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00 KB
  • 2022-08-16 发布

高中政治 《神奇的货币》教案8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本课设计意图一、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价格的定义。(4)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5)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1)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2)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3)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与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有何不同。(4)商品流通的定义及其公式。(5)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6)纸币发行的规律。(7)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8)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1)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的角度,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2)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1、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与人民币相关的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3、\n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到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本课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提纲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目题:货币的本质1、商品交换需要货币。2、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生。4、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目题: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1)价值尺度的含义。(2)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1.流通手段的含义。2.商品流通的含义和公式。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是现实的货币。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目题:纸币1、纸币的产生及纸币的含义。2、纸币发行量的确定。3、纸币的优点。\n4、纸币的正确使用。框题:信用工具和外汇目题: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2、信用卡。(1)信用卡的含义。(2)信用卡的优点。(3)信用卡的使用。3、支票。(1)支票的含义。(2)支票的种类: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4、汇票的含义、种类和优点。目题:外汇1、外汇的含义2、汇率的含义3、人民币外汇牌价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本课的逻辑结构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旨在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消费领域入手,使学生逐步认识货币、价格和消费等常见的经济现象。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就自然成为本单元的开始。根据课程标准,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两个框题。第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本框题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题:货币的本质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购买商品需要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必然出现一般等价物——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第二目题:货币的基本职能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n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就是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是观念上的货币。货币的另一个基本职能是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此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第三目题:纸币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具有比金属货币更多的优点——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要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第二框题:信用工具和外汇本框题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题:信用工具这一目题的逻辑顺序是:现代经济往来结算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和汇票等——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信用凭证——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包括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汇票是外埠结算时的支付凭证第二目题: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人民币外汇汇率是用100单位外币兑换的人民币来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重要意义(一)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第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一目题:货币的本质此目设计了3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是为了引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而设计的,共有两问。其中第一问从关于货币的传说切入话题,告诉学生货币既不是天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第二问着重引起学生对本框重点——货币本质的关注。建议在课堂内进行这一活动。\n第二个探究活动,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问要求学生由表及里,从表面上各不相同的商品中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劳动产品。第二问要让学生对商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能称为商品。第三个探究活动,为了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问告诉学生市场上要出卖产品的人数有3个。第二问告诉学生卖咖啡的人和有红珍珠的人能够成交。第三问告诉学生图示中所有的人都不能成交。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第二目题:货币的基本职能此目设计了4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只有一问,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些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商品的价格。第二个探究活动,只提出一问,告诉学生在卖和买两个相互衔接的阶段中,货币发挥了流通手段职能。第三个探究活动,共有两问。第一问是要使学生明白,在商品经济中,商品所有者的商品能否卖出去,关系着商品所有者的生死存亡。第二问要告诉学生,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第四个探究活动,只提出一问,目的是让学生清楚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受货币流通规律的支配。第三目题:纸币此目设计了1个探究活动。这里提出两问。第一问从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引入,告诉学生,这些人物是用金银铸币购物的。第二问旨在让学生明白: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具有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等优点。第二框题: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一目题:信用工具此目设计了4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只有一问。旨在告诉学生与现金消费相比,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实用、高效和安全。第二个探究活动,共有三问。第一问是为了让学生注意信用卡的使用。第二、三问可在同页的相关链接中找到答案。第三个探究活动共有二问。第一问中小张领到的票据是现金支票。第二问告诉学生,小张拿这张支票可到支票开户银行领到现金。第四个探究活动只有一问,主要提醒学生注意汇票的作用。第二目题:外汇\n此目设计了2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只提出一问,要告诉学生:去欧洲旅游,在那里不能用人民币购物、付费,而必须用人民币兑换外汇。第二个探究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外汇牌价,共提出两问。第一问告诉学生:4月9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821·4800元,日元的汇率是7·6987元。第二问告诉学生:美元的汇率升了,日元的汇率降了。本课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问题分析1.货币的本质准确理解货币的本质是把握本课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联结本课其他知识的纽带。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容易分割、便于携带和长久存放等特点,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产生了货币,具备了一般等价物所具有的功能。因此,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也正因为这样,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一切商品和服务首先都要与货币相交换。在商品经济社会,一个人手中拥有货币,就可以购买到他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这样,货币成了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于是,在人们眼里,货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由此也产生了对货币的各种不正确观念(如拜金主义、金钱万恶论等)。要准确理解货币的本质这一重点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等价物的含义。在商品的价值关系中,一个商品充当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材料而能够同另一个商品直接交换,它就处于等价形式上,也称等价物。在价值关系中,等价物起被动作用。在价值关系中,处于等价物地位的商品,有一种特殊属性,它是价值的直接存在形式,它的物品量直接表现为价值量。(2)一般等价物的含义。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商品。理解这一概念,主要应把握三层含义:第一,它首先是一种商品,是某一市场上人们比较认同、乐意接受的(教材中出现的实物货币通常指的就是这一层次上的含义)。第二,它自身有一个演化的过程:由笨重到轻便;由难以保存、分割到易于保存、分割。根据这些要求,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是贵金属金和银。第三,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教材出现的金属货币指的就是这一含义)。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一种商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又有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货币的正式产生。\n(4)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都是商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商品价值。但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又有区别,表现在:①产生时间不同,其他一般等价物出现的时间比货币早。②特征不同,如货币价值比较大,用较少的物品能进行较大量的交换;易于分割,分割之后既不会减少价值,又给交换带来方便;易于保存,不会因为保存时间的长短而使价值发生变化;便于携带,以便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易。其他一般等价物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某些特征,但也存在不足之处。③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般等价物不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本课知识的核心。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不了解货币的职能,就无法真正懂得货币,就无法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在这里,“基本”是指这两个职能是从货币产生时就有的,货币的其他三个职能: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以及世界货币职能都是在这两个基本职能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讲解货币的职能应重点放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个基本职能上。(1)价值尺度职能。①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的职能。教学时,要强调“一切”二字,如果不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而是一个或几个,那就不是货币,只是等价物。②货币之所以能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③价值尺度与价格的关系。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对货币来说,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对商品价值而言,就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⑤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⑥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自身必须确定一个计量单位,即货币单位。(2)流通手段。①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这一职能又叫购买手段职能。②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关系。这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③初期的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初期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可用公式表示为:商品-商品。货币出现后,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为:商品-货币-商品。两者的区别表现为:\n第一,前者是直接的物物交换,用公式表示为:商品-商品。后者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用公式表示为:商品-货币-商品。第二,前者在货币产生前就存在;后者则是在货币产生后出现。第三,前者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满意就可成交;后者买和卖在时间上、空间上是分离的。④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而不能只是观念上的货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3.纸币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之为货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因此,掌握有关纸币的知识,才能更好参与经济生活。(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2)纸币与铸币相比的优点。第一,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第三,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①通货膨胀指的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②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会引发通货紧缩现象,导致商品零售价格出现持续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花钱,银行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等现象,整个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的状况。二、本课难点分析1.外汇(1)外汇的含义及其内涵。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既可用于国际支付,还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外汇是一个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对于保障进口,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都有重大的作用。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n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定义: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国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存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1996年2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①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②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④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欧元现已取代欧洲货币单位);⑤其他外汇资产。(2)外汇的特征。①以外国货币表示;②可自由兑换。(充分可兑换是指对经常项目没有任何限制,资本项目的管制也较宽松;受限制的可兑换是指在经常项目上对居民有限制,对非居民无限制,对资产项目原则上管制;不可兑换是指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管制。)(3)外币与外汇。外币与外汇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首先,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并非都是外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此外,在理解“外汇”这一概念时,还应注意其中的债券内涵。持有外汇意味着对外汇发行国拥有债权。持有外汇过多,一方面意味着国际支付能力强和有可能对外汇发行国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大量该由本国享受的资源,被借给外国利用,并要承担外汇贬值的风险。2.汇率(1)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它是在使用外汇时必须与本国货币折算而产生的。(2)汇率标价的两种方式。①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就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所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又叫应付标价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②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n在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的数额保持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对比变化而变动。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少,这表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多,则说明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即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和汇率的升跌成反比。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之间存在着一种倒数互换关系。(3)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和汇率的作用。汇率是联结国内外市场的一条重要纽带。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即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本国货币(注意:这里指市场上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纸币)发生贬值或升值两方面的变动。汇率同税收、财政、利率等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它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升高或降低汇率来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4)对货币升值的具体分析: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上浮)后,同量的这种货币能比以前换取更多的他国货币,买到更多他国的商品。同时,这种货币的信誉及这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也将随之提高。尽管有这些好处,但一般讲,国家不会轻易将其货币升值,因为这会给一个国家带来一些严重后果。如:①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②货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③本国货币的升值,使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的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西方发达国家,一般轻易不选择将本国货币升值。我国也不例外。(5)对货币贬值的具体分析: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首先对出口收入有影响:一国货币贬值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相对外国商品的价值,使国外的居民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外国货币购买力相应提高,贬值国商品、劳务、交通、住宿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旅游业发展;其次对国际资本流动也有影响,如果贬值趋势不断发展,那么人们将会把资金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引起资金外流。②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贬值后,一国的贸易收入往往会得到改善。贬值后,可以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贬值对物价也有影响:一是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型\n物价上升;二是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升,货币贬值对物价的影响会逐渐扩大到所有商品,引起全社会供求不平衡,甚至导致通货膨胀。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由此可引起贸易战和汇率战。在国际贸易和借贷活动中,收进贬值货币的一方会遭受损失,而要付出贬值货币的一方将从中获利。主要工业国的汇率变化还会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主要货币的汇率不稳定还会给国家储备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1997年波及全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首先从泰国货币贬值开始。(6)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及其重要意义。①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做法提高了人民币的信誉,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吸引了外商投资。②汇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但影响和决定经济发展的变量很多,不能过分强调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的地位和作用。有些人把日本、美国经济问题或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问题,统统归为汇率问题,归结为其他国家的货币币值问题。这种过分夸大汇率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言行,只会掩盖自身经济发展中内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拖延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世界金融发展和经济史表明,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纯运用汇率政策发展起来,将来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只靠汇率政策就可以摆脱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③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应当根据其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等因素决定。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国际经济发展状况。④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国将继续按照改革开放的整体部署,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培育外汇市场,稳步推进人民币兑换进程,进一步理顺供求关系,不断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⑤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中国一贯坚持的方针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中国将在继续扩大内需、加快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促进经济内外协调发展。3.正确对待货币从理论上讲如何正确对待货币,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说服和理解,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等思想和行为的存在,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对待货币是本课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态度教育的难点,是树立高中生正确人生观的一个突破点,也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①\n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一切商品和服务首先都要与货币相交换。在商品经济社会,一个人手中拥有货币,就可以购买到他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这样,货币成了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②货币并不神秘。从货币的产生过程看,它本身也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从货币的本质看,它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的作用看,货币的作用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③挖掘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材料,阐述不同金钱观对人生的不同作用。④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态度的教育。要强调以理服人,以事实说话,要实事求是,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首先要对学生的思想和态度进行调查,其次可针对学生的思想和态度进行专题讨论或辩论,最后,教师要总结和引导。教学方法建议一、课时安排为2课时,每个框题1课时。二、教学方法建议导入方面:可以介绍货币简史、世界各国货币趣闻,甚至可以由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活动方面:可设计讨论课、辩论赛、演讲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由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货币发展史等方面知识。实践方面: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用借记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教学评价建议一、评价方式建议1、课堂主体参与评价,以参与活动程度和效果进行评价。2、自我反馈、体验评价。以小论文、实践总结等形式进行评价。二、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最符合题意的)1.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货币必须是()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像的货币  C.现实的货币  D.一种价值符号2.原始社会末期,在偶然的物物交换中,一袋米可以换两只羊,或用公式表示:1袋米=2只羊。在这个公式中() A.一袋米和两只羊耗费的劳动时间相等 B.羊是充当等价物的商品 C.羊的价值通过米表现出来    D.一袋米的价格和两只羊的价格相同\n3.马思克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 ①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②金银不是唯一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 ④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4.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交换。这表明()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B.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D.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5.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①待售商品的数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的流通速度④居民货币持有量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马克思说:“纸币的发行只限于它所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流通数量。”这说明()①金属货币要由纸币来表现,它本身无实际意义   ②纸币的发行量如果不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③只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发生变化,纸币的购买力也必然发生变化   ④纸币流通条件下,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仍然是金或银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7.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②纸币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④8.在商店里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这里,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9.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①纸币发行量是否过多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n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10.截止2004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4703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的事实表明我国()A.出口商品竞争力增强B.进口商品数量明显下降C.已经成为主要的债权国D.对外支付能力越来越小(二)、非选择题11.甲同学认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所以只要通过多发行人民币就行了。乙同学认为,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12.以参加“金钱能使鬼推磨”为题的辩论赛,请以反方身份整理、收集材料,明确论据。13.请介绍有关信用卡的常识和信贷消费过程。14.根据下面漫画“金钱的魔力”,谈谈如何正确对待金钱。金钱的魔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DBCAAAAA(二)非选择题11.人民币属于纸币。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国家发行纸币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不能通过发行纸币来解决。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如果纸币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纸币的发行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甲、乙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12.略13.略\n14.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一切商品和服务首先都要与货币相交换。在商品经济社会,一个人手中拥有货币,就可以购买到他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这样,货币成了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需要货币,个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也需要货币,货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重视货币的作用,不能把钱当作万恶之源,一概加以排斥。同时,一个人也不能把钱看得太重,更不能把金钱看作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不义之财不可取”应成为我们作人的准则。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教学资源链接中国历代钱币简述古代曾以海贝壳充当货币,称贝化(货)。已发现的我国充当货币的海贝,大型的有虎斑宝贝、阿文绶贝;小型的有货币、拟枣贝等,以货币最常见。河南安阳殷虚常有伶鼬榧螺与海贝同墓出土。贝化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夏、商、周三代重要的实物货币,以朋为计量单位,小贝十枚为一朋。先秦货币由于各部落(国家)生活居住环境不同,铸币在经过一段不定型时期之后开始发展,并以其主要的生产工具为原型进行铸币。据考证,铸币有四个主要的起源:林区或林农混合区的以刀斧、戈等利器为原型的仿形铸币,这些铸币根据地域的不同,出现了以地名为主的文字符号,这种标名铸地的作法,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及民国时期。另外一大类型是农区的铲、布仿形铸币。生活在湖水面较多区域的部落,以捕鱼为业,其铸币另有自己的特色。在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区域,同时期的货币显示出与其文明程度相适应的方孔圆钱或圆孔圆钱。秦汉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统一衡制基础上以秦衡为基础,统一秦半两。但不久以后,由于暴政与巨军费开支,铸造货币不断地减重、变轻。汉刘邦起兵之初,为了筹集军晌便自行铸钱。钱文袭用秦半两旧名。但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并允许民间自行铸造。因而大部分为轻薄小型、文字浅平的小篆体半两,称为汉半两。公元18年,始铸五铢,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铢钱历时近七、八百年。是我国铸期最长的货币。留世数量巨大,品类繁杂。王莽时期的货币王莽自公元七年开始,先后实行了三次币制改革,钱制混乱,但铸造了举世瞻目的精美货币,其铸钱质量却是一代鼎盛,王莽钱书法采用悬钱篆,铸钱无论圆钱,布币、刀币,外廓高挺,因而对文字保护甚佳。三国货币魏、蜀、吴,\n史称三国。此时期币制复杂,再加上战火纷飞,史记不详,如今被断为三国时期货币,其铸地和铸时,难以解分。三国时候,不同地域钱制各有差异:魏铸五铢;蜀铸五铢外,另有直百五铢;吴有大泉五百,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两晋南北朝货币史书关于西晋铸钱只字未提,当时主要行用五铢钱。西晋统一中国时,府库充实,国力强盛,除了沿用汉代旧钱之外,自行铸钱。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各少数民族各自为政,许多还自行铸钱。巴族首领李特,李流等,建汉于四川,铸“汉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枚以年号命名的货币。隋唐货币隋文帝平陈之后,隋五铢为统一法定货币,隋五铢之“五”字左边多一竖有若“凶”字。唐初,仍用隋代旧钱,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下令废五铢,铸开元通宝,结束了我国铢两货币的历史而进入宝文制货币。“开元通宝”四字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文字端庄凝重,展示出大唐一代兴盛太平的风范。五代十国货币纵观五代十国货币,以铅、铁为主,劣币较多,精美者少见,反映了当时政局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局势。两宋货币两宋的币制,主要为铜钱,但兼以铁、铅。白银及银币在支付和购买上较前朝较为重要。纸币开始正式产生和推行,这是两宋时期币制的最大特点。南北宋铜铁钱明显不同,北宋铜钱多而铁钱少,南宋铁钱多而铜钱少。北宋铜钱大钱少,南宋铜钱大钱多,北宋以年号为钱文,而南宋不但以年号为钱文,且有纪年。另两宋货币较以前最大的区别在于钱文书法,许多为各朝皇帝御书,或书法大家所写,行隶篆草俱备,是我国货币书法艺术的颠峰。元代货币蒙古在建元之前,就曾开始铸造汉文货币,如“大朝通宝”。在取得对中原统治权后,主要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银辅币。明代货币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明代铸钱,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清代货币清朝币制,大体上是银铜平行本位,且银铜之间比价大体维持在一千文一两上下。清末,由于清庭腐败,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钱币的显著特点是钱称“圣宝”,有别于历代钱币;钱币上无纪地、纪值、纪重标志;钱文分书于正反两面。历代银质货币\n中国历史上,自金银被人类发现并使用以来,一直被作为财富来贮存和流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我国最早的银质货币。以后各朝、各代均铸有不同名称和不同用途的银币,但其主要用于大额支付及赏赐及陪葬和供奉用。真正民间使用并作为主币的时期并不长。除晚清及民国时期银币和银锭时可遇见外,其它银质货币很难一见,除了本身铸造数量少之外,由于中国妇女长期以来喜爱银首饰,因而大量销熔,这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中国银质货币,除了由国家发行之外,还有许多是由地方甚至银铺、钱庄自主铸造发行,依据本身贵重金属地位及重量来维护信用,这也是中国银质货币的一大特征。中国银质货币,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形状有不同的称呼。隋唐以前称饼、笏、铤(扁平形)或挺(棒形)。宋改称银锭,元朝称元宝。明清银锭形状改为马蹄形。清朝末年,由于外国银元的流入,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于是清庭顺时应势,自铸银元。根据其图案不同,各有不同称谓如“光洋”、“花边”、“龙洋”、“大头”、“小头”等等。晚清及民国还曾铸造了许多种类的银质纪念币,有的是吹牛拍马之辈为讨好上司而制作,有的是地方军阀自制,有的是为纪念寿诞及重大事件而设,这些银币大多数量较少,图案精美独特,制作精良。中国铜元中国机制铜元始铸于广东,自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开炉铸造,到民国三十八年,贵州黔字半分铜元,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它的出现不但结束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方孔圆钱的历史,同时与国外币制接轨,使中国的货币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铜元经历了清王朝的衰落,军阀混战,国民革命,外邦侵略,人民中国的诞生和蒋氏王朝的履灭。可以说,中国铜元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辛酸的一页。中国纸币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公元11世纪,中国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北宋的“交子”。之后,纸币便在中国各朝代沿袭下来。南宋发行的有“会子”、“关子”,金代发行的有“交钞”、“宝石券”,元代发行的有“元宝交钞”、“通行宝钞”明代发行的有“大明宝钞”,清代发行的有“大清宝钞”等,鸦片战争以后,近代银行业逐渐兴起,银行兑换券开始盛行,纸币逐步成为主要的货币。从1935年开始,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以纸币代替银元流通,先后发行了法币、金圆券、银元券等纸币。明代的“大明宝钞”为世界至今最大幅面纸币,即币面为209毫米×320毫米。最早的西方纸币是受中国纸币影响,在1661年由瑞典发行的,法国在1720年,美国在1797年,法国在1806年才相继发行自己国家的纸币,中国纸币与西方最早的瑞典相比,早了900多年。“银联”标识卡介绍1、“银联”标识卡以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银行卡的平行排列为背景,衬托出白颜色的“\n银联”汉字造型,突出了银行卡连网联合的主题。三种颜色,红色象征合作、诚信;蓝色象征畅通、高效;绿色象征安全。三种不同颜色银行卡的紧密排列象征着银行卡的联合。“银联”标识卡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国内各发卡金融机构发行,采用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可以跨行跨地区使用的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2、“银联”标识卡的主要特征银行卡正面右下角印刷了统一的“银联”标识图案;贷记卡卡片正面的“银联”标识图案上方加贴有统一的全息防伪标志;卡片背面使用了统一的签名条。2003年12月31日前申领的银行卡,持卡人可按照原发卡银行的章程使用,也可到银行更换成“银联”标识卡。2004年1月1日后,“银联”标识卡将成为全国范围内唯一使用的人民币银行卡,各类非“银联”标识卡只能做地方专用卡,不能用于异地或跨行使用。3、“银联”标识卡的优点方便用户-----可受理“银联”标识卡的商户,对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无须识别发卡机构,均能直接受理;方便持卡人---持卡人在贴有“银联”标识的ATM或POS上,都能持卡使用。4、发行“银联”标识卡的时间、范围和金融机构2002年1月10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5城市首期发行“银联”标识卡的金融机构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国家邮政储汇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部分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具备发行条件的其他发卡金融机构和其他城市将陆续发行“银联”标识卡。5、“银联”标识卡如何申领申领人可到“银联”标识卡发行机构的各个营业网点,按照各发卡机构的相关规定办理申请领用手续。6、“银联”标识卡的使用范围2002年1月10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5个城市首期发行的“银联”标识卡,暂只能在这五个城市贴有“银联”标识的ATM机上提取现金和查询,以及在上述城市的各大商场、酒店、机场及其它场所贴有“银联”标识的POS机上使用。今后,使用范围将逐步扩大到全国其它城市所有贴有“银联”标识的ATM和POS机。7、“银联”标识卡使用如何收费ATM取款交易。持卡人在申领“银联”标识卡所在城市跨行ATM上取款,是否交纳手续费,由各发卡机构规定,但最高不得高于2元人民币;在其它城市ATM上取款,均需交纳手续费,标准不高于2元+各行行内异地取款手续费。持卡人在全国所有贴有“银联”标识的POS机上消费使用,均不收取手续费。8、“银联”标识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n请勿向任何人提供、泄露个人密码;当银行卡发生遗失、被盗等情况时,请及时向发卡机构办理挂失手续。9、使用“银联”标识卡遇到问题如何投诉?持卡人如果遇到贴有“银联”标识的商户拒绝受理“银联”标识卡、商户或银行未按规定收费、发生错帐或与银行发生交易争议时,可向发卡行或有关的中国银联分公司进行投诉。金钱的买到与买不到金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金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金钱可以买到饰物,但买不到青春金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金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金钱可以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金钱可以买到权威,但买不到威望金钱可以买到小人之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金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金钱可以买到躯体,但买不到灵魂金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金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石头“斐”的故事在太平洋卡罗莱群岛中有一个雅普岛,岛上的居民把开采出来的石头当作钱,即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货币。这种石头钱被称为“斐”,它是从雅普岛以南400英里的另外一个岛上开采出来的。在质地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石头的价值取决于石头的大小,石头越大,价值越大。由于人们都追求较大的价值量,当地许多居民便冒着巨大的风险从海外的岛上开采大石头并运回来。因石头较大,用作交易工具实在不便,所以岛上的居民进行交易时,并不搬动石头,而只是由石头的主人作一个口头声明,告诉大家这块石头已经易主就行了。据说,雅普岛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一个富有的家庭自称在400英里以外的岛上有一块巨大无边的石头“斐”,以表示他家拥有巨大的财富。其实,那块石头到底是什么样,大到何种程度,雅普岛上的居民从没有见到过。这富有之家的财富也就仅仅作为观念存在于岛上居民的心目中。 1898年,德国政府从西班牙手中接管了卡罗莱群岛。管理者计划改造雅普岛上的道路,却遭到岛上居民的抗拒。当德国人了解到岛上居民的全部财富就是那些分布于岛上的石头“斐”时,他们想出了一个制服这些居民的办法。他们派人用黑色染料在岛上所有的石头“斐”\n上画上黑色十字,并宣布这带黑色十字的石头不再是货币。这样,岛上居民一下子失去了全部财富,不得不按照德国人的意志,老老实实地修好了路。这时,德国人又派人将所有石头“斐”上的黑色十字洗刷干净,宣布这些石头还是钱。雅普岛的居民对重新获得财富而高兴万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