第十二单元You'resupposedtoshakehands介绍了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提到Differentcountrieshavedifferentmanners并在这方面进行中西方对比,另外SectionA3a中介绍了各国在礼貌守时方面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为今后可能的国际交往作准备。  再例如教学Goforit!III第八单元I'llhelpcleanupthecityparks?这一单元的话题是你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吧?你向他人提供过帮助吗?Doyouwanttobeavolunteer?Whatkindofworkdoyouwanttobe?学生展开讨论,更多学生都把话题集中在2008OlympicGames、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WhatcanyoudofortheOlympicGames?WhatshouldwedotobeanOlympicvolunteer?Whatcanwedotohelpthepeopleinthe\nearthquake?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志愿者,鼓励学生能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适时地为社会及他人提供帮助,传递爱心和关怀。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由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升华。  二、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教育的反思  1.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目标难以实践的原因  (1)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情感态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或途径。诚然,恰当地使用情感态度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和生动,还可以促进师生感情的交流;但是,如果教师认为情感态度只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存在,那么新课标设立情感态度目标的意义何在?  (2)情感态度目标不同于语言知识等其他几个课程目标,教师不可能像讲解知识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  (3)情感态度目标的内容不像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那样明确,不同人对于情感态度目标的理解不尽相同,理解上的差异导致了实践过程的不同。  2.对情感态度的再认识  (1)态度因体验而异  单纯以好与坏的标准来看待学习态度是不科学的,因为态度与人的心理因素相关,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对某些事物的消极态度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扭转。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形成的,它会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也可能由于不同的经历而有所变化。比如,有些学生之所以不愿记忆单词或语法规则,可能是由于屡遭记忆或学习失败的经历而不愿在记忆或学习活动中再次投入精力;有些学生对语言学习毫无热情,或许是由于从未体验过学习的乐趣和从未感受过学习成功的喜悦。  由此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消极转化为积极,教师不仅要明察学生的态度,而且应探究学生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态度。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注意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外语极其文化的好奇心与新鲜感,以提高其学习的原因,循序渐进地增加学习的难度,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情感体验。  (2)讲究反馈方法  Caffyn(1984)曾就奖惩办法的有效程度作过对比调查,结论是奖赏的有效性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公开表扬就不如私下表扬受欢迎;太多的表扬反而不受学习者欢迎,因为学生更希望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他们的学习行为而非学习成绩上,希望教师在表示赞同或反对时都给出理由(转引自Williams&Bueden,2000:124)。  教师表扬学生时应注意场合和把握分寸。单纯的表扬易使学生为了再次获取表扬而刻意取悦老师;而且表扬只是教师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主观判定,这种奖赏或许使学生认为自己行为受他人控制,而会削弱其内在动力(转引自Williams&Bueden,2000:136)。基于事实的信息反馈既客观又有具体的指导意义,能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动机。  (3)注重个性因素  不同个性的学生完成相同学习任务时的情感倾向性有所差异。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更好的表现,教师应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并依据学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为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自尊是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学习任务和勇于克服学习困难至关重要。  ②要减轻自我意识型学生的焦虑感。此类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适当给予提示,并容忍语言错误和适时给予鼓励,帮助其完成学习任务。\n ③尽量创造外向型与内向型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外向型学生引领内向型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得到锻炼;同时内向型学生周密、细致和稳重的学习风格也会感染外向型学生,有助于提高其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④焦虑的控制应视学习者的焦虑水平、语言水平、接触学习内容时间的长短以及学习者的个性而定。一般来说,焦虑程度越高、语言水平越低、接触学习内容时间越短的学生越需要减压。但教师也不宜给学生施加太大的压力,尤其对于内在动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不适当的外部压力反而起反作用。  ⑤“驯服”过于冒险的学生,使其具备语言形式的意识;“激发”过于抑制的学生,使其敢于猜测和验证自己的语言遐想。但“驯服”或“激发”都要把握好分寸,否则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误导学生的语言学习。  3. 挖掘教材内涵,渗透情感态度目标  (1)课堂由“教”堂变成“学”堂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学习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教材,研究学生的兴趣,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理解教材的三个层次问题:第一个层次是教材中“无生命”的语言材料输入教师脑中,与教师的个人阅历和专业融合,生成一种被激活了的“有生命”的教学内容;第二个层次是这种被激活了的“有生命”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互交,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再次融合,生成为学生所接受的,融入学生生命活动的“活”的学习内容;第三个层次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把内化的语言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相结合,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出,生成更有生命价值的知识和能力,达成语言实践的目标。比如在学习GoforitIII第三单元Teenagersshouldbeallowedtochoosetheirownclothes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习讨论Whatkindofschooluniformsdostudentslike?Whataresomeoftherulesthatteenagersshouldobey?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对是否需要穿校服及青年需要遵守哪些规章制度,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自己了解到各种类型的规章制度以及如何去贯彻遵守,在学生的交流中,课堂由“教”堂变成“学”堂,真正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学科情感的阵地。  (2)回归生活教英语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生活化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把英语语言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生活感受中学习语言知识,并对其进行自我构建。同时,问题的设计要尽可能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去思考和回答,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审美诱导,培养他们通过英语语言文字内涵的魅力,而幻化出完美的图像,在听、说、读、写几个基本环节中,充分体验英语单词的内在美,语音、语调和谐美,文章的结构美等,学生就不会觉得英语枯燥无味,从而去主动探索英语的奥秘,其乐无穷。  在讲授GoforitⅢUnit13Rainydaysmakemesad时,笔者通过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广告词,尝试对学生施行审美诱导教育。如:Whiterthanwhite(牙膏广告词)比白更白:Fortheshiniesthairever(香波广告词)让你的秀发更有光泽;Forsilky\nskin(香皂广告词)让你的肌肤如丝般柔滑……这些广告词文字精练、结构、寓意完美统一,读起来琅琅上口。另外,这些广告词极赋感染力,让人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场景,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入一种美的境界,产生审美想象力,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去享受、从而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达到思维与行动的有效结合。在师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情感得到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展开,师生双方在对话中共享知识与经验,体验美好的人际关系。师生共同享受课堂生活的文化交往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意义内涵,获得的精神是丰富和愉悦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