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荒丘 7页

  • 337.75 KB
  • 2022-08-16 发布

初中作文荒丘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荒丘一准确地讲,它应该称为坟墓。但作为历史的见证,它完全有必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在这个县的县志上,有关于它的记载:1939年,日本军队侵占了这个小县城,尔后,开始扫荡各村的抗日民兵。在西郊数村,日军的暴行遭到村民的激烈反抗,他们用铁锄和扁担还击,杀死了9名荷枪实弹的日军。次日,日军血洗了西郊的两个村庄,男女老幼一千余人,统统被填在一个大土坑内,掘土成丘。9名日军的尸体则埋在土丘上方,俯压着殉葬的中国村民。以少欺多,恃强凌弱,一幅侵华战争时期双方对比的形势图,竟然极其形象地概括在两座坟墓的结构上!日本人曾在山丘上种植樱花树,以示纪念。但这些樱花树,在日军投降之前就枯死了,甚至从未开过花。\n但它并未被遗忘。县志上,它被称为“抗日村民英勇就义纪念遗址”。“就义”这个词用得准确而有份量。村民遇害时,好些人手中的锄头上还残留着日本人的脑浆!壮烈色彩使荒丘在40年前很难和“荒”字联系在一起。它的脚下簇拥着花圈和供品,身上栽种了常青的松树,头上罩着一系列它应有或不应有的荣誉。一代又一代的少年、青年,甚至老人,在它面前开展各式各样的纪念、宣传和教育活动。县政府专门修了一条大路,方便浩浩荡荡的参观者。可是,如今它不知怎么日益遭到冷落渐至于被遗忘。先前的大路早已丧失了全部的浩浩荡荡,竟为野草埋没。这里只剩下荆棘与苍烟落照……二站在它面前,无论从哪面看,都不像一座墓地。至少它面前应该立一块碑。很难想象,千秋节烈,连一句可以传世的文字都没有。据说它曾经有过两块墓碑。一块是属于\n那9个日本军人的,上刻一行血红的日文“殉难烈士之碑”。这块趾高气扬的墓碑在抗战胜利后,挡不住中国人愤怒的洪水,它倒了。另一块是解放后由县政府立的,上刻“抗日村民英勇就义纪念墓址”。可惜也没有长久的保存,它在很大程度上被放牛的孩子当成了拴牛的石柱。“文革”期间,它也就很自然地毁掉了。然而,墓碑的故事并未就此了结。1970年,一个教了大半生书的乡村老教师跪在荒丘前,祭奠他死难的父兄。30多年过去了,抗日战争对新一代人几乎成了一个历史名词。荒丘是应该有一块墓碑的,至少可以为历史作一个诠注。这位姓席的乡村教师饮泣良久,发誓要为荒丘立一块巨大的石碑,刻上记录死者遇难的墓志铭和众多死者的姓名。我曾经看过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文章,讲述二战后,关在南洋的日本战俘,竭尽心智,悄悄地为他们死去的元师\n和士兵筑坟。战俘们白天在英军监视下做苦役,夜晚拼死制作元师的墓碑。最终竟然使日军元师寺内寿一的墓碑逃过英军的监视,不肯服输认罪地挺立在新加坡的国土上。其实这种触目惊心的事远不止日本人才能做到。在70年代中国的一个偏远县城里,席先生躲避着一双双警惕的冷眼,拄着拐杖夜访四乡,跌跌撞撞地敲开一户户家门,从死难者幸存的家属那里搜集了近千名死者的姓名。然后他写了墓志铭,约上两名石匠星夜上山采石。当时“阶级斗争还在天天讲”,他们只能像幽灵一样在夜间辛苦劳作:血汁交流的手臂,警觉的耳朵,星光下,三双惊惶而虔诚的眼睛……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因为那个时代的缘故而没能逃脱夭折的命运。三我在县立中学读高一时,校团支部组织学生看电影。影片正巧是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屠城血证》。我很清楚地记\n得,坐在我身后的两位同学边看电影边争执不休。他们争执的是日本人在此次屠杀比赛中,为赌一箱啤酒,冠军到底是杀了105人?还是106人?他们似乎不大在意杀人的是谁,被杀的又是谁,只是为半个世纪前的细枝末节争得面红耳赤兼津津有味!又据一家晚报载,某影院放映《屠城血证》时,几位青少年边看边感慨导演太差劲,没把日本兵“咪西”中国姑娘的镜头多放一点!令一旁的老人震怒不已,挥拳猛击!于是银幕上日本人杀中国人,狂笑惨嚎不绝;银幕下中国人互相揪打,乱成一团!至今,我还想向那位老人深深致敬,感谢他那一拳,打出了正直的中国人应有的骨气和愤怒!1992年春,寂寞了数十年的荒丘竟奇迹般地热闹了几天。一位来武汉投资的日本商人,受其父的委托,在乡间小道上步行半天,寻访到这座荒丘,跪倒大哭。他的伯父就是葬在此处的9名日军中的一个。日本商人找到有关领导,\n恳请政府允许他出钱修缮一下这片墓地,既是对他的伯父的悼念,也表示对死难的中国人谢罪。这种热情让中国人吓了一跳!为一个侵略者修筑墓地,倘若答应,如何向历史和未来作出解释?面对日本商人的请求,有关领导反复斟酌,同意了。修缮两座墓地的资金拨到村委会。可能村干部觉得该修缮的地方绝不止一处。村小学、敬老院、医疗所,哪一处都比墓地重要。结果,资金东抽西调,所剩无几。大规模的修缮已不可能,只好随便将工程包给几个乡村石匠。石匠们先动手修日本军人的墓。这个墓原本盘踞在大荒丘上方,解放后移到荒丘旁边。渺没得只剩个土包子。石匠们用青砖水泥将这个包子夸张、加固,修得像模像样。至于大荒丘,他们反复计算所需费用,觉得暂时没能力进行修缮,搁下了。于是50年后,日本军人的坟墓又一次对大荒丘显\n示了优越的神气。尽管石匠们在修缮中偷工减料,但颇具规模的日本军人墓,仍然有资格对浑身荆棘的荒丘显示出莫大的嘲讽……写到这里,我忽而记起一部80年代初某位留日学生的自传。他说自己的祖父死在日本人刀下,他的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当他作出赴日本打工留学的决定后,其父惊得如五雷轰顶,继而七窍生烟。这不又是去给日本人做牛做马吗?他离家那天,做父亲的竟操起扁担追打了半里路,边打边用伟人的话教训儿子:“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他不甘示弱,也用伟人的话反驳:“落后就要挨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