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8 MB
  • 2022-08-16 发布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教案

  • 2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3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3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二9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三12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5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15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二17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21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教案21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25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25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28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教案28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30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30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34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34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42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42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48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48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51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51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60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60第十二课外国雕塑撷英66第十二课外国雕塑撷英教案66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72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教案72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74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教案74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教案二78第十五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80第十五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80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83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教案83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二85第十七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88第十七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88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90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90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二94第十九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98第十九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98第二十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100\n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3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3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二9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三12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5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15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二17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21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教案21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25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25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28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教案28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30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30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34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34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42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42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48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48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51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51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60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60第十二课外国雕塑撷英66第十二课外国雕塑撷英教案66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72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教案72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74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教案74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教案二78第十五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80第十五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80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83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教案83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二85第十七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88第十七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88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90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90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二94第十九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98第十九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98第二十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100\n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3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3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二9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三12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5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15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二17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21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教案21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25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25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28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教案28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30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30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34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34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42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42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48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48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51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51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60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60第十二课外国雕塑撷英66第十二课外国雕塑撷英教案66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72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教案72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74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教案74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教案二78第十五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80第十五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80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83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教案83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二85第十七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88第十七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88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90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90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二94第十九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98第十九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98第二十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100\n第二十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教案100赠送内容: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知识(大全)102说课和试讲的区别102高中美术教案模板103万能教案模板105万能说课稿模板106万能说课稿模板二107试讲十要点109教师试讲注意事项110试讲技巧111说课的程序112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114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115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116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118关于对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基本素质面试和试讲进行考察等有关问题的说明118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120教师应聘面试注意事项121教师招聘面试题集锦(班主任篇)122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面试题及答案124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126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128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128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二)\n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概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将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更由于当代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论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好在教学中暂时悬置起来。  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略的艺术分类,学生了解这些就可以了。但教师还应明白,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中,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细致的划分。以下列出的分类并不完整,仅供参考:  1.绘画  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2.雕塑  按题材和功能: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或公共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  按空间:圆雕、浮雕。  按放置地点:室内雕塑、户外雕塑。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雕塑、意象雕塑、抽象雕塑、观念雕塑。  3.建筑  按功能: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4.设计  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5.书法  按形式语言:楷书、隶书、草书、篆书。  6.摄影  按内容: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静物摄影。  按形式语言:具象摄影、意象摄影、抽象摄影、观念摄影。  第四部分“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以美术的三大功能为基础,说明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二、教学内容资料\n(一)作品分析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摄影)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的技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更需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美好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满和有意义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审美的眼睛。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观美丽的日出。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当我们置身自然景观中的时候,我们似乎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禁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表面上看,天安门只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它经历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近代中国的屈辱和奋起,更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越深入,从中获得的审美想象就越丰富。这个过程其实已经蕴涵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捣练图(中国画,宋代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张萱(唐)  张萱(生卒年月不详),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入禁做宫廷画师。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成为唐代名重一时的人物画大师。尤其是他突破了汉魏以来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列女”、“孝子”的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萱一生只留下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和这幅由宋人临摹的《捣练图》两件作品。《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练”又称“缣”,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织成时质地较硬,须煮熟后加漂粉用杵轻捣使之柔软,并经熨平后才能使用。全画共分三个部分:右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中间一组描绘的是两个正在理线的女工;左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在熨练,其中两个拉平白练,另两个在熨练,在白练下面还有一个来回穿梭玩耍的小孩。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这里既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1857年,巴黎卢浮宫藏) 米勒(法国)  米勒(Jean-Francois\nMillet,1814—1875)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一住就是27年,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他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画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他与巴比松许多画家来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他的作品反映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然世界。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越了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的人。  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半岛距瑟堡和格雷维尔城不远的一个叫格律希的村子里。他的父亲是一个从事音乐并有较好艺术素养的人。他不仅指挥着一个乡村合唱队而且还搞些小雕塑什么的。米勒的母亲出身在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里,其亲属都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米勒从小就是在农田里长大的,直到20岁他才正式去学画,所以家庭的教养和劳动的经历培养了米勒朴实勤劳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不过米勒并不是一开始就发现自己真正的方向的。米勒17岁那年曾无师自通地画了一幅大画《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画面虽幼稚,却体现了米勒对周围熟悉生活的观察和对艺术的热爱。以后他进入瑟堡画家朗格鲁画室学画。1837年在朗格鲁的推荐下,米勒获瑟堡市政府600法郎奖金而进入巴黎一所美术学校深造。同年又成为当时巴黎著名画家德拉罗什的学生。他最初的老师无论是米歇尔•朗格鲁,还是德拉罗什,传授他的都是学院派的那一套。由于米勒是一个质朴而腼腆的人,所以尽管他内心里并不喜欢这些装腔作态的东西但还是接受了。他听从了德拉罗什的劝告去参加罗马大奖赛,但没有成功。从德拉罗什的画室出来后,米勒常出入卢浮宫博物馆,向古代大师,尤其是米开朗基罗和普桑学习。他一面学习,一面和一个朋友租房以卖画为生。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画那些受欢迎的布歇风格的作品,甚至这种风格的《卖牛奶的女人》和《骑术课》还在1848年的沙龙上展出了。这时的米勒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厌恶他目前的状态,另一方面又不知自己今后的道路该怎么走。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终于清醒了。1849年的一天,他到一个画商家里办事,画商不在,正巧另两个陌生人也在等画商,只听他们指着墙上米勒的一幅布歇式的女人体说:“这就是米勒的画,他只会画这种低俗的画。”米勒羞愧难当,他决定离开巴黎,到巴比松去,即使生活再艰苦,也要走自己的路。  米勒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过,他讨厌“夸张、装腔作势和虚情假意”,他指责那些为了职责而忘记自己品格的人(即那种被社会扭曲和异化的人),因为他们已失去了他们的本性和真实性,而这些正是艺术家所必备的。因此他要求自己一定要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创作。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明确看到,他努力将自己所见真实地表现出来的意图。无论是《簸谷者》、《扶锄者》、《播种者》、《晚钟》、《拾穗》等著名作品,还是《牧羊女》、《喂食》、《折枯枝的人》、《砍柴者》、《在休息的葡萄工人》等这些不太有名的作品,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和艺术家对生活观察之深入。播种者和簸谷者之艰辛、扶锄者和休息者之劳累、拾穗者和喂食者之贫穷,都以其深刻的真实性给观众以震撼,这与以往富丽堂皇的罗可可艺术,甚至与当时巴比松画家那阳光明媚、美丽轻松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不同。当来自官方和保守势力的批评家对他大加指责时,米勒给予了坚决的反击。他说:“我将坚强地站着,即使他们称我是表现丑的画家,是妨碍我们民族进步的东西,但我决不做把农民加以美化的蠢事。如果只能无力地表现我自己,我宁愿不表现。”他又说:“表现大地的呐喊这不是我的发明,古已有之。我想诸位评论家们是有学识有教养的人,可我不能人云亦云,因为我生来只知道土地,我只能忠实描绘我对劳动时的观察和感受。”米勒从生活中发现的是悲壮、内在、深沉的美,他使人们看到了生活中惨烈的一面。这其中既有同情又有控诉,从这一面说,他与杜米埃一样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画家。也正因此,米勒的画使资产阶级以及他们的评论家大为惊恐,他们把他看作是社会主义者,说他企图骟起爆动,比库尔贝更危险。他们从《播种者》中看到了起义者的步伐,从《拾穗》中看到了“在这三个拾穗者背后的地平线上,隐现出造反派的长矛和1793年的断头台”。因此他们叫嚣“要把这位无政府主义的画家从画坛上清除”。  在19世纪欧洲美术史上,作为农民画家的米勒是无与伦比的。他塑造的大量感人的农民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时法国农村的真实状况,因此不少肯定者亦把他说成是革命者,是一个无产阶级的艺术家。其实,米勒是个不问政治的人,他曾说过,“一个搞艺术的人干预政治是不明智的”。所以当库尔贝邀请他做巴黎公社委员时他拒绝了。他的作品只是由于它们的极度真实性而被不自觉地赋予了社会的意义。不过他的真实性与库尔贝也是不同的,他借助的是印象和气氛,他在自然中寻找的是那些特征性的东西,因此他反对用准确无误地描摹自然和具体的细节来说话(这与勒南兄弟亦大有区别),因为这些细节会破坏他常说到的那种“思想”和感觉。他认为那些具有独特造型的动作和特定的环境就足以表达他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看到他只画一个人,或把人物变成环境一部分的原因。另一方面,他从不像库尔贝那样使人物突现在画的表面上,也不以强烈的肌理来造成直接的真实性,他将这一切都融入画面之中,所以他在保持人物结实的造型的同时,又赋予画面以诗意。在《拾穗》中,农民的贫穷与地主的丰收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这种对比不是利用脸部的表情而是略去细节的人物动作与环境,他使人物具有了雕塑的力量,从而歌颂了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而《播种者》则更确却地只通过一个人的动作就把米勒的思想表达出来了。难怪有人通过他的画看到了起义者的脚步。米勒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十分明显的,因此象征派画家雷东也给他的画以高度评价。但是米勒艺术的根本特性还在于它的质朴与真诚,它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质朴与真诚也将是开创20世纪艺术的起点,我们将在十分崇拜米勒艺术的凡高那里看到这一点。  萧景墓石辟邪(石雕,南朝•梁)  在南京和丹阳一带,已发现有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的陵墓石雕31处,其中29处的石雕保存较好。这些石雕,包括神道两侧的石柱、石兽和石碑等。石兽相对而立,头上长双角的称“天禄”,长独角的叫“麒麟”,均是传说中的灵异瑞兽,只能用于帝王陵墓。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兽无角,称“辟邪”。这些象征权势的镇守、护卫陵墓驱邪的石兽,形象在狮虎之间,更似以狮子为基础的夸张变形,肩有羽翼,多作昂扬张口、挺胸迈步状,形体硕大,粗壮厚重。其雄强威武的气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南朝时期雕刻的代表。  萧景墓石辟邪,是上述石兽之一。其形态为挺胸昂首、张口吐舌,似正在发出震天吼声。它是用整块方形石雕刻而成,在平原之上硕大的体量具有很强的艺术辐射力,仿佛在控制着这一地域。从各种角度观看,它都给人以气势宏大、雄浑稳定的感觉。艺术家为了突出给人这一感觉,在造型上强调前挺的胸脯,夸张胸部的圆弧线,缩短腹部,夸大后腿上部肌肉和臀部的圆弧线,加粗四肢,弱化关节,夸张巨爪和大口巨舌,强调壮实和硕大的体量感,突出凶猛有力,又能使四肢非常协调地支撑身躯。它头部稍小且向后,既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昂首动态,体现灵巧性,又能造成金字塔般的稳定感。该辟邪厚重而不笨拙,稳定中又有动感,雄浑威猛,似内蕴无穷的力量。它头颈不分,全身处处运用弧线、圆形,除肢腹之间镂空外,全身无繁琐细节,连尾部也紧贴臀部扎地,羽翼仅用线刻而成,加之变形加粗的四肢和夸大的巨爪与底座紧紧连在一起,都使其不易破损,所以历经千余年至今仍较完好,不能不说与其造型有关。石辟邪的单纯、完整和矫健的外轮廓,富有很强的表现力,至今仍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和美的感受。奔马(中国画,1951年) 徐悲鸿作者简介请参照第14课相关内容。  这幅《奔马》在表现方法上,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显示出徐悲鸿以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传统中国画以使之具有面对现实的能力的思想。在主题上,他以昂首飞奔的骏马来表达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希望。徐悲鸿给这幅作品起名《山河百战归民主》,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情感寄托。  根扎南国(纸本彩墨,1998年) 吴冠中  吴冠中(1919—)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留学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1950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并曾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吴冠中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受到他的老师林风眠和吴大羽的深刻影响,一生从事中西融合和油画民族化的实践,逐步形成了清新、明快,注重美术的本体语言——点、线、面、色相结合的韵律美和形式美的独特风格,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时代气息。在《根扎南国》中,吴冠中以他特有的手法,以点、线、面、色的结合,塑造出南方特有的郁郁葱葱、繁茂似锦的大榕树形象,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享受。吴冠中还十分注意理论上的总结和著述,他对美术的形式美的论述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出版有《绘画的形式美》和《风筝不断线》等文集,以及各种个人画集。1991年吴冠中获法国国家文化部授予的文学艺术最高勋章。太白行吟图(中国画,局部,纸本水墨,81.2厘米×30.4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梁楷(宋)  梁楷(生卒年不详),是南宋著名的人物画家。性情豪放,不拘礼法,自号“梁疯子”。梁楷早期的人物画细密工致,后变为简练粗放、纵笔挥洒,寥寥数笔便能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后人称他的这种画风为“简笔画”,这是梁楷对我国古代人物画的突出贡献。现存的《太白行吟图》描写\n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豪放性格,全画只用寥寥几笔,即把那种桀骜不驯、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既得力于画家对李白的性格特征的正确把握,也和他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画的笔法密切相关。这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早具有代表性的“减笔画”之一,可谓之极品。  中国奥运中心垒球场设计方案  这是为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设计的一个垒球场场馆方案。作为建筑设计,既要从审美的角度实现其造型上的美观,又要考虑其功能上的适应性,同时还要兼及其周围的环境(其中包括色彩、造型和高低等方面)。从造型上看,该设计极为简化,只在一面形成一个敞开的盖顶,这种极少主义式的设计显然是来自现代主义的设计观,就像里特维特的《红蓝椅》一样;在功能上,该设计以三角形来适应垒球比赛的需要,在其周围建起层级式的观看台,并在周围建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在环境上,我们虽然无法看到周围的情况,但从其视图上就可以看出其高度、造型和明亮的盖瓦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红蓝椅(木质上色) 里特维特(荷兰)  《红蓝椅》是“风格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主义设计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完全采用最基本的几何元素或几何形态构成,没有任何隐晦或掩饰,色彩元素也仅限于红、黄、蓝三种原色,可以说,它完全是按照“风格派”创始人之一蒙德里安的艺术理论创作出来的,只不过蒙德里安的作品主要是平面的绘画,而里特维特的《红蓝椅》则是立体的。尽管我们所看到的是一把真实的椅子,但从功能上说,它却并不具有实用性,因为人坐在上面并不舒服。它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由标准化的几何构件组成的,这就为此后现代设计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提供了参照和依据,这一点是开创性的;其次,它的与众不同的现代形式语言,使之终于摆脱了传统家具设计的阴影,宣布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和独立,由此成为现代形式主义设计的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对整个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筛谷的妇女(油画,131厘米×167厘米,1854年,法国南特美术馆藏) 库尔贝(法国)  库尔贝(1819—1877)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画家。生于法国东部的小城奥尔南市一个葡萄园主的家里,从小就直接接触到农民的生活,并接受他祖父给他灌输的革命的思想。家庭的宠爱和较好的生活境遇使他自小就养成了自信和敢说敢为、我行我素的性格,他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库尔贝基本上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要说老师,对他来说就是先辈大师的作品和自然。他从先辈大师那里吸取创作灵感和技巧,而从生活和自然中寻找思想,他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技巧服从思想,思想加强了技巧。这就是库尔贝艺术的主题:使艺术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库尔贝积极参加社会的斗争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库尔贝积极支持这个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并担任了公社革命委员会委员、造型艺术委员会主席、公社第六区顾问、公社驻美术学院代表和教育委员会委员,他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造旧制度和建立新的美术趣味的工作。这一切行为使资产阶级恼羞成怒。公社失败后,便以“杀人、煽风点火和招兵买马、篡夺公职并合伙毁坏古迹”的莫须有罪名将他逮捕并处以323091法郎68生丁的罚款,将他所有的作品及财产没收。1877年12月31日库尔贝客死瑞士。  1855年,库尔贝为反对官方美术的虚伪并表明自己的艺术态度,在巴黎世界博览会对面自建了一个小棚子,举办了以“现实主义:库尔贝,他40件作品的展览”为题的个人展览,并发表了《现实主义宣言》,提出“绘画实际上就是具体的艺术,它不是别的,就是对现实的即存事物的描绘”的观点。他企图把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按照它们原来的样子描摹下来。在这次展览上,库尔贝展出了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其中就包括《筛谷的妇女》,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企图客观地表现视觉真实的愿望。当有人要他画宗教画中的天使时,他一口回绝,说他无法画出一个他从未见过的长翅膀的人。因为库尔贝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像他宣言所说的,“我的心愿全然不是要达到为艺术而艺术那个无益的目标,……要按照我的所见来表达我们时代的风格、思想、面貌,不仅做一名画家,还要做一个人,总之,要创造活生生的艺术这才是我的目标”。正因此,库尔贝在《筛谷的妇女》中真实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他所常见到的农村妇女劳动的景象,表现了劳动者特有的健康的美。  舞蹈(油画,260厘米×389.9厘米,19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马蒂斯(法国)  亨利•马蒂斯(1869—1954)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勒•卡图镇,年轻时曾从事法律工作。有一次生病住院,闲来无事读了一本绘画方面的书,使他对美术产生了兴趣,遂立志终身从事美术,这年他21岁。1891年马蒂斯考入巴黎朱理安学院,1895年成为当时著名象征主义画家摩罗的学生。  马蒂斯的艺术主要植根于后印象派,不过经过几个复杂的演变之后,马蒂斯彻底脱离了后印象派,但他更加强了色彩的表现力。从1904年开始,马蒂斯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强烈的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去体现他对客观事物的感觉。传统绘画的透视和明暗手段被他弃置一边,只是在构图上还显示出有秩序的现实境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蒂斯又开始了对日本绘画和非洲艺术、阿拉伯图案的借鉴,这使他的艺术日益个人化。马蒂斯不仅把东方的技法(毛笔画)发展到他的创作中来,还利用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来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舞蹈》创作于1909—1910年。马蒂斯在创作时,把模特儿带到地中海岸边,他认为这件作品跟地中海给他的喜悦情绪紧密相连,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绿色让人想起翠的绿地,人物的朱砂色则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地舞动着。据说,马蒂斯的这个主题可以追溯到希腊的瓶画和民间舞蹈。(二)名词解释审美教育亦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一种通过美的教育而使人性发展和完善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而逐步培养人的正确的美丑观、善恶观、是非观、爱憎观,从而净化人的心灵;逐步培养和提高人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审美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在没有任何强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最终达到人性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审美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自然和艺术领域,还应包括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培养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在西方,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公元前347)、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开始注意倡导审美教育;在近代,对审美教育给予极大关注的是德国美学家席勒(J.C.F.Schiller,1759—1805),他认为要把人性从自私和腐化中拯救出来,使人的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又称理性冲动)协调一致,使不合理的社会变成合理的社会,惟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审美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并非获得人性解放的最终条件,而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审美鉴赏力是指人的一种历史地形成的鉴别、认识和评价现实现象和艺术品之美丑的能力,亦称审美判断力。它是审美主体(人)通过美的创造和美的鉴赏而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具有社会性和个体性差异。从社会性的角度说,任何主体的审美鉴赏力都是受到一定历史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的制约,因而具有共同的地方;但是由于主体的生活经验不同、审美修养的不同,审美鉴赏力又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它既是依赖于个人审美趣味的单独判断,同时又普遍有效。德国美学家康德(Immanuel\nKant,1724—1804)把它归于“先天共通感”。但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共同的审美鉴赏力是同一社会关系的产物。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但依赖于直接鉴赏经典艺术品,而且还依赖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真伪、美丑观念。美术分类美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生存而以自然和人造材料,通过平面和立体的形式,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的精神的物质化显现。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美术。为了更好地理解美术,人们做出了各种努力。由于美术是由人创造并最终服务于人类,所以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美术就被归入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并列。在这其中,又由于美术的塑造性而被称之为造型艺术,与表演、诗歌、文学、音乐等艺术并列。但“造型艺术”这个概念也是有局限的,因为像舞蹈、戏剧、艺术体操等表演艺术也同样强调造型性。于是,人们又根据各个艺术门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点而把美术划分在“空间艺术”的范畴之内。   由于美术既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历史现象又是流动的文化精神形态,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美术现象、美术形态和美术门类,同时,美术的创作和鉴赏又是复杂而开放的,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种族、文化、观念、心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从本质上说,任何关于美术的定义、概念和理论都是不完整的,只是我们理解美术的参照。三、教学建议(一)本课包含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应把握住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如何进行美术鉴赏上下功夫。(二)教师可参考案例分析、设问研讨和让学生对具体作品进行全面分析的方法设计教学。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二设计背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接触教材后给我的感觉是内容和形式是循序渐进的,课题论述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深度,课题涉及内容广泛,美术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我认为教材的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是最重要、最基本、最实际的内容。设计好第一课有助于教学课题的延伸。第一课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平台。《培养审美的眼睛》的设计我分三个阶段进行:\n进行阶段一、       课前预习:A、请学生填写《高中美术鉴赏学习信息表》,目的是了解高中学生对美术知识和美术鉴赏知识认识的程度并提出了三个问题请学生回答:1)           你现在怎样认识美术和美术鉴赏?2)           你认为美术鉴赏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吗?3)           你遇到过美术上的问题吗?B、仔细阅读《导言》和《培养审美的眼睛》这一课的内容,回答课后学习活动的两道问答题,目的是希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印象。C、请学生思考第一课的论述,提出心中的疑问也可以谈谈心中的想法。二、       课堂讲解、讨论课堂教学主要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或见解,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解惑,学习的主角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应尽量围绕怎样培养审美?怎样鉴赏?鉴赏的结果及意义何在?等问题讨论,也可以是课文的某一句话或段落去讨论。三、       课后小结通过课堂的讨论,课后请学生们完成一篇小结性论文。论文的内容可以是课堂讨论的延续,也可以是学习感想或学习的认识,小结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成果和收益,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映,并且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和调整。内容描述:片段一导言(教师引导)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的限制,艺术形式和内容必然反映不同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这样就形成艺术的多元化。可视形象的艺术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缩影,也是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反映。艺术形象如果仅仅只是鉴别和欣赏,那是远远不够的,鉴赏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是对话,是学习,是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最终的结果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提高人的素质。片段二学生提问《捣练图》和《拾穗》两幅作品怎样更好的欣赏?教师引导:首先,两幅作品内容主题相同,但绘画手法不同,一幅是中国画,一幅是油画。第二,作者所画的历史背景不同,要了解时代背景就涉及到历史知识和中西方文化。第三,如果要更好的欣赏还要了解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思想及他们和我们进行怎样交流。我们要问自己,画家要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是让我最感动的内容?我受到了什么启发呢?\n片段三学生提问《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教师引导: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片段四学生提问(略)片段五课堂练习学生自我评价:美术鉴赏是怎么回事,我懂了吗?要求:以书面形式论述,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述,不应照搬书中内容,鼓励学生谈真实感受。反思与研究:①第一课的课堂教学比较成功,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提问比较多,以至于下课铃响后还未能讲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注意力集中,非常感兴趣,喜欢听老师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并颇感受益,这样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喜欢的也是学生喜欢的。但这样的环境又说明一个问题,在上高中美术欣赏课之前,学生的艺术教育和欣赏教育是存在缺陷的,我从学生的表情中感觉到鉴赏课的很多观点学生们都是第一次听而感到惊奇,就如同老师为他们推开了一扇窗。②从高中美术鉴赏学习信息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美术和美术鉴赏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认知或清楚的认识。但全部都认为对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提到了可以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审美能力,但又都不能具体说明。每一个学生都遇到过美术上的问题,其中最多的问题是怎样鉴赏一幅作品及自己怎样才能画的满意,这些情况说明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明白学习美术的必要性,但缺乏学习的机会或重视不够,同时,对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孤立的看待美术现象、美术作品、美术行为,这种现象的结果就增加了美术的神秘感,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③从学生讨论的作业情况看,学生对美术在文化知识领域的作用缺少应有的认识,这种情况说明各学科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学科本位的形式较多,跨学科的联系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现实生活,各学科兼顾。④在鉴赏课的讲述中我也认识到,单纯就美术问题的讨论终将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只有联系现实社会,涉及不同学科知识,才能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学生有较强的思考能力,我们的任务应该是教会他们怎样思考、怎样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美术鉴赏的最终目的也是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n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范围: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鉴赏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开篇,对以后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本单元围绕着什么是鉴赏、如何进行鉴赏及鉴赏的意义三个问题展开教学,有助于明确模块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图,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和以便今后教学的开展。3、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总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力目标:能正确区分美术门类,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分析鉴赏美术作品。情感目标:明确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4、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难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5、其它相关问题:教师要自制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多搜集相关素材提供给学生使用。二、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概述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设计系列文体串引导启发学生对每一件作品进行感受、质疑、研究、分析、讨论、评价、总结。有目的的选择典型或学生喜欢熟悉的作品,借助参考资料加深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作出评价。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鉴赏的基本方法。三、本单元所需教学资源概述1.教学课件2.教师查找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3.学生鉴赏学习表。四、本单元学时建议建议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n五、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2、能力目标:能正确区分美术门类,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分析鉴赏美术作品。3、情感目标:明确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教学难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媒体:自制课件、学生学习参考资料、学生美术作品鉴赏报告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课件展示若干美术作品,请学生试辨别其所属门类   导入语: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美术作品时(参观美术馆、博物馆)你是否能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呢? 辨别、区分、回答 美术作品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  利用学生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引出本课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课件展示三幅作品《五牛图》《归牧图》《牛》 提问:1、这些作品存在哪些相同之处?不同之处?2、试着猜想作品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思考、小组讨论画家、时代背景、主题、艺术语言等 对比欣赏,引发学生思考 环节三:课件展示两组作品绘画组《干草车》 1、选出你喜欢的作品,说一说为什么?2、你对那件作品有疑惑?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分组讨论,提出疑惑,发表小组见解可从(艺术语言、风格、材料、价值、意义)等方面 抒发感受,探究原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也是鉴赏的第一步。\n《星月夜》《哈里昆的狂欢》雕塑组《阿夫罗蒂德》《侧倚的人体》《奥运系列》3、试着总结,要研究分析一件美术作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环节四:课堂实践在课本中选取一件你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试鉴赏,并填写鉴赏报告单 观察学生情况,给遇有针对性的指导。  分组开展鉴赏活动,填写鉴赏报告单 选取作品,深入探究,巩固知识,锻炼探究能力。环节五:知识小结  利用课件提炼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  “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 尝试体验鉴赏的过程并加以总结归纳鉴——鉴别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方法)、艺术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赏——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于个人经验线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评价 交流总结,明确方法环节六:课堂总结  引用格言,说明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认识、教育、审美 倾听,领会 总结归纳本课知识,深化美术鉴赏的意义。环节七:     布置预习任务1、仔细看书第2-5课,找出其中故事2、查出什么是艺术语言?3、艺术语言的种类及特征?  承上启下,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n 作业填写鉴赏报告单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授课班级级班          年月日                     第课时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目地1、使学生理解美术语言的含义。2、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在美术语言表达中的作用。重点美术语言整体和构成成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几种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运用。难点不同的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教法讲授课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按美术常规教学进行,稳定情绪。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引入新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n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这说明人和动物各有自己传达信息的符号。语言是人们用来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其实从我们呱呱落地开始,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们都在进行语言的学习和交流。语言从狭义上理解,那就是我们通常用来交流的语音和文字;从广义上讲,可以说我们的物质世界里的每一个物体都有其特殊的语言,只是看我们能不能懂的问题。那么,我们的艺术作品也是一样,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如果我们不了解艺术语言,不懂得艺术传达出的符号,我们就看不懂艺术作品,所以了解艺术语言,对于我们创作艺术作品和欣赏艺术作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家知道艺术的门类很多,它们传达信息的符号,使用的语言也就各不相同。如:音乐(节奏、旋律、和声、速度等)、舞蹈(音乐、肢体、服装等)、戏剧(文学、舞美、音乐、人物动作、唱腔、对话等),哪么美术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来共同研究的问题。【讲授新课】(板书)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美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传达一定的意识和审美理想,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在这种交流美的信息的方式中,这些手段和手法起着与语言作为理论思维的符号系统相近似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艺术语言。哪么如何来认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呢?我们不妨借鉴我们学习其它语言形式的方法来看我们的美术语言。我们学的中文,是由一个一个的字组成的,英语也是同字母组成单词,由单词组成句子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把美术语言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单词来看,我们可以把我们常用的美术语言归类为一些基本的语言符号。二、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1、形体:几何学抽象出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点、线、面、体的关系)在美术作品中,都是作为美术语汇存在的,它们在美术作品中是和形象结合在一起的,通过这些语言来表现物象的轮廓和结构。如P39《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的塑造都是用线来完成的,这也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工笔画的重要特征。P47《朝元图》等。P137《格尔尼卡》中,也是大量的通过点、线、面来传达信息的。体的运用就主要集中体现在大量的雕塑、建筑作品当中。2、明暗:明暗本来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物体由于受到光的作用而产生明暗变化。(它的基本内容就是:三大面,五大调的规律)自从达·芬奇总结出明暗造型法以后,它就成为绘画(特别是西方绘画)表现立体感的一种主要的虚拟语言。最典型的代表作P116《蒙娜丽莎》:在作品中作者就是充分的利用明暗这一语言来传达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的。3、\n色彩: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美术语言。它可以分为: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和装饰性色彩等不同的类型。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在西方绘画中,19世纪以前的大量绘画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色彩都是以固有色为主。条件色:是指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的色彩影响。在很多的写生作品中我们就能明显的感觉到条件色在作品中的运用。如:P134《静物:苹果和橘子》,在作品是的白盘子和白布上明显的有环境色对它的影响。表现性色彩:通过作者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和概括,在作品中大胆的运用色彩来表现主题。如P137《呐喊》中急促、焦躁、压抑的色彩,P136《舞蹈》中单纯、明快的色彩,都是极具表现力的。装饰性色彩:主要运用于工艺美术和建筑作品中。如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到的色彩就有黄、红、表、绿等色彩。如P71的中国古建筑。另外在商业美术、工业美术等很多方面都有应用。4、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具有多维的性质。作为美术语言,它是以视觉感觉为特征的。建筑、雕塑和环境艺术都以空间排列体现不同的美感。如:中国传统的园林P72,民居P77等;在西方绘画作品中,主要以焦点透视(基本原理:近大远小)来虚拟性的表现空间感。如P128《拾穗》,通过透视表现了农场的辽阔。而在中国画中,则多采用散点透视(多视点)的方法来表现作品内容。如P39《韩熙载夜宴图》P41《清明上河图》等。5、材质、肌理:材质,是指材料本身的质地;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无论中外美术家创造艺术形象都与使用的物质材料有关。如西方传统绘画离不开画布和油彩的表现力,如P134《麦田》,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油画材料的特征。中国画也一样离不开笔墨和宣纸的性能。雕塑作品也一样,如P113《佛罗里达州的顾客》,这里作者采用的是一种新型塑料(聚合树脂)和玻璃纤维为材料来完成的。三、美术语言整体和基本语言的关系刚才我们给大家分析了在美术作品中常见的几种美术语言,但这里要请大家注意,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在文学作品中每个语词都有独立的词义,而美术语言就不同了,在美术作品中,这些基本的美术语言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如果我们把一幅绘画作品中的一根线或一块颜色分解出来它就毫无意义了,也不会被人理解。因此,美术家只有把美术语言和整体形象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一定的创造法则,构造出一个全新的创造物,才能被欣赏者所理解,才能表达出某种意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作品欣赏使大家进一步的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通过美术语言创造的,我们只有了解了艺术语言才能更好的欣赏艺术作品。只有学会运用艺术语言才能创造艺术形象,传达社会意识,表现审美理想【作业】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二一.教学依据\n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课内容.二.设计思想普通高中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的学习对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了基本的了解,但从理性上对美术缺乏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立体的认识,对美术的专业术语以及教深层次的东西比较陌生.故在本课适当的情境下引入学生较为熟悉的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加以引导阐述,通过讲授,讨论,问答,赏析,实践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运用到今后的美术活动当中.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区分三大美术类型及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方法.2.过程方法: 通过相关作品的赏析,讨论,设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去认识理解体悟美术作品的语言.3.情感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美术作品丰富多彩,认识美术作品的多元化,通过美术作品的语言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意图,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四.教学重点:认识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三大美术类型及艺术家的表达方式.五.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的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和艺术家的表达方式.六.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利用网络,校园图书馆收集相关的资料.七.教学过程:\n1.由学生教为熟知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引入本课主题——美术作品的语言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表达了二者之间的思想和意图.在文学作品当中:语言起到了人与作品的交流,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文学家的思想和意图.(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美术作品的语言有很大的相通的地方,借学生较为熟知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加以引导、对照拉近学生与美术语言的距离.)同样美术家也有他的思想和意图也需要表达,自然美术家也就要有自己的语言.2.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语言: 美术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也就是美术家表达思想意图的工具.其有分为广义的(参与美术作品表达的一切都有语言属性)和狭义的(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其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征.(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2)语言手段:(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语言手段上形成了明显的差别)传统的中国美术:以线为主运用笔墨、章法、皴法等手段.西方美术:运用明暗、空间、透视、构成、肌理等手段. 在文学作品当中由于语言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语法,句式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形式.同样在美术作品当中由于不同的语言方式的运用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美术类型. 3.三大美术类型  (1).具象艺术  (2).意象艺术  (3).抽象艺术 运用多媒体出示《韩熙载夜晏图》,《泼墨仙人图》,《1954》三副作品图片学生分组加以讨论:三副作品在外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予以补充.\n  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小结:《韩熙载夜晏图》,人物环境具体真实,与现实接近是典型的具象艺术.《泼墨仙人图》与上副作品大为不同,似乎有象的影子,概括简洁是典型的意象艺术《1954》没有现实的一点影子,仅为几块颜色.是典型的抽象艺术.4.美术家艺术语言的表达 在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当中美术家所运用的语言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使得美术作品丰富多才风格多样,流派纷呈.依次出示《簪花侍女图》,《荷拉斯兄弟宣誓》,《下楼梯的女人》,《兰马》,《虾》,《红蓝黑》,《牛顿色盘》等几副作品图片,引领学生简要分析讨论三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方法:具象艺术:在于客观再现现实,在中西文化的不同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方法.中国:《簪花侍女图》以线造型随类敷彩的表现方法. 西方:《荷拉斯兄弟宣誓》明暗,光色的变化去强化空间真实感.意象艺术:《下楼梯的女人》,《兰马》,《虾》.在于艺术家主观世界的表达(感受,情感,观念,审美理想等)运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段.抽象艺术:20世纪形成的一种以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排除了现实的可辩性.《红蓝黑》——规则整齐的色块和笔直的线条呈现出理性,冷静的感觉    (冷抽象)《牛顿色盘》——不规则的色块流动弯曲的线条呈现出欢乐,情绪激荡的感觉(热抽象)5.学以致用:选择10副左右的美术作品图片(涵概三大美术类型的作品,个别图片当中应体现具象、意象作品当中有抽象的成分).让学生加以分类并简要分析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表达的.教师加以评价补充(在意象艺术或者具象艺术当中会有抽象的成分但并非是抽象艺术作品)\n6.小结本课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对三大美术类型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表达的方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后面几节课中将带领大家走进三大美术类型. 7.课后拓展: 尝试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八.课后反思:(1).本课内容较为繁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增加至2课时.(2).本课相关图片教多,不能一一分析介绍,选择有说服力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讨论.(3).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运用相关学科(舞蹈,音乐,文学等)知识加以分析介绍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教案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认识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由学生较能“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是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本课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经过多年的学校课堂美术学习,对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及这些语言的组织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一般具象绘画的欣赏与分析有了一定的技巧和感悟能力。但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n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若干中外具象艺术著作,掌握具象艺术的特征、作用。  2.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情感目标: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社会。  (设计意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五、课型:鉴赏课  六、课时计划:1课时  七、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欣赏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八、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环节一:播放幻灯片  教师设问:近段时间,有一件事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请看前方记者为你发回的报道——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社会各界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叫好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这究竟是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同学们谈谈各自的看法?                                          学生讨论发言:(从文学作品、历史记载、学过科目中寻找参考答案,构思一个虚拟图像。)  \n教师补充:相传存世最早的孔子像是画圣吴道子所作,但吴道子生活的时代是唐代,离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至少已经相隔800多年,其准确性又有多高呢?出现这些纷争都是没有摄影技术惹的祸!那么在没有发明摄影摄像技术之前,我们该如何了解前人的生活?请打开课本第三课。  环节二:学生打开课本第三课,引出课题: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设计意图:以孔子标准像定稿的新闻为引子,引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提出在没有发明摄影摄像技术之前我们如何了解前人的生活疑问,为后面作好铺垫。)  (二)进入新课,实施教学。  环节一:教师讲述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的故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点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答创设情景中设下的疑问,明确本课目标即具象艺术的欣赏。)  环节二:播放幻灯片,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兹凯斯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        教师讲述:这是一幅几乎与真人等大的写生作品,作品完成后,放在一个大厅中,教皇的下属进来后,急忙取下帽子行礼,他以为真的教皇坐在那里。教皇本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是:“太像了,太像了,……过于像了!……”后来这幅作品被教皇收藏起来,从来没有展出过,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发言:(参考答案)  教师补充:委拉斯凯兹是17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他始终担任西班牙画师,为国王、王后、教皇、宫廷贵族等上层人物画了大量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应教皇本人的邀请而画的。权势显赫的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致的椅子上,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直盯着观众,威严中包含着贪婪,凶狠中隐藏着狡诈。这个当时已76岁的老谋深算的教皇的面貌和性格特征,被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以至于教皇本人看了,也只能用半是不满半是赞叹的口吻说:“画得太逼真了!”  教师提问:作品的真实性可否让照相机替代?  学生讨论发言:(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点出具象艺术最显著的特征:真实即客观再现现实,向学生简介具象艺术作品的欣赏不能单从表面看现象,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三:播放幻灯片,欣赏北宋张择端作品《清明上河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在以往哪些学科中学习过北宋张择端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内容。     \n学生回忆并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提问:在语文、历史、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讲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提问:《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提问:《清明上河图》中大致分为几段,最具有故事情节、最精彩的部分是哪一段?  学生欣赏作品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补充:《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图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了天才的运用,使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场面,通过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得到了集中而又生动的表现。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船过虹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的场面。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设计意图: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引起学生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另外让学生通过再次认真欣赏作品自己总结具象艺术的特点,为下一个问题作好充足准备。)  环节四: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请说出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案,更让学生理解作品,帮助他们宏观地把握知识点。)        环节五:播放短片“国宝档案”《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提问:通过短片你了解了《韩熙载夜宴图》的来历及价值,那么请以这幅作品为例说出具象艺术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补充:看书第14页,具象艺术的功能主要有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性功能。  \n(设计意图:欣赏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典的具象艺术作品,感受学生的兴趣所在,稍微穿插对作品的讲解,另外短片“国宝档案”的播放目的是让学生多了解电视、媒体上的信息,将生活引用到学习中来,从媒体中扩大美术鉴赏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解决难点。)      环节六:播放幻灯片,法国画家达维特作品《马拉之死》  教师提问: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学生角色模拟情景:“马拉之死”案情分析并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点出作品所定格的瞬间,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引发丰富的联想是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是艺术家经过精心设计的,让学生在激烈的解疑氛围中体会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将生活典型化、艺术化处理。)        (三)课后拓展  播放幻灯片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作业:根据《最后的晚餐》所提供的信息,小组合作调查,找到出卖耶酥的人,并试着安排耶酥新的座位。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地关注美术作品、美术现象,了解相应的知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四)课后小结  教师赠言:绘画能比语言文字更真实、更准确地将自然万象表现给我们的知觉。——达·芬奇  (设计意图:以赠言结束课堂,再次强调欣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示学生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情感,增加阅历,才能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  十、教学反思  1.学生注意力集中,围绕着教学过程展开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环节的设计中来;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点击知识点,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2.活动与关注的要点衔接的是否紧密,所设置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思考,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也许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班,对教学环节有所增减,有所侧重。  3.各环节的开展,尤其是“案情分析”学生的兴致会越来越高,有可能出现互相争执不下的局面,或者有些班的“破案”氛围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时,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浏览图片,小结的时间长度。  4.在作业中留下悬念,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感兴趣的美术知识方向等,以便教师总结反思,构思接下来的教学设计。 \n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设计理念本课旨在通过欣赏意象艺术作品使学生明白意象艺术和前课所学的具象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本课中应立足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通过对比来找到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紧抓以学生为主体来作为主线,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同时在本课中,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能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2.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认识和理解。3.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作品中更倾向于美术家心内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三、学习重点1.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2.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3.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四、探索难点1.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2.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五、教学用具:1、油画作品:写实型艺术作品(具象艺术);写意型艺术作品(意象艺术)2、国画作品:工笔画艺术作品(具象艺术);写意画艺术作品(意象艺术)3、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这两件名作,分组讨论,两幅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1650年)委拉斯凯兹(西班牙)《马蒂斯夫人像》(油画·1905)马蒂斯(法国)(3)学生回答:①都是人物画②前一张像,后一张不像(4)老师引导、归纳:这是两件题材相同都是人物肖像画,但表现的艺术形式各不相同。前一节课的“走进具象艺术”已涉及到《教皇英诺森十世》的表现形式,而《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意象艺术的殿堂,一起来欣赏、学习意象艺术作品。\n(5)课件展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2、创设探究空间,学习新知(1)   课件展示:什么叫意象艺术?(2)   学生回答(3)   老师引导、归纳在词典中:“意”为愿望、料想.“象”为形状、样子。意象艺术是对物象加于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让学生欣赏凡·高油画作品《夜间咖啡馆》和咖啡馆实景照片项比较,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油画作品《夜间咖啡馆》和咖啡馆实景照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4)   课件展示: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式怪异?油画作品《内战的预感》·达利(5)学生讨论、回答:(6)老师引导、归纳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3.领悟新知请同学讨论:如何理解意象艺术?(8)学生回答(9)老师引导、归纳: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意象艺术形象更集中、典型。C意象艺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4、 提问与反馈(1)课件展示:同学讨论:国画作品中的工笔画艺术作品和写意画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芙蓉锦鸡图》(中国画)赵佶(宋)《鹌鹑图》(中国画)朱耷(清)(2)学生讨论、回答(3)老师引导、归纳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应设置一个能换起学生自问、自答、探求知识的课堂环境。如每组互提、互问、互答。5、练习与巩固(1)你最欢喜的一幅画是意象艺术作品还是具象艺术作品吗?(2)你怎样理解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真实”?(3)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七、教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由于使用了学生分组讨论,来比较就象艺术与意象艺术的异同,学生对于能够基本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点,能够基本理解意象艺术。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一个或几个图像,让学生用意象艺术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如欢乐、痛苦、不安、激动等,以更深体会意象艺术的特点。\n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教案课时:一课时课型:理论欣赏课高中美术教案: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三种——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这是它与具象艺术和意想艺术的区别所在。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冷抽象"和"热抽象",严格的"抽象艺术"是指那种完全抛弃了任何可视自然现象的表现形式。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艺术上的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过程•方法:1、了解抽象艺术的概念和鉴赏抽象艺术的一般过程或方法2、能从抽象艺术的形态、语言、艺术美等方面表述自己对抽象艺术的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名画赏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2.以美的角度在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评价抽象艺术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对比引入新课比较具象、意象抽象艺术作品学生区分什么样的作品是具象、意象、抽象的引出课题(板书)三幅作品初步认识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被发现的1、讲述康定斯基如何’发现’抽象艺术。教师总结看似偶然,其实它的出现是必然的。2、了解抽象艺术产生的背景(摄影、摄像技术的发明)3、对比欣赏蒙得里安的《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学生答:红树比较像树,灰树有些像又有些不像,而开花的苹果树则非常不像树。4、教师归纳:具像发展到意象,最后才到抽象。所以抽象艺术的出现是必然的。《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两种抽象艺术(深入认识抽象艺术)(一)冷抽象1、蒙得里安和《百老汇的爵士乐》\n2、什么是冷抽象一、欣赏蒙得里安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学生谈感受[学生交流内容]学生1:我看起来就像坐在飞机上鸟瞰城市时的景象。学生2:我觉得蒙得里安像一位预言家,作品是二十世纪40年代的画,却像我们这个时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电子网络一样。学生3:纵横交错的线条像美国发达的交通网,小方块像各式各样的汽车在大道上奔驰。学生4:直线与方块的构成,画面不拘一格,就像美国人那种开朗的性格与灵活多变思维。学生5:我觉得各式各样的方块就像夜总会和歌剧院一样遍布于百老汇街的大街小巷。学生6:我觉得像霓红灯随着爵士乐的节奏而闪烁。鲜艳的色块象百老汇夜晚的霓红灯光闪闪烁烁、一明一暗;直线和竖线象百老汇大街小巷横平竖直;其中的大小方块象街道上跑的汽车,鸣着喇叭象萨克斯和小号的滴滴答答悠扬的声音、金属的光泽、还象音乐上的五线谱高音低音跳跃的鼓点。二、提问;这幅画的语言元素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点、线、面方面分析)学生;全是由直线构成,形成直角关系,并由方块构成,互相平行且垂直。老师归纳;凡是由直线、几何形构成,看起来比较冷静、理性的抽象作品就是冷抽象作品。蒙德里安是冷抽象代表人。(板书)1、《百老汇的爵士乐》2、蒙德里安简介(二)热抽象1、康定斯基和抽象艺术2、什么是热抽象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即兴之31》提问:从即兴二字,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学生:充满激情,这幅画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是不是还是由直线,几何形构成的比较冷静、理性的呢?学生:不是,它是由曲线,比较乱的形构成,一点也不理性,相反比较随意。老师:很好,大家分析的非常不错,康定斯基的这幅画是典型的热抽象作品,我们只要记住像这种由曲线,自由形构成,感受性较强,笔势较明显的大都是热抽象作品。康定斯基是热抽象代表人。(板书)1、《即兴之31》2、康定斯基简介(三)学生练习辨别冷抽象和热抽象作品让学生辨别一些作品,哪些是冷抽象,哪些是热抽象。(通过提问,回答并说出为什么,来巩固理解两种抽象风格)若干作品理解抽象艺术的艺术美抽象艺术的艺术美:1形式与色彩、2构图与笔触、3材料与肌理、4空间与透视、5光影与运动刚才我们已经欣赏了各种抽象艺术,并且也学会了区分冷抽象和热抽象。那么抽象艺术到底美在何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抽象艺术的五点艺术美学生活动:由四个组分别分析前四个艺术美,最后一个由老师来补充。A组选择作品《白上白》冷抽象,该作品由直线,正方形构成画面感受非常严谨,冷的白和暖的白让人感到理性。B组选择作品《作品36号》无上无下、无前无后的满构图,笔触随意,姿势笔触绘画。C组选择综合材料《隐现3X》银灰色的金属材料给人一种理性的感觉,流畅的曲线线条带给人自然的美感,一点红色若隐若现。D组选择作品《红窗》菱形所形成的方向既像里转又像外转,产生视觉错觉感,从颜色上由深红到浅红到明黄有种空间感E老师总结选择作品《26-4-94》色彩上前黄后绿,产生明暗空间的视觉感受,方向一致笔触强烈,有运动感。\n学生有说不到位的地方老师予以补充,学生初步有个了解即可课堂引申中国抽象艺术1、原始彩陶2、草书3、赵无极彩陶图片、作品图片尝试练习画抽象画谁都能创作抽象艺术吗?大师能创作抽象艺术,我们能不能创作抽象作品呢?尝试结合背景音乐进行即兴创作(可以用冷抽象也可以用热抽象的风格)巡回播放音乐及大师的作品展示评价-自评、点评结束语抽象艺术作为无主题、无逻辑、无故事的艺术,是经验之外的生命感受,它追求创新挑战经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美图画,抽象艺术用鲜明的个性及艺术符号来完成画家对艺术的生命体验。欣赏抽象艺术,懂与不懂是相对的。而人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决定了人的审美能力,这是绝对的。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教学过程一、直观导入欣赏、判断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自然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参岑)\n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2)、罗丹的《欧米艾尔》,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种作品的艺术美呢?[讲述]《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凄美”。[提问]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讲述]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二、展开新课1、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比较、分析(1)《开国大典》的摄影相片与油画作品比较摄影作品是真实的场面和形象——分散、零乱、主题不突出。油画作品是经过改造后的艺术形象——庄严、气势宏伟、形象典型、主题突出、鲜明。提问:自然美或者社会美可以代替艺术美吗?为什么?(首先,社会美与自然美本身的形式与内容,无论是在历时性方面还是在共时性方面都难以做到完全一致。社会美的内容是普遍的、自由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常被特定的情势所限定,常常是不自由的、偶然的,缺乏普遍性的。例如“勇敢”品质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在不同情况下,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自然美的形式是规律性和自由性的统一,但是与之契合的内容,常是多义的、游移的,甚至是与形式相冲突的。因而自然美也难以表达普遍自由的内容。其次,自然美与社会美总是存在于现实的一定时间和空间之中,没有空间流动的自由性和时间流传的永久性,即它们常处于活动状态,缺乏稳固性和普遍性。社会美的直接现实性消逝后,如无富有艺术性的传播媒介的帮助,美感影响也就消失了。而自然美则依赖于自然状态,时序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到自然美存在的永恒性和自由性。再次,现实美还常带有芜杂性。美的成分与不美的成分或可有可无的成分共处一体,各成分之间内在的联系不够协调,因而作为整体,和谐程度不够。毕竟现实美是缺乏充分加工的自然形态的美,即便经过加工改造,也常常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因而,也就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实践主体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就曾指出:“自然美(社会美也类似)和艺术美在下面这一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即归根到底自然不像艺术那样有意识地把美的创造作为目的。”①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缺陷,使它们不能充分满足人们更高级更全面的审美需求,也不能充分表现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因而需要艺术美。)\n艺术美是艺术家自由自觉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将社会美和自然美纳入心灵,用情感去冶炼它,用想象去完善它,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激情熔铸进去,化为作品的血肉和灵魂,从而使现实美升华,成为心物一体的美的对象。黑格尔曾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②这种对现实美的升华,主要是通过典型化和理想化来实现的。艺术家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把现实美中不美的部分“清洗”掉,把分散的美集中起来,创造出典型形象,使之更符合美的规律,更纯粹、更精致。同时,艺术家建构的艺术形象具有十分紧密、协调的内在联系,是用一种完整的面貌向世界说话,表现出一种理想美的色彩,因而是普遍自由的形式与普遍自由的内容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美的形态。“艺术美高于自然。”①黑格尔的论断是正确的。讨论、交流(2)《欧米艾尔》[讨论内容]请从社会、自然、艺术的角度来比较是“美”是“丑”,罗丹是如何使我们感到“艺术美”的?[引导分析]社会的角度——出卖肉体的妓女——是“美”还是“丑”?自然的角度——风烛残年、浑身皱纹等——是“美”还是“丑”?艺术丑和艺术美艺术丑是指艺术作品的丑,艺术丑和艺术美是相对应的。衡量艺术作品的美丑的标准主要不是看作品所反映的对象的美丑性质,而是看艺术家怎样去表现对象。艺术家反映事物,由于自己主观条件的影响,可以使作品成为美的,也可以使作品成为丑的。在艺术中使用丑的概念常有不同的含义。例如:1、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罗丹说:“在艺术中所谓丑的,就是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西,不重表现,但求浮华、纤柔的矫饰,无故的笑脸,装模作样,傲慢自负------一切没有灵魂,没有道理,只是为了炫耀的说谎的东西。”2、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例:委拉斯开兹《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列宾《祭司长》、达分奇《最后的晚餐》中的犹大。3、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4、在园林艺术中山石以丑为美。刘熙载在《艺概》中写到:“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实际上这里所说的丑,是指山石的错踪变化的美。正是因为丑得让人惨不忍睹,才激发出人们对现实中丑恶的恨。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丑的,但蕴涵着作者“构思美”和其对受欺凌妇女同情的“心灵美”的艺术作品本身是美的。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历史上,许多美学家都对这个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亚里士多德从审美认识的作用来阐释艺术丑。他说:“经验证明了这样一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维妙维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例如尸体或最可鄙的动物形象……我们看见那些图像所以感到快感,就因为我们一面在看,一面在求知。”②雨果认为艺术应将美与丑结合起来,“正是从滑稽丑怪的典型和崇高优美的典型这两者的圆满结合中,才产生出近代的天才。”③罗丹更是强调丑在艺术中的意义,“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④\n生活丑能转化为艺术美,是被艺术创作的特性所决定的。艺术家认识到生活丑的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将丑真实地展示出来,就体现了合规律性的“真”;同时,进入到艺术殿堂中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便从反面肯定了美,又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并且,由于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丑在艺术上构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因此,当生活丑进入艺术意境,就会蕴含生活丑本身所无法包含的审美意义。这是一种以其艺术性的存在否定其自身现实存在的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震颤,产生强烈的美感,即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于丑怪中见光华。例如罗丹的雕塑《老妓》,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物麦克佩斯,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等等,都是通过艺术的审美性,使“丑”的人物形象获得了不朽的艺术魅力。艺术的角度—和精湛的技巧所创造的形象,构思美(揭示社会的丑,(丑得如此的精美,矛盾使我们产生无限的联想及心暗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的对立统一)灵和审美上的震撼。(社会丑和自然丑)(社会丑和自然丑的提升)小结艺术形象源于现实形象,而高于现实形象。艺术形象其实就是“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美的再现和美的表现。艺术美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的。2、什么是形式美?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经常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开始他是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或乞求神赐于力量。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人们看到他们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这就是形式美。因此,形式美是人类独特发现和创造之一。到了古西腊时期,人们开始对形式美的研究和探讨,并归纳总结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法则。比如,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对称、和谐、多样统一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形式美的基本含义)什么是形式美?广义地说,它是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狭义地说,它是大量具体美的形式提炼、概括出来那种抽象形式所具有的美。它是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美,即点线面、色彩、空间、构图、质材等形式因素的组合构成的美术作品的形式之美。[提问]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有哪几个方面的内容?(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构成形态变化)形式美—(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构成审美意象)(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构成审美关系)  美术的语言元素和手段还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用才能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形式。形式美是以上三个方面相互融合的综合体。作品剖析(1)《雄视》(中国画,局部,潘天涛)语言元素的构成语言手段的运用语言规则的体现艺术美(点、线、面等)[构图、肌理(墨韵)等][在险峻中求平衡(掉毛、松乱的善斗雄鹰;(矛盾的对立统一),雄健的傲骨)点、线、面的比对与和谐]\n下面,我们就列举并结合一些实例做简单的解释。1、变化和统一: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宋人所作的《秋浦蓉宾图》《清明上河图》的虹桥一段2、对比与和谐:林风眠的《静物》潘天寿的《水仙》3、比例与尺度:刚欣赏过的雕塑《维纳斯》法国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的《萨平妇女》的构图4、对称与均衡:如(学生回答:螃蟹、蝴蝶、人体、贵州的《蜡染头巾》、马蒂斯的《蓝衣妇女》、花瓣);王雪涛的《牡丹》、马蒂斯的《静物》节奏与韵律:如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朝元仙仗图》《古代塔》学生作品欣赏:《西斯庭圣母》《巴黎圣母院》提问:请指出这两张作品中五种形式美,教师小结。《西斯庭圣母》《巴黎圣母院》课堂总结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固定不变的,法则本身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在西方美术史上,哥特式艺术大师对教堂建筑形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和古西腊完全不同。巴洛克美术为了强调动态和激情,也背离了古西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的形式规范。尤其是在现代艺术中,为了达到创新而打破传统形式法则的创作,更是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对形式法则的理解,应该是作品产生的主观条件,更好的欣赏美术作品。讨论、交流[提问]观察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说说它们符合哪些形式美的法则?(1)《校园风景》(2)《自然景观——月亮湾》三、互动实践请几个学生上来,根据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形式美,以身体为元素(也可以加其它道具)来完成一幅画。四、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而定。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n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欣赏、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本课讲述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创作意图可能针对现实,也可能针对艺术,但无论针对什么,它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针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这个问题,本课主要是从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种不同美术类型来对此展开分析的。(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使学生能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鉴赏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采用讲授、提问、探究、展示等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并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试图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意图又都有现实的依据。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创作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2、教学难点: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关系。( 四)学生分析:高中学生往往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一种神秘感,面对美术作品不知如何进行分析。本课试图让学生能学会从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高中学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归纳、分类、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同类型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提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能力。(五)教具:图片、计算机、投影机。(六)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课前准备播放舒缓音乐,安排学生就坐,准备上课,老师展示图片学生就坐,拿出课本后,欣赏图片。创设情境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n情境导入欣赏: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1、让学生谈谈他们心目中的巴尔扎克?2、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砍去?老师介绍:这幅作品及画家雕塑这幅作品的背景。总结: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学生自由回答,他们把自己心目中巴尔扎克的形象描绘出来。学生阅读本节并思考回答第二小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学生体验情境,明确任务。知识与运用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1、老师展示王式廓《血衣》与莫奈的《印象·日出》图片,讲解分析这两幅作品得出:艺术家创作意图有的针对社会现实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有的针对艺术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不管艺术家有什么样的创作意图,他们都体现了艺术家的表达和创作欲望。2、讲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普通劳动者,他们的劳动产品是艺术,视觉上比我们敏感,以艺术视觉的眼光看世界。如:毕加索作品《牛头》,你们知道毕加索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学生认真听,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自由回答老师的提问。打破了学生对艺术神秘的观念,启发学生探寻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证实艺术家是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学生与艺术产生亲密的关系。自由讨论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先找一位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总结:影响艺家的创作意图。1、现实2、艺术艺术和现实这两个因素可能在同一作品里,也有可能不在同一作品里。3、社会和文化环境A、为什么说同一社会不同的文化情境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也是不一样呢?一位学生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学生们根据老师以上作品分析的方法,进行自由讨论,从《愚公移山》得出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是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目的让学生把思维放宽。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研究,集体协作的学习能力。\n师生互动教师总结根据李桦的作品《怒吼吧,中国》和古元的作品《离婚诉》让学生自由讨论。提醒学生要注意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与地域来分析鉴赏。总结:李桦和古元虽属于同一社会,但艺术家的成长环境以及艺术家的个性、知识水平和家庭等方面的影响。B、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境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也不是一样的。如:老师分析拉斐尔作品《草地上的圣母》和倪瓒的作品《六君子图》得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通过宗教题材表达对现实的态度和处理明暗、透视的能力。中国文人画的创作意图通过梅、兰、竹、菊或山水表达个人情操和笔墨情趣。自由讨论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边听老师分析边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探讨的精神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理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虽然有少部分方法不可行,但仍值得鼓励。总结增强学生知识。提到鉴赏能力。。协作讨论师生互动评价交流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1、本节主要讲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种美术类型中是如何体现的?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分别展示具象艺术作品《开国大典》、意象艺术作品《荆轲刺秦王》及抽象艺术作品《红、黑、黄、蓝构成》图片,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三种美术类型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把全班同学分为A、B、C三组,先让本组成员自由回答,然后选一本组代表进行总结。师生共同评论哪组分析的最好。2、观念艺术用艺术的手段,完成作品意图的表达。如法国艺术家杜尚《L.H.O.O.Q》复习以前学过的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及抽象艺术,学生就问题阅读本节内容后。分组讨论,分别回答老师的问题。阅读本课观念艺术的内容后,边听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容及作品情感,使他们能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全方位的思考。同时分组讨论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作品的探讨有一种成就感。观念艺术中如何体现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并让学生意识到艺术手段对观念艺术实现意图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对以上所学知识的运用,基本完成了本题问答,要肯定学生的成绩。\n老师讲解分析观念艺术作品,边感受、体会作品的内涵。归纳提高一、总结:本课主要讲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有自己的创作意图,有的针对现实,有的针对艺术,但无论是针对什么,他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本课也分别对具象艺术、意想艺术、抽象艺术、观念艺术是如何体现艺术家创作意图做了介绍。为了更好的鉴赏美术作品,我们必须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因为它是鉴赏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二、作业:1、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如何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的?2、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认真听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这节课学生所学内容。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为下一节课所学内容做准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八)板书设计一、意图来源:1、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2、针对艺术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二、影响因素:1、现实方面2、艺术方面3、社会和文化情境三、不同类型美术作品中创作意图的体现:1、具象艺术2、意想艺术3、抽象艺术4、观念艺术\n二、教学实录:(一)片段前准备老师活动:针对美术作品中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这一问题,把全班同学分成A、B、C、三组,分别讨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中体现的。分组讨论后,先让每组同学自由回答,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学生活动:各组学生针对各自的问题复习以前学过的具象艺术、意想艺术、抽象艺术,阅读本课内容后,讨论各组的问题。老师活动:准备相关资料、教学设备。(二)教学片段片段一:具象艺术是如何传达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老师:播放国歌,创设情景,展示图片《开国大典》。提问:这幅作品表现什么样的场面?学生一:这是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成立了的一个场面。。老师:你怎么知道的?(顺向诱导)学生一:因为在画面的中心塑造了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庄严形象,他正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说明了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画面上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领导人物的脸上也因此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学生二:作品具有喜庆的气氛,如:红地毯、红柱子、红灯笼、远处的红旗和蓝色的天空、黄色的菊花、远处的绿树,这些鲜艳色彩不仅对比强烈,而且营造了喜庆、庄严的气氛。学生三:拍摄的《开国大典》的照片和董希文的作品《开国大典》并不完全一致。(很好!拿照片与油画作品比较,观察的很仔细!)老师:有哪些不同呢?学生三:照片上左右两边都有领导人物,而董希文的作品《开国大典》把领导人物都安排到左边,另外董希文画的大红柱子位置如果是对现实的描绘的话,那么毛主席站的位置应该有个红柱子,但作品里面没有,说明作者在这里进行了主观处理。(不错!善于思考。)老师:那画家为什么这样做呢?学生四:这样可以集中表现宏大的游行队伍和辽阔的天空,从而突出开阔大典盛况和宏伟的气势。学生五:长方形的构图不仅展现出开阔、明丽的天空,而且也象征祖国的未来前程似锦、光明灿烂。(想象力很丰富)学生六:作者以近乎平涂的手法和单纯、艳丽的色彩表现出其对民族油画语言的追求。\n本组代表总结:本作品代表具象艺术是如何传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通过我组人员对《开国大典》鉴赏,由此得出必须收集形象(国家领导人),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毛泽东),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国大典),并营造出故事的典型环境(喜庆的民族特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要表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表现了中国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压迫,从此翻身解放的豪迈的精神风貌。色彩上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彩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片段二:在意象艺术中艺术家是如何表达创作意图体现的?老师:B、组的同学以汉代画像《荆轲刺秦王》和莫奈作品《卢昂大教堂》为例,说说意象艺术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老师:你们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学生一:荆轲是战国末年齐国人,因受燕国太子丹的赏识而被奉为上宾。太子丹为摆脱燕国被秦国灭亡的危险,派荆轲出使秦国,借贡献燕国地图和送上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为名,行刺秦王。画像石上描绘的就是这一事件最动人心魄的场面:当秦王接见荆轲时,荆轲献上地图,在藏于地图中的匕首即将显露之际,一把抓住秦王的袖子,将匕首刺向秦王。但未刺中,秦王急忙躲闪,慌乱中连自己身上所佩的长剑也来不及拔出来,而秦王左右的官员也因秦王明令任何人不得带兵器上殿,只得以衣袖扑打刺客。在这危急之际,御医夏无且急中生智以药囊掷中荆轲,使秦王有机会拔出长剑砍断荆轲左腿。这时荆轲只得拼命将匕首向秦王掷去,结果只击中了殿中的铜柱。从殿外赶来的卫兵最后将荆轲和他的随从当场杀死。老师:你知道哪个是秦王吗?学生二:右边的是。老师:为什么?学生二:从他们的动作、戴的帽子以及匕首刺向柱子的方向可以判断出来。(观察的很细致)老师:作品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呢?学生三:作品中秦王在“逃”,荆轲在“追”,说明当时的气氛很紧张。学生四:作品中匕首穿透铜柱,显然是一种夸张,这不仅渲染了荆轲掷出匕首的力量之大,还突出了这是一场生死搏斗的激烈紧张气氛。学生五:在作品中,作者并没有着意刻画人物表情和心理活动,而是通过整体的渲染直接传达出作者的意图。老师:莫奈作品《卢昂大教堂》又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呢?学生六:拍摄的《卢昂大教堂》照片与莫奈的两幅《卢昂大教堂》作品并不完全一样,甚至莫奈所画的两幅《卢昂大教堂》从色彩上看也是不一样的,说明教堂是什么样子对作者来说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色点的融合所营造出的整体光色氛围和效果,所以作品是凭画家对卢昂大教堂的感觉来画的。\n本组代表总结:根据我组人员回答由此得出:意象艺术主要侧重于画家的感觉和情感的表达,不必去收集和归纳形象,而是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直接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图,但意想艺术作品也可以有故事情节。片段三:在意象艺术中艺术家是如何体现他们的创作意图的?老师:C、组同学以蒙特里安的作品《红、黑、黄、蓝构成》为例,学生一:此作品是冷抽象,画家用最简单的形、色和线构成的这幅作品,他认为艺术作品应采用最简单的形和色。矩形是一切形中最简单的形状,三原色是色彩中最基本的单位,不可再分解,直线则是线条中最简单的。三者的结合,造成了最平衡、最和谐的形式和内容。学生二:作品中没有事物、没有人物、无冲突和矛盾、无感情和思想,五种颜色全被黑线分割,形成面积大小不等的矩形方块,画面简洁、冷清的感觉。本组代表总结:根据我组人员回答由此的出:抽象艺术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蒙特里安的作品《红、黑、黄、蓝构成》就是用水平线、垂直线及三原色构成,给人一种简洁、冷静、稳定的感觉。片断四:各组均已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请同学们互相评价哪组最好。(同学们中气氛活跃,争论较为激烈,最后评出具象组最好)……四、专家点评:《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本身是一个内容比较宽泛、涉及层面较多、理论性较强的一个课题,即使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的美术知识,但要在一两节课中把“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讲清楚也是有一定的难度。可贵的是,作者在引入新课时播放舒缓的音乐及展示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这样不仅创设课堂情景氛围,而且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使课堂成为了师生交流、探究、对话的场所。尤其是作者讲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部分,可以说是本课中是最精彩的环节,作者采用了学生分组研究讨论、提问、总结等方法,由A、B、C三组同学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很好的完成了本课教学重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是一篇成功的典型课例。三、教学反思\n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从探寻艺术家创作意图角度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对现代艺术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使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课后我对本课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我体会到: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有利于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我采用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给学生更广的思考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打开学生思路。分组后的学生不但能对本组重点探寻的内容做到比较全面的把握,而且还能对其他组同学发言的内容做出积极回应。这说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通过引导学生用学生自己的感受、体验、思考来理解艺术家是如何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的,可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使学生不再以画得象不象、看得懂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学会通过作品的表象探寻作者试图表达的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准。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三种不同美术类型之间的教学过渡环节不太自然,在设计上还需进一步改进。今后我还要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 一、教材分析1、 本课在课序结构中的位置。美术鉴赏总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艺术理论概说;第二部分为中外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的鉴赏介绍。本课是美术鉴赏理论知识系统中的第八课,为理论概说的最后一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第二部分的分门别类的介绍做出铺垫。2、本课的内容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引部分。是从中国古代画家马远和夏圭的故事说起。指出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中的贡献,但是明代皇帝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由此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n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地域有着密切地关系。主要以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的分析和介绍来说明。表明着作品是一个历史时代和地域的产物,凝结着一个时代和地域浓厚的气息,是意义和价值判断的关键所在。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三位雕塑家所创作的三件同是《大卫》题材的作品为例,以此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除了受到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影响之外,其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更在于它的创新和突破。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①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修养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作品会有不同判断结论,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体验。②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也不是任意的,是必须建立在对于作品及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全面的判断。③多角度多系统的品评标准的掌握很必要,也是我们所要介绍和了解的。二、教学设计思路第一部分——导引部分。由故事讲解导入,马远和夏圭都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他们以边角式山水取代了北宋流行的大山大水作画方式。从而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形式风格的新局面。因而受到了后世画家的追捧。可是,特别喜爱书画的明代皇帝朱棣却不那么认为。认为是残山剩水。这说明对艺术家的创作和贡献,在从政治家的角度则又是另外的一种说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由此提出悬念,导出进入本课主题的探讨。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通过对主要作品《父亲》的介绍赏析而展开,并进一步来阐述主题。作者:罗中立1964年考入四川美院附中,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到了四川大巴山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事了务农的生活。1978\n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他根据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创作了此作品。1984年参加了全国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这是自文革前的1964年20年来的首次,展览之隆重是前所没有的,作品受到了好评。(此次展览也有本人作品在里面)接着进一步讲授展开对作品相关的分析,如作品的特点表现、时代和地域的问题。包括提出作品中的一些设问:①    主人翁是作者的父亲吗?②    为什么在形象上是满脸苍桑?③    为什么画面是金黄色的?④    为什么主人翁的耳朵上夹着一支圆珠笔?⑤    作者没有到过农村,没有生活在哪个年代,能否画出这件作品?⑥    《父亲》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探索精神,并说明时代和地域的价值存在的必然性。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①通过对《大卫》作品的介绍,导出在美术作品上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主要是对三个不同的作者,并且是同一的题材来展示分析介绍,主要是作者在综合的艺术表现上,尤其是在健壮的形式美感的表现上,以此来说明表现上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同。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①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修养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作品会有不同判断结论,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体验。②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也不是任意的,是必须建立在对于作品及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全面的判断。③多角度多系统的品评标准的掌握很必要,也是我们所要介绍和了解的。由此介绍和了解在美术作品的判断上的五种不同的评价方式。\n④由此来说明对作品的评判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由于知识修养的不同,其结论也会有差异,但是可以找到共同的被普遍认同的标准。三、教案课题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对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的几种评价方式;2、通过实例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重点1、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2、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角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不是任意的,是有一定评判标准的。教学方法 对比方法仪器、用品 多媒体、教学用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作品图片1、晓雪山行图和渔翁清幽2、父亲3、大卫的三个图4、艰苦岁月等三个图5、红太阳光辉暖万代、绿色长城、洛神赋、梦等图1、对设定问题进行讨论2、分析作品年代、地域、作者意图、表现手法方式等3、对于部分问题以小组之间的问答讨论展开4、具体对《父亲》、《大卫》作品展开讨论 1、展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思考的意识。2、通过讨论、分析和思辩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认识。 [板书设计]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一、马远和夏圭的故事启示。\n意义和价值1、艺术家的创作和贡献,2、皇帝朱棣认为是残山剩水二、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1、作者的父亲?《父亲》2、形象上是满脸苍桑?1、时代性意义和价值3、金黄色的色彩?2、地域性4、夹着一支圆珠笔?  三、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1、多纳太罗《大卫》2、米开朗基罗1、社会性2、艺术价值3、贝尼尼四、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1、重在个人体验。①美的认识和感受体验②个人的修养和知识系统2、社会品评方式①品评式、品鉴式②形式主义③历史\n④社会学⑤心理学3、多方位多角度的全面品评 四、学案和答案(一)、《父亲》作品1、作者的父亲?答案:否,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2、形象上是满脸苍桑?答案:歌颂劳动光荣的时代特点。3、金黄色的色彩?答案:是一种丰收的色彩格调。4、夹着一支?答案:表明着农民知识化。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时代特征。1、反映了文革时代的特征2、反映了发生在中国地域1、歌颂农民劳动阶级——工农兵为主题的政治环境——具有教育意义2、具有歌颂上的政治价值(二)、《大卫》作品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具有:1、展现和歌颂了英雄人物的形象2、展现了男性的健壮艺术之美1、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2、具有艺术创新价值\n(三)、社会品评方式1、品评式、品鉴式。有能品、妙品、神品、逸品。2、 形式主义①线条与块面②平面与空间③黑白与色彩等3、 历史把作品置于历史的坐标中进行的评判。4、 社会学作品的意义在于反映了社会的存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5、 心理学侧重于从美术家个人的气质、个性、情感和心理的角度,及创作过程中的下意识和潜意识和活动。(四)、学生作业选择一件美术作品进行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不在于统一的答案,而在于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发挥。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的范围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早期绘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国古代花鸟画。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n对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的目的。单元总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绘画艺术,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参与,实现对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创作理念和审美特征的初步认识。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教师讲解法、比较法、范例演示法及通过欣赏作品、学生实践、参与评价作品等教学活动,实现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与实践中,体会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从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在联系入手,认识中国传统艺术,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力争达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传承之目的。教学方法: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感受、分析、讨论、评价等。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学生鉴赏学习用表单元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早期绘画到山水、人物、花鸟画高峰期的代表作品,直至明清的绘画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所认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本单元教学当中,涉及到我国历代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为学生充实其对传统绘画认知和提高文化底蕴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绘画,对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难点:本单元涵盖涉及中国几千年绘画发展历程,须阐述的范围广;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不同时期绘画风格和特点;了解中国传统的深厚底蕴。教学内容的安排:课题学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准备中国早期绘画1初步了解中国绘画基本形态确立的时间和艺术风貌思考:为什么敦煌壁画的色彩依然光彩如新?课件、图片资料\n初步了解壁画艺术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审美意识。对中国古老的绘画传统的发端有所认识欣赏中国早期艺术,对我国早期壁画的内容与形式有所了解。讨论:敦煌壁画的色彩特点?中国古代人物画1◆领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表现方式与手法。◆懂得欣赏人物画在“似与不似成佳境”的审美诉求思考:中国画的两种主要形式是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人物画的主要风格●人物画的表现手法讨论:工笔画与写意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课件、图片资料中国古代山水画1◆初步认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知道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能力思考:如何理解山水画不求神似的艺术特点?●中国山水画的精髓所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绘画所渗透出的中国传统文人的世界观。●通过对山水画的审美情趣的了解进一步。讨论:宋元山水画风格上的差异?课件、图片资料中国古代花鸟画1◆能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知道明清花鸟画的艺术成就。◆领会中国传统花鸟画下的中国传统文人的朴素人文主义思想。 思考: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征?●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发展脉络。●中国古代花鸟画的风格形式。讨论:如何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魅力?课件、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一:教学内容: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n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最终达到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2、方法与过程: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感受、质疑、研究、分析、讨论、评价、总结。选择典型或者学生喜欢的作品,借助参考资料加深理解和感受,通过交流讨论,作出初步评价。师生共同总结鉴赏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光辉灿烂的艺术作品,外国古代的作品中渗透着人类的发现与创造,我们应该站在国际视野中来认识人类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要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教学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四: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 五:教材分析(A)内容结构  本课由以下四节组成:  第一节,简要介绍了人类最早的绘画——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图示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野牛》,使学生对人类早期绘画的基本面貌有所了解。  第二节,对古埃及壁画的基本特征、独特的人物造型样式作简要介绍,图示《三个乐女》及《宴乐图》,并指出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图示《朝贡者》一画,使学生对此有所认识。(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第三节,在本课所占比重最大。重点介绍了以下三方面内容: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2.17世纪荷兰绘画;3.17、18世纪西班牙绘画;4.19世纪法国绘画。  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绘画的特征,以便通过比较加深对文艺复兴绘画的认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列举了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着重分析了《草地上的圣母》。\n  第二部分,突出荷兰画派在风俗画、风景、静物画方面的成就,列举了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仆》,使学生领会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的特点,并图示风景画《埃克河边的磨坊》及伦勃朗、鲁本斯、哈尔斯的肖像画,引起学生对这几位大师艺术的关注。  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西班牙绘画大师委拉斯凯兹和哥雅的艺术,分析了《纺织女》、《1808年5月3日的枪杀》两幅画的艺术特色,并辅以委拉斯凯兹的《大宫女》和哥雅的《自画像》、《着衣的玛哈》,使学生能加深对两位画家绘画艺术的认识。第四部分,首先对19世纪法国绘画发展概况作了简要的介绍,使学生对其有宏观的把握;其次分析了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和杜米埃的《三等车厢》,使学生通过比较,领会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绘画的差异,并图示达维特的《马拉之死》、安格尔的《泉》、莫奈的《印象·日出》、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等,以便学生领略19世纪法国绘画的不同风貌。。  第四节,其他地区的绘画,介绍了印度佛教石窟壁画和日本浮世绘版画,图示并分析了印度的《持莲花菩萨》和日本的《三美人图》两幅作品,使学生了解东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B)作品分析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此画位于阿尔塔米拉洞窟的侧洞,即顶部绘有18头牛的“公牛大厅”。此画准确地表现了野牛的结构和动态,用线条描绘基本绘画轮廓,并加晕染,表明旧石器时代的欧洲先民已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法,能够表现具有写实风格的动物形象,体现了原始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画的线条是采用原始的毛笔勾勒的,色彩的表现是用平涂和喷绘(即口含颜料通过骨管吹到画面相应的部位,能产生浓淡变化,以表现出体积感)的方法。(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三个乐女壁画,公元前1390年,绘于底比斯52号墓( 阿蒙神祭司、王族纳克特墓中) 古埃及  这是反映古埃及人现实生活的壁画《宴乐图》的局部,描绘的是三个乐女演奏乐器的情形。画面左侧的乐女在弹竖琴,中间的裸体乐女正拨动诗琴,右侧的乐女吹双笛。乐女们的造型虽然依照埃及艺术独特的正面律的样式表现,但是仍生动地描绘出乐女们不同的动态、神情,突出少女身材的修长、优雅,彼此呼应,耐人寻味。乐女的肤色为黄褐色,与白色的裙子、深蓝色的头发及各式饰物相配,既对比鲜明,又和谐统一。  正面律是古埃及浮雕和绘画保持了3000年不变的造型规范,即表现人物形象,头部为正侧面,而眼睛是正面的;肩部及上半身是正面的,下肢则是正侧面的。此画中的裸体乐女身休扭转,重心放在一只脚上,突破了画人物下肢必须用正侧面的传统手法,因而使乐女的体态显得更加轻盈活泼。  埃及绘画构图多采用水平线分割画面,画面布局较满,很少留有空白。《宴乐图》的构图即反映了埃及绘画构图及造型特点。  唱歌的天使与圣母子(油画,1477年,直径135厘米,德国柏林国立美术馆藏) 波提切利(意大利)(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圆形画面上六位天使手捧赞美诗,簇拥着圣母子,在歌唱。画面中心的圣母神情庄重、安详,圣婴天真、可爱,画面洋溢着温柔、祥和的气息。此画是波提切利创作的一系列圣母子作品之一,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在继承古希腊、古罗马写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在表现基督教题材的作品中融入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通过圣母子一类的绘画,表达人间的亲情与爱,不同于中世纪圣像画突出的是神的至高无上、传达神秘的宗教气氛。\n  波提切利(1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著名画家。他的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又富于装饰韵味,代表作是《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所绘女性形象,体态修长、优雅,表情透露出淡淡的忧郁与迷惘。此画中的圣母也不例外。圆形画是由波提切利的老师利皮(1406—1469年)首创的,波提切利充分运用这一新的画幅形式,创作了大量主要适于私人供奉的圣母像。  岩间圣母(油画,1483—1485年,长197.5厘米,宽123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达·芬奇(意大利)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作者描绘的圣母子及小约翰母子身处于大自然的岩石洞穴间。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年轻母亲的温柔、秀美与儿童的纯真可爱,被表现得无懈可击;背景的描绘也十分真实、妥贴,对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作者探索性地运用明暗对比法,画面中的大部分物象处于暗部,光线照在人物的主要部位,女子的面部、手和儿童的裸体分外突出,体积感与空间感增强,明暗对比鲜明,使画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达·芬奇曾画过两幅《岩间圣母》,此画在先,另一幅作于1495—1506年。两幅画面构图、背景、人物形态大致相同,细部处理有别,后绘的一幅画中圣母、圣婴及小约翰头上的光环消失了。它们是作者在绘画上不懈探索、苦心经营的艺术结晶。  草地上的圣母(油画,1504年,长113厘米,宽66厘米,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 拉斐尔(意大利)  此画是拉斐尔最擅于描绘的圣母子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作者绘画技艺的完美,也反映了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的高超水平。作者对圣母、圣婴及小约翰的描绘不仅仅是对年轻女性和儿童形象的真实再现,而且寄予他本人及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人的审美理想。作者笔下的圣母子既与中世纪圣像画的风格判然有别,也不同于早期文艺复兴画家的创作。他描绘的圣母不乏文艺复兴时代圣母像的美丽、庄重与尊贵,而又显得恬静、温和,更加亲切感人。拉斐尔是在借鉴达·芬奇及其他前辈画家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描绘了面目一新、感人至深的圣母形象。这是画家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源自其天性的敏锐、温柔、平和。  埃克河边的磨坊(油画,1670年,长101厘米,宽82.9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克吉列斯博物馆) 雷斯达尔(荷兰)  欧洲风景画在17世纪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荷兰画家在这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荷兰画派中有不少专门从事风景画创作的画家,雷斯达尔(1628—1682)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描绘荷兰的自然景色、田园风光等。他笔下的森林、溪流、风车、帆船等往往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这幅风景画是雷斯达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荷兰风景画的风格。作者满腔热情而又细致入微地描绘荷兰特有的风车磨坊的迷人景色。大风车与远处的建筑、河面的帆船及前景的芦苇等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天空的阴云和不平静的水面预示着将要发生的变化,引人遐想,令人回味。画面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天空,空间辽阔而不单调,云层的形态、色彩被描绘得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悉心观察和非凡的表现力。 倒牛奶的女仆(油画,1658年,长45.4厘米,宽41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列吉克斯博物馆藏) 维米尔(荷兰)  维米尔(1632—1675)是荷兰画派的风俗画大师。他将画笔伸向荷兰市民生活的多个方面,擅长描绘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从而揭示生活中朴素、和谐、静谧的美。其画风细腻,多描绘室内景,对光与色彩的表现有独到之处。  此画是荷兰风俗画的优秀代表,作者选取的是普通民众生活中最寻常的倒牛奶的细节,并加以描绘,除了准确地表现女仆的形象外,还不厌其烦地刻画了桌上摆放的及墙上挂的各类物品,将不同物品的色彩、质感表现得无懈可击,恰到好处地描绘出窗外射进室内的光线的柔和、温暖。此画对细节的完美处理,可以与同时期荷兰静物画大师的作品相媲美,集中体现了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两方面的成就。\n  这类风俗画主要是满足荷兰市民阶层的需求,画幅尺寸不大,内容贴近生活,适于普通居民室内陈设。  纺织女(油画,1657年,长289厘米,宽220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纺织女》,又名《帕拉斯与阿拉喀涅》,是画家晚年的力作。描绘的是皇家织造厂织女的劳动情景。画面前景光线昏暗,五位织女正在紧张地工作,左边的老年女工在纺纱,她身后的年轻女工正拢起厚重的帷幕,似乎与老妇人说话。画面正中逆光下的女工正收拾地上零乱的物品。画面右边的女工是画家着力表现的对象,一位正将装着线团的篮子放下,一位正从织机上解下线团,光线照在这位白衣绿裙的青年女工背部,健壮而匀称的身体得到完美的表现。五位女工有老有少,暗示着皇家纺织厂的女工们将青春与生命都消耗在这昏暗的纺织作坊中。  画面正中的背景是内室中三位贵妇在欣赏壁毯,壁毯图案表现的是罗马神话故事:帕拉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别称)嫉妒擅长织绣的少女阿拉喀涅,与其比赛败北后,一怒之下,施法术将她变为蜘蛛,罚其终生织绣不息。将背景中壁毯的故事与前景中的织女联系在一起,更能体会到画家创作这幅作品的深意。委拉斯凯兹身为皇家织造厂的艺术总监,对织女们的生活相当了解,这也是他创作出如此感人的作品的原因。  画家在构图上的巧妙处理,对不同光线下人物及各种物品的悉心描绘,更为画面增色,耐人寻味。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油画,1814年,长345厘米,宽266厘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 哥雅(西班牙)作者表现的是1808年5月3日法国入侵者枪杀西班牙起义者的真实事件。画面中起义者处于强光之下,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与逆光中的刽子手的残暴形成鲜明对照。画家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夜幕下的惨烈与罪恶,而且使之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产生撼人心魄的力量。这种非同以往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对此后的欧洲浪漫主义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还创作了与此画内容紧密相联的《1808年5月2日的起义》。  马拉之死(油画,1793年,长162厘米,宽125厘米,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藏) 达维特(法国)  达维特(1748—1825)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期,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法兰西近代画派的复兴者。他的创作既体现了对古典主义艺术的追随,又紧扣时代脉膊,在多方面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  此画是作者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创作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肖像画。马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因身染湿疹,常在浴缸中水疗。女保皇党分子夏洛蒂以向马拉申请救济为名,潜入其浴室,用匕首将马拉刺死在浴缸中。作者在马拉濒死前到达事发处,目睹了这一惨景,后应公众请求,完成了这幅杰作。画面构图单纯、简洁。作者运用明暗对比手法,使形象具有纪念碑式的立体感,产生了悲剧的感染力。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1830年,长325厘米,宽260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德拉克洛瓦(法国)这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取材于19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当时法国波旁王朝倒行逆施,无视人民民主权利,激起法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巴黎爆发了市民革命。德拉克洛瓦在这幅画中,描绘象征着正义与自由的“女神”一手执大革命时代的三色旗,一手执枪立于最高处,引导人民奋勇向前。整幅作品充满热情、动感,令人激昂、振奋,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它将以写实手法表现的起义者与以浪漫手法表现的自由女神相结合,具有开拓的意义。\n此画能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还在于作者在作品表现形式上的匠心独运:一是成为整个金字塔形构图顶端的三色旗,其上半部分冲出画面,这就加强了整个画面人群前进的动势;二是前景中的横尸与前进的起义者也形成强烈对比;三是画面色彩鲜明,主色调是由红、白、蓝三种颜色决定的,这也正是法国国旗的颜色。德拉克洛瓦非常巧妙地使用了这些色彩,将它们几乎融合在空气之中,使画面充满了耀眼的光辉。(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三等车厢(油画,1864年,宽65厘米,长90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杜米埃(法国)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杜米埃(1808—1879),如同擅于描绘农村生活的画家米勒(1814—1875)一样,把画笔伸向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普通民众。米勒热情讴歌了农民生活,深刻揭示农民的内心世界;而杜米埃则生动地反映了城市生活,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各阶层市民的精神面貌。他的笔锋犀利,大胆取舍,形象概括,个性鲜明。《三等车厢》就是画家反映现实生活的众多力作中的一幅。作者仅勾勒出人物的基本轮廓,暗部略施薄色,就把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一幕准确地表现出来,不仅使人了解到下层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而且令人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活动。  杜米埃还创作过一幅名为《高级车厢》的作品,画中绅士、贵妇的面貌也表现得十分传神,与此画相对照,可以更进一步地感受到画家慧眼独具、出手不凡。(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印象·日出(油画,1872年,长65厘米,宽50厘米,法国巴黎马尔莫丹美术馆藏) 莫奈(法国)  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领袖人物。印象主义一词即因此画而得名。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风景。海水在晨曦笼罩下显得极为丰富多彩,雾气中的小船显得模糊不清。整个画面给人以梦幻般的视觉印象,仿佛是光线与色彩的交响。持莲花菩萨(壁画,阿旃陀石窟第1窟,约580年) 印度  印度佛教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有“印度的敦煌”之称,约半数石窟绘有壁画,描绘佛教故事、人物等,反映了印度社会风情和审美观念,享誉世界。其壁画分为两期,前期约作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后期约作于公元450至650年间。第1窟壁画是阿旃陀后期壁画中保存最好的壁画之一,《持莲花菩萨》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位于此窟内部后壁佛龛的前室左壁。  菩萨体态丰满、身体扭转,曲线结构明显,具有女性化的特征。这是印度艺术中人物造型常见的形式,较为肉感,体现的是世俗的审美趣味;而菩萨的表情却是超凡脱俗的,悲天悯人,与佛教精神相吻合。画家巧妙地将二者融为一体。作者还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菩萨的肤色浅淡,身边是肤色黝黑的公主,周围持拂坐者、爱侣、孔雀、棕榈、山石等,色彩斑斓,构成纷乱扰攘、繁密幽深的背景,很好地烘托出菩萨的处乱不惊、静思冥想的出尘之姿。  三美人图(浮世绘版画) 喜多川哥磨(日本)  喜多川哥磨(1753—1806)是日本浮世绘的(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杰出代表,擅长美人画。多采用特写式的布局,即头部占据画面的大部分空间,着重描绘美人的面部特征,这种形式的美人画被称作“大首绘”。《三美人图》是喜多川哥磨“大首绘”式的美人画代表作,突出体现了其绘画作风细致、华丽,具有浓厚装饰意味。画中的三美人均纤眉、细眼、小口,是当时日本美人画中典型的美人形象,反映了日本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日本浮世绘版画受中国明清时期民间版画的影响,二者技艺上有相通之处,均以线勾勒形象,平涂设色,体现了东方绘画的特点。朝贡者(壁画,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  \n两河流域先民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在造型艺术方面有所建树。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浮雕与绘画中人物形象的处理有着与埃及人相近的特点,即采用正面律,人物的比例大小也与身份地位相关,只是在一些细部表现上有所不同。此画中的朝贡者头部即为正侧面,而眼睛却是正面形态,但其发型和胡须的样式区别于埃及人。这有力地说明古代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的不同民族在艺术上曾有过交流。(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三名参加泛雅典运动会的赛跑者(陶瓶装饰画,公元前6世纪) 希腊  时至今日,希腊绘画踪迹难觅,其曾经有过的辉煌只能从陶器装饰上窥知一二。这幅装饰画采用高度简洁、概括的手法表现了运动员奔跑的姿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希腊早期绘画的面貌。  宝座上的圣母子(圣像画,约1280年作) 意大利  圣像画是欧洲中世纪盛行的基督教绘画,主要表现耶酥基督、圣母玛利亚等基督教圣像,陈设在教堂、修道院及家庭内供基督教信徒礼拜。其表现形式较为刻板,不重在描绘人的自然形态,而着力突出神的庄重、威严。这幅圣像画即体现了中世纪圣像画的特征,小耶酥的头部还加上光环,以表明其不同凡俗的宗教身份。  达·芬奇自画像(素描,作于1512—1515年) 达·芬奇(意大利)  这是画家晚年所绘的素描自画像,简洁、流畅的线条与局部体现明暗关系的块面结合得恰到好处,显示了这位伟大艺术家的高贵气质与内在的精神力量。他智慧的目光仿佛要洞悉世间的一切奥秘。这幅自画像是达·芬奇的传神写照,也是人类肖像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戴金盔的男子(油画,1650—1655年,长67.5厘米,宽51.5厘米,德国柏林名画馆藏) 伦勃朗(荷兰)伦勃朗(1606—1669)是17世纪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他对欧洲油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在肖像画上的表现最为突出。他善于在肖像画中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多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法绘画,画风严谨、细腻。此画鲜明地体现了伦勃朗的肖像画风格,准确刻画了中年男子沉稳、刚毅的面貌,头盔上的光亮与处于暗部的面庞形成对比,金属的光泽与质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显示出画家出色的绘画功力。苏珊娜·芙尔曼像(油画,1631—1632年,长79厘米,宽54厘米,英国伦敦国立画廊藏) 鲁本斯(佛兰德斯)  鲁本斯(1577—1640)是17世纪佛兰德斯(今比利时及其周边地区)画派的杰出代表,也是欧洲17世纪画坛上最伟大的天才画家。他往往以对比鲜明、饱满热情的色彩描绘人体、肖像、风景等,画面动感强烈,气势宏大,极具艺术感染力。代表作有《劫夺柳西波斯的女儿》、《玛丽·美第奇的生平》等。  此画是鲁本斯肖像画的代表作,描绘的是他第二个妻子海伦·芙尔曼的姐姐。作者充满热情而又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这位年轻女子的美丽容貌和生动的表情,肌肤的细腻与服饰的华丽均得到完美的表现,令人赏心悦目。吉普赛女郎(油画,1625年,长58.1厘米,宽52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哈尔斯(荷兰)  哈尔斯(约1581—1666)是17世纪荷兰画派最出色的肖像画家。他在肖像画中描绘了荷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对下层社会的普通市民的表现最为传神,善于捕捉人物的瞬间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活动,色调鲜明,笔触轻快。这幅肖像画生动地体现了哈尔斯肖像画作风,是欧洲肖像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品。大宫女(油画,1656年,长323.1厘米,宽280.4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委拉斯凯兹(1600—1660)是17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绘画大师。他的绘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作风,擅于描绘西班牙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上至国王、下至侏儒都被他表现得恰如其分、个性鲜明。《大宫女》又名《宫娥》,是委拉斯凯兹在担任宫廷画师期间创作的,是一幅生动的宫廷风俗画。表现小公主玛格丽特在宫女们的簇拥下来到王宫内,画家正在为国王、王后画像。画中美丽的小公主好像正向父母展示\n她的新衣裙。她右边的宫女正跪着给她献茶点,左边的宫女在向国王和王后行礼。画面人物众多、各具特色。画家通过描绘这一宫廷生活细节,既表现了皇家气派,又传达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在构图和光的表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因而使作品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自画像(油画,1815年,长46厘米,宽35厘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哥雅(西班牙)  哥雅(1746—1828)是西班(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牙继委拉斯凯兹之后最著名的绘画大师,是欧洲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均根植于西班牙艺术沃土,具有鲜明的个性。  这幅自画像真实地描绘了画家的神情状貌,也揭示出他的个性和内心世界。着衣的玛哈(油画,1797年,长190厘米,宽95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哥雅(西班牙)  玛哈是西班牙普通市民或手工业者的称呼。画中的年轻女子白衣贴体,披黑色外套,束玫瑰色宽腰带,画面色调明快和谐,女性的身体特征得到充分显示。此前作者曾画过一幅《裸体的玛哈》,意在挑战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严禁表现裸体的禁令。两幅画构图、造型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是否着衣。泉(油画,1856年,长164厘米,宽82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安格尔(法国)  这幅作品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即继承古希腊、古罗马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主义艺术传统,造型严谨,作风细腻,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单纯、高贵、优雅的美。画中少女的人体具有古希腊美神雕像的特征,丰满匀称,身体微微呈S形扭曲,前屈一膝,扭腰站立,重心放在一只脚上,形态稳定而不僵硬,静中有动;神情庄重、安详,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草地上的午餐(油画,1863年,(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长270厘米,宽211厘米,法国巴黎印象派美术馆藏) 马奈(法国)  马奈(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在印象主义这个名词尚未出现的1863年之前,作者就创作了这幅具有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的作品。画面描绘的是草地上着衣绅士及裸体女子野餐的情景。画家重在表现外光下色彩的丰富变化,同时也带有向世俗礼教挑战的意味。凯风快晴(浮世绘版画,1830年)葛饰北斋(日本)  葛饰北斋(1760—1849)是日本浮世绘后期最著名的画家,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技艺全面,在风景画方面有出色表现。此画是他晚年创作的组画《富士三十六景之一》。作者运用装饰性的手法表现晴日富士山的美丽景象,色彩明快,格调清新,别开生面。  (C)名词解释(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阿尔塔米拉洞位于西班牙北部,19世纪后期发现。包括主洞和侧洞,壁画主要分布在侧洞。侧洞长18米,宽9米,顶部密布着18头动态各异的野牛、3只母鹿、2匹马和1只狼。该洞将野牛的动态刻画得十分准确、生动,运用线条勾画轮廓,并有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表现出明暗、结构。壁画大约绘制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稍晚于拉斯科洞。\n  拉斯科洞位于法国西南部,1940年发现。全洞由主厅、后厅和边厅以及连接各部分的洞道组成。在主厅和两个通道的壁顶部描绘了大量的野牛、驯鹿和野马等原始动物。动物轮廓是用粗壮而简洁的黑线条勾勒,并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气势夺人,动感强烈。主厅最大的公牛长达5米。这些动物绘制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公元前17000年以前。 六:教学过程:(一)本课选择、介绍的绘画作品尽可能做到涵盖面广、重点突出,但外国古代绘画的重要作品甚多,难免顾此失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增加些本课未能涉及的内容。如文艺复兴绘画仅介绍了意大利画家有限的几幅作品,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故可以多选一些名家名作介绍给学生。(二)以往的教材论述外国古代绘画时,往往着眼于欧洲绘画,按时代先后为序,较系统,但忽略了欧洲之外的其他地区的绘画,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多样性缺乏了解。本课适当选入埃及、印度、日本等古代绘画作品,旨在通过这些作品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艺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开阔艺术视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关注这部分绘画,并补充相关资料,启发学生去感受不同民族的绘画作品的艺术魅力。(三)教学当中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学生各抒己见,分析、比较教材中选录的作品。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三位绘画大师的圣母子各具特色:构图、人物形象处理、色彩等方面不拘一格。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绘画形式的理解,认识到艺术家的个性与创造性何在。 课题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设计意图媒体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1课时 了解绘画与生活的联系, 课件展示:《宴乐图》(埃及壁画)、《蒙娜丽莎》(意大利)、《持莲花菩萨》(印度壁画)、《三美人图》(日本版画)。提问:1、你知道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绘画作品?    2、试想这些作品是该国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出课题: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 用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行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n能够简单说出外国古代不同地区绘画作品的不同特点1、理解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欧洲写实绘画的创作理念。了解欧洲以外国家的古代绘画成就。(1)人类最早的绘画----洞穴壁画。(2)古埃及墓室壁画。(3)欧洲古代主要画家及代表作品。(4)日本浮士绘与印度阿旃陀壁画简介。2、能至少说出10位西方主要画家及其代表作品。通过不同国家的作品鉴赏,旨在通过这些作品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艺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开阔艺术视野。多媒体课件通过分析、讨论,能够至少说出一个国家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课堂实践----选取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探讨:这个国家的绘画作品有哪些艺术特色?通过学生自己讨论,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能够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投影 课件展示几件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说出是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出课题多媒体课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1课时 通过分析、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究竟进步在哪里。 记住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能够理解他们的不同风格,能说出他们的代表作品。 1、对比不同时期的同名作品《哀悼基督》,让学生分析、讨论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文艺复兴的进步意义。 2、讲解文艺复兴三巨匠都有谁,对比讲解他们的不同风格及代表作品:(1)达芬奇的风格及代表作品。(2)米开朗基罗的风格及代表作品。(3)拉斐尔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用对比的形式分析作品,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对比讲解,能够使学生明确三位代表人物的不同风格。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实践:关于文艺复兴的进步意义及三位代表人物的风格、代表作品的练习题。通过分组讨论,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学生分组说出答案。教师总结。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n七:课后思考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一:教学内容: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从而掌握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并能运用其中的艺术手法做一些小型雕塑创作。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伟大成就和艺术特点,掌握赏析我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并对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产生和发展,分析秦汉时期雕塑群的艺术特色,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方法。分组探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及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所独具的魅力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和成就。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能力。四: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五:教材分析 (A)内容结构本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对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雕塑组群作品进行具体详尽的介绍,分析它们的艺术特点,使学生掌握鉴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全课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总结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大类的定义、成因及其艺术风貌。第二部分的标题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介绍史无前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特别对其“致广大,尽精微”的写实艺术手法加以鉴赏。\n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其中具体分析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中的《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特别强调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第四部分的标题是“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这部分内容又分为四个小部分:第1部分是介绍敦煌石窟,举例说明敦煌石窟雕塑的世俗化审美倾向;第2部分是介绍云冈石窟,特别对其第20石窟佛进行分析和鉴赏;第3部分是介绍龙门石窟,将其造像的艺术风格与云冈进行比较,着重以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龛雕塑为例,说明龙门石窟雕塑艺术进一步民族化的特征;第4部分是介绍麦积山石窟,举例说明石窟造像中的泥彩塑像的特点。第五部分的标题是“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这部分是介绍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举例说明其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艺术感染力。 (B)作品分析跃马(霍去病墓石雕,汉)《跃马》石雕体积与真马相似,马高145厘米,长240厘米。从石雕的形貌可以想象,汉代雕刻家为了克服雕刻工具上的局限,特意从深山岩石中挑选到与自己想表现的跃马题材相近的天然石块,作象形雕刻处理。从对马的习性观察和体会中把握马的神态,利用原石块的相似状态,以简要概括的手法,雕刻出一匹矫健壮实的马腾起的瞬间形象。其稍侧的头部、倔强的眼神以及口鼻的处理自然到位,表现出马在跃起时的雄强博大的生命力。马的四肢部分用浮雕形式处理以及保留在前腿间与脖颈相连接的自然石材都大大加强了跃马整体的力度。作者灵活运用了圆雕、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使作品中的线与面、粗与细、繁与简的对比关系配合得恰到好处,表现出霍去病墓石雕雄厚浑朴的气魄,显示了汉代雕刻家在构思和创作中的才智。野猪(霍去病墓石雕,汉)《野猪》也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艺术性较强的作品。雕刻者首先对野猪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在熟悉了野猪的习性和形象的基础上,特意选取了一块棱角较多,并且和一般野猪形体相近的岩石块来着手雕刻。除了对主要的头部略加刻画,身躯和四肢仅仅雕出了大致的轮廓。正是这样的处理,突出了头部,一只习惯伏卧在隐蔽处的野猪的神态就已出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那两只小而锐利的眼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汉代雕刻家化顽石为活的生命的卓越才能让人叹服不已。马踏飞燕(汉)(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一座东汉墓中,发现了青铜雕铸的俑马群。其中轰动世界的一件奔马雕塑,高34.5厘米,长45厘米,头部微侧,三足腾空,尾巴扬起,呈驰骋飞奔状,我们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为了衬托出奔马的飞速,雕塑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把奔马踏地的一足踩在一只飞燕的身上,真是令人叫绝!这件雕塑反映了创作者超凡的艺术想像力和高超精湛的制作技巧,是东汉雕塑艺术中的瑰宝。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龛(唐)卢舍那佛龛佛身通光座高17.14米,加上背光火焰纹顶端高度差不多有20米。佛龛东西进深约38.7米,南北宽约33.5米。佛龛的整体设计独具匠心,坐落在龙门西山南部的半山腰,使得雕像群居高临下,人们需爬上一段山路之后才能见到佛像,从环境上就能增加人们的崇敬感,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n卢舍那佛龛雕像群共有主像卢舍那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九尊雕像。佛龛雕像群在布局组合上是突出中央主尊卢舍那佛。卢舍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卢舍那意为智慧广大、光明普照。主尊通高17.14米,头高达4米,耳长1.9米,头上有波状发髻。头部微向前倾,两目俯视,形成居高临下的势态,加强了礼拜者的崇敬感。整体姿态安详庄重,面部丰满圆润;双眉修长,弯如新月;目广长,目光慈祥,鼻直宽厚;口唇纤美,嘴角微露笑意,表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给人亲切、崇高、庄严、睿智的感觉,体现了神性与人性在艺术上的完美结合。卢舍那佛龛正壁与两侧壁既有主从的对比,也有动静的对照。菩萨文静矜持,阿难虔诚质朴,天王沉着威武,金刚力士刚毅雄强。主尊坐像形体最高最大,其他都是立势,矮于主尊。整体构图呈半圆形,主尊位于半圆直径的中心,形成众星拱月的艺术效果。主尊左边迦叶已残破,右边阿难除双手损坏,头身足都保存完好,通高10米,外貌英俊而温顺,恭身侍立于八角束腰仰复莲座上,五官清秀、匀称,显得文静、聪敏并且朴实笃厚。其衣纹流畅,体态自然。二胁侍菩萨身光座通高13米,比本尊矮但比二弟子高,形成构图上的起伏变化。左边菩萨立于八角形后座上,面部圆润丰颐,双目略为俯视,重颐,颈部有三环纹,头戴华丽的宝冠,腰部饰有精美的缨络。体态婀娜,端庄秀丽。右边的菩萨服饰基本相同,立于仰复束腰莲座上。脸形略显长方,肩宽颈短,神情动作稍带男性刚劲之美。二天王、二力士通高10米左右,矮于主尊和菩萨,但与二弟子一样高,在整体半圆布局上又形成起伏变化。天王的表情显得威严,力士则露出暴烈之色。在雕刻处理上,主尊规整圆浑;二弟子线条简练流畅;二菩萨衣饰华丽,线条繁复,层次丰富;天王力士甲胄整肃,体形块面分明,肌肉暴突,功势较强。晋祠圣母殿彩塑侍女(宋)(在圣母殿中塑有圣母及42个侍从像,除主像及少数的女官和侍童外,其余都是些执司不同,年龄、体态各异的中青年侍女彩塑,共33尊。她们手持日常用品,各守其职。体态优美,从细微的表情顾盼中透出侍女们不同的气质风范,虽然是等距离站立但丝毫不显呆板。宋代雕塑者把这些出身社会底层的人物活生生地塑造出来,这样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只有通过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体会才能获得。这组侍女彩塑不仅注意避免人物形态和服饰的雷同,并且在执司、动作和年龄等方面,都是参差配合、相互谐调,显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非常有感染力。侍女们有的捧着奁盒,有的拈着供花,有的在俯首浅笑中玩弄着手帕……她们含情欲语的神态和秀外慧中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服饰装扮上也各具特色,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些侍女彩塑是我国现存的宋代雕塑中的珍贵遗产,同时反映出宋代造型艺术倾向于世俗化和现实化的发展。(C)名词解释陶俑俑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直接的关系。在奴隶社会时期,残酷的奴隶主死后都要用生前所役使的奴隶来殉葬,他们妄想在所谓的阴间继续奴役人民的生活,反映了奴隶社会中的阶级压迫,这在奴隶社会前期特别盛行。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奴隶主为了保全劳动力,慢慢改用泥塑、木雕或者铜铸的俑人来代替活人殉葬。俑从战国时期被作为代替奴隶殉葬的随葬品以来,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制陶业的发达,出现了更多的经过烧制的陶俑(也有少量的木、铜、铅、锡制作的俑像),秦始皇陵的大型兵马陶俑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像佛教徒称修行圆满的人为佛。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意为“觉者”,是佛教对其教主释迦牟尼的尊称。但因佛教认为时间是无始无终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于是就有了无数的佛。从佛语和雕塑造像中我们都可见到多种名称的佛。佛像造型为能体现生理形象和道德品质的高尚、完美,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说法,并有具体的尺度、比例规定。佛像的发髻有肉髻(即光而无纹者)、波状纹髻和螺髻三种。佛像姿态有坐、立、卧三种。佛像讲究手势(手印),它是区别佛的各种情态和各种不同佛的名号的重要标志。佛像的衣着都朴素无华,着袒右肩袈裟或道肩式、或褒衣博带式大衣。\n菩萨像菩萨,佛教指修行到了地位仅次于佛的人。菩萨是梵语“菩提萨”的简称,“菩提”意译为“觉悟”,“萨”意译为“有情”,或“发大心愿的人”,原是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来,佛经中出现许多被称为与佛共弘教化的菩萨,后并泛称印度宣扬佛法、建宗立教的高僧为菩萨,如马鸣菩萨、龙树菩萨等。佛经中提出的有具体名号的菩萨,都属于“等觉(等同于佛)菩萨”,是辅助释迦牟尼或其他佛“弘扬教化”的,重要的有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弥勒、地藏等菩萨。正规的菩萨造型与佛像一样,是注意相好、量度、手印和服饰的。但佛像要端正肃穆,菩萨则柔丽慈祥。佛的衣着要求单纯朴实,而菩萨则讲究华美庄重,头戴宝冠,身披璎珞,臂贯环钏,肩搭飘带,腰束长裙,多为美女型,特别以观音菩萨最为柔丽,姿态有立有坐。手印多作说法印,或持有一定的法物。如观音手持莲花提宝瓶,文殊手持经卷,普贤手持如意,弥勒手持宝塔等。六:教学过程:(一)本课着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理解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独特的艺术风格。建议教师在分析雕塑作品的时候多作相互间的对比,便于学生把握不同雕塑作品的特点,比如秦陵兵马俑与汉霍去病墓的对比,各大石窟寺造像的对比。(二)雕塑作品特别注重空间的效果,尤其是雕塑群。因此建议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展示雕塑作品的空间环境,或者展示雕塑作品的多个角度,局部与整体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雕塑的整体氛围,如石窟寺的外景、佛龛整体造像效果与其中单个作品联系起来分析。可以利用影像资料。(三)有条件的学校能组织学生到雕塑群实地参观考察,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到著名的石窟寺参观,引导学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策略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按课前所分小组就坐。二、导入新课导出课题(板书:中国古代雕塑)我们的祖国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雕塑在我国古代美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我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希望大家在欣赏的时候能够畅所欲言,大胆的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三、讲授新课1)我国古代雕塑以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最能体现其辉煌成就。什么是陵墓雕塑?将课前分组探究的资料准备齐全倾听思考思考倾听学生回答参与总结学生展示陵墓雕塑作品教师讲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分析,大胆提出观点和看法。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明确概念使学生了解中国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提高欣赏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n教师总结: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示威严。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这些属于陵墓雕塑。其中最为著名的有:1.秦始皇兵马俑群: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 2.霍去病墓前石刻群:立马 伏虎《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世界上是公认的艺术珍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我们同学说一说《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秦始皇兵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现代人。当中国进入到了封建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国力的强盛,雕塑作品被帝王们所重视,尤其是在帝王的宫殿和陵寝里开始出现了一些很有特点的雕塑,但可惜那些宫殿都已经不付存在了,而那些雕塑作品也随之消失,只有那些藏于地下的陵寝中的雕塑得以流传下来,并像我们现代人揭露他们那远古时代的神秘面纱。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真正震撼世界的雕塑作品秦代兵马俑,它和历史上任何一个惊世之作一样令人难以置信。教师总结:兵马俑中有武将、文官,有士兵、战马,个个相貌不同,神态各异。武将威严庄重给人以身经百战、老谋深算之感,士兵除有威武强悍的共性外,还有其不同的个性。天人合一的汉代雕塑。汉朝的建立推翻了秦朝严酷的统治,打破了思想上的禁锢,汉高祖实行开放政策,思想文化空前活跃,道家思想得到发展。道家是主张天人合一的,反映在雕塑作品上就是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雕琢自然而不改变自然,现保存比较完整的陕西霍去病墓石刻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展示《伏虎》《跃马》对照秦代雕塑找出汉代雕塑的特点?秦俑大,首先是场面大,3座兵马俑坑布置在近2万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观地再现了秦国军队兵強马壮的宏伟场面。如此巨大而又围绕一个主題展现的艺术群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次是形体高大,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马身高1.7米,身长2米,在世界上还沒有发现比秦俑更为高大的陶俑。 秦俑多,是指数量多,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在世界雕塑史上蔚为奇观。 秦俑精,是指对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結构,小到毫发,都精雕細刻、一絲不苟。 秦俑美,是指这些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学生欣赏图片通过自由讨论,探究汉代陵墓雕塑的特点:这些杰作的,构思上独具匠心,对选来的天然石料采取“因势象形”的方法进行雕琢。圆雕、浮雕、线刻结合使用。他们抓住各种动物的形态和性格特征,利用石料的形状加以刻画,使其具有造型浑朴、气势宏大、充满内力的特点。学生按分组展示并介绍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及其典型作品,并加以分析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更深入的领会我国著名的陵墓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成就。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提高思维、表述能力。和综合素质。\n汉武帝为纪念他生前河西大捷的战功,特在茂陵东侧修建了一座象征祁连山的墓冢,垒石成山,杂植苍松翠柏,境界逼真,墓上散置一批大型石刻,手法简练,气势浑厚,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化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素为中外艺术大师所赞仰。这种天人合一、因势造象、浑朴自然的雕塑,当时的欧洲无法与之相比的,至今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中国古代宗教雕塑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塑。我国由于佛教传入较早,影响广泛,所以在宗教雕塑中以佛教造像为多,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请各小组分别介绍中国四大石窟雕塑的艺术特色。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辉煌成就。3)入神求真的宋代雕塑。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军阀割据,建立了统一的宋王朝。宋朝开国制法典、修水利、兴农商,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出现了一批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雕塑方面也有不少的创新。四、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请问同学们谈谈你最喜欢的古代雕塑作品是什么?以及喜欢的原因。学生总结:这些彩塑的共同特点是:口有情、目传神,姿态自然生动,衣着服饰华美真实,充满了生活气息。七:课后思考自己分析、评价、鉴赏雕塑作品,并写下感受。第十二课外国雕塑撷英第十二课外国雕塑撷英教案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育教学目标\n一.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以外国雕塑的五个时期为主线(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7-19世纪欧洲雕塑),讲授了外国雕塑作品的重要特征及艺术特色。通过对雕塑作品的认识,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目标。一.导入(拼图游戏:将同学分为四组,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为不同时期的作品,请同学们拼图)1.教师:首先请大家玩一个拼图的小游戏。2.教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自己手里的拼图属于哪一类艺术作品?3.教师:它是属于中国的还是外国的?4.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一下异域雕塑之美。学生开始拼图学生答:雕塑学生答:外国的1.引起学生注意2.使学生了解本章学习内容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教学内容:由以下五节组成:   ①简要介绍古埃及雕塑的重要特征,指出它与宗教的密切联系。②概述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的主要成就及特点。③阐明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特征。④论述文艺复兴雕刻的时代特征,⑤概述文艺复兴之后西方雕塑的发展状况,2.教学目标:①领略不同地域的雕塑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的差异。②能够比较、识别外国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③探索出如何鉴赏不同时期雕塑作品的方法。④认识到雕塑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具体反映。⑤达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力的目标。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尊重多元文化。二.新授:1.介绍外国雕塑大致情况:(各地区、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特色和地域特点,表达了不同的观念和情感。具体体现为五个时期,展示课件图表,20分钟左右)①古埃及:体现对来世的期盼特征:既有现实主义特征,又有强烈宗教色彩【具体分析《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的艺术特色。】②两河流域和古印度特征:地区以亚述最突出,人物战争狩猎动物等,动物最突出;古印度与宗教关系密切,通过宗教造像表达民族审美观、习俗、情感等。【以浮雕《受伤的狮子》为例说明亚述王朝在动物雕刻方面的出色表现。古代印度雕刻列举佛教造像的成功范例犍陀罗佛像,具体分析《哈达佛陀头像》和《王子菩萨像》的艺术特色。】③古希腊(特征:借裸替青年男女的形象表现神话人物,体现对和谐、理想、美的追求及情感)【以古希腊雕刻名作《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和《拉奥孔》为例】。④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特征:意大利米开朗基罗雕塑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最高水平,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摩西》、《哀悼基督》,使学生领会米开朗基罗艺术的巨大魅力】⑤17-19世纪欧洲(特点:雕塑题材得到拓展,形势更加多样化)【具体分析意大利雕刻家贝尼尼的名作《阿波罗与达芙妮》,指出雕塑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使学生通过比较,领会贝尼尼与米开朗基罗雕塑艺术的不同风格、特点。】2.请各组同学为自己手里的图归类,并阐述原因(10分钟)3.归纳(课件展示图表,5分钟)4..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布置作业(学生回家上网查阅一件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查阅它的相关资料,并向大家介绍其中的故事)学生朗读幻灯片文字,教师做介绍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并发言阐述原因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雕塑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的差异。使学生自主比较、识别外国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明白如何鉴赏不同时期雕塑作品的方法。三.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2.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一)作品分析萨夫拉狮身人面像(石灰石,公元前2860—前2565) 埃及  \n在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金字塔建筑艺术达到了顶峰,不仅建筑规模雄伟,而且在金字塔周围出现了以整块巨石雕成的狮身人面像。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米,长57米,仅头部就有6米高。这尊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已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  埃及狮身人面像的面部,是按照法老的真实形象雕刻的,而它的身体则被塑造成一只伏地而卧的狮子。古埃及人将狮子作为神祗供奉,它与法老形象结合而形成的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在人世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在造型上,它一方面表现出人面部形象的真实,另一方面又突出其崇高与威严。这尊狮身人面像庞大的形体,更增强了雕像的视觉冲击力。它原本有作为法老身份、地位标志的巨大的胡须,却被入侵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用炮轰下后掠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石灰岩,高122厘米,公元前2650年,埃及博物馆藏) 埃及  这是古埃及王国第四王朝拉霍特普王子及其妻诺夫勒特的雕像。其为石灰岩质,外表涂色,王子着红棕色,王妃着淡黄色。两者皆正面端坐,王子上身赤裸,十分健壮,右手握拳置于胸前,左手握拳放于左膝上外侧,两腿并拢自然垂下,结实的脸庞上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王妃右手自然置于前胸,薄薄的衣裙显露出丰满的体态,两腿并拢自然垂下,紧身的裙摆也随之自然下垂。古埃及雕塑家对人物面部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王妃端庄、安详,王子刚毅、智慧,反映了二者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  古埃及圆雕在表现法老、王子一类上层人物形象时往往采用这种刻板的端坐或直立姿态,重在表现正面,尤其是脸部的特征,而对身体其他部分的塑造则相对简略。它不是重在表现视觉中的人的真实面貌,而是表达埃及人观念中的形象,雕像的姿态、表情、头饰、胡须等,均与人的身份、地位高低直接相关。男人的肤色深,女人的肤色浅,也是古埃及雕塑一成不变的显著特征。受伤的狮子(公元前669—前626年间,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藏) 亚述在古代两河地区,亚述王朝雕刻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建筑装饰雕刻十分发达,建筑墙面上饰以表现战争、狩猎题材的系列浮雕,其中对动物形象的塑造最为精彩。亚述雕刻家不仅准确地刻画动物的自然形态,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其强悍的生命张力,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勇猛、善战的亚述人的精神气质。这件浮雕对受伤的狮子形象的艺术处理,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它已成为人类雕刻艺术史上表现动物形象最杰出的范例。哈达佛陀头像(砂岩,4—5世纪,1920年阿富汗哈达佛寺遗址出土,阿富汗喀布尔博物馆藏) 印度   哈达位于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东南,是犍陀罗艺术的两大中心之一。这尊出土于哈达的佛陀头像,不仅明显带有希腊、罗马神像的面貌特征,而且富于希腊古典主义艺术的高贵、单纯、静穆的气质,鲜明地体现了犍陀罗佛像与希腊、罗马艺术的密切联系,因此有“东方阿波罗”的美称。然而它并非希腊神像的翻版,其眼帘低垂、沉思冥想的表情,以及顶髻的波浪式卷发、眉间表示白毫相的圆点,均打上了佛教的印记,显示出东方艺术的韵味。王子菩萨像(砂岩,2世纪中叶,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印度这尊菩萨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出家前身为太子时的形象。菩萨面部带有印度与欧洲混血儿的特征,容貌俊秀,英姿勃发,与希腊阿波罗神像有几分相像,表明其与希腊雕刻艺术的密切联系;其服饰华贵,尤其是头部和胸前的饰物十分奢华,雕刻细致,显示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增强了雕像的装饰效果,体现了古印度本土艺术特征。这尊雕像可以看作是印度贵霜王朝风度翩翩的王子形象的真实写照,只不过为他加上了头光,表示出他非同凡俗的佛教身份。它也是犍陀罗雕刻家将希腊与印度艺术相融合结出的硕果。克尼多斯的阿芙洛蒂特(大理石,公元前350年,高214厘米,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博物馆藏) 普拉克西特列斯(希腊)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古希腊最早塑造女性人体雕像的艺术家。他曾同时创作了两尊爱神阿芙洛蒂特的雕像,一着衣,一裸体。克尼多斯岛得到的是裸体爱神像,当时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原作未能传世,目前所见的这尊雕像是罗马时代的仿制品。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爱神阿芙洛蒂特正准备下海沐浴,体态丰满,姿容秀丽,一手拎衣,一足稍抬起,身体的重心落在一只脚上,全身呈S形起伏变化。作者对女性人体优美的曲线和肌肤细腻的质感的表现,令人叹服。他塑造的完美的爱神形象对后世的女性人体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无数艺术家效仿的典范。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大理石,高328厘米,公元前2世纪左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希腊   这件作品因1863年出土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小岛而得名。这件雕像是由百余断片经过4年的精心修复而成。虽然它缺头无臂,但仍被作为古希腊雕刻不可多得的珍品。据考证,这件胜利女神像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一次海战的胜利而创作的。此像原立于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悬崖上,胜利女神面向大海,站在船头(据出土的一只断手推断,女神的一手向前伸展),张开双翅,给人以飞翔感。薄衣贴体,显示出充满青春气息的女性人体美,衣纹处理富于节奏与韵律,增强了雕像的动感。此像既具有纪念性雕刻的庄严与雄伟,又体现了古希腊雕刻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审美追求。拉奥孔(大理石,公元前1世纪末,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博物馆藏) 希腊   这组雕像1506年出土于意大利罗马城。据记载,它是由罗得岛的三位雕刻家哈桑德罗斯、波利多鲁斯和阿典诺多鲁斯创作的,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悲剧人物拉奥孔及其儿子被两条巨蟒缠绕咬噬的悲壮情景。群雕突出中心人物拉奥孔,他在群雕中所占比例最大,他的两个儿子分置左右,形成近似金字塔形的稳定结构。作者巧妙地通过人物的不同动作、表情表现这个悲剧发生过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拉奥孔左侧的儿子刚刚被咬欲挣脱时的惊恐,已被重创仍在极力挣扎的拉奥孔的痛苦,以及其右侧被咬噬得奄奄一息的儿子的无奈,均得到了生动的刻画,给人精神的震撼。作者在创造悲剧气氛的同时,还着力表现男性人体的力与美,躯体的强健、肌肉的发达及紧张感均被准确地传达出来。   这组雕像是古希腊后期雕刻的杰出代表。这时期的雕刻与此前主要表现年轻男女人体的和谐、优美的作品相比,形式上更富于变化,题材进一步拓展,在对悲剧性主题的表现方面得到生动体现。   垂死的奴隶(大理石,1513—1516年,高229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n这件作品与《被缚的奴隶》是米开朗基罗为教皇朱理二世创作的纪念性雕像,虽然是未完成的作品,但已充分显示了作者雕刻技艺的完美。奴隶的姿态及其形体的转折,传达出其全部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个被征服者在经受了巨大痛苦之后的松驰与平静,死亡的悲哀已转化为使灵魂解脱的祥和。坚硬的大理石被雕琢得细腻光洁,令人感受到肌肤的质感,仿佛能触摸到人体的脉搏。摩西(大理石,1513—1515年,高235厘米,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藏)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这尊雕像和两尊著名的奴隶像都是为当时的教皇朱理二世陵墓雕刻的,是米开朗基罗原计划创作的数十尊雕像中很少的一部分,由于教皇改弦更张,命他去绘制西斯廷教堂天顶画而使这项庞大的工程未能完成。但仅看这尊雕像已不难想见米开朗基罗的创作热情。   作者以超过常人的尺度、比例塑造了摩西这位具有伟人气概的先知、领袖。雕像除了按照圣经的记载表现摩西的非凡之处(如头上两角、右手执十诫等)具有宗教的象征意义外,还寄托着米开朗基罗个人的情感与探索。摩西坚定而深邃的目光令人不可抗拒,其强壮的臂膀、宽阔的躯体仿佛坚不可摧,整座雕像无不显示出作者天才的创造力与超人的气魄,也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时代精神。阿波罗与达芙妮(大理石,高243厘米,1622—1625年,意大利罗马波尔盖寒美术馆藏) 贝尼尼(意大利)  这是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建筑师、戏剧家、画家贝尼尼(1598—1680)在雕塑创作方面的代表作之一。贝尼尼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刻作品,在思想的深度和气魄的宏伟方面,虽不如他的前辈米开朗基罗,但他以无与伦比的精湛技巧,创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而又充满想像力的作品。根据希腊神话题材创作的石雕《阿波罗与达芙妮》就突出地反映了贝尼尼在雕刻艺术方面的造诣。  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在西方古典雕塑中,阿波罗代表了男性形体美的理想,正如美与爱的女神阿芙洛蒂特(罗马神中称“维纳斯”)代表了女性形体美的理想。据希腊神话,由于小爱神丘比特的恶作剧,他把能带来爱情的金箭射中了阿波罗,同时又把拒绝爱情的铅箭射中了河神的女儿、水中仙女达芙妮。因此阿波罗爱上了达芙妮,对她紧追不舍,达芙妮则千方百计地回避阿波罗。有一次,苦苦追求达芙妮的阿波罗快要追到达芙妮时,达芙妮请求她的父亲:一旦她被阿波罗追着,就立刻将她变成一棵月桂树。贝尼尼的《阿波罗与达芙妮》就是表现阿波罗已经追上并且左手已触及到达芙妮,而达芙妮开始变成月桂树的那一极富戏剧性的瞬间。从这一瞬间,人们可以想象出它的前因后果。特别是达芙妮的头发和双手已开始变成月桂树的树叶,她的一条左腿开始变成月桂树的树干。阿波罗与达芙妮的形体被表现得真实生动而又优美,尤其是整个雕像既有强烈的运动感,又给人以稳定感,收到了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充分地体现了贝尼尼在表现运动和戏剧效果方面的精湛技艺。   马赛曲(大理石,1833—1836年,高1270厘米,宽600厘米,装饰于法国巴黎大凯旋门) 吕德(法国)  吕德(1784—1855)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雕刻家。这组高浮雕是他的代表作,原名《1792年义勇军出征》,表现1792年在法国反抗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一支义勇军高唱军歌开赴巴黎参加战斗的情景。巴黎市民称马赛义勇军所唱的军歌为马赛曲,1795年这首军歌被定为法国国歌。吕德的这件作品也被简称为《马赛曲》。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历史事件,将象征自由与正义的女神与现实中的马赛义勇军战士处理在一组雕像中,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一画的表现手法相同。女神雄踞浮雕上部,张开双翅,右手执剑,振臂高呼,引导着下方前进的队伍。整组雕像群情激昂,上下呼应,动感强烈,极具艺术感染力。作者在雕像细部处理上十分严谨周密,人物面貌、动态不一,错落有致,产生鲜明的节奏与韵律感,与前进的主题相吻合;浮雕中心高举帽子的中年战士的手臂,既与女神的动作相呼应,又使浮雕上下两层贯通,结构更加紧密,整体感增强。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像(石灰岩,像高21米,公元前1260年) 埃及此雕塑位于埃及阿布辛贝勒,是古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石窟神庙雕刻,由四尊与山体相连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坐像构成。端坐的法老神态庄严,形体巨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其身边的小型雕像是法老的王后、王子和公主,埃及雕像根据人的地位高低决定比例大小,由此可见一斑。图特摩斯三世法老像(灰玄武岩,公元前1450年作,像高90.5厘米,埃及卢克索,埃及艺术馆藏)图特摩斯三世是埃及最负盛名的法老之一,也是埃及历史上拥有最大版图的君王,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雕像。这座雕像上身被打磨得细腻光滑,形体异常柔和,短裙绉褶被表现得富于韵律和装饰感,容貌端庄优美,体现了埃及雕刻写实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作风。汉漠拉比法典石碑(黑色玄武岩,高2.25米,作于公元前1792—前1750年间,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古巴比伦   这座石碑是1901年在伊朗的苏萨出土的,其下部刻有密密麻麻的楔形文字,上部刻有人形浮雕。楔形文字破译后,确认为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共有282条款,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据专家考证,这件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时代的遗物,后来为波斯人所得,被作为战利品带回了波斯。   该碑上部浮雕,右面侧坐者为太阳神沙马什,右手伸出握着权杖,站在左侧的汉谟拉比王右臂向上弯举,右手掌心向左,似正在接受神的赐予,象征着国王的司法权力为神所授。这组浮雕人物形象单纯、凝重,突出体现法典的神圣、庄严。   人首翼牛像(公元前8世纪,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亚述  这是两河流域亚述王朝城门守护神拉马苏像。这组雕像原立于城门两侧,最具特色的是将武士的头部与长着禽鸟翅膀的公牛集于一体,圆雕与高浮雕结合,从斜侧面可以看到五条牛腿,满足了不同角度欣赏的需要,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充分体现了亚述雕刻家的艺术创造力。萨尔纳特狮子柱头(磨光楚纳尔砂石,约公元前242—前232年,高2.13米,1904年印度萨尔纳特出土,印度萨尔纳特博物馆藏)   萨尔纳特是佛教圣地,旧译鹿野苑,位于印度北方邦圣城瓦拉西东北约6.4公里。唐代高僧玄奘在印度游学时曾在“鹿野伽蓝”见过一根阿育王石柱。《大唐西域记》说该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1904年这根石柱被人发现,原通高约12.8米\n,发现时柱身已断成5截,柱头已脱离柱身。柱头顶端是四只巨大的背对背的连体雄狮,中间圆盘的浮雕饰带上分别交错雕刻着大象、马、瘤牛、狮子四只圣兽和四个法轮,下方是钟形垂莲柱颈。原先柱顶的四只狮子的肩头还承托一直径83厘米的大法轮,已残损。在佛教中法轮是佛法的象征,这根石柱的树立是为了纪念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即佛法初传。1950年这一柱头被选作印度共和国的国徽图案。雅典娜头像(大理石,元前490—前430年) 希腊   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手艺之神、女战神。她的出生十分奇特,是从其父亲宙斯的头颅中崩出的,是希腊神话中具有父性特征的女神,后成为雅典城的保护神。这尊雅典娜头像是罗马时代的复制品,但很好地传达了女神的神韵,容貌端庄、秀丽而不失内在的刚毅与智慧,与人们心目中完美的雅典娜女神形象相吻合,是受到普遍喜爱的希腊雕刻名作。   赫格索墓碑(大理石,约公元前400年,高149厘米,希腊雅典考古博物馆藏) 希腊   这座墓碑1870年在雅典的一个墓地出土,是现存墓碑雕刻中最著名的作品。坐在椅子上的赫格索正从女仆打开的首饰箱中挑选着什么,形象优雅,神态宁静、平和,温柔动人,正如法国雕刻家罗丹所言:“上面没有什么东西能令人想到死亡,已故的女子尚在人间,好像还和人们一起生活。”(《罗丹艺术论》)    赫尔墨斯与小酒神(大理石,公元前350—前330年,高213厘米,希腊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藏) 普拉克西特列斯(希腊)   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希腊古典主义后期最著名的雕刻大师,他的人体雕刻作风细腻柔和,富于生活气息。这尊雕像是1877年在奥林匹亚赫拉神庙遗址出土的,表现的是宙斯的传信使者赫尔墨斯护送小酒神狄俄尼索斯,途中靠在一树桩上稍事休息的情景。其右手已损坏,据考证,原本其右手拿着一串葡萄在逗引小酒神。作者塑造的赫尔墨斯体态修长,富于曲线趣味,容貌秀美,表情轻松、诙谐,鲜明地体现了这位雕刻大师的艺术风貌。   圣母子(陶瓷浮雕,1470—1480年) 委罗基奥(意大利)   委罗基奥(1435—1488年)是15世纪后半叶意大利著名的青铜雕刻家,在绘画和陶瓷雕塑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他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达•芬奇的老师。   这件《圣母子》是委罗基奥陶瓷雕塑的代表作,其人物造型与表现形式与同时期的圣母子题材的绘画有相通之处,体现了委罗基奥浮雕艺术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意大利雕塑的面貌。哀悼基督(大理石,1498—1499年,高175厘米,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藏)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这是雕刻大师米开朗基罗年仅25岁时完成的巨作。作者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按照真人比例大小塑造了哀伤的圣母玛利亚和被抱着的耶稣基督的尸体,圣母高贵的沉思表情和耶稣犹如在梦乡中的安详,感人至深。从面部五官到衣服的绉褶,每一细节都得到准确的刻画,无论从任何角度观看都显得非常完美。   伏尔泰坐像(大理石,1781年,立于法国巴黎喜剧院休息大厅) 乌东(法国)   乌东(1741—1828)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最杰出的肖像雕塑家。他所塑造的法国启蒙主义学者伏尔泰像,形神兼备。雕刻家既表现了伏尔泰年迈体弱的生理特征,又传达出这位思想家内在的气质,使人感受到其单薄的躯体内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思(大理石,1886年,高74厘米,法国巴黎罗丹美术馆藏) 罗丹(法国)  这是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1840—1917)为他的女弟子卡缪(亦译作克罗黛尔)作的头像。作者表现了处于深思状态时的少女容貌的端庄、美丽,通过“心灵之窗”揭示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罗丹与她彼此相爱,但罗丹又不忍与原来长期共患难的女友分手,这样给她带来的伤痛可想而知。她究竟在想什么?留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正是这件雕刻的魅力所在。(二)名词解释【拉奥孔】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和赫卡柏的儿子,阿波罗在特洛伊的祭司。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中了木马计,雅典娜便派蟒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缠死。【木马计】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远征军久攻不下特洛伊,由奥德修献计并由厄珀奥斯动手建造了一匹大木马。希腊联军在木马腹内藏了精兵骁将,然后置木马于特洛伊城外,佯作退兵。西农自告奋勇,故意被特洛伊人虏获,然后劝说特洛伊人将木马移进城内,作为给雅典娜的献礼。尽管特洛伊方面有卡珊德拉和拉奥孔提出警告,说“希腊人赠礼恐有所诈”,但普里阿摩斯王还是被西农所骗,下令将木马移进城内。当天夜里,西农放出木马腹内的伏兵,打开城门,于是藏在忒多斯岛附近的希腊联军立即回兵,攻下了特洛伊城。【犍陀罗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十六列国之一,本部在今巴基斯坦北部的白沙瓦谷地。印度河以东的坦叉始罗曾是犍陀罗的首府,可算作犍陀罗艺术的摇蓝。白沙瓦谷地北边的斯瓦特谷地,西边阿富汗喀布尔河流域的哈达、贝格拉姆等地,也是犍陀罗艺术覆盖范围。犍陀罗是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门户、外族入侵的必经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东西方文明交通的枢纽。希腊、罗马文化曾在这一地区流传,犍陀罗雕塑家仿照希腊、罗马神像,雕塑了大量佛、菩萨像。这种融合了印度佛教与希腊、罗马艺术因素的犍陀罗佛像,也被称作希腊化的佛像,在公元1—5世纪十分盛行。随着佛教东传,犍陀罗艺术也影响到中国的佛教艺术,如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即有犍陀罗佛造像特征。【巴黎凯旋门】又称雄狮凯旋门,位于巴黎戴高乐广场中央。它的造型仿自古罗马时代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但它的尺度比君士坦丁凯旋门大一倍。凯旋门始建于1806年,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战胜俄奥联军而建造的。其曾因拿破仑被推翻而中途停工,直到1836年才建成。凯旋门两面装饰着四组高浮雕,分别是《马赛曲》、《1810年的胜利》、《和平》、《抵抗》,其中最精彩的是吕德的《马赛曲》。\n\n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教案教学内容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及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各种观念。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理解西方现代艺术概念入手,讲解西方艺术向现代转化的动力,分析西方现代艺术特征。进而使学生理解和认识西方艺术的特征,能把握鉴赏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西方现代艺术是在一定社会发展形势下产生的,他带有时代的特征和时代的情感,要引导与启发学生理解西方艺术必须站在时代的基点上,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了解西方艺术的价值观。教学重点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加深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西方现代艺术所表现出的哲学化,理论化,形式主义等方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何采取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现代流派特征的独特感受。教学分法及教具准备欣赏、启发、实践、讨论归纳相结合教学过程(含复习、引入、新授、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与归纳小结)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导入。二、新知探究:环节一、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笼统地说是指西方自19世纪以来的艺术。(多媒体出示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环节二、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用多媒体投出)①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②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摄影的发明、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宗教的衰落、哲学的影响。了解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环节三: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重点)1、四个特征:哲学化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理论化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部分理论主张。理论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大量新的概念或赋予新的含义的概念的产生,这些概念对我们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式主义——即强调美术形式的独立性,通过形式的极端化和绝对化而提倡美术自身的独立。欣赏图片,并总结其在美术形式上的独立性。创新意识——可以说创新是任何艺术的本质,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却把创新本身视为艺术的惟一主题。分析西方现代艺术在创新方面的的努力?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n环节四:无止境的形式创新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这是第三部分的自然延伸。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了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后现代艺术。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词汇表现个性?1、形体2、比例3、尺度4、均衡5、节奏6、色彩与质感受7、环境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1、分组选取不同的名作,谈谈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异同。2、通过具体作品及艺术家,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四、课堂小结(要点回顾):1、西方现代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2、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作业布置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教案一、教材分析:\n中国现代人物画的时间界定为20世纪上半叶,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高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人物画在这期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恰恰在这段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现代美术也处在发展阶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中国画的改革和油画的民族问题。高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人物画在30至40年代,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所以,在这节课中,结合中国画的变革和油画的民族化,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对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20世纪上半叶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2、能力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涵。3、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系社会、关系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审美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三、教学方法高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人物画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相结合四、学生情况分析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一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五、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人物画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从欣赏一组同一时期的作品导入,引出今天的课题。新授今天,我们将要欣赏的是现代绘画,既然说现代,也就意味着它不再传统,那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描绘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中国画《愚公移山》,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来欣赏这幅画的?(期间,教师提示,欣赏现代人物画关键一点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是怎样的面貌?(提问学生或一起分析当时社会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历史,感受现实,让我们来看一段真实的片断。(课件展示、影视资料),我想,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社会贫穷、落后,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个历史事实。(引出)而中国现代美术也正处在发展变化阶段,那么如何发展?怎样变化?即从传统——现代的转变?(以下讲述法)因素:1、社会的文化环,2、人的观念,3、美术的功能,4、内容与形式等;使中国现代美术经历了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融合,形成现代美术的特色:(1)中国画的改革,(2)油画的民族化问题。(阐述)1、中国画的改革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画面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然而,随着人的思想的变化,观念的转变,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新的认识,所以进行了改革,而改革之后的中国画是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即不再传统),《愚公移山》这幅中国画,我想同学们现在应该不难看出这幅画的内涵。\n从故事反映的精神和表达的主题,可知画的主题思想,表现了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的精神。(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是这幅画的内涵和主题。然而对于这幅画,我们更要了解的是它的技法,——中国画的改革体现在哪里呢?同学们一定有所感觉了,这幅画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可,对不对?那么它在技法上有什么改变呢?(引导)欣赏方法技法:1、线描—明暗(中西结合),中国画的改革,表现人物的体积和力量;2、裸体形式表现中国古代传说,这是一种创新,突出了力量与气势。内容:移山主题:抗战到底的决心(师生互动)同样使抗战时期的作品,让我们再来看看蒋兆和的《流民图》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呢?(课件展示)这是一幅描写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历史画卷,我想请同学们看了作品之后,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绪和境遇,(一分钟讨论)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通过学生描绘画中人物形象,从而感受到民族的苦难)师:难道当时的中国真的就变成难民营了吗?如果再不起来战斗,中国就完全被侵略了。这幅画创作于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江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民族的苦难激发起了画家画了这幅画。主题也由此得出,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起来,参加战斗,坚持抗战到底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师的不断引导职能够展开并深入)欣赏方法:技法:线描+素描(改革了中国画)内容:难民主题:抗战到底(有了第一幅作品的审美经验,学生可以得出此欣赏过程)欣赏完两幅作品可比较其异同点。(题材一样,表现方法不同)20世纪上半叶也是反帝反封建时期,除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国内封建势力的存在。同学们请看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呢?欣赏:王式廓的《血衣》(油画素描稿)。这是一幅描写土地革命时期农民斗地主的场面。(请学生分析,通过分析画中几个主要典型形象的心理,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优秀的艺术作品是靠典型来塑造角色的)。可提问:作品的主题思想式通过什么形式体现出来的?(从感受农民的情绪起伏变化,由低潮到高涨过程)欣赏方法:技法:素描内容:斗地主主题:人民当家做主人(土改的必要性)(这里学生应该可以自主学习了,基本上自己可以理解作品)\n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这是一幅深受中国人民喜欢的革命历史画。这幅画重点感受油画的民族化体现在哪里?具体过程:1、同学们一定没有看过“开国大典”,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况,感受一下当时的宏伟场面以及这一令人难忘的时刻!(播放一段影视资料)2、(一分钟思考或讨论)说一说这幅画的艺术特色。师:……红旗、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与蓝天白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又采用了西方油画的写实手法描绘人物场景——油画的民族化。油画是西方的传统绘画形式,以素描为基础。中国人在欣赏西方绘画的时候,往往受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需求的局限,而存在差异(看不懂、看不惯),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中国人能接受西方的传统绘画,使它更丰富,则必定有一个国有化的过程,即民族化,(如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使其具有中国特色。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这就是油画的民族化。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同学们也许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也看得出同学们从先前不会欣赏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不是说就一节课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体现了一个过程,这就是审美的过程。课件展示先一个学生讲,然后可再请2-3个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补充。学生讨论或“七嘴八舌”的发言分组讨论允许“自说自话”(课件展示)学生欣赏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说)在这一作品中,描绘了因战争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形形色色的难民,他们中有农民、工人、市民、知识分子,有老有小,有男有女,通过每个人不同的动态、表情,反映出不同的身份和经历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感性—理性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总结回顾欣赏过程感受作品的时代特征,从而找到一种正确地欣赏方法。同学们地观点肯定是众说纷纭,但不一定就能说得正确。对这幅看似简单却有着深刻内涵的作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在教师的讲述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因为学生的审美能力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经验基础上的,但这种理性经验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还有赖于教师的讲述,从而使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层层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通过这一过程,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n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教案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过程与方法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知识点的传授穿插在学生自主鉴赏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的比较,了解中国现代美术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感受中国现代美术的时代精神。通过欣赏中国现代山水画,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教学难点传统型和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等名词的理解及对作品的理解分析。  教学过程度与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画种有哪些?对比今天与古代的国画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展开新课1、中国现代美术概况:百花齐放推陈出新。2、中国画(1)、提问:西方表现声音时喜欢用上色彩和几何图形去表现,而我们中国画里面如果要表现声音的时候,应该如何去表达呢?(2)、引出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介绍作品的背景,创作过程及如何表现声音。(3)、《记写雁荡山花》潘天寿,表现山间野花小草,以小见大。(4)、《春雨江南》李可染,将西洋绘画中的用光,巧妙地引入画中,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把山水连绵,雾气弥漫的景色表现出来。透露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5)、《油灯花果》林风眠,西方静物式的构图,背景是水墨板刷简洁表现,主体花果则以水粉颜料表现。(6)、以上的几幅现代中国画作品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如果了把它们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什么种类?小结:中国现代绘画分两种类型:传统型和融合型。 3、中国油画:自唐代开始即有欧洲传教士将西方圣像画带入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较前频繁,西方绘画对中国才有较大的影响。 \n作品鉴赏:《塔吉克新娘》靳尚宜,作品运用古典主义手法,强明暗的处理,轮廓明确、色彩单纯强烈,以塔吉克新娘优美动人的形象,略带羞涩、拘谨的表情,予人一种美好、纯洁的触动,表现出他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和强烈向往。 4、中国版画:中国现代版画属于创作版画,它以20世纪20年代末由鲁迅先生倡导、以进步美术青年为主力的新木刻运动为开端。作品鉴赏《一湾解冻的湖水》古元:作品用水印木刻的形式表现冬末春初的季节,大片白色的雪地表现冬天的宁静,湖边野鸭打破冬天的宁静,预示春天的到来。5、中国现代雕塑为城市美化服务的环境雕塑被称为“城市雕塑”。《五羊雕塑》广州:广州市的标志性雕塑,作品创作来源于广州的一个古老传说,广州也因此得名“羊城”、“穗城”。《黄河母亲》兰州:运用传统的雕刻手法表现,母亲形象有如古代石雕的佛像,又有今日女性美的特征,她美丽、端庄、慈祥、睿智,微笑着注视匍匐于其宽阔胸怀中茁壮的孩子,佑护着孩子的成长。《五月的风》青岛:因纪念青岛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索而得名。主体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三、教学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美术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一种盛况,各种艺术门类都呈现出一种新气象。其变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画发生激烈的演变;另一方面是西方绘画(素描、油画和版画)的引进并迅猛发展。 \n第十五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第十五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领会丝绸、陶瓷、青铜、玉器等工艺品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卓著,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1、知识与技能:了解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品种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方式结合学生回答,逐步深入阐述主要工艺美术种类的成就特点。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中国工艺美术与中国文化相联感受其文化基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四: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五:教材分析(A)内容结构   本课首先从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等加以介绍,以便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全面的认识。然后分别论述了四个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  丝绸一节,在简要叙述了中国丝绸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类别后,以唐代《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为例,分析了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青铜器一节,通过对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春秋时代的《莲鹤方壶》、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重要青铜艺术作品的分析,体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及不同的时代特征。\n   陶瓷一节,分别介绍了原始彩陶和宋元等朝代的瓷器,以彩陶《人面鱼纹盆》、《漩涡纹尖底瓶》、《白瓷孩儿枕》、《青花八吉祥纹扁瓶》为例,说明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深远影响,同时反映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玉器一节,首先概述了中国古代玉器所具有的丰厚文化内涵,然后分析了商代《玉凤》和清代《白玉雕桐荫仕女》的艺术特征。(B)作品分析(C)名词解释  陶瓷之路汉唐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以及西亚、北非地区的交往,除了陆上的“丝绸之路”外,另有一条海上通道,从广州湾开始,经印度半岛南端和阿拉伯海,到达西亚和北非。由于唐代以后这条海路所经过的亚非地区,不少国家都出土有中国陶瓷,所以这条海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六:教学过程:(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门类众多,品种十分丰富。本课仅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品种加以介绍,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辉煌成就和多姿多彩的面貌。建议补充本课未能选取的其他重要工艺品种如漆器、金银器、景泰蓝、服饰、家具、竹木牙角雕刻等内容,或就当地的工艺名品及学生感兴趣的品种加以介绍。(二)授课方式当灵活多样,尽可能安排一次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工艺美术展览或工艺美术生产机构,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艺美术的了解。(三)工艺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鼓励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现有条件,自已动手临摹、制作工艺品,并以之与中国古代优秀的工艺作品作比较,以进一步领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因材施艺、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等特点。(四)本课的内容可以与中国历史、地理、语文的相关内容衔接起来讲授,如彩陶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与青铜时代、丝绸与丝绸之路、玉器与“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等,启发学生综合掌握所学的知识,使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全面、深入。教学框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方式教师收集工艺材料一导入提问1:提到中国的古代工艺美术,我们脑中会闪现哪些工艺品?展示老师与学生准备的真实物件,指出青铜器、丝绸、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等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即工艺的分类。学生课前收集材料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倾听及欣赏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简介丝绸之路自主性学习在学生已知信息中进行扩展及延伸,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入主题文学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进行知识逐步深入阐述,是学科整合的体现提问式引导式启发式提问式引导式提问式探究式\n提问2: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工艺作品,想不想知道与它们有关的背后知识?二讲授新知A丝绸提问:说出与丝绸相关的成语?推出中国丝绸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1.丝绸种类2.以《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为例,分析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B瓷器1.提问:汉唐以来,除陆上的“丝绸之路”,你知道另一条海上通道是什么?播放各国留有中国瓷器的图片及片断“陶瓷之路”(历史短片)2.分别介绍原始彩陶和宋元等朝代的瓷器。分析《人面鱼纹盆》、《青花八吉祥纹扁瓶》,说明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3.简介陶瓷之路,景德镇瓷器,唐三彩C玉器提问:玉的象征意义?欣赏当代画家李爱国人体系列指出人体即玉,并分析《玉凤》、《白玉雕桐阴仕女》艺术特征。引出玉文化概念D青铜器学生回答学生观看学生讨论发言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艺术补充学生课外资源。通过提问、欣赏、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基础,进而逐步深入阐述新知识。扩充学生对工艺美术的理解认识提问式启发式引导式提问式讲授式\n提问:你知道的中国最早的金属器?通过几件作品简介青铜器的历史及艺术特点。E其他工艺品种补充了课本未选取的其他重要工艺品种如漆器、金银器、景泰蓝、服饰、家具或当地的工艺名品及学生感兴趣的品种加以介绍教师总结:工艺美术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不仅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丰富和改善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体会到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学生倾听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及时鼓励,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自信心。讲授式七:课后思考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教材分析]    本节课有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城市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的介绍。[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n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5分钟)         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一下,然后找一位代表。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         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曾到日、美、意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身穿锦团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吉祥》长卷   ,令人喜洋洋,有富足之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成圆型,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美,生活幸福,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当然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的作品外,还有人画戏剧类,祈副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等,如图片《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给学生放一下年画的习作过程)。      〈2〉刺绣(8分钟)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刺绣又有那些了解呢?       生:四大名绣,江苏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的粤绣。\n       师:苏绣可是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就是上面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图片)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仿佛是一只真猫,另人赞不绝口。      〈3〉风筝(4分钟)      (给学生放一下制作风筝的过程)      〈4〉玩具。(2分钟)        生:让学生回忆儿时有哪些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各种玩具伴随长大的,我们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图片《泥狗》、 《布老虎》 、 《泥老虎》。      〈5〉编织(2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草,玉米皮边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料编织出精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且美观的工艺品。       图片《竹编·背篓》、《竹编花瓶》、《三屉提蓝》、《食盒蓝》      〈6〉剪纸(5分钟)       师:记的小时候过年我们都贴窗花,挂灯笼,给节日增加喜庆色彩(放剪纸录象让学生感受一下)     〈四〉小结(1分钟)(加背景音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畅谈)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艺品。     〈六〉本课结束,师生再见。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二课题背景:人美版的教材16\n课《中国民间美术》是重要且相对对独立的的教学单元。中国民间美术种类多样、历史悠久、寓意丰富、自成体系,存在于百姓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诸多方面。人美版课本中涉及年画、风筝、玩具、剪纸、刺绣等多种民间美术形式。可以将民间年画设计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因为山东潍坊杨家埠是中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结合本地区文化艺术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民间年画的文化功能、变现特征,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情境、交流和讲述,学生能够认识并表述民间年画的功能、形式及艺术特征,理解年画与民俗的关系。2、在对木板年画制作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尝试年画的印制过程的体验,学生增进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增进热爱与保护地方文化资源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3、信息资料的收集、检索、整理、归纳、交流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学重点: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的基本特点、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感受传统年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特点,使学生理解、喜爱年画艺术。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年画作品、木板、鬃刷等制作工具2、学生准备好课前已经预习的资料,和通过访谈询问老人得知的年画故事上网检索、查阅书籍等方式得到的年画信息。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在上课之前我年画的实物作品张贴在教室里,再采用背景音乐《春节序曲》营造新年气氛。导入新课。然后以欣赏图片的方式引出年画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2、畅谈交流A、运用带领学生参观农家小院的方式,由学生讲解{涉及的部分已经分组预习}老师补充讲解,通过欣赏从小院的大门上的门神到厨房的灶王,再到客厅、卧室的莲生贵子、连年有余等归纳出年画的特点和题材的种类以及从老人那里听到的有关年画的特点和题材的种类以及年画的意喻性和象征性和年画与民俗的关系。\n----------设计意图:学生利用所预习的知识以及从老人那里听来的有关年画的知识交流再加上老师的及时补充讲解,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轻松的解决本课中所涉及的部分重点和难点问题。B、由教师担任解说员的身份带领学生参观杨家埠年画第十九代传人杨洛书的家中观看年画的制作过程。---------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像的展示,加上教师的讲解,揭开年画制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其制作过程,由此解决本课的制作过程中的难点问题。3、练习与归纳、展示(播放春节序曲、烘托气氛)按小组发放线板、宣纸、墨盘、鬃刷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线板印刷,亲身体验印刷的乐趣,教师巡回指导,最后由小组展示。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和信息反溃------------设计意图:此过程充分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并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最后的展示,学生会更加学会欣赏他人。本课的另一重点问题解决。4、小结本课所学知识5、课后拓展:展示福娃贝贝,让学生了解其设计意图的来源,让学生体会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文化一直是在民族文化的继承中不断发展的。-------------设计意图:运用奥运会的吉祥物进行讲解,学生更加容易接近和充满热情,并且让学生学习民间美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了解民族文化的的传承。是对学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观看舞蹈《俏夕阳》预习课本,找出舞蹈中都运用了哪些民间美术形式。并思考,在当今时代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设计意图:舞蹈中运用的民间美术形式,是对下一节课的引出。例如:舞蹈中所运用动作和形式是民间美术中的皮影和剪纸;人物头上戴的是虎头帽、身上穿的衣服运用了民间美术中的刺绣。。。而问题在当代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间美术的提出,是对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之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进一步思考和提升。6、教学评价评价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采用开放式评价、多主体、多元性评价,特别是注重表现性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回答问题、解说、参与作品的过程与表现,都给与及时的评价。教学反思这是一堂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鉴赏课,让学生在分小组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除了学到一些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课堂上的小组解说,可以增强了学生的公众发布能力。\n第十七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第十七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通过经典的艺术作品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受,用新颖多彩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对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和艺术创作更有兴趣,更有信心。 (二)   教学背景分析学生状况分析:高一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是:心理成长高峰期,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个性较强,认知难免偏颇。我校学生思维活跃,但学习习惯相对不强,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侧重启发与引导;感受与实践。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对建筑有充分和崭新的认知,用多种媒介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极富魅力的。通过欣赏建筑作品中,让学生感受到建筑作为美术一种是可以看懂的,是能够被吸引的,中国建筑形式,精彩绝伦,源远流长,是民族艺术瑰宝。通过对比欣赏拉近学生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距离,认识到它的宝贵,感受到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看,让他们听,多感官的体验,感受建筑的鲜活;让他们思考,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让他们挖掘自己内心,培养审美的眼睛。技术准备:设计制作教学幻灯片。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对建筑有基本的了解;2.通过对不同建筑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3.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设计思想,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与方法:1:选择典型的实景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建筑真美。\n2:几组差异明显的建筑并列,学生对比思考。3:通过对多种建筑形式的欣赏与感悟,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通过层层递进的感受与思考,引导学生读懂建筑。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建筑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怀,让学生爱“建筑之美”2:通过对中国建筑的欣赏与感悟,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认识建筑的丰富形态,感悟建筑的不同特点,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欣赏中国传统建筑。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建筑与背景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创造的空间环境。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建筑艺术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导入设计:播放短片,其中有多种建筑形式和多种生活场景,如:太和殿登基大典,四合院邻里街坊,教堂里的唱诗班,悉尼歌剧院,竹楼,窑洞,毡房等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感受建筑多样性,请学生思考问题:你觉得哪个建筑最棒?为什么?教学结构:从学生的回答出发,营造教学情境,指出品评建筑的好坏,标准不是唯一的。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1:选择典型的实景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建筑的美。2:几组差异明显的建筑并列,引导学生对比思考,从建筑的功用,对象,地理气候,所处时代环境,等,让学生明白建筑本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情感,学者读懂美妙的建筑。\n3:建筑语言,形体、比例、尺度、均衡、节奏、色彩与质感、环境。通过典型范例,带动学生有针对性的解读建筑语言,培养懂得欣赏建筑之美的眼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对建筑有充分和崭新的认知,用多种媒介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多样的。真正感受到建筑是极富魅力的。通过欣赏建筑,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值得精细欣赏解读的,是能够被吸引的,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不简单,但只要掌握方法,它又是可认知的,鲜活的。中国古典建筑,精彩绝伦,是民族艺术瑰宝。通过对比欣赏要拉近学生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距离,认识到它的宝贵,感受到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责任感。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学生是否认识到建筑师多样的。2:学生是否能够对建筑有所感悟,读懂不建筑的不同内涵。3:学生是否能够自主的欣赏建筑。4:学生是否认识到中国古典建筑是中国艺术文化的精粹,并且感到自豪。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课题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上课时间年月日下午第一节课备课教师课型鉴赏课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A、基本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B、扩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C、情感目标:各大建筑体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地位,能在广泛的文化、历史及地理环境背景下理解建筑艺术所包涵的艺术和文化真谛。学习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艺术自成体系的艺术特性,通过对物质层面的分析、研究,挖掘其艺术层面的精神境界,找到建筑艺术的文化脉络。教学难点对建筑艺术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层面的理解,从而陶冶心灵,感受世界多元文化之差异。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n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2、表演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伴随着1号主持人朗诵《建筑是凝固的音乐》,ppt慢慢呈现字幕《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接下来请观看建筑与音乐中文版的精彩诠释用动画展示建筑视频《奥运鸟巢建筑全程》。知识反馈:连连看:由上面的视频,结合我们上节课的知识点解答: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艺术性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文化性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科学性学生活动:(抢答)教师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建筑的风采。环节二、介绍四大建筑体系由2号主持人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建筑宫殿: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庙堂: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陵墓: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民居:我爱我家——亲切的民居建筑知识反馈:1、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林姆林宫。2、体现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建筑物:B。A、故宫B、天坛C、颐和园D、拙政园学生活动:(抢答)教师总结: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环节三:展示四大建筑体系艺术风格由3号主持人回顾上一环节,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分值由高到低的活获得下一环节的选题权最佳表演奖(20分)最佳人气奖(15分)最佳幽默奖(15分)最佳潜质奖(10分)学生活动:(表演)小品:四位旅游者,中国籍,准备报旅行团外出旅行,他们面对个四个旅行团是如何抉择的呢?丸儿肆你旅行社——埃及七日游梦幻岛旅行社——希腊三日游皇家漫步旅行社——北京三日游爬着也要去旅行社——英国五日游PK后:最佳表演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幽默奖()\n最佳潜质奖()环节四、分析建筑风格的成因对比分析由4号主持人回顾上一环节公布得分情况,为队员加油,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满分30分)宫殿: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故宫二、特点: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三、为什么呢?从历史层面: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1368—1911)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环境层面: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从文化层面: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处处运用寓意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庙堂: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1、特点: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2、为什么呢?从历史层面: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似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从环境层面:希腊人的自由思想与希腊温和的气候及其开放的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希腊地区气候温和,很适宜人居住。从文化层面:庙堂建筑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伟大的作品则更需要虔诚之心和崇高之情来创造。宗教庙堂建筑正是凭借了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陵墓: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1、特点: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这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2、为什么呢?从历史层面: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埃及人创造了高度的古代文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们发明的象形文字、以及闪烁着文明之光的金字塔、木乃伊和神庙.从环境层面:埃及金字塔不仅仅是用来保存尸体而且是用来等待三千年后灵魂归来肉体重生,并在极乐世界得到永恒。从文化层面:在埃及雕像造型的特征中,程式化的标准是正面律法则。这种法则源于强烈的宗教感情。人死以后复生是基于灵魂与冥体的重新结合。为达到这个目的,塑像雕造便出现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造型取正面律;另一种是注重结构,形式化。尽管埃及雕像按照“正面律”塑造,然而人物的容貌却十分写实,这种在同一作品中复合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的做法,正是埃及美术的重要特征。民居:我爱我家——亲切的民居建筑1、特点: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2、为什么呢?\n从历史层面:我国的建筑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传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环境层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50多个民族,因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风格造型各有不同,有黄土高原的窑洞,青藏高原的调房;有北京城里的四合院,上海市区的里弄住宅;有傣家的竹楼、客家的土楼、蒙古族的蒙古包等,真可谓千姿百态,民居风格的多样性堪称世界民居之首。从文化层面:民居源于它的实用性特质,融合大自然因素,使建筑美、文学绘画美、自然美融于一体,构成独具一格的民居艺术。环节五、补充查漏补缺由5号主持人回顾上一环节公布得分情况,,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补充对一个知识点加5分)环节六、拓展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设计题:(2分/空,共30分)做题要求:确认——“A”否认——“B”主题:餐厅设计风格:欧式风格要求:华丽典雅大气温馨从建筑风格、装饰造型、菜品类型、餐具、服务员服饰等方面着手哥特式建筑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微派建筑地中海建筑(B)(A)(B)(B)(B)贵族室内装饰中式古典田园装饰个性演绎高雅简约(A)(B)(B)(B)(B)西餐(主食甜点奶茶)西餐餐具(A)(A)\n中餐(主菜面点粥)中餐餐具(B)(B)中餐服务员西餐服务员(B)(A)教学反思:本课由于预先进行了教材处理,使知识更系统、全面,更能使学生理解与吸收;采用多媒体及影像技术更好的协助教学全面地介绍分析建筑艺术,因而学生兴致较高,能够很好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广,体现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尤其注重历史文化知识的渗透,把握住了美术学科人文学科的特征;课堂融入了学生表演环节,同时亦起到课堂轴线的作用,并且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平台,联系了实际,渗透了德育,活跃了课堂,巩固了知识,一举多得。值得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的探究学成果:课件的制作完全由学生亲自完成,整体说来,本课课堂设计较为完整,课堂效果较为明显、突出,突显地方特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然而建筑领域涉及面太广,知识纵横交错,一两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建筑有一定难度,要把握课堂重点,侧重建筑美感的培养和建筑文化的发掘方能达到鉴赏教学之目的。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二         (人美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美术欣赏课不仅用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此来达到改造生活目的。所以本课不仅要学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还要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即透过现象寻求本质,从而找出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教学重点:了解中外四种类型建筑产生的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教具准备:课件、教材。学具准备:教材、白纸、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导入     老师出示一幅建筑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导语: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听音乐,因为音乐会给我们的心灵产生悸动,唤起我们的回忆,让我们沉浸其中,那具有凝固音乐之称的建筑,以它独特的外形和寓意深刻的内涵,同样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有凝固音乐之称的,中外建筑艺术。(通过音乐点出课题)二、正课第一部分: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1、老师出示一幅故宫图片,学生抢着回答是我国著名的宫殿建筑代表——故宫,同时老师讲述刘邦和萧何关于修建宫殿的故事。问:古代君王为什么要把宫殿修建的规模宏大,是为了烘托什么?\n学生讨论答:烘托皇权,突显自己特殊的地位。(通过故事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随后老师点出:宫殿建筑显著的特点即是壮丽以重威。问:请同学们根据平时的积累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印象中的故宫。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结合图片详细的讲解故宫的布局及其特点。问:大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什么是故宫中最大的建筑物?老师总结:因为是皇帝上朝接收朝拜,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它们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地方,修建的高大,既是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2、请学生欣赏凡尔赛宫镜厅的图片,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处宫室。      答:华丽(豪华、奢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他们想深入了解这处皇宫,同时结合凡尔赛宫的图片简单介绍它的规模及历史价值。学生会由衷的赞叹设计者的才智与君王的权威。 第二部分: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问:古人为什么修建庙堂?它的作用是什么?答:祭祀、拜佛等等。问:请举出我国一处著名的庙堂建筑?答:天坛。老师出示几幅不同角度天坛著名建筑祈年殿的图片,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祈年殿的规模,并引导学生观察祈年殿的周围,全都环绕着青松翠柏,帝王在这里祭天的时候惟首只见青天,请学生思考,天坛这种独特的设计寓意是什么?答:帝王在天地关系中起到沟通人间与上天的独特作用,即天人合一。老师出示沙特尔大教堂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中外庙堂建筑外形上有什么不同?问:为什么欧洲庙堂会如此设计?传达出他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问:这种建筑形式叫什么名字,别称是什么?老师总结:此建筑是被欧洲人成为“野蛮人的”哥特人设计创造的,虽然名字不是很伟大,但哥特式建筑,以它奇异、独特的形象和信徒精神最确切的表达,成为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并出示几幅哥特式建筑的图片,尤其是我们生活周围的,这样能使学生从理论回到现实,真正的感受这种建筑形式的意义。 第三部分: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出示一幅图片,因为比较熟悉,学生不由得说出是金子塔。老师对图片做一个简短的介绍。问: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只是为了解决法老死后的住房问题吗?答: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修建金字塔是为法老来世作的物质方面的准备。问:中国著名的陵墓建筑有什么?答: 秦始皇陵。老师出示秦始皇陵的模拟图,并简单皇陵的内部结构及历史地位。总结,秦始皇和法老们一样关心死亡,都是不想让死亡成为权利的终结,所以说静穆的陵墓建筑是为了追求生命的永恒。 第四部分:亲切的民居建筑    出示宏村的图片,学生会被现在已经消失了的乡村面貌所吸引,心里并产生很多疑问,如:此处建筑现在是否存在?那室内是不是也保存着古民居的样子?村民平时用水从哪里来,也是用自来水吗?等等。让他们一一提出问题,老师配以大量图片进行解答,学生一步步的惊叹此处的绝美也感悟到我国建筑的财富。第五部分:欣赏老师再出示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热情很高,并私下交流对某处建筑的感受)。          第六部分:练习(20分钟左右)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纸和笔,创作一幅自己心目中认为最美的民居建筑。(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会不由的在心中产生自己喜欢的建筑样式,让他们画出来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他们简单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n教师通过学生的不同的作品,可以看出每一个同学心目中对美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最后总结,人类有多少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有多少中建筑类型相适应,用心去体会,定会收获无穷!  教后反思:本课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让学生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资源中找到具体的建筑形象,从而体会建筑艺术的丰富寓意,提高对建筑的认识、了解、感悟、赞叹,所以如何在现实生活和课程教学之间找到契合点是本次教学设计所想找到的主导思想。同时学生在欣赏和了解了带有典型性的建筑风格后,都会在脑海里产生自己所喜欢的建筑类型,或是喜欢某一类型,或是多种类型都喜欢,或是喜欢某种类型的某一方面,所以鼓励学生发表和讨论自己的观点。并让他们动起手来,把自己脑海里喜欢的建筑样式画下来,并简单介绍,让他们学的轻松,上的愉悦,并潜移默化地得到积极的审美教育,受益终生,真正实现新课改中新的教育意义。        本课结束后,学生都兴致很高,课下也都在谈论着所喜欢的建筑类型,不在单纯的以为皇宫仅仅是解决皇帝的住房问题,更重要的是突出皇权;而“哥特式”建筑的样式,产生的原因和为什么被称作野蛮的建筑以及著名的代表建筑,也会长久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等等。所以说本课不仅仅是一堂美术课,更是一堂多学科的课,不仅仅感悟建筑外形的美,更多的感悟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遗产,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到其他学科了解不到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即动脑又动手,可以让学生走出课本创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n\n第十九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第十九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与建筑艺术欣赏的内容并列,介绍了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成就。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生们应该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固步自封,这样才能对古今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这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本课是园林艺术赏析课,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在园林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自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我们无需争辩它们之间艺术水平的高下,而应包容地看待艺术的多样性。因此,本课只是给出一些基本的介绍,而无过多评述。掌握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艺术修养,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观。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这种思维的训练在前面的建筑欣赏课中已经反复提及,在这里应该继续巩固和加强。和其他艺术一样,园林艺术表面看来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风格其实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这些形式背后,有更深层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各个流派的产生和发展。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我们在学习艺术史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对它的分析与探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四、教学策略一)、组织教学:教室布置:摆放各种盆栽,创设一种欢快、活泼、和谐、温馨的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二)、导入新课:\n播放教学录像《红楼梦》大观园,通过直观的园林形象展示,使学生了解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讲授新课: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园林风景图片,在丰富视觉效果下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外国的历史文化,增长见识,欣赏本地园林图片(牟平快活岭),感受自己身边的园林艺术,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2、讨论:在课前老师根据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关键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指示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北京颐和园与苏州园林的区别;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指出各属于哪个地区的园林艺术。探究题:客观地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分组讨论,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研讨问题的能力。3、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的聆听学生的发言,如对问题:让学生指出图片属于哪种园林艺术,为什么?回答不正确时,教师这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再了解一遍各种园林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积累,在艺术欣赏的道路上走向更高层次,获得更大乐趣。四)、应用:首先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园林艺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取一幅本小组内最为优秀的一件作品,然后优化设计,最后分小组进行比赛。分小组采用“合作性学习”,增强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和竞争精神。五)、评价学生作品: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首先小组内评价,然后将选出的优秀作品全班同学评价,运用自评、他评、师评等方式对作品进行解析,以增进了解,达到共同进步。通过不同的方式评价,使学生整体的认识学习成果,在对比与差异中,学生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教师也可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反馈,做到教与学的协调发展。六)、教学效果:本教案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教师,学生记的灌输教学,教师有以前的主导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七)教学反思:由于学习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不能在学习的同时亲身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n第二十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第二十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首先是一种观念的普及,希望借此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文物古迹的价值,懂得保护身边的古建筑,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其次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即以城市建设和古建筑的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学生分析:本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对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建设与保护的问题对学生来讲有相当的难度,还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多方面感到对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在城市建设中对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2、了解古建筑的价值,关注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矛盾性与相互依存性。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4、小组成员互相合作,探讨研究。教学重点:全面认识古建筑价值是正确保护的基础。本课涉及到开发、保护两方面的内容,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教学难点:通过思考、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教学办法:探究,讨论,欣赏教学程序:一、        课前准备教师活动:准备有关图片、资料、课件。学生活动:学生成立小组、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相关制作材料;选出小组代表。二、        组织教学三、        导入(一)欣赏教师播放相关城市古建筑课件,提出问题。\n问:大家想一想,假如我们身边这些古建筑“消失”了,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是否应该保护?(学生讨论)(课堂环节意图:通过分析古建筑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身边的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直插云端的摩天楼,凌空飞架的立交桥,拔地而起的片片居住区、科技园、写字楼、商业城,这些都是不断进行的城市建设与开发的成就,然而,随着这种飞速的建设与开发,城市也付出了代价。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永远地消失了;有的受到严重威胁,侥幸留存下来也危在旦夕,所以,城市建设与保护古建筑这一问题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协调二者的关系,科学而全面地保护古建筑。(二)古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教师相关课件显示,详细讲解。1.欣赏介绍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价值历史价值:了解前人生活的时代艺术价值:优美凝重的形态科学价值:坚固合理的结构、独特用料问:你觉得古建筑还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学生课堂讨论)文化价值、情感价值、使用价值2.古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这么多有价值的古建筑,它们与城市关系非常密切。如:北京——天安门、长城拉萨——布达拉宫巴黎——埃菲尔铁塔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后小结:古建筑是城市风貌的点睛之笔,可以说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良好的城市规划则能够充分衬托古建筑的璀璨夺目,并使之与现代都市风景相得益彰。反之,湮没古建筑的光彩。(环节意图:以提问,图例欣赏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古建筑的价值,激发学生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3.欣赏被破坏的古建筑(三)研究讨论:1.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教师以案例讲解:1、《改造后的北京平安大街》\n2、《改造后的法兰克福火车站》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你所在的城镇有怎样的历史传统?有什么样的古建筑?,其在城市中起到什么作用?2.结合案例,讨论我们广州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是如何协调的?如:中山路、一德路、与地铁的建设恩宁路骑楼群、天字码头等讨论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为规划组,市民组,专家组。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建议。完成后教师收集,并选出若干小组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可珍惜之处在于不可再生性,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城市建设开发中对古建筑的保护,它们是古代文明幸存的见证,妥善地保护它们是我们的责任。赠送内容: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知识(大全)说课和试讲的区别说课前写的是说课稿,试讲前写的是教案。1、要看你在那个地区,如果以前都是考的说课,那么你考的话基本上也是说课,说课有他固定的模版,要把其中包括的每个方面都写出来,然后再表述给考官听。说课的过程中,有些地区还会问一些关于,你所说课的学科方面的问题和做老师的基本能力常识。2、试讲是按照抽到的内容在他规定的时间里,把教案写好。时间到了,你就和平时老师上课一样,把你抽到的内容,当作下面坐着的是学生来讲课(实际是考官啦),大概按一节课,45分钟准备,他大概听个20~30分钟会叫你停的,当然你说的好他就多听会,说的不好就少听会。这个就必须要有板书了,不然就不象正常上课了!3、不管是那种,一定要有自信,声音洪亮,有连贯性,克服紧张,这个做过老师的基本都能做到吧!字写的不好板书就尽量少点,能突出重点等等!!!注:说课和试讲是不一样的 说课主要面对老师,试讲是面岁学生 说课要注意重难点的把握 试讲是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重难点在讲授中的突破 说课是把你备好的课以讲课的方式向在座老师讲一遍。省略与学生互动环节。 试讲是和任课老师一样给学生们正儿八经的上一堂课。除了重难点还有互动以及每个环节时间的把握。\n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这两者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者虽然都是表达你的教学,但所站的角度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先说片段教学,片段还是片断,这个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这里我们不深究哈。片断教学是在没有学生在场的情况下,教师假装自己正身处在课堂上,完全按照正常上课的样子去讲课。从这点上来说,教师这个职业有点类似于演员,而片断教学就是考验你在无人回应的情况下扮演教师这个角色的成功与否。换句话说,你越能放开自己进入到模拟的课堂情境中,片段教学就越成功。具体该怎么做,我在第四部分会细讲。  再说说课,说课与片段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说课是向评委陈述你要怎么讲这堂课,具体来说,说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说教材、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学策略与方法、说教学过程等等。如果说片段教学是表演的话,说课就是解释。片段教学是直接呈现给别人你要怎么上,而说课则是间接向别人介绍你的思路。如果大家还不明白的话,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同样是叫四个学生上来做实验:片段教学所采用的语言:“接下来老师要请四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做这个实验,谁愿意来?好,xx,xx,xx和xx,你们上来。”说课采用的语言:“接下来我要做的是,叫四个学生来做这个实验,通过这一步,我将达到xxxxxx的目的……”——大家看出区别来了吧?\n所以,请在面试的时候务必听清面试官的要求,是说课就不要讲成片段教学,反之亦然。否则可能会失分很多……这次面试就有一位考生犯了这个错误,一上来就开始解读教材,我们中途打断,告诉她要求,但是她还是改不过来……结果可想而知。高中美术教案模板课题教材版本、章、节名称课时 授课对象学生学段年级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本部分为重点,包括导入过程和教学步骤) 导入过程  \n教学步骤(重难点突破的过程、巩固方法)详细记录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要有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板书设计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形式上传。  教学反思从以下提示中任选几方面思考: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和所出现的相关问题,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3.反思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对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何改进;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做哪几方面的改变;5.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万能教案模板第X课XXXXXXXXXXXXX(课程名称)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课时:X课时①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一、XXXXXXXXXXXXX\n一、XXXXXXXXXXXXX二、XXXXXXXXXXXXX1)过程与方法四、XXXXXXXXXXXXX五、XXXXXXXXXXXXX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XXXXXXXXXXXXX(二)XXXXXXXXXXXXX①教学重难点(一)重点:XXXXXXXXXXXXX(二)难点:XXXXXXXXXXXXX②教具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投影等③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④教学思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⑤教法与学法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⑥教学手段与媒体1、XXXXXXXXXXXXX2、XXXXXXXXXXXXX⑦教学过程(1)导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讲授新课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3)巩固练习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4)归纳小结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九、作业设计十、板书设计(文字、图画、表格等)十一、课后反思\n万能说课稿模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XXX》是()版()教材第XX单元第XX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XXX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XX是一门培养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X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    导入新课:(2~3分钟)\n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XXX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4.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5.   布置作业。              针对XX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XXX万能说课稿模板二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是()版必修教材第单元第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是一门培养人的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n    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    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4.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n5.   布置作业。             针对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七、说小结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2.教学策略的选用(1)      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2)      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试讲十要点   第一,用普通话。    第二,睡眠充足,精神状态良好。    第三,头发脸面清爽干净。    第四,身体站正,敢于迎视讲台下听课人的目光。    第五,对讲稿熟悉,能花几分钟时间集中阐述一个问题,而无需频频低头看讲稿。过渡到另一个问题时,再看一看讲稿。    第六,声音响亮,言语流畅,连贯,语意重点突出,声音高低自然是讲课,而不是背讲稿。    第七,不要频繁地背过身去写板书,弄得不好,会给听课人造成不自信的印象。    第八,板书居中,条理清晰,字体大小合适,规范。    第九,在讲完课后,听课老师在向你现场提问题时,或者指出你的不足之处时,你不要狡辩,而是正面理解对方的含义,用积极的语言及时补充说明,让别人进一步领会你的意思,把一个问题深入展开,而不是陷在原地打转。\n第十,自始至终亲切地注视别人的目光,显现自己的亲和力。教师试讲注意事项教师试讲注意事项要知道您应聘的是教师这个行业,您以后要教书育人。所以一定要注意您的仪表。1、化淡妆,而不易浓妆艳抹。刘海不要遮住眼睛,更不易烫发,染发。尽量做到清清爽爽。2、服饰要符合职业特点。教术科,您就要穿正装,男士别忘了打领带。教体育您则要穿运动服。3、妆容,服饰还要符合所教授学生的年龄层次。教授小学和教授高中,妆容和服饰绝对不一样。总之,女教师要给人感觉即典雅,端庄。男教师也要给人感觉而端庄平易近人.二、进入试讲地点1、如果没有人领您进入试讲地点,那么您进去要先敲门。等专家说请进时,再轻轻推门进入。注意,从门口到讲台这一段路也是专家在观察您的时候。所以您走路一定要挺拔,给人精神抖擞的第一印象。有些应聘者进门时,臂弯里夹着课本,弯腰驼背,没有一点老师的风度。给专家的第一印象就十分不好。2、如果有人领您进入试讲地点,也要有礼貌。进门先打招呼。例如,各位专家好等。三、自我介绍即使招聘流程里没有这一项,自己也要主动争取。这样可以让专家对你的优点和性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自我介绍就紧扣八个字:突出自我,张扬个性。要充满自信并充分表现对自己所教授科目的热爱之情。四、试讲1、首先要表明你所要教授的科目、内容,针对的是几年级,第几次课。例如:新课程标准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新授课。2、普通话一定要用普通话。如果您一开口就是乡土话,那么您在这时已经被PASS了。因为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普通话要标准,咬字清晰。(特别是对于文科科目)3、音量音量要大。不要认为自己对着的是几名专家。要把他们想象成一个大班的孩子。4、音调语调要抑扬顿挫。要有重音,轻音,拖音,有节奏性。不要有口头禅。例如:是吧,对吧等。5、语速语速不能太快。有些应聘者可能太紧张,一上台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飞快的讲。好像赶任务一样。结果一堂课下来,他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些什么,专家们也没听明白什么。所以语速要尽量慢一点,也可以缓和一下紧张的心情。6、仪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手可随意放在身体的两侧。也可放在讲台上。腿不要乱抖动。目光要时而环视讲台之下,与学生或专家又眼神的交流。7、板书粉笔字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可以为老师增彩不少。除了字要公整之外板书的布局也要掌握好。不要全挤在一边,要顾及到左右的学生。8、多媒体的应用熟练操作多媒体。注意讲课,板书和操作课件的衔接。否则会给人讲课中断的感觉。多媒体不能滥用。它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所以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乱用。不要把多媒体做的花里胡哨。因为您不是在做动画片,而是在授课。课件花哨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9、课件的选择。选择教授的内容既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自己最熟悉的),又要有代表性(课的高潮部分)。让孩子有兴趣,也要让专家有兴趣。课件的制作。制作要有特色。适当穿插漫画,照片,图表,录象等还要注意轻音乐的应用。10、授课授课要注意启发性。多提问,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自由讨论。授课要有感情,有逻辑。说话要化繁为简,生动活泼。面部表情不要太紧张,要面带微笑。11、说课授课完毕,下一环节就是说课。如果专家没有要求你下面进行说课,也可自己主动要求。以让专家对你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说课不一定按照固有的程序。因为经过前面的授课,专家已经对您的素质有一个大致的定位。这时,说课可以尽量加入你自己对本课独特的理解,或是对您所教授科目的理解。让专家认为您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12、答辩如果您有幸进入这一环节,成功的几率已有60%。答辩要语言流利。回答问题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打断专家的提问,进行狡辩。专家问得越多,录取的机会就越大。注意事项1、要把专家当成孩子来教。不要想着是专家在听课,就任意拔高授课内容。要明确您所面对的是您所教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等等。2、授课时即使您很紧张,也不要过多的说状态不好,请大家原谅。3、如果在您的试讲过程中专家很严肃的打断您,说明专家有些不耐烦了。下面您的授课就要注意互动性,调动气氛。4、如果答辩后,专家留下您单独谈话,恭喜您,您被录取的几率上升为90%。试讲技巧分享讲课是有技巧的,如何把握有限的10到15分钟,充分表现自己,发挥长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一、板书:\n(一)板书要主次分明,要井井有条。1、要有层次,试讲题目现在黑板正中最上边,字体略大。2、第一标题前标号“一”,下一级标题标号“(一)”第三级标号“1、”...(二)板书内容要充实,不能只有大标题,在充实的基础上,要简洁概况每条小内容的要点,不要拖沓。(三)板书设计要合理,黑板分左右两部分,或者左中右三部分,最左侧写主要文字内容,中间写重点内容,主要图表可以在中间位置,凌乱的文字和解释文字、图表,在最右侧。二、语言:(一)音量:声音要洪亮,但不要尖锐(二)音调:音调要抑扬顿挫,不要过于平稳,要突出授课重点。(三)语言表达:1、语言要流畅,要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清楚课程内容,专业术语要突出,非专业术语,不要背,要像聊天一样,自然的说出。2、要有节奏,不要一口气好几句话,提问后,要给听众思考的时间,再说出答案。不需要记忆的,要用自然语速表述,需要记忆的重点,语速要慢,必要时,要重复。3、在整理思路的时候,不要发出“嗯”“啊”的语气词,想问题时,短暂的沉默就好。4、不要有过多口头语,“这个”“那个”等等,不要频繁清嗓子。(四)注意:表达时要面向评委,写字的时候就安静的写字,不要面向黑板边写边说话。三、表情(一)微笑:保持微笑给人留下良好印象(二)眼神:眼睛不要乱看,要在评委的眼睛中间大方的来回扫视。给人以自信的感觉,并且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反馈。四、肢体语言(一)身体:一般正向前方,也可以侧身向左略斜45度角,背对右侧黑板,面向评委。(二)手势:1、手势不宜过于频繁,讲述时,两手自然垂直,或者在体前交握。需要表达时,自然的使用手势。2、指示时,要有明确的指示点,不要草率一划,指示时,掌心向外,用四指指示。(三)站姿1、要挺胸抬头,不要含胸驼背。2、两腿可呈丁字步,或者自然分开。3、手不可撑在讲台上。五、试讲流程(一)要有引言,或者回顾之前知识点(二)介绍本节课要讲的大纲(三)讲述\n(四)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需要我们掌握的是...本节的重点是...六、衣着:低调,端庄,得体。说课的程序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因此,说课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1、说教材及学情(即分析教材)(1)说本课题或本章节内容在整个学段和年级的教材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2)说本节课或章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三点:一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二是教材内容的要求,三是教学对象的实际。要把这三点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另外,教学目标要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3)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确立和突破的方法。新课标的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确立重点难点要做到两看:一看教学内容,根据目标确立重点、难点。二看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重点、难点一定要分析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层次,心理特征、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发展方向等,有针对性的,决不可盲目地求全求高。2、说教法(三部曲)(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1)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2)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即录象带、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手段,在说课过程中,可以向大家简明扼要地说清它们使用的目的和作用。(3)选择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无论是你借鉴的方法还是你正在探索实践的方法,一要介绍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二要介绍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但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的原则。3、说学法说学法不能停留在介绍学习方法这一层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说如何实施学法指导上。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说学法,要注重对某方法指导过程的阐述,如说明教师是通过怎样的情景设计,学生在怎样的活动中,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出何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等。4、说教学程序即说出教学过程的整体安排。这种安排既体现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又表现为可具体操作的程序:①引进课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看选择的内容能否让学生进入新的课堂情景,二看提出的问题是否服务于课堂重点,能否牵动全体学生的心——②讲授新课(根据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形成授课的结构思路)——③课堂练习——(根据教材知识点的示例,形成灵活多变的训练)——④内容小结(强化知识重点、概念)——⑤布置作业——⑥板书设计。每一个步骤又有具体的教学设计,并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及调控措施,要说清楚教师突破难点教学的主要环节设计、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说清楚师生双边活动的具体安排及学情依据,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说清楚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训练意图。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块写清,按部分阐述;可以按照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骇,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三、说课的注意事项\n1、说课要围绕“说”字说课要用一节课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要紧紧围绕一个“说”字,突出说“课”特点,完成说课进程。“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不能照教案读,要把备课过程中的内在思维活动说出来。“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说课”不等于“背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一字不漏地背下去。“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前写好的材料去读。2、说课要突出“新”字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它要求说课者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取得说课的成功。它要求:(1)理念新,符合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理念;(2)设计新,要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新课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环环紧扣,富有新意;(3)结构新,要求要有起伏,高潮迭起,过渡自然;(4)手段新,要求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图文并茂;(5)方法新,不能平铺直叙,要符合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3、说课要体现“美”字说课要处处体现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这要求做到:(1)语言美。教师语言美是决定说课成败的关键,它要求表述准确,清楚明白。(2)仪表美。仪表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仪表美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仪表美是指仪美优雅,表情自然,举止从容。(3)内容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练美、提示美,使原有的美更添色彩。(4)情感美。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没有强烈的情感,不可能把课说得成功。在说课时,要以情动人,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5)板书美。板书是教师在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直观形象、提纲挈领、形式多样、布局合理、造型优美,就会以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4、说课要把握“度”字说课重理性和思维,说课的重点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上。所以,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繁简适宜,准确把握“说”度。说的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听众觉得没必要;说的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这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说”的教材,说出该课的特点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高级中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测试对象:        测试科目:            测试时间:    年   月   日项目结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一)教学技能(二)教学效果分值10分20分20分20分15分15分得分综合得分       专业组组长签名:年    月    日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考试之前会给你一个说课范围,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如果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话,可以查看一下有关教学网站,网上有很多教案或说课稿的。关于怎么说课,网上也很多的。有一些要点:首先,说课和试讲不一样,试讲面对的是学生,说课面对的是教学专家,也就是说你是面对专家老师把你的教学思路讲出来,而不是像上课一样面面俱到,千万不要把专家当成学生。一、掌握以下几个步骤\n1、说课的内容一般包含教学目标,一般一课有两三个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太多;2、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两三个可以了;教学用具;3、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重点,你要把你所设计的所有步骤都说出来,就是说一个思路,怎么上,另外,说完一个步骤之后还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步骤,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上,在这里可以顺便说下你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最后是把你的板书说一下,不需要把你的板书全都写在黑板上的,只要写一个标题什么的,然后就说出来,告诉底下的老师,你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区域要写什么就可以了,另外也是让老师看看你的字是什么样的。二、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1、说课的话主要是考查你的思路,还有你的表达能力,所以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的,一个是你的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语速不要太快,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和在座的专家老师有目光的交流,不要一直盯着说课稿或教材。2、考试当天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会给你教材,有时间让你写说课稿,如果你之前把范围内的篇章都准备一下,考试的时候时间肯定是够的。3、考官的提问可能会涉及说课内容,但主要是关于教育教学发展动态啊,政治思想理论啊,或者关于你个人的,比如为什么想当老师等等。总的来说,提问不是重点,说课才是重点,提问只要如实回答,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比如,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个职业,另外还会涉及到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一般面试时间约10分钟,面试成绩为合格或不合格。要求:不携带任何资料,即问即答,谈话式交流。仪表端庄,服饰得体,行为大方,气质文雅,师德良好。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准确、完整,有感染力。解答针对拟教学科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有关问题。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①说教材。说本教材目的、联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课时安排。②说教法。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③说学法。说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④说教学程序。说本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说课”有哪些基本要求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六项:\n1、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教案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它们在每一学科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些课时所含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关系十分密切,是阶段性的关键点,甚至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说课者如何认识每一课时教案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说课者就是要说清该课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要点和关键,说清每一课时教案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并抓住这些知识关键点来指导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说清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点。每一课时教学内容都有自己的重点、难点和要点,要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要点找出难点,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些都需要“说课”者在说课过程中掌握并说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3、说清本课的课时结构和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很有讲究的,如何突出重点、掌握要点,如何化解难点、巩固知识,如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如何演绎示范、归纳总结,如何提问设问、布置练习,都有一个时间合理安排问题,一节好的课离不开一个好的课时结构,要使每一课时的各个教育环节均能恰到好处,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就尤为重要。作为说课者,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在说课过程中,体现课时结构,反映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4、说清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在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它要求“说课”者根据教学要求和所教对象,说清如何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并运用何种教学手段,来强化教学目标的重点、要点,化解难点,使学生掌握所教知识。5、说清教学过程状态的调节与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状态的调控,与教和学信息的传递、反馈,实质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但往往又容易被“说课”者遗忘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虽是相互联系的,但有主动和被动、先后快慢之分,有时也许老师讲得快的地方恰恰正是学生一下子不能领悟到的地方;有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偏离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信息传递、反馈来适当调控,而教学状态的有机调控必须注意提问、设问、练习等信息传递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在“说课”中说课者要充分说明。  6、说清对本节教学过程的预先评估。说课虽不是课堂展现,说课者对说课内容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有一个预先评估,并将此作为说课的一项内容。预先评估中包括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中可能“冒出”的个别代表性的错误、时间控制上的调整,以及补救措施、目标测试的答疑等。说课者说完课后,其他教师应围绕这课的教学怎样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怎样提高深堂教学效益,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使说课者与参与者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得到新的认识、新的提高。说课一定要抓住重点、难点,突出教法的特点,说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新意,这就是说课的艺术。\n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一)说课应注重什么  一般说来,说课应注重以下几点:1.说课要突出一个“新”字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突出说课的艺术。“新”是说课成功的关键。“新”的要求很高:   方法新——不能平铺直叙。   结构新——要有起伏,高潮迭起。   练习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   手段新——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图文并茂。   设计新——从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巩固新课、结束新课等几个怀节,要环环紧扣,具有新意。   开始新——从开讲艺术到结尾艺术要吸引听者,引起共鸣。2.说课要体现一个“美”字   美是艺术的核心,说课要跟讲课一样处处体现美,给人美的享受。   内容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炼美、提示美、使原有的美更添色彩。   语言美——教师语言美是决定说课成败的关键。   情感美——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没有强烈的情感,不可能把课说得成功。   板书美——板书是教师的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它以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教态美——教态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教态美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3.抓住一个“课”字,突出一个“说”字   说课,要用一节课1/4~1/3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必须经历完整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常规课课型来说,要经历“铺垫——新授课——举例_巩固——置疑——小结——练习”等过程,对采用目标教学法的课程来说,要经历“目标呈现——揭题展示——反馈矫正——课堂练习”等过程。因此,说课者要根据课型抓住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结构、说内容、说训练、说学生。无论说什么,都要说得有理有据,使听者叫好,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目的。在说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千万不能照教案去说。(2)“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3)“说课”不等于背死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一字不漏地死背下去。(4)“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先写好的材料去读。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紧紧围绕一个“课”字,突出“说课”的特点,完成说的过程。4.遵循“课”路,选准“说”法   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想。教师讲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思路进行,教师在说课时,当然也要环环扣住课堂教学思路展开。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实施“教”法,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展开“说”法,无疑是教师授课和说课成败的关键。诚然,说课的方法很多,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说”。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现象、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横向说、纵向说,理论联系实际说等。但无论怎么“说”,都要遵循课堂教学思路这一主线去“说”。5.变换“说”法,找准“说”点   说课的对象是听众,而不是授课的对象学生。这些听众可能自是说课的评委、本学科的教师、本教研室的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及教务科、教育研究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但无论怎样,这些听众都竭力站在学生角度去对待说课者所说的课,去审视教法的采用,教学重难点的突出、突破,教学环节的把握等。因此,说课者必须置于听众思维和学生思维的变化处,站在备课讲课的临界点,变换“说”位,编写“说”案,研究“说”法,找准“说”点。6.把握“说”度,把课“说”活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说清思路、说清教学过程、说清教学方法;而讲课的重点则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换句话说,说课重理性和思路,讲课重感情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因“材”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取“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点和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使听众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听众都有“词已尽意无穷”\n的感觉。这就要求说课教师认真钻研说“材”说“案”,灵活选用“说”法,准确实施“说”程,这样,才能把课“说”活。7、语气得体、内容不失真   听说课的对象是评委,是领导等,都是成人,说的语气、称呼要得体。虽然听课者是成年人,但他们还ui竭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听说课,去审视说课者的一字一句、一举一动,包括组织过程、参与过程、教法的采用,因此,说课时要真是体现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路、教学的过程、方法的选择,又要注意说课时的语气、称呼、表情要得体。8、说出特点、说出风格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上。说课要重理性,讲课注意感性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内容不容易,必须做到详略得当、简繁适宜、准确把握说度。说得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也没必要,说的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灵活选择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色,把课说得条理清晰、法度适宜,说得生动有趣,人情人理;其次是发挥个人的特长,说出个人的风格,这就把握了说课的度。(二)说课的艺术   教师,作为说课活动的主体,必须努力使说课的每个环节到位,做到“说深”“说实”“说准”“说精”,把握好说课艺术。1.说标准要“深”。   任何一门学科,都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每节课的内容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小分枝”。就语文学科而言,它要求教师在说课前就一节内容出发追本溯源,找到它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看看课程标准对这节所在单元及所在课文的要求,然后顺藤摸瓜,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至此,这节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就可随之确定了。反之,脱离课程标准的说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2.说方法要“实”   这个方法既包括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这节课上要掌握的学法。只有教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施教;只有学法合理,学生也才会兴趣盎然地受教。而要做到教法得当、学法合理,我们教师在备课说课时必须要“实”。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依据“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十六字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等教学原则来确定教法、教学手段和学法。作为教师还要有全局观,树立面向个体学生的思想,实行分层优化,采取建立帮带小组,实行小组讨论等方法,促优生提高,帮差生转化。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找准出发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3.说习题要“准”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习题的设计一定要“准”。既要准确体现该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又要与考试(中考、高考)题型、难度相吻合。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同时,教师设计这些习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分层设计、区别对待,真正做到使“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4.说程序要“精”   说课堂教学程序与前三项比起来,应说得详细些,因为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安排既是说课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是贯穿整个说课过程的一条主线。但说课毕竟不同于授课,因它面对的是与说课者水平相当的教师,因此说课堂教学程序时无需将教案全搬出来,而要做到一个“精”字。具体地讲:一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二要说出处理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之间联系的方法;三要说出对每个环节、每个层次、每个步骤的设想和安排及这样设想和安排的依据;四要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关键点的理由和方法;五要说出习题设计和板书以及设计的意图、目的和理论依据。只要将以上五方面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使人听明白,即可达到教研交流的目的。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它要求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只要深钻标准,细研方法,优选习题,精琢程序,就能保证说课质量;只要持之以恒,坚持说课,就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改形势。\n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1、自我介绍。主要是观察测试对象的仪容、仪表、仪态,了解测试对象专业及工作经历等情况,考察是否适合做教师工作。   2、说课。主要是考察测试对象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教态和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的能力等。通过听取测试对象对拟采用教学方式、方法及试讲内容的处理技巧等情况介绍,考察测试对象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熟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   3、答辩。答辩内容从答辩试题库中抽取,主要是考察测试对象专业知识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是否符合教师职业要求。   自我介绍、说课、答辩总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中,自我介绍不超过2分钟,说课不超过10分钟,答辩及学科组成员随机提问不超过8分钟。   4、具体程序   (1)测试开始时,测试对象首先做自我简介。   (2)说课,测试对象结合本人所抽课题,就本人对拟讲内容的处理及将要采取的教法、手段等进行说明。(3)答辩。说课结束后,测试对象从答辩试题库中随机抽取3个题目,任选2题进行答辩,学科组成员也可随机提问。关于对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基本素质面试和试讲进行考察等有关问题的说明一、考察机构学校成立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负责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各二级院系成立教师资格专家小组具体负责面试和试讲。二、考察对象根据教师资格有关规定,由教师资格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将具体名单通知到二级院系。三、考察方法和程序(一)方法1. 专家组负责测试工作,测试后将结果报专家审查委员会评议和审定。2. 测试由专家组长主持,按照面试和试讲两个环节分别测试和评定。测试工作按照相应的测试项目和标准,分项做定性和定量的量化测评。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具体标准见附件1-3和附表2。3. 测试时,专家要独立做出评定和打分,将分数填入专家测评计分表,核定出总分,并写出综合评语,确定是否合格。4. 半数专家评定为合格的,提请专家审查委员会审议,确认其合格;超过半数评定为不合格的,由专家审查委员会审议,确认其不合格,并由专家组长写出书面材料,说明原因。5. 专家小组要将评定意见和测评结果如实填写在申请人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表(附表-4\n)和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的专业小组测试意见栏,并由组长签名。(二)程序1. 基本素质面试。应测人员回答专家组提出的问题。2. 试讲。应测人员按照本人的教学设计教案,就教学内容、对象、目标、重点和难点、方法、手段、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作陈述和说明(5分钟以内),然后开始试讲(15-20分钟)。3. 答辩。专家组成员根据试讲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问,由应测人员回答和说明(5分钟以内)。4. 专家组成员根据测试标准和测试对象的表现,进行评分,并做出是否合格的评定。组长根据所有成员评定结果,确定考察对象是否合格。四、几点说明1.由于大多数教师在毕业生接收时已经经过面试和试讲,专家组可以根据当时面试和试讲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评,可不再进行面试和试讲。2.黑教师[2004]81号文件规定,为了使考察工作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申请教师资格的各级各类学校在职教师的考察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组建的专家委员会可派出学科专家组,采取面对面交谈、深入课堂听课、阅读其教案等综合方式进行考察。注:测试结束后,将申请表、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表、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专家测评记分表装入各人材料袋。教学技能考试程序及注意事项按顺序到指定教室参加教学技能考试一、程序到教师休息室等候到指定地点报到二、报到时间根据安排,上午考试的于当天上午7:40分,下午考试的于当天下午2:10分。三、报到地点详见《年下半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教学技能考试安排表()》四、试讲材料(一)教案一式3份(用标准A4纸打印,尺寸为210毫米×297毫米)及与教学技能考试教材内容对应的有关章节的复印件,在考试时直接交给各学科组专家;(二)出示备课所用教材(必须是大学本科教材);\n(三)申请人在面试、试讲时交验身份证原件,没有身份证的提交单位证明及有效证件。五、注意事项(一)参加教育技能考试的教师应与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二)不能使用课件,不提供多媒体教室。(三)外语类专业提交的教案必须使用外语编写,外语类专业一律用外语进行面试试讲,非外语类专业一律用普通话进行面试试讲。(四)试讲的内容(学科)必须与上报的申请任教学科一致。(五)不安排学生旁听。(六)认定机构提供下列教学设备1.普通教室:黑板、粉笔。2.音乐专业教室备有钢琴。3.体育专业(室外)备有足球、篮球等常见体育器械。4.认定机构没有准备的软硬件,如收音机、CD机等,请申请人自备。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尊敬的各位考官、各位评委老师: 通过考试,今天,我以本岗位笔试第一的成绩进入了面试。对我来说,这次机会显得尤为珍贵。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我叫***,今年27岁。1997年7月我从**师范学校艺师美术专业计划内自费毕业。由于从97年起国家不再对自费生包分配,使我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失之交臂。幸好,当时河西马厂完小师资不足,经人介绍,我在该完小担任了一年的临时代课教师。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回想起那段时光真是既甜蜜又美好,虽然代课工资很低,但听着同学们围在身旁“老师”、“老师”的叫个不停,看着那一双双充满信任的眼睛,那一张张稚气的小脸,生活中的所有不快都顿时烟消云散了。我原想,即使不能转正,只要学校需要,就是当一辈子代课教师我也心甘情愿。不料,1998年起国家开始清退临时工和代课教师,接到了学校的口头通知后,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悄悄地离开了学校。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今天,我想通过此次考试重新走上讲坛的愿望是那样迫切!我家共有三姊妹,两个姐姐在外打工,为了照顾已上了年纪的父母,我一直留在他们身边。我曾开过铺子,先是经营工艺品,后又经营服装。但不论生意做得如何得心应手,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始终是我心向往之并愿倾尽毕生心血去追求的事业。我曾多次参加考试,但都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实现梦想,但我暗下决心,只要有机会,我就一直考下去,直到理想实现为止。\n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如今的我,历经生活的考验,比起我的竞争对手在年龄上我已不再有优势,但是我比他们更多了一份对孩子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更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读师范时,我就十分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广泛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学有专长,做到除擅长绘画和书法外,还能会唱、会说、会讲。“学高仅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没有不良嗜好和行为。我想这些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    假如,我通过了面试,成为众多教师队伍中的成员,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决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教师应聘面试注意事项(一)面试中,忌不良用语1.急问待遇“你们的待遇怎么样?”“工作还没干,就先提条件,何况我还没说要你呢!”谈论报酬待遇无可厚非,只是要看准时机,一般在双方已有初步意向时,再委婉地提出。2.不合逻辑考官问:“请你告诉我一次失败的经历。”“我想不起我曾经失败过。”如果这样说,在逻辑上讲不通。又如:“你有何优缺点?”“我可以胜任一切工作。”这也不符合实际。3.报有熟人“我认识你们单位的××”,“我和××是同学,关系很不错”等等。这种话主考官听了会反感,如果主考官与你所说的那个人关系不怎么好,甚至有矛盾,那么你这话引起的结果就会更糟。4.本末倒置例如一次面试快要结束时,主考官问面试者:“请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吗?”这位面试者欠了欠身,开始了他的发问:“请问你们单位有多大?竞聘比例有多少?”参加面试,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像这位面试者,就是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提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应当提问的范围,使主考官产生了反感。5.不当反问主考官问:“关于工资,你的期望值是多少?”面试者反问:“你们打算出多少?”这样的反问就很不礼貌,很容易引起主考官的不快。(二)面试中,忌不良习惯面试时,个别面试者由于某些不拘小节,因而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使面试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败。面试中应注意的日常习惯主要有:手 这个部位最易出毛病。如双手总是不安稳,忙个不停,做些玩弄领带、挖鼻、抚弄头发、掰关节、玩弄考官递过来的名片等动作。\n脚 神经质般不停晃动、前伸、翘起等,不仅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而且显得心不在焉,相当不礼貌。背 哈着腰,弓着背,似一个“刘罗锅”,考官如何对你有信心?眼 或惊慌失措,或躲躲闪闪,该正视时,却目光游移不定,给人缺乏自信或者隐藏不可告人的秘密的印象,容易使考官反感;另外,死盯着考官的话,又难免给人压迫感,招致不满。脸或呆滞死板,或冷漠无生气等,如此僵尸般的表情怎么能打动人?要记住,一张活泼动人的脸很重要。行为动作有的手足无措,慌里慌张,明显缺乏自信;有的反应迟钝,不知所措,不仅会自贬身价,而且考官会将你看“扁”。总之,面试时,这些坏习惯一定要改掉,并自始至终保持斯文有礼、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生动活泼的言谈举止。这不仅能大大提升自身的形象,而且往往使成功机会大增。教师招聘面试题集锦(班主任篇)     1、如何组织与培养班集体?  2、激励与批评都是一种教育手段,你倾向用那一种?  3、主题班会有那些类型,你怎样组织班会?  4、请你描述青春期男女学生的心理特点?  5、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怎样一种家校合作方式比较好?  6、请讲述一件最能让你感动的师生情景?  7、如何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  8、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形象有那些?  9、何谓“班级文化”,怎样营造?  10、班主任有多种类型:警察式、妈妈式、民主式,你认为那一种类型教师更有利于学生教育?  11、“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谁的教育思想,怎样贯彻  12、“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观点你赞同吗?  13、什么是“班级文化”,你是班主任的话,你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14、许多学校为什么强调学生穿校服,除了整齐外,还有别的意义吗?  15、你最欣赏的班主任是那一种类型?  面试题1  案例分析:  有一个住读生下晚自习后乘门卫不注意,溜出校门上网吧。你得知这一情况后,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处理?  面试题2  \n案例分析:  初一学生张强由于父母离异,远离同学的交往圈子,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他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你将怎样帮他纠正?  面试题3  案例分析:  有一天,一个女生交给你一封信。信是本班一个喜欢这个女生的男生写的。你作为班主任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  面试题4  案例分析:  有一天,你上课的时候,学生向你提出了一个你也不知道怎么解答的问题,你准备怎么办?  面试题5  回答问题:  什么是“班级文化”?你当班主任后,准备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面试题6  回答问题:  近几年来,“留守学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家庭教育缺位,父爱母爱缺失,沟通交流缺少,有效监护缺乏,使得“留守学生”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你将如何对待本班的“留守学生”?  面试题7  回答问题:  你认为,当好一个班主任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面试题8  回答问题:  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你觉得自己的教学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收获?  面试题9  回答问题:  一个班级,有好的班风、学风很重要。这需要全体课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作为班主任,你准备怎么团结班级课任教师? 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面试题及答案1、新课改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2、为什么学生会偏科?\n学生偏科有很多因素,专家认为兴趣、态度是最主要的。你有心去学一门功课,无论周围有什么影响你,你都可以坚持下去。兴趣也是主要的,但只有你有这个心去学习,不管你是否喜欢这门功课,你都会变得比以前更加感兴趣。老师也只能叫你如何去学,即使他教得不好,但只有你有心,还是回学好的。3、做好一个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首先、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我认为一个好教师还要乐业,这一点也很重要。其次,健康尤其是心理和精神健康、再有就是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学生满意,喜欢听!专家个人认为师德、人品及个人的修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及为人处事能力;爱心与责任心。4、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同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要因材施教。专家很赞同,因为学生是人,作为个体,都有其特殊性。老师要想教好学生,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好的方法和得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如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5、学生记忆有什么特点,学科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动机的诱发——培养记忆能力的基础二、兴趣的培养——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三、方法的指导——提高记忆能力的关键。6、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专家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就必须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1)“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2)“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3)“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4)“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7、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本句话源于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其衍生出的众多“伟辞”中最为著名的一句。专家认为,原来是陈老先生的一句勉励之语(可能勉励后人,也或是勉励老先生自己),陈老先生当初写这句话时,断然不会想到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会引出如此多的讨论吧!8、你怎样认识集体备课制,它有优势吗?优点:防止老师偷懒,提高教师教学主动性。减少教师个人的一些违规举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亲密老师之间的同事关系,有利于互相提高水平。9、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那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n艺术,专家觉得任何一门事物都是艺术艺术来原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1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⑴基础目标 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⑵提高目标 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发展。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主体性强的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⑶体验目标 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和愉悦。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⑴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⑵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⑶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⑷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3、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主动地学习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4、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⑴课堂驾驭能力⑵实践操作能力⑶语言表达能力11、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学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续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很简单地打个比方,如果一颗正在茁壮成长的大树,突然之间,中间断了一节,您说会怎么样?以学生为本,其实说的就是传承,接力棒需要有人接的,如果只有第一个,而没有第二个,那会是怎么样?\n12、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那些?(主观见解)13、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主观见解)14、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申请人姓名 学   科 测试方式测试 项目测 试 标 准满 分评价优(0.85-1.0)完全达到良(0.7-0.85)大部分达到及格(0.6-0.7)基本达到不及格(0. 6以下)大部分达不到等级得分面  试仪表仪态心理素质仪表端庄、自然,服饰得体、大方、整洁,表现出良好的仪容、气质和修养。积极乐观,精神饱满,心理健康。15  行为举止举止稳重大方、朴实自然,表现出良好的师德风范。15  思维能力根据提问及时应答,回答流畅、正确,有条理性和逻辑性。15  语言表达能力使用普通话,表述准确、清晰、完整、逻辑性强。15  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1、具备拟教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常识,了解现代教育理念。3、了解主要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40  总  评100  试  讲教学态度1、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书育人,融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于教学中。3、备课认真,讲稿(或教案)内容充实,清晰整洁。15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切合学生学习实际。2、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及能力培养的相互统一。10  \n教学内容1、根据课程性质及大纲处理教材,结合学科发展注意内容更新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教学。3、容量安排适当,信息量适中,教学结构程序设计合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4、内容准确,无知识性错误。25  教学方法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适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3、根据教学需要,适时、适度运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20  教学技能1、教态亲切、自然,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语速、语调适中。2、板书层次分明,图例规范,布置恰当,无错别字和不规范字。3、善于组织教学,有教学调控能力,教学时间分配合理。15  教学效果1、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精神饱满,关系融洽,学生兴趣浓厚。2、当堂测试所学知识,学生应答积极,不同水平学生各有所得。3、对教学情况及时反馈和评价,并进行适当调节和改进。4、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15  总  评100  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1、自我介绍。主要是观察测试对象的仪容、仪表、仪态,了解测试对象专业及工作经历等情况,考察是否适合做教师工作。   2、说课。主要是考察测试对象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教态和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的能力等。通过听取测试对象对拟采用教学方式、方法及试讲内容的处理技巧等情况介绍,考察测试对象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熟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   3、答辩。答辩内容从答辩试题库中抽取,主要是考察测试对象专业知识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是否符合教师职业要求。   \n自我介绍、说课、答辩总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中,自我介绍不超过2分钟,说课不超过10分钟,答辩及学科组成员随机提问不超过8分钟。   4、具体程序   (1)测试开始时,测试对象首先做自我简介。   (2)说课,测试对象结合本人所抽课题,就本人对拟讲内容的处理及将要采取的教法、手段等进行说明。(3)答辩。说课结束后,测试对象从答辩试题库中随机抽取3个题目,任选2题进行答辩,学科组成员也可随机提问。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 测试对象:        测试科目:            测试时间:    年   月   日项目结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一)教学技能(二)教学效果分值10分20分20分20分15分15分得分      综合得分          专业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3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3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二9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三12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5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15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二17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21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教案21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25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25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28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教案28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30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30\n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34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34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42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42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48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48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51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51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60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60第十二课外国雕塑撷英66第十二课外国雕塑撷英教案66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72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教案72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74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教案74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教案二78第十五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80第十五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80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83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教案83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二85第十七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88第十七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88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90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90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二94第十九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98第十九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98第二十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100第二十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教案100赠送内容: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知识(大全)102说课和试讲的区别102高中美术教案模板103万能教案模板105万能说课稿模板106万能说课稿模板二107试讲十要点109教师试讲注意事项110试讲技巧111说课的程序112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114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115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116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118关于对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基本素质面试和试讲进行考察等有关问题的说明118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120教师应聘面试注意事项121\n教师招聘面试题集锦(班主任篇)122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面试题及答案124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126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128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128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二)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概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将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更由于当代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论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好在教学中暂时悬置起来。  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略的艺术分类,学生了解这些就可以了。但教师还应明白,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中,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细致的划分。以下列出的分类并不完整,仅供参考:  1.绘画  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n  2.雕塑  按题材和功能: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或公共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  按空间:圆雕、浮雕。  按放置地点:室内雕塑、户外雕塑。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雕塑、意象雕塑、抽象雕塑、观念雕塑。  3.建筑  按功能: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4.设计  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5.书法  按形式语言:楷书、隶书、草书、篆书。  6.摄影  按内容: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静物摄影。  按形式语言:具象摄影、意象摄影、抽象摄影、观念摄影。  第四部分“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以美术的三大功能为基础,说明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二、教学内容资料(一)\n作品分析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摄影)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的技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更需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美好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满和有意义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审美的眼睛。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观美丽的日出。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当我们置身自然景观中的时候,我们似乎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禁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表面上看,天安门只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它经历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近代中国的屈辱和奋起,更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越深入,从中获得的审美想象就越丰富。这个过程其实已经蕴涵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捣练图(中国画,宋代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张萱(唐)  张萱(生卒年月不详),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入禁做宫廷画师。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成为唐代名重一时的人物画大师。尤其是他突破了汉魏以来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列女”、“孝子”的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萱一生只留下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和这幅由宋人临摹的《捣练图》两件作品。《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练”又称“缣”,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织成时质地较硬,须煮熟后加漂粉用杵轻捣使之柔软,并经熨平后才能使用。全画共分三个部分:右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中间一组描绘的是两个正在理线的女工;左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在熨练,其中两个拉平白练,另两个在熨练,在白练下面还有一个来回穿梭玩耍的小孩。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这里既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1857年,巴黎卢浮宫藏) 米勒(法国)  米勒(Jean-Francois\nMillet,1814—1875)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一住就是27年,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他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画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他与巴比松许多画家来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他的作品反映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然世界。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越了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的人。  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半岛距瑟堡和格雷维尔城不远的一个叫格律希的村子里。他的父亲是一个从事音乐并有较好艺术素养的人。他不仅指挥着一个乡村合唱队而且还搞些小雕塑什么的。米勒的母亲出身在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里,其亲属都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米勒从小就是在农田里长大的,直到20岁他才正式去学画,所以家庭的教养和劳动的经历培养了米勒朴实勤劳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不过米勒并不是一开始就发现自己真正的方向的。米勒17岁那年曾无师自通地画了一幅大画《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画面虽幼稚,却体现了米勒对周围熟悉生活的观察和对艺术的热爱。以后他进入瑟堡画家朗格鲁画室学画。1837年在朗格鲁的推荐下,米勒获瑟堡市政府600法郎奖金而进入巴黎一所美术学校深造。同年又成为当时巴黎著名画家德拉罗什的学生。他最初的老师无论是米歇尔•朗格鲁,还是德拉罗什,传授他的都是学院派的那一套。由于米勒是一个质朴而腼腆的人,所以尽管他内心里并不喜欢这些装腔作态的东西但还是接受了。他听从了德拉罗什的劝告去参加罗马大奖赛,但没有成功。从德拉罗什的画室出来后,米勒常出入卢浮宫博物馆,向古代大师,尤其是米开朗基罗和普桑学习。他一面学习,一面和一个朋友租房以卖画为生。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画那些受欢迎的布歇风格的作品,甚至这种风格的《卖牛奶的女人》和《骑术课》还在1848年的沙龙上展出了。这时的米勒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厌恶他目前的状态,另一方面又不知自己今后的道路该怎么走。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终于清醒了。1849年的一天,他到一个画商家里办事,画商不在,正巧另两个陌生人也在等画商,只听他们指着墙上米勒的一幅布歇式的女人体说:“这就是米勒的画,他只会画这种低俗的画。”米勒羞愧难当,他决定离开巴黎,到巴比松去,即使生活再艰苦,也要走自己的路。  米勒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过,他讨厌“夸张、装腔作势和虚情假意”,他指责那些为了职责而忘记自己品格的人(即那种被社会扭曲和异化的人),因为他们已失去了他们的本性和真实性,而这些正是艺术家所必备的。因此他要求自己一定要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创作。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明确看到,他努力将自己所见真实地表现出来的意图。无论是《簸谷者》、《扶锄者》、《播种者》、《晚钟》、《拾穗》等著名作品,还是《牧羊女》、《喂食》、《折枯枝的人》、《砍柴者》、《在休息的葡萄工人》等这些不太有名的作品,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和艺术家对生活观察之深入。播种者和簸谷者之艰辛、扶锄者和休息者之劳累、拾穗者和喂食者之贫穷,都以其深刻的真实性给观众以震撼,这与以往富丽堂皇的罗可可艺术,甚至与当时巴比松画家那阳光明媚、美丽轻松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不同。当来自官方和保守势力的批评家对他大加指责时,米勒给予了坚决的反击。他说:“我将坚强地站着,即使他们称我是表现丑的画家,是妨碍我们民族进步的东西,但我决不做把农民加以美化的蠢事。如果只能无力地表现我自己,我宁愿不表现。”他又说:“表现大地的呐喊这不是我的发明,古已有之。我想诸位评论家们是有学识有教养的人,可我不能人云亦云,因为我生来只知道土地,我只能忠实描绘我对劳动时的观察和感受。”米勒从生活中发现的是悲壮、内在、深沉的美,他使人们看到了生活中惨烈的一面。这其中既有同情又有控诉,从这一面说,他与杜米埃一样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画家。也正因此,米勒的画使资产阶级以及他们的评论家大为惊恐,他们把他看作是社会主义者,说他企图骟起爆动,比库尔贝更危险。他们从《播种者》中看到了起义者的步伐,从《拾穗》中看到了“在这三个拾穗者背后的地平线上,隐现出造反派的长矛和1793年的断头台”。因此他们叫嚣“要把这位无政府主义的画家从画坛上清除”。  在19世纪欧洲美术史上,作为农民画家的米勒是无与伦比的。他塑造的大量感人的农民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时法国农村的真实状况,因此不少肯定者亦把他说成是革命者,是一个无产阶级的艺术家。其实,米勒是个不问政治的人,他曾说过,“一个搞艺术的人干预政治是不明智的”。所以当库尔贝邀请他做巴黎公社委员时他拒绝了。他的作品只是由于它们的极度真实性而被不自觉地赋予了社会的意义。不过他的真实性与库尔贝也是不同的,他借助的是印象和气氛,他在自然中寻找的是那些特征性的东西,因此他反对用准确无误地描摹自然和具体的细节来说话(这与勒南兄弟亦大有区别),因为这些细节会破坏他常说到的那种“思想”和感觉。他认为那些具有独特造型的动作和特定的环境就足以表达他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看到他只画一个人,或把人物变成环境一部分的原因。另一方面,他从不像库尔贝那样使人物突现在画的表面上,也不以强烈的肌理来造成直接的真实性,他将这一切都融入画面之中,所以他在保持人物结实的造型的同时,又赋予画面以诗意。在《拾穗》中,农民的贫穷与地主的丰收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这种对比不是利用脸部的表情而是略去细节的人物动作与环境,他使人物具有了雕塑的力量,从而歌颂了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而《播种者》则更确却地只通过一个人的动作就把米勒的思想表达出来了。难怪有人通过他的画看到了起义者的脚步。米勒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十分明显的,因此象征派画家雷东也给他的画以高度评价。但是米勒艺术的根本特性还在于它的质朴与真诚,它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质朴与真诚也将是开创20世纪艺术的起点,我们将在十分崇拜米勒艺术的凡高那里看到这一点。  萧景墓石辟邪(石雕,南朝•梁)  在南京和丹阳一带,已发现有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的陵墓石雕31处,其中29处的石雕保存较好。这些石雕,包括神道两侧的石柱、石兽和石碑等。石兽相对而立,头上长双角的称“天禄”,长独角的叫“麒麟”,均是传说中的灵异瑞兽,只能用于帝王陵墓。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兽无角,称“辟邪”。这些象征权势的镇守、护卫陵墓驱邪的石兽,形象在狮虎之间,更似以狮子为基础的夸张变形,肩有羽翼,多作昂扬张口、挺胸迈步状,形体硕大,粗壮厚重。其雄强威武的气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南朝时期雕刻的代表。  萧景墓石辟邪,是上述石兽之一。其形态为挺胸昂首、张口吐舌,似正在发出震天吼声。它是用整块方形石雕刻而成,在平原之上硕大的体量具有很强的艺术辐射力,仿佛在控制着这一地域。从各种角度观看,它都给人以气势宏大、雄浑稳定的感觉。艺术家为了突出给人这一感觉,在造型上强调前挺的胸脯,夸张胸部的圆弧线,缩短腹部,夸大后腿上部肌肉和臀部的圆弧线,加粗四肢,弱化关节,夸张巨爪和大口巨舌,强调壮实和硕大的体量感,突出凶猛有力,又能使四肢非常协调地支撑身躯。它头部稍小且向后,既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昂首动态,体现灵巧性,又能造成金字塔般的稳定感。该辟邪厚重而不笨拙,稳定中又有动感,雄浑威猛,似内蕴无穷的力量。它头颈不分,全身处处运用弧线、圆形,除肢腹之间镂空外,全身无繁琐细节,连尾部也紧贴臀部扎地,羽翼仅用线刻而成,加之变形加粗的四肢和夸大的巨爪与底座紧紧连在一起,都使其不易破损,所以历经千余年至今仍较完好,不能不说与其造型有关。石辟邪的单纯、完整和矫健的外轮廓,富有很强的表现力,至今仍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和美的感受。奔马(中国画,1951年) 徐悲鸿作者简介请参照第14课相关内容。  这幅《奔马》在表现方法上,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显示出徐悲鸿以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传统中国画以使之具有面对现实的能力的思想。在主题上,他以昂首飞奔的骏马来表达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希望。徐悲鸿给这幅作品起名《山河百战归民主》,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情感寄托。  根扎南国(纸本彩墨,1998年) 吴冠中  吴冠中(1919—)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留学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1950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并曾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吴冠中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受到他的老师林风眠和吴大羽的深刻影响,一生从事中西融合和油画民族化的实践,逐步形成了清新、明快,注重美术的本体语言——点、线、面、色相结合的韵律美和形式美的独特风格,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时代气息。在《根扎南国》中,吴冠中以他特有的手法,以点、线、面、色的结合,塑造出南方特有的郁郁葱葱、繁茂似锦的大榕树形象,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享受。吴冠中还十分注意理论上的总结和著述,他对美术的形式美的论述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出版有《绘画的形式美》和《风筝不断线》等文集,以及各种个人画集。1991年吴冠中获法国国家文化部授予的文学艺术最高勋章。太白行吟图(中国画,局部,纸本水墨,81.2厘米×30.4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梁楷(宋)  梁楷(生卒年不详),是南宋著名的人物画家。性情豪放,不拘礼法,自号“梁疯子”。梁楷早期的人物画细密工致,后变为简练粗放、纵笔挥洒,寥寥数笔便能画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后人称他的这种画风为“简笔画”,这是梁楷对我国古代人物画的突出贡献。现存的《太白行吟图》描写\n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豪放性格,全画只用寥寥几笔,即把那种桀骜不驯、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既得力于画家对李白的性格特征的正确把握,也和他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画的笔法密切相关。这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早具有代表性的“减笔画”之一,可谓之极品。  中国奥运中心垒球场设计方案  这是为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设计的一个垒球场场馆方案。作为建筑设计,既要从审美的角度实现其造型上的美观,又要考虑其功能上的适应性,同时还要兼及其周围的环境(其中包括色彩、造型和高低等方面)。从造型上看,该设计极为简化,只在一面形成一个敞开的盖顶,这种极少主义式的设计显然是来自现代主义的设计观,就像里特维特的《红蓝椅》一样;在功能上,该设计以三角形来适应垒球比赛的需要,在其周围建起层级式的观看台,并在周围建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在环境上,我们虽然无法看到周围的情况,但从其视图上就可以看出其高度、造型和明亮的盖瓦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红蓝椅(木质上色) 里特维特(荷兰)  《红蓝椅》是“风格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主义设计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完全采用最基本的几何元素或几何形态构成,没有任何隐晦或掩饰,色彩元素也仅限于红、黄、蓝三种原色,可以说,它完全是按照“风格派”创始人之一蒙德里安的艺术理论创作出来的,只不过蒙德里安的作品主要是平面的绘画,而里特维特的《红蓝椅》则是立体的。尽管我们所看到的是一把真实的椅子,但从功能上说,它却并不具有实用性,因为人坐在上面并不舒服。它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由标准化的几何构件组成的,这就为此后现代设计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提供了参照和依据,这一点是开创性的;其次,它的与众不同的现代形式语言,使之终于摆脱了传统家具设计的阴影,宣布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和独立,由此成为现代形式主义设计的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对整个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筛谷的妇女(油画,131厘米×167厘米,1854年,法国南特美术馆藏) 库尔贝(法国)  库尔贝(1819—1877)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画家。生于法国东部的小城奥尔南市一个葡萄园主的家里,从小就直接接触到农民的生活,并接受他祖父给他灌输的革命的思想。家庭的宠爱和较好的生活境遇使他自小就养成了自信和敢说敢为、我行我素的性格,他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库尔贝基本上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要说老师,对他来说就是先辈大师的作品和自然。他从先辈大师那里吸取创作灵感和技巧,而从生活和自然中寻找思想,他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技巧服从思想,思想加强了技巧。这就是库尔贝艺术的主题:使艺术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库尔贝积极参加社会的斗争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库尔贝积极支持这个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并担任了公社革命委员会委员、造型艺术委员会主席、公社第六区顾问、公社驻美术学院代表和教育委员会委员,他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造旧制度和建立新的美术趣味的工作。这一切行为使资产阶级恼羞成怒。公社失败后,便以“杀人、煽风点火和招兵买马、篡夺公职并合伙毁坏古迹”的莫须有罪名将他逮捕并处以323091法郎68生丁的罚款,将他所有的作品及财产没收。1877年12月31日库尔贝客死瑞士。  1855年,库尔贝为反对官方美术的虚伪并表明自己的艺术态度,在巴黎世界博览会对面自建了一个小棚子,举办了以“现实主义:库尔贝,他40件作品的展览”为题的个人展览,并发表了《现实主义宣言》,提出“绘画实际上就是具体的艺术,它不是别的,就是对现实的即存事物的描绘”的观点。他企图把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按照它们原来的样子描摹下来。在这次展览上,库尔贝展出了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其中就包括《筛谷的妇女》,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企图客观地表现视觉真实的愿望。当有人要他画宗教画中的天使时,他一口回绝,说他无法画出一个他从未见过的长翅膀的人。因为库尔贝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像他宣言所说的,“我的心愿全然不是要达到为艺术而艺术那个无益的目标,……要按照我的所见来表达我们时代的风格、思想、面貌,不仅做一名画家,还要做一个人,总之,要创造活生生的艺术这才是我的目标”。正因此,库尔贝在《筛谷的妇女》中真实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他所常见到的农村妇女劳动的景象,表现了劳动者特有的健康的美。  舞蹈(油画,260厘米×389.9厘米,19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马蒂斯(法国)  亨利•马蒂斯(1869—1954)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勒•卡图镇,年轻时曾从事法律工作。有一次生病住院,闲来无事读了一本绘画方面的书,使他对美术产生了兴趣,遂立志终身从事美术,这年他21岁。1891年马蒂斯考入巴黎朱理安学院,1895年成为当时著名象征主义画家摩罗的学生。  马蒂斯的艺术主要植根于后印象派,不过经过几个复杂的演变之后,马蒂斯彻底脱离了后印象派,但他更加强了色彩的表现力。从1904年开始,马蒂斯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以强烈的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去体现他对客观事物的感觉。传统绘画的透视和明暗手段被他弃置一边,只是在构图上还显示出有秩序的现实境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蒂斯又开始了对日本绘画和非洲艺术、阿拉伯图案的借鉴,这使他的艺术日益个人化。马蒂斯不仅把东方的技法(毛笔画)发展到他的创作中来,还利用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来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舞蹈》创作于1909—1910年。马蒂斯在创作时,把模特儿带到地中海岸边,他认为这件作品跟地中海给他的喜悦情绪紧密相连,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绿色让人想起翠的绿地,人物的朱砂色则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地舞动着。据说,马蒂斯的这个主题可以追溯到希腊的瓶画和民间舞蹈。(二)名词解释审美教育亦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一种通过美的教育而使人性发展和完善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而逐步培养人的正确的美丑观、善恶观、是非观、爱憎观,从而净化人的心灵;逐步培养和提高人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审美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在没有任何强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最终达到人性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审美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自然和艺术领域,还应包括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培养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在西方,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公元前347)、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开始注意倡导审美教育;在近代,对审美教育给予极大关注的是德国美学家席勒(J.C.F.Schiller,1759—1805),他认为要把人性从自私和腐化中拯救出来,使人的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又称理性冲动)协调一致,使不合理的社会变成合理的社会,惟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审美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并非获得人性解放的最终条件,而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审美鉴赏力是指人的一种历史地形成的鉴别、认识和评价现实现象和艺术品之美丑的能力,亦称审美判断力。它是审美主体(人)通过美的创造和美的鉴赏而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具有社会性和个体性差异。从社会性的角度说,任何主体的审美鉴赏力都是受到一定历史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的制约,因而具有共同的地方;但是由于主体的生活经验不同、审美修养的不同,审美鉴赏力又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它既是依赖于个人审美趣味的单独判断,同时又普遍有效。德国美学家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把它归于“先天共通感”。但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共同的审美鉴赏力是同一社会关系的产物。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但依赖于直接鉴赏经典艺术品,而且还依赖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真伪、美丑观念。美术分类美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生存而以自然和人造材料,通过平面和立体的形式,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的精神的物质化显现。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美术。为了更好地理解美术,人们做出了各种努力。由于美术是由人创造并最终服务于人类,所以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美术就被归入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并列。在这其中,又由于美术的塑造性而被称之为造型艺术,与表演、诗歌、文学、音乐等艺术并列。但“造型艺术”这个概念也是有局限的,因为像舞蹈、戏剧、艺术体操等表演艺术也同样强调造型性。于是,人们又根据各个艺术门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点而把美术划分在“空间艺术”的范畴之内。   由于美术既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历史现象又是流动的文化精神形态,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美术现象、美术形态和美术门类,同时,美术的创作和鉴赏又是复杂而开放的,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种族、文化、观念、心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从本质上说,任何关于美术的定义、概念和理论都是不完整的,只是我们理解美术的参照。三、教学建议(一)本课包含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应把握住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如何进行美术鉴赏上下功夫。(二)教师可参考案例分析、设问研讨和让学生对具体作品进行全面分析的方法设计教学。\n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二设计背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接触教材后给我的感觉是内容和形式是循序渐进的,课题论述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深度,课题涉及内容广泛,美术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我认为教材的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是最重要、最基本、最实际的内容。设计好第一课有助于教学课题的延伸。第一课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平台。《培养审美的眼睛》的设计我分三个阶段进行:进行阶段一、       课前预习:A、请学生填写《高中美术鉴赏学习信息表》,目的是了解高中学生对美术知识和美术鉴赏知识认识的程度并提出了三个问题请学生回答:1)           你现在怎样认识美术和美术鉴赏?2)           你认为美术鉴赏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吗?3)           你遇到过美术上的问题吗?B、仔细阅读《导言》和《培养审美的眼睛》这一课的内容,回答课后学习活动的两道问答题,目的是希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印象。C、请学生思考第一课的论述,提出心中的疑问也可以谈谈心中的想法。二、       课堂讲解、讨论课堂教学主要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或见解,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解惑,学习的主角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应尽量围绕怎样培养审美?怎样鉴赏?鉴赏的结果及意义何在?等问题讨论,也可以是课文的某一句话或段落去讨论。三、       课后小结通过课堂的讨论,课后请学生们完成一篇小结性论文。论文的内容可以是课堂讨论的延续,也可以是学习感想或学习的认识,小结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成果和收益,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映,并且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和调整。内容描述:片段一导言(教师引导)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的限制,艺术形式和内容必然反映不同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这样就形成艺术的多元化。\n可视形象的艺术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缩影,也是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反映。艺术形象如果仅仅只是鉴别和欣赏,那是远远不够的,鉴赏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是对话,是学习,是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最终的结果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提高人的素质。片段二学生提问《捣练图》和《拾穗》两幅作品怎样更好的欣赏?教师引导:首先,两幅作品内容主题相同,但绘画手法不同,一幅是中国画,一幅是油画。第二,作者所画的历史背景不同,要了解时代背景就涉及到历史知识和中西方文化。第三,如果要更好的欣赏还要了解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思想及他们和我们进行怎样交流。我们要问自己,画家要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是让我最感动的内容?我受到了什么启发呢?片段三学生提问《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教师引导: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片段四学生提问(略)片段五课堂练习学生自我评价:美术鉴赏是怎么回事,我懂了吗?要求:以书面形式论述,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述,不应照搬书中内容,鼓励学生谈真实感受。反思与研究:①第一课的课堂教学比较成功,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提问比较多,以至于下课铃响后还未能讲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注意力集中,非常感兴趣,喜欢听老师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并颇感受益,这样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喜欢的也是学生喜欢的。但这样的环境又说明一个问题,在上高中美术欣赏课之前,学生的艺术教育和欣赏教育是存在缺陷的,我从学生的表情中感觉到鉴赏课的很多观点学生们都是第一次听而感到惊奇,就如同老师为他们推开了一扇窗。②\n从高中美术鉴赏学习信息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美术和美术鉴赏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认知或清楚的认识。但全部都认为对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提到了可以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审美能力,但又都不能具体说明。每一个学生都遇到过美术上的问题,其中最多的问题是怎样鉴赏一幅作品及自己怎样才能画的满意,这些情况说明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明白学习美术的必要性,但缺乏学习的机会或重视不够,同时,对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孤立的看待美术现象、美术作品、美术行为,这种现象的结果就增加了美术的神秘感,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③从学生讨论的作业情况看,学生对美术在文化知识领域的作用缺少应有的认识,这种情况说明各学科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学科本位的形式较多,跨学科的联系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现实生活,各学科兼顾。④在鉴赏课的讲述中我也认识到,单纯就美术问题的讨论终将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只有联系现实社会,涉及不同学科知识,才能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学生有较强的思考能力,我们的任务应该是教会他们怎样思考、怎样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美术鉴赏的最终目的也是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案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范围: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鉴赏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开篇,对以后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本单元围绕着什么是鉴赏、如何进行鉴赏及鉴赏的意义三个问题展开教学,有助于明确模块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图,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和以便今后教学的开展。3、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总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力目标:能正确区分美术门类,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分析鉴赏美术作品。情感目标:明确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4、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难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5、其它相关问题:教师要自制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多搜集相关素材提供给学生使用。二、与本单元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概述\n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设计系列文体串引导启发学生对每一件作品进行感受、质疑、研究、分析、讨论、评价、总结。有目的的选择典型或学生喜欢熟悉的作品,借助参考资料加深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作出评价。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鉴赏的基本方法。三、本单元所需教学资源概述1.教学课件2.教师查找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3.学生鉴赏学习表。四、本单元学时建议建议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五、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2、能力目标:能正确区分美术门类,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分析鉴赏美术作品。3、情感目标:明确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产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教学难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媒体:自制课件、学生学习参考资料、学生美术作品鉴赏报告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课件展示若干美术作品,请学生试辨别其所属门类   导入语: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美术作品时(参观美术馆、博物馆)你是否能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呢? 辨别、区分、回答 美术作品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  利用学生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引出本课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n环节二:课件展示三幅作品《五牛图》《归牧图》《牛》 提问:1、这些作品存在哪些相同之处?不同之处?2、试着猜想作品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思考、小组讨论画家、时代背景、主题、艺术语言等 对比欣赏,引发学生思考 环节三:课件展示两组作品绘画组《干草车》《星月夜》《哈里昆的狂欢》雕塑组《阿夫罗蒂德》《侧倚的人体》《奥运系列》 1、选出你喜欢的作品,说一说为什么?2、你对那件作品有疑惑?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3、试着总结,要研究分析一件美术作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分组讨论,提出疑惑,发表小组见解可从(艺术语言、风格、材料、价值、意义)等方面 抒发感受,探究原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也是鉴赏的第一步。环节四:课堂实践在课本中选取一件你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试鉴赏,并填写鉴赏报告单 观察学生情况,给遇有针对性的指导。  分组开展鉴赏活动,填写鉴赏报告单 选取作品,深入探究,巩固知识,锻炼探究能力。环节五:知识小结  利用课件提炼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  “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 尝试体验鉴赏的过程并加以总结归纳鉴——鉴别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方法)、艺术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赏——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于个人经验线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评价 交流总结,明确方法\n环节六:课堂总结  引用格言,说明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认识、教育、审美 倾听,领会 总结归纳本课知识,深化美术鉴赏的意义。环节七:     布置预习任务1、仔细看书第2-5课,找出其中故事2、查出什么是艺术语言?3、艺术语言的种类及特征?  承上启下,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作业填写鉴赏报告单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授课班级级班          年月日                     第课时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目地1、使学生理解美术语言的含义。2、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在美术语言表达中的作用。重点美术语言整体和构成成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几种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运用。难点不同的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教法讲授课教学内容\n【组织教学】按美术常规教学进行,稳定情绪。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引入新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这说明人和动物各有自己传达信息的符号。语言是人们用来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其实从我们呱呱落地开始,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们都在进行语言的学习和交流。语言从狭义上理解,那就是我们通常用来交流的语音和文字;从广义上讲,可以说我们的物质世界里的每一个物体都有其特殊的语言,只是看我们能不能懂的问题。那么,我们的艺术作品也是一样,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如果我们不了解艺术语言,不懂得艺术传达出的符号,我们就看不懂艺术作品,所以了解艺术语言,对于我们创作艺术作品和欣赏艺术作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家知道艺术的门类很多,它们传达信息的符号,使用的语言也就各不相同。如:音乐(节奏、旋律、和声、速度等)、舞蹈(音乐、肢体、服装等)、戏剧(文学、舞美、音乐、人物动作、唱腔、对话等),哪么美术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来共同研究的问题。【讲授新课】(板书)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美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传达一定的意识和审美理想,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在这种交流美的信息的方式中,这些手段和手法起着与语言作为理论思维的符号系统相近似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艺术语言。哪么如何来认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呢?我们不妨借鉴我们学习其它语言形式的方法来看我们的美术语言。我们学的中文,是由一个一个的字组成的,英语也是同字母组成单词,由单词组成句子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把美术语言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单词来看,我们可以把我们常用的美术语言归类为一些基本的语言符号。二、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1、形体:几何学抽象出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点、线、面、体的关系)在美术作品中,都是作为美术语汇存在的,它们在美术作品中是和形象结合在一起的,通过这些语言来表现物象的轮廓和结构。如P39《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的塑造都是用线来完成的,这也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工笔画的重要特征。P47《朝元图》等。P137《格尔尼卡》中,也是大量的通过点、线、面来传达信息的。体的运用就主要集中体现在大量的雕塑、建筑作品当中。2、\n明暗:明暗本来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物体由于受到光的作用而产生明暗变化。(它的基本内容就是:三大面,五大调的规律)自从达·芬奇总结出明暗造型法以后,它就成为绘画(特别是西方绘画)表现立体感的一种主要的虚拟语言。最典型的代表作P116《蒙娜丽莎》:在作品中作者就是充分的利用明暗这一语言来传达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的。3、色彩: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美术语言。它可以分为: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和装饰性色彩等不同的类型。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在西方绘画中,19世纪以前的大量绘画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色彩都是以固有色为主。条件色:是指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的色彩影响。在很多的写生作品中我们就能明显的感觉到条件色在作品中的运用。如:P134《静物:苹果和橘子》,在作品是的白盘子和白布上明显的有环境色对它的影响。表现性色彩:通过作者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和概括,在作品中大胆的运用色彩来表现主题。如P137《呐喊》中急促、焦躁、压抑的色彩,P136《舞蹈》中单纯、明快的色彩,都是极具表现力的。装饰性色彩:主要运用于工艺美术和建筑作品中。如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到的色彩就有黄、红、表、绿等色彩。如P71的中国古建筑。另外在商业美术、工业美术等很多方面都有应用。4、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具有多维的性质。作为美术语言,它是以视觉感觉为特征的。建筑、雕塑和环境艺术都以空间排列体现不同的美感。如:中国传统的园林P72,民居P77等;在西方绘画作品中,主要以焦点透视(基本原理:近大远小)来虚拟性的表现空间感。如P128《拾穗》,通过透视表现了农场的辽阔。而在中国画中,则多采用散点透视(多视点)的方法来表现作品内容。如P39《韩熙载夜宴图》P41《清明上河图》等。5、材质、肌理:材质,是指材料本身的质地;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无论中外美术家创造艺术形象都与使用的物质材料有关。如西方传统绘画离不开画布和油彩的表现力,如P134《麦田》,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油画材料的特征。中国画也一样离不开笔墨和宣纸的性能。雕塑作品也一样,如P113《佛罗里达州的顾客》,这里作者采用的是一种新型塑料(聚合树脂)和玻璃纤维为材料来完成的。三、\n美术语言整体和基本语言的关系刚才我们给大家分析了在美术作品中常见的几种美术语言,但这里要请大家注意,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在文学作品中每个语词都有独立的词义,而美术语言就不同了,在美术作品中,这些基本的美术语言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如果我们把一幅绘画作品中的一根线或一块颜色分解出来它就毫无意义了,也不会被人理解。因此,美术家只有把美术语言和整体形象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一定的创造法则,构造出一个全新的创造物,才能被欣赏者所理解,才能表达出某种意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作品欣赏使大家进一步的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通过美术语言创造的,我们只有了解了艺术语言才能更好的欣赏艺术作品。只有学会运用艺术语言才能创造艺术形象,传达社会意识,表现审美理想【作业】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二一.教学依据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课内容.二.设计思想普通高中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的学习对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了基本的了解,但从理性上对美术缺乏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立体的认识,对美术的专业术语以及教深层次的东西比较陌生.故在本课适当的情境下引入学生较为熟悉的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加以引导阐述,通过讲授,讨论,问答,赏析,实践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运用到今后的美术活动当中.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区分三大美术类型及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方法.2.过程方法: 通过相关作品的赏析,讨论,设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去认识理解体悟美术作品的语言.3.情感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美术作品丰富多彩,认识美术作品的多元化,通过美术作品的语言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意图,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n四.教学重点:认识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三大美术类型及艺术家的表达方式.五.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的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和艺术家的表达方式.六.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利用网络,校园图书馆收集相关的资料.七.教学过程:1.由学生教为熟知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引入本课主题——美术作品的语言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表达了二者之间的思想和意图.在文学作品当中:语言起到了人与作品的交流,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文学家的思想和意图.(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美术作品的语言有很大的相通的地方,借学生较为熟知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加以引导、对照拉近学生与美术语言的距离.)同样美术家也有他的思想和意图也需要表达,自然美术家也就要有自己的语言.2.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语言: 美术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也就是美术家表达思想意图的工具.其有分为广义的(参与美术作品表达的一切都有语言属性)和狭义的(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其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征.(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2)语言手段:(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语言手段上形成了明显的差别)传统的中国美术:以线为主运用笔墨、章法、皴法等手段.西方美术:运用明暗、空间、透视、构成、肌理等手段.\n 在文学作品当中由于语言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语法,句式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形式.同样在美术作品当中由于不同的语言方式的运用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美术类型. 3.三大美术类型  (1).具象艺术  (2).意象艺术  (3).抽象艺术 运用多媒体出示《韩熙载夜晏图》,《泼墨仙人图》,《1954》三副作品图片学生分组加以讨论:三副作品在外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予以补充.  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小结:《韩熙载夜晏图》,人物环境具体真实,与现实接近是典型的具象艺术.《泼墨仙人图》与上副作品大为不同,似乎有象的影子,概括简洁是典型的意象艺术《1954》没有现实的一点影子,仅为几块颜色.是典型的抽象艺术.4.美术家艺术语言的表达 在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当中美术家所运用的语言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使得美术作品丰富多才风格多样,流派纷呈.依次出示《簪花侍女图》,《荷拉斯兄弟宣誓》,《下楼梯的女人》,《兰马》,《虾》,《红蓝黑》,《牛顿色盘》等几副作品图片,引领学生简要分析讨论三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方法:具象艺术:在于客观再现现实,在中西文化的不同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方法.中国:《簪花侍女图》以线造型随类敷彩的表现方法. 西方:《荷拉斯兄弟宣誓》明暗,光色的变化去强化空间真实感.意象艺术:《下楼梯的女人》,\n《兰马》,《虾》.在于艺术家主观世界的表达(感受,情感,观念,审美理想等)运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段.抽象艺术:20世纪形成的一种以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排除了现实的可辩性.《红蓝黑》——规则整齐的色块和笔直的线条呈现出理性,冷静的感觉    (冷抽象)《牛顿色盘》——不规则的色块流动弯曲的线条呈现出欢乐,情绪激荡的感觉(热抽象)5.学以致用:选择10副左右的美术作品图片(涵概三大美术类型的作品,个别图片当中应体现具象、意象作品当中有抽象的成分).让学生加以分类并简要分析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表达的.教师加以评价补充(在意象艺术或者具象艺术当中会有抽象的成分但并非是抽象艺术作品)6.小结本课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对三大美术类型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表达的方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后面几节课中将带领大家走进三大美术类型. 7.课后拓展: 尝试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八.课后反思:(1).本课内容较为繁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增加至2课时.(2).本课相关图片教多,不能一一分析介绍,选择有说服力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讨论.(3).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运用相关学科(舞蹈,音乐,文学等)知识加以分析介绍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教案一、教材简析  \n本课是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认识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由学生较能“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是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本课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经过多年的学校课堂美术学习,对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及这些语言的组织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一般具象绘画的欣赏与分析有了一定的技巧和感悟能力。但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若干中外具象艺术著作,掌握具象艺术的特征、作用。  2.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情感目标: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社会。  (设计意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五、课型:鉴赏课  六、课时计划:1课时  七、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欣赏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n八、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环节一:播放幻灯片  教师设问:近段时间,有一件事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请看前方记者为你发回的报道——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社会各界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叫好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这究竟是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同学们谈谈各自的看法?                                          学生讨论发言:(从文学作品、历史记载、学过科目中寻找参考答案,构思一个虚拟图像。)  教师补充:相传存世最早的孔子像是画圣吴道子所作,但吴道子生活的时代是唐代,离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至少已经相隔800多年,其准确性又有多高呢?出现这些纷争都是没有摄影技术惹的祸!那么在没有发明摄影摄像技术之前,我们该如何了解前人的生活?请打开课本第三课。  环节二:学生打开课本第三课,引出课题: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设计意图:以孔子标准像定稿的新闻为引子,引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提出在没有发明摄影摄像技术之前我们如何了解前人的生活疑问,为后面作好铺垫。)  (二)进入新课,实施教学。  环节一:教师讲述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的故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点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答创设情景中设下的疑问,明确本课目标即具象艺术的欣赏。)  环节二:播放幻灯片,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兹凯斯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        教师讲述:这是一幅几乎与真人等大的写生作品,作品完成后,放在一个大厅中,教皇的下属进来后,急忙取下帽子行礼,他以为真的教皇坐在那里。教皇本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是:“太像了,太像了,……过于像了!……”后来这幅作品被教皇收藏起来,从来没有展出过,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发言:(参考答案)  \n教师补充:委拉斯凯兹是17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他始终担任西班牙画师,为国王、王后、教皇、宫廷贵族等上层人物画了大量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应教皇本人的邀请而画的。权势显赫的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致的椅子上,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直盯着观众,威严中包含着贪婪,凶狠中隐藏着狡诈。这个当时已76岁的老谋深算的教皇的面貌和性格特征,被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以至于教皇本人看了,也只能用半是不满半是赞叹的口吻说:“画得太逼真了!”  教师提问:作品的真实性可否让照相机替代?  学生讨论发言:(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点出具象艺术最显著的特征:真实即客观再现现实,向学生简介具象艺术作品的欣赏不能单从表面看现象,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三:播放幻灯片,欣赏北宋张择端作品《清明上河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在以往哪些学科中学习过北宋张择端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提问:在语文、历史、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讲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提问:《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提问:《清明上河图》中大致分为几段,最具有故事情节、最精彩的部分是哪一段?  学生欣赏作品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补充:《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图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了天才的运用,使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场面,通过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得到了集中而又生动的表现。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船过虹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的场面。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设计意图: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引起学生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另外让学生通过再次认真欣赏作品自己总结具象艺术的特点,为下一个问题作好充足准备。)  环节四: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请说出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n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案,更让学生理解作品,帮助他们宏观地把握知识点。)        环节五:播放短片“国宝档案”《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提问:通过短片你了解了《韩熙载夜宴图》的来历及价值,那么请以这幅作品为例说出具象艺术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补充:看书第14页,具象艺术的功能主要有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性功能。  (设计意图:欣赏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典的具象艺术作品,感受学生的兴趣所在,稍微穿插对作品的讲解,另外短片“国宝档案”的播放目的是让学生多了解电视、媒体上的信息,将生活引用到学习中来,从媒体中扩大美术鉴赏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解决难点。)      环节六:播放幻灯片,法国画家达维特作品《马拉之死》  教师提问: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学生角色模拟情景:“马拉之死”案情分析并解答问题。  (设计意图: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点出作品所定格的瞬间,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引发丰富的联想是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是艺术家经过精心设计的,让学生在激烈的解疑氛围中体会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将生活典型化、艺术化处理。)        (三)课后拓展  播放幻灯片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作业:根据《最后的晚餐》所提供的信息,小组合作调查,找到出卖耶酥的人,并试着安排耶酥新的座位。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地关注美术作品、美术现象,了解相应的知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四)课后小结  教师赠言:绘画能比语言文字更真实、更准确地将自然万象表现给我们的知觉。——达·芬奇  (设计意图:以赠言结束课堂,再次强调欣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示学生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情感,增加阅历,才能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  十、教学反思  1.学生注意力集中,围绕着教学过程展开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环节的设计中来;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点击知识点,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2.活动与关注的要点衔接的是否紧密,所设置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思考,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也许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班,对教学环节有所增减,有所侧重。  \n3.各环节的开展,尤其是“案情分析”学生的兴致会越来越高,有可能出现互相争执不下的局面,或者有些班的“破案”氛围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时,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浏览图片,小结的时间长度。  4.在作业中留下悬念,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感兴趣的美术知识方向等,以便教师总结反思,构思接下来的教学设计。 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设计理念本课旨在通过欣赏意象艺术作品使学生明白意象艺术和前课所学的具象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本课中应立足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通过对比来找到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紧抓以学生为主体来作为主线,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同时在本课中,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能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2.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认识和理解。3.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作品中更倾向于美术家心内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三、学习重点1.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2.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3.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四、探索难点1.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2.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五、教学用具:1、油画作品:写实型艺术作品(具象艺术);写意型艺术作品(意象艺术)2、国画作品:工笔画艺术作品(具象艺术);写意画艺术作品(意象艺术)3、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这两件名作,分组讨论,两幅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1650年)委拉斯凯兹(西班牙)《马蒂斯夫人像》(油画·1905)马蒂斯(法国)\n(3)学生回答:①都是人物画②前一张像,后一张不像(4)老师引导、归纳:这是两件题材相同都是人物肖像画,但表现的艺术形式各不相同。前一节课的“走进具象艺术”已涉及到《教皇英诺森十世》的表现形式,而《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意象艺术的殿堂,一起来欣赏、学习意象艺术作品。(5)课件展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2、创设探究空间,学习新知(1)   课件展示:什么叫意象艺术?(2)   学生回答(3)   老师引导、归纳在词典中:“意”为愿望、料想.“象”为形状、样子。意象艺术是对物象加于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让学生欣赏凡·高油画作品《夜间咖啡馆》和咖啡馆实景照片项比较,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油画作品《夜间咖啡馆》和咖啡馆实景照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4)   课件展示: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式怪异?油画作品《内战的预感》·达利(5)学生讨论、回答:(6)老师引导、归纳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3.领悟新知请同学讨论:如何理解意象艺术?(8)学生回答(9)老师引导、归纳: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意象艺术形象更集中、典型。C意象艺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4、 提问与反馈(1)课件展示:同学讨论:国画作品中的工笔画艺术作品和写意画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芙蓉锦鸡图》(中国画)赵佶(宋)《鹌鹑图》(中国画)朱耷(清)(2)学生讨论、回答(3)老师引导、归纳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应设置一个能换起学生自问、自答、探求知识的课堂环境。如每组互提、互问、互答。5、练习与巩固(1)你最欢喜的一幅画是意象艺术作品还是具象艺术作品吗?(2)你怎样理解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真实”?\n(3)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七、教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由于使用了学生分组讨论,来比较就象艺术与意象艺术的异同,学生对于能够基本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点,能够基本理解意象艺术。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一个或几个图像,让学生用意象艺术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如欢乐、痛苦、不安、激动等,以更深体会意象艺术的特点。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教案课时:一课时课型:理论欣赏课高中美术教案: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三种——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这是它与具象艺术和意想艺术的区别所在。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冷抽象"和"热抽象",严格的"抽象艺术"是指那种完全抛弃了任何可视自然现象的表现形式。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艺术上的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过程•方法:1、了解抽象艺术的概念和鉴赏抽象艺术的一般过程或方法2、能从抽象艺术的形态、语言、艺术美等方面表述自己对抽象艺术的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名画赏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2.以美的角度在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评价抽象艺术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对比引入新课比较具象、意象抽象艺术作品学生区分什么样的作品是具象、意象、抽象的引出课题(板书)三幅作品初步认识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被发现的1、讲述康定斯基如何’发现’抽象艺术。教师总结看似偶然,其实它的出现是必然的。2、了解抽象艺术产生的背景(摄影、摄像技术的发明)3、对比欣赏蒙得里安的《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n学生答:红树比较像树,灰树有些像又有些不像,而开花的苹果树则非常不像树。4、教师归纳:具像发展到意象,最后才到抽象。所以抽象艺术的出现是必然的。《红树》、《灰树》、《开花的苹果树》。两种抽象艺术(深入认识抽象艺术)(一)冷抽象1、蒙得里安和《百老汇的爵士乐》2、什么是冷抽象一、欣赏蒙得里安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学生谈感受[学生交流内容]学生1:我看起来就像坐在飞机上鸟瞰城市时的景象。学生2:我觉得蒙得里安像一位预言家,作品是二十世纪40年代的画,却像我们这个时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电子网络一样。学生3:纵横交错的线条像美国发达的交通网,小方块像各式各样的汽车在大道上奔驰。学生4:直线与方块的构成,画面不拘一格,就像美国人那种开朗的性格与灵活多变思维。学生5:我觉得各式各样的方块就像夜总会和歌剧院一样遍布于百老汇街的大街小巷。学生6:我觉得像霓红灯随着爵士乐的节奏而闪烁。鲜艳的色块象百老汇夜晚的霓红灯光闪闪烁烁、一明一暗;直线和竖线象百老汇大街小巷横平竖直;其中的大小方块象街道上跑的汽车,鸣着喇叭象萨克斯和小号的滴滴答答悠扬的声音、金属的光泽、还象音乐上的五线谱高音低音跳跃的鼓点。二、提问;这幅画的语言元素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点、线、面方面分析)学生;全是由直线构成,形成直角关系,并由方块构成,互相平行且垂直。老师归纳;凡是由直线、几何形构成,看起来比较冷静、理性的抽象作品就是冷抽象作品。蒙德里安是冷抽象代表人。(板书)1、《百老汇的爵士乐》2、蒙德里安简介(二)热抽象1、康定斯基和抽象艺术2、什么是热抽象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即兴之31》提问:从即兴二字,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学生:充满激情,这幅画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是不是还是由直线,几何形构成的比较冷静、理性的呢?学生:不是,它是由曲线,比较乱的形构成,一点也不理性,相反比较随意。老师:很好,大家分析的非常不错,康定斯基的这幅画是典型的热抽象作品,我们只要记住像这种由曲线,自由形构成,感受性较强,笔势较明显的大都是热抽象作品。康定斯基是热抽象代表人。(板书)1、《即兴之31》2、康定斯基简介(三)学生练习辨别冷抽象和热抽象作品让学生辨别一些作品,哪些是冷抽象,哪些是热抽象。(通过提问,回答并说出为什么,来巩固理解两种抽象风格)若干作品理解抽象艺术的艺术美抽象艺术的艺术美:1形式与色彩、2构图与笔触、3材料与肌理、4空间与透视、5光影与运动刚才我们已经欣赏了各种抽象艺术,并且也学会了区分冷抽象和热抽象。那么抽象艺术到底美在何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抽象艺术的五点艺术美学生活动:由四个组分别分析前四个艺术美,最后一个由老师来补充。A组选择作品《白上白》冷抽象,该作品由直线,正方形构成画面感受非常严谨,冷的白和暖的白让人感到理性。B组选择作品《作品36号》无上无下、无前无后的满构图,笔触随意,姿势笔触绘画。\nC组选择综合材料《隐现3X》银灰色的金属材料给人一种理性的感觉,流畅的曲线线条带给人自然的美感,一点红色若隐若现。D组选择作品《红窗》菱形所形成的方向既像里转又像外转,产生视觉错觉感,从颜色上由深红到浅红到明黄有种空间感E老师总结选择作品《26-4-94》色彩上前黄后绿,产生明暗空间的视觉感受,方向一致笔触强烈,有运动感。学生有说不到位的地方老师予以补充,学生初步有个了解即可课堂引申中国抽象艺术1、原始彩陶2、草书3、赵无极彩陶图片、作品图片尝试练习画抽象画谁都能创作抽象艺术吗?大师能创作抽象艺术,我们能不能创作抽象作品呢?尝试结合背景音乐进行即兴创作(可以用冷抽象也可以用热抽象的风格)巡回播放音乐及大师的作品展示评价-自评、点评结束语抽象艺术作为无主题、无逻辑、无故事的艺术,是经验之外的生命感受,它追求创新挑战经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美图画,抽象艺术用鲜明的个性及艺术符号来完成画家对艺术的生命体验。欣赏抽象艺术,懂与不懂是相对的。而人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决定了人的审美能力,这是绝对的。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教学过程一、直观导入欣赏、判断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n[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自然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参岑)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2)、罗丹的《欧米艾尔》,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种作品的艺术美呢?[讲述]《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凄美”。[提问]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讲述]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二、展开新课1、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比较、分析(1)《开国大典》的摄影相片与油画作品比较摄影作品是真实的场面和形象——分散、零乱、主题不突出。油画作品是经过改造后的艺术形象——庄严、气势宏伟、形象典型、主题突出、鲜明。提问:自然美或者社会美可以代替艺术美吗?为什么?(首先,社会美与自然美本身的形式与内容,无论是在历时性方面还是在共时性方面都难以做到完全一致。社会美的内容是普遍的、自由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常被特定的情势所限定,常常是不自由的、偶然的,缺乏普遍性的。例如“勇敢”品质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在不同情况下,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自然美的形式是规律性和自由性的统一,但是与之契合的内容,常是多义的、游移的,甚至是与形式相冲突的。因而自然美也难以表达普遍自由的内容。其次,自然美与社会美总是存在于现实的一定时间和空间之中,没有空间流动的自由性和时间流传的永久性,即它们常处于活动状态,缺乏稳固性和普遍性。社会美的直接现实性消逝后,如无富有艺术性的传播媒介的帮助,美感影响也就消失了。而自然美则依赖于自然状态,时序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到自然美存在的永恒性和自由性。再次,现实美还常带有芜杂性。美的成分与不美的成分或可有可无的成分共处一体,各成分之间内在的联系不够协调,因而作为整体,和谐程度不够。毕竟现实美是缺乏充分加工的自然形态的美,即便经过加工改造,也常常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因而,也就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实践主体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就曾指出:“自然美(社会美也类似)和艺术美在下面这一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即归根到底自然不像艺术那样有意识地把美的创造作为目的。”\n①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缺陷,使它们不能充分满足人们更高级更全面的审美需求,也不能充分表现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因而需要艺术美。)艺术美是艺术家自由自觉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将社会美和自然美纳入心灵,用情感去冶炼它,用想象去完善它,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激情熔铸进去,化为作品的血肉和灵魂,从而使现实美升华,成为心物一体的美的对象。黑格尔曾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②这种对现实美的升华,主要是通过典型化和理想化来实现的。艺术家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把现实美中不美的部分“清洗”掉,把分散的美集中起来,创造出典型形象,使之更符合美的规律,更纯粹、更精致。同时,艺术家建构的艺术形象具有十分紧密、协调的内在联系,是用一种完整的面貌向世界说话,表现出一种理想美的色彩,因而是普遍自由的形式与普遍自由的内容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美的形态。“艺术美高于自然。”①黑格尔的论断是正确的。讨论、交流(2)《欧米艾尔》[讨论内容]请从社会、自然、艺术的角度来比较是“美”是“丑”,罗丹是如何使我们感到“艺术美”的?[引导分析]社会的角度——出卖肉体的妓女——是“美”还是“丑”?自然的角度——风烛残年、浑身皱纹等——是“美”还是“丑”?艺术丑和艺术美艺术丑是指艺术作品的丑,艺术丑和艺术美是相对应的。衡量艺术作品的美丑的标准主要不是看作品所反映的对象的美丑性质,而是看艺术家怎样去表现对象。艺术家反映事物,由于自己主观条件的影响,可以使作品成为美的,也可以使作品成为丑的。在艺术中使用丑的概念常有不同的含义。例如:1、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罗丹说:“在艺术中所谓丑的,就是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西,不重表现,但求浮华、纤柔的矫饰,无故的笑脸,装模作样,傲慢自负------一切没有灵魂,没有道理,只是为了炫耀的说谎的东西。”2、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例:委拉斯开兹《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列宾《祭司长》、达分奇《最后的晚餐》中的犹大。3、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4、在园林艺术中山石以丑为美。刘熙载在《艺概》中写到:“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实际上这里所说的丑,是指山石的错踪变化的美。正是因为丑得让人惨不忍睹,才激发出人们对现实中丑恶的恨。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丑的,但蕴涵着作者“构思美”和其对受欺凌妇女同情的“心灵美”的艺术作品本身是美的。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历史上,许多美学家都对这个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亚里士多德从审美认识的作用来阐释艺术丑。他说:“经验证明了这样一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维妙维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例如尸体或最可鄙的动物形象……我们看见那些图像所以感到快感,就因为我们一面在看,一面在求知。”②\n雨果认为艺术应将美与丑结合起来,“正是从滑稽丑怪的典型和崇高优美的典型这两者的圆满结合中,才产生出近代的天才。”③罗丹更是强调丑在艺术中的意义,“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④生活丑能转化为艺术美,是被艺术创作的特性所决定的。艺术家认识到生活丑的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将丑真实地展示出来,就体现了合规律性的“真”;同时,进入到艺术殿堂中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便从反面肯定了美,又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并且,由于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丑在艺术上构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因此,当生活丑进入艺术意境,就会蕴含生活丑本身所无法包含的审美意义。这是一种以其艺术性的存在否定其自身现实存在的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震颤,产生强烈的美感,即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于丑怪中见光华。例如罗丹的雕塑《老妓》,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物麦克佩斯,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等等,都是通过艺术的审美性,使“丑”的人物形象获得了不朽的艺术魅力。艺术的角度—和精湛的技巧所创造的形象,构思美(揭示社会的丑,(丑得如此的精美,矛盾使我们产生无限的联想及心暗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的对立统一)灵和审美上的震撼。(社会丑和自然丑)(社会丑和自然丑的提升)小结艺术形象源于现实形象,而高于现实形象。艺术形象其实就是“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美的再现和美的表现。艺术美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的。2、什么是形式美?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经常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开始他是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或乞求神赐于力量。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人们看到他们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这就是形式美。因此,形式美是人类独特发现和创造之一。到了古西腊时期,人们开始对形式美的研究和探讨,并归纳总结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法则。比如,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对称、和谐、多样统一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形式美的基本含义)什么是形式美?广义地说,它是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狭义地说,它是大量具体美的形式提炼、概括出来那种抽象形式所具有的美。它是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美,即点线面、色彩、空间、构图、质材等形式因素的组合构成的美术作品的形式之美。[提问]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有哪几个方面的内容?(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构成形态变化)形式美—(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构成审美意象)(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构成审美关系)  美术的语言元素和手段还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用才能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形式。形式美是以上三个方面相互融合的综合体。作品剖析(1)《雄视》(中国画,局部,潘天涛)语言元素的构成语言手段的运用语言规则的体现艺术美\n(点、线、面等)[构图、肌理(墨韵)等][在险峻中求平衡(掉毛、松乱的善斗雄鹰;(矛盾的对立统一),雄健的傲骨)点、线、面的比对与和谐]下面,我们就列举并结合一些实例做简单的解释。1、变化和统一: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宋人所作的《秋浦蓉宾图》《清明上河图》的虹桥一段2、对比与和谐:林风眠的《静物》潘天寿的《水仙》3、比例与尺度:刚欣赏过的雕塑《维纳斯》法国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的《萨平妇女》的构图4、对称与均衡:如(学生回答:螃蟹、蝴蝶、人体、贵州的《蜡染头巾》、马蒂斯的《蓝衣妇女》、花瓣);王雪涛的《牡丹》、马蒂斯的《静物》节奏与韵律:如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朝元仙仗图》《古代塔》学生作品欣赏:《西斯庭圣母》《巴黎圣母院》提问:请指出这两张作品中五种形式美,教师小结。《西斯庭圣母》《巴黎圣母院》课堂总结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固定不变的,法则本身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在西方美术史上,哥特式艺术大师对教堂建筑形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和古西腊完全不同。巴洛克美术为了强调动态和激情,也背离了古西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的形式规范。尤其是在现代艺术中,为了达到创新而打破传统形式法则的创作,更是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对形式法则的理解,应该是作品产生的主观条件,更好的欣赏美术作品。讨论、交流[提问]观察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说说它们符合哪些形式美的法则?(1)《校园风景》(2)《自然景观——月亮湾》三、互动实践请几个学生上来,根据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形式美,以身体为元素(也可以加其它道具)来完成一幅画。四、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而定。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n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我们欣赏、理解美术作品的重要环节,本课讲述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创作意图可能针对现实,也可能针对艺术,但无论针对什么,它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针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这个问题,本课主要是从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种不同美术类型来对此展开分析的。(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使学生能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鉴赏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采用讲授、提问、探究、展示等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并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试图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这种意图又都有现实的依据。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创作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2、教学难点: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关系。( 四)学生分析:高中学生往往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一种神秘感,面对美术作品不知如何进行分析。本课试图让学生能学会从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高中学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归纳、分类、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同类型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提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的能力。(五)教具:图片、计算机、投影机。(六)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课前准备播放舒缓音乐,安排学生就坐,准备上课,老师展示图片学生就坐,拿出课本后,欣赏图片。创设情境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n情境导入欣赏: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1、让学生谈谈他们心目中的巴尔扎克?2、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砍去?老师介绍:这幅作品及画家雕塑这幅作品的背景。总结: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学生自由回答,他们把自己心目中巴尔扎克的形象描绘出来。学生阅读本节并思考回答第二小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学生体验情境,明确任务。知识与运用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1、老师展示王式廓《血衣》与莫奈的《印象·日出》图片,讲解分析这两幅作品得出:艺术家创作意图有的针对社会现实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有的针对艺术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不管艺术家有什么样的创作意图,他们都体现了艺术家的表达和创作欲望。2、讲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普通劳动者,他们的劳动产品是艺术,视觉上比我们敏感,以艺术视觉的眼光看世界。如:毕加索作品《牛头》,你们知道毕加索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学生认真听,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自由回答老师的提问。打破了学生对艺术神秘的观念,启发学生探寻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证实艺术家是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学生与艺术产生亲密的关系。自由讨论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先找一位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总结:影响艺家的创作意图。1、现实2、艺术艺术和现实这两个因素可能在同一作品里,也有可能不在同一作品里。3、社会和文化环境A、为什么说同一社会不同的文化情境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也是不一样呢?一位学生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学生们根据老师以上作品分析的方法,进行自由讨论,从《愚公移山》得出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是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目的让学生把思维放宽。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研究,集体协作的学习能力。\n师生互动教师总结根据李桦的作品《怒吼吧,中国》和古元的作品《离婚诉》让学生自由讨论。提醒学生要注意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与地域来分析鉴赏。总结:李桦和古元虽属于同一社会,但艺术家的成长环境以及艺术家的个性、知识水平和家庭等方面的影响。B、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境下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也不是一样的。如:老师分析拉斐尔作品《草地上的圣母》和倪瓒的作品《六君子图》得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通过宗教题材表达对现实的态度和处理明暗、透视的能力。中国文人画的创作意图通过梅、兰、竹、菊或山水表达个人情操和笔墨情趣。自由讨论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边听老师分析边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探讨的精神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理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虽然有少部分方法不可行,但仍值得鼓励。总结增强学生知识。提到鉴赏能力。。协作讨论师生互动评价交流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1、本节主要讲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种美术类型中是如何体现的?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分别展示具象艺术作品《开国大典》、意象艺术作品《荆轲刺秦王》及抽象艺术作品《红、黑、黄、蓝构成》图片,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三种美术类型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把全班同学分为A、B、C三组,先让本组成员自由回答,然后选一本组代表进行总结。师生共同评论哪组分析的最好。2、观念艺术用艺术的手段,完成作品意图的表达。如法国艺术家杜尚《L.H.O.O.Q》复习以前学过的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及抽象艺术,学生就问题阅读本节内容后。分组讨论,分别回答老师的问题。阅读本课观念艺术的内容后,边听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容及作品情感,使他们能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全方位的思考。同时分组讨论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作品的探讨有一种成就感。观念艺术中如何体现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并让学生意识到艺术手段对观念艺术实现意图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对以上所学知识的运用,基本完成了本题问答,要肯定学生的成绩。\n老师讲解分析观念艺术作品,边感受、体会作品的内涵。归纳提高一、总结:本课主要讲了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有自己的创作意图,有的针对现实,有的针对艺术,但无论是针对什么,他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本课也分别对具象艺术、意想艺术、抽象艺术、观念艺术是如何体现艺术家创作意图做了介绍。为了更好的鉴赏美术作品,我们必须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因为它是鉴赏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二、作业:1、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如何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的?2、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认真听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这节课学生所学内容。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为下一节课所学内容做准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八)板书设计一、意图来源:1、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2、针对艺术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二、影响因素:1、现实方面2、艺术方面3、社会和文化情境三、不同类型美术作品中创作意图的体现:1、具象艺术2、意想艺术3、抽象艺术4、观念艺术\n二、教学实录:(一)片段前准备老师活动:针对美术作品中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这一问题,把全班同学分成A、B、C、三组,分别讨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中体现的。分组讨论后,先让每组同学自由回答,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学生活动:各组学生针对各自的问题复习以前学过的具象艺术、意想艺术、抽象艺术,阅读本课内容后,讨论各组的问题。老师活动:准备相关资料、教学设备。(二)教学片段片段一:具象艺术是如何传达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老师:播放国歌,创设情景,展示图片《开国大典》。提问:这幅作品表现什么样的场面?学生一:这是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成立了的一个场面。。老师:你怎么知道的?(顺向诱导)学生一:因为在画面的中心塑造了人民领袖毛泽东的庄严形象,他正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说明了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画面上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领导人物的脸上也因此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学生二:作品具有喜庆的气氛,如:红地毯、红柱子、红灯笼、远处的红旗和蓝色的天空、黄色的菊花、远处的绿树,这些鲜艳色彩不仅对比强烈,而且营造了喜庆、庄严的气氛。学生三:拍摄的《开国大典》的照片和董希文的作品《开国大典》并不完全一致。(很好!拿照片与油画作品比较,观察的很仔细!)老师:有哪些不同呢?学生三:照片上左右两边都有领导人物,而董希文的作品《开国大典》把领导人物都安排到左边,另外董希文画的大红柱子位置如果是对现实的描绘的话,那么毛主席站的位置应该有个红柱子,但作品里面没有,说明作者在这里进行了主观处理。(不错!善于思考。)老师:那画家为什么这样做呢?学生四:这样可以集中表现宏大的游行队伍和辽阔的天空,从而突出开阔大典盛况和宏伟的气势。学生五:长方形的构图不仅展现出开阔、明丽的天空,而且也象征祖国的未来前程似锦、光明灿烂。(想象力很丰富)学生六:作者以近乎平涂的手法和单纯、艳丽的色彩表现出其对民族油画语言的追求。\n本组代表总结:本作品代表具象艺术是如何传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通过我组人员对《开国大典》鉴赏,由此得出必须收集形象(国家领导人),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毛泽东),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国大典),并营造出故事的典型环境(喜庆的民族特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要表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表现了中国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压迫,从此翻身解放的豪迈的精神风貌。色彩上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彩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片段二:在意象艺术中艺术家是如何表达创作意图体现的?老师:B、组的同学以汉代画像《荆轲刺秦王》和莫奈作品《卢昂大教堂》为例,说说意象艺术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老师:你们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学生一:荆轲是战国末年齐国人,因受燕国太子丹的赏识而被奉为上宾。太子丹为摆脱燕国被秦国灭亡的危险,派荆轲出使秦国,借贡献燕国地图和送上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为名,行刺秦王。画像石上描绘的就是这一事件最动人心魄的场面:当秦王接见荆轲时,荆轲献上地图,在藏于地图中的匕首即将显露之际,一把抓住秦王的袖子,将匕首刺向秦王。但未刺中,秦王急忙躲闪,慌乱中连自己身上所佩的长剑也来不及拔出来,而秦王左右的官员也因秦王明令任何人不得带兵器上殿,只得以衣袖扑打刺客。在这危急之际,御医夏无且急中生智以药囊掷中荆轲,使秦王有机会拔出长剑砍断荆轲左腿。这时荆轲只得拼命将匕首向秦王掷去,结果只击中了殿中的铜柱。从殿外赶来的卫兵最后将荆轲和他的随从当场杀死。老师:你知道哪个是秦王吗?学生二:右边的是。老师:为什么?学生二:从他们的动作、戴的帽子以及匕首刺向柱子的方向可以判断出来。(观察的很细致)老师:作品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呢?学生三:作品中秦王在“逃”,荆轲在“追”,说明当时的气氛很紧张。学生四:作品中匕首穿透铜柱,显然是一种夸张,这不仅渲染了荆轲掷出匕首的力量之大,还突出了这是一场生死搏斗的激烈紧张气氛。学生五:在作品中,作者并没有着意刻画人物表情和心理活动,而是通过整体的渲染直接传达出作者的意图。老师:莫奈作品《卢昂大教堂》又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呢?学生六:拍摄的《卢昂大教堂》照片与莫奈的两幅《卢昂大教堂》作品并不完全一样,甚至莫奈所画的两幅《卢昂大教堂》从色彩上看也是不一样的,说明教堂是什么样子对作者来说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色点的融合所营造出的整体光色氛围和效果,所以作品是凭画家对卢昂大教堂的感觉来画的。\n本组代表总结:根据我组人员回答由此得出:意象艺术主要侧重于画家的感觉和情感的表达,不必去收集和归纳形象,而是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直接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图,但意想艺术作品也可以有故事情节。片段三:在意象艺术中艺术家是如何体现他们的创作意图的?老师:C、组同学以蒙特里安的作品《红、黑、黄、蓝构成》为例,学生一:此作品是冷抽象,画家用最简单的形、色和线构成的这幅作品,他认为艺术作品应采用最简单的形和色。矩形是一切形中最简单的形状,三原色是色彩中最基本的单位,不可再分解,直线则是线条中最简单的。三者的结合,造成了最平衡、最和谐的形式和内容。学生二:作品中没有事物、没有人物、无冲突和矛盾、无感情和思想,五种颜色全被黑线分割,形成面积大小不等的矩形方块,画面简洁、冷清的感觉。本组代表总结:根据我组人员回答由此的出:抽象艺术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蒙特里安的作品《红、黑、黄、蓝构成》就是用水平线、垂直线及三原色构成,给人一种简洁、冷静、稳定的感觉。片断四:各组均已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请同学们互相评价哪组最好。(同学们中气氛活跃,争论较为激烈,最后评出具象组最好)……四、专家点评:《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本身是一个内容比较宽泛、涉及层面较多、理论性较强的一个课题,即使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的美术知识,但要在一两节课中把“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讲清楚也是有一定的难度。可贵的是,作者在引入新课时播放舒缓的音乐及展示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这样不仅创设课堂情景氛围,而且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使课堂成为了师生交流、探究、对话的场所。尤其是作者讲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如何体现的部分,可以说是本课中是最精彩的环节,作者采用了学生分组研究讨论、提问、总结等方法,由A、B、C三组同学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很好的完成了本课教学重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是一篇成功的典型课例。三、教学反思\n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从探寻艺术家创作意图角度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对现代艺术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使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课后我对本课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我体会到: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有利于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我采用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给学生更广的思考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打开学生思路。分组后的学生不但能对本组重点探寻的内容做到比较全面的把握,而且还能对其他组同学发言的内容做出积极回应。这说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通过引导学生用学生自己的感受、体验、思考来理解艺术家是如何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的,可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使学生不再以画得象不象、看得懂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学会通过作品的表象探寻作者试图表达的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准。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三种不同美术类型之间的教学过渡环节不太自然,在设计上还需进一步改进。今后我还要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 一、教材分析1、 本课在课序结构中的位置。美术鉴赏总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艺术理论概说;第二部分为中外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的鉴赏介绍。本课是美术鉴赏理论知识系统中的第八课,为理论概说的最后一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第二部分的分门别类的介绍做出铺垫。2、本课的内容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引部分。是从中国古代画家马远和夏圭的故事说起。指出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中的贡献,但是明代皇帝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由此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n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地域有着密切地关系。主要以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的分析和介绍来说明。表明着作品是一个历史时代和地域的产物,凝结着一个时代和地域浓厚的气息,是意义和价值判断的关键所在。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三位雕塑家所创作的三件同是《大卫》题材的作品为例,以此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除了受到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影响之外,其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更在于它的创新和突破。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①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修养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作品会有不同判断结论,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体验。②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也不是任意的,是必须建立在对于作品及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全面的判断。③多角度多系统的品评标准的掌握很必要,也是我们所要介绍和了解的。二、教学设计思路第一部分——导引部分。由故事讲解导入,马远和夏圭都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他们以边角式山水取代了北宋流行的大山大水作画方式。从而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形式风格的新局面。因而受到了后世画家的追捧。可是,特别喜爱书画的明代皇帝朱棣却不那么认为。认为是残山剩水。这说明对艺术家的创作和贡献,在从政治家的角度则又是另外的一种说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由此提出悬念,导出进入本课主题的探讨。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通过对主要作品《父亲》的介绍赏析而展开,并进一步来阐述主题。作者:罗中立1964年考入四川美院附中,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到了四川大巴山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事了务农的生活。1978\n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他根据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创作了此作品。1984年参加了全国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这是自文革前的1964年20年来的首次,展览之隆重是前所没有的,作品受到了好评。(此次展览也有本人作品在里面)接着进一步讲授展开对作品相关的分析,如作品的特点表现、时代和地域的问题。包括提出作品中的一些设问:①    主人翁是作者的父亲吗?②    为什么在形象上是满脸苍桑?③    为什么画面是金黄色的?④    为什么主人翁的耳朵上夹着一支圆珠笔?⑤    作者没有到过农村,没有生活在哪个年代,能否画出这件作品?⑥    《父亲》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探索精神,并说明时代和地域的价值存在的必然性。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①通过对《大卫》作品的介绍,导出在美术作品上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主要是对三个不同的作者,并且是同一的题材来展示分析介绍,主要是作者在综合的艺术表现上,尤其是在健壮的形式美感的表现上,以此来说明表现上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同。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①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修养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作品会有不同判断结论,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体验。②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也不是任意的,是必须建立在对于作品及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全面的判断。③多角度多系统的品评标准的掌握很必要,也是我们所要介绍和了解的。由此介绍和了解在美术作品的判断上的五种不同的评价方式。\n④由此来说明对作品的评判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由于知识修养的不同,其结论也会有差异,但是可以找到共同的被普遍认同的标准。三、教案课题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对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的几种评价方式;2、通过实例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重点1、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2、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角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不是任意的,是有一定评判标准的。教学方法 对比方法仪器、用品 多媒体、教学用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作品图片1、晓雪山行图和渔翁清幽2、父亲3、大卫的三个图4、艰苦岁月等三个图5、红太阳光辉暖万代、绿色长城、洛神赋、梦等图1、对设定问题进行讨论2、分析作品年代、地域、作者意图、表现手法方式等3、对于部分问题以小组之间的问答讨论展开4、具体对《父亲》、《大卫》作品展开讨论 1、展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思考的意识。2、通过讨论、分析和思辩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认识。 [板书设计]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一、马远和夏圭的故事启示。\n意义和价值1、艺术家的创作和贡献,2、皇帝朱棣认为是残山剩水二、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1、作者的父亲?《父亲》2、形象上是满脸苍桑?1、时代性意义和价值3、金黄色的色彩?2、地域性4、夹着一支圆珠笔?  三、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1、多纳太罗《大卫》2、米开朗基罗1、社会性2、艺术价值3、贝尼尼四、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1、重在个人体验。①美的认识和感受体验②个人的修养和知识系统2、社会品评方式①品评式、品鉴式②形式主义③历史\n④社会学⑤心理学3、多方位多角度的全面品评 四、学案和答案(一)、《父亲》作品1、作者的父亲?答案:否,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2、形象上是满脸苍桑?答案:歌颂劳动光荣的时代特点。3、金黄色的色彩?答案:是一种丰收的色彩格调。4、夹着一支?答案:表明着农民知识化。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时代特征。1、反映了文革时代的特征2、反映了发生在中国地域1、歌颂农民劳动阶级——工农兵为主题的政治环境——具有教育意义2、具有歌颂上的政治价值(二)、《大卫》作品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具有:1、展现和歌颂了英雄人物的形象2、展现了男性的健壮艺术之美1、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2、具有艺术创新价值\n(三)、社会品评方式1、品评式、品鉴式。有能品、妙品、神品、逸品。2、 形式主义①线条与块面②平面与空间③黑白与色彩等3、 历史把作品置于历史的坐标中进行的评判。4、 社会学作品的意义在于反映了社会的存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5、 心理学侧重于从美术家个人的气质、个性、情感和心理的角度,及创作过程中的下意识和潜意识和活动。(四)、学生作业选择一件美术作品进行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不在于统一的答案,而在于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发挥。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的范围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早期绘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国古代花鸟画。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n对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的目的。单元总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绘画艺术,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参与,实现对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创作理念和审美特征的初步认识。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教师讲解法、比较法、范例演示法及通过欣赏作品、学生实践、参与评价作品等教学活动,实现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与实践中,体会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从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在联系入手,认识中国传统艺术,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力争达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传承之目的。教学方法: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感受、分析、讨论、评价等。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学生鉴赏学习用表单元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早期绘画到山水、人物、花鸟画高峰期的代表作品,直至明清的绘画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所认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本单元教学当中,涉及到我国历代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为学生充实其对传统绘画认知和提高文化底蕴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绘画,对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难点:本单元涵盖涉及中国几千年绘画发展历程,须阐述的范围广;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不同时期绘画风格和特点;了解中国传统的深厚底蕴。教学内容的安排:课题学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准备中国早期绘画1初步了解中国绘画基本形态确立的时间和艺术风貌思考:为什么敦煌壁画的色彩依然光彩如新?课件、图片资料\n初步了解壁画艺术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审美意识。对中国古老的绘画传统的发端有所认识欣赏中国早期艺术,对我国早期壁画的内容与形式有所了解。讨论:敦煌壁画的色彩特点?中国古代人物画1◆领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表现方式与手法。◆懂得欣赏人物画在“似与不似成佳境”的审美诉求思考:中国画的两种主要形式是什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人物画的主要风格●人物画的表现手法讨论:工笔画与写意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课件、图片资料中国古代山水画1◆初步认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知道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能力思考:如何理解山水画不求神似的艺术特点?●中国山水画的精髓所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绘画所渗透出的中国传统文人的世界观。●通过对山水画的审美情趣的了解进一步。讨论:宋元山水画风格上的差异?课件、图片资料中国古代花鸟画1◆能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知道明清花鸟画的艺术成就。◆领会中国传统花鸟画下的中国传统文人的朴素人文主义思想。 思考: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征?●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发展脉络。●中国古代花鸟画的风格形式。讨论:如何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魅力?课件、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一:教学内容: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n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最终达到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2、方法与过程: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感受、质疑、研究、分析、讨论、评价、总结。选择典型或者学生喜欢的作品,借助参考资料加深理解和感受,通过交流讨论,作出初步评价。师生共同总结鉴赏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光辉灿烂的艺术作品,外国古代的作品中渗透着人类的发现与创造,我们应该站在国际视野中来认识人类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要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教学难点: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四: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 五:教材分析(A)内容结构  本课由以下四节组成:  第一节,简要介绍了人类最早的绘画——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图示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野牛》,使学生对人类早期绘画的基本面貌有所了解。  第二节,对古埃及壁画的基本特征、独特的人物造型样式作简要介绍,图示《三个乐女》及《宴乐图》,并指出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图示《朝贡者》一画,使学生对此有所认识。(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第三节,在本课所占比重最大。重点介绍了以下三方面内容:1.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2.17世纪荷兰绘画;3.17、18世纪西班牙绘画;4.19世纪法国绘画。  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绘画的特征,以便通过比较加深对文艺复兴绘画的认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列举了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着重分析了《草地上的圣母》。\n  第二部分,突出荷兰画派在风俗画、风景、静物画方面的成就,列举了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仆》,使学生领会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的特点,并图示风景画《埃克河边的磨坊》及伦勃朗、鲁本斯、哈尔斯的肖像画,引起学生对这几位大师艺术的关注。  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西班牙绘画大师委拉斯凯兹和哥雅的艺术,分析了《纺织女》、《1808年5月3日的枪杀》两幅画的艺术特色,并辅以委拉斯凯兹的《大宫女》和哥雅的《自画像》、《着衣的玛哈》,使学生能加深对两位画家绘画艺术的认识。第四部分,首先对19世纪法国绘画发展概况作了简要的介绍,使学生对其有宏观的把握;其次分析了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和杜米埃的《三等车厢》,使学生通过比较,领会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绘画的差异,并图示达维特的《马拉之死》、安格尔的《泉》、莫奈的《印象·日出》、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等,以便学生领略19世纪法国绘画的不同风貌。。  第四节,其他地区的绘画,介绍了印度佛教石窟壁画和日本浮世绘版画,图示并分析了印度的《持莲花菩萨》和日本的《三美人图》两幅作品,使学生了解东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B)作品分析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此画位于阿尔塔米拉洞窟的侧洞,即顶部绘有18头牛的“公牛大厅”。此画准确地表现了野牛的结构和动态,用线条描绘基本绘画轮廓,并加晕染,表明旧石器时代的欧洲先民已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法,能够表现具有写实风格的动物形象,体现了原始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画的线条是采用原始的毛笔勾勒的,色彩的表现是用平涂和喷绘(即口含颜料通过骨管吹到画面相应的部位,能产生浓淡变化,以表现出体积感)的方法。(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三个乐女壁画,公元前1390年,绘于底比斯52号墓( 阿蒙神祭司、王族纳克特墓中) 古埃及  这是反映古埃及人现实生活的壁画《宴乐图》的局部,描绘的是三个乐女演奏乐器的情形。画面左侧的乐女在弹竖琴,中间的裸体乐女正拨动诗琴,右侧的乐女吹双笛。乐女们的造型虽然依照埃及艺术独特的正面律的样式表现,但是仍生动地描绘出乐女们不同的动态、神情,突出少女身材的修长、优雅,彼此呼应,耐人寻味。乐女的肤色为黄褐色,与白色的裙子、深蓝色的头发及各式饰物相配,既对比鲜明,又和谐统一。  正面律是古埃及浮雕和绘画保持了3000年不变的造型规范,即表现人物形象,头部为正侧面,而眼睛是正面的;肩部及上半身是正面的,下肢则是正侧面的。此画中的裸体乐女身休扭转,重心放在一只脚上,突破了画人物下肢必须用正侧面的传统手法,因而使乐女的体态显得更加轻盈活泼。  埃及绘画构图多采用水平线分割画面,画面布局较满,很少留有空白。《宴乐图》的构图即反映了埃及绘画构图及造型特点。  唱歌的天使与圣母子(油画,1477年,直径135厘米,德国柏林国立美术馆藏) 波提切利(意大利)(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圆形画面上六位天使手捧赞美诗,簇拥着圣母子,在歌唱。画面中心的圣母神情庄重、安详,圣婴天真、可爱,画面洋溢着温柔、祥和的气息。此画是波提切利创作的一系列圣母子作品之一,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在继承古希腊、古罗马写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在表现基督教题材的作品中融入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通过圣母子一类的绘画,表达人间的亲情与爱,不同于中世纪圣像画突出的是神的至高无上、传达神秘的宗教气氛。\n  波提切利(1445—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著名画家。他的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又富于装饰韵味,代表作是《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所绘女性形象,体态修长、优雅,表情透露出淡淡的忧郁与迷惘。此画中的圣母也不例外。圆形画是由波提切利的老师利皮(1406—1469年)首创的,波提切利充分运用这一新的画幅形式,创作了大量主要适于私人供奉的圣母像。  岩间圣母(油画,1483—1485年,长197.5厘米,宽123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达·芬奇(意大利)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作者描绘的圣母子及小约翰母子身处于大自然的岩石洞穴间。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年轻母亲的温柔、秀美与儿童的纯真可爱,被表现得无懈可击;背景的描绘也十分真实、妥贴,对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作者探索性地运用明暗对比法,画面中的大部分物象处于暗部,光线照在人物的主要部位,女子的面部、手和儿童的裸体分外突出,体积感与空间感增强,明暗对比鲜明,使画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达·芬奇曾画过两幅《岩间圣母》,此画在先,另一幅作于1495—1506年。两幅画面构图、背景、人物形态大致相同,细部处理有别,后绘的一幅画中圣母、圣婴及小约翰头上的光环消失了。它们是作者在绘画上不懈探索、苦心经营的艺术结晶。  草地上的圣母(油画,1504年,长113厘米,宽66厘米,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 拉斐尔(意大利)  此画是拉斐尔最擅于描绘的圣母子题材的一系列作品之一,集中体现了作者绘画技艺的完美,也反映了文艺复兴盛期绘画大师的高超水平。作者对圣母、圣婴及小约翰的描绘不仅仅是对年轻女性和儿童形象的真实再现,而且寄予他本人及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人的审美理想。作者笔下的圣母子既与中世纪圣像画的风格判然有别,也不同于早期文艺复兴画家的创作。他描绘的圣母不乏文艺复兴时代圣母像的美丽、庄重与尊贵,而又显得恬静、温和,更加亲切感人。拉斐尔是在借鉴达·芬奇及其他前辈画家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描绘了面目一新、感人至深的圣母形象。这是画家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源自其天性的敏锐、温柔、平和。  埃克河边的磨坊(油画,1670年,长101厘米,宽82.9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克吉列斯博物馆) 雷斯达尔(荷兰)  欧洲风景画在17世纪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荷兰画家在这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荷兰画派中有不少专门从事风景画创作的画家,雷斯达尔(1628—1682)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描绘荷兰的自然景色、田园风光等。他笔下的森林、溪流、风车、帆船等往往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这幅风景画是雷斯达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荷兰风景画的风格。作者满腔热情而又细致入微地描绘荷兰特有的风车磨坊的迷人景色。大风车与远处的建筑、河面的帆船及前景的芦苇等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天空的阴云和不平静的水面预示着将要发生的变化,引人遐想,令人回味。画面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天空,空间辽阔而不单调,云层的形态、色彩被描绘得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悉心观察和非凡的表现力。 倒牛奶的女仆(油画,1658年,长45.4厘米,宽41厘米,荷兰阿姆斯特丹列吉克斯博物馆藏) 维米尔(荷兰)  维米尔(1632—1675)是荷兰画派的风俗画大师。他将画笔伸向荷兰市民生活的多个方面,擅长描绘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从而揭示生活中朴素、和谐、静谧的美。其画风细腻,多描绘室内景,对光与色彩的表现有独到之处。  此画是荷兰风俗画的优秀代表,作者选取的是普通民众生活中最寻常的倒牛奶的细节,并加以描绘,除了准确地表现女仆的形象外,还不厌其烦地刻画了桌上摆放的及墙上挂的各类物品,将不同物品的色彩、质感表现得无懈可击,恰到好处地描绘出窗外射进室内的光线的柔和、温暖。此画对细节的完美处理,可以与同时期荷兰静物画大师的作品相媲美,集中体现了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两方面的成就。\n  这类风俗画主要是满足荷兰市民阶层的需求,画幅尺寸不大,内容贴近生活,适于普通居民室内陈设。  纺织女(油画,1657年,长289厘米,宽220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纺织女》,又名《帕拉斯与阿拉喀涅》,是画家晚年的力作。描绘的是皇家织造厂织女的劳动情景。画面前景光线昏暗,五位织女正在紧张地工作,左边的老年女工在纺纱,她身后的年轻女工正拢起厚重的帷幕,似乎与老妇人说话。画面正中逆光下的女工正收拾地上零乱的物品。画面右边的女工是画家着力表现的对象,一位正将装着线团的篮子放下,一位正从织机上解下线团,光线照在这位白衣绿裙的青年女工背部,健壮而匀称的身体得到完美的表现。五位女工有老有少,暗示着皇家纺织厂的女工们将青春与生命都消耗在这昏暗的纺织作坊中。  画面正中的背景是内室中三位贵妇在欣赏壁毯,壁毯图案表现的是罗马神话故事:帕拉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别称)嫉妒擅长织绣的少女阿拉喀涅,与其比赛败北后,一怒之下,施法术将她变为蜘蛛,罚其终生织绣不息。将背景中壁毯的故事与前景中的织女联系在一起,更能体会到画家创作这幅作品的深意。委拉斯凯兹身为皇家织造厂的艺术总监,对织女们的生活相当了解,这也是他创作出如此感人的作品的原因。  画家在构图上的巧妙处理,对不同光线下人物及各种物品的悉心描绘,更为画面增色,耐人寻味。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油画,1814年,长345厘米,宽266厘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 哥雅(西班牙)作者表现的是1808年5月3日法国入侵者枪杀西班牙起义者的真实事件。画面中起义者处于强光之下,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与逆光中的刽子手的残暴形成鲜明对照。画家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夜幕下的惨烈与罪恶,而且使之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产生撼人心魄的力量。这种非同以往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对此后的欧洲浪漫主义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还创作了与此画内容紧密相联的《1808年5月2日的起义》。  马拉之死(油画,1793年,长162厘米,宽125厘米,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藏) 达维特(法国)  达维特(1748—1825)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期,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法兰西近代画派的复兴者。他的创作既体现了对古典主义艺术的追随,又紧扣时代脉膊,在多方面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  此画是作者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创作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肖像画。马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因身染湿疹,常在浴缸中水疗。女保皇党分子夏洛蒂以向马拉申请救济为名,潜入其浴室,用匕首将马拉刺死在浴缸中。作者在马拉濒死前到达事发处,目睹了这一惨景,后应公众请求,完成了这幅杰作。画面构图单纯、简洁。作者运用明暗对比手法,使形象具有纪念碑式的立体感,产生了悲剧的感染力。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1830年,长325厘米,宽260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德拉克洛瓦(法国)这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取材于19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当时法国波旁王朝倒行逆施,无视人民民主权利,激起法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巴黎爆发了市民革命。德拉克洛瓦在这幅画中,描绘象征着正义与自由的“女神”一手执大革命时代的三色旗,一手执枪立于最高处,引导人民奋勇向前。整幅作品充满热情、动感,令人激昂、振奋,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它将以写实手法表现的起义者与以浪漫手法表现的自由女神相结合,具有开拓的意义。\n此画能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还在于作者在作品表现形式上的匠心独运:一是成为整个金字塔形构图顶端的三色旗,其上半部分冲出画面,这就加强了整个画面人群前进的动势;二是前景中的横尸与前进的起义者也形成强烈对比;三是画面色彩鲜明,主色调是由红、白、蓝三种颜色决定的,这也正是法国国旗的颜色。德拉克洛瓦非常巧妙地使用了这些色彩,将它们几乎融合在空气之中,使画面充满了耀眼的光辉。(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三等车厢(油画,1864年,宽65厘米,长90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杜米埃(法国)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杜米埃(1808—1879),如同擅于描绘农村生活的画家米勒(1814—1875)一样,把画笔伸向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普通民众。米勒热情讴歌了农民生活,深刻揭示农民的内心世界;而杜米埃则生动地反映了城市生活,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各阶层市民的精神面貌。他的笔锋犀利,大胆取舍,形象概括,个性鲜明。《三等车厢》就是画家反映现实生活的众多力作中的一幅。作者仅勾勒出人物的基本轮廓,暗部略施薄色,就把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一幕准确地表现出来,不仅使人了解到下层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而且令人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活动。  杜米埃还创作过一幅名为《高级车厢》的作品,画中绅士、贵妇的面貌也表现得十分传神,与此画相对照,可以更进一步地感受到画家慧眼独具、出手不凡。(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印象·日出(油画,1872年,长65厘米,宽50厘米,法国巴黎马尔莫丹美术馆藏) 莫奈(法国)  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领袖人物。印象主义一词即因此画而得名。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风景。海水在晨曦笼罩下显得极为丰富多彩,雾气中的小船显得模糊不清。整个画面给人以梦幻般的视觉印象,仿佛是光线与色彩的交响。持莲花菩萨(壁画,阿旃陀石窟第1窟,约580年) 印度  印度佛教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有“印度的敦煌”之称,约半数石窟绘有壁画,描绘佛教故事、人物等,反映了印度社会风情和审美观念,享誉世界。其壁画分为两期,前期约作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后期约作于公元450至650年间。第1窟壁画是阿旃陀后期壁画中保存最好的壁画之一,《持莲花菩萨》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位于此窟内部后壁佛龛的前室左壁。  菩萨体态丰满、身体扭转,曲线结构明显,具有女性化的特征。这是印度艺术中人物造型常见的形式,较为肉感,体现的是世俗的审美趣味;而菩萨的表情却是超凡脱俗的,悲天悯人,与佛教精神相吻合。画家巧妙地将二者融为一体。作者还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菩萨的肤色浅淡,身边是肤色黝黑的公主,周围持拂坐者、爱侣、孔雀、棕榈、山石等,色彩斑斓,构成纷乱扰攘、繁密幽深的背景,很好地烘托出菩萨的处乱不惊、静思冥想的出尘之姿。  三美人图(浮世绘版画) 喜多川哥磨(日本)  喜多川哥磨(1753—1806)是日本浮世绘的(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杰出代表,擅长美人画。多采用特写式的布局,即头部占据画面的大部分空间,着重描绘美人的面部特征,这种形式的美人画被称作“大首绘”。《三美人图》是喜多川哥磨“大首绘”式的美人画代表作,突出体现了其绘画作风细致、华丽,具有浓厚装饰意味。画中的三美人均纤眉、细眼、小口,是当时日本美人画中典型的美人形象,反映了日本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日本浮世绘版画受中国明清时期民间版画的影响,二者技艺上有相通之处,均以线勾勒形象,平涂设色,体现了东方绘画的特点。朝贡者(壁画,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  \n两河流域先民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在造型艺术方面有所建树。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浮雕与绘画中人物形象的处理有着与埃及人相近的特点,即采用正面律,人物的比例大小也与身份地位相关,只是在一些细部表现上有所不同。此画中的朝贡者头部即为正侧面,而眼睛却是正面形态,但其发型和胡须的样式区别于埃及人。这有力地说明古代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的不同民族在艺术上曾有过交流。(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三名参加泛雅典运动会的赛跑者(陶瓶装饰画,公元前6世纪) 希腊  时至今日,希腊绘画踪迹难觅,其曾经有过的辉煌只能从陶器装饰上窥知一二。这幅装饰画采用高度简洁、概括的手法表现了运动员奔跑的姿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希腊早期绘画的面貌。  宝座上的圣母子(圣像画,约1280年作) 意大利  圣像画是欧洲中世纪盛行的基督教绘画,主要表现耶酥基督、圣母玛利亚等基督教圣像,陈设在教堂、修道院及家庭内供基督教信徒礼拜。其表现形式较为刻板,不重在描绘人的自然形态,而着力突出神的庄重、威严。这幅圣像画即体现了中世纪圣像画的特征,小耶酥的头部还加上光环,以表明其不同凡俗的宗教身份。  达·芬奇自画像(素描,作于1512—1515年) 达·芬奇(意大利)  这是画家晚年所绘的素描自画像,简洁、流畅的线条与局部体现明暗关系的块面结合得恰到好处,显示了这位伟大艺术家的高贵气质与内在的精神力量。他智慧的目光仿佛要洞悉世间的一切奥秘。这幅自画像是达·芬奇的传神写照,也是人类肖像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戴金盔的男子(油画,1650—1655年,长67.5厘米,宽51.5厘米,德国柏林名画馆藏) 伦勃朗(荷兰)伦勃朗(1606—1669)是17世纪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他对欧洲油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在肖像画上的表现最为突出。他善于在肖像画中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多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法绘画,画风严谨、细腻。此画鲜明地体现了伦勃朗的肖像画风格,准确刻画了中年男子沉稳、刚毅的面貌,头盔上的光亮与处于暗部的面庞形成对比,金属的光泽与质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显示出画家出色的绘画功力。苏珊娜·芙尔曼像(油画,1631—1632年,长79厘米,宽54厘米,英国伦敦国立画廊藏) 鲁本斯(佛兰德斯)  鲁本斯(1577—1640)是17世纪佛兰德斯(今比利时及其周边地区)画派的杰出代表,也是欧洲17世纪画坛上最伟大的天才画家。他往往以对比鲜明、饱满热情的色彩描绘人体、肖像、风景等,画面动感强烈,气势宏大,极具艺术感染力。代表作有《劫夺柳西波斯的女儿》、《玛丽·美第奇的生平》等。  此画是鲁本斯肖像画的代表作,描绘的是他第二个妻子海伦·芙尔曼的姐姐。作者充满热情而又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这位年轻女子的美丽容貌和生动的表情,肌肤的细腻与服饰的华丽均得到完美的表现,令人赏心悦目。吉普赛女郎(油画,1625年,长58.1厘米,宽52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哈尔斯(荷兰)  哈尔斯(约1581—1666)是17世纪荷兰画派最出色的肖像画家。他在肖像画中描绘了荷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对下层社会的普通市民的表现最为传神,善于捕捉人物的瞬间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活动,色调鲜明,笔触轻快。这幅肖像画生动地体现了哈尔斯肖像画作风,是欧洲肖像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品。大宫女(油画,1656年,长323.1厘米,宽280.4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委拉斯凯兹(1600—1660)是17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绘画大师。他的绘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作风,擅于描绘西班牙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上至国王、下至侏儒都被他表现得恰如其分、个性鲜明。《大宫女》又名《宫娥》,是委拉斯凯兹在担任宫廷画师期间创作的,是一幅生动的宫廷风俗画。表现小公主玛格丽特在宫女们的簇拥下来到王宫内,画家正在为国王、王后画像。画中美丽的小公主好像正向父母展示\n她的新衣裙。她右边的宫女正跪着给她献茶点,左边的宫女在向国王和王后行礼。画面人物众多、各具特色。画家通过描绘这一宫廷生活细节,既表现了皇家气派,又传达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在构图和光的表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因而使作品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自画像(油画,1815年,长46厘米,宽35厘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哥雅(西班牙)  哥雅(1746—1828)是西班(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牙继委拉斯凯兹之后最著名的绘画大师,是欧洲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均根植于西班牙艺术沃土,具有鲜明的个性。  这幅自画像真实地描绘了画家的神情状貌,也揭示出他的个性和内心世界。着衣的玛哈(油画,1797年,长190厘米,宽95厘米,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哥雅(西班牙)  玛哈是西班牙普通市民或手工业者的称呼。画中的年轻女子白衣贴体,披黑色外套,束玫瑰色宽腰带,画面色调明快和谐,女性的身体特征得到充分显示。此前作者曾画过一幅《裸体的玛哈》,意在挑战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严禁表现裸体的禁令。两幅画构图、造型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是否着衣。泉(油画,1856年,长164厘米,宽82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安格尔(法国)  这幅作品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即继承古希腊、古罗马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主义艺术传统,造型严谨,作风细腻,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单纯、高贵、优雅的美。画中少女的人体具有古希腊美神雕像的特征,丰满匀称,身体微微呈S形扭曲,前屈一膝,扭腰站立,重心放在一只脚上,形态稳定而不僵硬,静中有动;神情庄重、安详,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草地上的午餐(油画,1863年,(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长270厘米,宽211厘米,法国巴黎印象派美术馆藏) 马奈(法国)  马奈(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在印象主义这个名词尚未出现的1863年之前,作者就创作了这幅具有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的作品。画面描绘的是草地上着衣绅士及裸体女子野餐的情景。画家重在表现外光下色彩的丰富变化,同时也带有向世俗礼教挑战的意味。凯风快晴(浮世绘版画,1830年)葛饰北斋(日本)  葛饰北斋(1760—1849)是日本浮世绘后期最著名的画家,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技艺全面,在风景画方面有出色表现。此画是他晚年创作的组画《富士三十六景之一》。作者运用装饰性的手法表现晴日富士山的美丽景象,色彩明快,格调清新,别开生面。  (C)名词解释(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  阿尔塔米拉洞位于西班牙北部,19世纪后期发现。包括主洞和侧洞,壁画主要分布在侧洞。侧洞长18米,宽9米,顶部密布着18头动态各异的野牛、3只母鹿、2匹马和1只狼。该洞将野牛的动态刻画得十分准确、生动,运用线条勾画轮廓,并有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表现出明暗、结构。壁画大约绘制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稍晚于拉斯科洞。\n  拉斯科洞位于法国西南部,1940年发现。全洞由主厅、后厅和边厅以及连接各部分的洞道组成。在主厅和两个通道的壁顶部描绘了大量的野牛、驯鹿和野马等原始动物。动物轮廓是用粗壮而简洁的黑线条勾勒,并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气势夺人,动感强烈。主厅最大的公牛长达5米。这些动物绘制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公元前17000年以前。 六:教学过程:(一)本课选择、介绍的绘画作品尽可能做到涵盖面广、重点突出,但外国古代绘画的重要作品甚多,难免顾此失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增加些本课未能涉及的内容。如文艺复兴绘画仅介绍了意大利画家有限的几幅作品,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故可以多选一些名家名作介绍给学生。(二)以往的教材论述外国古代绘画时,往往着眼于欧洲绘画,按时代先后为序,较系统,但忽略了欧洲之外的其他地区的绘画,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多样性缺乏了解。本课适当选入埃及、印度、日本等古代绘画作品,旨在通过这些作品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艺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开阔艺术视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关注这部分绘画,并补充相关资料,启发学生去感受不同民族的绘画作品的艺术魅力。(三)教学当中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学生各抒己见,分析、比较教材中选录的作品。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三位绘画大师的圣母子各具特色:构图、人物形象处理、色彩等方面不拘一格。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绘画形式的理解,认识到艺术家的个性与创造性何在。 课题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设计意图媒体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1课时 了解绘画与生活的联系, 课件展示:《宴乐图》(埃及壁画)、《蒙娜丽莎》(意大利)、《持莲花菩萨》(印度壁画)、《三美人图》(日本版画)。提问:1、你知道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绘画作品?    2、试想这些作品是该国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出课题: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 用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行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n能够简单说出外国古代不同地区绘画作品的不同特点1、理解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欧洲写实绘画的创作理念。了解欧洲以外国家的古代绘画成就。(1)人类最早的绘画----洞穴壁画。(2)古埃及墓室壁画。(3)欧洲古代主要画家及代表作品。(4)日本浮士绘与印度阿旃陀壁画简介。2、能至少说出10位西方主要画家及其代表作品。通过不同国家的作品鉴赏,旨在通过这些作品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艺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开阔艺术视野。多媒体课件通过分析、讨论,能够至少说出一个国家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课堂实践----选取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探讨:这个国家的绘画作品有哪些艺术特色?通过学生自己讨论,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能够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投影 课件展示几件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说出是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出课题多媒体课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1课时 通过分析、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究竟进步在哪里。 记住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能够理解他们的不同风格,能说出他们的代表作品。 1、对比不同时期的同名作品《哀悼基督》,让学生分析、讨论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文艺复兴的进步意义。 2、讲解文艺复兴三巨匠都有谁,对比讲解他们的不同风格及代表作品:(1)达芬奇的风格及代表作品。(2)米开朗基罗的风格及代表作品。(3)拉斐尔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用对比的形式分析作品,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对比讲解,能够使学生明确三位代表人物的不同风格。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实践:关于文艺复兴的进步意义及三位代表人物的风格、代表作品的练习题。通过分组讨论,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学生分组说出答案。教师总结。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n七:课后思考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一:教学内容: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从而掌握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并能运用其中的艺术手法做一些小型雕塑创作。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伟大成就和艺术特点,掌握赏析我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并对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产生和发展,分析秦汉时期雕塑群的艺术特色,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方法。分组探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及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所独具的魅力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和成就。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能力。四: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五:教材分析 (A)内容结构本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对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雕塑组群作品进行具体详尽的介绍,分析它们的艺术特点,使学生掌握鉴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全课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总结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大类的定义、成因及其艺术风貌。第二部分的标题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介绍史无前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特别对其“致广大,尽精微”的写实艺术手法加以鉴赏。\n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其中具体分析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中的《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特别强调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第四部分的标题是“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这部分内容又分为四个小部分:第1部分是介绍敦煌石窟,举例说明敦煌石窟雕塑的世俗化审美倾向;第2部分是介绍云冈石窟,特别对其第20石窟佛进行分析和鉴赏;第3部分是介绍龙门石窟,将其造像的艺术风格与云冈进行比较,着重以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龛雕塑为例,说明龙门石窟雕塑艺术进一步民族化的特征;第4部分是介绍麦积山石窟,举例说明石窟造像中的泥彩塑像的特点。第五部分的标题是“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这部分是介绍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举例说明其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艺术感染力。 (B)作品分析跃马(霍去病墓石雕,汉)《跃马》石雕体积与真马相似,马高145厘米,长240厘米。从石雕的形貌可以想象,汉代雕刻家为了克服雕刻工具上的局限,特意从深山岩石中挑选到与自己想表现的跃马题材相近的天然石块,作象形雕刻处理。从对马的习性观察和体会中把握马的神态,利用原石块的相似状态,以简要概括的手法,雕刻出一匹矫健壮实的马腾起的瞬间形象。其稍侧的头部、倔强的眼神以及口鼻的处理自然到位,表现出马在跃起时的雄强博大的生命力。马的四肢部分用浮雕形式处理以及保留在前腿间与脖颈相连接的自然石材都大大加强了跃马整体的力度。作者灵活运用了圆雕、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使作品中的线与面、粗与细、繁与简的对比关系配合得恰到好处,表现出霍去病墓石雕雄厚浑朴的气魄,显示了汉代雕刻家在构思和创作中的才智。野猪(霍去病墓石雕,汉)《野猪》也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艺术性较强的作品。雕刻者首先对野猪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在熟悉了野猪的习性和形象的基础上,特意选取了一块棱角较多,并且和一般野猪形体相近的岩石块来着手雕刻。除了对主要的头部略加刻画,身躯和四肢仅仅雕出了大致的轮廓。正是这样的处理,突出了头部,一只习惯伏卧在隐蔽处的野猪的神态就已出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那两只小而锐利的眼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汉代雕刻家化顽石为活的生命的卓越才能让人叹服不已。马踏飞燕(汉)(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一座东汉墓中,发现了青铜雕铸的俑马群。其中轰动世界的一件奔马雕塑,高34.5厘米,长45厘米,头部微侧,三足腾空,尾巴扬起,呈驰骋飞奔状,我们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为了衬托出奔马的飞速,雕塑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把奔马踏地的一足踩在一只飞燕的身上,真是令人叫绝!这件雕塑反映了创作者超凡的艺术想像力和高超精湛的制作技巧,是东汉雕塑艺术中的瑰宝。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龛(唐)卢舍那佛龛佛身通光座高17.14米,加上背光火焰纹顶端高度差不多有20米。佛龛东西进深约38.7米,南北宽约33.5米。佛龛的整体设计独具匠心,坐落在龙门西山南部的半山腰,使得雕像群居高临下,人们需爬上一段山路之后才能见到佛像,从环境上就能增加人们的崇敬感,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04教育资源网,转载请注明)\n卢舍那佛龛雕像群共有主像卢舍那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九尊雕像。佛龛雕像群在布局组合上是突出中央主尊卢舍那佛。卢舍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卢舍那意为智慧广大、光明普照。主尊通高17.14米,头高达4米,耳长1.9米,头上有波状发髻。头部微向前倾,两目俯视,形成居高临下的势态,加强了礼拜者的崇敬感。整体姿态安详庄重,面部丰满圆润;双眉修长,弯如新月;目广长,目光慈祥,鼻直宽厚;口唇纤美,嘴角微露笑意,表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给人亲切、崇高、庄严、睿智的感觉,体现了神性与人性在艺术上的完美结合。卢舍那佛龛正壁与两侧壁既有主从的对比,也有动静的对照。菩萨文静矜持,阿难虔诚质朴,天王沉着威武,金刚力士刚毅雄强。主尊坐像形体最高最大,其他都是立势,矮于主尊。整体构图呈半圆形,主尊位于半圆直径的中心,形成众星拱月的艺术效果。主尊左边迦叶已残破,右边阿难除双手损坏,头身足都保存完好,通高10米,外貌英俊而温顺,恭身侍立于八角束腰仰复莲座上,五官清秀、匀称,显得文静、聪敏并且朴实笃厚。其衣纹流畅,体态自然。二胁侍菩萨身光座通高13米,比本尊矮但比二弟子高,形成构图上的起伏变化。左边菩萨立于八角形后座上,面部圆润丰颐,双目略为俯视,重颐,颈部有三环纹,头戴华丽的宝冠,腰部饰有精美的缨络。体态婀娜,端庄秀丽。右边的菩萨服饰基本相同,立于仰复束腰莲座上。脸形略显长方,肩宽颈短,神情动作稍带男性刚劲之美。二天王、二力士通高10米左右,矮于主尊和菩萨,但与二弟子一样高,在整体半圆布局上又形成起伏变化。天王的表情显得威严,力士则露出暴烈之色。在雕刻处理上,主尊规整圆浑;二弟子线条简练流畅;二菩萨衣饰华丽,线条繁复,层次丰富;天王力士甲胄整肃,体形块面分明,肌肉暴突,功势较强。晋祠圣母殿彩塑侍女(宋)(在圣母殿中塑有圣母及42个侍从像,除主像及少数的女官和侍童外,其余都是些执司不同,年龄、体态各异的中青年侍女彩塑,共33尊。她们手持日常用品,各守其职。体态优美,从细微的表情顾盼中透出侍女们不同的气质风范,虽然是等距离站立但丝毫不显呆板。宋代雕塑者把这些出身社会底层的人物活生生地塑造出来,这样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只有通过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体会才能获得。这组侍女彩塑不仅注意避免人物形态和服饰的雷同,并且在执司、动作和年龄等方面,都是参差配合、相互谐调,显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非常有感染力。侍女们有的捧着奁盒,有的拈着供花,有的在俯首浅笑中玩弄着手帕……她们含情欲语的神态和秀外慧中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服饰装扮上也各具特色,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些侍女彩塑是我国现存的宋代雕塑中的珍贵遗产,同时反映出宋代造型艺术倾向于世俗化和现实化的发展。(C)名词解释陶俑俑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直接的关系。在奴隶社会时期,残酷的奴隶主死后都要用生前所役使的奴隶来殉葬,他们妄想在所谓的阴间继续奴役人民的生活,反映了奴隶社会中的阶级压迫,这在奴隶社会前期特别盛行。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奴隶主为了保全劳动力,慢慢改用泥塑、木雕或者铜铸的俑人来代替活人殉葬。俑从战国时期被作为代替奴隶殉葬的随葬品以来,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制陶业的发达,出现了更多的经过烧制的陶俑(也有少量的木、铜、铅、锡制作的俑像),秦始皇陵的大型兵马陶俑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像佛教徒称修行圆满的人为佛。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意为“觉者”,是佛教对其教主释迦牟尼的尊称。但因佛教认为时间是无始无终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于是就有了无数的佛。从佛语和雕塑造像中我们都可见到多种名称的佛。佛像造型为能体现生理形象和道德品质的高尚、完美,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说法,并有具体的尺度、比例规定。佛像的发髻有肉髻(即光而无纹者)、波状纹髻和螺髻三种。佛像姿态有坐、立、卧三种。佛像讲究手势(手印),它是区别佛的各种情态和各种不同佛的名号的重要标志。佛像的衣着都朴素无华,着袒右肩袈裟或道肩式、或褒衣博带式大衣。\n菩萨像菩萨,佛教指修行到了地位仅次于佛的人。菩萨是梵语“菩提萨”的简称,“菩提”意译为“觉悟”,“萨”意译为“有情”,或“发大心愿的人”,原是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来,佛经中出现许多被称为与佛共弘教化的菩萨,后并泛称印度宣扬佛法、建宗立教的高僧为菩萨,如马鸣菩萨、龙树菩萨等。佛经中提出的有具体名号的菩萨,都属于“等觉(等同于佛)菩萨”,是辅助释迦牟尼或其他佛“弘扬教化”的,重要的有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弥勒、地藏等菩萨。正规的菩萨造型与佛像一样,是注意相好、量度、手印和服饰的。但佛像要端正肃穆,菩萨则柔丽慈祥。佛的衣着要求单纯朴实,而菩萨则讲究华美庄重,头戴宝冠,身披璎珞,臂贯环钏,肩搭飘带,腰束长裙,多为美女型,特别以观音菩萨最为柔丽,姿态有立有坐。手印多作说法印,或持有一定的法物。如观音手持莲花提宝瓶,文殊手持经卷,普贤手持如意,弥勒手持宝塔等。六:教学过程:(一)本课着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理解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独特的艺术风格。建议教师在分析雕塑作品的时候多作相互间的对比,便于学生把握不同雕塑作品的特点,比如秦陵兵马俑与汉霍去病墓的对比,各大石窟寺造像的对比。(二)雕塑作品特别注重空间的效果,尤其是雕塑群。因此建议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展示雕塑作品的空间环境,或者展示雕塑作品的多个角度,局部与整体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雕塑的整体氛围,如石窟寺的外景、佛龛整体造像效果与其中单个作品联系起来分析。可以利用影像资料。(三)有条件的学校能组织学生到雕塑群实地参观考察,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到著名的石窟寺参观,引导学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策略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按课前所分小组就坐。二、导入新课导出课题(板书:中国古代雕塑)我们的祖国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雕塑在我国古代美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我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希望大家在欣赏的时候能够畅所欲言,大胆的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三、讲授新课1)我国古代雕塑以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最能体现其辉煌成就。什么是陵墓雕塑?将课前分组探究的资料准备齐全倾听思考思考倾听学生回答参与总结学生展示陵墓雕塑作品教师讲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分析,大胆提出观点和看法。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明确概念使学生了解中国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提高欣赏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n教师总结: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示威严。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这些属于陵墓雕塑。其中最为著名的有:1.秦始皇兵马俑群: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 2.霍去病墓前石刻群:立马 伏虎《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世界上是公认的艺术珍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我们同学说一说《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秦始皇兵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现代人。当中国进入到了封建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国力的强盛,雕塑作品被帝王们所重视,尤其是在帝王的宫殿和陵寝里开始出现了一些很有特点的雕塑,但可惜那些宫殿都已经不付存在了,而那些雕塑作品也随之消失,只有那些藏于地下的陵寝中的雕塑得以流传下来,并像我们现代人揭露他们那远古时代的神秘面纱。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真正震撼世界的雕塑作品秦代兵马俑,它和历史上任何一个惊世之作一样令人难以置信。教师总结:兵马俑中有武将、文官,有士兵、战马,个个相貌不同,神态各异。武将威严庄重给人以身经百战、老谋深算之感,士兵除有威武强悍的共性外,还有其不同的个性。天人合一的汉代雕塑。汉朝的建立推翻了秦朝严酷的统治,打破了思想上的禁锢,汉高祖实行开放政策,思想文化空前活跃,道家思想得到发展。道家是主张天人合一的,反映在雕塑作品上就是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雕琢自然而不改变自然,现保存比较完整的陕西霍去病墓石刻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展示《伏虎》《跃马》对照秦代雕塑找出汉代雕塑的特点?秦俑大,首先是场面大,3座兵马俑坑布置在近2万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观地再现了秦国军队兵強马壮的宏伟场面。如此巨大而又围绕一个主題展现的艺术群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次是形体高大,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马身高1.7米,身长2米,在世界上还沒有发现比秦俑更为高大的陶俑。 秦俑多,是指数量多,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在世界雕塑史上蔚为奇观。 秦俑精,是指对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結构,小到毫发,都精雕細刻、一絲不苟。 秦俑美,是指这些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学生欣赏图片通过自由讨论,探究汉代陵墓雕塑的特点:这些杰作的,构思上独具匠心,对选来的天然石料采取“因势象形”的方法进行雕琢。圆雕、浮雕、线刻结合使用。他们抓住各种动物的形态和性格特征,利用石料的形状加以刻画,使其具有造型浑朴、气势宏大、充满内力的特点。学生按分组展示并介绍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及其典型作品,并加以分析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更深入的领会我国著名的陵墓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成就。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提高思维、表述能力。和综合素质。\n汉武帝为纪念他生前河西大捷的战功,特在茂陵东侧修建了一座象征祁连山的墓冢,垒石成山,杂植苍松翠柏,境界逼真,墓上散置一批大型石刻,手法简练,气势浑厚,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化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素为中外艺术大师所赞仰。这种天人合一、因势造象、浑朴自然的雕塑,当时的欧洲无法与之相比的,至今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中国古代宗教雕塑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塑。我国由于佛教传入较早,影响广泛,所以在宗教雕塑中以佛教造像为多,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请各小组分别介绍中国四大石窟雕塑的艺术特色。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辉煌成就。3)入神求真的宋代雕塑。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军阀割据,建立了统一的宋王朝。宋朝开国制法典、修水利、兴农商,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出现了一批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雕塑方面也有不少的创新。四、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请问同学们谈谈你最喜欢的古代雕塑作品是什么?以及喜欢的原因。学生总结:这些彩塑的共同特点是:口有情、目传神,姿态自然生动,衣着服饰华美真实,充满了生活气息。七:课后思考自己分析、评价、鉴赏雕塑作品,并写下感受。第十二课外国雕塑撷英第十二课外国雕塑撷英教案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育教学目标\n一.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以外国雕塑的五个时期为主线(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7-19世纪欧洲雕塑),讲授了外国雕塑作品的重要特征及艺术特色。通过对雕塑作品的认识,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目标。一.导入(拼图游戏:将同学分为四组,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为不同时期的作品,请同学们拼图)1.教师:首先请大家玩一个拼图的小游戏。2.教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自己手里的拼图属于哪一类艺术作品?3.教师:它是属于中国的还是外国的?4.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一下异域雕塑之美。学生开始拼图学生答:雕塑学生答:外国的1.引起学生注意2.使学生了解本章学习内容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教学内容:由以下五节组成:   ①简要介绍古埃及雕塑的重要特征,指出它与宗教的密切联系。②概述两河流域、古印度雕塑的主要成就及特点。③阐明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特征。④论述文艺复兴雕刻的时代特征,⑤概述文艺复兴之后西方雕塑的发展状况,2.教学目标:①领略不同地域的雕塑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的差异。②能够比较、识别外国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③探索出如何鉴赏不同时期雕塑作品的方法。④认识到雕塑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宗教、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具体反映。⑤达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力的目标。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尊重多元文化。二.新授:1.介绍外国雕塑大致情况:(各地区、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特色和地域特点,表达了不同的观念和情感。具体体现为五个时期,展示课件图表,20分钟左右)①古埃及:体现对来世的期盼特征:既有现实主义特征,又有强烈宗教色彩【具体分析《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的艺术特色。】②两河流域和古印度特征:地区以亚述最突出,人物战争狩猎动物等,动物最突出;古印度与宗教关系密切,通过宗教造像表达民族审美观、习俗、情感等。【以浮雕《受伤的狮子》为例说明亚述王朝在动物雕刻方面的出色表现。古代印度雕刻列举佛教造像的成功范例犍陀罗佛像,具体分析《哈达佛陀头像》和《王子菩萨像》的艺术特色。】③古希腊(特征:借裸替青年男女的形象表现神话人物,体现对和谐、理想、美的追求及情感)【以古希腊雕刻名作《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和《拉奥孔》为例】。④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特征:意大利米开朗基罗雕塑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最高水平,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摩西》、《哀悼基督》,使学生领会米开朗基罗艺术的巨大魅力】⑤17-19世纪欧洲(特点:雕塑题材得到拓展,形势更加多样化)【具体分析意大利雕刻家贝尼尼的名作《阿波罗与达芙妮》,指出雕塑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使学生通过比较,领会贝尼尼与米开朗基罗雕塑艺术的不同风格、特点。】2.请各组同学为自己手里的图归类,并阐述原因(10分钟)3.归纳(课件展示图表,5分钟)4..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布置作业(学生回家上网查阅一件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查阅它的相关资料,并向大家介绍其中的故事)学生朗读幻灯片文字,教师做介绍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并发言阐述原因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雕塑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的差异。使学生自主比较、识别外国雕塑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明白如何鉴赏不同时期雕塑作品的方法。三.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2.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与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一)作品分析萨夫拉狮身人面像(石灰石,公元前2860—前2565) 埃及  \n在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金字塔建筑艺术达到了顶峰,不仅建筑规模雄伟,而且在金字塔周围出现了以整块巨石雕成的狮身人面像。守护在胡夫之子萨夫拉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高达20米,长57米,仅头部就有6米高。这尊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现存最大、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已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  埃及狮身人面像的面部,是按照法老的真实形象雕刻的,而它的身体则被塑造成一只伏地而卧的狮子。古埃及人将狮子作为神祗供奉,它与法老形象结合而形成的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在人世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在造型上,它一方面表现出人面部形象的真实,另一方面又突出其崇高与威严。这尊狮身人面像庞大的形体,更增强了雕像的视觉冲击力。它原本有作为法老身份、地位标志的巨大的胡须,却被入侵埃及的法国拿破仑军队用炮轰下后掠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石灰岩,高122厘米,公元前2650年,埃及博物馆藏) 埃及  这是古埃及王国第四王朝拉霍特普王子及其妻诺夫勒特的雕像。其为石灰岩质,外表涂色,王子着红棕色,王妃着淡黄色。两者皆正面端坐,王子上身赤裸,十分健壮,右手握拳置于胸前,左手握拳放于左膝上外侧,两腿并拢自然垂下,结实的脸庞上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王妃右手自然置于前胸,薄薄的衣裙显露出丰满的体态,两腿并拢自然垂下,紧身的裙摆也随之自然下垂。古埃及雕塑家对人物面部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王妃端庄、安详,王子刚毅、智慧,反映了二者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  古埃及圆雕在表现法老、王子一类上层人物形象时往往采用这种刻板的端坐或直立姿态,重在表现正面,尤其是脸部的特征,而对身体其他部分的塑造则相对简略。它不是重在表现视觉中的人的真实面貌,而是表达埃及人观念中的形象,雕像的姿态、表情、头饰、胡须等,均与人的身份、地位高低直接相关。男人的肤色深,女人的肤色浅,也是古埃及雕塑一成不变的显著特征。受伤的狮子(公元前669—前626年间,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藏) 亚述在古代两河地区,亚述王朝雕刻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建筑装饰雕刻十分发达,建筑墙面上饰以表现战争、狩猎题材的系列浮雕,其中对动物形象的塑造最为精彩。亚述雕刻家不仅准确地刻画动物的自然形态,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其强悍的生命张力,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勇猛、善战的亚述人的精神气质。这件浮雕对受伤的狮子形象的艺术处理,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它已成为人类雕刻艺术史上表现动物形象最杰出的范例。哈达佛陀头像(砂岩,4—5世纪,1920年阿富汗哈达佛寺遗址出土,阿富汗喀布尔博物馆藏) 印度   哈达位于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东南,是犍陀罗艺术的两大中心之一。这尊出土于哈达的佛陀头像,不仅明显带有希腊、罗马神像的面貌特征,而且富于希腊古典主义艺术的高贵、单纯、静穆的气质,鲜明地体现了犍陀罗佛像与希腊、罗马艺术的密切联系,因此有“东方阿波罗”的美称。然而它并非希腊神像的翻版,其眼帘低垂、沉思冥想的表情,以及顶髻的波浪式卷发、眉间表示白毫相的圆点,均打上了佛教的印记,显示出东方艺术的韵味。王子菩萨像(砂岩,2世纪中叶,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印度这尊菩萨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出家前身为太子时的形象。菩萨面部带有印度与欧洲混血儿的特征,容貌俊秀,英姿勃发,与希腊阿波罗神像有几分相像,表明其与希腊雕刻艺术的密切联系;其服饰华贵,尤其是头部和胸前的饰物十分奢华,雕刻细致,显示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增强了雕像的装饰效果,体现了古印度本土艺术特征。这尊雕像可以看作是印度贵霜王朝风度翩翩的王子形象的真实写照,只不过为他加上了头光,表示出他非同凡俗的佛教身份。它也是犍陀罗雕刻家将希腊与印度艺术相融合结出的硕果。克尼多斯的阿芙洛蒂特(大理石,公元前350年,高214厘米,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博物馆藏) 普拉克西特列斯(希腊)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古希腊最早塑造女性人体雕像的艺术家。他曾同时创作了两尊爱神阿芙洛蒂特的雕像,一着衣,一裸体。克尼多斯岛得到的是裸体爱神像,当时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原作未能传世,目前所见的这尊雕像是罗马时代的仿制品。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爱神阿芙洛蒂特正准备下海沐浴,体态丰满,姿容秀丽,一手拎衣,一足稍抬起,身体的重心落在一只脚上,全身呈S形起伏变化。作者对女性人体优美的曲线和肌肤细腻的质感的表现,令人叹服。他塑造的完美的爱神形象对后世的女性人体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无数艺术家效仿的典范。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大理石,高328厘米,公元前2世纪左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希腊   这件作品因1863年出土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小岛而得名。这件雕像是由百余断片经过4年的精心修复而成。虽然它缺头无臂,但仍被作为古希腊雕刻不可多得的珍品。据考证,这件胜利女神像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一次海战的胜利而创作的。此像原立于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悬崖上,胜利女神面向大海,站在船头(据出土的一只断手推断,女神的一手向前伸展),张开双翅,给人以飞翔感。薄衣贴体,显示出充满青春气息的女性人体美,衣纹处理富于节奏与韵律,增强了雕像的动感。此像既具有纪念性雕刻的庄严与雄伟,又体现了古希腊雕刻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审美追求。拉奥孔(大理石,公元前1世纪末,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博物馆藏) 希腊   这组雕像1506年出土于意大利罗马城。据记载,它是由罗得岛的三位雕刻家哈桑德罗斯、波利多鲁斯和阿典诺多鲁斯创作的,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悲剧人物拉奥孔及其儿子被两条巨蟒缠绕咬噬的悲壮情景。群雕突出中心人物拉奥孔,他在群雕中所占比例最大,他的两个儿子分置左右,形成近似金字塔形的稳定结构。作者巧妙地通过人物的不同动作、表情表现这个悲剧发生过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拉奥孔左侧的儿子刚刚被咬欲挣脱时的惊恐,已被重创仍在极力挣扎的拉奥孔的痛苦,以及其右侧被咬噬得奄奄一息的儿子的无奈,均得到了生动的刻画,给人精神的震撼。作者在创造悲剧气氛的同时,还着力表现男性人体的力与美,躯体的强健、肌肉的发达及紧张感均被准确地传达出来。   这组雕像是古希腊后期雕刻的杰出代表。这时期的雕刻与此前主要表现年轻男女人体的和谐、优美的作品相比,形式上更富于变化,题材进一步拓展,在对悲剧性主题的表现方面得到生动体现。   垂死的奴隶(大理石,1513—1516年,高229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n这件作品与《被缚的奴隶》是米开朗基罗为教皇朱理二世创作的纪念性雕像,虽然是未完成的作品,但已充分显示了作者雕刻技艺的完美。奴隶的姿态及其形体的转折,传达出其全部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个被征服者在经受了巨大痛苦之后的松驰与平静,死亡的悲哀已转化为使灵魂解脱的祥和。坚硬的大理石被雕琢得细腻光洁,令人感受到肌肤的质感,仿佛能触摸到人体的脉搏。摩西(大理石,1513—1515年,高235厘米,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藏)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这尊雕像和两尊著名的奴隶像都是为当时的教皇朱理二世陵墓雕刻的,是米开朗基罗原计划创作的数十尊雕像中很少的一部分,由于教皇改弦更张,命他去绘制西斯廷教堂天顶画而使这项庞大的工程未能完成。但仅看这尊雕像已不难想见米开朗基罗的创作热情。   作者以超过常人的尺度、比例塑造了摩西这位具有伟人气概的先知、领袖。雕像除了按照圣经的记载表现摩西的非凡之处(如头上两角、右手执十诫等)具有宗教的象征意义外,还寄托着米开朗基罗个人的情感与探索。摩西坚定而深邃的目光令人不可抗拒,其强壮的臂膀、宽阔的躯体仿佛坚不可摧,整座雕像无不显示出作者天才的创造力与超人的气魄,也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时代精神。阿波罗与达芙妮(大理石,高243厘米,1622—1625年,意大利罗马波尔盖寒美术馆藏) 贝尼尼(意大利)  这是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建筑师、戏剧家、画家贝尼尼(1598—1680)在雕塑创作方面的代表作之一。贝尼尼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刻作品,在思想的深度和气魄的宏伟方面,虽不如他的前辈米开朗基罗,但他以无与伦比的精湛技巧,创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而又充满想像力的作品。根据希腊神话题材创作的石雕《阿波罗与达芙妮》就突出地反映了贝尼尼在雕刻艺术方面的造诣。  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在西方古典雕塑中,阿波罗代表了男性形体美的理想,正如美与爱的女神阿芙洛蒂特(罗马神中称“维纳斯”)代表了女性形体美的理想。据希腊神话,由于小爱神丘比特的恶作剧,他把能带来爱情的金箭射中了阿波罗,同时又把拒绝爱情的铅箭射中了河神的女儿、水中仙女达芙妮。因此阿波罗爱上了达芙妮,对她紧追不舍,达芙妮则千方百计地回避阿波罗。有一次,苦苦追求达芙妮的阿波罗快要追到达芙妮时,达芙妮请求她的父亲:一旦她被阿波罗追着,就立刻将她变成一棵月桂树。贝尼尼的《阿波罗与达芙妮》就是表现阿波罗已经追上并且左手已触及到达芙妮,而达芙妮开始变成月桂树的那一极富戏剧性的瞬间。从这一瞬间,人们可以想象出它的前因后果。特别是达芙妮的头发和双手已开始变成月桂树的树叶,她的一条左腿开始变成月桂树的树干。阿波罗与达芙妮的形体被表现得真实生动而又优美,尤其是整个雕像既有强烈的运动感,又给人以稳定感,收到了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充分地体现了贝尼尼在表现运动和戏剧效果方面的精湛技艺。   马赛曲(大理石,1833—1836年,高1270厘米,宽600厘米,装饰于法国巴黎大凯旋门) 吕德(法国)  吕德(1784—1855)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雕刻家。这组高浮雕是他的代表作,原名《1792年义勇军出征》,表现1792年在法国反抗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一支义勇军高唱军歌开赴巴黎参加战斗的情景。巴黎市民称马赛义勇军所唱的军歌为马赛曲,1795年这首军歌被定为法国国歌。吕德的这件作品也被简称为《马赛曲》。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历史事件,将象征自由与正义的女神与现实中的马赛义勇军战士处理在一组雕像中,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一画的表现手法相同。女神雄踞浮雕上部,张开双翅,右手执剑,振臂高呼,引导着下方前进的队伍。整组雕像群情激昂,上下呼应,动感强烈,极具艺术感染力。作者在雕像细部处理上十分严谨周密,人物面貌、动态不一,错落有致,产生鲜明的节奏与韵律感,与前进的主题相吻合;浮雕中心高举帽子的中年战士的手臂,既与女神的动作相呼应,又使浮雕上下两层贯通,结构更加紧密,整体感增强。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像(石灰岩,像高21米,公元前1260年) 埃及此雕塑位于埃及阿布辛贝勒,是古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石窟神庙雕刻,由四尊与山体相连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坐像构成。端坐的法老神态庄严,形体巨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其身边的小型雕像是法老的王后、王子和公主,埃及雕像根据人的地位高低决定比例大小,由此可见一斑。图特摩斯三世法老像(灰玄武岩,公元前1450年作,像高90.5厘米,埃及卢克索,埃及艺术馆藏)图特摩斯三世是埃及最负盛名的法老之一,也是埃及历史上拥有最大版图的君王,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雕像。这座雕像上身被打磨得细腻光滑,形体异常柔和,短裙绉褶被表现得富于韵律和装饰感,容貌端庄优美,体现了埃及雕刻写实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作风。汉漠拉比法典石碑(黑色玄武岩,高2.25米,作于公元前1792—前1750年间,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古巴比伦   这座石碑是1901年在伊朗的苏萨出土的,其下部刻有密密麻麻的楔形文字,上部刻有人形浮雕。楔形文字破译后,确认为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共有282条款,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据专家考证,这件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时代的遗物,后来为波斯人所得,被作为战利品带回了波斯。   该碑上部浮雕,右面侧坐者为太阳神沙马什,右手伸出握着权杖,站在左侧的汉谟拉比王右臂向上弯举,右手掌心向左,似正在接受神的赐予,象征着国王的司法权力为神所授。这组浮雕人物形象单纯、凝重,突出体现法典的神圣、庄严。   人首翼牛像(公元前8世纪,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亚述  这是两河流域亚述王朝城门守护神拉马苏像。这组雕像原立于城门两侧,最具特色的是将武士的头部与长着禽鸟翅膀的公牛集于一体,圆雕与高浮雕结合,从斜侧面可以看到五条牛腿,满足了不同角度欣赏的需要,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充分体现了亚述雕刻家的艺术创造力。萨尔纳特狮子柱头(磨光楚纳尔砂石,约公元前242—前232年,高2.13米,1904年印度萨尔纳特出土,印度萨尔纳特博物馆藏)   萨尔纳特是佛教圣地,旧译鹿野苑,位于印度北方邦圣城瓦拉西东北约6.4公里。唐代高僧玄奘在印度游学时曾在“鹿野伽蓝”见过一根阿育王石柱。《大唐西域记》说该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1904年这根石柱被人发现,原通高约12.8米\n,发现时柱身已断成5截,柱头已脱离柱身。柱头顶端是四只巨大的背对背的连体雄狮,中间圆盘的浮雕饰带上分别交错雕刻着大象、马、瘤牛、狮子四只圣兽和四个法轮,下方是钟形垂莲柱颈。原先柱顶的四只狮子的肩头还承托一直径83厘米的大法轮,已残损。在佛教中法轮是佛法的象征,这根石柱的树立是为了纪念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即佛法初传。1950年这一柱头被选作印度共和国的国徽图案。雅典娜头像(大理石,元前490—前430年) 希腊   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手艺之神、女战神。她的出生十分奇特,是从其父亲宙斯的头颅中崩出的,是希腊神话中具有父性特征的女神,后成为雅典城的保护神。这尊雅典娜头像是罗马时代的复制品,但很好地传达了女神的神韵,容貌端庄、秀丽而不失内在的刚毅与智慧,与人们心目中完美的雅典娜女神形象相吻合,是受到普遍喜爱的希腊雕刻名作。   赫格索墓碑(大理石,约公元前400年,高149厘米,希腊雅典考古博物馆藏) 希腊   这座墓碑1870年在雅典的一个墓地出土,是现存墓碑雕刻中最著名的作品。坐在椅子上的赫格索正从女仆打开的首饰箱中挑选着什么,形象优雅,神态宁静、平和,温柔动人,正如法国雕刻家罗丹所言:“上面没有什么东西能令人想到死亡,已故的女子尚在人间,好像还和人们一起生活。”(《罗丹艺术论》)    赫尔墨斯与小酒神(大理石,公元前350—前330年,高213厘米,希腊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藏) 普拉克西特列斯(希腊)   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希腊古典主义后期最著名的雕刻大师,他的人体雕刻作风细腻柔和,富于生活气息。这尊雕像是1877年在奥林匹亚赫拉神庙遗址出土的,表现的是宙斯的传信使者赫尔墨斯护送小酒神狄俄尼索斯,途中靠在一树桩上稍事休息的情景。其右手已损坏,据考证,原本其右手拿着一串葡萄在逗引小酒神。作者塑造的赫尔墨斯体态修长,富于曲线趣味,容貌秀美,表情轻松、诙谐,鲜明地体现了这位雕刻大师的艺术风貌。   圣母子(陶瓷浮雕,1470—1480年) 委罗基奥(意大利)   委罗基奥(1435—1488年)是15世纪后半叶意大利著名的青铜雕刻家,在绘画和陶瓷雕塑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他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达•芬奇的老师。   这件《圣母子》是委罗基奥陶瓷雕塑的代表作,其人物造型与表现形式与同时期的圣母子题材的绘画有相通之处,体现了委罗基奥浮雕艺术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意大利雕塑的面貌。哀悼基督(大理石,1498—1499年,高175厘米,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藏)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这是雕刻大师米开朗基罗年仅25岁时完成的巨作。作者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按照真人比例大小塑造了哀伤的圣母玛利亚和被抱着的耶稣基督的尸体,圣母高贵的沉思表情和耶稣犹如在梦乡中的安详,感人至深。从面部五官到衣服的绉褶,每一细节都得到准确的刻画,无论从任何角度观看都显得非常完美。   伏尔泰坐像(大理石,1781年,立于法国巴黎喜剧院休息大厅) 乌东(法国)   乌东(1741—1828)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最杰出的肖像雕塑家。他所塑造的法国启蒙主义学者伏尔泰像,形神兼备。雕刻家既表现了伏尔泰年迈体弱的生理特征,又传达出这位思想家内在的气质,使人感受到其单薄的躯体内蕴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思(大理石,1886年,高74厘米,法国巴黎罗丹美术馆藏) 罗丹(法国)  这是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1840—1917)为他的女弟子卡缪(亦译作克罗黛尔)作的头像。作者表现了处于深思状态时的少女容貌的端庄、美丽,通过“心灵之窗”揭示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罗丹与她彼此相爱,但罗丹又不忍与原来长期共患难的女友分手,这样给她带来的伤痛可想而知。她究竟在想什么?留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正是这件雕刻的魅力所在。(二)名词解释【拉奥孔】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和赫卡柏的儿子,阿波罗在特洛伊的祭司。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中了木马计,雅典娜便派蟒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缠死。【木马计】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远征军久攻不下特洛伊,由奥德修献计并由厄珀奥斯动手建造了一匹大木马。希腊联军在木马腹内藏了精兵骁将,然后置木马于特洛伊城外,佯作退兵。西农自告奋勇,故意被特洛伊人虏获,然后劝说特洛伊人将木马移进城内,作为给雅典娜的献礼。尽管特洛伊方面有卡珊德拉和拉奥孔提出警告,说“希腊人赠礼恐有所诈”,但普里阿摩斯王还是被西农所骗,下令将木马移进城内。当天夜里,西农放出木马腹内的伏兵,打开城门,于是藏在忒多斯岛附近的希腊联军立即回兵,攻下了特洛伊城。【犍陀罗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十六列国之一,本部在今巴基斯坦北部的白沙瓦谷地。印度河以东的坦叉始罗曾是犍陀罗的首府,可算作犍陀罗艺术的摇蓝。白沙瓦谷地北边的斯瓦特谷地,西边阿富汗喀布尔河流域的哈达、贝格拉姆等地,也是犍陀罗艺术覆盖范围。犍陀罗是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门户、外族入侵的必经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东西方文明交通的枢纽。希腊、罗马文化曾在这一地区流传,犍陀罗雕塑家仿照希腊、罗马神像,雕塑了大量佛、菩萨像。这种融合了印度佛教与希腊、罗马艺术因素的犍陀罗佛像,也被称作希腊化的佛像,在公元1—5世纪十分盛行。随着佛教东传,犍陀罗艺术也影响到中国的佛教艺术,如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即有犍陀罗佛造像特征。【巴黎凯旋门】又称雄狮凯旋门,位于巴黎戴高乐广场中央。它的造型仿自古罗马时代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但它的尺度比君士坦丁凯旋门大一倍。凯旋门始建于1806年,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战胜俄奥联军而建造的。其曾因拿破仑被推翻而中途停工,直到1836年才建成。凯旋门两面装饰着四组高浮雕,分别是《马赛曲》、《1810年的胜利》、《和平》、《抵抗》,其中最精彩的是吕德的《马赛曲》。\n\n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教案教学内容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及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各种观念。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理解西方现代艺术概念入手,讲解西方艺术向现代转化的动力,分析西方现代艺术特征。进而使学生理解和认识西方艺术的特征,能把握鉴赏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西方现代艺术是在一定社会发展形势下产生的,他带有时代的特征和时代的情感,要引导与启发学生理解西方艺术必须站在时代的基点上,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了解西方艺术的价值观。教学重点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加深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特征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西方现代艺术所表现出的哲学化,理论化,形式主义等方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何采取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现代流派特征的独特感受。教学分法及教具准备欣赏、启发、实践、讨论归纳相结合教学过程(含复习、引入、新授、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与归纳小结)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导入。二、新知探究:环节一、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笼统地说是指西方自19世纪以来的艺术。(多媒体出示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环节二、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用多媒体投出)①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②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摄影的发明、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宗教的衰落、哲学的影响。了解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环节三: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重点)1、四个特征:哲学化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理论化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部分理论主张。理论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大量新的概念或赋予新的含义的概念的产生,这些概念对我们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式主义——即强调美术形式的独立性,通过形式的极端化和绝对化而提倡美术自身的独立。欣赏图片,并总结其在美术形式上的独立性。创新意识——可以说创新是任何艺术的本质,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却把创新本身视为艺术的惟一主题。分析西方现代艺术在创新方面的的努力?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n环节四:无止境的形式创新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这是第三部分的自然延伸。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了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后现代艺术。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词汇表现个性?1、形体2、比例3、尺度4、均衡5、节奏6、色彩与质感受7、环境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1、分组选取不同的名作,谈谈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异同。2、通过具体作品及艺术家,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四、课堂小结(要点回顾):1、西方现代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2、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作业布置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教案一、教材分析:\n中国现代人物画的时间界定为20世纪上半叶,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高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人物画在这期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恰恰在这段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现代美术也处在发展阶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中国画的改革和油画的民族问题。高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人物画在30至40年代,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所以,在这节课中,结合中国画的变革和油画的民族化,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对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20世纪上半叶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2、能力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涵。3、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系社会、关系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审美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三、教学方法高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人物画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相结合四、学生情况分析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一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五、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人物画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从欣赏一组同一时期的作品导入,引出今天的课题。新授今天,我们将要欣赏的是现代绘画,既然说现代,也就意味着它不再传统,那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描绘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中国画《愚公移山》,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来欣赏这幅画的?(期间,教师提示,欣赏现代人物画关键一点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是怎样的面貌?(提问学生或一起分析当时社会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历史,感受现实,让我们来看一段真实的片断。(课件展示、影视资料),我想,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社会贫穷、落后,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个历史事实。(引出)而中国现代美术也正处在发展变化阶段,那么如何发展?怎样变化?即从传统——现代的转变?(以下讲述法)因素:1、社会的文化环,2、人的观念,3、美术的功能,4、内容与形式等;使中国现代美术经历了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融合,形成现代美术的特色:(1)中国画的改革,(2)油画的民族化问题。(阐述)1、中国画的改革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画面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然而,随着人的思想的变化,观念的转变,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新的认识,所以进行了改革,而改革之后的中国画是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即不再传统),《愚公移山》这幅中国画,我想同学们现在应该不难看出这幅画的内涵。\n从故事反映的精神和表达的主题,可知画的主题思想,表现了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的精神。(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是这幅画的内涵和主题。然而对于这幅画,我们更要了解的是它的技法,——中国画的改革体现在哪里呢?同学们一定有所感觉了,这幅画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可,对不对?那么它在技法上有什么改变呢?(引导)欣赏方法技法:1、线描—明暗(中西结合),中国画的改革,表现人物的体积和力量;2、裸体形式表现中国古代传说,这是一种创新,突出了力量与气势。内容:移山主题:抗战到底的决心(师生互动)同样使抗战时期的作品,让我们再来看看蒋兆和的《流民图》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呢?(课件展示)这是一幅描写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历史画卷,我想请同学们看了作品之后,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绪和境遇,(一分钟讨论)哪位同学来说一说?(通过学生描绘画中人物形象,从而感受到民族的苦难)师:难道当时的中国真的就变成难民营了吗?如果再不起来战斗,中国就完全被侵略了。这幅画创作于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江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民族的苦难激发起了画家画了这幅画。主题也由此得出,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起来,参加战斗,坚持抗战到底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师的不断引导职能够展开并深入)欣赏方法:技法:线描+素描(改革了中国画)内容:难民主题:抗战到底(有了第一幅作品的审美经验,学生可以得出此欣赏过程)欣赏完两幅作品可比较其异同点。(题材一样,表现方法不同)20世纪上半叶也是反帝反封建时期,除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国内封建势力的存在。同学们请看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呢?欣赏:王式廓的《血衣》(油画素描稿)。这是一幅描写土地革命时期农民斗地主的场面。(请学生分析,通过分析画中几个主要典型形象的心理,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优秀的艺术作品是靠典型来塑造角色的)。可提问:作品的主题思想式通过什么形式体现出来的?(从感受农民的情绪起伏变化,由低潮到高涨过程)欣赏方法:技法:素描内容:斗地主主题:人民当家做主人(土改的必要性)(这里学生应该可以自主学习了,基本上自己可以理解作品)\n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这是一幅深受中国人民喜欢的革命历史画。这幅画重点感受油画的民族化体现在哪里?具体过程:1、同学们一定没有看过“开国大典”,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况,感受一下当时的宏伟场面以及这一令人难忘的时刻!(播放一段影视资料)2、(一分钟思考或讨论)说一说这幅画的艺术特色。师:……红旗、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与蓝天白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又采用了西方油画的写实手法描绘人物场景——油画的民族化。油画是西方的传统绘画形式,以素描为基础。中国人在欣赏西方绘画的时候,往往受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需求的局限,而存在差异(看不懂、看不惯),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中国人能接受西方的传统绘画,使它更丰富,则必定有一个国有化的过程,即民族化,(如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使其具有中国特色。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这就是油画的民族化。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同学们也许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也看得出同学们从先前不会欣赏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不是说就一节课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体现了一个过程,这就是审美的过程。课件展示先一个学生讲,然后可再请2-3个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补充。学生讨论或“七嘴八舌”的发言分组讨论允许“自说自话”(课件展示)学生欣赏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说)在这一作品中,描绘了因战争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形形色色的难民,他们中有农民、工人、市民、知识分子,有老有小,有男有女,通过每个人不同的动态、表情,反映出不同的身份和经历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感性—理性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总结回顾欣赏过程感受作品的时代特征,从而找到一种正确地欣赏方法。同学们地观点肯定是众说纷纭,但不一定就能说得正确。对这幅看似简单却有着深刻内涵的作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在教师的讲述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因为学生的审美能力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经验基础上的,但这种理性经验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还有赖于教师的讲述,从而使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层层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通过这一过程,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n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第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教案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过程与方法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知识点的传授穿插在学生自主鉴赏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的比较,了解中国现代美术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感受中国现代美术的时代精神。通过欣赏中国现代山水画,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教学难点传统型和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等名词的理解及对作品的理解分析。  教学过程度与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画种有哪些?对比今天与古代的国画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展开新课1、中国现代美术概况:百花齐放推陈出新。2、中国画(1)、提问:西方表现声音时喜欢用上色彩和几何图形去表现,而我们中国画里面如果要表现声音的时候,应该如何去表达呢?(2)、引出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介绍作品的背景,创作过程及如何表现声音。(3)、《记写雁荡山花》潘天寿,表现山间野花小草,以小见大。(4)、《春雨江南》李可染,将西洋绘画中的用光,巧妙地引入画中,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把山水连绵,雾气弥漫的景色表现出来。透露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5)、《油灯花果》林风眠,西方静物式的构图,背景是水墨板刷简洁表现,主体花果则以水粉颜料表现。(6)、以上的几幅现代中国画作品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如果了把它们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什么种类?小结:中国现代绘画分两种类型:传统型和融合型。 3、中国油画:自唐代开始即有欧洲传教士将西方圣像画带入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较前频繁,西方绘画对中国才有较大的影响。 \n作品鉴赏:《塔吉克新娘》靳尚宜,作品运用古典主义手法,强明暗的处理,轮廓明确、色彩单纯强烈,以塔吉克新娘优美动人的形象,略带羞涩、拘谨的表情,予人一种美好、纯洁的触动,表现出他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和强烈向往。 4、中国版画:中国现代版画属于创作版画,它以20世纪20年代末由鲁迅先生倡导、以进步美术青年为主力的新木刻运动为开端。作品鉴赏《一湾解冻的湖水》古元:作品用水印木刻的形式表现冬末春初的季节,大片白色的雪地表现冬天的宁静,湖边野鸭打破冬天的宁静,预示春天的到来。5、中国现代雕塑为城市美化服务的环境雕塑被称为“城市雕塑”。《五羊雕塑》广州:广州市的标志性雕塑,作品创作来源于广州的一个古老传说,广州也因此得名“羊城”、“穗城”。《黄河母亲》兰州:运用传统的雕刻手法表现,母亲形象有如古代石雕的佛像,又有今日女性美的特征,她美丽、端庄、慈祥、睿智,微笑着注视匍匐于其宽阔胸怀中茁壮的孩子,佑护着孩子的成长。《五月的风》青岛:因纪念青岛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索而得名。主体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三、教学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美术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一种盛况,各种艺术门类都呈现出一种新气象。其变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画发生激烈的演变;另一方面是西方绘画(素描、油画和版画)的引进并迅猛发展。 \n第十五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第十五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领会丝绸、陶瓷、青铜、玉器等工艺品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卓著,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1、知识与技能:了解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品种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方式结合学生回答,逐步深入阐述主要工艺美术种类的成就特点。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中国工艺美术与中国文化相联感受其文化基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四: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五:教材分析(A)内容结构   本课首先从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等加以介绍,以便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全面的认识。然后分别论述了四个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  丝绸一节,在简要叙述了中国丝绸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类别后,以唐代《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为例,分析了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青铜器一节,通过对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春秋时代的《莲鹤方壶》、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重要青铜艺术作品的分析,体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及不同的时代特征。\n   陶瓷一节,分别介绍了原始彩陶和宋元等朝代的瓷器,以彩陶《人面鱼纹盆》、《漩涡纹尖底瓶》、《白瓷孩儿枕》、《青花八吉祥纹扁瓶》为例,说明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深远影响,同时反映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玉器一节,首先概述了中国古代玉器所具有的丰厚文化内涵,然后分析了商代《玉凤》和清代《白玉雕桐荫仕女》的艺术特征。(B)作品分析(C)名词解释  陶瓷之路汉唐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以及西亚、北非地区的交往,除了陆上的“丝绸之路”外,另有一条海上通道,从广州湾开始,经印度半岛南端和阿拉伯海,到达西亚和北非。由于唐代以后这条海路所经过的亚非地区,不少国家都出土有中国陶瓷,所以这条海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六:教学过程:(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门类众多,品种十分丰富。本课仅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品种加以介绍,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辉煌成就和多姿多彩的面貌。建议补充本课未能选取的其他重要工艺品种如漆器、金银器、景泰蓝、服饰、家具、竹木牙角雕刻等内容,或就当地的工艺名品及学生感兴趣的品种加以介绍。(二)授课方式当灵活多样,尽可能安排一次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工艺美术展览或工艺美术生产机构,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艺美术的了解。(三)工艺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鼓励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现有条件,自已动手临摹、制作工艺品,并以之与中国古代优秀的工艺作品作比较,以进一步领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因材施艺、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等特点。(四)本课的内容可以与中国历史、地理、语文的相关内容衔接起来讲授,如彩陶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与青铜时代、丝绸与丝绸之路、玉器与“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等,启发学生综合掌握所学的知识,使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全面、深入。教学框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方式教师收集工艺材料一导入提问1:提到中国的古代工艺美术,我们脑中会闪现哪些工艺品?展示老师与学生准备的真实物件,指出青铜器、丝绸、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等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即工艺的分类。学生课前收集材料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倾听及欣赏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简介丝绸之路自主性学习在学生已知信息中进行扩展及延伸,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入主题文学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进行知识逐步深入阐述,是学科整合的体现提问式引导式启发式提问式引导式提问式探究式\n提问2: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工艺作品,想不想知道与它们有关的背后知识?二讲授新知A丝绸提问:说出与丝绸相关的成语?推出中国丝绸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1.丝绸种类2.以《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为例,分析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B瓷器1.提问:汉唐以来,除陆上的“丝绸之路”,你知道另一条海上通道是什么?播放各国留有中国瓷器的图片及片断“陶瓷之路”(历史短片)2.分别介绍原始彩陶和宋元等朝代的瓷器。分析《人面鱼纹盆》、《青花八吉祥纹扁瓶》,说明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3.简介陶瓷之路,景德镇瓷器,唐三彩C玉器提问:玉的象征意义?欣赏当代画家李爱国人体系列指出人体即玉,并分析《玉凤》、《白玉雕桐阴仕女》艺术特征。引出玉文化概念D青铜器学生回答学生观看学生讨论发言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艺术补充学生课外资源。通过提问、欣赏、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基础,进而逐步深入阐述新知识。扩充学生对工艺美术的理解认识提问式启发式引导式提问式讲授式\n提问:你知道的中国最早的金属器?通过几件作品简介青铜器的历史及艺术特点。E其他工艺品种补充了课本未选取的其他重要工艺品种如漆器、金银器、景泰蓝、服饰、家具或当地的工艺名品及学生感兴趣的品种加以介绍教师总结:工艺美术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不仅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丰富和改善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体会到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学生倾听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及时鼓励,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自信心。讲授式七:课后思考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教材分析]    本节课有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城市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的介绍。[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n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5分钟)         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一下,然后找一位代表。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         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曾到日、美、意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身穿锦团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吉祥》长卷   ,令人喜洋洋,有富足之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成圆型,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美,生活幸福,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当然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的作品外,还有人画戏剧类,祈副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等,如图片《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给学生放一下年画的习作过程)。      〈2〉刺绣(8分钟)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刺绣又有那些了解呢?       生:四大名绣,江苏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的粤绣。\n       师:苏绣可是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就是上面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图片)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仿佛是一只真猫,另人赞不绝口。      〈3〉风筝(4分钟)      (给学生放一下制作风筝的过程)      〈4〉玩具。(2分钟)        生:让学生回忆儿时有哪些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各种玩具伴随长大的,我们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图片《泥狗》、 《布老虎》 、 《泥老虎》。      〈5〉编织(2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草,玉米皮边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料编织出精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且美观的工艺品。       图片《竹编·背篓》、《竹编花瓶》、《三屉提蓝》、《食盒蓝》      〈6〉剪纸(5分钟)       师:记的小时候过年我们都贴窗花,挂灯笼,给节日增加喜庆色彩(放剪纸录象让学生感受一下)     〈四〉小结(1分钟)(加背景音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畅谈)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艺品。     〈六〉本课结束,师生再见。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二课题背景:人美版的教材16\n课《中国民间美术》是重要且相对对独立的的教学单元。中国民间美术种类多样、历史悠久、寓意丰富、自成体系,存在于百姓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诸多方面。人美版课本中涉及年画、风筝、玩具、剪纸、刺绣等多种民间美术形式。可以将民间年画设计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因为山东潍坊杨家埠是中国三大年画产地之一,结合本地区文化艺术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民间年画的文化功能、变现特征,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情境、交流和讲述,学生能够认识并表述民间年画的功能、形式及艺术特征,理解年画与民俗的关系。2、在对木板年画制作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尝试年画的印制过程的体验,学生增进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增进热爱与保护地方文化资源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3、信息资料的收集、检索、整理、归纳、交流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学重点: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的基本特点、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感受传统年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特点,使学生理解、喜爱年画艺术。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年画作品、木板、鬃刷等制作工具2、学生准备好课前已经预习的资料,和通过访谈询问老人得知的年画故事上网检索、查阅书籍等方式得到的年画信息。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在上课之前我年画的实物作品张贴在教室里,再采用背景音乐《春节序曲》营造新年气氛。导入新课。然后以欣赏图片的方式引出年画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2、畅谈交流A、运用带领学生参观农家小院的方式,由学生讲解{涉及的部分已经分组预习}老师补充讲解,通过欣赏从小院的大门上的门神到厨房的灶王,再到客厅、卧室的莲生贵子、连年有余等归纳出年画的特点和题材的种类以及从老人那里听到的有关年画的特点和题材的种类以及年画的意喻性和象征性和年画与民俗的关系。\n----------设计意图:学生利用所预习的知识以及从老人那里听来的有关年画的知识交流再加上老师的及时补充讲解,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轻松的解决本课中所涉及的部分重点和难点问题。B、由教师担任解说员的身份带领学生参观杨家埠年画第十九代传人杨洛书的家中观看年画的制作过程。---------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像的展示,加上教师的讲解,揭开年画制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其制作过程,由此解决本课的制作过程中的难点问题。3、练习与归纳、展示(播放春节序曲、烘托气氛)按小组发放线板、宣纸、墨盘、鬃刷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线板印刷,亲身体验印刷的乐趣,教师巡回指导,最后由小组展示。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和信息反溃------------设计意图:此过程充分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并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最后的展示,学生会更加学会欣赏他人。本课的另一重点问题解决。4、小结本课所学知识5、课后拓展:展示福娃贝贝,让学生了解其设计意图的来源,让学生体会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文化一直是在民族文化的继承中不断发展的。-------------设计意图:运用奥运会的吉祥物进行讲解,学生更加容易接近和充满热情,并且让学生学习民间美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了解民族文化的的传承。是对学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观看舞蹈《俏夕阳》预习课本,找出舞蹈中都运用了哪些民间美术形式。并思考,在当今时代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设计意图:舞蹈中运用的民间美术形式,是对下一节课的引出。例如:舞蹈中所运用动作和形式是民间美术中的皮影和剪纸;人物头上戴的是虎头帽、身上穿的衣服运用了民间美术中的刺绣。。。而问题在当代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间美术的提出,是对学生在学习民间美术之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进一步思考和提升。6、教学评价评价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采用开放式评价、多主体、多元性评价,特别是注重表现性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回答问题、解说、参与作品的过程与表现,都给与及时的评价。教学反思这是一堂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鉴赏课,让学生在分小组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除了学到一些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课堂上的小组解说,可以增强了学生的公众发布能力。\n第十七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第十七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通过经典的艺术作品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受,用新颖多彩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对感受艺术,欣赏艺术和艺术创作更有兴趣,更有信心。 (二)   教学背景分析学生状况分析:高一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是:心理成长高峰期,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个性较强,认知难免偏颇。我校学生思维活跃,但学习习惯相对不强,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侧重启发与引导;感受与实践。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对建筑有充分和崭新的认知,用多种媒介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极富魅力的。通过欣赏建筑作品中,让学生感受到建筑作为美术一种是可以看懂的,是能够被吸引的,中国建筑形式,精彩绝伦,源远流长,是民族艺术瑰宝。通过对比欣赏拉近学生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距离,认识到它的宝贵,感受到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看,让他们听,多感官的体验,感受建筑的鲜活;让他们思考,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让他们挖掘自己内心,培养审美的眼睛。技术准备:设计制作教学幻灯片。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对建筑有基本的了解;2.通过对不同建筑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3.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设计思想,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与方法:1:选择典型的实景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建筑真美。\n2:几组差异明显的建筑并列,学生对比思考。3:通过对多种建筑形式的欣赏与感悟,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通过层层递进的感受与思考,引导学生读懂建筑。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建筑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怀,让学生爱“建筑之美”2:通过对中国建筑的欣赏与感悟,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认识建筑的丰富形态,感悟建筑的不同特点,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欣赏中国传统建筑。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建筑与背景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创造的空间环境。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建筑艺术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导入设计:播放短片,其中有多种建筑形式和多种生活场景,如:太和殿登基大典,四合院邻里街坊,教堂里的唱诗班,悉尼歌剧院,竹楼,窑洞,毡房等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感受建筑多样性,请学生思考问题:你觉得哪个建筑最棒?为什么?教学结构:从学生的回答出发,营造教学情境,指出品评建筑的好坏,标准不是唯一的。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1:选择典型的实景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建筑的美。2:几组差异明显的建筑并列,引导学生对比思考,从建筑的功用,对象,地理气候,所处时代环境,等,让学生明白建筑本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情感,学者读懂美妙的建筑。\n3:建筑语言,形体、比例、尺度、均衡、节奏、色彩与质感、环境。通过典型范例,带动学生有针对性的解读建筑语言,培养懂得欣赏建筑之美的眼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对建筑有充分和崭新的认知,用多种媒介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多样的。真正感受到建筑是极富魅力的。通过欣赏建筑,让学生感受到建筑是值得精细欣赏解读的,是能够被吸引的,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不简单,但只要掌握方法,它又是可认知的,鲜活的。中国古典建筑,精彩绝伦,是民族艺术瑰宝。通过对比欣赏要拉近学生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距离,认识到它的宝贵,感受到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责任感。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学生是否认识到建筑师多样的。2:学生是否能够对建筑有所感悟,读懂不建筑的不同内涵。3:学生是否能够自主的欣赏建筑。4:学生是否认识到中国古典建筑是中国艺术文化的精粹,并且感到自豪。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课题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上课时间年月日下午第一节课备课教师课型鉴赏课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A、基本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B、扩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C、情感目标:各大建筑体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地位,能在广泛的文化、历史及地理环境背景下理解建筑艺术所包涵的艺术和文化真谛。学习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艺术自成体系的艺术特性,通过对物质层面的分析、研究,挖掘其艺术层面的精神境界,找到建筑艺术的文化脉络。教学难点对建筑艺术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层面的理解,从而陶冶心灵,感受世界多元文化之差异。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n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2、表演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伴随着1号主持人朗诵《建筑是凝固的音乐》,ppt慢慢呈现字幕《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接下来请观看建筑与音乐中文版的精彩诠释用动画展示建筑视频《奥运鸟巢建筑全程》。知识反馈:连连看:由上面的视频,结合我们上节课的知识点解答: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艺术性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文化性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科学性学生活动:(抢答)教师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建筑的风采。环节二、介绍四大建筑体系由2号主持人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建筑宫殿: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庙堂: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陵墓: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民居:我爱我家——亲切的民居建筑知识反馈:1、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林姆林宫。2、体现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建筑物:B。A、故宫B、天坛C、颐和园D、拙政园学生活动:(抢答)教师总结: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环节三:展示四大建筑体系艺术风格由3号主持人回顾上一环节,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分值由高到低的活获得下一环节的选题权最佳表演奖(20分)最佳人气奖(15分)最佳幽默奖(15分)最佳潜质奖(10分)学生活动:(表演)小品:四位旅游者,中国籍,准备报旅行团外出旅行,他们面对个四个旅行团是如何抉择的呢?丸儿肆你旅行社——埃及七日游梦幻岛旅行社——希腊三日游皇家漫步旅行社——北京三日游爬着也要去旅行社——英国五日游PK后:最佳表演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幽默奖()\n最佳潜质奖()环节四、分析建筑风格的成因对比分析由4号主持人回顾上一环节公布得分情况,为队员加油,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满分30分)宫殿: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故宫二、特点: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三、为什么呢?从历史层面: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1368—1911)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环境层面: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从文化层面: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处处运用寓意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庙堂: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1、特点: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2、为什么呢?从历史层面: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似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从环境层面:希腊人的自由思想与希腊温和的气候及其开放的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希腊地区气候温和,很适宜人居住。从文化层面:庙堂建筑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伟大的作品则更需要虔诚之心和崇高之情来创造。宗教庙堂建筑正是凭借了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陵墓: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1、特点: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这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2、为什么呢?从历史层面: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埃及人创造了高度的古代文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们发明的象形文字、以及闪烁着文明之光的金字塔、木乃伊和神庙.从环境层面:埃及金字塔不仅仅是用来保存尸体而且是用来等待三千年后灵魂归来肉体重生,并在极乐世界得到永恒。从文化层面:在埃及雕像造型的特征中,程式化的标准是正面律法则。这种法则源于强烈的宗教感情。人死以后复生是基于灵魂与冥体的重新结合。为达到这个目的,塑像雕造便出现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造型取正面律;另一种是注重结构,形式化。尽管埃及雕像按照“正面律”塑造,然而人物的容貌却十分写实,这种在同一作品中复合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的做法,正是埃及美术的重要特征。民居:我爱我家——亲切的民居建筑1、特点: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2、为什么呢?\n从历史层面:我国的建筑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传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环境层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50多个民族,因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风格造型各有不同,有黄土高原的窑洞,青藏高原的调房;有北京城里的四合院,上海市区的里弄住宅;有傣家的竹楼、客家的土楼、蒙古族的蒙古包等,真可谓千姿百态,民居风格的多样性堪称世界民居之首。从文化层面:民居源于它的实用性特质,融合大自然因素,使建筑美、文学绘画美、自然美融于一体,构成独具一格的民居艺术。环节五、补充查漏补缺由5号主持人回顾上一环节公布得分情况,,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补充对一个知识点加5分)环节六、拓展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设计题:(2分/空,共30分)做题要求:确认——“A”否认——“B”主题:餐厅设计风格:欧式风格要求:华丽典雅大气温馨从建筑风格、装饰造型、菜品类型、餐具、服务员服饰等方面着手哥特式建筑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微派建筑地中海建筑(B)(A)(B)(B)(B)贵族室内装饰中式古典田园装饰个性演绎高雅简约(A)(B)(B)(B)(B)西餐(主食甜点奶茶)西餐餐具(A)(A)\n中餐(主菜面点粥)中餐餐具(B)(B)中餐服务员西餐服务员(B)(A)教学反思:本课由于预先进行了教材处理,使知识更系统、全面,更能使学生理解与吸收;采用多媒体及影像技术更好的协助教学全面地介绍分析建筑艺术,因而学生兴致较高,能够很好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广,体现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尤其注重历史文化知识的渗透,把握住了美术学科人文学科的特征;课堂融入了学生表演环节,同时亦起到课堂轴线的作用,并且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平台,联系了实际,渗透了德育,活跃了课堂,巩固了知识,一举多得。值得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的探究学成果:课件的制作完全由学生亲自完成,整体说来,本课课堂设计较为完整,课堂效果较为明显、突出,突显地方特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然而建筑领域涉及面太广,知识纵横交错,一两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建筑有一定难度,要把握课堂重点,侧重建筑美感的培养和建筑文化的发掘方能达到鉴赏教学之目的。第十八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二         (人美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美术欣赏课不仅用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此来达到改造生活目的。所以本课不仅要学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还要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即透过现象寻求本质,从而找出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教学重点:了解中外四种类型建筑产生的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教具准备:课件、教材。学具准备:教材、白纸、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导入     老师出示一幅建筑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导语: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听音乐,因为音乐会给我们的心灵产生悸动,唤起我们的回忆,让我们沉浸其中,那具有凝固音乐之称的建筑,以它独特的外形和寓意深刻的内涵,同样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有凝固音乐之称的,中外建筑艺术。(通过音乐点出课题)二、正课第一部分: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1、老师出示一幅故宫图片,学生抢着回答是我国著名的宫殿建筑代表——故宫,同时老师讲述刘邦和萧何关于修建宫殿的故事。问:古代君王为什么要把宫殿修建的规模宏大,是为了烘托什么?\n学生讨论答:烘托皇权,突显自己特殊的地位。(通过故事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随后老师点出:宫殿建筑显著的特点即是壮丽以重威。问:请同学们根据平时的积累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印象中的故宫。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结合图片详细的讲解故宫的布局及其特点。问:大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什么是故宫中最大的建筑物?老师总结:因为是皇帝上朝接收朝拜,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它们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地方,修建的高大,既是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2、请学生欣赏凡尔赛宫镜厅的图片,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处宫室。      答:华丽(豪华、奢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他们想深入了解这处皇宫,同时结合凡尔赛宫的图片简单介绍它的规模及历史价值。学生会由衷的赞叹设计者的才智与君王的权威。 第二部分: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问:古人为什么修建庙堂?它的作用是什么?答:祭祀、拜佛等等。问:请举出我国一处著名的庙堂建筑?答:天坛。老师出示几幅不同角度天坛著名建筑祈年殿的图片,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祈年殿的规模,并引导学生观察祈年殿的周围,全都环绕着青松翠柏,帝王在这里祭天的时候惟首只见青天,请学生思考,天坛这种独特的设计寓意是什么?答:帝王在天地关系中起到沟通人间与上天的独特作用,即天人合一。老师出示沙特尔大教堂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中外庙堂建筑外形上有什么不同?问:为什么欧洲庙堂会如此设计?传达出他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问:这种建筑形式叫什么名字,别称是什么?老师总结:此建筑是被欧洲人成为“野蛮人的”哥特人设计创造的,虽然名字不是很伟大,但哥特式建筑,以它奇异、独特的形象和信徒精神最确切的表达,成为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并出示几幅哥特式建筑的图片,尤其是我们生活周围的,这样能使学生从理论回到现实,真正的感受这种建筑形式的意义。 第三部分: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出示一幅图片,因为比较熟悉,学生不由得说出是金子塔。老师对图片做一个简短的介绍。问: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只是为了解决法老死后的住房问题吗?答: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修建金字塔是为法老来世作的物质方面的准备。问:中国著名的陵墓建筑有什么?答: 秦始皇陵。老师出示秦始皇陵的模拟图,并简单皇陵的内部结构及历史地位。总结,秦始皇和法老们一样关心死亡,都是不想让死亡成为权利的终结,所以说静穆的陵墓建筑是为了追求生命的永恒。 第四部分:亲切的民居建筑    出示宏村的图片,学生会被现在已经消失了的乡村面貌所吸引,心里并产生很多疑问,如:此处建筑现在是否存在?那室内是不是也保存着古民居的样子?村民平时用水从哪里来,也是用自来水吗?等等。让他们一一提出问题,老师配以大量图片进行解答,学生一步步的惊叹此处的绝美也感悟到我国建筑的财富。第五部分:欣赏老师再出示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热情很高,并私下交流对某处建筑的感受)。          第六部分:练习(20分钟左右)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纸和笔,创作一幅自己心目中认为最美的民居建筑。(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会不由的在心中产生自己喜欢的建筑样式,让他们画出来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他们简单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n教师通过学生的不同的作品,可以看出每一个同学心目中对美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最后总结,人类有多少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有多少中建筑类型相适应,用心去体会,定会收获无穷!  教后反思:本课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让学生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资源中找到具体的建筑形象,从而体会建筑艺术的丰富寓意,提高对建筑的认识、了解、感悟、赞叹,所以如何在现实生活和课程教学之间找到契合点是本次教学设计所想找到的主导思想。同时学生在欣赏和了解了带有典型性的建筑风格后,都会在脑海里产生自己所喜欢的建筑类型,或是喜欢某一类型,或是多种类型都喜欢,或是喜欢某种类型的某一方面,所以鼓励学生发表和讨论自己的观点。并让他们动起手来,把自己脑海里喜欢的建筑样式画下来,并简单介绍,让他们学的轻松,上的愉悦,并潜移默化地得到积极的审美教育,受益终生,真正实现新课改中新的教育意义。        本课结束后,学生都兴致很高,课下也都在谈论着所喜欢的建筑类型,不在单纯的以为皇宫仅仅是解决皇帝的住房问题,更重要的是突出皇权;而“哥特式”建筑的样式,产生的原因和为什么被称作野蛮的建筑以及著名的代表建筑,也会长久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等等。所以说本课不仅仅是一堂美术课,更是一堂多学科的课,不仅仅感悟建筑外形的美,更多的感悟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遗产,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到其他学科了解不到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即动脑又动手,可以让学生走出课本创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n\n第十九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第十九课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与建筑艺术欣赏的内容并列,介绍了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成就。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生们应该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固步自封,这样才能对古今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这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本课是园林艺术赏析课,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在园林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自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我们无需争辩它们之间艺术水平的高下,而应包容地看待艺术的多样性。因此,本课只是给出一些基本的介绍,而无过多评述。掌握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艺术修养,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观。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这种思维的训练在前面的建筑欣赏课中已经反复提及,在这里应该继续巩固和加强。和其他艺术一样,园林艺术表面看来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风格其实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这些形式背后,有更深层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各个流派的产生和发展。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我们在学习艺术史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对它的分析与探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四、教学策略一)、组织教学:教室布置:摆放各种盆栽,创设一种欢快、活泼、和谐、温馨的气氛,引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二)、导入新课:\n播放教学录像《红楼梦》大观园,通过直观的园林形象展示,使学生了解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讲授新课: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园林风景图片,在丰富视觉效果下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外国的历史文化,增长见识,欣赏本地园林图片(牟平快活岭),感受自己身边的园林艺术,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2、讨论:在课前老师根据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关键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指示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北京颐和园与苏州园林的区别;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指出各属于哪个地区的园林艺术。探究题:客观地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分组讨论,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研讨问题的能力。3、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的聆听学生的发言,如对问题:让学生指出图片属于哪种园林艺术,为什么?回答不正确时,教师这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再了解一遍各种园林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积累,在艺术欣赏的道路上走向更高层次,获得更大乐趣。四)、应用:首先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园林艺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取一幅本小组内最为优秀的一件作品,然后优化设计,最后分小组进行比赛。分小组采用“合作性学习”,增强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和竞争精神。五)、评价学生作品: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首先小组内评价,然后将选出的优秀作品全班同学评价,运用自评、他评、师评等方式对作品进行解析,以增进了解,达到共同进步。通过不同的方式评价,使学生整体的认识学习成果,在对比与差异中,学生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教师也可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反馈,做到教与学的协调发展。六)、教学效果:本教案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教师,学生记的灌输教学,教师有以前的主导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七)教学反思:由于学习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不能在学习的同时亲身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n第二十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第二十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首先是一种观念的普及,希望借此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文物古迹的价值,懂得保护身边的古建筑,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其次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即以城市建设和古建筑的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学生分析:本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对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建设与保护的问题对学生来讲有相当的难度,还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多方面感到对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在城市建设中对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2、了解古建筑的价值,关注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矛盾性与相互依存性。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4、小组成员互相合作,探讨研究。教学重点:全面认识古建筑价值是正确保护的基础。本课涉及到开发、保护两方面的内容,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教学难点:通过思考、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教学办法:探究,讨论,欣赏教学程序:一、        课前准备教师活动:准备有关图片、资料、课件。学生活动:学生成立小组、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相关制作材料;选出小组代表。二、        组织教学三、        导入(一)欣赏教师播放相关城市古建筑课件,提出问题。\n问:大家想一想,假如我们身边这些古建筑“消失”了,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是否应该保护?(学生讨论)(课堂环节意图:通过分析古建筑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身边的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直插云端的摩天楼,凌空飞架的立交桥,拔地而起的片片居住区、科技园、写字楼、商业城,这些都是不断进行的城市建设与开发的成就,然而,随着这种飞速的建设与开发,城市也付出了代价。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永远地消失了;有的受到严重威胁,侥幸留存下来也危在旦夕,所以,城市建设与保护古建筑这一问题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协调二者的关系,科学而全面地保护古建筑。(二)古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教师相关课件显示,详细讲解。1.欣赏介绍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价值历史价值:了解前人生活的时代艺术价值:优美凝重的形态科学价值:坚固合理的结构、独特用料问:你觉得古建筑还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学生课堂讨论)文化价值、情感价值、使用价值2.古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这么多有价值的古建筑,它们与城市关系非常密切。如:北京——天安门、长城拉萨——布达拉宫巴黎——埃菲尔铁塔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后小结:古建筑是城市风貌的点睛之笔,可以说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良好的城市规划则能够充分衬托古建筑的璀璨夺目,并使之与现代都市风景相得益彰。反之,湮没古建筑的光彩。(环节意图:以提问,图例欣赏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古建筑的价值,激发学生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3.欣赏被破坏的古建筑(三)研究讨论:1.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教师以案例讲解:1、《改造后的北京平安大街》\n2、《改造后的法兰克福火车站》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你所在的城镇有怎样的历史传统?有什么样的古建筑?,其在城市中起到什么作用?2.结合案例,讨论我们广州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是如何协调的?如:中山路、一德路、与地铁的建设恩宁路骑楼群、天字码头等讨论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为规划组,市民组,专家组。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建议。完成后教师收集,并选出若干小组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可珍惜之处在于不可再生性,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城市建设开发中对古建筑的保护,它们是古代文明幸存的见证,妥善地保护它们是我们的责任。赠送内容: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知识(大全)说课和试讲的区别说课前写的是说课稿,试讲前写的是教案。1、要看你在那个地区,如果以前都是考的说课,那么你考的话基本上也是说课,说课有他固定的模版,要把其中包括的每个方面都写出来,然后再表述给考官听。说课的过程中,有些地区还会问一些关于,你所说课的学科方面的问题和做老师的基本能力常识。2、试讲是按照抽到的内容在他规定的时间里,把教案写好。时间到了,你就和平时老师上课一样,把你抽到的内容,当作下面坐着的是学生来讲课(实际是考官啦),大概按一节课,45分钟准备,他大概听个20~30分钟会叫你停的,当然你说的好他就多听会,说的不好就少听会。这个就必须要有板书了,不然就不象正常上课了!3、不管是那种,一定要有自信,声音洪亮,有连贯性,克服紧张,这个做过老师的基本都能做到吧!字写的不好板书就尽量少点,能突出重点等等!!!注:说课和试讲是不一样的 说课主要面对老师,试讲是面岁学生 说课要注意重难点的把握 试讲是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重难点在讲授中的突破 说课是把你备好的课以讲课的方式向在座老师讲一遍。省略与学生互动环节。 试讲是和任课老师一样给学生们正儿八经的上一堂课。除了重难点还有互动以及每个环节时间的把握。\n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这两者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者虽然都是表达你的教学,但所站的角度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先说片段教学,片段还是片断,这个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这里我们不深究哈。片断教学是在没有学生在场的情况下,教师假装自己正身处在课堂上,完全按照正常上课的样子去讲课。从这点上来说,教师这个职业有点类似于演员,而片断教学就是考验你在无人回应的情况下扮演教师这个角色的成功与否。换句话说,你越能放开自己进入到模拟的课堂情境中,片段教学就越成功。具体该怎么做,我在第四部分会细讲。  再说说课,说课与片段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说课是向评委陈述你要怎么讲这堂课,具体来说,说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说教材、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学策略与方法、说教学过程等等。如果说片段教学是表演的话,说课就是解释。片段教学是直接呈现给别人你要怎么上,而说课则是间接向别人介绍你的思路。如果大家还不明白的话,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同样是叫四个学生上来做实验:片段教学所采用的语言:“接下来老师要请四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做这个实验,谁愿意来?好,xx,xx,xx和xx,你们上来。”说课采用的语言:“接下来我要做的是,叫四个学生来做这个实验,通过这一步,我将达到xxxxxx的目的……”——大家看出区别来了吧?\n所以,请在面试的时候务必听清面试官的要求,是说课就不要讲成片段教学,反之亦然。否则可能会失分很多……这次面试就有一位考生犯了这个错误,一上来就开始解读教材,我们中途打断,告诉她要求,但是她还是改不过来……结果可想而知。高中美术教案模板课题教材版本、章、节名称课时 授课对象学生学段年级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本部分为重点,包括导入过程和教学步骤) 导入过程  \n教学步骤(重难点突破的过程、巩固方法)详细记录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要有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板书设计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形式上传。  教学反思从以下提示中任选几方面思考: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和所出现的相关问题,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3.反思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对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何改进;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做哪几方面的改变;5.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万能教案模板第X课XXXXXXXXXXXXX(课程名称)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课时:X课时①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一、XXXXXXXXXXXXX\n一、XXXXXXXXXXXXX二、XXXXXXXXXXXXX1)过程与方法四、XXXXXXXXXXXXX五、XXXXXXXXXXXXX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XXXXXXXXXXXXX(二)XXXXXXXXXXXXX①教学重难点(一)重点:XXXXXXXXXXXXX(二)难点:XXXXXXXXXXXXX②教具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投影等③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④教学思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⑤教法与学法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⑥教学手段与媒体1、XXXXXXXXXXXXX2、XXXXXXXXXXXXX⑦教学过程(1)导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2)讲授新课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3)巩固练习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4)归纳小结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九、作业设计十、板书设计(文字、图画、表格等)十一、课后反思\n万能说课稿模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XXX》是()版()教材第XX单元第XX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XXX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XX是一门培养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X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    导入新课:(2~3分钟)\n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XXX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4.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5.   布置作业。              针对XX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XXX万能说课稿模板二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是()版必修教材第单元第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是一门培养人的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n    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    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4.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n5.   布置作业。             针对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七、说小结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2.教学策略的选用(1)      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2)      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试讲十要点   第一,用普通话。    第二,睡眠充足,精神状态良好。    第三,头发脸面清爽干净。    第四,身体站正,敢于迎视讲台下听课人的目光。    第五,对讲稿熟悉,能花几分钟时间集中阐述一个问题,而无需频频低头看讲稿。过渡到另一个问题时,再看一看讲稿。    第六,声音响亮,言语流畅,连贯,语意重点突出,声音高低自然是讲课,而不是背讲稿。    第七,不要频繁地背过身去写板书,弄得不好,会给听课人造成不自信的印象。    第八,板书居中,条理清晰,字体大小合适,规范。    第九,在讲完课后,听课老师在向你现场提问题时,或者指出你的不足之处时,你不要狡辩,而是正面理解对方的含义,用积极的语言及时补充说明,让别人进一步领会你的意思,把一个问题深入展开,而不是陷在原地打转。\n第十,自始至终亲切地注视别人的目光,显现自己的亲和力。教师试讲注意事项教师试讲注意事项要知道您应聘的是教师这个行业,您以后要教书育人。所以一定要注意您的仪表。1、化淡妆,而不易浓妆艳抹。刘海不要遮住眼睛,更不易烫发,染发。尽量做到清清爽爽。2、服饰要符合职业特点。教术科,您就要穿正装,男士别忘了打领带。教体育您则要穿运动服。3、妆容,服饰还要符合所教授学生的年龄层次。教授小学和教授高中,妆容和服饰绝对不一样。总之,女教师要给人感觉即典雅,端庄。男教师也要给人感觉而端庄平易近人.二、进入试讲地点1、如果没有人领您进入试讲地点,那么您进去要先敲门。等专家说请进时,再轻轻推门进入。注意,从门口到讲台这一段路也是专家在观察您的时候。所以您走路一定要挺拔,给人精神抖擞的第一印象。有些应聘者进门时,臂弯里夹着课本,弯腰驼背,没有一点老师的风度。给专家的第一印象就十分不好。2、如果有人领您进入试讲地点,也要有礼貌。进门先打招呼。例如,各位专家好等。三、自我介绍即使招聘流程里没有这一项,自己也要主动争取。这样可以让专家对你的优点和性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自我介绍就紧扣八个字:突出自我,张扬个性。要充满自信并充分表现对自己所教授科目的热爱之情。四、试讲1、首先要表明你所要教授的科目、内容,针对的是几年级,第几次课。例如:新课程标准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新授课。2、普通话一定要用普通话。如果您一开口就是乡土话,那么您在这时已经被PASS了。因为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普通话要标准,咬字清晰。(特别是对于文科科目)3、音量音量要大。不要认为自己对着的是几名专家。要把他们想象成一个大班的孩子。4、音调语调要抑扬顿挫。要有重音,轻音,拖音,有节奏性。不要有口头禅。例如:是吧,对吧等。5、语速语速不能太快。有些应聘者可能太紧张,一上台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飞快的讲。好像赶任务一样。结果一堂课下来,他自己都不知道在讲些什么,专家们也没听明白什么。所以语速要尽量慢一点,也可以缓和一下紧张的心情。6、仪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手可随意放在身体的两侧。也可放在讲台上。腿不要乱抖动。目光要时而环视讲台之下,与学生或专家又眼神的交流。7、板书粉笔字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可以为老师增彩不少。除了字要公整之外板书的布局也要掌握好。不要全挤在一边,要顾及到左右的学生。8、多媒体的应用熟练操作多媒体。注意讲课,板书和操作课件的衔接。否则会给人讲课中断的感觉。多媒体不能滥用。它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所以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乱用。不要把多媒体做的花里胡哨。因为您不是在做动画片,而是在授课。课件花哨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9、课件的选择。选择教授的内容既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自己最熟悉的),又要有代表性(课的高潮部分)。让孩子有兴趣,也要让专家有兴趣。课件的制作。制作要有特色。适当穿插漫画,照片,图表,录象等还要注意轻音乐的应用。10、授课授课要注意启发性。多提问,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自由讨论。授课要有感情,有逻辑。说话要化繁为简,生动活泼。面部表情不要太紧张,要面带微笑。11、说课授课完毕,下一环节就是说课。如果专家没有要求你下面进行说课,也可自己主动要求。以让专家对你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说课不一定按照固有的程序。因为经过前面的授课,专家已经对您的素质有一个大致的定位。这时,说课可以尽量加入你自己对本课独特的理解,或是对您所教授科目的理解。让专家认为您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12、答辩如果您有幸进入这一环节,成功的几率已有60%。答辩要语言流利。回答问题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打断专家的提问,进行狡辩。专家问得越多,录取的机会就越大。注意事项1、要把专家当成孩子来教。不要想着是专家在听课,就任意拔高授课内容。要明确您所面对的是您所教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专生等等。2、授课时即使您很紧张,也不要过多的说状态不好,请大家原谅。3、如果在您的试讲过程中专家很严肃的打断您,说明专家有些不耐烦了。下面您的授课就要注意互动性,调动气氛。4、如果答辩后,专家留下您单独谈话,恭喜您,您被录取的几率上升为90%。试讲技巧分享讲课是有技巧的,如何把握有限的10到15分钟,充分表现自己,发挥长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一、板书:\n(一)板书要主次分明,要井井有条。1、要有层次,试讲题目现在黑板正中最上边,字体略大。2、第一标题前标号“一”,下一级标题标号“(一)”第三级标号“1、”...(二)板书内容要充实,不能只有大标题,在充实的基础上,要简洁概况每条小内容的要点,不要拖沓。(三)板书设计要合理,黑板分左右两部分,或者左中右三部分,最左侧写主要文字内容,中间写重点内容,主要图表可以在中间位置,凌乱的文字和解释文字、图表,在最右侧。二、语言:(一)音量:声音要洪亮,但不要尖锐(二)音调:音调要抑扬顿挫,不要过于平稳,要突出授课重点。(三)语言表达:1、语言要流畅,要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清楚课程内容,专业术语要突出,非专业术语,不要背,要像聊天一样,自然的说出。2、要有节奏,不要一口气好几句话,提问后,要给听众思考的时间,再说出答案。不需要记忆的,要用自然语速表述,需要记忆的重点,语速要慢,必要时,要重复。3、在整理思路的时候,不要发出“嗯”“啊”的语气词,想问题时,短暂的沉默就好。4、不要有过多口头语,“这个”“那个”等等,不要频繁清嗓子。(四)注意:表达时要面向评委,写字的时候就安静的写字,不要面向黑板边写边说话。三、表情(一)微笑:保持微笑给人留下良好印象(二)眼神:眼睛不要乱看,要在评委的眼睛中间大方的来回扫视。给人以自信的感觉,并且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反馈。四、肢体语言(一)身体:一般正向前方,也可以侧身向左略斜45度角,背对右侧黑板,面向评委。(二)手势:1、手势不宜过于频繁,讲述时,两手自然垂直,或者在体前交握。需要表达时,自然的使用手势。2、指示时,要有明确的指示点,不要草率一划,指示时,掌心向外,用四指指示。(三)站姿1、要挺胸抬头,不要含胸驼背。2、两腿可呈丁字步,或者自然分开。3、手不可撑在讲台上。五、试讲流程(一)要有引言,或者回顾之前知识点(二)介绍本节课要讲的大纲(三)讲述\n(四)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需要我们掌握的是...本节的重点是...六、衣着:低调,端庄,得体。说课的程序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因此,说课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1、说教材及学情(即分析教材)(1)说本课题或本章节内容在整个学段和年级的教材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2)说本节课或章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三点:一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二是教材内容的要求,三是教学对象的实际。要把这三点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另外,教学目标要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3)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确立和突破的方法。新课标的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确立重点难点要做到两看:一看教学内容,根据目标确立重点、难点。二看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重点、难点一定要分析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层次,心理特征、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发展方向等,有针对性的,决不可盲目地求全求高。2、说教法(三部曲)(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1)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2)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即录象带、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手段,在说课过程中,可以向大家简明扼要地说清它们使用的目的和作用。(3)选择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无论是你借鉴的方法还是你正在探索实践的方法,一要介绍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二要介绍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但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的原则。3、说学法说学法不能停留在介绍学习方法这一层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说如何实施学法指导上。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说学法,要注重对某方法指导过程的阐述,如说明教师是通过怎样的情景设计,学生在怎样的活动中,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出何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等。4、说教学程序即说出教学过程的整体安排。这种安排既体现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又表现为可具体操作的程序:①引进课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看选择的内容能否让学生进入新的课堂情景,二看提出的问题是否服务于课堂重点,能否牵动全体学生的心——②讲授新课(根据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形成授课的结构思路)——③课堂练习——(根据教材知识点的示例,形成灵活多变的训练)——④内容小结(强化知识重点、概念)——⑤布置作业——⑥板书设计。每一个步骤又有具体的教学设计,并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及调控措施,要说清楚教师突破难点教学的主要环节设计、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说清楚师生双边活动的具体安排及学情依据,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说清楚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训练意图。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块写清,按部分阐述;可以按照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骇,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三、说课的注意事项\n1、说课要围绕“说”字说课要用一节课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要紧紧围绕一个“说”字,突出说“课”特点,完成说课进程。“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不能照教案读,要把备课过程中的内在思维活动说出来。“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说课”不等于“背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一字不漏地背下去。“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前写好的材料去读。2、说课要突出“新”字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它要求说课者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取得说课的成功。它要求:(1)理念新,符合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理念;(2)设计新,要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新课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环环紧扣,富有新意;(3)结构新,要求要有起伏,高潮迭起,过渡自然;(4)手段新,要求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图文并茂;(5)方法新,不能平铺直叙,要符合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3、说课要体现“美”字说课要处处体现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这要求做到:(1)语言美。教师语言美是决定说课成败的关键,它要求表述准确,清楚明白。(2)仪表美。仪表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仪表美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仪表美是指仪美优雅,表情自然,举止从容。(3)内容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练美、提示美,使原有的美更添色彩。(4)情感美。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没有强烈的情感,不可能把课说得成功。在说课时,要以情动人,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5)板书美。板书是教师在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直观形象、提纲挈领、形式多样、布局合理、造型优美,就会以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4、说课要把握“度”字说课重理性和思维,说课的重点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上。所以,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繁简适宜,准确把握“说”度。说的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听众觉得没必要;说的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这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说”的教材,说出该课的特点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高级中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测试对象:        测试科目:            测试时间:    年   月   日项目结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一)教学技能(二)教学效果分值10分20分20分20分15分15分得分综合得分       专业组组长签名:年    月    日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考试之前会给你一个说课范围,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如果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话,可以查看一下有关教学网站,网上有很多教案或说课稿的。关于怎么说课,网上也很多的。有一些要点:首先,说课和试讲不一样,试讲面对的是学生,说课面对的是教学专家,也就是说你是面对专家老师把你的教学思路讲出来,而不是像上课一样面面俱到,千万不要把专家当成学生。一、掌握以下几个步骤\n1、说课的内容一般包含教学目标,一般一课有两三个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太多;2、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两三个可以了;教学用具;3、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重点,你要把你所设计的所有步骤都说出来,就是说一个思路,怎么上,另外,说完一个步骤之后还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步骤,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上,在这里可以顺便说下你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最后是把你的板书说一下,不需要把你的板书全都写在黑板上的,只要写一个标题什么的,然后就说出来,告诉底下的老师,你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区域要写什么就可以了,另外也是让老师看看你的字是什么样的。二、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1、说课的话主要是考查你的思路,还有你的表达能力,所以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的,一个是你的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语速不要太快,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和在座的专家老师有目光的交流,不要一直盯着说课稿或教材。2、考试当天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会给你教材,有时间让你写说课稿,如果你之前把范围内的篇章都准备一下,考试的时候时间肯定是够的。3、考官的提问可能会涉及说课内容,但主要是关于教育教学发展动态啊,政治思想理论啊,或者关于你个人的,比如为什么想当老师等等。总的来说,提问不是重点,说课才是重点,提问只要如实回答,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比如,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个职业,另外还会涉及到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一般面试时间约10分钟,面试成绩为合格或不合格。要求:不携带任何资料,即问即答,谈话式交流。仪表端庄,服饰得体,行为大方,气质文雅,师德良好。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准确、完整,有感染力。解答针对拟教学科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有关问题。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①说教材。说本教材目的、联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课时安排。②说教法。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③说学法。说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④说教学程序。说本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说课”有哪些基本要求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六项:\n1、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教案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它们在每一学科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些课时所含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关系十分密切,是阶段性的关键点,甚至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说课者如何认识每一课时教案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说课者就是要说清该课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要点和关键,说清每一课时教案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并抓住这些知识关键点来指导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说清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点。每一课时教学内容都有自己的重点、难点和要点,要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要点找出难点,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些都需要“说课”者在说课过程中掌握并说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3、说清本课的课时结构和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很有讲究的,如何突出重点、掌握要点,如何化解难点、巩固知识,如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如何演绎示范、归纳总结,如何提问设问、布置练习,都有一个时间合理安排问题,一节好的课离不开一个好的课时结构,要使每一课时的各个教育环节均能恰到好处,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就尤为重要。作为说课者,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在说课过程中,体现课时结构,反映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4、说清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在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它要求“说课”者根据教学要求和所教对象,说清如何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并运用何种教学手段,来强化教学目标的重点、要点,化解难点,使学生掌握所教知识。5、说清教学过程状态的调节与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状态的调控,与教和学信息的传递、反馈,实质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但往往又容易被“说课”者遗忘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虽是相互联系的,但有主动和被动、先后快慢之分,有时也许老师讲得快的地方恰恰正是学生一下子不能领悟到的地方;有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偏离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信息传递、反馈来适当调控,而教学状态的有机调控必须注意提问、设问、练习等信息传递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在“说课”中说课者要充分说明。  6、说清对本节教学过程的预先评估。说课虽不是课堂展现,说课者对说课内容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有一个预先评估,并将此作为说课的一项内容。预先评估中包括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中可能“冒出”的个别代表性的错误、时间控制上的调整,以及补救措施、目标测试的答疑等。说课者说完课后,其他教师应围绕这课的教学怎样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怎样提高深堂教学效益,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使说课者与参与者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得到新的认识、新的提高。说课一定要抓住重点、难点,突出教法的特点,说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新意,这就是说课的艺术。\n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一)说课应注重什么  一般说来,说课应注重以下几点:1.说课要突出一个“新”字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突出说课的艺术。“新”是说课成功的关键。“新”的要求很高:   方法新——不能平铺直叙。   结构新——要有起伏,高潮迭起。   练习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   手段新——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图文并茂。   设计新——从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巩固新课、结束新课等几个怀节,要环环紧扣,具有新意。   开始新——从开讲艺术到结尾艺术要吸引听者,引起共鸣。2.说课要体现一个“美”字   美是艺术的核心,说课要跟讲课一样处处体现美,给人美的享受。   内容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炼美、提示美、使原有的美更添色彩。   语言美——教师语言美是决定说课成败的关键。   情感美——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没有强烈的情感,不可能把课说得成功。   板书美——板书是教师的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它以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教态美——教态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教态美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3.抓住一个“课”字,突出一个“说”字   说课,要用一节课1/4~1/3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必须经历完整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常规课课型来说,要经历“铺垫——新授课——举例_巩固——置疑——小结——练习”等过程,对采用目标教学法的课程来说,要经历“目标呈现——揭题展示——反馈矫正——课堂练习”等过程。因此,说课者要根据课型抓住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结构、说内容、说训练、说学生。无论说什么,都要说得有理有据,使听者叫好,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目的。在说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千万不能照教案去说。(2)“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3)“说课”不等于背死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一字不漏地死背下去。(4)“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先写好的材料去读。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紧紧围绕一个“课”字,突出“说课”的特点,完成说的过程。4.遵循“课”路,选准“说”法   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想。教师讲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思路进行,教师在说课时,当然也要环环扣住课堂教学思路展开。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实施“教”法,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展开“说”法,无疑是教师授课和说课成败的关键。诚然,说课的方法很多,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说”。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现象、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横向说、纵向说,理论联系实际说等。但无论怎么“说”,都要遵循课堂教学思路这一主线去“说”。5.变换“说”法,找准“说”点   说课的对象是听众,而不是授课的对象学生。这些听众可能自是说课的评委、本学科的教师、本教研室的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及教务科、教育研究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但无论怎样,这些听众都竭力站在学生角度去对待说课者所说的课,去审视教法的采用,教学重难点的突出、突破,教学环节的把握等。因此,说课者必须置于听众思维和学生思维的变化处,站在备课讲课的临界点,变换“说”位,编写“说”案,研究“说”法,找准“说”点。6.把握“说”度,把课“说”活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说清思路、说清教学过程、说清教学方法;而讲课的重点则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换句话说,说课重理性和思路,讲课重感情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因“材”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取“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点和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使听众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听众都有“词已尽意无穷”\n的感觉。这就要求说课教师认真钻研说“材”说“案”,灵活选用“说”法,准确实施“说”程,这样,才能把课“说”活。7、语气得体、内容不失真   听说课的对象是评委,是领导等,都是成人,说的语气、称呼要得体。虽然听课者是成年人,但他们还ui竭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听说课,去审视说课者的一字一句、一举一动,包括组织过程、参与过程、教法的采用,因此,说课时要真是体现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路、教学的过程、方法的选择,又要注意说课时的语气、称呼、表情要得体。8、说出特点、说出风格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上。说课要重理性,讲课注意感性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内容不容易,必须做到详略得当、简繁适宜、准确把握说度。说得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也没必要,说的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灵活选择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色,把课说得条理清晰、法度适宜,说得生动有趣,人情人理;其次是发挥个人的特长,说出个人的风格,这就把握了说课的度。(二)说课的艺术   教师,作为说课活动的主体,必须努力使说课的每个环节到位,做到“说深”“说实”“说准”“说精”,把握好说课艺术。1.说标准要“深”。   任何一门学科,都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每节课的内容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小分枝”。就语文学科而言,它要求教师在说课前就一节内容出发追本溯源,找到它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看看课程标准对这节所在单元及所在课文的要求,然后顺藤摸瓜,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至此,这节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就可随之确定了。反之,脱离课程标准的说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2.说方法要“实”   这个方法既包括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这节课上要掌握的学法。只有教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施教;只有学法合理,学生也才会兴趣盎然地受教。而要做到教法得当、学法合理,我们教师在备课说课时必须要“实”。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依据“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十六字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等教学原则来确定教法、教学手段和学法。作为教师还要有全局观,树立面向个体学生的思想,实行分层优化,采取建立帮带小组,实行小组讨论等方法,促优生提高,帮差生转化。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找准出发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3.说习题要“准”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习题的设计一定要“准”。既要准确体现该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又要与考试(中考、高考)题型、难度相吻合。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同时,教师设计这些习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分层设计、区别对待,真正做到使“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4.说程序要“精”   说课堂教学程序与前三项比起来,应说得详细些,因为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安排既是说课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是贯穿整个说课过程的一条主线。但说课毕竟不同于授课,因它面对的是与说课者水平相当的教师,因此说课堂教学程序时无需将教案全搬出来,而要做到一个“精”字。具体地讲:一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二要说出处理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之间联系的方法;三要说出对每个环节、每个层次、每个步骤的设想和安排及这样设想和安排的依据;四要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关键点的理由和方法;五要说出习题设计和板书以及设计的意图、目的和理论依据。只要将以上五方面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使人听明白,即可达到教研交流的目的。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它要求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只要深钻标准,细研方法,优选习题,精琢程序,就能保证说课质量;只要持之以恒,坚持说课,就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改形势。\n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1、自我介绍。主要是观察测试对象的仪容、仪表、仪态,了解测试对象专业及工作经历等情况,考察是否适合做教师工作。   2、说课。主要是考察测试对象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教态和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的能力等。通过听取测试对象对拟采用教学方式、方法及试讲内容的处理技巧等情况介绍,考察测试对象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熟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   3、答辩。答辩内容从答辩试题库中抽取,主要是考察测试对象专业知识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是否符合教师职业要求。   自我介绍、说课、答辩总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中,自我介绍不超过2分钟,说课不超过10分钟,答辩及学科组成员随机提问不超过8分钟。   4、具体程序   (1)测试开始时,测试对象首先做自我简介。   (2)说课,测试对象结合本人所抽课题,就本人对拟讲内容的处理及将要采取的教法、手段等进行说明。(3)答辩。说课结束后,测试对象从答辩试题库中随机抽取3个题目,任选2题进行答辩,学科组成员也可随机提问。关于对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基本素质面试和试讲进行考察等有关问题的说明一、考察机构学校成立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负责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各二级院系成立教师资格专家小组具体负责面试和试讲。二、考察对象根据教师资格有关规定,由教师资格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将具体名单通知到二级院系。三、考察方法和程序(一)方法1. 专家组负责测试工作,测试后将结果报专家审查委员会评议和审定。2. 测试由专家组长主持,按照面试和试讲两个环节分别测试和评定。测试工作按照相应的测试项目和标准,分项做定性和定量的量化测评。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具体标准见附件1-3和附表2。3. 测试时,专家要独立做出评定和打分,将分数填入专家测评计分表,核定出总分,并写出综合评语,确定是否合格。4. 半数专家评定为合格的,提请专家审查委员会审议,确认其合格;超过半数评定为不合格的,由专家审查委员会审议,确认其不合格,并由专家组长写出书面材料,说明原因。5. 专家小组要将评定意见和测评结果如实填写在申请人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表(附表-4\n)和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的专业小组测试意见栏,并由组长签名。(二)程序1. 基本素质面试。应测人员回答专家组提出的问题。2. 试讲。应测人员按照本人的教学设计教案,就教学内容、对象、目标、重点和难点、方法、手段、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作陈述和说明(5分钟以内),然后开始试讲(15-20分钟)。3. 答辩。专家组成员根据试讲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问,由应测人员回答和说明(5分钟以内)。4. 专家组成员根据测试标准和测试对象的表现,进行评分,并做出是否合格的评定。组长根据所有成员评定结果,确定考察对象是否合格。四、几点说明1.由于大多数教师在毕业生接收时已经经过面试和试讲,专家组可以根据当时面试和试讲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评,可不再进行面试和试讲。2.黑教师[2004]81号文件规定,为了使考察工作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申请教师资格的各级各类学校在职教师的考察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组建的专家委员会可派出学科专家组,采取面对面交谈、深入课堂听课、阅读其教案等综合方式进行考察。注:测试结束后,将申请表、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表、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专家测评记分表装入各人材料袋。教学技能考试程序及注意事项按顺序到指定教室参加教学技能考试一、程序到教师休息室等候到指定地点报到二、报到时间根据安排,上午考试的于当天上午7:40分,下午考试的于当天下午2:10分。三、报到地点详见《年下半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教学技能考试安排表()》四、试讲材料(一)教案一式3份(用标准A4纸打印,尺寸为210毫米×297毫米)及与教学技能考试教材内容对应的有关章节的复印件,在考试时直接交给各学科组专家;(二)出示备课所用教材(必须是大学本科教材);\n(三)申请人在面试、试讲时交验身份证原件,没有身份证的提交单位证明及有效证件。五、注意事项(一)参加教育技能考试的教师应与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二)不能使用课件,不提供多媒体教室。(三)外语类专业提交的教案必须使用外语编写,外语类专业一律用外语进行面试试讲,非外语类专业一律用普通话进行面试试讲。(四)试讲的内容(学科)必须与上报的申请任教学科一致。(五)不安排学生旁听。(六)认定机构提供下列教学设备1.普通教室:黑板、粉笔。2.音乐专业教室备有钢琴。3.体育专业(室外)备有足球、篮球等常见体育器械。4.认定机构没有准备的软硬件,如收音机、CD机等,请申请人自备。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尊敬的各位考官、各位评委老师: 通过考试,今天,我以本岗位笔试第一的成绩进入了面试。对我来说,这次机会显得尤为珍贵。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我叫***,今年27岁。1997年7月我从**师范学校艺师美术专业计划内自费毕业。由于从97年起国家不再对自费生包分配,使我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失之交臂。幸好,当时河西马厂完小师资不足,经人介绍,我在该完小担任了一年的临时代课教师。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回想起那段时光真是既甜蜜又美好,虽然代课工资很低,但听着同学们围在身旁“老师”、“老师”的叫个不停,看着那一双双充满信任的眼睛,那一张张稚气的小脸,生活中的所有不快都顿时烟消云散了。我原想,即使不能转正,只要学校需要,就是当一辈子代课教师我也心甘情愿。不料,1998年起国家开始清退临时工和代课教师,接到了学校的口头通知后,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悄悄地离开了学校。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今天,我想通过此次考试重新走上讲坛的愿望是那样迫切!我家共有三姊妹,两个姐姐在外打工,为了照顾已上了年纪的父母,我一直留在他们身边。我曾开过铺子,先是经营工艺品,后又经营服装。但不论生意做得如何得心应手,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始终是我心向往之并愿倾尽毕生心血去追求的事业。我曾多次参加考试,但都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实现梦想,但我暗下决心,只要有机会,我就一直考下去,直到理想实现为止。\n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如今的我,历经生活的考验,比起我的竞争对手在年龄上我已不再有优势,但是我比他们更多了一份对孩子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更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读师范时,我就十分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广泛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学有专长,做到除擅长绘画和书法外,还能会唱、会说、会讲。“学高仅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没有不良嗜好和行为。我想这些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    假如,我通过了面试,成为众多教师队伍中的成员,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决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教师应聘面试注意事项(一)面试中,忌不良用语1.急问待遇“你们的待遇怎么样?”“工作还没干,就先提条件,何况我还没说要你呢!”谈论报酬待遇无可厚非,只是要看准时机,一般在双方已有初步意向时,再委婉地提出。2.不合逻辑考官问:“请你告诉我一次失败的经历。”“我想不起我曾经失败过。”如果这样说,在逻辑上讲不通。又如:“你有何优缺点?”“我可以胜任一切工作。”这也不符合实际。3.报有熟人“我认识你们单位的××”,“我和××是同学,关系很不错”等等。这种话主考官听了会反感,如果主考官与你所说的那个人关系不怎么好,甚至有矛盾,那么你这话引起的结果就会更糟。4.本末倒置例如一次面试快要结束时,主考官问面试者:“请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吗?”这位面试者欠了欠身,开始了他的发问:“请问你们单位有多大?竞聘比例有多少?”参加面试,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像这位面试者,就是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提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应当提问的范围,使主考官产生了反感。5.不当反问主考官问:“关于工资,你的期望值是多少?”面试者反问:“你们打算出多少?”这样的反问就很不礼貌,很容易引起主考官的不快。(二)面试中,忌不良习惯面试时,个别面试者由于某些不拘小节,因而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使面试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败。面试中应注意的日常习惯主要有:手 这个部位最易出毛病。如双手总是不安稳,忙个不停,做些玩弄领带、挖鼻、抚弄头发、掰关节、玩弄考官递过来的名片等动作。\n脚 神经质般不停晃动、前伸、翘起等,不仅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而且显得心不在焉,相当不礼貌。背 哈着腰,弓着背,似一个“刘罗锅”,考官如何对你有信心?眼 或惊慌失措,或躲躲闪闪,该正视时,却目光游移不定,给人缺乏自信或者隐藏不可告人的秘密的印象,容易使考官反感;另外,死盯着考官的话,又难免给人压迫感,招致不满。脸或呆滞死板,或冷漠无生气等,如此僵尸般的表情怎么能打动人?要记住,一张活泼动人的脸很重要。行为动作有的手足无措,慌里慌张,明显缺乏自信;有的反应迟钝,不知所措,不仅会自贬身价,而且考官会将你看“扁”。总之,面试时,这些坏习惯一定要改掉,并自始至终保持斯文有礼、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生动活泼的言谈举止。这不仅能大大提升自身的形象,而且往往使成功机会大增。教师招聘面试题集锦(班主任篇)     1、如何组织与培养班集体?  2、激励与批评都是一种教育手段,你倾向用那一种?  3、主题班会有那些类型,你怎样组织班会?  4、请你描述青春期男女学生的心理特点?  5、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怎样一种家校合作方式比较好?  6、请讲述一件最能让你感动的师生情景?  7、如何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  8、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形象有那些?  9、何谓“班级文化”,怎样营造?  10、班主任有多种类型:警察式、妈妈式、民主式,你认为那一种类型教师更有利于学生教育?  11、“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谁的教育思想,怎样贯彻  12、“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观点你赞同吗?  13、什么是“班级文化”,你是班主任的话,你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14、许多学校为什么强调学生穿校服,除了整齐外,还有别的意义吗?  15、你最欣赏的班主任是那一种类型?  面试题1  案例分析:  有一个住读生下晚自习后乘门卫不注意,溜出校门上网吧。你得知这一情况后,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处理?  面试题2  \n案例分析:  初一学生张强由于父母离异,远离同学的交往圈子,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他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你将怎样帮他纠正?  面试题3  案例分析:  有一天,一个女生交给你一封信。信是本班一个喜欢这个女生的男生写的。你作为班主任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  面试题4  案例分析:  有一天,你上课的时候,学生向你提出了一个你也不知道怎么解答的问题,你准备怎么办?  面试题5  回答问题:  什么是“班级文化”?你当班主任后,准备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面试题6  回答问题:  近几年来,“留守学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家庭教育缺位,父爱母爱缺失,沟通交流缺少,有效监护缺乏,使得“留守学生”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你将如何对待本班的“留守学生”?  面试题7  回答问题:  你认为,当好一个班主任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面试题8  回答问题:  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你觉得自己的教学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收获?  面试题9  回答问题:  一个班级,有好的班风、学风很重要。这需要全体课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作为班主任,你准备怎么团结班级课任教师? 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面试题及答案1、新课改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2、为什么学生会偏科?\n学生偏科有很多因素,专家认为兴趣、态度是最主要的。你有心去学一门功课,无论周围有什么影响你,你都可以坚持下去。兴趣也是主要的,但只有你有这个心去学习,不管你是否喜欢这门功课,你都会变得比以前更加感兴趣。老师也只能叫你如何去学,即使他教得不好,但只有你有心,还是回学好的。3、做好一个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首先、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我认为一个好教师还要乐业,这一点也很重要。其次,健康尤其是心理和精神健康、再有就是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学生满意,喜欢听!专家个人认为师德、人品及个人的修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及为人处事能力;爱心与责任心。4、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同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要因材施教。专家很赞同,因为学生是人,作为个体,都有其特殊性。老师要想教好学生,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好的方法和得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如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5、学生记忆有什么特点,学科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动机的诱发——培养记忆能力的基础二、兴趣的培养——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三、方法的指导——提高记忆能力的关键。6、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专家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就必须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1)“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2)“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3)“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4)“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7、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本句话源于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其衍生出的众多“伟辞”中最为著名的一句。专家认为,原来是陈老先生的一句勉励之语(可能勉励后人,也或是勉励老先生自己),陈老先生当初写这句话时,断然不会想到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会引出如此多的讨论吧!8、你怎样认识集体备课制,它有优势吗?优点:防止老师偷懒,提高教师教学主动性。减少教师个人的一些违规举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亲密老师之间的同事关系,有利于互相提高水平。9、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那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n艺术,专家觉得任何一门事物都是艺术艺术来原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1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⑴基础目标 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⑵提高目标 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发展。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主体性强的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⑶体验目标 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和愉悦。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⑴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⑵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⑶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⑷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3、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主动地学习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4、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⑴课堂驾驭能力⑵实践操作能力⑶语言表达能力11、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学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续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很简单地打个比方,如果一颗正在茁壮成长的大树,突然之间,中间断了一节,您说会怎么样?以学生为本,其实说的就是传承,接力棒需要有人接的,如果只有第一个,而没有第二个,那会是怎么样?\n12、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那些?(主观见解)13、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主观见解)14、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申请人姓名 学   科 测试方式测试 项目测 试 标 准满 分评价优(0.85-1.0)完全达到良(0.7-0.85)大部分达到及格(0.6-0.7)基本达到不及格(0. 6以下)大部分达不到等级得分面  试仪表仪态心理素质仪表端庄、自然,服饰得体、大方、整洁,表现出良好的仪容、气质和修养。积极乐观,精神饱满,心理健康。15  行为举止举止稳重大方、朴实自然,表现出良好的师德风范。15  思维能力根据提问及时应答,回答流畅、正确,有条理性和逻辑性。15  语言表达能力使用普通话,表述准确、清晰、完整、逻辑性强。15  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1、具备拟教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常识,了解现代教育理念。3、了解主要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40  总  评100  试  讲教学态度1、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书育人,融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于教学中。3、备课认真,讲稿(或教案)内容充实,清晰整洁。15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切合学生学习实际。2、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及能力培养的相互统一。10  \n教学内容1、根据课程性质及大纲处理教材,结合学科发展注意内容更新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教学。3、容量安排适当,信息量适中,教学结构程序设计合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4、内容准确,无知识性错误。25  教学方法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适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3、根据教学需要,适时、适度运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20  教学技能1、教态亲切、自然,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语速、语调适中。2、板书层次分明,图例规范,布置恰当,无错别字和不规范字。3、善于组织教学,有教学调控能力,教学时间分配合理。15  教学效果1、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精神饱满,关系融洽,学生兴趣浓厚。2、当堂测试所学知识,学生应答积极,不同水平学生各有所得。3、对教学情况及时反馈和评价,并进行适当调节和改进。4、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15  总  评100  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1、自我介绍。主要是观察测试对象的仪容、仪表、仪态,了解测试对象专业及工作经历等情况,考察是否适合做教师工作。   2、说课。主要是考察测试对象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教态和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的能力等。通过听取测试对象对拟采用教学方式、方法及试讲内容的处理技巧等情况介绍,考察测试对象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熟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   3、答辩。答辩内容从答辩试题库中抽取,主要是考察测试对象专业知识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是否符合教师职业要求。   \n自我介绍、说课、答辩总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中,自我介绍不超过2分钟,说课不超过10分钟,答辩及学科组成员随机提问不超过8分钟。   4、具体程序   (1)测试开始时,测试对象首先做自我简介。   (2)说课,测试对象结合本人所抽课题,就本人对拟讲内容的处理及将要采取的教法、手段等进行说明。(3)答辩。说课结束后,测试对象从答辩试题库中随机抽取3个题目,任选2题进行答辩,学科组成员也可随机提问。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 测试对象:        测试科目:            测试时间:    年   月   日项目结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一)教学技能(二)教学效果分值10分20分20分20分15分15分得分      综合得分          专业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