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6.49 KB
  • 2022-08-16 发布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全集

  • 8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人美版)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引导思考----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同学们能谈谈你在生活中最关注的美术现象是那些。2、感悟美术鉴赏在生活与工作中的重要---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造出新的美术形式,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给我们留下了浩瀚的美术珍品,今天人类还在不停地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人类的发展以及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对美术关注、认识、理解和体验。这就是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3、在分析一些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对美术鉴赏学习的兴趣,深入引导学生理解美术鉴赏及其意义。4、介绍一些美术知识为今后美术鉴赏做重要准备。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一(1---8)班,学生都是刚刚接触美术鉴赏,并且对于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基本不懂。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相互之间能够探讨交流,学习气氛较好,对美术鉴赏课有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n审美的眼睛”。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教学中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感悟意义---树立信心。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教学流程示意 (1)教师引导什么是美术、艺术?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教师讲解如何进行美术鉴赏?(3)学生讨论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分析,教师引导。(4)课堂总结总结归纳本课知识, 深化美术鉴赏的意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课件展示若干美术作品,请学生试辨别其所属门类。导入语: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美术作品时,你是否能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呢? 美术作品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 利用学生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课件展示《捣练图》和《拾穗》 提问:1、这些作品存在哪些相同之处?不同之处?2、试着猜想作品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思考、小组讨论;画家、时代背景、主题、艺术语言等 对比欣赏,引发学生思考 \n课件展示《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 分组讨论:提出疑惑,发表小组见解可从艺术语言、风格、材料、价值、意义等方面分析.抒发感受,探究原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也是鉴赏的第一步。知识小结利用课件提炼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尝试体验鉴赏的过程并加以总结归纳.鉴——鉴别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艺术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赏——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于个人经验线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评价 .总结归纳本课知识,深化美术鉴赏的意义。 板书设计1、什么是美术鉴赏? 2、美术分为哪几类?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教学反思①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喜欢听老师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并颇感受益,这样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喜欢的也是学生喜欢的。②学生对美术和美术鉴赏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认知或清楚的认识。并对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提到了可以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审美能力,但又都不能具体说明。\n③从学生讨论的作业情况看,学生对美术在文化知识领域的作用缺少应有的认识,这种情况说明各学科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学科本位的形式较多,跨学科的联系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现实生活。④在鉴赏课的讲述中我也认识到,单纯就美术问题的讨论终将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只有联系现实社会,涉及不同学科知识,才能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题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了解程度不同,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有更一步的提高,从更深层次的分析不同的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所要表达的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以后课程学习中学生对作品的整体分析和认知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学情分析 由于面对的大多数都是农村学生,对于美术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基本上属于谈不上有什么美术基础,基于这种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以欣赏为主,多跟学生互动,给学生们观看大量的画家名作,详细讲解作品和介绍画家的生平,以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作品的含义。多提问,多启示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种类和特点,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的而完整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n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于认识美术语言,期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又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教学流程示意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课堂总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欣赏古筝弹奏曲片段《高山流水》师问:通过欣赏,我们能联想到这是自然界什么声音,为什么有这种感觉?生答:听到流水的声音,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师总结:这就是一种语言,音乐的语言,他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流水的世界。我们知道,人类靠语言来沟通彼此的情感,动物也同样靠自己的语言来沟通,小鸟唧唧喳喳,青蛙呱呱叫,这是他们的语言。欣赏美术作品也是如此,他也有艺术语言,如果我们不了解,不懂得艺术传达的符号,我们就看不懂美术作品。这正是刚才有的同学回答失误的原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二、讲授新课: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板书):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破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斯蒂尔的油画《1954》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区别。生答:绘画种类不同,有油画,有中国画。生答:有具体形的,有看不懂的。生答: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有具象的,有抽象的。师总结:这三幅作品在艺术形象和绘画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艺术家使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以表达不同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意图。广义的说,美术作品中参与作品表达的一切都具有语言的属性,而狭义的则是指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美术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美术语言表达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笔墨、章法、皴法。他们作为美术语言特殊的表达和实现手段也可以看成是语法规则,同样构成了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一部分。美术的语言方式: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n2、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板书)师问:大家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总结一下具象艺术、抽象艺术、意象艺术有什么区别?生答:具象艺术、意象艺术能看懂了,抽象艺术看不懂。师总结:具象艺术的目的在于真实地再现现实,意象艺术不在以纯粹的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而纯粹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的纯粹和人类精神表达与沟通的自由。三、课堂总结结合具体的实例,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使学生能分辨出具象、意象、和抽象三种不同语言类型的美术作品。板书设计一、导入新课《高山流水》欣赏二、讲授新课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韩熙载夜宴图》、《破墨仙人图》、《1954》美术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美术语言表达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笔墨、章法、皴法。美术的语言方式: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2、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具象艺术的目的在于真实地再现现实意象艺术不在以纯粹的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而纯粹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的纯粹和人类精神表达与沟通的自由。三、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应该多注重跟学生的沟通,多让学生自主回答,调动课堂的积极性,主动的学习比被动的学习,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美术欣赏作为基础教育,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对于美或是丑都没有概念的人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多欣赏大量的作品。课题3、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信息搜集与处理的能力也已趋于成熟,对作品的认知与探究有一些共性的认识,但也存在着丰富多彩的个性差异,他们在欣赏和评述艺术作品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共性以及个体的人文素养及审美倾向。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人格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引导和引领学生进行正确赏析并给予适当点评。\n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黄筌,以及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尓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并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第二部分“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三个主要特点:1. 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就象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艺术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3.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含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或描述。由于具象艺术的这些特奌,因此除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它还具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第三部分“怎样鉴赏具象艺术?”这里既运用了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又特别兼及了对具象艺术的鉴赏特征,从肖像艺术和主题性艺术两大分类中分别说明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这里涉及到具象艺术的典型性问题,主要是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第四部分“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主要是从具象艺术的功能——社会记录和社会干预的角度来说明的,这两个功能是它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艺术的主要特征。具象艺术的意义主要就来自于此。学情分析 具象艺术的再现性、典型性与情节性构成了其重要的艺术特点,具象艺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理解,要注重从作品中情节性为起步,让学生在作品中直接再现出的情感,感悟作品人物所表现出的性格、情感以及主题。让具象作品中传递的情感和表达出的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懂得具象艺术的鉴赏。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2.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3.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具象艺术的三个主要特点及其功能,具象艺术的特点、功能及如何运用以及意义。难点: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具象艺术不是被动的模拟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n教学流程示意 本课以同学们熟悉的世界名画作为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具象艺术的基本意义,再进一步阐述具象艺术特点与作用中讲解具象艺术作用,教学中以中外具象美术作品中分析、内容的讲解中,注意教学过程:引起关注——深入讨论——感悟意义——理解中学会鉴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和问题教师先用古代中外两个画家画作(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古希腊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比赛的故事为例。)说明具象艺术是人类艺术中的主流,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教师出示黄筌〈〈写生珍禽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和课题:如实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引出问题一问题一: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同学们通过浏览<<写生珍禽图>>和<<清明上河图>>,个别学生提问、总结:从视觉上得出真实性、瞬间性和情节性;从艺术语言上釆用线条和随类敷彩的表现方法;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上得出在照相机发明前,具象艺术有记录作用,让我们了解到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二):教师分析作品并总结特点和作用教师结合作品总结具象艺术的特点和作用:特点一:视觉真实性和客观性,以客观世界为对象,表现得真实。例《清明上河图》。特点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表现出瞬间性特征。例《蒙娜丽莎》。特点三:情节性或叙事性,蕴含一个或多个故事。例《凊明上河图》。作用:有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还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三):思考与讨论教师出示《王时敏像》与《教皇英诺森十世》,由学生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同学通过浏览图片很快得出相同点是人物瞬间性的特征描绘;不同点是中西绘画的不同语言表达手段:中国工笔画重视线条和随类敷彩,人物淡雅清秀。西洋画重视明暗、构图、空间、透视、肌理,画面色彩浓重、深远。(四):教师出示问题二: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教师出示作品《血衣》提出问题:1。找出主题人物。2。找出画面中艺术家塑造什么人物和道具来加深或揭示地主对民众的残酷剥削?由同学自由发言。(五):教师出示问题三: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教师出示作品《国民政府大门》(摄影)和《占领总统府》(油画)让学生在对比中辨析具象艺术的特征和与摄影作品的异同。\n同学对比,教师分析作品《占领总统府》:作品采用凌空俯视的角度,着力于升旗这一组群像的刻画:一位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扯下国民党的破旗,升起鲜艳的红旗,一个伟大的转折来临了;指挥员伸出戴表的手腕,为了记住这令人难忘的时刻,老战士凝视着它,禁不住热泪盈眶;司号员已记不清多少次吹过胜利的号声,此刻激动得脱下军帽,向红旗致以崇高的敬礼。此画构图独特,场面广阔,整体气氛浓烈,而具体细节又刻画周到,在当时极尽情节铺排的历史画创作中,是一幅不同凡响的作品。教师总结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意义一:表现在记录功能上,尤其是在摄影发明之前,是我们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依据。意义二:具有社会干预的功能,它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的作用。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就从这两方面出发,它对艺术形象塑造得越典型、越生动、越具有个性,对主题挖掘得越深刻,就越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也就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板书设计3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一、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特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3.情节性或叙事性。作用:观看具象美术作品时,第一眼就能分辨出每一个个别人物的性别、表情、动作和衣饰、各个物品的品种、类属以及地点、环境等特征。二、怎样鉴赏具象艺术?首先分辨:1.肖像作品;2.主题性作品三、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教学反思 新科标倡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生对具象艺术较易理解,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别具象艺术的能力。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灵活的运用一些教学方法,跟学生做更多的互动,引导学生进入到美术的殿堂,首先对具象艺术的了解,更加有兴趣对后面课程的学习,从而爱上美术,达到在生活中善于运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n课题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旨在通过欣赏意象艺术作品使学生明白意象艺术和前课所学的具象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本课中应立足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通过对比来找到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紧抓以学生为主体来作为主线,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同时在本课中,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能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教材分析本课作为高中全部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点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控制美术鉴赏的办法,造就学生“审美的眼睛”。学情分析学生绝大多数对美术作品只是一个标杆——认为美术作品是否优秀,其标准就是像或者不像,通过本课的讲解,让学生改变对美术作品的评判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2.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认识和理解。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n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难点: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教学流程示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说说形容男子很潇洒的词语有哪些形容女子很漂亮的词语有哪些同学说出的这些词语不管用在哪一位男同学或女同学身上,都不会介意,但如果把某位同学比喻成"鹌鹑",其肯定不乐意.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画家偏偏把自己以鹌鹑自喻,媒体展示:《鹌鹑图》朱耷他为什么把自己比喻成鹌鹑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这种设计意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意象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鹌鹑(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媒体展示:什么叫意象艺术通过老师设问,学生讨论,老师归纳,师生共同探讨,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具象艺术作品与意象艺术作品的对比,探索意象艺术的特征.媒体展示:《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欣赏图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两幅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结合学案让学生思考并整理出答案)(4)媒体展示: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式怪异(媒体展示名作《内战的预感》油画·达利)(5)学生讨论,回答:(6)老师引导,归纳: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7)请同学讨论:如何理解意象艺术(媒体展示《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委拉斯凯兹与《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油画·培根,《蒙娜丽莎》油画·达芬奇与《马蒂斯夫人》油画·马蒂斯)(8)学生回答:(9)老师引导,归纳:强调四点:A,"意象"是艺术家的"意中之像".B,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C,意象艺术形象更集中,典型.D,意象艺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三)提问与反馈(1)媒体展示:(2)学生讨论,回答:(3)老师引导,归纳:\n具象艺术(工笔画)与意象艺术(写意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它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朱耷把自己以鹌鹑自喻,并非自己的样子长得象鹌鹑,而是借画家笔下鹌鹑的神韵抒写自己孤傲冷漠的精神状态.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应设置一个能唤起学生自问,自答,探求知识的课堂环境.如每组互提,互问,互答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四)练习与巩固(1)你最欢喜的一幅画是意象艺术作品还是具象艺术作品(2)你怎样理解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真实"(3)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获取知识的可能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探索目标探索过程设计意图学习欲望1、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欣赏这两件名作:《蒙娜丽莎》(油画·;1503-1510年)达·;芬奇(意大利);《马蒂斯夫人像》(油画·;1905)马蒂斯(法国)。分组讨论。(2)让每组代表谈谈这两件作品作者所运用的艺术语言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3)学生回答:(略)(4)老师引导、归纳:这是两件题材相同(人物肖像画),但表现的艺术形式不同的名作。前一节课的“走进具象艺术”已涉及到《蒙娜丽莎》的表现形式(略),而《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向意象艺术的殿堂,一起来欣赏、学习意象艺术作品。(5)板书或媒体展示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意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意象艺术。2、新课与学生(1)板书或媒体展示:◎什么叫意象艺术?\n效应(2)学生回答:(略)(3)老师引导、归纳在《新华词典》中:“意”为愿望、料想.“象”为形状、样子。意象艺术是对物象加于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让学生欣赏本课的《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有啥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如经过艺术家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圣维克多山》,画中的山、房子、树、天空都变成细小的块面形象)(4)板书或媒体展示:◎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式怪异?(媒体展示名作《内战的预感》油画·;达利)(5)学生讨论、回答:(略)(6)老师引导、归纳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7)板书或媒体展示:◎请同学讨论:如何理解意象艺术?(8)学生回答:(略)(9)老师引导、归纳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意象艺术形象更集中、典型。老师与学生的互动\nC意象艺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主动学习4、提问与反馈(1)板书或媒体展示:◎请同学讨论:国画作品中的工笔画艺术作品和写意画艺术作品(如本案中,国画作品的图1和图2)在表现形式上有啥不同?(2)学生讨论、回答:(略)(3)老师引导、归纳:(略)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应设置一个能换起学生自问、自答、探求知识的课堂环境。如每组互提、互问、互答。良好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4、练习与巩固(1)你最欢喜的一幅画是意象艺术作品还是具象艺术作品吗?(2)你怎样理解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真实”?(3)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板书设计 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一、什么叫意象艺术?二、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式怪异?三、请同学讨论:如何理解意象艺术?四、练习教学反思\n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认识特征相适应,通过“激发学习欲望”、“学习效应”、“主动学习”与“自主学习”四个环节,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第五节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是采用了“诱思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创设情境结合多媒体教学。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艺术语言方式主要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学情分析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经过的环节:1.两位抽象艺术家,两中抽象艺术。2.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3.抽象艺术的特点。学生的知识障碍点: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2.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教学目标 \n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教学流程示意 提问式导入,欣赏一幅作品,回答问题,导入课题。一、两位抽象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三、抽象艺术的特点。四、课堂回顾zhaojiaoan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一张图片,问题一:这张画是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吗?问题二: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表达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它没有现实生活的一点影子,它什么都不像。展示课题: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抽象艺术的发现者是谁?阅读课文一起回答:康定斯基伟大的抽象艺术家除了康定斯基外,还有一位是谁?我们来看我们课文第一部分:(一)两位抽象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问题思考探讨: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教师活动:老师总结:\n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作品赏析《百老汇的爵士乐》。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教师活动:老师介绍:1、爵士音乐;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问题思考与探讨: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能力练习: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由上面的问题引出:(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三)抽象艺术的特点: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视;E光影与运动。学生能力练习: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欣赏波洛克作品,和他的创作方法。问:谁都能创作抽象艺术吗?看课文第三部分\n(四)课堂回顾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板书设计 (一)两位抽象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三)抽象艺术的特点:☆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从综合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中,区分出艺术美及引出形式美,进一步对艺术美和形式美深入学习和体验,再从艺术美和形式美回到学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从而培养审美的眼睛。☆教材分析\n1.《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以课在本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由艺术家通过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创造出的艺术所特有的美,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是在第二课中所讲的重点难点,启下是到这节课为止,学生已经有了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了,并了解了艺术的特点及其不同流派的艺术语言,进而知道怎样从感性入手进行分析理解,这也正好是下节课的内容---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2.学习和掌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是美术鉴赏的专业学习阶段,也就是使学生不只是分辨“好看”与“不好看”,而是审美眼光的提高,作为“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开始。☆学情分析由于学生过去的美术基础较弱,对美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得不太理想,因此,本课着重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学会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和分析身边与美术作品的美,学会用审美的眼睛观察生活与欣赏、鉴赏美术作品。从而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和思想才能表现出来,最终使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得到教育和审美的享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相关知识的掌握。教学难点:通过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美和美术作品的描述和分析。☆教学流程示意\n1、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2)、罗丹的《欧米艾尔》,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种作品的艺术美呢?[讲述]《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凄美”。[提问]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讲述]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2、展开新课:(1)、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通过我们欣赏的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是等同于现实中的“漂亮”、“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幻灯片欣赏罗丹的作品《欧米艾尔》和《行走的人》。讨论:请从社会、自然、艺术的角度来比较“美”与“丑”,罗丹是如何使我们感到“艺术美”的?幻灯片欣赏:19世纪法国画家热里柯的《艾普色姆的赛马》。(2)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为了表现自己在自己的身上纹身来引起异性的爱慕,他们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幻灯片图片),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来乞求神赐予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它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这就是形式美。什么是形式美?广义地说:它是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狭义地说,它是大量具体美的形式提炼、概括出来那种抽象形式所具有的美。它是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美。提问: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有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幻灯片作品欣赏:潘天寿的中国画《雄视》和吴冠中的国画《春雪》。法国画家卢奥《老国王》。提问:作品中语言元素的构成,语言手段的运用,语言规则的体现如何来展现艺术美。三、课堂小结:马克思曾说过: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培养“一种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这说明,虽然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直观性的一面可以立刻为我们所把握,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时间,我们才能更敏锐地感受、更深刻地理解。zhaojiaoan \n☆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开新课老师播放“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并提出问题老师播放图片,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总结结论学生很积极的指出哪些自认为很美的图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审美眼光。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把问题总结出来,这样学生对课本会更熟悉☆板书设计漂亮是美术奖赏的标准吗?——艺术美与形式美1.什么是艺术美?艺术形象2.什么是形式美?语言元素(点、线、面)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形式美的语言规则:变化和统一对比与和谐课题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的艺术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从观念到实践的变革,形成多元并存互补的艺术环境和教学氛围。本节内容将以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为切入点,学习和认识美术。本节内容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一新课标倡导的理念。\n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创作意图可能针对现实,也可能针对艺术,但无论针对什么,它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材的处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原有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往往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一种神秘感,面对美术作品不知如何进行分析。本课试图让学生能学会从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高中学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归纳、分类、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同类型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提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2、方法与过程:讲授、提问、探究、展示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试图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n1、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2、教学难点: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关系。教学流程示意 教法分析:创设问题情景——自主探究——辨析与研讨——应用拓展四个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美术意图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老师展示图片,欣赏书中作品,创设情境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欣赏作品:(一)展示作品:罗丹的《巴尔扎克》提问:同学们发现这幅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请把书翻到34页用1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罗丹的故事,思考并回答:1、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巴尔扎克?2、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砍去?小结:因为这双完美的手把雕塑的主体——头和身体的魅力都削弱了。罗丹的这幅《巴尔扎克》塑造的不是身穿燕尾服的谦谦君子,而是一个不拘常规,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罗丹要这样塑造人物的意图是什么呢?罗丹想塑造的是他心目中的巴尔扎克,一个不拘常规,洞穿世界的非常的巴尔扎克。这就是他的创作意图,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美术作品,而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创作意图是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二)展示作品中国画《愚公移山》,作者徐悲鸿   1、回忆当时的社会背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体会这张作品的历史意义。小结:这幅作品是以古老寓言《愚公移山》为题材创作的,表明只要团结,共同奋斗,积小胜为大胜,才能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n我们欣赏了以上作品讨论一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①、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②、针对艺术问题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师生互动: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分别展示具象艺术作品《开国大典》、意象艺术作品《荆轲刺秦王》及抽象艺术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图片,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三种美术类型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三)鉴赏油画《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从该作品的形象、形式构图色彩等方面分析以及时代背景等情况方面,去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可把全班同学分为A、B、C三组,先让本组成员自由回答,然后选一本组代表进行总结。师生共同评论哪组分析的最好。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容及作品情感,使他们能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全方位的思考。同时分组讨论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作品的探讨有一种成就感。小结:具象艺术注重形象的塑造,意象艺术注重气氛的烘托,抽象艺术注重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以上主要讲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有自己的创作意图,有的针对现实,有的针对艺术,但无论是针对什么,他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而生活在这个社会和文化氛围的艺术家,他的任何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那个社会和文化的约束。他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就会大相径庭。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可能会通过宗教题材表达他对现实的态度,而中国的文人画家的创作意图则可能是通过梅、兰、竹、菊或山水来表达他的个人情操和笔墨情趣。《墨梅图》元王冕《丛竹图》清郑燮小结:王冕,郑板桥的创作意图都是借墨梅、竹子来标榜自己清高孤洁的思想。而郑板桥以竹声比拟民间疾苦声。他的诗词多表达对国计民生、人伦道德的关心。另一方面,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成长过程、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等也造成了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出示作品:《怒吼吧,中国》版画李桦《离婚诉》版画古元小结:由于李桦成长于国民党统治区,受到的是鲁迅传播的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就意在以表现主义的风格揭露和批判现实。这幅作品概括了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迫下挣扎、觉醒并起而反抗的精神力量:被缚的巨人,铁骨铮铮,正欲拿起匕首,斩断绳索,他大声怒吼,要挣脱束缚,站立起来,投入战斗。这幅小小的木刻有似战鼓,唤起了千百万劳苦大众,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古元是成长于延安解放区的民主环境中,在毛泽东精神的指导下,他的作品则意在以朴实、平和的写实风格呈现和歌颂延安人民的生活景象。\n课堂小结:对所有这些相关因素的了解都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将来同学们有机会去参观画展的时候,可以提前翻阅一些画家的成长过程,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个性,知识水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等,使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较容易的把握住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对作品做出正确、合理的理解,而不是走马观花,毫无收获的离开展览馆。当今艺术的发展出现综合、模糊和交叉的现象,同学们面对形形色色的艺术,持什么态度?肯定,否定,包容?作业布置: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如何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的? 板书美术板书美术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一、艺术家创作意图来源:1、社会现实→态度、情感2、艺术→主张、观念二、影响因素:1、现实方面(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艺术家成长的环境;艺术家个性,知识水平,家庭等)2、艺术方面(艺术追求等)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教学反思鉴赏的过程是学生从理论向实践的过程验证,掌握美术鉴赏方法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掌握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学会点石成金才是最重要的。再鉴赏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鉴赏。在应用拓展环节,应该对学生有区别的对待,尊重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力图让课堂氛围更为轻松,允许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 课题第8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认识了解对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的几种评价方式;通过实例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n教材分析 1、 本课在课序结构中的位置。美术鉴赏总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艺术理论概说;第二部分为中外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的鉴赏介绍。本课是美术鉴赏理论知识系统中的第八课,为理论概说的最后一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第二部分的分门别类的介绍做出铺垫。2、本课的内容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引部分。是从中国古代画家马远和夏圭的故事说起。指出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中的贡献,但是明代皇帝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由此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地域有着密切地关系。主要以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的分析和介绍来说明。表明着作品是一个历史时代和地域的产物,凝结着一个时代和地域浓厚的气息,是意义和价值判断的关键所在。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三位雕塑家所创作的三件同是《大卫》题材的作品为例,以此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除了受到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影响之外,其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更在于它的创新和突破。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①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修养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作品会有不同判断结论,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体验。\n②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也不是任意的,是必须建立在对于作品及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全面的判断。③多角度多系统的品评标准的掌握很必要,也是我们所要介绍和了解的。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纪,对美的东西有一定的向往,同时具有一定的审美观。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对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的几种评价方式;2、通过实例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教学重点和难点1、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2、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角度教学流程示意 第一部分——导引部分。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教学过程\n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导引部分。由故事讲解导入,马远和夏圭都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他们以边角式山水取代了北宋流行的大山大水作画方式。从而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形式风格的新局面。因而受到了后世画家的追捧。可是,特别喜爱书画的明代皇帝朱棣却不那么认为。认为是残山剩水。这说明对艺术家的创作和贡献,在从政治家的角度则又是另外的一种说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由此提出悬念,导出进入本课主题的探讨。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通过对主要作品《父亲》的介绍赏析而展开,并进一步来阐述主题。作者:罗中立1964年考入四川美院附中,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到了四川大巴山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事了务农的生活。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他根据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创作了此作品。1984年参加了全国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这是自文革前的1964年20年来的首次,展览之隆重是前所没有的,作品受到了好评。(此次展览也有本人作品在里面)接着进一步讲授展开对作品相关的分析,如作品的特点表现、时代和地域的问题。包括提出作品中的一些设问:①    主人翁是作者的父亲吗?②    为什么在形象上是满脸苍桑?③    为什么画面是金黄色的?④    为什么主人翁的耳朵上夹着一支圆珠笔?\n⑤    作者没有到过农村,没有生活在哪个年代,能否画出这件作品?⑥    《父亲》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探索精神,并说明时代和地域的价值存在的必然性。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①通过对《大卫》作品的介绍,导出在美术作品上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主要是对三个不同的作者,并且是同一的题材来展示分析介绍,主要是作者在综合的艺术表现上,尤其是在健壮的形式美感的表现上,以此来说明表现上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同。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①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修养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作品会有不同判断结论,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体验。②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也不是任意的,是必须建立在对于作品及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全面的判断。③多角度多系统的品评标准的掌握很必要,也是我们所要介绍和了解的。由此介绍和了解在美术作品的判断上的五种不同的评价方式。④由此来说明对作品的评判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由于知识修养的不同,其结论也会有差异,但是可以找到共同的被普遍认同的标准。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一、马远和夏圭的故事启示。\n意义和价值1、艺术家的创作和贡献,2、皇帝朱棣认为是残山剩水二、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1、作者的父亲?《父亲》2、形象上是满脸苍桑?1、时代性意义和价值3、金黄色的色彩?2、地域性4、夹着一支圆珠笔?  三、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1、多纳太罗《大卫》2、米开朗基罗1、社会性2、艺术价值3、贝尼尼四、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1、重在个人体验。①美的认识和感受体验②个人的修养和知识系统2、社会品评方式①品评式、品鉴式\n②形式主义③历史④社会学⑤心理学3、多方位多角度的全面品评教学反思 学生课上积极热情,达到了本课预期效果。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贯彻“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指导思想,促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并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在教案设计上,体现“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在教法学法的选择上,注重多样性,循序渐进,由简入难。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紧密结合,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本节课教材内容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教科书《美术鉴赏》高一教科书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绘画欣赏,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析,对中国古代绘画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介绍,了解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及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传统。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绘画欣赏,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析,对中国古代绘画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介绍,了解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及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传统。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来综合讲解,将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艺术追求的作品作比较,以便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很多欣赏的绘画都有故事情节,另外画家的生平与其艺术追求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简要介绍,以便更好地评析其作品。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中学高一学生,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审美水平较差并且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因此本课采用欣赏、讲解、观看视频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n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础的了解和认识难点:1、普及中国美术史基本知识以及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演变2、提高艺术审美欣赏能力3、了解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的深厚底蕴。教学流程示意 课堂常规——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识(让学生先大概翻看一遍先自己欣赏古代绘画作品)----播放相关幻灯片让学生回答先前欣赏过的是什么作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来综合讲解,将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艺术追求的作品作比较,很多欣赏的绘画都有故事情节,另外画家的生平与其艺术追求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简要介绍,以便更好地评析其作品----分组讨论品评作品----小组代表发言评比最优秀的小组----课堂小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准备阶段教学阶段总结阶段教师介绍本次内容并提出要求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识,播放相关幻灯片让学生回答先前欣赏过的是什么作品,使学生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品评绘画作品。课堂小结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先大概翻看一遍先自己欣赏古代绘画作品欣赏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探讨,大胆展开自评和互评来品评绘画作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思考:中国绘画不同种类其特色是什么要想准确的欣赏品评美术作品与其社会背景及画家的个人身世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要掌握,还要多多的欣赏大师的作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板书设计(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1、中国古代绘画的分类;㈠岩画㈡陶器绘画㈢山水画㈣花鸟画㈤人物画2、如何欣赏美术作品?要想准确的欣赏品评美术作品与其社会背景及画家的个人身世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要掌握,还要多多的欣赏大师的作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审美情趣。3、观看大屏幕,你能了解其绘画种类和特点吗?如何品评这些作品?4、课下找一些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品评,比一比谁找的作品最好。教学反思\n 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现状是对美术作品知识匮乏,应多多的接触大师的绘画作品从其社会背景及画家的个人身世等方面入手来全面了解绘画作品。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可以把相关的绘画寓言小故事或动画穿插到课堂当中,还可以规定一段内容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谈谈自己的见解。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0课课题《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由于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太多,所以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按两课时的进度设计。第一节课先讲到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绘画。 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授课方法主要有讲授、演示、讨论。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的画家、流派、作品非常的多,又涉及宗教、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欧洲的绘画,那么只有结合时代背景来讲解,通过分析、比较,才能很好的认识和掌握相关作品。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探究能力,绝大多数学生比较爱好学习美术,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有浓厚兴趣。然而本课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外国古代绘画的重要作品甚多,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探究、讲解知识点等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n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2、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3、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教学流程示意 (一)导入→展示图片:《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自画像》↓(二)人类早期的绘画原始洞窟壁画↓(三)古代埃及绘画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正面律↓(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达芬奇《岩间圣母》《自画像》;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自画像》;米开朗基罗《创世纪》教学过程\n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导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自画像》等,并作引导语导入新课。学生活动:听讲,欣赏外国古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二)人类早期的绘画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19世纪在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大约产生于一万五千年至两万年前的原始洞窟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驯鹿等形体巨大且行动迅速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现。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突出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绘画水平。教师活动:展示洞窟壁画,提出问题:A、请同学们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B、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n学生活动:从画中辨认动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绘画特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出:人类早期绘画产生的年代,代表作品(三)古代埃及绘画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为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追求来世和永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同时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学生也应当有所认识。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总结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师生共同总结出: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代表形式。从而得出古埃及绘画所表现的是意中之象,而非视中之象。而这种古老的法则的数千年的沿用,最终形成了独特而永恒的魅力。(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n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达芬奇《岩间圣母》《自画像》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自画像》米开朗基罗《创世纪》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以及欧洲17世纪绘画。2、讲解知识点3、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不同作品中圣母像的异同。B、欧洲绘画的主要门类有哪些?他们与中国画相比有何不同?学生活动:1、伴随图片的展示,观察欣赏古代大师的绘画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2、标记知识点3、同时完成相关问题最后总结出:欧洲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板书设计外国古代绘画撷英一、教学目标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n二、外国古代绘画(一)人类早期的绘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二)古代埃及绘画:壁画代表《三个乐女》,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三)欧洲绘画1、古希腊绘画2、。欧洲中世纪绘画3、文艺复兴时期绘画4、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教学反思这节课选择、介绍的绘画作品尽可能做到涵盖面广、重点突出,但外国古代绘画的重要作品甚多,难免顾此失彼,所以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按两课时的进度设计。第一节课先讲到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绘画。 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授课方法主要有讲授、演示、讨论。在这节课中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人类早期的原始岩画到古埃及绘画,再到成就辉煌的欧洲绘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学生各抒己见,分析、比较教材中选录的作品。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三位大师的圣母子各具特色:构图、人物形象处理、色彩等方面不拘一格。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绘画形式的理解,认识到艺术家的个性与创造性何在。\n由于时间所限,本课只讲到了欧洲17世纪,那么下一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8世纪末、19世纪的欧洲绘画,主要是法国绘画。以及古代印度、日本和波斯的绘画艺术。课题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亮点设计是图片与讲解结合,教师与学生互动讲解,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从而掌握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并能运用其中的艺术手法做一些小型雕塑创作。首先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伟大成就和艺术特点,掌握赏析我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并对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次通过教师讲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产生和发展,分析秦汉时期雕塑群的艺术特色,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方法。分组探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及价值。然后培养学生的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所独具的魅力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教材分析 内容结构:本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对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雕塑组群作品进行具体详尽的介绍,分析它们的艺术特点,使学生掌握鉴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全课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总结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大类的定义、成因及其艺术风貌。第二部分的标题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介绍史无前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特别对其“致广大,尽精微”的写实艺术手法加以鉴赏。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其中具体分析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中的《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特别强调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求知欲很强,但知识缺乏,应该适当引导讲解,学生旅游实践少,没有太多亲身感受,缺乏想象力,但好奇心很强,图片引导会很起作用教学目标\n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从而掌握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并能运用其中的艺术手法做一些小型雕塑创作。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伟大成就和艺术特点,掌握赏析我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并对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产生和发展,分析秦汉时期雕塑群的艺术特色,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方法。分组探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及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所独具的魅力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和成就。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能力。教学流程示意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多媒体播放--教学拓展--教学小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意图(目的)\n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组织学生按课前所分小组就坐,师生问好。1、 展示《英雄》陈道明所扮演的秦始皇剧照,与秦陵兵马俑雕塑的将军头像对比:惊人的相似2、 我们的祖国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雕塑在我国古代美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学们能否讲一讲生活和学习中所听过的著名的雕塑?1、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得出相似的结论。2、学生思考并回答:兵马俑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明确学习内容\n三、讲授新课1)我国古代雕塑以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最能体现其辉煌成就。什么是陵墓雕塑?(教师总结: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示威严。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这些属于陵墓雕塑。)其中最为著名的有:1.秦始皇兵马俑群: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等。《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世界上是公认的艺术珍品,那我们同学说一说《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学生参与总结由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学生进行总结评价:秦始皇兵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现代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明确概念使学生了解中国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提高欣赏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更深入的领会我国著名的陵墓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成就。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提高思维、表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展示陵墓雕塑作品\n秦俑大,首先是场面大,3座兵马俑坑布置在近2万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观地再现了秦国军队兵強马壮的宏伟场面。其次是形体高大,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马身高1.7米,身长2米,在世界上还沒有发现比秦俑更为高大的陶俑。秦俑多,是指数量多,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在世界雕塑史上蔚为奇观。秦俑精,是指对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結构,小到毫发,都精雕细刻、一丝不苟。秦俑美,是指这些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教师总结:秦始皇兵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现代人。)2、汉代雕塑。陕西霍去病墓等图片:《跃马》(汉)石雕体积与真马相似,马高145厘米,长240厘米。这些杰作的,构思上独具匠心,对选来的天然石料采取“因势象形”的方法进行雕琢。圆雕、浮雕、线刻结合使用。他们抓住各种动物的形态和性格特征,利用石料的形状加以刻画,使其具有造型浑朴、气势宏大、充满内力的特点。显示了汉代雕刻家在构思和创作中的才智。汉代陵墓雕塑的特点:天人合一、因势造象、浑朴自然的雕塑,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素为中外艺术大师所赞仰。3、马踏飞燕(汉)1969通过自由讨论,探究汉代陵墓雕塑的特点:天人合一、因势造象、浑朴自然的雕塑。学生看完以后谈谈感受: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和看到他奔跑时的英姿。教师讲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分析,大胆提出观点和看法。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n三、1多媒体播放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墓中,发现了青铜雕铸的俑马群。其中轰动世界的一件奔马雕塑,高34.5厘米,长45厘米,头部微侧,三足腾空,尾巴扬起,呈驰骋飞奔状,我们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为了衬托出奔马的飞速,雕塑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把奔马踏地的一足踩在一只飞燕的身上,真是令人叫绝!这件雕塑反映了创作者超凡的艺术想象力和高超精湛的制作技巧,是东汉雕塑艺术中的瑰宝。2)中国古代宗教雕塑1、中国四大石窟敦煌石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学生看了谈感受: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隋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学生按分组展示并介绍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及其典型作品,并加以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提高欣赏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更深入的领会\n。1987年12月,莫高窟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石窟始建于公元453年的北魏时期,云冈石窟中除了以佛、菩萨为主的造像外,还有极为丰富的配饰,如有手持排箫、琵琶、鼓笛的伎乐天;有骠悍勇猛的天王力士;有纯真无邪的童子;有端庄多姿的胁侍和供养人;有轻盈飘舞的飞天;有奇花异卉、珍禽神兽、瑞鸟宝塔、背光火焰…不胜枚举,令人目不暇接。云冈石窟的佛像艺术既吸收融合印度佛像艺术的首批大规模工程又融汇了中外,并起到承先(秦、汉)启后(隋、唐)的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宝库,在世界文化上有着显著的地位。学生总结:这些彩塑的共同特点是:口有情、目传神,姿态自然生动,衣着服饰华美真实,充满了生活气息。\n2、教学拓展四、教学小结:龙门石窟的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内有11尊大佛像。宾阳洞的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麦积山石窟天水东南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石窟始建于一千五百多年前,大多在二十到八十米高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层层相叠,密如蜂巢。各洞窟之间有栈道相连,攀援而上可达山顶。麦积山石窟以泥塑为其特色,塑像的大小于真人相若,被誉为“东方塑像馆”。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女群像是全国著名的宋代彩塑,它是与宗教有关的祀祠性建筑中的塑像。总结本课所学内容:1、总结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大类的定义、成因及其艺术风貌。2、“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特别对其““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中的《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特别强调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3、中国四大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及反思学生就文物保护问题各抒己见。教学拓展的目的:让学生了解本土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共鸣。不应该把学生局限在书本中,应让学生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在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发现寻找更适合于美术教学的新资源,使课程资源贴近学生生活,拉近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从而改变以往美术教学局限于教室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培养创新精神。\n1、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筇竹寺五百罗汉塑成120年来,虽然也历经无数次的劫难,但在寺院和各方面的努力下,仍然得以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了。但近年来,彩塑五百罗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自2004年9月以来损害更为严重,其中已经有6尊罗汉雕塑受损,雕塑大多是手腕、手指、足部等比较脆弱的部分出现裂纹,有位罗汉手指已经裂掉,可怜巴巴地用胶带粘着。2、请同学们就生活中文物保护问题各抒己见。3、布置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请同学们下去相关资料预习下一节课,今天就上到这里,下课。让学生加入到文物保护的行列。预习下次课的内容有利于课堂学习。板书设计\n 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一、概述:总结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大类的定义、成因及其艺术风貌。二、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致广大,尽精微写实手法三、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写意手法四、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五、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教学反思      按照教材,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使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雕塑作品的过程中,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反思这节课,有这么几点尴尬:学生的见识少,很少出去旅游;文对习惯性词语感到默然,缺乏想象力。宗教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尴尬之处,体验性教学在雕塑教学中,很难实行。文物是人类明的历史见证,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筇竹寺五百罗汉塑成120年来,虽然也历经无数次的劫难,但在寺院和各方面的努力下,仍然得以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了。但近年来,彩塑五百罗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自2004年9月以来损害更为严重,其中已经有6尊罗汉雕塑受损,雕塑大多是手腕、手指、足部等比较脆弱的部分出现裂纹,有位罗汉手指已经裂掉,可怜巴巴地用胶带粘着。课题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2课外国雕塑撷英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通过美术鉴赏活动和自己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认识和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领会不同地域雕塑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能够比较、分析,进而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达到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n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雕塑的主要特点有所了解;领会不同地域雕塑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能够比较、分析,进而识别外国重要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不同地域的雕塑形态各异、自成一体,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具体反映;最终达到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这节课所涉及到得一些雕塑有所了解,但是没有认识到古代各民族不同的审美观念。高中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和好学的特点,能够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对作品的认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的时期的重要的雕塑作品艺术特色。认识到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雕塑形态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分析、探究雕塑艺术美的能力。提高对作品的鉴赏与评述能力。\n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讲述、提问、探究、讨论)和情境创设等形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积极性。以开放性,多元化的角度探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雕塑形态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具体反应,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通过欣赏不同的地域的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化的理解,尊重多元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的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教学流程示意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一、出示课件、学生活动二、知识拓展三、教师总结四、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都知道咱们中国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所谓古文明,其中就包括雕塑艺术。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气势恢宏的中国古代雕塑,今天我们共同欣赏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艺术。\n古埃及雕塑1、播放视频《狮身人面像》提问:这座雕像是哪个国家或地区的雕塑作品?请同学列举一件代表性作品。阅读课文内容,感受作品出示一系列埃及雕塑,引导同学欣赏,并注意观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观点;并探讨了解古埃及雕塑的特点。*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埃及人为什么创造出狮身人面的形象,有何寓意?埃及人为什么热衷于为死人塑像呢?知识拓展:中国的陵墓雕刻比如说秦始皇兵马佣、或者是霍去病墓的雕塑与古埃及的陵墓雕塑有何异同,请简要叙述。教师给予评价并小结。2.古希腊雕塑、古罗马雕塑播放雅典奥运会视频。投放一组图片,让学生分辨哪些是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并说出理由。重点欣赏《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尝试说说为什么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早在2000年前的古希腊,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却已经能够创造出这么优美的雕塑。重点赏析《拉奥孔》学生欣赏谈感受演练实践\n让学生模仿表演拉奥孔,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及性格特征。请同学概括其艺术特征。3、欣赏作品《卡拉卡拉像》学生活动: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仔细体会作品所体现出的人物的心理特征。教师总结与点评。4、布置作业古希腊雕塑和古罗马雕塑在造型和风格上有何联系及其差异。板书设计 外国雕塑撷英古埃及的雕塑特点:简略、概括色彩写实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特点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学习的中国的雕刻和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探究不同的审美特点,促使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所学知识,进而扩大知识面。学生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主动参与。\n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通过奥运会的视频片段这样的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课题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对各种类型美术作品的鉴赏知识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本课主要是为以上学习内容提供一个关于西方现代艺术的背景知识。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所学的美术鉴赏的主要内容之一——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并让他们知道,西方现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的历史情境密切相关的。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为以上学习内容提供一个关于西方现代艺术的背景知识。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所学的美术鉴赏的主要内容之一——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并让他们知道,西方现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的历史情境密切相关的。本课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对“现代艺术”这个概念给出一个时间上的界定,即本课学习的是哪个阶段发生的事情,然后指出在这个阶段发生的西方“现代艺术”是一种与其传统艺术完全不同的东西,因而被理论家称为“现代性的断裂”。第二部分“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具体解释了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第三部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主要是说可以从哪些方面辨识西方现代艺术。第四部分“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是第三部分的自然延伸。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地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发出了“艺术死亡”的惊呼,艺术也因此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后现代艺术。本课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东西较多,主要的部分是课文的第三部分——“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n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到的绘画主义流派较多,学生往往容易混淆,通过多媒体图片与讲解的方法介绍各个画派代表作者和代表作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及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各种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西方现代艺术是在一定社会发展形势下产生的,他带有时代的特征和时代的情感,要引导与启发学生理解西方艺术必须站在时代的基点上,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了解西方艺术的价值观。方法与过程:以理解西方现代艺术概念入手,讲解西方艺术向现代转化的动力,分析西方现代艺术特征。进而使学生理解和认识西方艺术的特征,能把握鉴赏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加深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西方现代艺术所表现出的哲学化,理论化,形式主义等方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何采取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现代流派特征的独特感受。教学流程示意一课程导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名字,相貌个性等,不同人的绘画作品也是不同,与时代紧密相连。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一群人组成了一个个的绘画流派——“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二对“现代艺术”这个概念给出一个时间上的界定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三促进西方艺术向现代艺术转化的动力1.摄影的发明2.现代大工业的发展3.宗教的衰落4.哲学的影响四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哲学化2.理论化3.形式主义4.创新意识五后现代艺术的发展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地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发出了“艺术死亡”的惊呼,艺术也因此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后现代艺术。\n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教师课程导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名字,相貌个性等,不同人的绘画作品也是不同,与时代紧密相连。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一群人组成了一个个的绘画流派——“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二对“现代艺术”这个概念给出一个时间上的界定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学生互动,结合历史知识)三促进西方艺术向现代艺术转化的动力1.摄影的发明2.现代大工业的发展3.宗教的衰落4.哲学的影响(每一个动力因素同样结合历史知识,与学生互动进行,)四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哲学化2.理论化3.形式主义4.创新意识五后现代艺术的发展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地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发出了“艺术死亡”的惊呼,艺术也因此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后现代艺术。六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介绍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尽量让学生先分析介绍,教师补充总结)板书设计 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促进西方艺术向现代艺术转化的动力1.摄影的发明(一)现代大工业的发展(二)宗教的衰落4.哲学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哲学化2.理论化3.形式主义4.创新意识绘画流派象征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n波普主义(——)装置艺术(——)偶发和表演艺术(——)大地艺术(——)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东西较多,应对课文作整体把握,系统讲述课文的内容,这需要做到既简练又要点明确。本课内容的知识量,本课的连接内容与历史的联系较为紧密。历史作为主线来贯穿全课知识。知识内容较多,但不能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尽量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联系。课题【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第十四课中国现代艺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现代史的新篇章,通过对这一时期优秀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习我国著名画家用画笔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热爱艺术热爱人民,勇于探索的精神。结合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分析其艺术特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并把德育教育贯穿始终。教材分析 本课是《美术鉴赏》第14课中国现代美术,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二是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本节课教学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开篇,对于研究、欣赏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概况,主要画家及其代表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节课也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具体讲述传统型的中国画和融合型的中国画作品的理解与鉴赏。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现代绘画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学情分析 美术欣赏不是简单的看画,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每个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不同,高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但在能力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艺术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需要丰富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而这些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认知和欣赏难度,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美术作品内涵,这样,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n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2、通过作品的比较,了解中国现代美术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感受中国现代美术的时代精神。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了解现代绘画发展概况及所取得的成就。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2)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教学难点(1)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及他们的成就和创新之处。(2)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绘画概念。本课涉及面广,对画家及其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学流程示意 本课着重是对中国现代美术的绘画、雕塑作品进行鉴赏,特别是著名画家创作的绘画作品,应从画家创作作品的时代环境,以及对于作品的理解及其创作手法进行对比式分析教学,为学生搭建良好的鉴赏平台,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1、通过用相互比较方法,对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的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  2、拓展课程资源,在欣赏本课四个不同时期的雕塑基础上,展示我们身边的雕塑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中国现代雕塑作品的理解  3、增加更多的作品,再现作品的欣赏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美术欣赏的意义。4、该时期中国美术成就最高的当属绘画,出现了多位绘画大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 一、导入新课从欣赏一组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导入,引出中国现代绘画的课题。通过作品展示,教师提问,中国传统艺术的画种有哪些?对比今天与古代的绘画发生了哪些变化?二、讲授新课1、中国现代美术概况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2、作品欣赏(中国近现代绘画代表作品)放一段音乐作品并提问:引出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进行作品分析。画种作者及作品\n 中国画(传统型和融和型)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介绍创作背景和过程及声音的表现)《虾》黄宾虹《山水册页》《湖滨山居》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表现山间野花小草,以小见大)《雄视》徐悲鸿《奔马图》  《群马图》李克染《春雨江南》(将西洋绘画中的用光,巧妙地引入画中) 油画董希文《开国大典》吴作人《齐白石像》 版画古元 《一湾解冻的湖水》彦涵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李桦 《怒吼吧,中国》新品种新样式的中国画林凤眠《油灯花果》(西方静物式的构图)吴冠中《根扎南国》 《春雪》陈丹青《进城》以上的几幅现代中国画作品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如果把它们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什么种类?小结:中国现代绘画分两种类型:传统型和融合型3、中国油画:400年前开始意大利传教士将欧洲油画作品带入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较前频繁,西方绘画对中国才有较大的影响,20世纪初,开始有人到外国学画,中国油画的真正发展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作品进行鉴赏。4、中国版画:中国现代版画属于创作版画,它以上世纪30年代初期由鲁迅先生倡导、以进步美术青年为主力的新木刻运动为开端,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作品鉴赏5、中国现代雕塑反映时代主题为政治服务的:如雕塑作品《全民皆兵》、《庆丰收》等为城市美化服务的环境雕塑被称为“城市雕塑”。《黄河母亲》兰州:运用传统的雕刻手法表现,表现母亲的神圣形象。她美丽、端庄、慈祥、睿智,微笑着注视怀中的孩子,佑护着孩子的成长。《五月的风》青岛:纪念青岛“五四运动”。主体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伟大的民族力量。三、教学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美术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一种盛况,各种艺术门类都呈现出一种新气象。其变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画发生激烈的演变;另一方面是西方绘画(素描、油画和版画)的引进并迅猛发展。说明传统型绘画和融和型绘画都有自己的理论和探索,在华风尚也各具特色,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及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等。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同学们增长了知识,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板书设计 1、中国现代美术确立时间:1919年五四运动\n 2、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1)传统型的中国绘画  代表画家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 (2)融合型的中国绘画  代表画家徐悲鸿、李可染 (3)中国现代油画和版画 代表画家董希文、吴作人、古元  3、中国现代雕塑:教学反思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教学中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提问---深入讨论---鉴别感悟意义---提高审美能力。 (一)课本提到的美术家与作品应重点介绍,适时拓展教学内容,多欣赏该艺术家的其他作品。(二)介绍画家与作品分析,可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上发表看法,学习讨论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启发学生对现代美术的关注,深入生活,去感受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并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课题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国古代陶瓷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古代陶瓷分别介绍原始彩陶和宋元等朝代的瓷器,以彩陶《人面鱼纹盆》等为例,说明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深远影响,同时反映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教材分析通过本节课认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卓越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力。\n学情分析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已有的知识结构:学生通过对图片和实物的欣赏,总结出彩陶充分展现在实用的基础上简单朴素的美感。其纹饰体现了原始先民对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和谐、节奏和韵律等形式美得高度概括。中国陶瓷的发展是制瓷工匠们创新精神的体现。从瓷器的发展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品陶瓷的地位和基本内容。2、能力目标:了解陶和瓷的区别3、情感目标:介绍陶器的产生,了解中国陶瓷的发展、通过欣赏感受彩陶的美感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和讲解的积极性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讲解,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感受中国陶瓷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古代人类的勤劳和智慧。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从陶和瓷工艺类别重点讲授瓷器的工艺方法。从掌握的知识和欣赏方法来讲,重点放在掌握的欣赏方面上,努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2.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欣赏教学流程示意导入课题----出示板书----欣赏陶瓷图片,古筝轻音乐响起----同学们分组欣赏实物陶瓷,并通过眼看、手摸、耳听,总结陶与瓷的区别----正确答案----出示课件显示陶与瓷的区别----学生分析----出示多组陶器图片让学生分析、总结----教师总结----作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n1、导课师:什么样的物件才称的上是工艺美术品呢?      为了普及和提高广大市民的鉴赏知识,我们都市先锋栏目组特别邀请了邯郸市鉴赏领域的各类专家,为广大市民免费举办了系列鉴宝讲座,2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滏春中学三楼报告厅,有关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陶瓷专家鉴宝讲座正在进行。(导入课题)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国古代陶瓷。(出示板书)2、请参与竞选的陶瓷宝贝们闪亮登场!(欣赏陶瓷图片,古筝轻音乐响起)师:所谓陶瓷,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陶器,一种是瓷器,先有了陶器,后有瓷器,也就是说,瓷器是在制陶的基础上发明了,要想了解瓷器,首先要从陶器谈起。距今1万年前,在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艺术成就之大,要数彩陶。彩陶是什么呢?3、师:接下来同学们分组欣赏实物陶瓷,并通过眼看、手摸、耳听,总结陶与瓷的区别。请同学们回答。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请看正确答案陶与瓷的区别:(出示课件)(1)用料不同陶:黏土陶土瓷:高岭土石英(2)烧制的温度不同陶:1000℃以下瓷:12000℃以上(3)质地不同陶:质地粗松不光滑渗水学生齐读:彩陶是一种在质地细腻的器物上绘有黑白红等颜色图案的陶器。生: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是用细泥烧制的陶盆,盆口外翻,口沿略微有装饰,盆内饰有对称的两组人面鱼纹,圆形人面的头上有三角形装饰,耳部有向外的柳枝装饰,口的两侧为双鱼,旁边还有鱼纹,这简洁夸张,高度图案化的图画具有图腾的含义,具体表达什么,今天尚未有结论,但它仍是彩陶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图案纹样之一。生:《漩涡纹尖底瓶》是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是件汲水器,它的造型以便于汲水时自然下沉和平稳上提,这充分显示了原始先民的科学创造。其纹饰以点为中心,弧形线组成漩涡纹,且上下左右互相连接,组织巧妙,具有很强的运动感。生:《米字纹瓮》是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侈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腹部两侧有双耳。造型浑圆饱满,纹样设计尤具特色,装饰区分布在口部到最大直径处,这个部分正是器形放在地面上人们可视的范围,俯视看以口为中心,图案呈放射状的圆形适合纹样,平视看图案呈二方连续纹样。适合多角度观看。生:造型以生活中常用的器皿为主,实用多样。纹饰导入课题\n敲击声沉闷瓷:坚硬细腻光滑不渗水敲击声清脆(4)用釉不同陶:无釉或低温釉瓷:高温玻璃釉4、师:中国古代陶器以彩陶为最著名,在欣赏彩陶时,要关注其造型、纹饰、色彩的特点。接下来欣赏一组彩陶,(图片演示)《人面鱼纹盆》请陶器组a同学分析讲解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正确,请陶器组b同学分析讲解下一个。师:这位同学声音洪亮把陶的特征说的很清晰。有请陶器组c同学出场讲解第三个《米字纹瓮》。师:出示多个陶器图片让学生总结(课件图片5、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彩陶的造型、纹样及色彩的特点?师:同学们归纳的很全面。彩陶充分展现了在实用的基础上简单朴素的美感,其纹饰更是体现了原始先民对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的高度概括。6、师:以表现渔猎生活及常见事物的抽象几何纹为主,简洁流畅。色彩采用天然朴素的红黑白三色,搭配陶土的本色,朴素和谐而不乏有明度的对比。生:哥窑的《贯耳炉》它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浙江一带,哥窑的主要风格是开片釉装饰,这件釉色浅灰发白,釉质滋润,通体开片为装饰,开片本是工艺处理不当而形成的一种瑕疵,但匠师们却有意调整工艺控制裂纹的大小疏密,巧妙利用缺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自然美。生:它是五大名窑之一,现在河南禹县,所烧瓷器以绚丽多彩的窑变釉为特征,美若朝霞的玫瑰紫,碧如蓝天的天青色,是钧窑最好的釉色。生:《白瓷孩儿枕》是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生产的,瓷质洁白,釉面光滑,做工精细,其造型为一俯卧男孩双手合拢,枕于头下,两足拱起,侧首上仰,最可贵的是以男孩下凹的背部为枕面,即可以用来夏天枕用,又可以作一个雕塑艺术品陈设。生:听家人说,青花是以含鈷的色料在瓷胚上绘制纹样,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底色泛青呈白底蓝花,清新雅丽,永不褪色,它是一种环保瓷。这件盘心绘有鸳鸯戏莲,口沿釉有几何纹样,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的高度工艺水平。学生互动、分组探究学生归纳总结\n大家都知道,我国是最早的制陶工艺的国家之一,随着陶器的成熟,南北朝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最早的南朝的代表作是青瓷《覆莲小罐》,隋朝的白瓷《龙柄双腹瓶》和唐朝《青釉凤首壶》,这时期的瓷器多是清淡素雅的釉面,以繁复的浅浮雕的造型取胜。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百家争艳的繁荣局面,宋瓷的日臻完美,制品的花样翻新,最著名的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这些名窑的出现为陶瓷美学发展开辟了新的境界。哥窑《贯耳炉》有请瓷器组a同学讲解。师:表达的非常清楚。有请b同学讲解钧窑的代表作《瓷盘》师:说的很清楚了。宋代不仅官窑陶瓷技艺精湛,民窑的工艺也很发达,河北定窑生产的《白瓷孩儿枕》,有请c同学分析讲解。师:好,说的很不错。除了定窑外,邯郸的磁州窑也是宋代著名的民窑之一,它的梅瓶造型和黑白刻划花是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到了元朝,青花瓷的出现,有请瓷器组d同学讲解《青花鸳鸯莲纹盘》。师:很好,请坐。还有《青花釉里红镂空盖罐》也是代表作。到了明朝时五彩、斗彩清朝的粉彩、珐琅彩相继出现,明《五彩镂空风云纹瓶》、清《粉彩八桃过枝盘》、《珐琅彩芙蓉锦鸡玉壶春瓶》,这时的瓷器同前期相比,好像穿上盛装,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五彩泛指多种彩色,经过釉上釉下多次绘画和烧制,形成浓妆艳抹的富贵感。与其说宋朝是瓷器工艺繁荣的高峰时期,明清则是瓷器工艺繁荣的顶峰时期。《青花八吉祥纹扁瓶》是清乾隆时景德镇窑产生的陈设瓷,器形硕大,庄严不失灵秀,腹部两面绘有佛教的八种吉祥纹饰,画工精细,色彩纯正,体现了中国青花瓷白底蓝花装饰的独特韵味,这种瓷器乾隆年间流传到欧洲,深受西洋人喜爱,被西方多家瓷厂仿烧。生:了解了陶瓷的发展与造型釉色的变化,从单一素雅的釉面装饰到华贵炫丽的工艺装饰过程。生:(齐读小结)通过学习以上内容,使我们从光洁的青瓷到钧瓷的窑变釉,从单色的青花到五彩,从熟悉的彩釉到难以控制的釉里红,人们用智慧尝试着每次变化所带来的美感与乐趣,这就是中国古代陶瓷不断发展的原因。瓷器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充分显示了原始先民的聪明才智和科学的创造力,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的。教师总结\n7、师:我们回想一下,早期的瓷与明清的瓷有何变化,讨论回答。师:请看课件师:邯郸是宋磁州窑的主要生产地,作为磁州窑的子民,深感无比的骄傲。早在宋朝时,这片土地的先民就开发了聪明才智,为早期的制瓷业做出贡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这更激发了我们对这所城市的热爱,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把伟大的制瓷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作业:搜集磁州窑的资料,写出有代表的两个作品的分析。接下来我们再次欣赏原始先民给我们留下的智慧结晶。(音乐响起)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板书设计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陶瓷一、陶与瓷的区别:1、温度2、质地3、用料4、用釉二、艺术特点:1、造型、实用2、纹样、简单zhaojiaoan3、色彩、朴素三、著名的瓷窑定、汝、官、哥、钧四、小结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古代陶瓷,使同学们了解陶与瓷的区别及陶与瓷的造型、装饰、色彩等的艺术特点,从而对古代陶瓷产生热爱。古代陶瓷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与创造力,使我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n课题人民美术出版的社美术鉴赏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为蓝本开设的高中美术鉴赏研究课例。教材分析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这些艺术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但随着工业社会都市化进程加快,外来消费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使得民族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遭到破坏,扎根于乡间的民间艺术进一步势微,特别是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艺术正迅速消逝。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随着传承人的逝去而消亡。因此我们应该醒悟:民间艺术已经成为濒危的文化需要保护。积淀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为学生提供了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教育资源,将民族民间艺术引进学校美术教学课堂,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本课选取了我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6个种类: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编织。让学生分组选题→收集素材→合作调查→交流展示→价值延伸的研究学习。由于我校高一70%的学生住在广州市郊,活动中我倡导让学生接触、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地或社区组织的一些民俗活动进行调查。加强他们热爱以及继承我国民间美术本土文化的信心、成为学生体验生活,学习艺术的丰富资源。通过师生制作多媒体课件,而提供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自主研究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观,拓展了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的鉴赏过程中感受相互合作、体验发现的愉悦。本节课将从调查汇报、交流评价、实践临摹三个教学环节来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的语言、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鉴赏要点。 学情分析\n高中是对一个人的将来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的重要阶段。正是青少年学习运用假设演绎推理法的时期,他们通过简单的象征性概念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针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内容开动脑筋进行思考。高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只留于表面。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影响需要结构的因素之一,就应遵循高中生的心理需要的特点,引导他们追求高品质的艺术审美和美好的生活,追求卓越的文化修养,在丰富多彩的艺术精神的美感中提炼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①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特点,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②了解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的关系与图案图腾崇拜的象征意义不仅让学生了解本民族艺术的特点,艺术价值,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③了解中国第一次文化遗产日活动讯息。(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②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③关注社会热点,懂得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民族艺术特点,艺术价值,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教学难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教学流程示意(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三)展示调查报告(四)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解说背景,最佳自创作品以奖励\n(五)鉴赏拓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分钟)。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概念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应该是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师:经过搜集素材给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生: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编织等。(三)展示调查报告。师:通过每个小组课外的调查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把时间交给同学们,6个调查小组的同学们分别汇报你们有何收获吧?(各组先找两位代表:一位学生作讲解员畅谈、一位播放背景)。生:分别播放6个小组制作的课件,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小组介绍后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附高一(7)班民间美术调查小组人员:第一组:年画调查小组背景技术(梁世恒)、解说员(莫甄文)第二组:民间玩具调查小组背景技术(陈小龙)、解说员(何颖)第三组:民间剪纸调查小组背景技术(刘启锐)、解说员(吴思韵)第四组:民间风筝调查小组背景技术(曹淑君)、解说员(何颖)第五组:民间刺绣调查小组背景技术(张坳敏)、解说员(黄泳军)第六组:民间编织调查小组背景技术(马家辉)、解说员(黄建莹)\n1、年画组。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2、民间玩具组。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及钱包、香包等布什物。民间刺绣厂一间制作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平面色块的运用使色彩过渡跳跃感,先得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3、剪纸组。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4、风筝组〈5〉刺绣组〈6〉编织组(详略)。(四)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解说背景,最佳自创作品以奖励1、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长知识和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4、通过调查与介绍民间美术,使学生既合作与研究性地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又学会与同学们交流信息、交流思想、提高学习的效率。5、小结让学生集体思考讨论(2分钟)(加背景音乐)。6、展示教师课件。(五)鉴赏拓展\n师:视频播新闻片段:为唤起全社会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与行动,从2006年开始,我国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据了解,在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里,各地已积极举行了相关的公益活动,如开展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爱我遗产、优化环境”系列活动,举办文化遗产展和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专家咨询及文物收藏鉴赏活动等。思考议一议: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生:学生集体思考讨论(2分钟)(加背景音乐)。师:我国民间剪纸中的图形集中了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同学们从尝试制作剪纸中感受一下民间美术的寓意性语言、阴阳表现形式的体会。生:略。本课结束,师生再见。板书设计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有几大类?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编织等2、思考议一议: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学生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形成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课上的学习,学生对民间美术已不再陌生。对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当多的年轻人,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相当漠视,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美术教育能够为民族民间艺术培养新的土壤和新的支持者,使全社会共同关注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以促进民族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感受民族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只有当民族民间艺术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才能看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希望。\n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的拓展内容是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也就是如何从领会一座建筑的性质、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对其整体概貌有一个相对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并且从这些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进而体会设计者的意图,对这座建筑的总体水平有所把握,并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形式美法则和其他评价原则对其进行相对客观的评判,大体分清其优劣高下。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身的美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和欣赏眼光,摒弃低级和庸俗的趣味,塑造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这不仅是建筑欣赏,也几乎是一切艺术欣赏和爱好的最终目的,这也可以说是我们艺术欣赏课教学的共同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学生能领会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而高雅的审美观,正确认识建筑艺术的价值。教材分析本课是建筑艺术欣赏单元的开篇。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它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懂得欣赏建筑艺术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由于建筑学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并非每个人都能够领会其中的涵义,懂得如何欣赏建筑艺术。因此,有必要先介绍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使大家能够懂得建筑的本性,然后才能谈到欣赏。本课的内容是关于建筑的性质,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性质欣赏建筑艺术。另外两课则分类提供了一些建筑与园林的经典范例给大家欣赏,同时借助它们说明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一级学生。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渐形成一套认识,分析,判断事物的方法,手段,对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有极高的热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让学生能领会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而高雅的审美观,正确认识建筑艺术的价值。2、方法与过程:列举了一些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以此引出课题——什么是建筑艺术?如何欣赏建筑艺术?围绕“什么是建筑艺术”展开,探讨建筑艺术的概念。\n围绕“建筑有哪些类型”展开,即探讨建筑所包括的种类。进一步深入探讨“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即建筑艺术的基本属性,引出建筑艺术的独特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筑是具有性格与生命的艺术,它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要学生学会与建筑对话与情感交流,感悟建筑的个性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对于这部分内容,课本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讲解,层层递进,从建筑的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属性,从而帮助学生对建筑建立起基本的概念,掌握基本的知识。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应该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应知应会”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语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对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属于课本第四部分,它比前三部分内容更为深刻。通过对建筑艺术基本语汇的了解和认识,学生才能掌握建筑艺术水平的评判方法。同时,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领会、积累和总结,学生才能对建筑艺术建立起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趣味,从而懂得如何欣赏一座建筑,怎样领会优秀建筑的奥妙,并进一步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审美品位。这可以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也是最高目标所在。教学流程示意启发与导入——理解与探究——质疑与互动——巩固与拓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1、启发与导入对于建筑的了解和欣赏,对于学生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范畴。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所讲到的将美术按照艺术门类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哪六大门类,再通过给出提示,让同学们猜出“建筑”这门艺术形式。引出建筑艺术的概念,并逐条进行解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若干幅著名建筑的图片,帮助学生们对优秀的经典建筑有一个感性认识。提问:“我们虽然认识这些建筑,可大家真正了解它们吗?懂得如何欣赏建筑艺术吗?”,由此导入本课题目。2、理解与探究\n围绕“建筑有哪些类型”展开,即探讨建筑所包括的种类。这是为了帮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的建筑类型入手,对建筑有一个感性的理解和相对全面的认知。因为只有认清了学习对象,才能进一步对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具体到建筑的类型,其实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建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新的建筑类型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而越来越丰富。课文中举了几类建筑,说明这种发展变化,留给大家更广阔的思考空间。(通过图片展示人类建筑发展的过程,原始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商店、银行、贸易中心——驿站、码头、火车站、飞机场——书院、学校、科技园。思考并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以上各类建筑,哪些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哪些满足精神需要?(2)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类型?)3、质疑与互动通过上面环节的完成,应该说学生对建筑的类型已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这时老师带领同学进一步深入探讨“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即建筑艺术的基本属性。这部分从建筑史上的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讲起,引出建筑艺术的独特特征。在此共列举了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文化性四个最主要的特性。让学生运用他们所掌握和了解到的知识,带着具体的问题与老师做直接的互动讨论,从而分析出建筑艺术四个特性的表现形式。学生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这个阶段学生的认识,进而逐层递进,深入探究建筑艺术的语汇,使学生不再仅仅只是懂得从感性角度去欣赏建筑艺术了,而是从更深层次挖掘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4、巩固与拓展课堂的最后阶段分成三个部分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以及进一步考察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活用情况。(1)通过对中外著名建筑作品欣赏,巩固对建筑艺术的理论层面上的认识。(2)介绍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了解建筑界名人名作。(3)课下学习活动的布置与引导。板书设计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什么是建筑艺术?2、建筑有哪些类型?3、特征: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文化性4、建筑艺术的词汇\n教学反思 对于建筑的了解和欣赏,对于学生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范畴。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讨论,更重要的是在课后不断地实践、总结。形形色色的建筑就在我们身边,但是以前大家可能并没有注意到它们的风格、形态、特征等。以后,只要能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相信大家都能够对建筑艺术有一定的认识,懂得欣赏建筑之美,体会其中的乐趣。  本课教学过程中以认识建筑的基本特征和属性为重点,这主要依靠阅读课本、教师讲解、课上讨论和课件演示等方式解决。讲课要力求深入浅出,穿插大量图例,让学生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这主要通过在教师带领下对案例进行讨论、走出校园参观实践、课下学生自己不断领会积累等方式解决,要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方可实现。  教学过程要结合自己校园的建筑特征和实际案例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重点、难点中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欣赏建筑艺术的能力。课题第十八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主要风格、特征。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课本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中外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了宫殿、庙堂、陵墓、民居等主要建筑类型的产生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希望借此给学生一个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概括认识,并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因此对于课本中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本课教学的显性目标,也是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学情分析 \n在前面的一课中,学生们对建筑这一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开始探寻如何科学地评价和欣赏一座建筑。然而,专业水准欣赏眼光的培养、艺术品位和审美修养的提高,都是要建立在对大量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不断地实践、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正是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因此,我们配以本课的建筑艺术欣赏,旨在尽量多地介绍给学生一些优秀建筑实例,开阔大家的视野,充实大家的知识。这对于建立高层次的欣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开阔视野,充实知识。这对于建立高层次的欣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   2、方法与过程:通过师生交流互动和对不同类型的中外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借此给学生一个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概括认识,并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中外建筑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建筑创造中所体现的智慧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使学生明确中外建筑艺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科学发展观,懂得鉴赏人类建筑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外主要建筑类型的艺术风格特征。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主要风格、特征。课本通过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介绍。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是学生走进建筑、欣赏建筑的途径和基础。只有对这些经典建筑的工程成就和艺术价值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才能建立起相对科学的建筑审美观念,从而为进一步独立地欣赏、评判打下基础。教学难点:探讨不同类型建筑的艺术风格之形成原因。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同其他艺术一样,建筑也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并且比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深刻地受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的影响,从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因此,令人眼花缭乱的建筑风格和潮流背后,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并且相当复杂。对这种原因的分析,是一种对形象和逻辑思维的综合训练,具有较高的难度。教学过程\n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a、为什么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提示:主要从易保存的特点来说)(2)提问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的开始部分,归纳总结答案(2)回答问题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新知探究:(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故宫、凡尔赛宫(2)提出问题:a、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特点?b、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阅读课文。(2)分组讨论(3)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  1、古希腊帕特农神庙:艺术风格成就、  2、欧洲哥特式教堂: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  3、中国天坛:艺术风格成就、形成原因。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北京的天坛(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归纳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欧洲哥特式教堂、中国天坛它们各自得艺术风格成就。(3)为何庙堂建筑往往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4)提问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老师总结: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n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高耸入云的建筑结构和形式,这种建筑几乎全部由骨架和玻璃窗组成,庞大而轻盈,充满强烈的向上的动感,体现了科技、神学和美学的结合。北京的天坛,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处处运用寓意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庙堂建筑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伟大的作品则更需要虔诚之心和崇高之情来创造。宗教庙堂建筑正是凭借了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三)、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古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明十三陵(2)提出问题:金字塔和秦始皇陵共同体现了古人的何种生死观?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老师总结: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这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四)、亲切的民居建筑 1、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  2、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教师活动:(1)多媒体展示中国皖南黟县古民居、匈牙利利霍洛克村庄(2)提出问题:A、通过对古民居的欣赏,我们可以总结出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学生活动:(1)看图片,读课文,讨论总结回答老师总结: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五)、简略介绍了其他种类的建筑:  1、古罗马加尔桥  2、福建的土楼  3、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老城板书设计(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三)、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四)、亲切的民居建筑\n教学反思课本中在对大量建筑实例进行介绍的同时无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这是比单纯理解和掌握某一类型的建筑艺术风格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即透过现象寻找本质。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背后总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并且会形成某种规律。对这种内在原因和规律的探讨是我们研究艺术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则是一种对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对思维的训练。这种训练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不无裨益,是本课教学的高层次目标。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模块选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面对新的问题,作为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使用者在与同行的互动交流中,生发了一些认识和体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探索研究新的理论和理念本课内容和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教材分析新版《美术鉴赏》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优点,强调综合性。本科教材中外园林艺术流派众多,知识容量大,授课时应避免面面俱到,力求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故通过单元教学设计突出重点,深化书本内容,设置一个单元三个课时:第一课,中国苏州园林;第二课,世界各地园林;第三课,现代生活与园林。学生将通过这三课内容从古至今,由中到外,从远及近的了解、感受、赏析园林艺术的魅力。本节为第一课,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感受中国园林的精深文化之美。\n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作为高中生虽然已具备良好的思维和辨析能力,但仍然需要掌握正确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在建构这一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培养其探索研究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在了解世界多元化和多样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审美意识,从不同角度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了解东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不同特色和现代景观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变化。引导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注重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能注意和生活结合。2、方法与过程:教学中以身边的中国园林建筑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领会魅力—感悟成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们应该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固步自封,这样才能对古今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在园林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自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难点: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教学流程示意 (一)、导入新课:朗诵昆曲《牡丹亭》游园中一段唱词(二)、授课:出示题目《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欣赏图片集锦,提出问题教师小结:分析总结(三)、巩固练习:连线题(四)、思考讨论:(五)、总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n (一)、导入:朗诵昆曲《牡丹亭》游园中一段唱词同学们朗诵的非常好,下面猜猜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主人公杜丽娘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叹声漫步中外园林。(二)、授课:出示题目《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欣赏图片集锦,问题1:什么是园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刚才我们看到了是这两种园林形式:欧洲园林和中国园林,根据图片进行比较。1、认识中国园林a、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园林?(颐和园、苏州园林…….)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北方皇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现存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现存的私家园林:扬州的何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b、在对现存的南北园林的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体会两者间的特点差异。教师小结: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私家园林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赋予诗情画意。以上看到的是园林的分类,那这些园林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呢?我们来看一下。2、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a、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b、可游、可望、可行、可居的空间美c、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下面我们就由这三条线索,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由浅入深,层层欣赏。A、自然美 欣赏图片教师小结:通过欣赏,我们发现造园者把花木山水建筑等与自然的和谐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B、空间美 欣赏图片教师解说:园林不仅与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绘画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最初建园者就是以山水画为原本造园的,所以画家所追求的空间美,也是造园者所追求的。C、人文美  通过几个亭子命名的由来体会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如:拙政园、留听阁等知识巩固:下列几项中属于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特色的是(     ),属于皇家园林艺术特色的是(   )A、小巧玲珑、曲折有致  B、叠石理水、林泉深邃 C、移步换景、可居可游D、不仅具有江南园林的清雅气韵,而且独具富丽的皇家气魄    E、清雅脱俗、诗情画意3、认识日本园林:枯山水欣赏图片,被称为园林史上的明珠,艺术特点:静、雅、奇4、认识欧洲园林A、意大利古典园林: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的典范欣赏法尔奈斯庄园: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文化因素)a、 台地造园。用到借景俯视的手法,将自然风光与园林融为一体。b、 常绿树木。绿树中穿插白色建筑物,冲击视觉效果。\nc、 内容丰富。B、法国古典园林:驯服自然欣赏凡尔塞宫:几何造园术(历史因素)C、英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万能造园师”布朗(地理因素)(三)巩固练习:连线题(四)思考讨论:谈谈你喜欢什么样的园林?并简单说说理由。(五)总结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亲近园林、感悟园林、热爱园林。板书设计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什么是园林?2、认识中国园林3、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4、认识日本园林:枯山水5、认识欧洲园林A、意大利古典园林: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的典范B、法国古典园林:驯服自然C、英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些想法和启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注重教材内容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由于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而新教材中为了适合学生自学的需要,容量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教学备课中进行合理灵活的处理。我的感受是要抓住每一课的副标题,它就是这一课的灵魂,并且教材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如果把地方美术资源引入到课堂,学生会更加亲切,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第二、注重鉴赏与创作(练习)相结合。美术作品的鉴赏需要有一定的实践为基础,比如动手画一画,或先来自己尝试分析一下作品,然后再一起进行鉴赏或讨论一些问题,会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鉴赏后进行创作,也会让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更深第三、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n学生可以小组进行课件制作,选择代表讲解,不仅锻炼了学生让学生操作课堂体现主体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形象、容量、快捷等优势,将古今中外,过去和现代能够拓展的美术课程信息为美术教育所利用。还要重视地域资源、民间资源以及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通过身边的资源更加形象、直观地体验、感受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20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古建筑对于当代文明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本课教学以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教材分析(A)内容结构本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探讨如何协调二者关系。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本课的导语,目的是引出课题,即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本课的基础部分,探讨了古建筑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具体又包含两部分内容、四个自然段。  第三部分是本课的核心部分,探讨了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具体包括两部分内容、七个自然段。  第四部分是本课的总结部分,分两个自然段。(B)作品分析北京古城的历史沿革(节选梁思成)苏州古城的历史沿革梁思成先生的旧城保护方案周庄古镇的保护规划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式住宅巴黎城市轴线的延伸与新区建设北京平安大街改造工程德国法兰克福火车站改造工程\n法国巴黎大凯旋门学情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古建筑的优秀代表作品与其主要类型、风格、特点.          ②.了解古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          ③.  用绘画、语言等方式描述、分析、评价古建筑的艺术特点。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实地考察、用美术作品,照片或文字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②.通过网络、图书馆或博物馆,收集美术相关学习资料,学会学习。          ③.对如何协调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提出解决的方法,献计献策。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关注生活、认识本土文化,树立保护历史文物、古建筑的观念.          ②.用各种语言表达自己对古建筑的感受与理解,学会表达情感与思想.教学目标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是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在建设开发中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重点、难题。当今城市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问题,探讨如何协调二者关系。本课的教学是一种观念的普及和思维的引导,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上社会,通过参观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和城市开发建设新区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本课的感性认识,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亲身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关注城市开发问题,多观察、多思考,为城市建设和古迹保护献计献策,作为城市公民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懂得以绘画、书面、口头等语言描述,分析,评价古建筑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探究保护古建筑与城市开发的协调方式。教学流程示意课程准备(认识古建筑的价值)—导入新课(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课堂发展(综合解决问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课堂延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n一、1、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古建筑的概念、认识北京古建筑及价值学生欣赏、观察、表演、展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兴趣二、课堂发展(一)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建筑的保护?通过分析讨论,总结桂南:相当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永远的小事了,还有许多十分珍贵的历史遗迹正受到严重的威胁,侥幸留存下来的也危在旦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责任感。(二)城市的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的关系1、古建筑的价值2、古建筑禹城市的关系古建筑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同石头写就的史书一般,文物建筑“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古建筑与城市关系非常密切,甚至可以说是城市文化的标志和象征设计意图:学习建筑知识,学习鉴赏建筑的方法(三)如何协调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1、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有那些矛盾?2、宏观城市规划可能与个别古建筑的保护产生矛盾3、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是的有些人对古建筑的“保护”走入了误区,主要是由于将古建筑作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失误的能力三、课堂延展介绍世界对古建筑保护的法规、认识其对人类的重要作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板书设计 第20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一、古建筑的概念、认识北京古建筑及价值二、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建筑的保护?三、城市的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的关系四、如何协调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五、古建筑保护的法规、认识其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效果好,首先,欣赏作品时,运用音乐、文学与绘画等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感知与体验的目的。\n其次,通过对大师作品的仔细分析,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即兴创作体验等环节,循序渐进的理解掌握了相应的表现方法。总之,紧凑合理的内容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