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2-08-16 发布

《论语》七则高中语文教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论语》七则高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  2.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义  3.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和实词  4.引导学生阅读、背诵《论语》的有关章节  5.对判断句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读  【教学难点】  孔子言论中提出的加强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观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n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论语》七则高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  2.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义  3.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和实词  4.引导学生阅读、背诵《论语》的有关章节  5.对判断句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读  【教学难点】  孔子言论中提出的加强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观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n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论语》七则高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  2.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义  3.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和实词  4.引导学生阅读、背诵《论语》的有关章节  5.对判断句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重点】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读  【教学难点】  孔子言论中提出的加强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观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n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走进文言写就的历史,与古人晤对一堂,孔子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在你的想象中,或许他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对他敬而远之,也可能觉得他是封建礼教的源头,对他加以批判。在你们印象中,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学生回答,作大致的讲评)  二、写作背景[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n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后迁居鲁国。少“贫且贱”,及长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约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意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被称为“贤人”,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现在,人们都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响的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不朽贡献,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介绍:孔子对于当时的“礼坏乐崩”的时代有深刻的感受,他自认为“斯文(即古代的礼乐典章制度)在我”,所以始终在为恢复理想中的社会秩序而奋斗,这就是孔子所行之“道”,孔子认为自己是“述而不作”——只是在绍述先代的礼乐典章制度,其实并非如此,在绍述的同时,他为旧的礼教制度找到了内在的情感依据,即“仁”,“仁”首先指示一种情感,即“爱人”,首先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发,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谓“忠恕之道”,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孔子对于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实现了仁,也就完成了完满的自我人生。  三、《论语》简介  儒家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乐后来失传了)  看课文注释①[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n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论语》专门记录孔子和一些孔子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纂集而成,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收藏的书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故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的魅力之大,大家空余时可以翻看一下。  四.课文讲解  (一)先请一位学生朗读引言  (二)让学生照书下注解,标好字音,默读课文,提醒注意句读  (三)全班朗读,纠正字音和句读。  (四)讲解  第一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恶乎③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颠沛⑥必于是。”  【注解】  提问:每句话开头的“子曰”中“子”指的是谁?  回答:孔子  ①处:置身,居住,引申为享有  ②[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n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去:离开,这里指躲避  ③恶乎:恶,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乎,介词,相当于“于”。“恶乎”相当于“于何”,凭什么,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举例:  (1)惟利是图、惟命是从: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词,语序应为“惟图利”、“惟从命”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④违:离开  ⑤造次:仓猝、匆忙  ⑥颠沛:困顿挫折  【译文】  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n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分析:第一则首先提出“富与贵”和“贫与贱”两个对立的命题加以讨论,前为人之所欲,后为人之所恶,这是按常情推出的常理,但是得出的两个结论却出人意料之外:“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个“道”就是儒家的思想核心——仁,下文就可作验证,“君子去仁,恶乎其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孔子强调宁可不要富贵,宁可安处贫困,但内心要守住“仁”作为一个君子,要想成名,怎么能离开“仁”呢,连吃一顿饭的时间也不能违背“仁”,即使在仓猝匆忙之间、困顿挫折之时,也要与仁德同在。  举例:  反面:贪官污吏腐败份子,利用公款吃喝,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贪污六百多万元;就如同《儒林外史》中所说“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  正面:曾子家境很穷困,衣衫褴褛,吃糠咽菜,清汤寡水,常吃不饱肚子,齐国曾聘他为相,因不合道义而拒聘。他身穿破衣在田间耕种,鲁君听说后便派人前往要赐给曾子一个城邑,说:“请用这块地方的收入修饰你的衣着吧,别太寒酸了。”曾子认为自己不能无功受禄,推脱不要。曾子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那一类人,无时无刻不离开“仁德”  第二则:  子曰:“贤哉,回也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回也!”  【注解】  ①贤哉,回也:贤德啊,颜回!回,颜回,字子渊,孔子最器重的一个学生。颜回家境非常贫困,他的身体状况也很糟糕,29岁时头发就全白了,视力连孔子也不如,32岁时就去世了。  ②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箪,盛饭的器具。陋巷,指简陋的小巷子。  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堪,忍受。  【译文】[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n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分析:列举了颜回安于贫困的事例,说明安贫乐道是贤士的标准。颜回的行为正应了安贫乐道这句话、时刻都处在与道合一的境界,时刻都很满足快乐。  举例: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描绘了这么一个“五柳先生”(实际写的是自己),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第三则:  子曰:饭①疏食②,饮水,曲肱而枕③[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n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解】  ①饭:动词,吃  ②疏食:粗粮  ③[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n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枕:动词,当枕头用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裕和显贵,在我看来如浮云一般。”  简单的生活、日常的饮食、穿衣睡觉时刻都处在快乐之中,这正是得道君子的写照。真正的君子不论生活的境遇有什么变化都能够做到快乐自在。富贵的时候不会骄奢淫逸、忘记人生的志向,贫困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怨言,依然快乐自在。  分析:前几句也在谈安贫乐道的事,重要的是后两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的“不义”就是不符合“仁”的标准,用不正确的方法得到的富与贵,在孔子看来,犹如浮云一般不屑一顾。  举例: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战国时有个齐人叫黔娄。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课堂讨论:通过学习《〈激流〉总序》,我们知道要去征服生活,在生活的“激流”中搏击、奋发,而孔子所崇尚的是“安贫乐道”的思想,两者是否有矛盾的地方,该怎么理解呢?请谈一下“安贫乐道”思想是否适应我们现今的社会。  总结:前三则语录所谈的是怎样对待富贵和贫贱的问题。你们读过之后是怎么想的呢?    [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