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2-08-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诗经》二首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2、把握全文的情节和主题。3、掌握比兴对比的手法。二预习方案(一)基本任务:1、《诗经》简介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诗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n2、关于赋、比、兴《诗经》中的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3、关于诵读节奏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4、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尔卜尔筮()自我徂尔()渐车帷裳()靡室靡家()小人所腓()象弥鱼服()四牡骙骙()玁狁孔棘()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匪来贸丝_________通__________(2)于嗟女兮_________通__________(3)犹可说也_________通__________(4)隰则有泮_________通__________(5)岁亦莫止_________通__________(6)彼尔维何_________通__________(7)玁狁孔棘_________通__________识记成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n信誓旦旦:形容誓言极其诚挚可信。(二)挑战任务:1.概括诗歌的内容主题?《氓》《采薇》三自主学习方案(一)方法导引1、反复诵读吟咏,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研究章法、句式特征,把握古代诗歌的语言样式。(二)重点指津:《氓》1、全诗的主要情感是一个“怨”字,这种深深的怨恨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位女子是如何从相恋到被遗弃的,从中感受一下这种深深地怨恨如何慢慢地产生。⑴ 恋爱阶段男女双方的表现是怎样的?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男:女:⑵ 婚后女子的表现如何?男女主人公又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女:男:⑶ 面对被遗弃的现状,女子表现是怎样的?⑷ 女子产生怨恨的原由?2、为什么作者能把女子的怨恨之情写得如此深刻,当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比)\n(女子)婚前:婚后:(氓) 婚前:婚后:《采薇》1、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手法⑴ 这首诗共六章,分哪几个层次?。(2)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3)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三)难点解读1、《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什么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n (四)思维点击:1、重章叠唱的章法重章叠唱,又叫重章叠句、复叠、复沓,是《诗经》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各章的词句基本相同,中间只要换几个字,反复吟唱。这本是民歌在集体劳动中彼此唱和,便于记忆和传习而自然形成的。它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抒发。如《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全诗三章,除每章第一句和第三句的第三个字外,余皆复叠。从采摘之物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中,表达出思念之情越来越强烈。通过反复叠唱,诗歌内容得到加深和扩展,“一日不见”从“如三月”到“如三秋”“如三岁”,时间越长,感情越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绵绵无尽的情思。《采葛》用的是复叠的基本形式,还有只在部分章节换字更叠的,也有纯乎叠句而不换字的。其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2、“杨柳”意象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n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四反思与测评能级一: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g)将子无怒(qāng)载笑载言(zaì)B.愆期(qiān)尔卜尔筮(pǔ)体无咎言(jiù)C.孔疚(jiù)靡室靡家(mí)小人所腓(féi)D.象弭(mǐ)雨雪霏霏(yù)淇水汤汤(shāng)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垝恒信誓旦旦言笑晏晏B.桑葚渐车帷赏忧心烈烈C.归聘及尔携老不遑启居D.殒落夙兴夜寐四牡骙骙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炒股发财后酒二三其德,与别的女子打得火热。B.提及廉洁奉公,王厂长上任之初信誓旦旦,可没过一年便开始贪污公款。C.敬老院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D.当教师的,天未亮就要辅导学生自习,晚上还要批改作业,真是夙兴夜寐。4、下列句子中加点叠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忠厚的样子)B.淇水汤汤,渐车帏裳(水流滚烫的样子)\n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欢乐的样子)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买卖)B.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往)C.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闲暇)D.君子所依,小人所腓(遮蔽)能级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桅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卜”,用龟甲卜卦。“筮”,用蓍草占卦。“体无咎言”,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预兆。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于嗟”,感叹词。“无与士耽”,不要与男子沉迷于爱情之中。\nC.“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夙兴夜寐”,起早睡晚。“靡有朝矣”,没有一天不是如此。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诚实的誓言。“旦旦”,明白的样子。2、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着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B.这首诗叙事很完整:首章写订婚,次章写结婚,第三章写被遗弃,第四章写受虐待,第五章写教训,第六章写决绝。C.这首诗以“我”的口吻叙述,采用对比的写法。D.本诗大体按照事件发展顺序,采取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把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3、“泣涕涟涟”与“载笑载言”表现了女子怎样的一种性格?4、从结尾中,你能得出何种认识?阅读《无衣》一诗,完成题目。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5、对此诗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言“无衣”,就是没有上战场可穿的衣裳,由此可见当时百姓生活的贫困。B.“袍”即战袍,下章的“泽”通“襗”,是内衣,“裳”是下衣,战裙。C.“兴师”就是起兵,指国家受到侵拢,要出兵打仗,“我”指即将出征的战士。D.“仇”是动词,“同仇”即共同仇恨敌人,“偕作”是共同奋起,“偕行”是共赴战场。6、下面对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章的首二句都设为问答的形式,语气豪迈,表现出大敌当前之际,百姓的奋起从军、团结互助的精神。\nB.每章的三四两句,表现的是百姓们听到发兵的命令后,急忙修整武器铠甲、摩拳擦掌、积极备战的高昂激情。C.全诗感情激昂,气势强烈,洋溢着爱国主义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很像一首战斗进行曲。D.全诗三章,语句重复,大同小异,但这样反复吟唱也有增强气势的作用。反复中的变化,也使内容更加充实。能级三1、将下列文字中加横线的部分改为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的句子。《诗经》,人们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为儒家学者所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2、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时代的奋斗。请参照以上示例,给《诗经》写一则一句话书评。3、依据《采薇》最后一节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两句诗歌,充分展开想象,描绘一下戍卒归家后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过着怎样的生活。(要求:字数不少于100字)五、自主探究指导“柳”在中国文学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从《采薇》中“依依”拂过,掠过离人的心头,撩起爱人的衣襟,激荡戍卒的心灵。你能从古典诗词中撷取几例共赏吗?\n能级一:1.D2.B(垣偕陨)3.C4.B5.A.(交换)能级二:1.D(“旦旦”,诚恳的样子)2.B(第三章写教训,第四章写被遗弃,第五章写受虐待)3.对比之中显出了坠入情网的女子纯真热情的性格,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4.女主人公并没有被不幸压倒,她很能自持,决心忘掉负心人,坚强地生活下去。5.A6.D能级三:1.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2.示例:《诗经》——先民的歌唱