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3.68 KB
- 2022-08-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活与哲学》教案所教班级执教者 76\n目录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彭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彭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段霞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段霞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陈婷婷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陈婷婷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忽丽霞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忽丽霞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张琳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张琳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李永朝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李永朝76\n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一、【教学目标】1、哲学的本义和任务;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三、【知识梳理】1.哲学怎么产生的?2.哲学的本义?3.哲学的任务?(功能.作用)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实践活动和主观情绪中D.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C.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76\n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② B.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4.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5.人们要想生活的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这表明( )①我们要走进哲学,自觉追求智慧,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②我们要以高高悬浮在空中的思想楼阁——哲学为指导③我们不仅需要懂得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理解和运用哲学知识 ④哲学总是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D.③④6.哲学的任务是( )A.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B.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哲学是文化的灵魂7.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A.哲学并不能给我们的生活以指导B.哲学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C.哲学总是和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8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某班班主任让学生提出劳动量分配的方案。一个男生说:“所有的人都分配等量的劳动,这样最公平。”一个女生反驳说:“这样不公平,我们女同学力气小,应该有差别地分配劳动量才公平。”为此,大家围绕“什么是公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此可见(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思维的争辩 ③哲学争论的根源在于思维的出发点不同 ④生活处处有哲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教学目标】1、哲学是什么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3、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难点: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知识梳理】1.世界观?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76\n区别联系3.方法论?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5.具体科学的分类?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比较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 任务 作用 联系 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练习】1.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A.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76\nD.方法论能够反作用于世界观2.对于世界观的理解,甲、乙两位同学发生了分歧。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 )①甲同学:世界观是人类特有的 ②乙同学:世界观不是人类的专利 ③甲同学:正确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④乙同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3.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而且带来哲学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这说明( )①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③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地暴露出来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就是哲学的发展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4.下面对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B.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C.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D.哲学是从某一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5.每年9月18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让每一个中国人牢记国耻,发愤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表明(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B.世界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决定一个人作出贡献的大小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6.我国空间探月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类对世界整体性的正确认识。这体现了(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取代具体科学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7.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一现象说明( )A.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C.一般人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8.工程活动需要哲学的支撑,哲学的思维能让工程师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工程师与哲学家的联盟也将开创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工程师与哲学家的联盟也将开创哲学研究的新领域”说明( )A.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D.具体科学与哲学相互促进【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哲学的智慧( )76\nA.产生于人类的思考B.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在于指导人的认识活动D.在于指导人的实践活动2.哲学是刨根问底的学问。人活在世上,不能只满足于知道眼前的各种事物“是什么”,更要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知道“为什么”。这表明哲学( )A.是人们对各种事物的具体认识B.对人们的生活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能够使人聪明,给人智慧D.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有( )①杞人忧天 ②用烛光装满小屋 ③拔苗助长 ④司马光砸缸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4.“哲学就如同阳光,有了哲学,明明亮亮,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掌握哲学,穿云破雾,能思接千载想得深。”上述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哲学都能给人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学好哲学就可以解决具体科学的所有问题5.人们称哲学是智慧之学,这是因为( )A.哲学就是人人都有的世界观B.哲学包含了各门具体科学知识C.只有哲学才是高于生活的艺术D.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6.当前,少数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四风”严重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7.爱因斯坦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①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②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8.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可以代替艺术 ②艺术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艺术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9.数学哲学着重研究数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地位等方面的问题,它既促进了更为理性的数学研究,也丰富了哲学研究的内容。这说明( )A.具体科学与哲学相互促进而发展B.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0.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钱老这样说的道理在于( )A.离开辩证唯物主义,具体科学就不可能发展B.辩证唯物主义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76\nC.辩证唯物主义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辩证唯物主义是具体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非选择题“数学哲学与数学文化研讨会”在北大“人文学苑”隆重开幕。本次会议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讨论:数学哲学问题研究与前沿进展;数学文化的价值及其在中国的传播;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教育哲学;数学基础与数学哲学。我国最早一批开始数学哲学研究的北京大学的孙小礼介绍了数学家张景中的《数学与哲学》一书,谈了数学与哲学的关系;从事多年科学史、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研究的中国科学院的胡作玄在“什么是数学”的发言中,结合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历史的考察,认为讨论数学哲学问题首先应廓清什么是数学,对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划界有清晰的标准,以避免造成概念混淆。(1)上述材料说明数学与哲学的研究特点有何不同?(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有何内在联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黑格尔一、【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2.提高明辨是非、比较分析的能力3.在实践中坚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二、【教学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三、【知识梳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方面?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76\n五、【课堂检测】1.“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从哲学上看,这句歌词反映了(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2.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D.都探究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3.毛泽东曾明确提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4.“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那是无法知道的。”这种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可知论5.在实际生活中,古今中外,人们都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计划与现实的关系。这说明( )①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两大基本阵营分别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7.庄子和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鱼在水里游动,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之乐矣;子非鱼,固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属于( )A.唯物论B.唯心论C.不可知论D.可知论8.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76\n9.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不可知论否认人们认识世界或彻底改造世界的可能性。可见,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否统一的问题B.世界观能否决定方法论的问题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教学目标】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2、能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教学重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三、【知识梳理】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别派别围绕问题分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2.唯物主义三种形态:唯物主义形态基本观点局限性或优点3.唯心主义两种形态:唯心主义形态基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4.哲学史上“两个对子”?四、【提出疑惑】76\n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检测】1.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A.唯物主义命题 B.唯心主义命题C.悲观主义命题D.教条主义命题2.“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下列与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B.物是观念的集合C.存在即被感知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3.“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分别代表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人是一部机器,所以人对自然界的反映是一种照相式活动。”持这一观点的哲学派别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5.《天黑》这首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它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态度。从哲学上看,“闭上眼睛就是天黑”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6.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7.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8.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上述判断印证了( )①存在决定于思维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同一矛盾在不同阶段特点不同 ④物是观念的集合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识与自然的吻合具有必然性 ③认识以实证和猜测为基础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76\n3.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4.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上述观点属于( )①唯物主义 ②唯心主义 ③不可知论 ④可知论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5.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B.是区分真伪哲学的唯一标准C.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D.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6.有人认为,生活中你积极乐观,石头也会对着你笑;你消极悲观,鲜花也会对着你哭。下列与该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B.水是一切的始基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7.德默克里特认为:“世界是由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组成。”这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8.现在,每逢嫁娶、乔迁、生子,有些人总要选个“黄道吉日”,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幸福。从哲学角度看,这些人的观念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9.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一元论”“心外无物”与“物质的本性是广延,精神的本性是思想,二者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等哲学观点。按照顺序与它们对应的排列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客观唯心主义 ④二元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材料一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材料二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气是宇宙的唯一实体。他说:“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散而归于太虚,复其絪緼之本体,非消灭也。聚而为庶物之生,自絪緼之常性,非幻成也。”(《张子正蒙注·太和篇》)。(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76\n第三课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一、【教学目标】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运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二、【知识梳理】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是什么?2、什么是真正的哲学?3、为什么说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四、【课堂检测】东方哲学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中国社会科学哲学所东方哲学研究室承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东方哲学史》最近完成并出版。该书共5卷,约250万字。 1.我们之所以重视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C.哲学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D.哲学科学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 2.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 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D.哲学为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3.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形成了儒、墨、道、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 4.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②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 76\n③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④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据此回答5-6题. 5.哲学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 A.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封建反神权 C.为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D.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6.之所以说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③能够开启人的智慧④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第2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一.【教学目标】1.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二.【教学重难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三.【知识梳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检测】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76\nB.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C.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4.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引文表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 () 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C.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5.“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这是因为A、理论只有不断发展才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科学理论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C、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先进的理论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基础是()①生物进化论②信息科学和控制论③细胞学说④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①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只注重认识世界,不重视改造世界②哲学的任务只在改造世界 ③改造世界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 ④哲学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更要改造世界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这表明哲学(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表现为真正的哲学( )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C.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钻研哲学,有很高的哲学修养。他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回答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国革命为什么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等问题。这说明( )①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哲学能够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③哲学都是对时代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 ④哲学能够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 )76\n①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能够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④第一次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5.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黑暗”,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这充分体现了( )①反映时代要求和任务的哲学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③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来变革社会 ④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A.①③ B.②③C.③④ D.①②6.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强调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与当前我们党强调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共同强调了( )A.哲学对时代的批判功能B.哲学对时代的塑造引导功能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D.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7.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阶级基础是( )①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要成就 ④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8.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B.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C.《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D.德国古典哲学9.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前人理论成果的态度是( )A.机械相加 B.全盘吸收C.直接利用 D.批判继承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 )A.阶级性 B.革命性C.科学性 D.实践性11.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12.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告诉我们( )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品质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76\n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3.2013年9月24日,世界著名哲学家成中英作客岳麓书院讲坛,纵论时代与哲学的关系,深刻剖析中国哲学的发展状况。他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创新的需求日益增强,时代召唤新的中国哲学。成中英认为,中国哲学要想体现时代要求,为时代打气,就得建立一个知识性的普遍理解,为全人类建立一个智慧型的共同价值,为下一代人立下行为的楷模。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时代与哲学的关系的理解。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一【教学目标】1、物质的定义。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二、【教学重难点】1、物质的定义。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三、【知识梳理】1.如何理解物质的含义?2.为什么说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检测】1.自然界中的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这说明()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B.人只能根据自然物的属性去利用自然物C.人类活动对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没有影响D.人类要征服自然,必须认识自然2.目前人们已经制造出“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可是,如果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基因变化规律,新的物种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76\n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④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我国目前实行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并不是由人们随意选择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说明()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④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决议②2008北京奥运会③中华人民共和国④科学发展观⑤学校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 D.③④⑤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6.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2013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与运动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方法论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三、【知识梳理】1.哲学上讲的运动的含义是?2.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是什么?76\n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什么?4.什么是规律?规律有哪些特性?5.规律的客观性要求的方法论是什么?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检测】1.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的,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2.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之上。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A.①② B.②④C.③④D.①③3.为满足上海世博会期间各国参观者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上海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及其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4.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当地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提出了“人退沙退”的新思路,妥善安置牧民生活,并提出了“退休牧民”的新理念,使当地被践踏多年的脆弱的草原生态得到了喘息和初步逆转。“人退沙退”的治沙新思路,说明了(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汶川地震、新西兰地震、海地地震、玉树地震、智利地震、日本地震……一系列的地震给人类带来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对地震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上述材料表明( )76\nA.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规律是不可认识的C.人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具体地把握规律D.人类还不具备认识地震的能力6.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的危害越来越大。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造成的地球环境被破坏。从哲学上看( )A.人与自然是对立的B.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C.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D.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积极改变支配自然的规律7.20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0级以上地震近800次,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2013年11月28日,《自然》杂志载文:我国科学家发现迄今距离地球最遥远的黑洞双星,并在国际上对X射线极亮源动力学质量进行了首次、也是唯一一例成功的测量。这一成果证明了( )①自然界的物质性 ②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③上帝创世说是荒诞的 ④人们可以创造物质运动的规律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一观点( )A.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B.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入了“一元论”的泥潭C.认为意识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D.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3.西方有上帝造人的传说,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这两种传说都否认( )①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成就举世瞩目得益于我们党( )A.尊重社会生产方式是客观的B.认识到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C.按照自己意志选择生产关系D.认识到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 ③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76\n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6.以下观点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是(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由物质派生的 ②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③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克相生而生的 ④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近年来,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8.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网民投票定名的“玉兔”号月球车随嫦娥三号成功奔月。下列能正确反映奔月途中“玉兔”与“嫦娥”关系的说法是( )①“玉兔”相对“嫦娥”处于静止状态 ②“玉兔”随“嫦娥”进行绝对运动 ③“玉兔”与“嫦娥”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④“玉兔”与“嫦娥”只是在概念中运动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9.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 )A.规律只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B.世界的本质是具有规律性C.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10.漫画《今日姜太公》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尊重客观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②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④要改造规律,创造新的钓鱼方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白居易的这一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 )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D.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12.2013年9月4日新华网报道: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与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托卡马克实验装置DIII-D近日首次联合实验并获得成功,实验验证了完全依靠自举电流和非感应驱动电流的托卡马克高性能稳态运行的可行性。这体现了( )①高度发达的科技改变了事物运动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13.2013年11月13日人民网载文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绘就了“五位一体”改革的壮丽图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应当把握好“变”与“不变”76\n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啃硬骨头,这就需要“变”。“不变”就是坚守原则。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为什么应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14.2013年11月18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等9部门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完成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对于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有重大意义。《战略》确定的海洋领域适应气候变化重点任务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合理规划涉海开发活动;二是加强沿海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三是加强海洋灾害监测预警。运用所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政府出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哲学依据。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一、【教学目标】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二、【教学重难点】意识的本质三、【知识梳理】1.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为什么说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3.为什么说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意识的形成,需要人脑,但无须客观存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D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有人认为,计算机能够进行一系列复杂运算,说明计算机是有意识的。该观点否认了A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76\n3、宗教是信仰上帝、神鬼等虚幻的东西,但是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这一事实说明A、神是头脑中自生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B、神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C、神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D、神是客观实在的东西;4.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概念。对这一情况的解释错误的是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出现的反映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D、意识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5、没有人脑肯定没有意识,有了人脑也不一定有意识。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解释是A、意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B、人脑可以产生意识,但必须是健康的人脑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D、人脑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等各有不同第二框意识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2.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意识的能动作用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难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三、【知识梳理】1.意识活动有哪些特点2.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表现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原理方法论总结】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76\n1.规律客观性原理【判断是非】1、意识只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大脑的机能3、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5、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6、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7、人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还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8、意识能直接创造出原本世界上没有的东西六、【课堂检测】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工作的动力,没有动力工作难有起色。据此回答1—2题。1、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物质决定意识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D、离开了物质,意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思想,来自强烈的责任感,来自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这说明A、人的意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B、意识的能动性受主观因素的制约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只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人们的实践一定能够成功3、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意识能正确地反映物质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不是意识,物质决定意识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4.要从实际出发,必须做到①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反对学习书本②从客观事实总和出发,而不是以个别事实作为出发点③全面了解本地实际,反对借鉴外地经验④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5、下列对于意识活动说法正确的是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人们通过意识活动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④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一课一练】一、选择题天上明月,常令诗人爱恨交织。有人怜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同“夕”)如环,76\n昔昔都成玦;也有人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回答1~2题。1.其实,月亮本是宇宙间一个冰冷无知的星球,它的阴晴圆缺乃是天体运动的自然规律使然,人们对它的爱恨都是无理的: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诗人无理的怜爱与怨恨表明①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 ③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无理的怜爱与怨恨,把诗人郁积于心的深情浓愁表达得淋漓尽致,因而无理却又显得有理了。可见,在诗的世界里,“有情”才能“有理”,“情”往往是胜于“理”的。这一论述说明①文学世界中“情”与“理”是直接同一的 ②文学世界中“无理”依据一定条件可以转化为“有理” ③文学创作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其独特方式 ④文学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2013年9月15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台湾佛光山演讲时称“我很多创作灵感来自于梦境”。他认为很多源自梦境的创作灵感,结合脑海中的既有讯息,让他的创作题材浮现,于是一部部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写作灵感来源于梦境的说法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号载人试验飞船,展开了对太空空间站的实验与研究。据此回答4~5题。4.我国的航天探测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发射载人飞船、多人飞船和建立空间站三个相连的程序。目前,我国航天探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国对航天探测的分阶段进行,充分说明了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5.近几年,我国的航天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天外之象被揭秘。这表明A.人们可以感知客观现象B.人们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C.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D.意识并非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6.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7.2013年10月6日至10月15日,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在天津举行。本届运动会吉祥物的表现形式借鉴了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天津地域文化风格与特色。吉祥物的创作设计说明A.艺术创作来源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B.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规律的约束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否定旧事物是创新的根本要求76\n8.漫画中的做法A.没有发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D.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9.美国纽约有一种特别的迎接新年的方式,人们直接把信件、成绩单、银行账单,或者把不开心的事情写在卡片上,投入时代广场上的一台巨大粉碎机里粉碎,从而以崭新的心情迎接新年。该做法①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 ③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承认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物联网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与物体的“对话”,物体和物体的“交流”,使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说明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人们通过科技可以使物体具备意识功能 ③科技的发展使人与物的界限日益模糊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属性改造世界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1.2013年12月2日,承担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落月”任务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茫茫宇宙中,每一颗行星或恒星都有其固定的运行轨道,人类探测卫星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便会酿成大祸。这充分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C.意识独立于物质之外D.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2.观察下边漫画,并为其选配标题,下列最贴切的是A.定位:主观与客观B.突破:抛弃与创新C.境界:贡献与索取D.奋斗:理想与现实二、非选择题13.2013年我国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将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推进生态建设,76\n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结合材料,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教学目标】1.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三、【知识梳理】1、什么是实践?有哪些特点?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和来源?3、如何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判断】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2.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活动,也不是纯主观的活动,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3.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4.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5.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人类的实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总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人们要获得知识只有参加实践。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此,只要人们参加实践就能推动认识的发展。8.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有时科学理论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五、提出疑惑76\n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六、【课堂检测】1.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老百姓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①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③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认识来源于实践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能够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自觉选择性C.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存在的某种吸引力,被称为卡西米尔力。通常情况下,这种力只会导致物体相互吸引。但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有了新认识:如果将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中的一块换为硅板,将它与另一块金属板浸入某些流体中,此时产生的卡西米尔力便是一种斥力。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一位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博士,毅然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使奶牛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76\n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C.正确的认识只有为实践服务才能发挥其实际意义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教学目标】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二、【教学重难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三、【知识梳理】1、真理的含义?基本属性?特点?2.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判断是非】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没有抽象的、绝对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4.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5.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因而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6.认识具有反复性表明,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7.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8.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9.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一看实践,二看大多数人的意见。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本课原理汇总】(1)实践决定认识原理(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原理(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76\n六、【课堂检测】1.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二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②④2.“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3.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得出的结论是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这些特点告诉我们应该①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②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在实践中否定和推翻真理 ④在实践中改变和动摇真理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6.抗生素,是人类同细菌感染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一些医生认为,抗生素是特效药,一用就灵,因此在治疗时常常动不动就用抗生素,多数时候能够较快地治好病。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多种伤害,等于慢性自杀。关于抗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表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认识具有主观性C.真理具有永恒性D.认识具有无限性【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76\n2.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反映了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3.下列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②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的明白 ③百闻不如一见 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影片《刮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有两千年历史的中医传统经络疗法“刮痧”不被美国认可,爷爷为孙子刮痧治疗成为“虐待儿童”疑案,使得影片中许大同一家迫于法律审判而父子分离、夫妻分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真理具有相对性,因人而异 ②意识活动受主体因素影响 ③错误意识活动不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具有导向作用A.①④B.②④C.①②D.②③5.免疫系统,是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防线”,用以抵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随着免疫系统疾病的增加,科学家加强了对此项目的研究。2011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认定,美法3名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免疫系统研究的新成果说明A.科学家的兴趣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B.认识的发展根源于社会或专业部门的奖励机制C.实践的需要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D.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科研活动的如期成功6.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漫画《小马过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②要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③要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 ④注重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6\n8.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他提出“疾虚妄”、“重效验”,主张认识必须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做到“订其真伪,辩其虚实”。王充的观点蕴含的哲理有①主观体验需符合客观事实 ②事实虚实由经验来判断③认识起点基于经学事理 ④检验真伪需要实践做标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漫画中的大学生“村官”A.不知道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不懂得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C.忽视了认识是实践的来源D.背离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误差难以避免。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成为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1.波士顿经验曲线又称为经验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个体或组织在一项任务中积累越多的经验,他们就越有效率(如图)。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真理总是有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12.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编纂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重新设置,很多问题也将有新的答案或不再有标准答案。上述编纂思路的确立是基于A.物质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B.运动的绝对性,事物是不能被正确认识的C.意识的能动性,人们可根据自身需要对事物进行阐释D.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13.“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这句名言说明76\nA.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真理B.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14.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材料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形成灰霾的主因。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而无法得到准确并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这也是人们对部分城市观测数据差异产生质疑的原因所在。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②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③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因立场不同会有差异④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二、非选择题16.我国长期以来不断地对社会公平进行着探索。计划经济时代比较重视平等,甚至走向了平均主义误区。改革开放后,我们更加强调效率和发展,并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实现这一目标。其间,经历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等认识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国对社会公平的探索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2.识记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理解联系的多样性。二、【教学重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三、【知识梳理】:1、什么是联系?76\n2、联系具有哪些特征?四、判断1、(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2)、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4)、人能够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说明联系具有主观性,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判断下列联系属于哪种联系形式?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直接联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唇亡齿寒。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时势造英雄。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果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和部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整体和部分“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见万有引力?”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五、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六、【原理归纳】 【基础检测】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 )76\n①任何事物的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普遍联系是指()A、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B、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3.“开车时打开空调油耗会增加”,这是很多开车人坚信的“真理”。其实,这一理论并不完全正确。有关专家表示,在气温适宜、时速小于60公里时,通过开窗通风会比打开空调更省油,但当时速高于80公里时,开窗会增加车辆风阻,此时,关窗开着空调反而更为省油。这反映了A.联系的条件性B.联系的普遍性C.联系的主观随意性D.联系的不可改变性4.2014年是农历马年,为了祈盼在马年顺利,网友们发起了“马上有钱”的祝福,他们在各种各样的“马”上放钱,寓意“马上有钱”。这固然包含着人们的美好愿景,但也大多含有附会的成分。这是因为A.联系具有多样性B.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C.联系具有客观性D.事物固有联系不可改变5.互联网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远隔千里之外的网友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这说明A.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B.人们可以任意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能力提升】1.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前,中国凭借航海技术开通了与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样新时期,沿着陆海两条“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走廊,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中可以看出A.人们可根据自己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B.联系方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只要加强联系,就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D.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2.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这段话告诉我们()①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②要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 ③在把握事物时不能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④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76\n4.物联网的创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办公室点击鼠标,就能看到家里的实时画面;回家的路上按一下键,办公室的门窗就会自动关闭。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来控制设备、管理信息,实现随时随地地双向互动。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 ③事物的联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着极为普遍的联系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5、2014年以来,中国多地出现重阴霾天气。专家认为,在大气环流相对稳定时期,大气层结构稳定,近地层空气流动很小,大气会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加上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以及各种污染物的堆积,从而形成了阴霾天气。单独的汽车尾气排放并不会直接导致阴霾天气。这说明()A、联系具有多样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客观性D、联系具有必然性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教学目标】1.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要求3、系统的基本特征; 4、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二、【教学重难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三、【知识梳理】(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含义不同 地位、功能不同 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相互转化 原理(世界观)方法论要求典型例证整体是全局、主导、统率 部分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和部分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2、什么是系统和要素?76\n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⑴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要求 五、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六、【原理归纳】 【基础检测】1.“100-1=O'’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统帅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你对这里“一定意义上”的理解是A.强调二者不能等同,但有共同之处B.二者是完全一致的C.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D.二者具有的特征是一样的3.“鲁有执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人,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人。’遂依而截之。”对上述办事方式,其哲学启示是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可取的B.割裂丁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不可取的C.重视了事物整体中的各个部分,是正确的D,强调了整体是有各个部分构成的整体5.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它具有的特征是①整体性②有序性③复杂性和多样性④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76\n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6.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体现了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一个要素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④【能力提升】1.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这说明( )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②部分离不开整体,但整体可以离开部分。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是平列等同的。④只有把部分放到整体中去,才能正确地认识部分的性质。(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2.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木板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事实说明(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木板的长短和木桶的容积是因果联系 C.部分制约着整体 D.整体由部分组成的3.城市建筑不协调,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的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B.要注重量的积累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有人说:“三峡工程是库区人民一次次搬家搬出来的。”三峡人民舍小家,为国家,艰苦奋斗建新家的举动说明:( )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B.局部可以离开整体,但整体不能离开局部 C.整体可以离开局部,但局部不能离开整体 D.从整体着眼,处理好局部才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里的“一定意义上”的含义应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着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C.这里强凋了整体、部分和系统、要素的关系是一致的 D.这里强调了整体、部分与系统、要素的关系有共同点6.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系是( ) 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整体,德、智、体、美是部分。②系统与要素的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系统,德、智、体、美是要素。③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德、智、体、美是原因,青少年全面发展是结果。④普遍联系的关系。德、智、体、美之间是内部联系,与健康成长是外部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7.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这说明()76\nA.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B.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用 C.整体性能决定部分性能 D.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8.西部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已没有东部、西部之分。这表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②把握事物的联系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③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④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在我国,“和谐社会”的理念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的《管子·兵法》上就说“和合故能谐”。这一理念表明( ) A.要树立全局观念,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B.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存在 C.部分决定整体 D.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0.长期以来,中国环境保护一直困于“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环保执法难”,环保部门“单打独斗”,权限、执法手段有限,阻碍执法、抗拒执法情况大量存在,需要公安机关排除阻挠因素。同时,由于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常涉及污染物认定、损失评估等专门性问题,对证据要求高,现场取证时效性强,警方需要环保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2013年12月3日,环保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与公安部门执法衔接配合工作的意见》,建立起了环保和公安联合执法的衔接机制。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分析环保公安联手治理污染的必要性。 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A.画饼充饥 B.唇亡齿寒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2014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调查”显示,近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同时面临各种来自社会应酬、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复杂挑战,中国数量庞大的城市职业人群成为想睡而睡不好的都市“失睡族”。“失睡族”的产生说明(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认识和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无意创造的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人应根据需要调整原有联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13年12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是全体人民福祉所系,也是对子孙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因为( )①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②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③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是无法改变的 ④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76\n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4.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在医学上,他们被称之为“药源性致死”,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这当中,40%死于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可以挽救人的生命,而不合理的滥用却助长细菌产生耐药性。这说明( )A.事物间联系条件不同,事物状态也不同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人们无法改变C.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D.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对此无能为力5.2013年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有分析指出,此法可以带动其他需求成倍增长,引发一系列再支出,形成一个不断累加的结果,使总产出倍增,推动经济运行,增加国民收入。上述分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②局部状态的变化对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 ③联系是无条件的,任何事物间都存在联系 ④联系是多样的,不同事物的联系存在差异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6.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7.从哲学上看,漫画《包办》中某厂长背离了( )A.联系的普遍性B.联系的主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D.联系的客观性8.“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林希的短诗《土》蕴含的哲理是( )①整体与部分是对立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 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④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9.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国务院批准由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组成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部级协调会机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样做是基于( )①部分以优化合理的形式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决定整体的功能 ③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0.“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这一观点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要一切从实际出发B.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C.要立足整体,从全局出发D.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11.“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此语意在强调( )A.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B.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C.关键部分往往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D.系统结构有序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76\n12.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于“系统工程学”,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今天已成为我国党和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现阶段,党和政府按照“顶层设计”的思路推进改革,必须( )①立足整体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追求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同 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高利益A.①②③ B.①④C.①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3.为帮助小微企业尽快走出当前面临的经营困境,山东省政府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落实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取消了3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为小微企业“减负”;开拓融资渠道,加强银企联合,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组织企业大力开展市场促销,进一步巩固省内市场,拓展省外、国外市场。根据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山东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6.浙江某民间爆料论坛在成立之初因群众言论较为“肆无忌惮”而常常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封杀,几经波折,随着群众影响面的扩大,政府部门的态度由最初的取缔查封转为监管、引导、包容,开始尝试与论坛加强沟通互动,并积极寻找尊重网络民意的充分表达与互联网管理、消除负面影响之间的平衡点。时至今日,这种网络舆情民间监督的新方式深入人心,一上班就看该论坛成为当地政府官员每天的“必修课”。在老百姓眼中,论坛就是“民间信访办”,正如论坛创始人所说,该论坛的给力就在于“网友反映民生给力,政府解决民生给力”。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当地政府对该论坛转变态度的原因。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教学目标】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2.把握发展的实质发展要求: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三、【知识梳理】 和 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一)发展的普遍性 具体表现:(二)发展的实质是 76\n(三)、判断A.爬行类动物进化成始祖鸟 B.始祖鸟进化成现代鸟类 C.恐龙灭绝 D.候鸟迁徙 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 1.上述现象是不是都是变化?是不是都是发展?为什么?2.发展一定是变化吗?变化一定是发展吗?下列关于新旧事物的标准正确吗?试举例说明。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2)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3)有人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结论:在判断新旧事物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标准有错误标准之一:错误标准之二:错误标准之三:2.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新事物?哪些属于旧事物?1)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来源:http://wx.jtyjy.com/]2)春天手足口病袭击人类()3)袁世凯恢复封建帝制()4)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到会代表13人代表全国党员57人。()5)电脑算命()3.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新旧事物?)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原理归纳】 [来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HTTP://WX.JTYJY.COM/]【课堂检测】1.以下各项能说明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①青藏高原海陆变迁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76\n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哪些属于“发展”()哪些属于“运动变化”()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C.恐龙灭绝D.候鸟迁徙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3.下列属于新事物的是()A.科技电脑算命B.苏联解体C.生物的退化D.中国市场经济的出现我国有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此回答4—5题。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能力提升】1.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体现了( ) A.社会变化具有多样性 B.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C.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D.规律具有客观性2.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实质的是( )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3.下列不属于发展的是( ) A.用计算机算命B.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C.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D.航天技术进一步完善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是如此葱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这表明( )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具有相对性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5.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 )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B.②④C.②③①④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教学目标】1.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发展形式。76\n2.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来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的曲折。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来探讨方法论的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3.树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二、【教学重难点】唯物辩证法: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三、【知识梳理】(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趋势)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具有远大发展前途?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和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1.量变、质变的含义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原理:(2)方法论: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原理总结】【基础检测】76\n1.荀子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这一观点()A.否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B.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C.否定了事物与运动不可分D.否定了物质运动的普遍性2.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寓意是()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③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④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往一匹健壮的骏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再添加一根稻草,马还是丝毫没有感觉;又添加一根……一直往马身上加稻草,当最后一根轻飘飘的稻草放到了马身上后,骏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这在社会研究学里,称为“稻草原理”。据此回答5~6题。3.“稻草原理”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外因有时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D.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4.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启示我们()A.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B.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5.下列选项中,符合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①防微杜渐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③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能力提升】1.30年来,农村改革从最初的脱贫致富,到取消农业税,到林权制度改革,再到村民自治等,改革不断深入,领域不断拓宽,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这表明()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②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③事物是一个由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④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汪正正在《超越梦想》中唱道:“不在乎等待几多轮回/不在乎欢笑伴着泪水/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歌曲蕴涵的哲理是()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③要果断地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④新事物得到人们的认同有一个艰难的过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下列诗句中蕴涵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提出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这说明()A.事物的发展具有前进性的趋势B.要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正确价值取向C.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实践的检验D.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76\n5、有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在直道上比赛速滑很难甩开对手,赛道选手的超越常常是在弯道处,经济发展也一样,弯道跑不好,就只能成为一个跟跑者、追随者和落伍者。这对我们的启示是A.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B.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某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因此,该企业不仅注重提高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业务素质,还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上述做法表明( )①系统内部结构具有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③人们能根据主观需要调整原有的联系 ④整体在事物存在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2013年12月9日,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网站报道,来自法国里昂的科学家们对一个自然过程进行了改进,得到了一个可大量快速生产氢气的新配方,最新发现有望推动氢气的广泛应用。这一事实说明了( )①科学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人能根据主观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③人能够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④社会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这是因为( )A.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C.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D.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过程之中4.4G集3G与WLAN(也就是wifi)于一体,能够传输高质视频图像。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随着移动通信网络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迅速取代传统互联网。下列名句与之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漫画《马蹄声声》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具体联系②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6.下列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运动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发展 ③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④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哲学上看,上述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B.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76\nC.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鲜内容D.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总是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衷心拥护8.“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俄罗斯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9.“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呈现的面貌。”下列对“量变”的理解正确的是( )A.量变是由事物内在原因引发的B.量变阶段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C.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阶段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事物性质没有出现改变10.2013年8月27日《生命时报》报道,研究发现,爱美的女士每天只涂抹2~3次口红即可。因为如果每天擦多次口红,等于摄取过多的金属,这可能会损害身体及神经系统。下列与上述发现蕴含哲理相同的有(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11.漫画《用过了头》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②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③办事情要坚持适度的原则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2.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新雷》一诗中写道:“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其中,“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可寓指(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C.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二、非选择题13.对于治理雾霾,国外城市有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如洛杉矶就成功地实现了消除烟雾,还公众蓝天。这座美国的“烟雾城”花费了将近70年的时间才初见成效,共有十多个市职能部门参与其中,制定了五大步骤和二十二个环节。空气质量的改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治理的阶段性成果很大程度上被发展带来的排放增量所抵消。洛杉矶的雾霾治理就多次受到来自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的重重阻力,在严格的立法、执法的推动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下,才最终取得了这场环保革命的胜利。结合材料,说明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76\n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教学目标】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难点:矛盾的概念三、【知识梳理】(一)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基本属性①两种基本属性的含义②两种基本属性的辩证关系(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76\n五、【课堂检测】1.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D.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2.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进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宙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和“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矛盾次要方面的决定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包含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5.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哲学依据是()A.矛盾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B.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包含着个性6.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7.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包括融通善变的广府文化、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广东客家文化。依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通过岭南文化表现出来B.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存在于岭南文化之中C.岭南文化存在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之中D.岭南文化可以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广东客家文化8.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哲学依据是()A.矛盾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B.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包含着个性76\n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和关系;理解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等原理及其方法论;学会利用相关原理分析具体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2、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知识梳理】(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相互区别(1)含义不同(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不同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3、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相互区别(1)含义不同(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不同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联系3、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方法论:(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依据76\n2、含义3、地位4、意义: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检测】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表明()A、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B、矛盾双方有共同之处C、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2、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例,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A、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B、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3、杜甫有诗曰“挽弓当挽强,射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其包含的哲理是()A、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C、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D、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4、截至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了1.3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固然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不过持续过快增长,也会给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容易引发贸易摩擦。这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C、想问题、办事情应善于抓住要点D、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5、“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欧阳修的这首诗意思是说,如果用来“发墨”,瓦砾的价值是金玉之贵所无法取代的。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A、瓦砾的使用价值更符合人们的需要B、承认自然物的客观性是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C、只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地认识、利用客观事物D、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6、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B、办事情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D、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7、过去五年山东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与山东省把突破口选择在薄弱环节,把制约经济发展的民营经济、外经外贸、高新技术“三个瓶颈”打造成“三个亮点”紧密相关,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山东的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坚持了()①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76\n③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④抓主流的原则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8、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三农”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A、主次矛盾的观点B、矛盾主次方面的观点C、实事求是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9、为保证中非论坛峰会期间的交通畅通,北京市政府采取了提高公交出行率,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号召单位错开上下班高峰,采取了交通预报制度等多种措施。你认为北京市政府在峰会交通管理中运用的哲理有()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③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国企需要改革,民企也需要改革,“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都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希望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国企跟民企能够共赢、双赢。国企跟民企共赢、双赢,体现了( )①事物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②矛盾双方是绝对统一的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总是不断地相互转化B.矛盾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C.矛盾就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2013年1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访的美国副总统拜登会谈时一致认为,中美双方要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努力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 )①既看到矛盾的对立性,更要看到矛盾的同一性 ②既看到发展的曲折性,更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 ③有大局意识,增进互信,有效地管控分歧 ④重视局部,发挥局部对整体发展的统率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菜根谭》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相互联系 ④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③5.右面漫画告诉我们,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这说明( )A.承认矛盾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76\nB.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D.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6.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回顾书法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志”。这说明( )①事物与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②事物在批判与继承、联系与创新中发展 ③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7.依据“巴纳姆效应”,人往往具有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星相学”正是钻了“巴纳姆效应”的空子,让部分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平均描述”的陷阱。这些中学生( )A.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B.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C.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总是相互转化的D.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8.2013年12月18日,广东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在广州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未来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等的排放权可以像商品一样买进和卖出,以经济手段倒逼企业进行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的哲学依据是( )A.整体统率部分,部分从属于整体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与基础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9.“羊群效应”,是指在一个左冲右撞的羊群中,一旦有引领注意力的头羊出现,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模仿并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是否有陷阱或者另一边会有更好的草。谁能走在最前面,谁就能更早更快掌握主动权。“羊群效应”体现了(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D.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不起作用10.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段话体现了(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④矛盾双方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1.文化建设要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的这一思路体现了( )①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6\n12.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遗留问题、转型发展问题、公平正义问题、保护环境问题,诸多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既相互关联,也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要求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必须( )①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②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③善于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4.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举行挂牌仪式,标志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运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 国务院要求上海市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实施工作,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正确性。(2)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原理,说明应如何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作用?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教学目标】辩证否定的含义,形而上学否定观,肯定一切,否定一切,“扬弃”的含义,创新意识76\n理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二、【教学重难点】1.辩证否定观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三、【知识梳理】(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辩证否定观(1)含义:(2)辩证的否定与发展的关系:(3)辩证的否定与联系的关系:(4)辩证否定的实质:2、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3、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内涵: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检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下列对辩证否定说法正确的是()A、辩证地否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一切76\nB、辩证地否定就是肯定一切C、辩证地否定就是否这一切D、辩证地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2.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前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前的臭水坑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3.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了()A、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B、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C、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4.事物的发展从实质上讲,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飞跃,是根本性质的变化,而这些,只有通过否定这个环节才能实现,这是因为()A、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新生力量、积极因素B、新旧事物之间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又有着必然的联系C、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和保留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曾经出现过一个“无产阶级文化派”,他们主张抛弃一切,建立无产阶级的数学和天文学,建立无产阶级的新铁路。以上观点是()A、无产阶级的否定观B、形而上学的否定观C、辩证的否定观D、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有一定的合理性6.下列观点中对辩证的否定认识正确的是()①事物自身的否定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③是联系的环节④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因素。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这是因为()①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之中②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每一事物,总有一天要被否定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推动力量,不了解辩证的否定,也就不会知道事物是怎样发展的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A、对立统一的观点B、辩证的否定观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一切从实际出发8.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固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回答: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9.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76\n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教学目标】创新的社会作用;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根本分歧所在。二、【教学重难点】创新的社会作用——民族进步的灵魂。三、【知识梳理】(一)创新(主要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哲学依据1、唯物论依据:2、辩证法依据:3、认识论依据:(二)怎样进行创新(三)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如何理解)(四)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分歧之一联系的观点分歧之二静止的观点分歧之三全面的观点根本观点承认矛盾……否认矛盾……根本分歧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检测】1.有人算过,比尔·盖茨每秒进账2500美元,但他没有坐享每秒钟2500美元的进账。他在42岁的精力旺盛时期,却悄然地“退居二线”,把公司的日常运作交给了他的“亲密战友”负责,自己则专注于未来新软件的开发,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表明()A.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B.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C.解放思想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关键D.财富总是属于头脑清醒的人76\n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经济竞争力、文化影响力归根到底有赖于自主创新能力。这表明()①创新是时代的引擎②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④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动力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4.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5.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持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B.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C.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他艺术精华D.深入群众、贴近生活【能力提升】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7.漫画中“你竟敢坏了祖上的规矩”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8.上题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坚持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论 ②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的成规陈说③要有革命的批判的创新意识 ④要敢于寻找新思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备受关注的2014年节假日放假安排2013年12月11日出炉。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放假安排减少了调休,使得固定的假期不太被打乱,体现了老百姓诉求。这体现了( )①辩证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 ③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事物发展是持续量变的过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李白与杜甫被称为盛唐诗坛的“双子星”,但他们诗歌之美各有千秋。以李白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击和突破,是一种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以杜甫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是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A.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B.艺术创作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相互转化3.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76\n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B.没有疑问的读书就不能取得进步C.敢于怀疑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D.既肯定又否定是认识事物的源泉4.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这句话表明( )A.应当扬弃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B.应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C.应在否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D.应在肯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5.亚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称为“最博学的人”,也被奉为绝对权威,他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观点,统治了西方将近两千年。1590年伽利略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进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长期在物理学中的统治地位,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伽利略的实验告诉我们( )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做到敢于怀疑权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 ②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③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敢于颠覆前人的一切成果④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6.2013年12月4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与中国民众交流时指出:“美国的孩子挑战现状会受到奖励而不是惩罚。实现创新的唯一方式是打破旧有模式。”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①敢于挑战现状,彻底否定旧有模式 ②勇于揭示和创造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④敢于破除旧观念,勇于寻找新思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7.有人认为“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抛弃过去一切”。该观点错误在于( )①认为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②没有看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④没有看到辩证否定观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说明( )A.辩证法就其本质说,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B.要创新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定过去的一切,创造崭新的未来C.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敢于破除旧的观念D.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创造新规律,开拓新境界9.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阐述了中国的中亚政策,首次提出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从哲学上看,创新合作模式需要( )A.解放思想,在实践中追求、发展真理B.发扬大胆抛弃一切的革命批判精神C.树立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D.摆脱一切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10.读漫画《挑战权威》,假如你是反对一方,你的理由是( )76\n①这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③权威往往更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全面否定A.①④ B.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11.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发的汽油固定床超深度催化吸附脱硫组合技术,2013年12月17日在北京通过验收。利用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我国可以生产符合国V车用汽油标准的清洁汽油。这说明(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C.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D.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12.近年来,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针对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把文化形态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形成了“两翼齐飞”“两轮驱动”的文化发展理念,强调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作用,加强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说明( )①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文化观念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要发展就必须研究新情况,开拓新境界 ④文化领域包含的矛盾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3.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向市民转移过程,城镇化进程速度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正在逐步破解。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原因。14.2013年12月3日,江西理工大学罗仙平教授透露,他任负责人的技术研发团队以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减排增效为目标,实施了多项科技攻关,解决了长期以来有色金属行业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和硫化工行业硫酸渣利用的技术难题,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伴生硫铁矿及低品位含金硫化矿资源整体清洁利用关键技术。目前,该项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江西的多家矿业企业,每年使197万吨硫铁矿资源实现整体清洁利用,年新增硫酸产量270万吨,新增铁精矿130万吨(相当于一座大型铁矿山的产能),并可有效利用其中的金等贵金属元素。(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科技攻关的哲学依据。76\n(2)结合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解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分析两大社会基本矛盾;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通过本框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难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学习过程:三、【知识梳理】(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何?(3)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这种矛盾是怎样运动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何在?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76\n五、课堂检测:1.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3.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对此,正确的理解是()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④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决定意识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发展的观点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30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决定;30年后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这两次做法()A.都是国家领导人的意志的体现B.都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C.都是由农民的意愿决定的D.都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76\n8.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9.当前,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迈向汽车社会。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酒驾等。从唯物史观看,“汽车道德”的出现体现了()A.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0.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而强有力的体制支撑。这表明()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改革是生产力的自我完善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11.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甲同学的观点。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一、【教学目标】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二、【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和方法论三、【知识梳理】1.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处于怎样的地位?2,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有什么意义?76\n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检测:1.“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家喻户晓的《娘子军军歌》歌颂了1931年在海南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红色娘子军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等50多场战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红色娘子军的光辉事迹反映出人民群众( )①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②自己解放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90余年来,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实际上人民群众才是我们党的“衣食父母”。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党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的所有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一切努力也都不能成功。这段话启示我们(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B.在生产方式中,人民群众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D.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3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我国的改革向前推进到了“深水区”。要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我们应( )A.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B.实现生产力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C.消除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D.遵循生产关系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4.“诚心问民意,恒心解民生”与下列哪些诗句寓意相一致( )①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②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④5.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6.“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要“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事业发展”,做好社会和医疗保障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76\n7.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对我国农村民主建设的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一道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D.社会历史的创造者8.“十二五”规划建议,实现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这一转变,顺应人民的新期待,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从哲学上看( )A.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坚持用局部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C.体现了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 D.体现了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道理9我们的文化建设要深入群众,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给予提炼、结晶、升华;要鼓励人民自己去发展文化生产力,有效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让老百姓创造出自己的伟大文化作品。要全面贯彻文化为人民服务,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种文化共建共享观点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是()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可能创造真理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0.下列选项中,体现群众观点的是()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2013年4月国际金价暴跌,中国大妈果断出手抢购黄金,一举成名。“Dama(中国大妈)”一词也随之成为年度国际流行词,更有望于2014年被收入到《牛津英语词典》当中。这表明( )①思维对存在具有依赖性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3.社会心态是社会状态变迁的表达和展示,“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种“社会心态”( )A.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B.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现实的集中反映C.必将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进步发展D.是不依赖社会存在的一种社会意识4.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可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要大力宣传中国梦、强国梦,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③④76\n5.随着农村分工分业发展和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相当一部分承包土地的农户不再种地。面对这种新情况,2013年12月24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说明(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调整6.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城农民市民化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看,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是基于( )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7.漫画《风向标》表明的哲理是( )①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为了改变过去剧团“小、散、弱”的局面,宁波演艺集团将原本每个院团各自为战的结构,整合成一套完整的共用机构,既减少了资源闲置、理顺了内部机制,又提高了艺术生产的管理水平,使艺术院团的创造实力明显增强。这说明文化体制改革( )①能够使生产关系适应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②使经济基础适应了上层建筑发展 ③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强大动力④彻底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9.2013年12月25日,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主任、新闻司司长秦刚表示,中国外交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这里的人民群众( )①指包括工人、农民在内的广大劳动群众 ②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③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C.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1.从发轫于安徽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到萌芽于深圳小渔村的特区开放,中国许多重大改革都源自群众的实践探索。这说明人民群众( )A.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B.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76\n12.2013年1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落实督查情况汇报,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低保工作,决定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哲学上看,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 )A.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B.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C.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D.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二、非选择题1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材料二 2013年9月17日,习近平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统一思想。思想统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理由。(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全面深化改革。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为什么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76\n(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解。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一、【教学目标】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值观的导向作用;难点:价值和人的价值;三、【知识梳理】(一)问题导学1.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2.什么是人的价值?如何评价人的价值?3.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有哪些作用?(二)知识归纳: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检测:1.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这说明()①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其价值76\n③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④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的价值主要通过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体现出来B.人的价值表现在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C.个人不应当向社会索取D.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3.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③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④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的袁隆平获得“影响中国改革30年30人”的荣誉称号。这说明(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②人生价值是通过荣誉体现出来的 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必然成正比 ④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5.“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十公分的距离”、“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多一分温暖”“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公益广告是奥运文化的一大亮点,琅琅上口的广告语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D.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6.中国某年度公益人物L说:“公益不应该仅仅是出现灾难时候的援手,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你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这表明A.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B.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态度C.拥有高尚思想才能实现人生价值D.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7.2014年2月10日,“201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组委会授予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的颁奖词是:“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刘盛兰的感人事迹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有(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只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能实现人生价值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②8.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6\n9.地震本是自然现象,但美国好莱坞女星莎朗•斯通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接受媒体采访时公然声称,四川汶川地震是上天对中国的报应。莎朗•斯通的这一冷血言论()①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承认世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是唯物主义观点③以自身感受为出发点判断是非,是错误的价值观④极大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事业有成的查晓元在47岁时放下一切,来到环境恶劣的宁夏西海固支教,一待就是九年。有人觉得他很亏,小张却认为查晓原活得很“值”,因为铺满金钱的道路并不一定通向人生的幸福,他在支教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自我满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张的理由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为只有创造价值,才能享受价值B.小张的理由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为满足社会需要和实现自我满足是统一的C.小张的理由不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因为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D.小张的理由不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因为奉献社会是第一位的,不应强调个人满足11.2014年9月27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54名全国道德模范和265名提名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李成环、何玥、龚全珍等10位同志荣获“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表彰大会给予的颁奖词:“是你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沈星、郑益龙、张丽莉等10位同志获得“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表彰大会给予的颁奖词:“是你们,面对灾难和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是你们,用流血和牺牲,将灾难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怀的课堂!”结合材料,根据所学价值观的知识,谈谈你对人的价值的认识。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识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难点: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76\n三、【知识梳理】(一)问题导学1.什么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价值判断具有哪些特性?3.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检测:1.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这些花儿很漂亮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④这些水果真香甜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价值冲突是人们面对多个价值选择时出现的选择困境。下列行为属于价值冲突的是( )①小明不能断定对面来人是小张还是小王②小明拿不准主意是参加学校活动还是在家休息③小明想不起《春》是朱自清的文章还是鲁迅的文章④小明不知道该不该把同学作弊的事告诉老师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3.“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直接体现了价值判断的( )A.历史性 B.阶级性 C.客观性 D.能动性4.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皇帝希望通过炼丹术来求得长生不老;在西方,有很多科学家曾经梦想设计出永动机。这些都是永远不能实现的。这说明( )A.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B.正确的价值观是对人们需要的客观反映C.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下列哪种价值观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C.积极推进素质教育D.为了效率可以放弃公平6.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A、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否良好 B、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人们址卉作出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76\n7.“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受;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A、穷人和商人们缺少审美观念B、因人而异,并无具体标准C、社会地位和需要的不同,导致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不同D、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的人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8.既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那么,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无所谓对错。”观点中的结论()A、正确,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属于主观范畴B、错误,因为衡量人们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是有客观标准的C、正确,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D、错误,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9.党的十五大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取向,这一原则有效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把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的变化表明( )①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②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加深③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教学目标1.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2.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理解实现价值的主客观条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难点:追求个性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的关系三、【知识梳理】1.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什么?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的客观条件是什么?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的主观条件有哪些?4.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76\n四、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堂检测:1.“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唐古拉山上有一支被交通部命名为“天下第一道班”的公路养护班。他们常年工作、生活在海拔5231米的高寒、缺氧、风雪不断的公路上,平均每年帮助、接待过往司机和旅客上千人次,保障了养护公路的安全畅通。这些养护工人的行为表明()A.人是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的B.越是艰苦的地方人生价值就越大C.要维护集体利益必须牺牲个人利益D.要实现人生价值就不能拥有幸福人生3.《人民日报》报道,矿界“神探”邓吉牛,将一座濒临枯竭的锡铁山矿开发为国内领先的富矿,相当于再造了一座锡铁山!邓吉牛说:“是西部矿业给了我发展的平台,给了我释放能量的空间,让我的价值得到了体现。”这表明()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B.客观条件是决定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条件C.社会提供的条件越好,人生价值就越大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4.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都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5.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③个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自然转化为现实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需一定的社会条件76\n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B.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让千万华夏儿女感受爱心力量,让全社会感受正能量。2015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医生名单。回答8~9题。8.“最美乡村医生”扎根乡村、医者仁心、执着奉献的“最美”品格表明()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态度C.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是看个人创造精神财富的多少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9.“正能量,有力量”,给全社会带来向善的信心和希望。这说明()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却万万不能③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随着《中国好声音》持续热播,其广告价格也水涨船高。在2013年11月2日举行的浙江卫视2014年大片广告资源招标会上,王牌节目《中国好声音》签约、中标总金额超过13亿元,其中加多宝以2.5亿元三度获得独家冠名权。从哲学上看,“好声音”被拍出天价,是因为( )①它对商家推销产品具有积极意义 ②它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③它的价值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 ④它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作为一名工人,我只是完成了本职工作;作为一个公民,我只是践行了道德规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履行了在党旗下的誓言。是雷锋这一光荣而伟大的名字,赋予我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人生价值。”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的“幸福观”表明(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人们社会实践水平的广度和深度是人们价值选择的基础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时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④辛勤劳动、努力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解黎明,这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拿出自己一半的退休金帮助他人。15年间捐资13.75万元,资助150名贫困学生和33户贫困家庭。一生助人为乐,奉献大爱。2013年9月26日,被授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人的全部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实现有价值的人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6\n4.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是: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杰出贡献;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为社会公平、人类生活环境作突出贡献;个人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这一评选标准体现出(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生价值的实现是自我奋斗的结果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贡献5.“对于一个手中只有榔头的人,他所看到的问题都是钉子”,这是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说过的一句名言。这告诉我们( )①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具有导向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出席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时强调,广大留学人员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这说明,实现人生价值( )①需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不能追求人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③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展示个人才能 ④需要有坚定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指引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7.漫画《有利可图》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C.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D.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8.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孝亲意识衍生出忠诚精神,把对家庭的爱上升为对民族、对国家的爱。“孝”的变迁说明( )①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特征 ③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④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9.随着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援助逐渐增多,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说法甚嚣尘上。2013年10月11日,津巴布韦副外长穆次万卡在中非论坛表示,所谓中国对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的说法属于无稽之谈,中国投资的到来有助于非洲国家实现更好发展。这体现了(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价值选择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10.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关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其实,只要能以恰当的方式和剂量使用它,是不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这表明(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③价值判断应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客观依据 ④矛盾双方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76\n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1.当前社会上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令人担忧,但真情、真爱却无时不在我们身边,有用生命提携孤儿成长的教师夫妇,有扎根边疆的最美女医生,有为国家人民奉献的科学家,有对贫穷人施以援手的热心人……这表明(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劳动和奉献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 ③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④人生价值通过人的智力、品德表现出来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①③12.唐山滦南县洼里村农家妇女高淑珍,14年来在自家“爱心小院”和9名志愿者建起“炕头小课堂”,收留孤残儿童,管他们吃住,教他们学习。其义举赢得当地群众普遍赞誉,这说明( )①辛勤劳动、努力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人生价值的实现与个人文化素质无关 ③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④拥有高尚思想就能实现人生价值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3.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央对城镇化建设部署的正确性。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罗阳同志是我国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30年里,他坚定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理想信念,刻苦学习、勤于研究,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利用沈飞集团这一平台,与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终于使歼—15成功起降“辽宁舰”,创造了中国的历史,也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2012年11月30日,国务院追授罗阳同志“航空工业英模”荣誉称号。2013年2月19日,当选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3年9月19日,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生价值的理解。(2)运用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分析罗阳同志是如何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的?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