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12 KB
  • 2022-08-16 发布

【教案】高中数学《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题: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3章第1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会求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3)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相互关系.2、过程与方法:(1)经历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2)从数与形两方面让学生明白,倾斜角和斜率都是刻画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3)通过问题,层层设疑,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化归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生活中的坡度,自然迁移到数学中直线的斜率,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现数、形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直线的斜率公式推导和应用.三、教学难点:倾斜角概念的形成,斜率公式的推导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发现法相结合.即在多媒体课件支持下,创设情境问题,层层设疑,制造认知冲突,引发争论,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索,亲身经历概念的发现与形成过程,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了函数的图象,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点可以用有序实数对(x,y)来表示和确定.那么直线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问题:经过一点P的直线L的位置能确定吗?预案:不能.如图,过一点P就可以作无数多条直线.那么,问题:这些直线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短暂思考和讨论后,学生可以回答预案:(1)它们都经过点P.(2)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描述这种不同直线的“倾斜程度”呢?〖设计意图〗学生刚刚学完立体几何,对解析几何已经有些陌生.所以从简单问题入手,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又能引入倾斜角的概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知识探索(一)直线倾的斜角1.定义: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6页-----------------------\n教师指出:对于定义的理解,我们强调的是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的方向所成的角.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此时,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来直观呈现.如下图所示: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再次向学生强调:从x轴正方向出发,到直线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角就是直线L的倾斜角.〖设计意图〗学生开始对倾斜角概念还有些模糊,再此数形结合,向学生动态、直观的展示给定直线倾斜角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快速练习一】1.下列四图中,表示直线的倾斜角的是()ABCD2.请标出下列直线L的倾斜角.〖设计意图〗该题组的设计均为加深学生对倾斜角概念的理解.第一题比较简单,通过PPT展示出来后,让学生集体回答即可.第二题稍难一些,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将四个图形画到黑板上,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而实际上,题目中设置了一些问题,图(4)情况的倾斜角学生找一会儿,可就是找不到的!这样就给学生的制造了一定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图(4)这种特殊情况下倾斜角的记忆.教师一边巡查一边指导.待学生完成后指出,图(1)的倾斜角是锐角,图(2)是钝角,图(3)是直角.那图(4)呢?问题:为什么图(4)的倾斜角我们没能标出来呢?那么它到底应该是多少呢?学生可能难以回答.此时让学生再看到倾斜角的定义,然后学生可以发现:预案:定义中的倾斜角是要求直线L与x轴相交的,而图(4)中的直线L却是与x轴平行的.教师指出:因此,对于图(4)的直线的倾斜角并不能用该定义标出.所以,我们对于此类直0线,也就是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是重合时,我们规定它们的倾斜角均为0.00所以,根据上述四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到直线L倾斜角的范围为:0≤<180.〖设计意图〗至此,直线倾斜角的定义从引入到解读基本完成.由易到难,由旧到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很自然的完成了知识的过渡,并通过动态演示、认知冲突加深了对倾斜角这个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直线的倾斜角通俗的讲就是直线对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为了更加深直线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我们继续提问: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6页-----------------------\n问题:在平面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有多少个倾斜角呢?预案:有且只有一个.问题:一个倾斜角对应的直线有多少条呢?预案:无数条.它们都是互相平行的.如右图.所以仅有倾斜角是不能确定直线的!问题:倾斜角再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定直线呢?预案:再加一个点.即一个点P和倾斜角可以唯一确定一条直线.〖设计意图〗每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先行思考,或是合作讨论,老师再加以点评.以加深对直线倾斜角的理解,明晰直线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二)直线的斜率问题:除了倾斜角外,我们还有没有其他表示倾斜程度的量呢?学生可能难以回答此问题.老师可以慢慢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个叫“坡度”的概念,坡度即是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长度之比(如右图).其实坡度的实际就是倾斜角的正切.用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新的量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1.直线斜率的定义:我们把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用小写字母k表示,即ktan.【快速练习二】已知直线的倾斜角如下,分别求出其斜率.0000(1)30(2)60(3)90(4)120〖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初中学过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已经有些陌生,在此既复习特殊角的0三角函数值,又熟悉直线斜率的求法.对于(4)要告诉同学们公式tan(180)tan(是锐角).同时,根据题目可以总结出一些结论,承上启下.教师:从上面的运算或是正切的计算可以得到:(设直线的倾斜角为)0000①090k0②90180k000③0k0④90k不存在我们也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来直观演示斜率的正负和倾斜角的关系,请大家看屏幕.(略)问题:任何一条直线都有斜率吗?0预案:倾斜角为90的直线没有斜率.教师:所以,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直线都有倾斜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的.〖设计意图〗加深对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的理解.2.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公式学习了斜率之后,我们又可以用斜率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了.我们知道,如果给定直线的倾斜角90,我们当然可以根据斜率的定义ktan求出直线的斜率.我们也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也就是给定直线上两点坐标,直线就确定了,倾斜角也就确定了,那么怎么求出该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6页-----------------------\n直线的斜率呢?也就是:问题:已知直线L上两个点的坐标P1(x1,y1),P2(x2,y2),x1x2,如何求直线L的斜率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一下难以回答.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图形(图一),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图y2y1形思考,先让学生提出思路,教师启发引导,最后共同完成公式的推导(图二),得出k.x2x1图一图二图三教师:我们知道倾斜角还有可以是钝角,那么当为钝角时,公式还成立吗?00在此老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得出180(如图三),再利用诱导公式tan(180)tan钝角的情况转化为锐角来求解.具体过程由同学们自己推导.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推导.〖设计意图〗整个斜率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不断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师生共同完成了倾斜角为锐角的推导过程,而倾斜角为钝角的推导则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利用这一过程将外在的知识点内化成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完成知识飞跃,完善知识结构.0y2y1问题:当=0时,公式k还成立吗?x2x1000预案:当=0时,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tan00.y2y1,此时k0,所以当=0时公式依然成立.问题:与P1,P2在直线上的顺序有关吗?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开始会觉得与顺序有关,但是后来有觉得应该是没有关系的,但说不出具体的利用.此时教师结合几何画板,再结合图象,拖动点P1,P2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发现直线L的斜率并没有因P1,P2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详细推导过程留给学生课外完成.任意拖动改变P1,P2位置斜率k的大小并没有改变预案:无关.即y1,y2和x1,x2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同时交换,但分子、分母不能交换.问题:从几何角度怎样理解公式中要求x1x2呢?0预案:当x1x2,直线垂直x轴,倾斜角为90,此时斜率不存在.所以一定要注意公式适用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6页-----------------------\n的范围.〖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层层推进,分解公式难点,挖掘公式中的隐含知识点.同时结合几何画板,加深对公式的理解.留下一定的思考题,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用代数的方法刻画出了直线的斜率公式.我们也有两种方式来求直线的斜率了.一是利用倾斜角,二是利用直线上两点的坐标.而且我们还可以先利用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算出斜率,进而求得直线的倾斜角.三、知识应用例1:关于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任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也都有斜率()(2)直线的倾斜角越大,它的斜率就越大()00(3)平行于x轴的直线的倾斜角是0或180()(4)两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它们的斜率也相等()〖设计意图〗斜率与倾斜角概念的辨析题,巩固对斜率与倾斜角的理解.例2:已知A(3,2),B(-4,1),C(0,1),求直线AB、BC、CA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设计意图〗斜率公式的直接应用和斜率的正负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练习:1.求经过点A(2,-1)和点B(a,-2)的直线L的斜率,并讨论a为何值时,直线L的倾斜角是锐角、钝角、直角?〖设计意图〗例2知识点的延伸,同时隐含了分类讨论的思想.2.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设计意图〗加深对斜率公式的理解,让学生明白斜率的求得与直线上的点的选择无关.同时此题也是用斜率研究三点共线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题组设计意图〗整个练习的设计围绕斜率和倾斜角展开,由浅入深.同时注意了知识的承上启下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四、知识小结00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及其范围:0≤<1802、倾斜角和斜率k之间的关系:0000①090k0②90180k000③0k0④90k不存在3、直线斜率的两种求法:0①若已知倾斜角(90)时,ktany2y1②若知直线过两点P1(x1,y1),P2(x2,y2)且x1x2,kx2x1五、板书设计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6页-----------------------\n教案说明全课以化归思想为主线,达到化未知为已知,化难为易,化几何问题为代数问题的目的.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破解教学难点.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通过设置问题,层层递进,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突出知识的本质特征,整节课突出“问题解决”.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一)设置层层疑问,促进学生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研同步协调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提问,给学生营造一个思考情境,促进学生探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民主开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取新知识,提高能力,发展自我.(二)引导学生反思,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问题的灵魂.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坐标法思想则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本节课注重了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过程,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贯穿坐标法思想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转化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三)灵活应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很好的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倾斜角概念的形成、斜率公式的得到以及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本节课知识的难点.借助几何画板,直观、动态演示了形成过程和变化趋势,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了难点,内化了知识.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6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