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95 KB
  • 2022-08-16 发布

农业的发展教案示例2_高中地理教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农业的发展教案示例2_高中地理教案教案示例2——“农业的发展”【教学重点】科技兴农【教学难点】调整农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教学媒体】计算机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我国农业生产各部门目前的状况。这节课,我们把我国农业的整体情况作一个总结。要讲发展,首先要知道基础,要了解我国的农业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农业很落后,广大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提问)谁能说说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启发学生讨论我国农业方面的成就。(讲述)首先要逐步的吃饱穿暖,那就要大力地提高主要农产品的产量。(课件展示)1999年我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表、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增长、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图随着人们的吃饱穿暖,人们还要吃好穿好,这就要不断地丰富农作物的品种。(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的种类在冬季和夏季有什么不同?能大概说一说为什么吗?(讲述)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耕地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而人口增加的很快,农业生产不仅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这是怎么回事?请学生回答(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带领学生讨论得具体些。综上所述,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已基本摆脱了贫困,这不能不说是举世公认的奇迹。(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农业机械化的录像,加深对中国农业巨大成就的印象。(讲述)我国农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也就是说,还没有实现现代化;这有许多的因素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资源,而我国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发展,工矿业、交通、水利等各项事业都还要继续占用一部分农业用地。因此,今后我国的农业用地不仅不能增加,还可能减少。(课件展示)图片:中国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长。指导学生分析:我国农业想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是不可能的。(提问)我国农业今后应如何发展?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谁愿意为政府出谋划策?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积极调整农业结构。(讲述)什么叫做农业结构呢?我们把不同部门在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关系叫做农业\n结构。(课件展示)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图中所示,我国农业各部门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畜牧业只占27%,这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状况差异很大。再看林业和渔业(让学生读出所占的比例),它们所占的比例太小了。而林业和渔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畜、林、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很高,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也很高,这可以使从事这方面生产的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讲述)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的“广西宜州市杨家屯农民调整农业结构见成效”。(讲述)从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中可以看出,林业和渔业所占比例太小,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提问)大家想的办法很好,但如何保证既能提高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请学生思考回答(科技兴农)。(提问)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业会产生哪些深刻的影响呢?(课件展示)农业机械化、喷灌、农业机器人、大棚种植等的图片及录像请学生阅读“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阅读材料(讲述)科技兴农的结果,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讲述)农业现代化,不只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只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农业现代化是指从育种到农产品推向市场,从生产到组织、管理的全面现代化。到现在为止,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在采用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离农业的现代化还相去甚远。(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当地农业生产使用了哪些农具?其中有哪些是现代农业机械?(除了农具外,其他如育秧、灌溉方式、管理方法等都可以讨论)。(讲述)所以,要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就必须加快各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讲述)目前,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个体分散的经营模式,不能够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问)阅读教材中的材料“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我国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好了,我们下面小结一下,我国农业发展在哪些方面有较大的潜力?请学生小结。(提问)同学们,我们想出这么多办法,按着这些办法发展,今后我国农业会怎么样呢?请学生畅想。(讲述)在耕地有可能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抓紧了粮食生产,以保证人民最基本的粮食需要,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以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各种农产品要力争高产、优质、高效,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个过程中,农业逐步现代化了,农村会有许多的劳动力富余出来,这怎么办呢?我们也想想办法吧。请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概括。(讲述)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5亿人。现在他们主要有两个出路:涌向城市,成为流动人口;这会产生许多问题。再者,近年来,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兴起,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可能转移到乡镇企业和服务行业。这样,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就业出路,也使农村的工业、商业、交通、建筑、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已同附近城市没有什么区别,生活条件甚至比附近城市居民还好。\n(阅读)请学生阅读教材最后的选学部分内容。(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的成就、存在问题和开发的潜力所在,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下面,我们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蓬勃发展当中结束这节课。(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图华西村的图片,同时教师讲解华西村的发展。【板书设计】第三节一、农业发展成就二、积极调整农业结构1.农业结构的概念2.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三、科技兴农四、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五、农业发展前景教案点评:本节课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总结,并概括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教案设计中较好把握了这一关键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做了较好的处理,整个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析透彻。(2)教法得当,灵活多样。教案根据本节教材特点,采用启发、复习、归纳、延伸等多种方法,自始至终以教师启发贯穿全过程,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教学。(2)将多媒体有机地溶于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括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演变历史。2.熟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3.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4.结合实例,阐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图表和习题分析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的演变的规律。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科学资源观,树立环境意识。【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过程设计】承转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解决环境问题,又要继续发展经济,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可持续发展。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n学生阅读教材。多媒体展示图表。学生填写表格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断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活动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旁边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读图么问题8.9,教师提问?:从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什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物种灭绝、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强;人口增加,使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地理环境趋于恶化、人类与环境对抗性增强;环境污染、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教师总结归纳:随着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已经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此再也不能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1.概念学生阅读教材。提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学生回答: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的能力。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第三节新加坡教学目的1.了解新加坡的位置特点,领土组成及居民构成。掌握新加坡经济特点及发展原因。2.通过对新加坡发展经济的基本条件分析,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3.通过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事实,联系我国国情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教学重点新加坡的经济特点及发展原因。教学方法谈话法与讲述法结合。\n教学用具《东南亚地形图》、《新加坡图》、热带经济作物及新加坡城市风光景观图。教学提纲第三节新加坡一、位置、领土和居民1.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2.东南亚面积最小的岛国3.世界上人口稠密国家二、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2.主要经济三、花园城市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前面通过第一二节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位置、居民特点,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有了一个整体了解,但各国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讲东南亚的国家地理。学习新教材[指导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38页《东南亚国家概况》表,使学生对东南亚国家有一概括的认识。[教师讲授]在上述国家中各国都有自己的特色,尤以新加坡更为突出,本节我们重点分析新加坡。第三节新加坡(板书)一、位置、领土和居民(板书)读《东南亚地形图》[提问]新加坡的位置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位于马来半岛南面,把守着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处在赤道附近。)位置特点非常突出。1.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读新加坡地图][提问]新加坡领土、人口有什么特点?(新加坡是由新加坡岛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属世界人口稠密区。)[教师补充]新加坡为一城市岛国,面积狭小,约600多平方千米,但人口达到260万,平均每平方千米4000人以上,属人口高度密集区。居民以华人为主,约占四分之三。2.东南亚面积最小的岛国3.世界上人口稠密国家上述地理特征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条件。二、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板书)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提问]新加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提示从所在位置、领土、自然资源等方面考虑。[教师讲授]新加坡国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境内几乎没有矿藏,又无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南亚中心,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还是太平洋、印度洋以\n及亚欧非和澳大利亚之间海、空航线交汇处。加上新加坡沿海水深浪静,暗礁较少,拥有天然良港。新加坡正是从本国具体情况出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迅速发展了本国经济,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成为2.主要经济新加坡是怎样利用这一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阅读思考]新加坡的经济以哪些方面为主?[教师讲授]新加坡利用位置的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和航运业。利用引进的资金、技术及进口原料,发展了许多新兴工业,如炼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还积极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优美的城市环境发展了旅游业。对外贸易、航运、新兴工业、旅游业(板书)新加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很注意环境保护和城市的美化,并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阅读课文]第137页“花园城市”。[提问]新加坡市政建设如何布局的?(可按课本归纳,并配合新加坡城市风光景观图,做简单介绍。故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三、花园城市[读一读]指定学生朗读第137页“读一读”。[提问]从上述新加坡经济发展特点中,可以吸取哪些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教师讲授]只有结合本国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才是发展经济的正确方向。我们在发展经济时,一方面要借鉴外国的经验,同时还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并记住400、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2.使学生理解季风活动对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的影响,并记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3.使学生知道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4.使学生学会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的特点。5.使学生学会运用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分析我国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学会运用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图,分析、概括我国降水年际变化特点。[教学重点]1.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2.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教学难点]季风活动、锋面雨带与降水的关系[教具准备]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n第一课时(新课引入)气温和降水是最重要的气候要素。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我国气温和温度带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知识。[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讲授新课)[提问]让学生看本节课文前面的“想一想”小栏目,提问:七月份正值雨季,这时候出差去吐鲁番是否需要带雨具?九月份我国多数地方秋高气爽,这时期出差去广州是否要带雨具?为什么?(答案:七月份出差去吐鲁番不需要带雨具,因为吐鲁番的全年降水很少,即使在七月份也很少降雨;九月份出差去广州应该带上雨具,因为这时虽然我国大多数地方秋高气爽,但广州雨季还没有结束,经常有阴雨天气。)[讲述]从上面回答的问题可以看出,了解我国各地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在生活实际中是有用处的。在生产建设中也要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如修建水库或建桥梁时,要考虑当地夏季最大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否则,遇有特大暴雨,水库有溢洪、桥梁有坍塌的危险。[读图]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练习: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答案:我国东南沿海一带。)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一月份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致的?(答案:①大致通过淮河-秦岭一线,西接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②0℃等温线。)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哪些地方?(答案:大致从大兴安岭斜向西南,经过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东段。)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答案: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的西部、北部)5.找出学校所在省、区、市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答案:略)4.比较图上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内陆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答案:东南沿海的房屋多有屋脊,房顶坡度较大,上面砌有防水的砖瓦,并留有流水沟,易于排水。西北内陆地区房屋多为平顶,上面也没有流水沟。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房屋建筑,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沛,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特点。)[提问]从以上读图活动可以看出,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可让学生讨论,然后再回答)[归纳]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板书]一、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对东亚、南亚降水的影响。[提问]为什么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呢?(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归纳]主要是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板书]1.原因: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读图]让学生阅读课本图4·11和图4·12,回答下列问题:1.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答案:①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②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黄河中下游地区。)2.从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考虑,为什么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答案:①深居内陆,距海远。②地形闭塞,有山脉阻挡)\n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可辅以《中国地形图》,或使用叠加投影片效果会更好。)(答案: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讲述]习惯上,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显著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一般来讲,季风区内降水较多,非季风区内降水稀少。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此线西北是非季风区,此线东南是季风区。[板书]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读图]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1.四个城市降水较多的各是哪几个月?(答案:广州5~9月,武汉5~8月,北京7、8两月,哈尔滨7、8两月。)2.比较四地降水量的年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答案: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7、8两月降水多。不同点是广州、武汉雨季时间长,年降水量比较大;北京和哈尔滨雨季时间短,年降水量比较小。)[小结]我国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这个时期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各地的雨季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讲,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板书]二、降水集中夏秋两季1.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承转]那么,为什么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雨季长短不一样呢?[板书]2.季风活动与锋面雨带[讲述]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季风活动、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锋面雨带示意图”: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教师可边讲述边画出冷、暖气流交汇和锋面雨带形成的示意图。)[板书]3.雨带推移与各地雨季[读图填表]阅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图17~20),并结合课文内容,填出下表:[提问]说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进退和雨带移动的规律是怎样的。[归纳]一般年份,从五月中旬开始夏季风便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这里最早进入雨季。随着夏季风势力增强北进,锋面雨带随之向北推移。六月中旬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我国由南向北开始进入雨季。九月,夏季风势力减弱南退,雨带随之迅速南撤,我国由北向南雨季雨带结束。因此,我国各地雨季长短差别很大: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板书]4.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和伏旱[读图]看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示意图,说出六月和七、八两月雨带的分布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关系。[讲述]六月,夏季风北进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相持,使\n锋面雨带在这里徘徊时间长达一个月左右,形成连绵细雨。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七、八月份,雨带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随之出现晴朗天气,降水相对减少,形成伏旱。伏旱时期,炎暑骄阳,蒸发旺盛,又正是水稻生长旺盛、极需要水的时期。因此,伏旱往往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布置作业)选做复习题第1、2题。第二课时(复习提问)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新课引入)我国年降水量在时间上分布,除了表现在季节上分配之外,还表现在年与年之间的变化上,这就是降水的年际变化。(讲授新课)[读图]让学生阅读“北京1951~198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北京从1951年至1980年的30年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其降水量约是多少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降水量约是多少毫米?(答案:1959年最多,降水量达1600多毫米;1965年最少,只有250毫米。)2.对照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北京的年平均降水量约多少毫米?(答案:600毫米左右。)3.结论是什么?(答案:北京的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板书]三、降水量年际变化大[讲述]总的来看,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但相对而言,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内陆干旱区更大。我国各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的原因,主要是有的年份季风活动不规律,夏季风进退反常。例如:在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的年份,北方降水较正常年份就偏多,南方降水则偏少;而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较正常年份就偏少,南方降水则偏多。从而使得我国各地各年的降水量差别很大。如果某些地方在某一年的降水量过多或过少,就会出现水灾或旱灾。[提问]近几年来,我们这里每年降水量的多少都一样吗?降水量年际变化如何?请举例说明。(学生议论,教师再用当地的降水资料加以说明。)[板书]四、干湿地区[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怎样的?2.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分布在哪一线?[讲述]由于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不均,因此各地的水分条件差异很大。有的地方湿润,有的地方干旱。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是由这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所决定的。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就湿润;反之,气候则干旱。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板书]1.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读图]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并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一条等降水量线?(2.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一条等降水量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400毫米等降水量\n线)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一条等降水量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归纳]通过读图我们可以看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可将我国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湿润、半湿润地区,西部是半干旱、干旱地区。东部地区又大致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南方为湿润地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西部则以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大致可分为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板书]2.干湿地区的分布[读图填表]看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并对照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填写下表:[讲述]不同的干湿地区,反映了不同的水分条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影响十分明显。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大致相当于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耕作农业区。湿润地区以水田耕作农业为主,半湿润地区以旱地耕作农业为主。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则是我国主要的草原牧业地区。(复习巩固)1.课文“想一想”:从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考虑,为什么我国无论是西部还是东部,北方还是南方,发展农业生产都不能单纯依靠天然降水,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利措施呢?(答案: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依靠水利灌溉。东部地区,即使是南方湿润地区,由于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在少雨季节和降水偏少的年份,天然降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也同样要依靠水利措施,才能保证农作物的稳产、高产。)2.课文“做一做”练习:①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份__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的______带与______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的______地区与_____地区的分界线。(答案:0℃;800毫米;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②用直线将下列地区与其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连接起来:寒温带黑龙江省最北部干旱地区中温带华北平原暖温带珠江三角洲半干旱地区亚热带塔里木盆地热带内蒙古高原半湿润地区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西北部海南省湿润地区(布置作业)选做复习题第3、4题。[板书设计]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一、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1.原因: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二、降水集中夏秋两季1.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2.季风活动与锋面雨带3.雨带推移与各地雨季\n4.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伏旱三、降水量年际变化大[1][2]下一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