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50 KB
  • 2022-08-16 发布

高中语文(声声慢)教案1 新人教教版必修4 教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声声慢教案【学习目标】1、 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学习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  展示点拨探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朗读全词,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 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  (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情。)   二、赏析全词(一)  赏析上阕1.齐读上阙。2.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点拨: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处境进行理解)明确:(投影)凄惨愁苦             寻寻觅觅      动作     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环境     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哀婉凄凉   词人在寻觅什么呢?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温馨爱情,但却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寻觅未果,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首句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节奏由疏转密,具有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   (分组诵读首句,体会叠词使用带来的音韵美)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可联系我国古典诗歌中“酒”的象征意义来体会)\n明确:(投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叔书云》)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长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明写天气气候,实写内心感受,生活一下子跌入痛苦的深渊,只有借酒浇愁。酒是“愁”的象征,“淡酒”并非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愁情,自然觉得酒味淡,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C级 (点拨:联系词人前期词作《一剪梅》中的句子来理解,“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明确:(投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旧时相识”的雁让作者回想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的日子,更增添了无限的悲凉。过去的雁带给她的不是接到信时的快乐,就是寄出信时的欣慰,而如今呢?家乡沦陷了,亲友离散了,丈夫病逝了,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人,雁依旧,人已非,此时,作者更感绝望和悲哀。总结上阙内容:明确:作者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二)、赏析下阙1. 齐读下阙\n2.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C级(点拨:黄花即菊花,词人在《醉花阴》中曾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描写思念丈夫的闲愁,注意对比两首词的不同。)明确:(投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菊花零落凋残暗示词人身心俱疲,憔悴衰老,昔日风姿一去不返,再无当年的天真烂漫和青春活力了,面对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词人深感绝望,有道不尽的凄楚。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时光难熬,希望天早点黑,可以早点睡,忘却烦恼忧愁。显示出词人内心的凄苦无法排遣,度日如年。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大胆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诗意的语言还原此句描绘的情景。D级    梧桐材质清脆,古时常用来制作古琴,叶子硕大茂盛,落叶较早,有“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之说,因此雨打梧桐容易引起人的愁思。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一滴滴、一声声,滴进她的心坎,敲击震撼着她的心扉,不得安宁,无法解脱。秋风带来寒意,秋雨带来惆怅,落叶让人更感失落。风声,雨声,落叶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伤心。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有时放,自然而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只能是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研读探究]:有人认为,李清照后期词作中的愁绪,只是抒写了她作为一个落难贵妇人的个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极的,对此你是如何看的?明确:(投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n              家国之痛              孀居之怨              沦落之悲              漂泊之苦    在每一位南宋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伤痛,特别是在岳飞被害之后,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家大为国,国小为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风格发生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清新明丽变得沉郁悲怆,这首词就是她后期的代表作品。总结下阙内容:明确: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点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拓展阅读】李清照《一剪梅》赏析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注释】1.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红润的荷花正在凋谢,只剩下一镂残香。玉簟,簟是竹席子,因其清凉光滑,故称玉簟。这“玉”字给人一种温度感和触觉感,与红藕之“红”也产生色彩上的对照和联想。这里点出凉秋季节。2.雁字:群雁飞行时,常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故称雁字。大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飞。秋天正是“雁字回时”。相传大雁能为人传书。词中出现雁的意象,同时也暗含渴望收到丈夫来信的心情。3.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在独自孤寂的自飘自落,水在独自孤寂的自流自逝。它们无法违背自然界规律,又有谁去关心它们的命运,去怜惜它们呢?这句话貌似平淡,实际有很深的感伤和寄寓,含有对一天天飘逝的青春和美好的年华的依依怀恋之情。\n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分离的双方都在为同样一种相思而愁苦。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使眉头刚刚舒展,却又涌上心头。言相思之情的深挚难排,真是“无计可消除”。【解读】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志同道合,感情笃厚。婚后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旋又出仕。年轻的李清照在离别期间,写下很多抒发相思之情的优美词作,这些词作几乎篇篇脍炙人口,有着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一剪梅》就是其中最优美,最出色的一首(据伊士珍《琅媛记》记载,李清照与丈夫恋恋不舍地告别,在锦帕上写下这首《一剪梅》词,送给赵明诚)。这首词很有艺术魅力,塑造出一个相思女性深沉的文化心理性格和感情世界。她敏感极了,红藕香残,西楼月满,花飘水流,雁群南飞,自然界这些无情物无不牵动她的情肠;她深挚极了,对丈夫的深厚爱情永远也无法磨灭(“此情无计可消除”),纵使愁眉稍展,也依然缭绕心头。她不言不语,只是凝眸沉思,任内心被情感啃噬。别人最多只能看到她的愁眉,却不易窥见她的内心世界。这是古代东方女性富有魅力的性格形象和情感特征。这首词表达的情思,真纯,深挚,浓烈,含蓄,显示出教养深厚的古代闺秀的典雅风度。红荷,兰舟,雁群,月光,西楼,上阕这些有意味的意象构成一幅精美的图画,女主人公“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孤独,沉思形象成为意象群的中心。不言相思而相思自现。词人只说“月满西楼”,偏偏不让那位倚楼观望,深夜不眠的女主人出现,越发有韵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下阕则写相思之深,简直是刻骨铭心,一刻不忘,像是女主人公在轻轻的叹息,自语。只用淡淡八个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略作点染,胜过许多言情文字。这是写情思的妙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