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17 KB
  • 2022-08-16 发布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教案(整套)  目录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  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  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  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  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移——以东亚为例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南水北调怎么调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产业转问题研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  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  过程:一、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  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  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具体包括: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  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篇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  2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  (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五条措施: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1)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农业(喷灌、滴灌技术);牧区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无序增长;干旱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绿洲外围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兴建沼气池,营造薪炭林等。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植被存活)  六、石质荒漠化1、概念: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2、石质荒漠化可以简称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3、原因: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南方夏季高温多雨,,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  七、次生盐渍化  1、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  2、原因:(1)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2)超采地下水或河流枯水期,导致海水倒灌。  3、防治: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八、水土流失1、概念: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2、原因:地形陡,土质疏松,降水多且集中,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地形气候过渡区),地质灾害频繁。  3、防治:植树种草,调整农业/工业结构,打坝建库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1、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  3、环保功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热带雨林的分布  (1)纬度分布:赤道南北两侧10°内,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南北纬15°——25°  (2)地区分布:东南亚马来群岛、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繁衍物种最多,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优越性和脆弱性  1、优越性: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脆弱性:  (1)易破坏——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这部分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2)难恢复——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1)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2)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2、亚马孙开发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2)移民亚马孙平原(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保护雨林的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2)加强雨林管理和宝华,建立自然保护区;  (3)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4)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5)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6)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六、湿地——地球之肾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1、概念: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2、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水防洪、净化水质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常规能源(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储量丰富(2)分布范围广,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  (4)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5)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  2、市场——广阔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1)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地形破坏)  2、措施: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建设,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三条产业链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1)废渣:回收再利用(2)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3)废水:沉淀净化  4、植树种草,矿区复垦复植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1、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2、开发注意:  (1)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2)河谷平原(来自:小龙文档网: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3)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3、自然背景:  (1)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2)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3)水文: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  (4)矿产:煤铁铜等丰富。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人口激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3、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修建水坝  2、水坝的功能: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旅游、养殖等。  3、开发项目: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4、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5、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地理条件  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分布:西部高原(畜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平原(种植业)周围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3)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篇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经济发展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XX·济南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甲地区植被为()A.草原C.荒漠  B.森林D.高山草甸  2.乙地区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影响C.地形影响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B.大气环流影响D.人类活动影响  3.甲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水利建设,扩大耕地的灌溉面积B.合理调整农业结构,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  C.积极开展生态退耕工作,大力增加单位面积草场载畜量D.大量外迁人口,减轻当地的人口压力【答案】  【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度的数值分布和省区的轮廓形状可知,图中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乙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图中乙地地形为山地,温度较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  甲地为东北地区三大农业区中畜牧业区,为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合理的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并适当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回答4~6题。  4.甲地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5.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A.水田种植业C.草原畜牧业  B.旱地耕作业D.山地畜牧业  6.甲地最具特色的农作物是()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A.水稻和小麦C.玉米和高粱【答案】  【解析】大兴安岭以东的甲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地为内蒙古草原,农业主要是草原畜牧业;东北地区的特色农作物如大豆、  B.大豆和甜菜D.谷子和亚麻  甜菜、亚麻、向日葵等。  图甲、图乙分别为我国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下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甲中A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B.A城市依靠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C.石油资源枯竭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D.便利的水陆交通,使A城市成为该省最大的工业城市8.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A.①③C.①②【答案】  【解析】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第7题,通过读图可知,A为大庆市,因石油开采而兴起,石油资源枯竭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第8题,黑龙江省气候比较冷湿,耕地多,肥力高,是我国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适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和乳肉业,但在农业发展中出现了过度开垦现象,造  B.②④D.③④  成湿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湿地保护。  (XX·潍坊一中期末)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9~10题。  9.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C.②④⑤  B.②③④D.③④⑤  10.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③市场广大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C.②③⑤【答案】  【解析】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  B.②④⑤D.①③⑤②机械化程度高④复种指数高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n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第9题,故两地共同有利的自然条件是③④⑤,第10题,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读下面我国某地形区的经纬度范围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图示地形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A.甜菜和油菜B.冬小麦和高粱C.大豆和甜菜D.棉花和春小麦【答案】C  【解析】根据经纬度空间定位可知该地形区为东北平原,中温带地区种植喜凉作物,如大豆、甜菜、春小麦等。  1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机械化水平高但商品率低D.次生盐渍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答案】B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